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施工韩村河镇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更新时间:2023-05-16 11: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北京碧鑫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2007年4月10日

1、项目区概况

1.1位置与范围

项目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内,共两个片区,分别位于罗家峪、孤山口村内。由于项目区现状边界主要是以现有坡度小于25°的坡面,兼考虑与周边耕地的联接进行人为的划分,在划分边界时除未利用地外也划入了部分周边的旱地,但项目区四至边界不明显。罗家峪片区位于罗家峪村宅基地西南部的5号、9号、42号、15号、10号、11号图斑内,四至无明显地物,地理位置为东经115°49ˊ36"~115°50ˊ12",北纬39°37ˊ06"~39°36ˊ45"。孤山口片区位于孤山口村宅基地西南部的81号、58号、59号图斑内,四至无明显地物,地理位置为东经115°50ˊ20"~115°50ˊ38",北纬39°37ˊ43"~39°37ˊ59"。项目区共涉及韩村河镇的罗家峪、孤山口两个行政村,土地权属为集体土地。

2.2自然条件

1、气候

项目区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陆季风气候十分明显,春、夏、秋、科四季分明。冬季多行西北风,天气明朗少雨,寒冷干燥。夏季多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尤多暴雨,易发生洪涝。春季干旱少雨,增温快。冬季秋高气爽,少雨,降温快。年均无霜期为200天,多年平均温度11.6℃,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4224℃。

受大陆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房山区降雨量在年际和地区间分布不均,多处(1951~2003年)平均降水量为590.4mm,多年汛期(6~

9)月份平均降水量为567.0mm,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85%,多以暴雨的形式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

房山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80~1140mm,年内蒸发量以4、5、6月最大,占全年的45%,冬季3月最小,仅占全年的10%,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400~450mm,东南平原区大于西北山区。干旱指数为1.77~1.87。

冬季盛行偏北和西北风,夏季盛行西南和偏南风,全年以春季风速最大,冬季次之,夏季风速最小,年平均风速1.8m/s。大风(瞬时风速≥17m/s,风力8级)主要集中在冬春季,且持续时间长,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5天。最大积雪深度24cm,最大冻土深度为85cm。

2、水文

韩村河镇镇域内地下水资源丰富,项目区所在地距离韩村河镇主要的地下水水源分布地——天开村及皇后台村沿线,有3.5km左右。根据《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简图》,项目区含水岩组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大理岩,岩性为燧石条带白云岩,岩溶裂隙发育,少数破碎带内有溶蚀残余物,常有坍塌掉块现象,单井出水量3500m3/d左右(145m3/h),属HCO3-CaMg型水。根据项目区东部龙门

口村西部多口机井的资料,周边机井的各参数为:高程为90米左右,水位标高50米左右,静水位为30米左右,动水位40米左右,井深为150米左右,出水量为80m3/h左右;机井的钻孔资料为:0~30米为第四纪粘土,30-150米为蓟县秒雾迷山组大理岩,大理岩受构造影响溶隙及裂隙较发育,富水性较好,是主要的含水层。根据以上分

析,项目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富水性好,矿化度较低,硬度属微硬水,水质较好。

根据《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供水水源地地下水等水位线图》(2004.3),得到项目区地下水水位标高,综合考虑岩层倾角及片区高程,对比上述机井参数,得出项目区机井参数为:由于孤山口片区地下水水位标高为60米左右,片区高程在130-190米,该片区机井深度在180-240米左右,静水位在70-130米,动水位在80-140米左右,出水量在80m3/h左右;由于罗家峪片区地下水水位标高为65米左右,片区的高程在130-200米,该片区机井深度在175-245米左右,静水位在65-135米,动水位在75-145米左右,出水量在80m3/h左右。

3、工程地质

韩村河镇压的西北部主要为山区、丘陵区。山区为侵蚀构造中低山地形,丘陵为剥蚀构造地形,分布着蓟县系雾迷山组第四、第五段白云岩和铁岭组白云岩,它们均位于三座庵背斜的翼部和倾伏端。岩层倾角平缓,一般在20-30°左右。各组白云岩均裸露于地表,岩溶较为发育。丘陵区的东侧分布着洪水庄组页岩和下马岭组板岩地层,横截西部山区、丘陵区白云岩中向东侧流动的地下水流。使其地下水位抬高,造成一典型的岩层阻水型储水构造。

4、土壤

根据1981年房山土壤普查中岳各庄公社(现已合并到韩村镇)土壤图及其说明书,项目区土壤类型为褐土,土层薄,土体旱象重,

结构差,具体到两个项目区:孤山口片区属于轻壤质薄层石灰岩山区淋溶褐土,土层较薄,一般在30cm左右;罗家峪片区属于轻壤质厚层梯田洪积——冲积物石灰性褐土,其表层土壤松散,通透性良好,质地为轻壤,心土和底土层较为紧实,质地为轻壤。

5、自然灾害

房山地区主要有旱、涝、虫、雹、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以涝灾、、旱灾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由于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在春季降雨量很少,项目区内易形成春旱,由于项目区地处丘陵山区,在夏季雨量大时易发生洪灾。

1.3社会经济条件

据2004年统计资料,项目区所在的韩村河镇总人口3.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1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944元。本项目涉及的罗家峪、孤山口村经济情况在韩村河镇27个行政村中属于下游水平。

1.4作物种植情况

项目区内现种有玉米、红薯、核桃、山杏等经济作物,其中罗家峪村以玉米、红薯为主,孤山口村以玉米和核桃、山杏经济树种为主。由于项目区地处丘陵山区,且水、电等农用配套设施不齐全,目前项目区农作物多为一季春玉米。

1.5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设施

项目区所属村庄通过岳圣公路和其他“村村通”公路工程与外界有着很好的联系,但是受地形地貌和经济条件制约,加之项目区内地

类多为未利用地,项目区内无成型道路,只有几段土路。

2、水利设施

项目区内情况:项目区内没有人工修建的大沟大渠,只有自然形成的冲沟可以利用,其中罗家峪片区有1条冲沟,孤山口咱家区有2条冲沟。另外,在罗家峪片区内有一眼废弃的大眼井。

项目区周边情况:罗家峪片区东北部有一座已建的蓄水池(距离项目区70米左右)和天然冲的冲沟(距离项目区60米左右),东南部为成形的河沟(河名不详,为牤牛河一支流,常年无水);孤山口片区周边只有天然冲出的冲沟,其与片区内部冲沟相连。

3、电力设施

项目区内无任何电力设施,最近的高压线架设在村宅基地附近以及村间道路延线上,罗家峪片区距离压线为1300米左右,孤山口片区距高压线为1100米左右(数据从1:10000地形图上量得)。

1.6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为462.2亩,其中罗家峪片区304.1亩,孤山口片区158.1亩,均为集体所有。

项目区内农用地49.2亩,包括耕地、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其中耕地多为山前缓坡地,部分已被开垦为梯田;农村道路为罗家峪片区北部边界处的土路;农田水利用地为;罗家峪片区东南边界处的河沟用地。

项目区内未利用地413亩,包括荒草地和裸岩石砾地,经现场踏勘,孤山口片区地形西高东低,地面坡度较大,山坡上半部分坡度多

在在20°-25°之间,下半部分坡度多在20°-15°之间,整个片区土层较薄,一般在30cm左右,土体中含有砾石;罗家峪片区地形南高北低,中部和北部地势较为平缓,南部山包坡度多在20°-25°之间,部分坡面超过25°,中部及北部地区坡度多在20°-10°之间,整个片区土层较厚,通透性良好,质地为轻壤,部分地块土体中含有砾石。目前片区部分已被开荒,但该地块缺乏农田灌排设施。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见下表及附表1。

2、项目规划

2.1规划原则

1、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3、因地制宜地开发整理,提高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

4、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5、改善土地利用条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6、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7、依法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2.2规划目标

1、分析项目区基本情况,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布局。

2、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本项目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把现有未利用土地开发整理为标准耕地,使项目区新增耕地率应保证在60%以上;并对项目区内原有耕地重新规划,并配套必要的农田水利设施。

3、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团,细化规划设计方案,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增强项目区农作物抗灾能力,保证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安全;

4、合理而布局电力、道路和农田防护林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5、修筑浆砌石挡墙,保证项目区防洪能力,兼起到护路作用;

6、对项目投资进行预算;

7、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评价;

8、制定施工组织方案等;

9、提出项目实施管理方案。

2.3规划依据

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3.2技术依据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SL/T153-95) 《埋地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7:2000) 《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2-95)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标准格式》(2005年1月)

2.3.3设计资料依据

《北京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2002.1.1执行)

《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房山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2001-2010年)》

《房山区韩村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北京市房山区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1992年)》

《北京市房山区农业综合自然区划报告(1991年)》

《房山区水旱灾害(2003年)》

《房山区水资源普查与水利化区划报告(1991年)》

《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下中院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4)

《房山区韩村河镇下中院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05.5)

《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集中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3.3)

《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调查阶段报告》(2003.1)

《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简图》(2004.3) 《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供水水源地地下水等水位线图》(2004.3)

《北京市房山区统计年鉴》2002-2003年

《房山区韩村河镇土地利用现状图(2003.10)》

水井验收报告书(2份)

房山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台帐(2004年)

项目区实测地形图(1:1000)

2.4规划标准

在分析项目区基础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的要求,结合相关规划,提出本项目的规划标准。

2.4.1土地平整工程

由于地形地势差别较大,所以,整理规划不对田块大小统一要求,而是根据地形地势因地制宜设计。对现有<25°坡地实施坡改梯技术,坡改梯设计中,按“等高不等宽、真埂为主、弯埂为铺、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沿等高线修成梯田。对于已有的梯田以及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主要进行田块内部的土地平整工作,部分进行田块的合并。通过土地平整工程,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要求。

两相邻梯田的田面高差为1.5m。

坡改梯田面宽度一般为3-8m,长度依地形和道路的分隔而定。 田坎设计标准按10年一遇3~6小时最大暴雨,1日排出设计。

2.4.2灌排工程

灌溉采用低压管道灌溉方式,灌溉保证率为75%;排水采用明沟排水系统,排水标准为1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出。

2.4.3道路工程

为了方便农业生产与管理,有利于机械化耕作,项目区内应有完善的道路系统。规划道路分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其中田间道路宽设计为4m,采用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坡度小于15°;生产路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生产路宽设计为2m,采用土质路面,部分坡度陡的地方以阶梯代替生产路。

2.4.4防护林工程

项目区防护林只设护路林,采用疏林结构,布置在田间道的两侧,每条林带种树1行,树间距3m,树种为毛白杨。

2.4.5建筑材料

项目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就近选材、就近购买、方便运输、经济节省为原则,结合建筑材料市场情况,选定水泥、河砂、砾石、碎石、块石、钢筋、机砖等作为项目区的主要建筑材料,在材料的具体选配过程中做到能用砾石的尽量用砾石。根据项目建设的标准与要求,参照相关建筑规范标准,主体建筑材料规格标准如表3-1所示。

2.5规划方案

2.5.1工程总体规划方案

项目区采用井灌,为了适应井灌区单井控制面积不宜太大并利于土地使用者管理,将项目区规划为3个独立的灌溉小区,分别由3眼机井控制。其他工程则依据3个灌溉小区的格局来进行规划。

1、土地平整布局:由于项目区为坡地,土地平整主要按“等高不等宽、真埂为主、弯埂为铺、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沿等高线修成梯田。土地平整采用局部平整方式,单个梯田内土地平整的填挖方尽可能限制在本单元内部。由于地形地势差别较大,所以,整理规划不对田块大小统一要求,而是根据地形地势因地制宜设计。田面高差设计为1.5m。坡改梯田面宽度一般为3-8m,长度依地形和道路的分隔而定。

2、输配水工程:考虑到项目区土体中含有砾石,且土层较薄,管道采用地面回设的方式,部分地段采用地埋的方式,这对于管道的

而锈蚀和外刚度要求较高,因此本次规划选取球墨铸铁管为管道的材料。

3、排水工程:在考虑项目区内部汇水的同时还考虑了项目区外上部山坡的汇水面积,并沿等高线布设了截流沟;项目区内部排水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以及田间道路和天然冲沟等各种因素,因地制宜进行布设。最终排入项目区附近的集水池、内部和周边天然冲沟最终汇入牤牛河。

4、道路工程:规划道路分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其中田间道路宽设计为4m,采用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坡度小于15°,规划时尽量与项目区外的道路相联接;生产路宽设计为2m,生产路可按照项目区实际情况可大于15°修建,在太陡的地方可修建成台阶采用土质路面,部分坡度陡的地方以阶梯代替生产路。

5、护坡工程:由于项目区道路多沿原有冲沟而建,且规划原有冲沟作为排水沟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原有冲沟两侧挡墙进行了修建工程。

6、防护林布局:项目区内的防护林布置在田间道的两侧。

2.5.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项目区建设规模462.2亩,新增耕地的来源为废弃的荒草地和裸岩石砾地,共计369.7亩;新增加农村道路用地27.0亩,规划整理后各类用地面积见表3-2。

表3-2整理前后各类用地面积对比表

类 号 水浇 地 旱地 农 用 地 农村 道路 农田 水 利用 地 荒草 地 裸岩 石 砾地 合计 113 114 153

面积 (亩) 0 47.4 0.8

比例 0.00% 10.26% 0.17%

面积 (亩) 417.1 0.0 27.8

比例 90.24% 0.00% 6.01%

面积 (亩) 417.1 -47.4 27.0

比例 90.24% -10.26% 5.

84%

156

1

0.22%

1.0

0.22%

0.0

0.00%

未 利 用 地

311

324.3

70.16%

15.4

3.33%

-308.9

-66.83%

316

88.7 462.2

19.19% 100.00%

0.9 462.2

0.19% 100.00%

-87.8 0.0

-19.00% 0.00%

表 3-2-1 孤山口片区土地利用规划前后对比表 地类 水浇 地 旱地 农 用 地 农村 道路 农田 水 利用 地 荒草 地 裸岩 石 砾地 合计 地 类 号 113 114 153 整理前 面积 (亩) 0 12.6 0.0 比例 0.00% 7.97% 0.00% 整理后 面积 (亩) 142.0 0.0 10.4 比例 89.82% 0.00% 6.58% 整理前后面积增减 面积 (亩) 142.0 -12.6 10.4 比例 89.82% -7.97% 6.58%

156

0

0.00%

0.0

0.00%

0.0

0.00%

未 利 用 地

311

56.8

35.93%

4.8

3.04%

-52.0

-32.89%

316

88.7 158.1

56.10% 100.00%

0.9 462.2

0.57% 100.00%

-87.8 0.0

-55.53% 0.00%

表 3-2-2 罗家峪片区土地土地规划前后对比表 地类 地 整理前 整理后 整理前后面积增减

3、工程设计

3.1土地平整工程

3.1.1土地平整工程布局

项目区土地夹带除受地形地貌、灌溉水源和灌排水情况的影响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向,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由于项目区整理后规划种植为梨树,结合项目区地形条件,本项目坡地按“等高不等宽、真埂为主、弯埂为铺、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以1.5米高的田埂整理为水平梯田,即可减少工程量,又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对于原有的梯田,归并原有田坎,新修部分田坎,并平整原有梯田。

本项目土地平整采用局部平整方式,单个梯田内土地平整的填挖方尽可能限制在本单元内部;推高填低,尽可能做到挖填平衡,相邻梯田之间平整后的高差作为相邻梯田的高差。由于地形地势差别较

大,所以,整理规划不对田块大小统一要求,而是根据地形地势因地制宜设计。

由于项目区内原有荒草地与裸岩地有30cm左右厚度不等的表土层,因此未对荒草地与裸岩地进行客土,而是通过对表喜忧参半土(土地平整Ⅱ类土)的收集和调配,满足耕作的需要,一方面节省了投资,一方面更符合当地实际施工条件。

3.1.2田坎设计

田埂高度与田面宽度、地面坡度等因素有关,田埂太高,不但修筑困难,费工费时,而且容易损坏崩塌。因而要根据土质好坏、坡度大小和方便耕作等条件来确定。田埂外坡越缓,安全稳定性越好,但占地和用工量增大;反之田埂外坡较陡,占地和用工量减小,但安全稳定性较差。因此田埂边坡的确定,以能使田埂稳定而又少占耕地为原则。

坡改梯就是平整坡地为水平梯田,田埂应随弯就直,横向整平,不起波浪,基底呈逆坡,外高内低。对现有<25°坡地以1.5米高的石埂整理为梯田,石埂外坡坡度取75°,内坡均取90°,项宽0.4m,块石之间应互相嵌实咬紧,石缝错开,分层砌筑,从而保证石坎稳定,不垮塌。石坎埋入地下部分作为基础,以防止耕作掏挖造成石坎坍塌,基础埋深选定为0.3m,基础必须置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石埂顶修建土质田埂,其大小根据设计暴雨净雨深加一定的安全超高确定,本次规划设计田埂顶宽0.3m,底宽0.4m,其顶高出田面均为0.25m;本项目区已有部分石埂,高度2米以上,大部分给予保留。详见单体

设计图。

据计算书2.2.2节分析,项目区总石方量的汇总结果如下表所示。

3.1.3田块设计

坡耕地改为梯田,挖高填低、制作梯田。梯田的田面长度、宽度根据地形、坡度、土层厚度、种植作物种类、劳力和机械化程度等因素,并结合当地的实践经验确定。经综合分析,田块布设按“等高不等宽、直埂为主、弯埂为辅、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沿等高线修成梯田,梯田宽度一般为3~8米,长度50~250米不等,新修的田埂高度为1.5米,保留的原有田埂以原有高度为准。边角地带,随地形布局为不规则田块。由于地形地势差别较大,所以整理规划不对田块大小统一要求,因此对于原有地块地块长宽以原有田面为准,对于新修梯田根据地形地势因地制宜设计。下表为原有田块整修后的设计高程数据,对于梯田的高程以实际情况而定。

3.1.4田间土方调配

本项目土方调配包括原有梯田和新修梯田土方调配。由于项目区按照等高线整理成梯田,或是对原有梯田的田面进行内部的平整,地块平整采用挖高填低的办法,田面宽在3~8米之间,田块土方在各个田块内部平衡,不需要田间土方调配。

项目区采用DEM方法和坡度分区法计算的各田块土方量,据计算书2.2节计算,项目区总土方量的汇总结果如下表所示。

3.2农田水利工程

3.2.1水源工程

规划采用潜水泵抽取地下水,低压地上铸铁管道输水的灌溉方式。根据项目区的凿井工程许可证及计算书2.3.1节分析,该项目区水井的取水层为60-200米,60米以上为第四纪粘土,60-200米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大理石,为灰色、灰白色灰岩裂隙发育,因此确定本次新打机井的有关参数为:井深200米,动水位100米,静水位90米,出水量80m3,井径300mm,孔径600mm,滤料为碎石,井管为铸铁管。机井设计详见单体图设计(本设计依据现有周边地区的水文地质资料

而定,在项目区实际打井时,应根据相关规范按项目区实际测井资料和钻孔地层记录确定)。

3.2.2输配水工程

因地制宜以每眼机井为单位,管网布置成“丰”、“T”字形,机井布置在地块一侧。支管间距50米左右,给水栓间距50米左右。管网布置详见规划图。

由于项目区土体中含有石块,且土层较薄,因此项目区管道采用地面架设的方式,部分地面采用地埋的方式,这对于管道的而锈蚀和外刚要求较高,因此本次规划选取球墨铸铁管(铸铁管比钢管而锈蚀,比普通塑料管外刚度大,承压能力强,在输水灌溉工程中经常用于流量、压力较大,外刚度要求高的场合。其中球墨铸铁管有较好的耐磨性和韧性,因而可用在水压较高的地方。)为管道的材料。

依据计算书2.3.2节测算,并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项目区灌溉系统的主管管径均采用内径为100mm的球墨铸铁管管材;支管管径采用内径为75mm的球墨铸铁管管材。

3.2.3排水工程设计

排水流量计算包括项目区内的农沟、毛沟。依据每个排水沟的设计排涝模数和控制面积,计算出每一排水沟的的排涝流量,由于项目区面积,农沟、毛沟的设计分别以其最大控制面积来设计,控制面积包括项目区内控制面积以及项目区外汇流面积之和,通过计算书

2.2.3节计算,项目区农沟设计排涝流量最大值0.09m3/s和毛沟排涝流量0.06m3/s,以最大流量进行农沟和斗沟横断面设计.

4、施工组织设计

4.1组织机构设置

为了地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由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成立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房山分局、韩村河镇、罗家峪和孤山口村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

4.2施工条件分析

4.2.1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冬季多行西北风,天气晴朗少雨,寒冷干燥。夏季多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尤多暴雨。春秋季有利于施工,冬夏季施工中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因此在安排施工时,把受气候影响大的施工,安排在春秋季节实施,如土方开挖;受气候影响小的施工安排在冬夏季节实施,如平整土地等。

4.2.2土壤、水文地质

项目区土壤为黄土,粘着力大,且在土体中有石块,开挖困难,在雨季时不易施工。项目区内土壤为第四系洪积层,荒草地和裸岩石砾地,在平整土地施工时受气候影响较小,连续作业性强,但要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中相关规定严格进行梯田的平整以及挡土墙的修建;地下水埋藏较深,水质较好,对混凝土不具有腐蚀性,不影响施工;冲沟内多为砂、卵石、砾石,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冲沟挡墙基础施工时,全部清除壤土层,将基础做在砂砾石层上,具体根据当地情况参照相关标准进行修建。本项目其他工程均属小型工程,地质条件不会对项目施工形成障碍。

4.2.3基础他条件

项目区内无成型道路,只有几段土路。项目区所属村庄通过岳圣公路和其他“村村通”公路工程与外界有着很好的联系。但是项目区与村庄之间仅能依靠丘陵间高低不平的土石路来联接,因此在整个前因先修建道路,以方便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可方便地运到项目区。

由于项目区在丘陵山区内,目前项目区内无电力设施,最近的高压线均架设在村宅基地附近以及村间道路边缘上,在必要的地方可以先期架设输电线路为施工之用,在水方便架设输电线路的地区可以利用柴油机作为施工动力设备。项目区所需的材料从当地购买,天然建筑材料从项目区就近采集或购买。

由于项目区土体中含有石块,且坡面较窄,在梯田的施工中只能采用人工修筑梯田的方法。

4.3施工管理

该项目的实施应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五制”,即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的招标投标制和工程建设的监理制。建设单位应委托相应的建筑工程招标管理办公室和建筑工程监理公司,分别对该项目组织开展招投标工作和工程监理。

建设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资金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和资金的合理使用;监理单位应负责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监理,严格执行监理规章和制度,把好质量关;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认真执行施工操作堆积和工序施工技术要点,并组建一支工程质量自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8c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