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中考 2年模拟 1年预测2015语文专题十五 课外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4-01-18 20: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十五 课外文言文阅读

考纲测评解读

考点梳理 1. 把握朗读节奏并准确断句 2. 掌握常见实词的读音和意思 3.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 4. 理解并能流畅准确地翻译句子 5. 能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 6. 评判文章观点或写作技巧 类 题 断句停顿 词语解释 辨析多义 句子翻译 内容理解 阅读感悟 题 型 标记题 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 填空题 简答题 中考指数 ★★ ★★★ ★★★ ★★★ ★★★ ★★ 3年中考

2014年全国中考真题演练

1. (2014·上海·10~13,2分)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

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 .②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子何以知之? 译文:

1

(3)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 秦王将猎→ →韩生劝止→ →韩生释疑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遇事要勤学好问。 B. 要善于见微知著。 C. 要勤于观察思考。 D. 遇事要集思广益。

2. (2014·浙江杭州·17~20,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①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②,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①赒(zhōu):救济,接济。②粜(tiào):卖出粮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必以处士为法(榜样) .

B. 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 .C. 以牛自归(返回) .D. 厚遗以遣之(送走)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2

A. 以一布衣终于家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 而能使人如此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C. 处士父以疾废于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 当为连公行丧 为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译文: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译文:

(4)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3. (2014·浙江绍兴·7~10,13分)文言文阅读。

樵 髯 传 (清)刘大櫆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 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①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②!”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③然,竟不往也。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注]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āo):争辩声。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 诸 富 家 尝 与 往 来 者 病 作 欲 得 翁 诊 视 使 僮 奴 候 之。

3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自号曰“樵髯”云 .②拔出凡辈 .③然皆不肯穷竟其学 .④乃复效小儿辈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译文:

(4)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 答:

4. (2014·山东潍坊· 14~17,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李 孝 子 传 袁 枚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①,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已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②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③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赢,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 《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

4

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④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注]①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②喀(kā)喀:呕吐声。③大父:祖父。④率性:遵循本性。 (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母病喉,勺饮 .②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③盖其天性然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 .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 .

B.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已甘食淡焉。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 .

C.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 .D.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孟子·公孙丑下》 ) .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 译文:

②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 译文: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你的理解用“/”断开。 大 吏 闻 于 朝 建 坊 曲 江 里 立 祠 其 旁。 5. (2014·天津·13~15,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5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詹何对曰 对: .②故本在身 本: .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译文:

(3)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6. (2014·浙江嘉兴·6~10,11分)

徙 木 偾 表

洪 迈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

[注]偾(fèn)表:放倒标杆。

6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吴 起 治 西 河 欲 谕 其 信 于 民 夜 置 表 于 南 门 之 外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②来谒吴起 .③予谓鞅本魏人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令于邑中曰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B.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送鲍浩然之浙东 C.乃下令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 择其善者而从之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 译文:

(5)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7. (2014·浙江台州·19~22,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琢 冰 (清)唐 甄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人无应者。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

7

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选自《潜书》)

[注]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范:模子,用作动词。②宝:珍藏。③真:实际。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往 观 者 日 数 百 人 皆 叹 其 巧 惊 其 神。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被以衣裳 .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B.置之堂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子之技诚巧矣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D.子何不范金琢玉 .吏呼一何怒(《石壕吏》)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译文:

(4)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

8. (2014·广东·6~8,9分)文言文阅读。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

8

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 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 国无尉/去国怀乡 ..

D. 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善 哉 祁 黄 羊 之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 (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答:

2013~2012年全国中考真题演练

1. (2013·上海·12~15,12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闻公①有一册历②,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③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④书也。 [注]①公: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②册历:记事簿。③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④漫:随便。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人初不知其故 .②公诘其失船为何日 .

9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B. 那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C. 其中一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D. 其中一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3)从文中看出“民”有诈的语句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4)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希望官员做事认真,一心为公。 B. 称赞周忱留心公事,做事细密。 C. 赞赏周忱学识超群,慧眼独具。 D. 讽刺“民”自作聪明,贪图钱财。

2. (2013·天津·14~16,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咸不解其意 .②值积雪始晴 .

咸: 值: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10

译文: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答:

3. (2013·陕西·17~20,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选文有改动)

[注]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1)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 ) .②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 .

( )

遗:遗留 ( )

③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④公不说,趣召晏子 .

说:通“悦”,高兴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 ) A. 夫子之禄寡耶? 辍耕之垄上 ..B. 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 ..C. 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 ..

11

D. 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归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译文:

(4)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

4. (2013·江西·9~13,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丧: ②明: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

译文: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答:

5. (2012·江西·9~13,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

[注]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忿: ②狱:

13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译文:

(4)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

(5)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答:

6. (2012·浙江杭州·19~2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①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

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

14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驽马徐行弗间(缓慢) .B. 他人莫及也(比得上) .C. 其子趋往视之(催促) .D. 自矜功效也(夸耀)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而力疲气竭 .B. 灌溉以时耳 .

思而不学则殆 .策之不以其道 .

C. 凡人于初植者 胡不见我于王 ..D. 苗则槁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译文:

②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译文:

(4)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 答:

2年模拟

1. (2014·浙江金华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明末高邮①,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

15

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

[注]①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泛指药物。 (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不以旬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

(2)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书致何(书信) .B. 子宜急归(适宜) .C. 其人至镇江(到达) .D. 何以书示其人(给??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 译文:

(4)袁体庵神医的“神”体现在哪里? 答:

2. (2014·江苏南京模拟)

喜 雨 亭 记(节选)

(宋)苏 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

16

春,雨麦②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④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注] ①扶风:凤翔府。②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③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④商贾:做买卖的人。⑤忭(biàn):欢乐、喜悦。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喜/之大小不齐 B. 既而/弥月不雨 C. 民/方以为忧

D. 忧者/以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以名其书 ②是岁之春 ..③三日乃止 .

④病者以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译文:

②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 译文:

(4)阅读选文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①百姓因为“ ”而忧虑,而后又因为“ ”而欢欣。(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②此亭名为“喜雨亭”,喜在何处?(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3. (2013·湖北黄冈模拟)阅读下面,完成各题。

善 学 者① (战国)《学记》

17

善学者,师逸②而功③倍,又从而庸④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⑤

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⑥,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⑦,然后尽其声。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①选自《学记》。题目是编者加的。《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礼记》中的一篇,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②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③功:效果。④庸:功劳。⑤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⑥节目: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⑦从容:同“舂容”,即撞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善学者 善: .②及其久也 及: .③相说以解 说: .④此皆进学之道也 .

皆:

(2)应答如同敲钟,这是个很不错的比喻。日常学习中你在与老师的交往时有同样的体验吗?请结合自身实际作简要回答。 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译文:

②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译文:

(4)探究下列两小题(可以任选一题)。

①《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即优秀的歌唱家会使听众不约而同地跟着他歌唱;

18

而“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即优秀的教师会使学生自觉地跟着他的指引去学习。请结合自身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②请结合注释,翻译下面一则关于“教学相长”的短文。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不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也。 译文:

4. (2013·江西九江模拟)完成下文,完成各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今大道既隐 .②以睦兄弟 .③礼义以为纪 .④以设制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译文:

②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译文:

(3)选文的许多地方与《论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从文中找出三处。

19

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表明了什么观点? 答:

1年预测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征求不已 ②惟欲清净 ..(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译文: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答: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

晋文公欲伐卫

晋文公出,适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曰:“奚笑?”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也。”公悟其言,乃止,引师而反。未至都,而秦伐其北鄙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适欲伐卫 .②顾视其妻 .③引师而反 .④秦伐其北鄙矣 .

(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公子锄仰天而笑/悦而与言 ..B. 臣笑邻之人/宋何罪之有 ..C. 有送其妻适私家者/舍其文轩 ..D. 然顾视其妻/然胡不已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未至都,而秦伐其北鄙矣。 译文:

(4)《公输》中的墨子和本文中的公子锄都劝说君主不要发起战争,但其出发点有异有同,试从“战争与和平”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

(5)《公输》中的墨子和本文中的公子锄都凭借其高超的论辩技巧,成功地阻止了一场战争。他们采取的劝说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答:

21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文侯改过

师经①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②,溃之。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下堂一等。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③;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

[注]①师经:乐师经(人名)。②旒(liú):古代君主冠冕边缘下垂的装饰物,类似流苏,这里指帽子。③符:凭证。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使我言而无见违 .②释之,是寡人之过也 .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译文:

(3)“师经援琴而撞文侯”后,魏文侯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请概括回答。 答:

(4)请分别对文中“师经”“魏文侯”两个人物进行简要评价。 答: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22

狄青①追敌有节

狄青在泾原,常以寡当众,必以奇取胜。密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佯却②;声止则大呼驰突。士卒皆如教。才遇敌,未接战,遽③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④大笑日:“孰谓狄天使勇?”时虏谓青天使也。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数。追奔数里,前临深涧,虏忽壅遏山隅。青遽呜钲而止。将佐悔不追击,青日:“不然。奔命之虏,忽止亟拒我,安知非谋?军已大胜,残寇不足利,宁悔不击,不可悔不止也。”

[注]①狄青(1008—1057):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勇而善谋。②佯却:假装退却。③遽:突然。④虏: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再声则严阵而佯却 .②前临深涧 .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狄青一生功勋卓著,请写出他的两点用兵策略。 答:

(4)狄青不追穷寇的事例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好 戴 高 帽

喜人面谀①俗称“好戴高帽”。有京官将赴任之巴陵者,往辞其师。师诫之曰:“地方官为之不易也,慎之。”其人曰:“学生已备高帽一百,诣尊长,遇同仁辄遍送之,不吝也。当不使有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素以正直立身,岂可谀人如此!”其人曰:“天下恶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

23

几人耶?”师颔②其首曰:“诚哉,斯言!”其人还,自语曰:“吾备高帽一百,未赠已损一顶。” [注]①谀:奉承。②颔:点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喜人面谀 ②诣尊长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恶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凡人耶? 译文:

(3)联系上下文,你认为京官说“未赠已损一顶”的原因是什么? 答:

(4)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披露,读过之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②;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选自《苏东坡集》)

[注]①没人:能潜水的人。②道:规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日与水居也 .②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

(2)把文章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4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译文:

(3)本文说理十分透辟,请简要分析其巧妙之处。 答:

(4)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

参考答案与解析

3年中考

[2014年全国中考真题演练]

1. (1)①喜爱 ②生病 (2)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3)第一空:百姓徙避(百姓避之)第二空示例:宫卫问故

(4)该小题3分,选B(3分),选C(2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和,难度中等。 [参考译文]

从前秦王喜好打猎因此扰民,有一次他下令在北郊打猎。头一天,百姓都离开回避他。有个叫韩生的人制止他们说:“国王的爱子病了三天了,国王担心他,必定不会出猎。”后来果然。有人问他说:“我住在宫里守卫王宫,尚且不知道国王的爱子病了。您怎么知道他病了呢?”韩生说:“我听说国王的爱子喜欢放风筝,我登高望见王宫之上,三天不见风筝了,所以知道。” 2. (1)C [解析]归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归”归还之意。 (2)BD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对常见的虚词的含义做归纳总结。A.第一个“于”为“在”,第二个“于”为“向”;B.“而”为转折义,“但是”;C.第一

25

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中找原因。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就任用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2013~2012年全国中考真题演练]

1. (1)①原因,缘故 ②是 [解析]此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思。解答这类题目时,一要靠平时的记忆积累,二可以联系它所在的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来理解。“故”可根据《曹刿论战》中“公问其故”里的“故”进行知识迁移。“为”可根据《陈涉世家》中的“项燕为楚将”中的“为”进行知识迁移。

(2)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不是简答题,而是选择题,这样就降低了试题难度,只要把握了关键字的意思就不难找出答案。一如“其人”翻译为“那人”,因为文中就只提到了“民”一个人,所以就可排除C、D项。“不得行”翻译为“没有成功”,从前文的“惊服”可看出。故选A。

(3)其人不能知而妄对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确问题是什么,找到问题所在答题区,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就可以。文章第二段主要讲“民诈公”,从那人不知道而胡乱回答可看出“有诈”。

31

(4)B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这是一则人物传记,因此在表现文章的写作意图时应该根据文本所要表达的中心来入手。从文章的最后一句可得出周忱“留心公事”,从“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可看出他“做事细密”。故选B。

2. (1)①全,都 ②遇到,碰上??的时候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这两个词第一个可以用换字法解释——换为“全”。第二个可以用加字法解释,如加一个字,解释为“正值”。

(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才行。翻译本句需要注意“悉”(都)、“覆”(覆盖)等字的翻译,其次还要注意此句是省略句,应为“(人们出入)都无所妨”。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及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根据对人物的行为分析归纳出答案,陶公所收集两样物品都是人们“废弃”或用后“剩余”的,可见其节俭,而这两样东西事后都派上用场,可见其勤于思考动脑,足见其“勤勉”,有远见。

3. (1)①", ②", ③? 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特别要注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语境分析实词意思,判断正误。第①句意思是“晏子入朝,乘坐破旧的车子,用劣马拉车”,“朝”在这里是“上朝”的意思,题中解释正确。第②句意思是“我能够穿暖吃饱”,“衣”“食”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理解为“穿”和“吃”,题中解释正确。第③句意思是“景公派大夫梁丘据给晏子送去四匹马拉的豪华大车”,“遗”是“赠送”的意思,不是“遗留”,所以解释错误。第④句意思是“景公不高兴,立即召见晏子”,“说”通“悦”,是“高兴”的意思,题中解释正确。

(2)B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要根据语境注意一词多义现象。A项的“之”意思分别为“的”(结构助词),“到??去”(动词);B项的两个“以”意思都是“来,用来”;C

32

项的“于”意思分别为“对于”,“比”;D项“而”都是连词,前者表示转折,后者表示修饰。所以答案选B。

(3)我节制自己穿衣吃饭(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以直译为主,句意通顺”的原则。不随意改变原句的结构特点,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将语句翻译通顺、完整。翻译时注意“节”(节制),“养”(供养),“先”(本意是“领先”,这里引申为“表率”),这些重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节俭,以身作则(或:能作表率)。[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品质的概括总结。要正确解答此题,必须联系上下文,从文中“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可以看出晏子生活节俭,从“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可以看出晏子能够事事以身作则。

4. (1)B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其实这类题是有规律可循的。本句是被字句,也是一个主谓句,先弄懂句意,“王之兵自败于秦晋”的意思是“大王的军队自从被秦、晋打败后”,主语是“王之兵”,谓语是“自败于秦晋”,按主谓结构就很容易划分出这个句子的节奏。

(2)①丧失 ②明智 [解析]此题考查解释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丧”出自“丧地数百里”,其意思是丧失土地数百里,故“丧”的意思是丧失:“明”出自最后一句“自见之谓明”,其意思是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作明智,故“明”的意思是明智。

(3)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能力。翻译时要忠实于原文,不误解,不漏译,不增译,不随意改变原句的结构特点,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将语句翻译通顺、完整。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的句子。此题中“,弱”“乱”“非”(其实,这几个词语在课内都学过),应进行直译,而“下”“??也”应进行意译。注意“王之弱乱”中“之”的用法: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33

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4)示例: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全文的深刻理解,透过表面看本质,以及对主旨的概括能力。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原文的内容读懂。要善于根据题目的要求寻找原文中的相关语句,并注意题干的要求,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比较,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兵弱”却没有认识到自己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庄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让他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了解他人是一种智慧,而了解自己更是一种智慧。达到智是很难的,之所以难不是难在了解他人,而是难在了解自己。所以说:“自见之谓明(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作明智)。”

(5)示例: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结合文意对人物形象、人物个性的具体分析。分析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比如分析人物的优点与不足。楚庄王在这里表露的不足是只看见越国的问题,不见自己的弱点,考虑问题不周全。优点是能够听信旁人正确的劝谏,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是虚心纳谏之人。

5. (1)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节奏划分,一般时间词后、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本句“上”为主语,主谓之间可作停顿,故选A。

(2)①发怒、生气 ②案件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释义的识记,要调动平常积累,准确写出常见重点实词的意思,答题时要考虑到它们的具体语境。可将要解释的文言字词放入相应段中理解分析。

(3)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解析]本题中的“卿”“欲”“朕”均为文言词语,应该译出。

(4)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坚持要兑现守信用。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是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解析]

34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段的阅读理解能力。要解答此题,先要读懂文义,然后根据戴胄的言论进行概括提炼。结合“据法应流”“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这些重点句子可以得出答案要点。

(5)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要注意依据文中事件提炼概括,以免有疏漏;学会抓住关键字词理解,如文中的“忠清公直”等词语。 6. (1)C [解析]“趋”应翻译为:快步走。

(2)AB [解析]A项两个“而”均表转折,可翻译为“但”。B项两个“以”都解释为“按照”。C项意思分别是:介词,在;介词,表被动。D项意思分别是:转折连词,解释为“却”;副词,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

(3)①栽上树已经很长时间了,别人已经厌倦忘记,而我却更加辛勤地培育它。②快速行走了九十里却停了下来,这不能叫作已经到达。[解析]本题需要注意,“既”“厌忘”“捷行”等的含义,要准确译出它们的意思。

(4)文章通过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修业之道”: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善始不善终,不能心急。[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注意从两个人各自的经历和经验教训上概括回答。答出主要点即可。

2年模拟

1. (1)不以旬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2)B

(3)高兴到极点心窍就打开了,却又不能关闭,这不是用药能治的。

(4)了解病人的病因,对症治疗。不用药物治疗,而是用精神疗法。能够预知病情痊愈的时间。 2. (1)A (2)①命名 ②这 ③才 ④痊愈

(3)①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②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

35

歌。

(4)①弥月不雨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②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下了一场大雨能有好的年成。(或“渴盼的大雨终于来临”) [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3. (1)①擅长,善于(注意,此处用作动词) ②等到 ③通“悦” ④都

(2)敲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首先要了解钟的特点和性能,然后以适当的方法去敲击。老师回答学生的提问,同样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对学生的问题、心态等等有较准确的把握,答问才会说到点子上。举例略。

(3)①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逸,安闲;庸,归功)②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以,用;则,就)

(4)①通过“善歌继声”的比喻,提出善教者要使学生能积极自觉地跟着学习,达到“继志”的要求。作为学生应配合老师的引导,唱和自如,教与学和谐一体。②学了以后才知道不足,教了以后才知道困惑不解。知道不足以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困惑以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

36

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1)①已经 ②使??和睦 ③用,拿 ④用来

(2)①人们只奉养自己的父母,只抚育自己的子女。②所以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争也因此而引发。

(3)①“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②“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与“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③“货力为己”与“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④“故谋用是作”与“故谋闭而不兴”。

(4)作者认为,天下成为私家的以后,用“礼义”来管理天下,会使人们产生私心,引发战争。

1年预测

1. (1)①停止 ②只

(2)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 (3)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

2. (1)①到,往 ②回头 ③通“返”,返回 ④边境

(2)B [解析]A.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B. 助词,的/结构助词,无义;C. 代词,他的/代词:他的;D.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

(3)还没有返回国都,(就听说)秦国已经征伐晋国北部的边境了。

(4)墨子是为了保存自己的祖国免受侵略而劝说楚王不要伐宋;公子锄是劝说自己的君主不要伐卫,以免别国渔翁得利。他们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

(5)都采取了设喻类比的方法。《公输》中的墨子先以“今有人舍文轩而窃敝舆,舍锦绣而窃短褐,舍粱肉而窃糠糟”设喻而问,诱导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的结论,继而以楚国攻宋之事相类比,致使楚王不得不称“善”赞同;本文中的公子锄则故意发笑引起晋文公注意,继而说出邻人的故事以此作比,暗示晋文公我国欲伐卫,同样有别国对我国虎视眈眈,从而打消了晋文公伐卫的念头。

37

3. (1)①被 ②释放 [解析]古文中,“见”有表被动的意义,“释”可以按照组词解释的方法解释为“释放”

(2)将琴悬挂在城门上,用以作为我错误的凭证;(破的)帽子不要补,用来做我的警示。[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本句翻译时注意“符”“戒”的含义分别是“凭证”“警示”

(3)魏文侯先是准备依法烹煮师经,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释放师经并且把琴悬挂在城门上,不补被撞破的帽子来警示自己。[解析]可从文中“罪当烹”,以及“释之,是寡人之过也”等语句可以概括出来。

(4)师经:忠君爱国,正直不阿,敢于直谏君王之过,巧于劝谏君王。魏文侯:知错就改,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

[解析]可从文中“经援琴而撞文侯”“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是寡人之过也”“以为寡人符”“以为寡人戒”的相关情节概括出来答案。

4. (1)①第二次 ②靠近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联系课内的“再而衰”可知“再”的意思,联系“临溪而渔”便可知“临”的意思。

(2)逃命的敌人,突然停下抵御我军,怎么能知道这不是他们的诡计呢?[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落实“奔”“安”“谋”的意思。

(3)以奇取胜;稳中取胜。[解析]本文第一句写“以奇取胜”;后文写狄青在胜利时能及时停止进攻,说明其沉稳。

(4)示例:不管采取什么行动,要先熟悉情况,不可急躁冒进;要讲究策略,为自己留有余地。[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答题时可先结合注释读懂文章,然后再对文中人物的语言行为进行剖析,言之有理即可。

5. (1)①当面 ②拜访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答题时结合课内学习,可用组词法,并结合上下文意思推断词性可得,那么面为“当面”的意思;也可联系课内所学,为“拜访”的意思。

(2)天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呢?

38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这类题,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注意“恶”“如”的翻译。

(3)京官的老师其实也是一个“好戴高帽”的人。[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京官说这句话的原因是他赞扬了老师,即逢迎老师,给老师送了一顶帽子,老师也接受他的赞扬所以就会失去一顶帽子,此篇语言含蓄、诙谐,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作答,有点难度。

(4)示例一:爱听好话是人性的弱点,我们要严加防范。示例二:奉承拍马是小人的伎俩,我们要时刻提防。[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感悟。谈感悟要结合原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首先说我要戴高帽时,他的老师批评他不要奉承别人,要正直;其次通过写他赞扬老师后,老师竟也很高兴,说明了爱听好话是人们的弱点,所以我们平时得时刻提防。 6. (1)①名词用作状语,天天,每天 ②方法,道理,本领

(2)潜水的人能长时间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的。

(3)本文的说理之所以中肯透彻精辟,是因为借助了生动的事例,或者说是通过形象的故事来展现的,所以它给读者的印象不但深刻,而且生动鲜明,能得到理性的认识,又能带来审美的愉悦。

(4)示例一:对事物的认识不能依赖片面的见闻,必须经过实践才能掌握事物规律。 示例二:要想真正掌握知识,就必须刻苦实践学习。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75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