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宏观经济学习题

更新时间:2024-06-26 17: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导论

(一)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3.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4.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5.实际GDP等于( )

A 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6.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7.存量是( )

A在某个时点上测量的 B在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在某个时期内测量的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 A国内生产总值 B投资

C国民债务 D国民债务利息 9.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马克思 D凯恩斯

10.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1.在成本不变的一个完全竞争行业中,长期中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市场价格( )

1

A提高 B不变 C先增后降 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1.微观经济学由于以价格为中心可以称为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可以称为___________理论或___________理论。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四个关键的市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济周期大体上经历周期性的四个阶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产出缺口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映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的定律是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标为―T‖,错误的标为―F‖)

1.许多经济学家一直认为,温和的或爬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扩大的效应。( )

2.20世纪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对英国1861-1957年间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数据的分析,发现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正向变动关系,从而得出了菲利普斯曲线。( )

3.总需求指的是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所愿意支出的总量。( ) 4.总供给曲线绝对不是一条直线。( )

5.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 6.古典二分法认为货币供给增长在长期中影响失业。( )

7.在短期中,控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决策者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 )

8.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高的失业率伴随着高的通货膨胀率,或者相反。( ) 9.经济中的投资量是存量,资本量是流量。( )

10.凯恩斯理论实际就是需求决定论,认为国民收入的大小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 )

(四)名词解释题

1.宏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政策 3.宏观经济模型 4.经济周期 5.产出缺口 6.总需求 7.总供给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2.简述宏观经济模型及其特征。 3.试述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

4、简述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 5、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结论是什么? (六)论述题

1.简述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B ;5.B ;6.A ; 7.A ;8.D ;9.D ;10.A (二)填空题

1.收入 就业; 2.产品市场 金融市场 要素市场 外汇市场;3.繁荣 衰退萧条 复苏 ;4.产出缺口=潜在产出-实际产出 ;5.奥肯定律

(三)判断题

1.T ; 2.F; 3.T;4.F;5.T;6.F ;7.T;8.F ; 9.F; 10.T (四)名词解释(略) (五)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经济系统的总量考察,特别是对国民经济系统的总产出水平、价格总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说明这些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及其后果,如居民户与厂商,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研究;微观经济学由于以价格为中心可称为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由于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可以称为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宏观经济模型往往以理论假设为前提,用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进行简化反映。其特点有:第一,简化的市场参与者;第二、强调市场间的相互作用。

3、一些宏观经济变量如增长、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变脸个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如:增长和失业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和商业周期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关系。

4、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所愿意支付的总量。总需求是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支出的总和,它既取决于价格水平,也取决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其他因素。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就是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简称AD曲线。它代表经济中所有实体(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外国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假定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上将要购买的数量。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总供给取决于价格水平、经济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水平。厂商所生产的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就是总供给曲线(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称AS曲线。它代表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假定其他影响总供给的因素保持不变)企业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3

对西方学者而言,整个宏观经济学可以被归结为对两个问题的研究:第一,总需求是否等于总供给的问题,如果二者不平衡,就会引起宏观经济的波动;第二,用什么样的政策来对付波动。

5、(1)在长期中,一国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决定了它的公民的生活水平;(2)在长期中,总需求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产量;(3)在长期中,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但它不影响失业率;(4)在短期中,控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决策者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

(六)论述题

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有两本划时代的名著。一本是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另一本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1776年《国富论》出版,宣告了西方经济学这一学科的诞生。而160年后,即1936年《通论》的问世,则标志着作为西方经济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宏观经济学的创立。

西方经济学流派中的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不仅研究微观经济问题,而且还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如亚当?斯密既研究商品的价格与分配问题,也研究国民收入与国民财富问题。在凯恩斯的《通论》一书发表之前,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已日臻成熟,而宏观经济学则相当薄弱,与微观经济学不相适应。尽管如此,当时的新古典学派代表人物,如马歇尔、庇古等人对宏观经济运行毕竟还有他们的一套理论观点,人称宏观经济理论的―古典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点可以概括为:(1)价格与工资具有灵活性,当供求失衡时,价格与工资会迅速调整,使供求趋于平衡。因而,总供给曲线大体上是一条垂直线。(2)既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总需求的变动就不会影响实际国民产出水平,只会影响价格总水平。(3)调控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影响实际国民总产出水平和失业率,而只能影响通货膨胀率。

1929-1933年,西方各国爆发了最广泛、最严重的机关年纪大萧条,整个西方世界的失业人数超过4千万。古典的宏观经济理论对此茫然无知,更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难免陷于破产的结局。凯恩斯潜心研究萧条经济学,突破前人的旧框框,创造性的建立了国民收入决定和就业理论,从宏观经济方面解释了失业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现充分就业的对策。一些西方经济学者把1936年《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中的―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理论的―凯恩斯模式‖的基本观点是:(1)价格和工资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因而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在经济不景气,实际国民产出水平较低时,总供给曲线基本山个是一条水平线。(2)在此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影响价格总水平,只会影响实际国民产出。(3)调控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实际国民产出和失业率。这样,凯恩斯理论也就为政府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后人的进一步拓展,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这些拓展主要体现在希克斯和汉森同时创建的―IS-LM模型‖、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说‖、托宾对投资理论的发展、索罗等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及克莱因等人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4

的发展。在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下,日趋完善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也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理论风靡西方世界,不仅为绝大多数经济学者所信奉,而且西方主要国家的政府也把它作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南。凯恩斯主义理论 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统治地位一直维持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从战后的繁荣阶段步入―滞胀‖阶段,经济不景气与通货膨胀两种病症同时迸发,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凯恩斯主义理论不能对此做出解释,当然也开不出对症的药方。为研究解决滞胀问题,西方不少经济学派应运而生,纷纷著书立说,对凯恩斯主义理论进行种种修改和补充。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个学派: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这些学派的理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选择题

1. 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账( ) A.剔除金融转移

B.计量GDP时使用价值增加法 C.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5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受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4.下列说法中,( )不是国民生产总值的特征。

A .它是用实物量测度的 B.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C.客观存在只适用于给定时期 D.它没有计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商品 5.下列哪一项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6.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7.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 A.政府支出 B.转移支付 C.税收 D.消费

8.下列各项中,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是(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9. 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

A .2500亿元和500亿元 B .12500亿元和10500亿元 C .2500亿元和2000亿元 D .7509亿元和8000亿元

10.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

A. 500美元 B. 480美元 C .470美元 D .400美元 (二)填空题

1.国内生产总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市场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_________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6

3.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我们称为_______________。

5. 消费是居民或个人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标为―T‖,错误的标为―F‖)

1.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不应该计算在本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去。( )

2. 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济商的佣金应加到国内生产总值中去。( ) 3. 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

4. 在中国,农民生产自己消费的全部食品,所以中国的GDP计算是不充分的。( ) 5. 无论房东把房子租给别人住还是自己住,他所得到的或他本应该得到的租金总额都包括在GDP中。( )

6. 国民产出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个人生活水平已经提高。( )

7. 如果两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同,那么,它们的生活水平也就相同。( ) 8. 若一国可支配收入的一半用于消费支出,则另一半用于储蓄。( ) 9. 当增值法被用来统计产出商品的价值时,不存在重复记账的问题。( ) 10.

把各种要素的收入相加得出的结果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

(四)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总投资和净投资 重置投资

存货投资 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出 净出口 间接税 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恒等式 (五)计算题

1.假设有A、B、C三厂商。A年产5000万美元,卖给、C和消费者, B买200万美元,C买2000万美元,其余卖给消费者。B年产500万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万美元,其中3000万美元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问:(1)假定投放在生产上的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2)计算GDP为多少。

2.已知某国在某年度的有关国民收入的统计数据如下: 工资:100亿元; 间接税减津贴:10亿元; 利息:10亿元; 消费支出:90亿元; 租金:30亿元; 投资支出:60亿元;

利润:20亿元; 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30亿元; 出口额:60亿元; 进口额:70亿元。

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2)按支出法计算GDP。 3.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7

国内生产总值:4800亿元; 总投资:800亿元; 净投资:300亿元; 消费:3000亿元; 政府购买:960亿元; 政府预算盈余:30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4.假定某国在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亿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亿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亿元,消费是3800亿元,贸易赤字是100亿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5.根据统计资料,计算GDP,NDP,NI,PI(个人收入)及DPI(个人可支配收入)。 净投资150亿元;净出口30亿元;储蓄180亿元;资本折旧5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100亿元;企业间接税75亿元;政府购买200亿元;社会保险金150亿元;个人消费支出500亿元;公司未分配利润100亿元;公司所得税50亿元;个人所得税80亿元。

(六)简答题

1.如果在A、B两个产出不变的前提下将他们合并成一个国家,分析合并前后对GDP综合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DI这五个总量中哪些有影响?为什么?3.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

4.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 转移支付; (2) 购买一辆旧车; (3) 购买普通股股票。

5.―如果某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换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GD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这一说法对吗?

(七)论述题

1.储蓄投资恒等式中的储蓄和投资与宏观经济均衡的储蓄和投资有什么区别? 2.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3.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 标准答案 (一) 选择题

1.D ;2.B; 3.B ; 4.A;5.D;6.D;7.A; 8.B;9.A; 10.B

8

(二)填空题

1.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范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 ;2.减去

3.生产法 收入法 支出法;4.GDP 平减指数 ; 5.耐用消费品 非耐用消费品 (三)判断题

1.F 2.T 3.F 4.F 5.F 6.T 7.F 8.F 9.T 10.F (四)名词解释(略) (五)计算题

1.提示:(1)A: 5000-3000=2000(万美元) B: 500-200=300(万美元) C: 6000-2000=4000(万美元)

合计价值增加 2000+300+4000=6300(万美元) (2)GDP=2800+500+3000=6300(万美元) 2.提示:(1)按收入法计算GDP: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减津贴 =100+10+30+20+10=170(亿元) (2)按支出法计算GDP:

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 =90+60+30+(60-70)=170(亿元)

3. 提示:(1)资本消耗补偿(折旧)=总投资-净投资=800-300=500(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4800-500=4300(亿元) (2)NX=GDP-C-I-G=4800-3000-800-960=40(亿元)

(3)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所以T=BS+G=30+960=990(亿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4300-990=3310(亿元)

(5)个人储蓄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亿元) 4. 提示:(1)用S代表储蓄,用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Y-C=4100-3800=300(亿元)

(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G=T-G=BS,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

SR表示国外部门的储蓄,则国外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亿元,因此:

9

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 (3)从GDP=C+I+G+(X-M)中可知:

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 5. 提示:(1)GDP=个人消费支出+净投资+折旧+政府购买+净出口 =500+150+50+200+30=930(亿元) (2)NDP=GDP-折旧=930-50=880(亿元) (3)NI=NDP-企业间接税=880-75=805(亿元)

(4)PI=NI-公司所得税-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 =805-50-100-150+100=605(亿元) (5)DPI=PI-个人所得税=605-80=525(亿元) (六)简答题

1.如果A、B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则两国贸易变成了一国两地区之间的贸易,从而影响GDP的总和。因为两国未合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这种贸易只会影响A或B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发生影响。例如,A国向B国出口机器,价值50万元,B国向A国出口粮食,价值45万元,从A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5万元,计入B过的GDP有净出口-5万元。如从两国GDP总和看,两者合计为零。如果合并成一个国家,上述贸易变成了一国两地区之间的贸易,无论是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的角度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95万元。

2.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个人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按一定比例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NI,但影响个人收入。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应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3.(1)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高工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当然要计入GDP。

(2)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4.(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把收入从一个人(或组织)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2)购买一辆旧车也不计入GDP,因为旧车在第一次销售时,已被计入GDP,旧车秒度十时度微 只不过是最终经济产品从一个消费者手中转移到另一个消费者手中而已。

(3)购买普通股股票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股票不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行为,而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没有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它不属于投资。

10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多选题(从下列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

7. 图4-2表示产品市场的均衡。以下关于图形的论述正确的是( )。 A.IS曲线表示实际利率与总产出的关系 B.在图中,利率与总产出呈反比关系 C.在利率不变时,收入的增加将使曲线右移 D.上述都不正确

r IS1 IS2 r1 r2 0 Y1 Y2 Y3 Y 图4-2 产品市场的均衡 8. 图4-2中,哪些因素的变化将导致IS曲线由IS1移动至IS2( )。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个人所得税的减少 C.储蓄的减少

D.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

⒐ 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 A.交易性货币需求 B.谨慎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D.其它

⒑ 下述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比较大( )。 A.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较大 B.存在货币的流动性陷阱 C.投资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对利率不敏感 (二)填空题

⒈ IS曲线描述的是与任一给定的利率相对应的当投资等于储蓄时会有的国民收入,故又称 曲线。

⒉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上国民收入与利率成 变动。

⒊ IS-LM模型是说明 与 同时达到均衡的模型。 ⒋ 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将使IS曲线 移动。

21

⒌ 位于LM曲线右边的点表示 大于 。 ⒍ 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 。 ⒎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下, 十分有效。

⒏ 在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LM曲线将变成 。

⒐ 通过政府的经济政策调控与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市场会由 逐步趋向均衡。 ⒑ 凡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都会使IS曲线向 移动。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标为―T‖,错误的标为―F‖)

⒈ 当IS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主义性货币政策不会引起利率上升,只会使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

⒉ IS曲线表示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总产出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 ⒊ 在给定总产出不变,当政府支出增加时,IS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 ) ⒋ 在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着货币市场的均衡。( )

⒌ 根据货币的预防需求,消费计划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较高的货币需求。( ) ⒍ 从长远来看,货币供给的增加主要对实际产量有影响。( ) ⒎ 交易量越大,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也越大。( )

⒏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货币供给增加不会对总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 ⒐ 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点不仅一个。( ) ⒑ 古典主义极端下的挤出效应是零。( ) (四)名词解释题 1. 资本的边际效率 2. 流动性陷阱 3. 挤出效应 4. LM曲线 5. 古典区域 6. 货币总需求 (五)计算题

1. 已知IS方程为Y=550-1000r,边际储蓄倾向MPS=0.2,利率r=0.05。计算: (1) 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5,新旧均衡收入分别是多少? (2) IS曲线如何移动?

2. 已知某国宏观经济中消费函数C=150+0.5Y,投资函数为I=150-400r,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为L1=0.25Y,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为L2=50-100r。政府支出G=50,实际货币供给m=180。求均衡国民收入Y、利率水平r、消费C、投资水平I以及货币交易需求L1和货币投机需求L2。

3. 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0.8(1–t)Y, 税率为t=0.25, 投资函数为I=900–50r, 政府购买为800, 货币需求为L=0.25Y–62.5r, 实际货币供给为500。

22

试求:(1)IS曲线;(2)LM曲线;(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⒋ 消费函数C=100+0.75Y,投资函数I=2000-200i,货币需求L=20Y-50i,货币供给M=50。

(1) 求IS曲线和LM曲线的函数表达式。 (2) 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

(3) 若政府购买增加50,求政策效应。 (4) 求挤出效应。

⒌ 下面表4-1给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1)求收入为700美元时, 利率为8%和10%时的货币需求; (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种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 (3)根据上述数据,写出货币需求函数的表达式;

(4)根据(2)做出货币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怎样移动?

表4-1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收入(美元) 500 600 700 800 900 货币需求量 (美元) 100 120 140 160 180 对货币的投资需求 利率(%) 12 10 8 6 4 货币需求量 (美元) 30 50 70 90 110 6.若货币交易需求L1=0.2Y,货币投机性需求L2=2000-500r,求: (1)若r=6,Y=10000,货币需求量为多少?

(2)若货币供给MS=2500,收入Y=10000,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为多少? (六)简答题

1. 简述IS-LM模型的提出。

2. 简述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 3. 推导IS曲线。

4.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5. 为什么古典区增发货币的产出效应最大?

6. 简述IS、LM曲线的移动所引起的一般均衡的移动。 (七)论述题

1. 试述IS-LM模型的基本内容并加简评。

2. 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3. 试用IS-LM模型分析凯恩斯极端及古典主义极端下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不同。

23

4. 用IS-LM模型说明如何弥补财政赤字? 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⒈ C;⒉ B;⒊ A;⒋ C;⒌ A;⒍ C;⒎ ABC;⒏ ABCD.;⒐ ABC;⒑ AD. (二)填空题

⒈ ―储蓄—投资‖;⒉ 正方向;⒊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⒋ 右上方;⒌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⒍ 越大;⒎ 财政政策;⒏ 水平线;⒐ 不均衡;⒑ 左下方

(三)判断题

⒈ T;⒉ T;⒊ F;⒋ T;⒌ T;⒍ F;⒎ T;⒏ T;⒐ F;⒑ F (四)名词解释 1.

它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该资本资产在使用期内的各项未来收益折为

现值之和等于该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可以用该贴现率将一项投资的预期收益转换成现在的价值。

2.

当利率很低时,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将变得无穷大,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或

―凯恩斯陷阱‖。这时,因货币的投机需求弹性变得无穷大,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保留在手中,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LM曲线也变成水平线。此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而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3.

是指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引起的私人消费与投资减少的经济效应。可通过

图形加以说明。挤出效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财政政策的效果。其大小受到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等因素的影响。

4.

LM曲线是一条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处于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L=M,即货币市场实现了均衡。而LM曲线外所有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都不能使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从而都是非均衡点,即货币市场没有实现均衡。

5.

是指当利率很高时,人们除了完成交易必须有持一些货币外,再不会为投机而持

有货币,即货币的投机需求为0时的LM曲线区域。此时LM曲线将变成垂线。这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十分有效。

6.

货币总需求具体由应付交易和预防动机的交易性货币需求L1(Y)和应付投机动

机的投机性货币需求L2(r)组成,因而货币的总需求可以表示为:L=L1+ L2=L1(Y)+L2(r)=kY-hr,k是货币需求关于收入变动的系数,h是货币需求关于利率变动的系数。

(五)计算题

⒈ 解:(1)r=0.05时,Y=550-50=500 KG=1/0.2=5 △Y=5×5=25 新均衡收入为 Y’=550+25=575

24

(2)IS曲线水平右移

新的IS曲线为 Y’=550-1000r+25=575-1000r ⒉ 解:由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Y=C+I+G, C=150+0.5Y,I=150-400r和G=50,可得 150+0.5Y+150-400r+50=350+0.5Y-400r 即IS曲线方程为 r=0.875-0.00125Y 又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L1(Y)+L2(r) L1=0.25Y,L2=50-100r和M/P=180, 可得 180 =0.25Y+50-100r,

即LM曲线方程为 r=0.0025Y-1.3 解IS曲线和LM曲线的联立方程,可得: Y=580, r=0.15

因此,C= 150+0.5Y=440 I= 150-400r=90 L1=0.25Y=145 L2=50-100r=35 ⒊ (1)由Y=C+I+G,可知IS曲线为: Y=0.8(1-0.25)Y+900-50r+800,

化简可得:Y=4250-125r,此即为IS曲线。 (2)由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即M/P=L 可得LM曲线:500=0.25Y-62.5r,

化简可得:Y=2000+250r,此即为LM曲线。

(3)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曲线 和LM曲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以通过求解IS和LM联立方程:

Y=4250-125r ………………………① Y=2000+250r ………………………② 得均衡利率r=6,和均衡收入Y=3500 ⒋ 解:

(1)由Y=C+I,可得IS曲线的表达式:Y=480-800i,由m=L,可得LM曲线的表达式:I=-1+0.004Y。

(2)联立以上两个方程求解,可得均衡产出Y=305,均衡利率i=22%。 (3)将政府购买增加50代入IS曲线。因为乘数为4,实际代入200,即 IS曲线:Y=680-800i

然后联立方程求解,得;均衡产出Y=352,所以产出增加47;均衡利率i=41%,利率提高了19%。47即为利率提高时的政策效应。

(4)计算政府购买增加50而利率不变(22%)的均衡产出 Y=(100+20+50-2×22)=504

25

均衡产出增加:504-305=199。这是利率不变时的政策效应。上面已经计算了利率提高时的政策效应为47,所以挤出效应为199-47=152。

⒌ 解:(1)收入 Y=700,利率r=8时,L=140+70=210 利率r=10时,L=140+50=190

(2)收入 Y=600,利率r=12时,L=120+30=150 利率r=10时,L=120+50=170 利率r=8时,L=120+70=190 利率r=6时,L=120+90=210 利率r=4时,L=120+110=230

收入 Y=700,利率r=12时,L=140+30=170 利率r=10时,L=140+50=190 利率r=8时,L=140+70=210 利率r=6时,L=140+90=230 利率r=4时,L=140+110=250

收入 Y=800利率r=12时,L=160+30=190 利率r=10时,L=160+50=210 利率r=8时,L=160+70=230 利率r=6时,L=160+90=250 利率r=4时,L=160+110=270

(3)从上述数据中可知,货币需求函数 L=0.2Y+150-10r

(4)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⒍ 解:(1)根据货币需求量L=L1+L2以及r=6,Y=10000有,L=0.2×10000+2000-500×6=4000,即货币需求量为4000。

(2)由均衡条件MS=L有,2500=0.2×10000+2000-500r,即r=9。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为r=9。

(六)简答题

⒈ 答:凯恩斯的分析包括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切因素,如投资需求函数、储蓄函数、流动偏好、货币量等,但他没有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工作是由希克斯完成的。希克斯(J.Hicks)和汉森(A.Hansen)等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对其同时均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IS-LM模型,从而解决了循环论证的问题,又被称为―希克斯—汉森模型‖。本章的IS-LM模型是在希克斯简陋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形式。对这一模型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还有F·莫迪格利安尼、克莱因以及萨缪尔森等人。

20世纪60年代以前,IS-LM模型被认为是对凯恩斯理论的标准解释,从而也就作为国

26

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模型而被经济学界所公认,并被作为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模型虽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和责难,但它仍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⒉ 答:所有影响投资边际效率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都影响IS曲线的移动。首先有储蓄和投资,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IS曲线移动的因素包括政府支出、税收等的变动;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还要包括进出口的变动。总之,一切自发支出量的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如果利率无变化,由外生经济变量冲击导致的总产出增加或减少,可视为作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考察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条件之一发生变动后,IS将如何变动:

(1) 投资增加或减少,IS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 (2) 消费增加或减少,IS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 (3) 储蓄增加或减少,IS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 (4) 税收增加或减少,IS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 (5) 政府支出增加或减少,IS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

总之,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属于增加总需求的)的结果是使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而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属于减少总需求的)的结果是使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影响LM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

(1) 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交易与预防需求的移动,二是投机需求的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易与预防需求曲线的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同向移动,即如果交易与预防需求减少,其曲线向右移动,相应地,LM曲线也会向右移动。投机需求曲线的移动则正好与之相反,即投机需求曲线图的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方向相反的移动。

(2) 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当物价水平不变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同方向变动。当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会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这是因为,在货币需求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必然会使利率下降。而利率下降又会刺激投资和需求,从而使收入增加。

(3) 物价水平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引起LM曲线反方向变动。当名义货币供给量固定不变时,如果物价水平下降,则相应地向右移动。这是因为价格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供应量增加,根据上述推理,收入必须相应增加,这意味着与任一给定的利率(r)水平相应的收入(Y)增加,这表现为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若货币供应量不变,物价水平上升,则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减少,表现为LM曲线向左移动。

⒊ 答:IS曲线中的I代表投资,S表示储蓄。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要求投资和储蓄相等,即I=S。因此,IS曲线被用来反映产品均衡条件。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也称做IS曲线。

27

将投资看做是利率的函数后,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的均衡可以用以下三个方程来表示:投资函数:I=I(r)

储蓄函数:S=S(Y) 均衡条件:I=S

因此有 I(r)=S(Y)

可以通过下图来描述IS曲线的推导过程。

r r

I=I(r) IS r0 B` A r1 A` B

O I0 I1 (a) I O Y0 Y1 (d) Y

S S I=S S=S(Y)

S1 S1

S0 S0

O I0 I1 I O Y0 Y1 Y (b) (c) 图4-3 IS曲线的推导 图4-3的图(a)是根据投资函数I=I(r)画出的投资曲线。投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图(b)中的直线从原点出发与横轴成450角,表示在均衡条件下储蓄与投资均等的关系,函数I=S是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直线上任意一点到两轴的距离相等。图(c)表示储蓄函数S=S(Y),储蓄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函数,与收入按同方向变化。图(d)的投资曲线上任取一点A`表示在利率r1时投资为I1,然后由A`点作连线交于图(b)中的450线。根据I=S的均衡条件,在投资为I1时,储蓄应为S1,再根据图(c)的储蓄函数,得到储蓄为S1时实际国民收入就为Y1,从而可以在图(d)中找到利率为r1、收入为Y1时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A点。用同样的方法,在图(a)的投资曲线上再找一点B`,在图(d)中可得到B点。依此类推,可以作无数个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图(d)中的IS曲线。

⒋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1)支出乘数的大小。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乘数越挤出效应越大;相反,乘数越小挤出效应也就越小。

(2)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挤出效应越大;相反,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挤出效应就越小。

(3)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挤出效应越大;相反,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小,挤出效应也就越小。

(4)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挤出效应也越大;相反,投资

28

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挤出效应也越小。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等于零,财政政策的效果极大。而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等于1,因而财政政策无效。

⒌ 答:(1)在古典区,利率太高,投机的货币需求为零,增发的货币不会用来投机而留在手中,全部转化为交易货币。这样,货币数量对总需求扩张的限制最小。换言之,产出效应最大。

(2)在古典区,投机的货币需求为零,LM曲线变成垂线。此时,货币政策完全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当增发货币时,垂线状的LM曲线将平行地向右移动与增发的货币同样的距离。货币均衡生产的途径是:增发货币—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收入增加—交易货币需求增加—重新实现货币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下降得最多,投资需求增加得最多,产出效应最大。

⒍ IS、LM曲线的交点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了均衡,即一般均衡,但当其中的任一曲线变动时,一般均衡将会发生变动。

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时,均衡状态将随之向右上方移动;相反,如果IS曲线向左平行移动,均衡状态将随之向左下方移动。

如果IS曲线不变,LM曲线向右边水平方向移动时,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向右下方移动;反之,LM曲线向左边水平方向移动,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向左上方移动。凡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都会使从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都会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凡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LM曲线向右边移动;凡是紧缩性货币政策都会使LM曲线向左边移动。可用下面的图形加以简单的说明。

r IS0 IS1 LM r1 E1 r0 E0 O Q0 Q1 Q IS曲线移动引起的均衡变动 r IS LM0 LM1 r0 E0 r1 E1 O Q0 Q1 Q LM曲线移动引起的均衡变动 图4-4 一般均衡的变动 如图4-4所示,左图表示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所引起的均衡变动,在新的均衡点,收入增加而利率提高了。右图表示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导致的均衡变动,在新的均衡点,利率下降而收入增加了。亦可证明相反的移动导致的均衡变动。当然这种变动及其程度与IS、LM曲线的斜率有关。

(七)论述题

⒈ 希克斯认为,凯恩斯虽然知道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但他的利息理论也认为货币供求的相等会形成一个确定的均衡利率。按照凯恩斯的理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引

29

起的货币需求量是收入的函数。既然如此,在收入变化时,货币供求的均等就不是形成一个确定的均衡收入,而是形成各种利率水平的均衡利率。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决定利率,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投资和消费决定收入。希克斯认为,凯恩斯体系中的这种因时序列必须修正。这是因为:要知道利率,就必须知道流动偏好;要知道流动偏好,就必须知道收入水平;要知道收入水平,又必须知道利率。西方学者所发现的凯恩斯理论体系的矛盾是,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收入,而收入通过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但无法确定均衡利率水平。凯恩斯绕开矛盾的方法是,在讨论产品市场均衡时,假定已经存在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在讨论货币市场均衡时,假定已经存在产品市场的均衡收入。希克斯、汉森等人不满足于凯恩斯的做法,他们试图用IS-LM分析解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并同时确定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问题。后来萨缪尔森等人赋予IS-LM模型以更多的意义,认为这个模型不仅实现了收入决定论和货币论的结合,完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而且还可以把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结合起来。

IS-LM模型由两个方程组成: I(r)=S(Y) (4.1) M=L=L1(Y)+L2(r) (4.2)

式(4.1)是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即投资等于储蓄。式(4.2)是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即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其中,货币需求分为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在式(4.1)和式(4.2)中,需要确定的量为利率r和收入Y。在假定其他量为既定的条件下,可通过联立求解式(4.1)、式(4.2)得到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均衡的利率水平。这样便解决了上述凯恩斯理论体系的矛盾。该模型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r IS LM r0 E O Q0 Q 图4-5 IS-LM模型 图4-5中,IS曲线是式(4.1)的几何表示,即在IS曲线上任一点都必须有I=S。LM曲线是式(4.2)的几何表示,即在LM曲线上任一点都必须有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图中的E点即为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均衡点,r0和Q0分别为同时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

IS-LM模型不仅能说明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确定,而且还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即如果实际收入水平不位于充分考虑就业的收入水平,国家可以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于经济(相当于移动IS曲线和LM曲线,使之交点所对应的收入与充分就业的收入相一致),使其达到理想的状态。简言之,IS-LM模型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提供了理论说明了。该模型曾经是凯恩斯主义的一个得心应手的理论工具,他不仅被凯恩斯主义者用来解释衰

30

退、高涨和充分就业状态,而且被用来说明国家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在滞涨出现后,该模型由于不能解释滞涨,加上这一模型不能说明价格的决定因素,其作为分析研究工具的影响在减弱。尽管凯恩斯主义者还没有完全放弃IS-LM分析,然而他们已经越来越感到它远不是像它过去被认为的那样正确和有用。

⒉ 答:凯恩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原理,即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因素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但后来的凯恩斯主义者新古典综合学派通过建立IS-LM模型的理论框架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使其得到了发展。总需求曲线就是根据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⒊ 如果IS曲线越陡峭或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在IS曲线垂直或LM曲线为水平线的极端情形下,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则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如下图所示。 r IS IS1 LM r0 E E1 O Y0 Y1 Y (a) r IS IS1 LM r0 O Y0 Y1 Y (b) 图4-6 凯恩斯主义极端

在图4-6中,在LM曲线图的水平线阶段,垂直的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点,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为Y0,利率为r0。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到IS1,IS1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1点,决定了收入为Y1,利率为r0。这说明,扩张主义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是使收入增加到Y1,而利率保持不变,仍然为r0。

这是因为,在LM曲线水平线阶段,说明当利率降低到r0的水平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成为无穷大,因而即使政府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使利率降低、投资增加。而政府如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税的办法来扩大出口总需求,则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不会挤占私人投资。也就是说,在LM曲线水平线阶段即―凯恩斯陷阱‖中,即使IS曲线不垂直而向右下方

31

IS LM1 r1 LM r0 O Y1 Y (c)

倾斜,政府实行财政政策也十分有效。如图中的(b)。如果IS曲线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等于零,则即使利率发生了变化,投资也不会发生变动。也就是说,即使LM曲线不为水平线,政府的货币政策能改变利率,收入也不会受到影响。如图中的(c)。

当LM曲线为垂直线、IS曲线为水平线时,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古典主义极端。也可通过图示的方法加以说明。

r LM0 LM1 IS1 IS0 r0 O Y 图4-7 古典主义极端 在图4-7中,当LM曲线垂直时,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等于零,人们不愿意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时,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试图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的办法来刺激总需求,由于私人手中已经没有闲置的货币则只有当私人投资减少到等于政府支出增加的数量时,政府支出才能扩大。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伴随着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即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等于1,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使收入有任何改变,财政政策无效。而当IS曲线为水平线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无穷大,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极大。这时,如果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使利率上升时,私人投资会大大减少,挤出效应会非常大。

这说明,在古典主义极端的情形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效果则很大。如当IS曲线为水平线时,只要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使利率稍稍下降,就会使投资极大地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有很大的增加。而如果LM曲线为垂直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等于零,货币需求只与产出水平有关,而与利率无关,因此,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带来产出的极大增加。

⒋ 答:财政赤字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扩张性财政政策所造成的。当经济中出现了财政赤字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可以增发债券并配合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一般而言,只要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购买债券,货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如果在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债券的同时,中央银行同时在证券市场上买进同样数量的已发行的旧债券,财政赤字就被货币化了,这时已不再是纯粹的财政政策,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使用。由于中央银行购买的旧债券的数量恰好相反等于政府财政部新发行的债券数量,债券的总供给量不变,利率也会保持不变,私人投资也不会减少。中央银行购买的旧债券使货币总供给量增大,货币资金的可获得性与赤字开支一同增长,这就不会发生货币供给不变时政府与私人投资者争资金的情况,挤出效应就会因货币供给与赤字同步增长而被完全消除。如果总需求的增长速度低于生产力可能增长的速度,就只有总产量的增加而不会有通货膨胀。这就是说,

32

财政赤字即使被货币化了,也不意味着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这就是为弥补财政策赤字而综合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情况。这样,既弥补了财政赤字,也不会导致利率上升(挤出效应)和通货膨胀。可以用图4-8加以说明。

r IS2 LM1 r2 IS1 B LM2 r1 A C O Y1 Y2 Y3 Y 图4-8 财政赤字的弥补与经济政策的使用

图4-8说明了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中央银行采取使赤字货币化政策的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IS1曲线向右移动到IS2;中央银行购买等量债券的结果则会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从LM1移动到LM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到是使产量从Y1增加到Y2,利率从r1上升到r2;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使总产品由Y2进一步增加到Y3,而利率却下降到原来r1左右的水平。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作用下,双重均衡点由A点几乎是向右平移到了C点。这样便财政赤字得到了弥补,而且未带来不利影响。

第五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 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 C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左移 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右移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 A国外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33

B消费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C投资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D以上几个因素都存在

3.其他条件不变时,( )因素引起AD曲线左移。 A价格水平下降 B政府支出减少 C税收减少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在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可变动

B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资本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 C充分就业量即所有劳动力都得到工作时的总就业量

D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就业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

5.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则税收减少会导致( A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上升 B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产出不变 C实际产出上升,而价格水平不变 D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不变

6.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总需求曲线左移会降低(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B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 D劳动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

多选题(从给出的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 7.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 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 C均衡利率水平上升,投资需求下降 D均衡利率水平下降,投资需求上升

8.发生( )变化时,总需求曲线随之变得更陡峭。 A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小 B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减大 C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小 D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大

9.其他条件不变时,可能引起AD曲线右移的是( )。 A价格水平下降 B政府支出减少 C税收增加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34

。 )。 )

10.新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假设有( )。 A劳动者存在―货币幻觉‖ B劳动市场是竞争的

C劳动力的供求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

D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是迅速的、及时的、没有时滞 (二)填空题

1.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 倾斜的曲线,这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成 变动。

2. 是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同时决定的模型。

3. 新古典的 说明了在技术水平既定及一定的资本存量下,总产量与总就业量之间的关系。

4. 总供曲线是一条向 倾斜的曲线,这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成 变动。

5. 其它条件不变,国际石油涨价,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 。

6. 新古典经济学家的总供给曲线以 假说为基础,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则以 假说为基础。

7.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增加总需求,会使 。 8. 假定货币工资弹性,则总供给曲线为 。 9. 凯恩斯主义者将劳动供给量作为 的函数。 10. 动态调整就是考虑到 的调整。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标上―T‖,错误的标上―F‖)

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研究产量波动以及决定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率的基本工具。( )

2. 当物价下降时,LM曲线会向左上方移动。( )

3. 总供给曲线越平坦,货币供给增加对GNP的影响越小。( )

4. 新古典总供给曲线模型关于价格与名义工资的决定以货币数量为出发点。( ) 5. AD曲线陡峭时,意味着总需求对价格的变化反映大。( ) 6.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是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 7.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是对新古典总供给模型的发展。( ) 8. 总供给曲线是根据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 )

9. 在总供给分析中,工资行为的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10. AD-AS模型是考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同时均衡。( ) (四)名词解释 1. 总需求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7b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