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

更新时间:2023-08-19 06:31: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实质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人对社会性客体之间的关系等的认知,以 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 断(邱扶东,李凌,2004)。 是个人怎样对来自他人、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社会信 息进行加工的复杂过程,包括社会信息的辨别、归类、 采择、判断和推理等心理成分(王沛,林崇德, 2003)。29/25/2012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外显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 内隐社会认知(implict social cognition)

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 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潜在的对个体的行为和 判断产生影响

39/25/2012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社会认知具有鲜明的特征: (1)社会性;

(2)沉积性;(3)完形特性。

49/25/2012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认知的表征方式:范畴化和图式

人们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由于认知资源的限制,而 面临的信息往往是不确定的、不完全的、复杂的。因 此个体需要用范畴化和图式等捷径策略来简化、结构 化知觉过程。

59/25/2012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认知的表征方式:范畴化和图式

(一)范畴化(categorize) 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立的个体,而总是自动地将之归到 某一类社会群体当中,可以有效的节省认知资源。

(二)图式(Schema) 基于个体的过去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的一种心理结构。包括 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以及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 一些特殊的事例。

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认知的表征方式:范畴化和图式图式的种类: (1)个人图式(Person schema)

(2)自我图式(Self-schema) (3)角色图式(Role schema)

(4)剧本(Script)

79/25/2012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传统的认知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个体对物理世界意识层 面认知研究的基础之上。而内隐社会认知则是从无意 识的层面研究社会认知(朱新秤,2000)。 (一)内隐社会认知的定义 基于过去经验和已有认知结果积淀下的一种无意识

结构的驱使,在社会认知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在意识 层面回忆某一过去经验(如用自我报告法或内省法), 但这一经验潜又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 (如知觉、态度、判断和决策等),这一心理现象称 之为内隐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 9/25/2012

社会心理学

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二)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内容: 1.个体对“他人”及“自我”内隐认知的研究;

2.内隐自尊、内隐社会态度的研究;3.人际交往中的内隐性别刻板

效应的研究; 4.跨文化交流中的内隐种族刻板效应的研究。99/25/2012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三)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法 VS 间接测量法 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自动化的特征,使之很难通 过传统的,自陈式的方法进行直接测量,而只有通过 间接的方法才能对其进行测量。

109/25/2012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间接测量法:内隐联想测验(IAT)反应时范式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刻板解释偏差(SEB) 非反应时范式 投射测验 stroop范式 其它范式 加工分离程序 Simon 任务

......119/25/2012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间接测量法:

1.反应时范式 (1)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 简 称IAT)

Greenwald(1998)(2)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是心理学中内隐记忆的重要表现,即:前面接触的 相同或类似的信息,促进某个具体信息的加工。

129/25/2012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2.非反应时范式 (1)刻板解释偏差(Stereotypic Explanatory Bias, 简称SEB)测量

解释偏差,也就是人们在面对自己期望不一致的情 境下会做出更多的解释行为,以试图使不一致得到合 理解释。

在刻板印象当中,解释偏差就会经常出现,来归因 那些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情况。当一致与不一致情况 下的解释偏差存在,就可以反过来推断存在着内隐的 刻板印象(俞海运,梁宁建等,2005)。

社会心理学

(2)投射测验 原理:在越自由、越无限制的情境下,人越能够表达 那些在平时被意识抑制的想法、情绪、态度等,包括 那些潜意识的或内隐的东西。

常用的有:主题统觉测验(TAT)、罗夏墨迹测验 等。

3.其它 加工分离程序、Stroop任务、Simon 任务等等

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一、印象形成印象,就是我们最初在遇到某一个人的时候,根据 自己的主观理解而形成的对别人的评价。印象是我们 理解别人和采取下一步行动的背景,它直接影响我们 和别人之间进一步的交往和相互关系。 印象形成( Impression Formation)是人们第一次遇 见陌生人或在与之交往的初始阶段,根据很有限的信 息资料所产生的是否喜欢他的感觉和对其人格的认知。

社会心理学

(一)印象形成的概述1 印象形成的信息种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形成他人的印象总是源于一定 的信息,心理学家通常将这些信息分为两类:刻板 印象和个体信息。

(1)刻板印象的发生原理:在社会知觉的过程中, 常将一简单的图式或特质概推论到他人所属的群体。 换言之,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对他人进 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例如人 们一

般把空姐印象与美丽、高薪这些特质联结。 (2)个体信息,指关于个人行为、人格特质、家庭 背景等方面的信息(李霞,2002)。

社会心理学

(一)印象形成的概述

2.印象形成的信息来源 (1)外表线索,包括性别、种族、外貌等等。 (2)社会特征,包括职业、家庭收入、家庭关系、 教育背景和权势等等。 (3)性格特征,包括个人的言谈举止、行为风格等 等。

社会心理学

(二)印象形成一般规则1. 评价的中心性 奥斯古德(C.E.Osgood)等人运用语义分析法,以 纸笔形式进行,要求被试在若干个七等级的语义量表 上对某一人物、事物或概念(如汽车、邻居)进行评价, 以了解该事物或概念在各被评维度上的意义和强度。 印象评价中的语义空间(semantic space)的三个主 要维度:评价(evaluation)、 潜能(potency)、 行动(activity)。

社会心理学

(二)印象形成一般规则

2.核心特性的作用 在构成印象的各种信息资料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特 性便被称为核心特性。 社会心理学家们通过大量试验证明,核心特性在大多 数情况下对印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阿希(S.E.Asch,1946)曾进行一次冷酷 (cold)——热情(warm)的印象形成的实验。

社会心理学

(三)印象形成的特点

1.一致性。2.评估性。 3.中心特质作用。

4.隐含的人格理论。

社会心理学

(四) 印象形成的过程安德森(N.H.Anderson)等人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 始对印象形成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几个 信息加工处理模型: 1.加法模式。 2.平均模式。 3.加权平均模式。 印象形成中,人们通常给予消极否定信息和先行 信息这两种信息更大的权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8g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