论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化特点

更新时间:2023-11-30 01: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前言

一、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艺术歌曲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产生背景及基本特点 二、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化表现

(一)题材的民族化 (二)西洋作曲技法的民族化 (三)钢琴伴奏的民族化 (四)声乐表现中的民族化 结 语

论20世纪20-40年代 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化特点

摘要:20世纪20-4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产生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歌曲从题材、作曲技法、钢琴伴奏、声乐表现等方面,既借鉴外国艺术歌曲的作曲技术又注意与我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民族化特点。对探索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化创作之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

前 言

艺术歌曲(Lied)作为一种特定的歌曲体裁,形成于19世纪初的德国。我国的作曲家于20世纪20-40年代,把西洋作曲技术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将艺术歌曲这一外来音乐“洋为中用”,在尊重欧洲音乐文化的同时,不丢弃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创作中“古为今用”,逐步探索出反映民族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创作之路,从而让中国艺术歌曲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使我国的艺术歌曲在上个世纪20-40年代得以形成和发展。

一、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20-4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产生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许多知识分子的观念产生了深刻变化,在一批学习了西方作曲技法的作曲家的探索中,出现和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艺术歌曲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德奥的艺术歌曲(Lied)最初受法国歌曲“尚松”的影响,到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来自英国浪漫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的抒情短诗,以及罗伯特·彭斯的苏格兰民间歌谣和叙事诗歌,也给德奥艺术歌曲这种体裁的创作以很大的促进。而德奥等日尔曼语系的国家也有自己独唱歌曲的传统,舒尔兹、莱夏特等人的歌曲都与德国古典、

1

浪漫诗人歌德、席勒、等人的诗作相连。他们歌曲的曲调更接近于诗词的朗诵,为突出抑扬顿挫的音调只配以简单朴素的伴奏织体。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曾写过不少此类作品,他们的创作实践预示了艺术歌曲的发展方向。[1](第225页)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终于在舒伯特的创作中使这一体裁得以确立。舒伯特可称为浪漫主义的创始人,一生写了634首艺术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他常以著名诗人的诗作为歌词,并保持音乐的完整性,使诗歌和音乐交融与汇通,将浪漫主义细腻的感情在诗化的音乐意境中得到完美体现。舒伯特将艺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使它成为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此后西方艺术歌曲的发展都是沿着舒伯特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向前的[2](第100页)。

西方艺术歌曲作为浪漫主义的标志之一,往往侧重表现个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强调感情的抒发。因此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歌词采用文学性较强的诗歌,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深入细致地刻画出诗的意境,做到音乐与歌词的浑然一体;伴奏在音乐中居于重要地位,与声乐旋律一起完成对音乐意境的刻画,两者密不可分。

其二,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特定的声乐体裁,它不同于合唱、重唱等声乐体裁,它是适于室内性或音乐会演唱的独唱声乐作品。

其三,艺术歌曲中的调性丰富,充分体现其抒情性特点。单纯的分节歌、变奏性分节歌、贯穿性发展的艺术歌曲、套曲等都是艺术歌曲常用的曲式结构。但无论采取何等形式,都是为了最终服从于内容。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产生背景及基本特点

中国20世纪艺术歌曲的发展,则是由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它既受西方艺术歌曲的影响,又带有个性化特征,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

1.在20世纪初中国的艺术歌曲处于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这个时期的歌曲创作经历了借鉴外国之曲调,填中国文人之新词的创作阶段。出现了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的学堂乐歌。从严格意义上讲,学堂乐歌并不属于真正的音乐创作。随后又经历了用民间曲调填词创作歌曲的阶段(如沈心工的《黄河》等),并且出现了多声部创作歌曲(如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等)。从李叔同等人的创作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这一阶段的歌曲创作以学习、借鉴、模仿、吸收为主。一些留学西方的作曲家,把西洋作曲技术带入中国,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1919年兴起的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影响了许多知识分子的观念。他们敢于接

2

受民主精神、科学思想,与腐朽的封建制度作斗争,为这时期中国借鉴、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另外这一时期,新诗界出现了一些注重个人情感表达的诗人。他们的诗作一方面继承我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典型内容,另一方面以淳朴的风格来客观地反映现实及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感受,为艺术歌曲的诞生开拓了题材方面的条件。

3.中国艺术歌曲作曲技法方面的突破,来源于一批留学归来的音乐家。他们一改单音为主的音乐表现形式为和声、复调的音乐表现形式,开辟了运用西方进步作曲技法来创作民族风格歌曲的新道路。同时他们把西方音乐会的形式引入中国,这种音乐会形式为当时艺术歌曲的传播做出新的贡献,并将美声唱法的优势与民族唱法的长处相结合,丰富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表现形式。

中国艺术歌曲于20世纪20-40年代进入发展的兴盛阶段。它既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又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广泛传播,作曲家们创作出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艺术佳作如《大江东去》、《花非花》、《春思曲》、《玫瑰三愿》、《教我如何不想他》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这些作品一经问世,便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比如在题材上,大多以音乐性、文学性较强的古典文学或现代文学当中的典型内容为主;在作曲技术上,将西方作曲技术的基本法则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某些风格特征相融汇;在钢琴伴奏上,达到与歌词涵义的完美结合;在声乐表现上,用西洋唱法的优势与民族唱法的特点相结合,并注重从曲调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表现中国艺术歌曲的情调,明确形成了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化特点。

二、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化表现

20世纪20-4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历经发展到趋于成熟这样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无论从题材、作曲技法、钢琴伴奏、声乐表现各方面都表现出了民族化特点。

(一)题材的民族化

题材的民族化是艺术歌曲的基础,它体现了艺术歌曲中民族化的基本文化内涵。题材的民族化首先反映在最具有中国内涵的诗歌上。中国号称“泱泱大中华”,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另一方面,题材的民族化反映在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现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内心生活的内容。

1.以古典文学当中的典型内容为题材的艺术歌曲

3

这一题材的作品,作曲家准确把握中国古诗词的独特韵味,在创作中将歌曲的旋律与古诗的吟诵音调融为一体。同时不忽略钢琴伴奏在渲染诗词意境中的作用,形成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代表性的作品有青主的《大江东去》(宋,苏轼词)音乐把北宋诗人苏轼豪放派的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点绛唇,赋登楼》(宋,王灼词)诗词中借惜春、留春折射出对生活的热爱,间接含蓄地表达出爱国主义情操。《花非花》(唐,白居易词)以深情优美的旋律描绘出一幅空灵飘逸的图画等等。这一题材的艺术歌曲一方面是从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反映出传统文化对音乐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一题材的艺术歌曲反映了中国文人历来的创作风格,即文人音乐在这一时期的表现。

2.以现代文学当中的典型为题材的艺术歌曲

这一题材的作品,与古诗词歌曲的不同是作曲家不用执意去追求中国古代文化的风韵,而是以淳朴的风格来客观的反映现实及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感受。代表作品有黄自《春思曲》(韦瀚章词)作者借景抒情的描写一个少女对远方情郎的思念。萧友梅《问》(易韦斋词)作者借一连串排比疑问句,表达了对国家时局的担忧。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通过一幅四季景色的画面间接地表现了青年学子思乡的心境。黄自《玫瑰三愿》(韦瀚章词)歌曲借物抒情折射出中国文人对于时局的无奈与感伤。这一题材的艺术歌曲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集中反映出当时音乐创作的一个新面貌。

3.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艺术歌曲

二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近二十年间,政治时局动荡不安、战事连连,但并未阻止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反而形成了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高峰时期,代表作品有贺绿汀《嘉陵江上》(端木蕻良词)用强烈高亢的戏剧性效果创造出反映抗日战争中背井离乡人民的痛苦及他们决心奔赴战场抗击敌寇的爱国热情。这样深刻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不朽佳作有很多,如应尚能的《无衣》、陆华柏的《故乡》、夏之秋的《思乡曲》、黄自的《睡狮》等等这些作品都是通过对祖国故土被侵占的不舍之情,表达了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主题。这一题材的艺术歌曲是特定社会环境、政治局势环境下民族精神的体现,代表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情操,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可称既是传统的又是特殊环境造就的结果。

4.以民间歌曲为题材的艺术歌曲

赵元任早在二十年代就从我国沿海地区的民歌中选择了一些民族风味浓郁的歌曲并配以多声的钢琴伴奏,形成了此类以民间歌曲为题材的艺术歌曲,代表作品有《湘江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8i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