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最新教育资料

更新时间:2024-03-14 18: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美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蕴含着极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诗意语文课堂教学,必然按美学规律将美育渗透进语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从学生的感知、体悟、联想、创造四个方面阐述渗透美的教育。

一、以统观全局的意识,构造诗意语文的建筑美 美是主体对客体的感性显现,虽然美本身是抽象性,但审美对象却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可以感知的。对于语文的美的感知,必须有一种总揽全局的意识,做到主客体统一。不能断章取义,破坏文本的整体,从而使文本的意旨支离破碎。对待一篇课文,我们教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引导、鼓励学生去解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聆听文章背后的那个不易发觉而又容易误解的却由铿锵有力的声音。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花钟》时候,先从熟悉课文内容,到体会“大概”、“左右”等用词的准确性,在用“因为……所以……”句式说什么时间开什么花等,费了大量时间让学生去了解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语文课几乎成了单纯的常识课了,这与作者美美地在欣赏、赞美花的五彩缤纷、芳香宜人相去甚远。笔者认为构建语文的建筑美,是需要关注文本的精致细微处,但是更重要的是沉浸在文本的整体观照。比如王

自文老师在执教《古诗两首》时候,运用了两首古诗整体出现,交替学习,对比参读,求同存异等教学设计,抓住“泪”、“醉”,重锤敲击,极力渲染情感,从而使学生知晓诗意,感受情绪,感悟两位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层层递进,为我们很好地展示了语文课程资源、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整合的建筑美。这样富有诗意的课堂,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生在创造性的重组的整体中感受着这样美,不虚假、不客套、不堂皇,不落俗套。

二、以跌宕起伏的情感,捕捉诗意语文的意境美 虽然诗意语文不是诗,但是它们有着极其相似之处。海德格尔说“言语即诗”。语言文字是有温度的,可以让读者去亲身触摸与感受;语言文字是有声音的,可以让读者去独自体验与意会;语言文字是有生命的,可以让读者去品味与生活。美,在诗意语文中就可以意会,可以言传,可以说美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桥墩站着读者,那边桥墩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与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完全契合”。在把握作品的整体的基础上,教师引领着学生穿过语言文字这过桥梁,入情入境。意境美讲究情景交融,但其本质不是情境交融,而是在情境交融中发掘出的弥漫着更深的景和烙印更浓的情。比如,著名特级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二月印月》,经历“发现一道风景”,如此优美,对于阿炳却是一片黑暗;“体验一段人生”,历尽坎坷,阿炳却从不放

弃,化成一曲心声;“感悟一片情怀”,曲中有声,声声催人泪下;“理解一首曲子”,阿炳和师生的情怀都伴随着琴声融入了茫茫月夜;最后“全然进入‘人曲合一’的境界”,至始至终都以情感为纽带,填补了情感的沟壑,缩短了时空的距离,让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沉浸在凄凉而又倔强的意境美中。

三、以丰富多样的想象,丰厚诗意语文的人文美 教材是经精心挑选的,通过文字呈现出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情节和内蕴深刻的意境,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所说:“注意道德教育……更以美感完成其道德。”在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文本中这些有利因素,启迪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从而积淀起丰富的人文美。例如在《古诗两首》教学中,对“泪”的体会有想象的充实,随着音乐响起,“在金兵战马啾啾的嘶鸣声中,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那是“痛失亲人的泪、家破人亡的泪、流离失所的泪、充满仇恨的泪、苦苦期盼的泪……”在品读“醉”读着这个“醉”,“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那一杯杯琼浆玉液,灌入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倾倒在一具具行尸走肉的体内。” “泪”、“醉”变得具体、真实、感性,浓浓的人文精神天然地流淌在血液中,涌动在心潮间,喷

发在言语里。再如《一夜的工作》在“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里,总理住的“西花厅”曾经是权倾朝野、大权独揽的摄政王载沣的官邸,也曾是中华民国第一位总统袁世凯的官邸,“你想过去‘西花厅’可能会有什么?” 而现在,它成了总理的办公室后,看到了什么?如此而已,“及其简单”,及其不简单的东西――品质、人格、精神就突显出来了。

四、以个性浓郁的实践,提升诗意语文的创造美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类行为的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在诗意语文中,“自由对话,诗意语文的思想舒展”;“实现自我,诗意语文的精神皈依”。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尤其是阅读教学,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自由、率真地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在情感朗读、互动交流、个性写作……时体会到了美,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和灵感。在教学中,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见解,同时也要因势利导,因势利导,使学生扩大审美对象的范畴,引导学生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感受有滋有味生活的气息,关注丰富多彩生存的状态,树立意义深远的生命价值。比如教师在教学《了不起的女孩》,在学生体会到李欢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后,不仅让学生畅谈感受,写“李欢,我想对你说……”,还开拓视野,将目光投向了“千手观音”的演员们,投向了残疾运动健儿奋勇拼搏的场面,投向了需要关心的聋哑学校的孩子们……,用心地、

动情地享受美、创造美。诗意语文需要扎根在生活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的,在广袤的生活空间里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美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师更应该一马当先,引领着孩子们,徜徉在诗意语文课堂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7e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