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21 17: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化产业

产业所处的政策环境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明确确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规划指出,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2月28日正式发布,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计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演艺业、娱乐业、动漫业等11个重点行业的发展目标。

文化部与国家开发银行在京签署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国开行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对文化部推荐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给予一系列优惠,建立“绿色通道”并优化业务受理流程。“十二五”期间,国开行将向文化产业提供逾2000亿元的融资总量支持。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规划指出,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文化产业的市场描述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化市场以“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为指引,基本形成了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起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2009年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态势愈加明显,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中发挥的作用在更大范围内获得了认可。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400

1

亿元左右,比2008年现价增长10%,快于同期GDP的现价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占同期GDP初步核算数的比重为2.5%左右。

2010年,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动漫网游和数字印刷等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超过50%。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湖北等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已超过或接近5%。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不论是从产出能力还是消费能力看,我国文化产业增长潜力巨大。从文化产出能力看,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占经济总量7成以上的现代服务业的主力是文化创意服务业,其产值约占GDP总量的1/3,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差距显而易见。从文化消费能力看,一般来说,当一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当一国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出现“井喷”现象。我国人均GDP在2010年末已超过4000美元,但目前居民文化支出总量不到1万亿美元,与中等收入国家应达到的4万亿美元文化消费总量差距明显。

据相关部门测算,2010年我国文化消费总量在1万亿元左右,并且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然而,文化上的差异,技术上的距离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据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介绍,2011年,我国生产电影故事片558部,电视剧1.5万集,电视动画片突破4000小时,从数量看,我国已经是广播影视大国。但从人民需求、时代要求和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追求来看,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数量偏少,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广播影视繁荣发展的主要瓶颈。

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深深地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文化资源的行政化配置体制已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严重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造成了地区的封锁,还造成了行业的垄断,最终对文化企业非常不利,表现为现在的文化企业非常弱小、同构化非常严重。此外产业集中度低,低到什么程度?如:全国所有的图书出版社加在一起不如国外的一家公司。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更是文化产业的黄金发展期。 1、文化产业地位进入显著提升期,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作用更加突显。 2、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将大幅提升。 3、文化产业建设进入更加开放期,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复杂。

4、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先进科技手段在文化领域广泛运用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5、文化产业与经济进入深度融合期,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化双向并进步伐加快。

2

6、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深层突破期,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和动力进一步迸发。

文化产业既是消费型服务业,又是生产型服务业,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的叠加效应,必然使“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需求呈“井喷”态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文化产业子行业描述 出版发行业

2003年起,中国进行了包括出版在内的文化体制的伟大改革,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出版成为改革的先锋,如期完成体制改革。改革有三大内容:一是除少数几家之外,出版单位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二是相当多的出版单位完成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部分出版集团实现股份制改造并上市融资。 从2009年起,中国已经是世界出版大国。我国现有出版社550家,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总量都是世界第一。据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0年我国出书32.8万种,其中新书18.9万种、重印13.9万种;总印张604.7亿;总印数71.4亿册(张)。然而中国是出版大国中的“出版”二字是广义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印刷复制业。

2011~2012年之后,中国出版业改革任务的基本完成,尤其是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完成,疾风暴雨式的大规模的体制性改革基本完成,出版业的后转企改制时代到来。在这个后转企改制时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机遇加大了。2011年,全行业的总产值已达1.6万亿,出版的繁荣景象已经初步显现。在此基础上,出版产业将实现新的跨越。

目前中国出版业主体不强,规模不大,中国最有实力的出版集团的市场占有率极低,某公开数据统计的前十名,市场占有总和通常不超过20%。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美国六大出版集团占到美国大众图书市场份额的70%以上。国家鼓励,到“十二五”末,从国家层面有中国出版、教育与科技三大集团,并将培育多个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大型出版集团,行业人士用“3+X”来概括。

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手机的普遍应用,电子出版、网络出版以及移动手机出版已经成为出版领域的新兴市场。这些新兴媒体,不仅打破了传统出版的生产模式、生产流程和产品形态,而且也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渠道、销售方式和消费方式。产业环境恶化,纸质书市场受冲击;出版企业话语权减弱,内容价值受挤压这几大因素制约传统出版业务发展空间。传统出版发行和印刷复制等业务的增长将逐渐趋缓(低于15%)。

3

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总产出1.27万亿元。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产业规划增速将达19.2%,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全行业总产出2.94万亿元,实现增加值8440亿元。届时出版产业将打造一批大型印刷复制企业、组建一批大型发行物流集团。 数字出版有望持续高增长。未来五年中数字出版业预计年均增速约为50%,四大驱动因素促其发展:信息碎片化、终端智能化、阅读人群青年化及出版按需化(POD)四大驱动因素促进数字出版蓬勃发展。 国内数字出版产业5年CAGR高达49%,2010年行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其中手机出版已经成为产值最大的领域。据CNNIC统计数据,截止2010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高达3.03亿,同比增长29.6%,手机网民的高速增长,为手机出版的高增长提高坚实的支撑,同时,由于生活工作节奏加快,时间被\碎片化\,碎片化内容消费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手机出版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满足用户利用零碎时间获取信息的需求,预计,随着3G和智能手机普及,手机出版还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与之相比传统出版犹如昨日黄花,而数字出版才是明日之星,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有望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的25%,掌控界面者方能占据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制高点。

目前最具投资价值的标的是:数字出版业务具有先发优势,并形成一定经营规模的企业;具备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整合能力的企业;传统业务具有独特资源和能力且能够保持稳定增长的企业。

动漫产业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因为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动漫产业被称为“新兴的朝阳产业”。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数量大幅攀升,动漫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产值从10年前接近100亿元,发展至2010年的470.84亿元,年均增长

4

30%,而这一数据目前仍在增加。动漫行业是文化传媒板块中受束缚最少、发展最迅猛的子板块,行业年均增速近30%。2010年中国共制作完成的原创电视动画片385部、动漫影片16部,在7年时间动漫产量提升了50倍,并一举超过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动漫生产大国。

中国动漫产业不论从市场、作品数量、质量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摆在中国动漫产业前面问题仍然较多。如我国动漫产业仍是\大而不强\,动漫企业\小散弱\,动漫人才才匮乏。与美国、日本等动画产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动漫业仍面临原创生产力缺乏、盈利模式不成都等诸多瓶颈。中国动漫产业作品除了质量外,还面临着另一瓶颈,那就是产值低下。动漫产业的产值增长与产量增长并没有同步。

有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的美国动画产业,仅迪士尼公司就达到了365亿美元;2009年,日本动漫市场为2000亿美元。而世界动画生产量第一的中国,2010年动画产业的整体产值只有470.84亿元人民币。国际比较揭示了动漫市场和动漫企业的还有巨大成长空间,中国动画产业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

中国动漫产业想要走上强国路,首先要打造‘大动漫’的概念。动漫产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需要整合从创作到零售终端等每一个产业。而在这条产业链上,最重要的则是内容生产、播出推广与市场运营三大环节。

在\十二五\期间,动漫产业的竞争将由\量\的竞争转为\质\的竞争,拥有优秀创意策划、生产制作和营销推广的公司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以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动漫产业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加上自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直接产品,确需进口的商品可享受免征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动漫软件出口免征增值税;对动漫企业为开发动漫产品提供的动漫脚本编撰、形象设计等劳务及动漫企业在境内转让动漫版权交易收入减按3%税率征收营业税等消息来说动漫产业值得投资。

5

演艺业

一、 中国演艺产业规模现状及趋势

(一) 2010年中国演出市场收入高达108亿元.

2010 年中国演出市场收入为 108亿元。其中,专业演出场所演出为 57.18 亿元左右;实景旅游演出为 12.4 亿元;民营团体在非专业场所演出为 25.2 亿元;大型场馆演唱会等演出为 13.2 亿元。

(二) 中国演艺产业五大特点

1. 对现场等末端环节有较高的要求。对演出人员、工作人员、舞台布景等末端环节具有较高的要求。

2. 具有很强的区域特性。地区文化、地段特征等因素对演艺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 呈现多元化市场格局。中国演出市场呈现各种所有制形式和各类文艺表演形式多元共存的市场格局。

4. 收益模式以票房和商赞为主。票房收入和商业赞助是演艺产业主要收入来源,衍生品收益、版权收益等辅助性收入在演艺产业整体收益中的地位将逐步提升。

5. 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演出产业链还不成熟、演出市场分配机制还不完善、演出国有院团改革还不彻底,演出产业化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 中国演艺产业八大发展趋势

6

1. 跨界融合将成为主流。演出将与拥有庞大市场的产业进行跨界融合,生成新的产品,如旅游演出、动漫演出、网络演出、演出主题餐厅等。

2. 以“演出院线”为主导的跨区域合作趋势将继续扩大。演出院线、演出联盟、人才战略合作等各种形式的跨区域合作方式将继续扩大。

3. 高质内容将成为市场需求热点。剧场的大规模建设和院线联盟趋势的加强将大力推动演出市场对高质内容的追逐。

4. 品牌化竞争时代即将来临。演出市场在相对市场化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话剧、旅游演出等领域即将进入市场盘整期,品牌化发展与定位将成为企业的突围之道。

5. 企业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合作、兼并或股份制方式形成的实现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并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演艺集团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6. 资本将成为演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到演艺产业,对演出创作、演出产业化等各个环节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7. 全国首家演艺集聚区即将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辐射上海、广州、西安等各个省市的演艺集聚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开展阶段,全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演艺集聚区即将形成。

8. 演出“走出去”创新模式将继续推进。 “走出去”将由政府交流模式向相对商业化模式转型,品牌化输出、版权输出都将成为主要形式。 二、 中国演艺产业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域

就现阶段而言,两大类市场最具有投资价值, 即旅游演出市场和话剧市场。另外,戏曲曲艺演出市场、儿童演出市场、音乐演 出市场等新兴的市场也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一) 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旅游演出市场

1. 旅游演出是产业化程度最高的演出领域。已经出现了多种相对成熟的产 业化模式,如实景演出模式、主题公园模式、旅游舞台表演模式等。

2. 旅游演出是盈利性最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演出领域之一。 《印象刘三姐》《宋成千古情》《云南映像》等都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

3. 旅游演出市场的项目需求潜力巨大。各级政府是旅游演出项目的主要推 动者,项目需求已经从一线城市扩展到二三线城市。

4. 旅游演出市场的受众群体广泛,演出市场挖掘潜力大。旅游消费者也成

7

为演出市场的消费主体之一。

(二) 由京沪向全国范围扩展的话剧演出市场

1. 话剧演出市场已经初具规模,拥有稳定的客户基础。话剧市场主要针对的是70和80的白领阶层,拥有稳定的收入。

2. 话剧演出团体是演出市场原创最为活跃的团体。话剧创作频率高且话剧制作的工业化趋势已初步形成。

3. 话剧演出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产生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如北京戏逍堂、上海现代人剧社等。

(三) 具有发展潜力的演出新兴市场

1. 戏曲曲艺演出市场活跃度高,品牌企业生存能力强。相声、舞台演出等形式在演出市场非常活跃,并产生了一些品牌化企业,如德云社、刘老根舞台、金海岸大舞台等。

2. 儿童演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创新能力强。儿童剧类演出市场需求潜力过亿,拥有庞大市场;另外,儿童剧与动漫、影视等领域进行融合创新,将推动儿童演出市场有较大的进展。

3. 音乐演出市场规模化发展速度快,区域扩张能力强。音乐节、音乐会、演唱会等音乐演出市场都在进行规模化发展,向全国区域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 三、 中国演艺产业最具投资价值的企业类型

中国演艺产业最具投资价值的企业类型主要有四种,即演出院线连锁型企业、演出跨界创新型企业、演出品牌塑造型企业和转企改制的演艺集团。

(一) 演出院线连锁型企业

1. 演出院线连锁型企业打破了传统的营销体制,营销方式向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例如,保利院线设立演出运营中心;大隐院线采取标准化节目 配送系统并与大型票务公司合作等。

2. 演出院线连锁型企业一般会积极引进行业外资本和理念,并采取先进的管理和操作方式,可以实现资本的最大化。

3. 演出院线连锁型企业的终极目标一般是进行院线品牌化建设。院线制有利于品牌的建立,品牌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4. 演出院线连锁型企业具有规模化优势。院线集中采购,统一输出产品,建立统一的市场销售渠道等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优势,最大程度地降低院线的运营成本。

8

(二) 演出跨界创新型企业

1. 演出跨界创新型企业可以有效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叠加效应。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可以将不同行业的价值进行叠加,在品牌附加值、传播影响、业务延伸等方面抢占先机。

2. 演出跨界创新型企业能催生新的产品,抢占演出市场最前沿。例如,

旅游演出产品、动漫演出产品、网络演出产品、演出主题餐厅产品等都是 跨界融合的产物。

3. 演出跨界创新型企业的项目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因而对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大型实景演出项目、以演出为核心的主题餐厅建设等要不断的创新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 演出品牌塑造型企业

1. 演出品牌塑造型企业都拥有相对稳定的目标观众群。企业一般主力打造 有一定品牌认知度的产品,观众相对稳定,为投资者的收益提供保障。

2. 演出品牌塑造型企业品牌延伸能力强。可以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产 业链条等多种形式的品牌延伸,为投资者提供广泛的选择机会。

3. 演出品牌塑造型企业品牌初步建立后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具有很高的成 长性。

(四) 转企改制的演艺集团

1. 转企改制的演艺集团拥有丰富的不可复制资产。如黄金地段的剧场、具 有多年资质的演艺团体、演出硬件设备等。

2. 转企改制的演艺集团都得到政府的大力度支持。在资金、税收、项目审 政府的大力度支持 核等多个方面给予积极扶持。

3. 转企改制演艺集团都制定相对宏大的发展规划。资金一般以上市为目标, 规划 规模化发展可行性高。

四、 中国目前最具投资价值的企业

1. 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主题公园+文艺演出”旅游演出领域的全国首家 IPO 企业

2. 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知名导演+当地资源”实景演出领域的全国第一品牌企业

3. 本山传媒集团 ——“明星团队+产业链拓展”院线连锁型的全国知名品牌企业

4. 江苏演艺集团 ——“院线连锁+上市推进”转企改制的区域演艺集团

9

5. 红太阳演艺集团 ——“规模经营+当地文化”区域品牌企业 6. 金海岸演艺集团 ——“院线连锁+平民路线”区域创新企业 7. 中国票务在线 ——“票务连锁+横向一体化”演出龙头企业

广告业

广告是为了实现传播者的目标而带有较强自我展现特征的说服性信息传播活动,通过改变或强化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来达到其特定的传播效果。现代广告是与信息社会紧密相联的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维持与促进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大众性的信息传播工具和手段。

在国际上,除了少数由政府资助的公共事业性媒体,几乎全部大众媒介都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经营。中国的电视台对广告收入的依赖度占70%,报纸对广告的依赖度占85%以上。如果没有广告,我们将不能收看免费电视,报纸订阅费也将高出现价两倍以上。

全球广告市场发展极不平衡,美国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次是欧洲。今天,在全球广告市场普遍呈下滑趋势的情况下,中国、俄罗斯等广告市场呈现出勃勃生机。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始回暖,企稳向好的基础逐渐稳固,这一势头带动了广告业的复苏。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冬”,中国广告业不仅挺过来了,而且迎来了发展黄金期。

广告业可分为:以报纸、电视等为载体的传统广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广告。其中,网络广告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现已对传统广告的市场地位构成巨大冲击。根据2011 年度中国互联网广告核心数据,2011 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511.9亿元,比报纸广告高出58.3 亿。我国目前传统广告仍占主导地位,但总量增长空间有限,因此网络广告的巨大成长潜力值得关注。

2010年我国网络广告支出增长56%,远高于报纸、电视广告同期增幅19%和15%。电视、报纸、网络广告总支出1377 亿元,较上年增长24%;其中电视广告占比45%,较上年下降3%;报纸广告占比32%,较上年下降1%;网络广告收入占比23%,较上年增长5%。

10

2015 年网络视频用户有望达到4.75 亿。国内当前互联网视频用户渗透率11 年底渗透率约为63%,保守估计考虑,我们预计2015 年国内互联网视频用户数量渗透率提高至65%,视频用户数量将会达到4.75 亿人,网络广告的空间巨大。但是,目前我国网络广告产业链上目前仅有广告代理商、媒体采购平台、广告交换平台、广告联盟、广告服务商和数据分析方,其他层次尚属空白,产业链细分发展空间巨大。媒体平台类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数据分析、收益优化等分析工具提升议价能力和资源利用率。广告代理商则可通过发展二次定向投放、创意优化、媒体投放等细分领域提高网媒资源利用率和广告投放效果。

综上,广告公关呈现出以下特点: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广告营销相对传统媒介具有显著优势、新媒体公关市场因广告主行业结构持续调整周期性有所弱化、新媒体公关产业链尚有许多空白领域,纵向发展潜力巨大。具有网络广告平台资源或具备强大网络营销能力的公关广告类企业前景看好。

文化旅游业

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

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

11

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

中国的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中,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全国各地文化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2008年湖北省大力整合省内旅游资源,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并出台了“2009-2020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四川在地震后为复苏旅游业,把文化旅游作为其发展方向;而在安徽,2009年以来文化旅游项目广泛受到投资者青睐;2010年、2011年湖南省和云南省相继设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仅2011年“十一”黄金周,井冈山共计接待游客36.55万人次,同比增长90.97%;瑞金共接待游客11.23万人次,同比增长33.05%;遵义共接待游客73.78万人次,同比增长23.76%。

乡村旅游和城郊周边游火爆异常,实现持续增长。仅2011年“十一”黄金周,北京市乡村旅游共计接待游客329万人次,同比增长16.2%,乡村旅游收入达3.27亿元,同比增长18.2%;长沙市乡村旅游收入达2.95亿元,同比增长27.7%;山东莱芜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每天接待游客超过5000人次,同比增长30%以上。

虽然当前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但也应注意到,当前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遇到不少的问题,诸如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不力,文化旅游企业融资困难,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形式单一、资金利用效率不高,民营资本引入不够等。只有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给文化旅游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

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旅游总人次14亿人次,同比增长12%;实现旅游总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20%。国内旅游人次13.3亿人次,同比增长12.6%;国内旅游收入为9300亿元,同比增长23%。入境旅游人次6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其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次2750万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225亿美元,同比增长3%。出境旅游人次3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9%;出境旅游花费为280亿美元,同比增长17%。

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前景和潜力巨大,国家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政策更倾向于促进旅游和文化融合,打造高品质旅游文化产品,这样有助于丰富文化主题内容,创新文化传播体验方式,提升主题公园和旅游度假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打造一站式旅游消费和文化娱乐园区,增加旅游人次和旅游者停留时间,

12

进而增加旅游类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

虽然当前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但也应注意到,当前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遇到不少的问题,诸如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不力,文化旅游企业融资困难,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形式单一、资金利用效率不高,民营资本引入不够等。

21世纪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相当的发展规模和精深的人文底蕴将独占鳌头,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综上所述:重点关注动漫产业,广告业和文化旅游业。 动漫产业推荐:奥飞动漫 广告业推荐:蓝色光标

文化旅游业推荐:宋城股份 华侨城 丽江旅游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8i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