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3-09-11 02: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化学月考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原创)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将固体药品放在蒸发皿中进行高温焙烧

B.配制480mLNaOH溶液需要的主要仪器有480mL容量瓶、玻璃棒、烧杯、量筒等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定管一定应悬于试管口的正上方 D.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一定是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1.D 【解析】焙烧固体应放在坩埚中进行,A项错误;实验室中没有480mL容量瓶,应改用500mL的,B项错误;制取Fe(OH)2的实验中,应将胶头滴管伸入液面下滴加溶液,C项错误;为加强冷凝效果冷却水的流向就应是“下进上出”,D项正确。 2.(原创)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

A.SO2、Si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

B.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根本区别 C.纯净盐酸为纯净物、冰水混合物为混合物 D.烧碱、纯碱都属于碱,油脂、甘油都属于酯

2.A 【解析】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B项错误;盐酸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C项错误;纯碱属于盐,甘油不属于酯,而属于醇类,D项错误。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只有② B.②③ C.③④

D.全部错误

3.A 【解析】①过滤操作中应用玻璃棒引流,①错误;②分离固体NaCl和碘单质可以采用升华的方法,②正确;③稀释浓硫酸时应“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不应用玻璃棒引流,且配制溶液时不能在量筒中进行,③错误;④胶头滴管在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 4. (原创)下列有关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用pH试纸测得新制氯水的pH为2

B.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内液面对应的刻度由0 mL变为10 mL

C.某同学在托盘天平左盘放置5g砝码,游码位于0.5g处,则所得药品质量为5.5g D.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必为10%

4.D 【解析】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用pH试纸无法测定其pH,A项错误;滴定管的计数一般保留到0.01mL,B项错误;C项实际得到4.5g药品,C项错误;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知D项正确。

- 1 -

5.(原创)有关物质性质或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不可用作干燥二氧化硫气体 B.明矾可用作净水剂、晶体硅用来制作光导纤维 C.稀硫酸中加入KNO3可使金属铜溶解

D.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5.C 【解析】二氧化硫中的硫为+4价,浓硫酸中的硫为+6价,二者之间不能反应,故浓硫酸可干燥SO2气体,A项错误;用来制作光导纤维的是二氧化硅晶体,B项错误;稀硫酸中加入硝酸钾相当于稀硝酸,故可溶解金属Cu,C项正确;氯气本身无漂白性,D项错误。

6. (原创)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mol.L-1的Ca(ClO)2溶液中含ClO数目为2NA

B.22.4LCl2分别与足量的Cu、Fe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分别为2NA、3NA C.室温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D. 1 mol -OH与1 molOH-所含电子数均为9 NA

--

6.C 【解析】A项,缺少溶液体积,无法计算出溶液中含ClO的数目(另外ClO还能水解),错误;22.4L氯气并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即不一定是1molCl2,另外即使是1molCl2与Fe、Cu反应时也最多转移2mol电子,B项错误;乙烯、丁烯最简式相同,21g混合物中相当于含有1.5mol“CH2”基团,碳原子数为1.5NA,

C项正确;一个OH离子有(8+1+1)=10个电子,D项错误。 7.(原创)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 A.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和锥形瓶都要先洗涤、再润洗

B.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时,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分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

D.除去KNO3中的NaCl杂质,可用溶解→加AgNO3溶液→过滤方法

7.B 【解析】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润洗,A项错误;由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处于下层,故应从分液漏斗下口倒出,B项正确;分馏时的温度计所测温度为进入冷凝管蒸气的温度,故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处即可,C项错误;D项错误,因不能除去Na+。 8.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Al3+、NH4、Br、Cl

+-

B.Mg2+、Ca2+、HCO3、NO3

C.K+、MnO4、S2-、SO42 D.Na+、K+、SiO32、Cl

8.A 【解析】 pH=1的溶液呈酸性,B项中HCO3与H+不能大量共存;C项中MnO4与S2-因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中SiO32与H+会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9.下列实验操作与对应的反应现象或原理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A B C

实验操作 取少量KI溶液,先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苯,振荡、静置 将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氢氧化铝胶体中 将浓硝酸加入盛有铂、金的烧杯中,不反应,加入一定量 - 2 - 现象或原理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均先沉淀后溶解 浓盐酸氧化性强于浓硝酸 浓盐酸后,铂、金溶解 D 将40.0 g NaOH固体溶于1.0 L蒸馏水中配成溶液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 9.B 【解析】A项中由于苯的密度比水的小,呈紫红色应在上层,错误;将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氢氧化铝胶体中先发生聚沉再溶解,B正确;C项中浓盐酸和浓硝酸混合成氧化性更强的王水能够溶解铂、金,而不是因为浓盐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硝酸,错误;D项中溶液的总体积不一定是1L,错误。 10.(原创)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

++--

A.在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NH4、Fe2、SO24、NO3

++--

B.无色碱性溶液中:Na、K、MnO4、CO32

---

C.c(H+)/c(OH)=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l

-----

D.c(ClO)= 1.0 mol·L1的溶液:Na+、SO32、S2、SO42

++

10.C 【解析】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若为碱性溶液,Fe2、NH4不能大量存在,若为酸性溶液,

---

因溶液中有NO3,不能产生H2,A项错误;溶液中含MnO4时为紫红色,B项错误;c(H+)/c(OH)=1012

---

的溶液中,溶液呈酸性,C项正确;ClO能氧化SO32、S2,D项错误。 11.(原创)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MnO2+4HCl(浓)

△ Mn2++2Cl-+Cl2↑+2H2O

B.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中性:SO42-+2H++Ba2++2OH-=BaSO4↓+2H2O C. 漂白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Ca2++CO2+H2O=CaCO3↓+2H+ D.NH4Cl浓溶液中滴加浓NaOH

溶液并加热:NH4++OH-△ NH3↑+H2O

11. D 【解析】浓盐酸中HCl完全电离,HCl需拆成H+、Cl-,A项错误;B项错误,正确写法为:SO42-+H++Ba2++OH-=BaSO4↓+H2O;漂白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为弱酸,应写成化学式,正确写法为:Ca2++2ClO-+CO2+H2O=CaCO3↓+2HClO,C项错误。 1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常用铝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制备Al(OH)3沉淀 B.浓硫酸能干燥SO2、NO2等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SO2 具有漂白性,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使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30%的H2O2溶液中加入MnO2可制得O2,MnO2做氧化剂

12.B【解析】实验室常用铝盐和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铝沉淀,A项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SO2、NO2等气体,B项正确;SO2能与水反应生成H2SO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不能使其褪色,C项错误;在H2O2分解过程中加入MnO2起催化剂作用,可加快分解速率,D项错误。 13.(原创)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最合理的是( )

A B C 物质 二氧化碳 氯化亚铁溶液 氧化铁 杂质 二氧化硫 氯化铁 氧化铝 试剂 NaOH溶液 过量铁粉 氨水 方法 洗气 过滤 过滤 - 3 -

D 氯化钠溶液 碘化钠 四氯化碳 萃取 13.B【解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酸性氧化物,都会被NaOH溶液吸收,A项错误;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采用过滤法制得纯净的氯化亚铁溶液,B项正确;由于氧化铁、氧化铝都不能与氨水溶液反应,C项错误;四氯化碳不能萃取出氯化钠溶液中的碘化钠,D项错误。 14.依据下表所列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项目 FeCl3溶液中加入维生素C 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将铜锈放入盐酸中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FeCl3水解生成Fe(OH)3胶体 C.铜锈与盐酸反应有H2生成 D.铜锈中含有碳酸根

14.C 【解析】向FeCl3溶液中加入VC,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说明Fe3作氧化剂,则VC作还原

实验现象 溶液褪色为浅绿色 得到红褐色液体 有无色气泡产生 剂,具有还原性,A正确;饱和FeCl3滴入沸水中得到红褐色液体,说明FeCl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e(OH)3胶体,B正确;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CO2而不是H2,C项错误、D项正确。

15.(改编)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事实 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 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有气泡冒出 结论 HClO的酸性比H2SO4强 铝箔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Cu与浓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15.B 【解析】SO2与HClO反应生成H2SO4,是HClO的强氧化性所致,不是酸性所致,所以不能得出HClO的酸性比H2SO4强的结论,A项错误;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故熔融的铝能被固体氧化铝膜包住,B项正确;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黑色的Fe3O4和H2,而不是红色的Fe2O3,C项错误;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SO2,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D项错误。 16.向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 mL 4 mol·L

-1

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

放出1.344 L NO(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 A.0.24 mol C.0.21 mol

B.0.16 mol D.0.14 mol

16.C 【解析】硝酸和混合物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亚铁,其物质的量是(0.12 L×4 mol·L-1-1.344 L÷22.4 L·mol-1)÷2=0.21 mol,硝酸亚铁的物质的量和铁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用加热法还原可得到铁的物质的量是0.21 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2分)

- 4 -

17.(8分)(原创)铜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都有着广泛应用。

(1)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其反应为:2CuFeS2+O2=Cu2S+2FeS+SO2、Cu2S+O2=2Cu+SO2。当有1molCu生成,则第一个反应中转移电子 mol。 (2)某种处理火法炼铜中SO2废气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溶液A中发生的反应为 。

②由流程图可推知Fe3+、O2、SO4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3)已知反应:3Cu+2NO3-+xH+=3Cu2++2R+yH2O。则 ①反应中的x= 。 ②反应产物R的化学式为 。

③参加反应的Cu和消耗的HNO3物质的量之比为 。 17.(1)3(2分)

(2)①2Fe3++SO2+2H2O=2Fe2++ SO42-+4H+(2分) ②O2>Fe3+>SO42-(1分) (3)①8(1分) ②NO(1分) ③3∶8(1分)

【解析】(1)反应2CuFeS2+O2=Cu2S+2FeS+SO2中,化合价变化情况为:Cu元素由+2价降低为+1价,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氧气中O元素由0降低为-2价,则每生成1molCu2S转移电子6 mol。所以当第二个反应生成1molCu时,第一个反应转移电子3mol。

(2)由流程可以分析得出溶液A中的反应为2Fe3++SO2+2H2O=2Fe2++ SO42-+4H+,溶液B中的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由此可知氧化性:O2>Fe3+>SO42-。 (3)①根据电荷守恒可得:(-2)+x=2×3,则x=8。

②设R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 2×(5﹣a)=2×3,a=+2,则R为NO。

③由①和②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4H2O,参加反应的Cu和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

18.(8分)(原创)用以下几种常见有机物填写下列空白: a.CH4 b.C2H4 c.C6H6 d.C2H5OH e.CH3COOH

(1)等质量的CH4、C2H4、C6H6三种烃完全燃烧消耗O2的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2)等物质的量混合的甲烷和乙酸蒸气完全燃烧所得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5 -

(3)由乙烯和乙醇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1mol完全燃烧所需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4)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将产生的气体全部通过图示装置,得到如表所列的实验数据(产生的气体完全被吸收)。

(干燥剂+U形管)的质量 (澄清石灰水+广口瓶)的质量 实验前 101.1 g 312.0 g 实验后 104.7 g 318.6 g

根据实验数据填空:

①假设广口瓶里生成一种正盐,其质量为 g。

②混合气体中C、H两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③若混合气体是由CH4和C2H4组成,则二者的体积比为 。

18.(1)a>b>c(1分) (2)3:4(1分) (3)67.2(2分) (4)①15(1分) ②3:8(1分) ③1∶1(2分)

【解析】(1)由于12gC和4gH完全燃烧时都消耗1molO2,故同质量的烃中含氢量越高,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越多,故答案为:a>b>c。

(2)假设甲烷和乙酸各为1mol,则它们完全燃烧时共生成CO2 3mol、水蒸气 4mol,则n(CO2):n(H2O)=3:4。

(3)由于反应:C2H4+3O2→2CO2+2H2O、C2H5OH+3O2→2CO2+3H2O,由此可知1mol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气一定为3mol。

(4)烃的燃烧产物为CO2和H2O,由题意可知U形管增加的质量为吸收水的质量:104.7 g-101.1 g=3.6 g,n(H2O)=3.6g/18g·mol-1=0.2 mol,n(H)=0.4mol;广口瓶增加的质量为生成的CO2质量:318.6 g-312.0 g=6.6 g,即0.15 mol CO2,对应生成CaCO3 0.15 mol,其质量为15 g。该混合气体中n(C):n(H)=0.15mol:0.4mol=3:8。

由以上数据可得:n(CH4)+2n(C2H4)=0.15mol,4n(CH4)+4n(C2H4)=0.4mol,求得n(CH4)=n(C2H4)=0.05mol,则二者体积比为1:1。

19.(9分)某无色稀溶液X中,可能含有下表所列离子中的某几种。

----阴离子 CO32、SiO32、AlO2、Cl 阳离子 Al3+、Fe3+、Mg2+、NH4+、Na+ 现取该溶液适量,向其中加入某试剂Y,产生沉淀物质的量(n)与加入试剂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

- 6 -

(1)若Y是盐酸,所得到的关系图如甲所示,则oa段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指来源于X溶液的,下同)是 ,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 ,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若Y是NaOH溶液,所得到的关系图如乙所示,则X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假设X溶液只含这几种离子,则溶液各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

19.(1)SiO32、AlO2(2分) CO32(1分) Al?OH?3+3H=Al +3H2O(1分) (2)Al3+、Mg2+、NH4+、Cl-(2分) 2:1:4:12(2分) NH4++OH-=NH3·H2O(1分) 【解析】(1)无色溶液中不会含有Fe3+,加入盐酸后能形成的沉淀有Al?OH?3、H2SiO3,前者能溶于过量盐

----

酸中而后者不能,由图像知溶液中肯定含有AlO2、SiO32。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为AlO2、SiO32,ab

段为CO32,bc段则是Al?OH?3溶解。

+-

(2)当向溶液中加入NaOH时,生成的沉淀为Mg(OH)2、Al?OH?3,ab段是NH4与OH之间发生反应,因

3+----

Mg2+、Al不能与CO32、SiO32、AlO2共存,故此时溶液中阴离子只有Cl。结合图像,溶解Al?OH?3、

+

与NH4作用、生成Al?OH?3消耗的NaOH体积比为1:2:3;由此可求出与Mg2+反应时消耗的NaOH体

3++

积与溶解Al?OH?3消耗NaOH 溶液一样多,故溶液中n(Al):n(Mg2+):n(NH4)=2:1:4,再利用电荷守

恒原理求出n(Cl),最后就得到各种离子物质的量比。

20.(14分)工业上以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为原料制备CuSO4·5H2O的主要流程如下:

(1)下列装置可用于吸收气体X的是 (填代号)。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泡铜与CO反应来制取粗铜。 ①装置B中的药品为 。

②实验时,依次进行如下操作:组装仪器、 、加装药品、通入气体、 、点燃酒精灯。

(3)熔渣Y的成分为Fe2O3和FeO,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熔渣中含有FeO。写出有关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KSCN溶液、KMnO4溶液、NaOH溶液、氯水。 。

- 7 -

(4)向粗铜中加入硫酸和硝酸的混酸溶液制取硫酸铜时(杂质不参加反应),混酸中H2SO4与HNO3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 。 (5)用滴定法测定所得产品中CuSO4·5H2O的含量,称取a g样品配成100 mL溶液,取出20.00 mL,用

c mol·L-1滴定剂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剂不与杂质反应),消耗滴定剂b mL。滴定

--

反应如下:Cu2+ + H2Y2= CuY2+ 2H+。则CuSO4·5H2O质量分数为________。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溶液,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 。 20.⑴ bd(2分)

⑵①碱石灰(NaOH等合理也可)(1分)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分) 收集CO检验纯度(2分) ⑶取少量熔渣,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向溶液中加入KMnO4溶液,若溶液紫红色褪去,可证明熔渣中含有FeO。(2分) ⑷3:2(2分)

⑸125bc% (2分) 高(1分)

a【解析】分析工业制备流程,黄铜矿在空气中被烧后生成Cu2O、Cu、SO2以及熔渣,然后有Cu2O、Cu制得粗铜最终制得CuSO4·5H2O。所以:(1)X气体是SO2,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较大需要防倒吸,用bd装置吸收。

(2)分析装置得出,①实验原理是用CO还原Cu2O,用碱石灰或固体氢氧化钠吸收产生的CO2,便于未反应的CO除去;②实验过程中若CO中混有空气在加热时会发生爆炸,所以整个操作与步骤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装药品、通入气体、收集CO检验纯度、点燃酒精灯。

(3)根据熔渣的成分,若要检验含有FeO,现需要制成溶液,由于溶液中存在Fe3+、Fe2+,不能选用KSCN溶液检验,只能选择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Fe2+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溶解熔渣的酸不应是稀盐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氧化Cl-干扰实验),所以操作为:取少量熔渣,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向溶液中加入KMnO4溶液,若溶液紫红色褪去,可证明熔渣中含有FeO。

(4)由离子方程式得:3Cu+8H++2NO3—=3Cu2++2NO↑+4H2O,混酸中H2SO4与HNO3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3:2.

(5)由关系式: CuSO4·5H2O——Cu2+ —— H2Y2 250 1 5×a×x% bc×10-3 解得:x%=125bc%。若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溶液,则会导致滴定管内溶液浓度变小,使

a用体积增大,计算结果偏高。 21.(13分)CoCl2·6H2O是一种饲料营养强化剂。一种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Co(OH)3,还含少量Fe2O3、Al2O3、MnO等)制取CoCl2·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Al3+等;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金属离子浓度为:0.01mol/L) 沉淀物 开始沉淀 完全沉淀 Fe(OH)3 2.7 3.7 Fe(OH)2 7.6 9.6 Co(OH)2 7.6 9.2 Al(OH)3 4.0 5.2 Mn(OH)2 7.7 9.8 ③CoCl2·6H2O熔点为86℃,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生成无水氯化钴。 (1)写出浸出过程中Co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2)写出NaClO3发生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慎向“浸出液”中加过量NaClO3时,可能会生成有毒气体,写出生成该有毒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Na2CO3调pH至a”,过滤所得到的沉淀成分为 。

(4)“操作1”中包含3个基本实验操作,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过滤。制得的CoCl2·6H2O在烘干时需减压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图。向“滤液”中加入萃取剂的目的是_________;其使用的最佳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A.2.0~2.5 B.3.0~3.5 C.4.0~4.5 D.5.0~5.5

--

21.(1)Co2O3+SO32+4H+=2Co2++SO42+2H2O(2分) (2)ClO3-+6Fe2++6H+=Cl-+6Fe3++3H2O(2分) ClO3-+5Cl-+6H+=3Cl2↑+3H2O(2分) (3)Fe(OH)3 Al(OH)3 (2分)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分) 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1分) (5)除去溶液中的Mn2+ (1分) B(1分)

--

【解析】(1)浸出过程中Co2O3在酸性条件被SO32还原为Co2+ 所以发生Co2O3+SO32+4H+=2Co2++SO42-

+2H2O反应 (2)为防止Co2+、Fe2+同时沉淀,加入NaClO3将Fe2+氧化为Fe3+,过量时发生 ClO3-+5Cl-+6H+=3Cl2↑+3H2O。 (3)由题意知调节pH将Fe3+、 Al3+生成沉淀除去。

(4)从萃取后余液获得晶体需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Co2+在溶液中受热会水解所以需减压烘干 (5)分析“滤液”中只有Mn2+可萃取,pH范围在3.0-3.5之间Mn2+萃取率高,且能减少Co2+的损失。

- 9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7e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