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4-06-23 14: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年和平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

物 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C.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油机子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里的乘客认为电梯时静止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C.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内,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是以路旁的楼房为参照物 D.“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3.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 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 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4.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5.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防滑手套的内侧布满乳胶凸点 B.鞋底和轮胎上刻有凹凸的花纹 C.给自行车车轮的轴加润滑油 D.骑自行车的人刹车时用力捏闸 6.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第1页(共25页)

7.小高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按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灯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灯L1短路 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8.如图所示为一台电压力锅,它结合了高压锅和电饭锅的优点,省时省电、安全性高.当电压力锅内部气压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下图中S1为过压保护开关,S2为过热保护开关,压强过大时开关S1自动断开,温度过高时开关S2自动断开.下图分别表示S1、S2和锅内发热器的连接情况,其中符合上述工作要求的是( )

9.图中装置中,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10.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g,烧杯质量为100g,活塞面积为7×10m,g=10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5

2

555

A. 1.26×10Pa B. 1.10×10Pa C. 1.01×10Pa D. 0.96×10P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零分. 11.下图中不符合家庭用电安全要求的是( )

5

第2页(共25页)

12.在A、B、C三个相同的烧杯内装有深度相同的液体,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1=ρ2>ρ3.将甲、乙、丙三个重力分别为G甲、G乙、G丙的实心小球分别在A、B、C的液体中,其中甲球在A中沉入液体底部,乙球在B中恰好悬浮,丙球在C中漂浮在液面上.三个球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ρ丙,体积关系是V甲>V乙=V丙,三个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1、F2、F3.三个烧杯里的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分别为p1、p2、p3.则以下判断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 B.G甲>G乙>G丙 C.F1>F2>F3 D.p1=p2>p3

13.图中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向a端滑动一段距离,电压表V1、V2示数的变化量分别为△U1、△U2,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为△I.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V1示数变大,电压表V2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B. 电压表V1示数变大,电压表V2示数变小,电压表V2与V1的示数之差不变 C. 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

D. 小灯泡L消耗的电功率增大了△U1?△I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4.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

第3页(共25页)

(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甲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f1= cm;

(2)如图乙,蜡烛在35cm刻线处,在光屏上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由此现象可以判断:凸透镜A和凸透镜B的焦距大小关系为f1 f2(选填“>”或“<”).

15.请分析以下两个有关能量形式的问题.

(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之末不能穿透薄薄的丝绸,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 有关.

(2)旋转图中的吸管后,将可乐罐放在桌面上,罐就会运动起来,这是因为罐中的橡皮筋积蓄了 能.

16.如图所示,甲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乙是探究“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实验,采用了探究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

(2)由乙实验可以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力时,它会 .

17.标有“220V 100W”和“220V 60W”的甲、乙两盏白炽灯,灯丝较粗的是 灯,当它们并联在家庭电路中时,较亮的是 灯.(选填“甲”或“乙”)

18.如图所示是家庭电子式电能表的表盘,其示数是 KW?h,表盘上标有

“3200imp/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3200次,若家庭电路中只有一台电热水器在工作,该电能表的指示灯在4min内闪烁320次,则该热水器的实际功率是 W.

1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2V,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V,此时电动机正常工作,则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 W;若电动机内部线圈的电阻为2Ω,则通电5min电流通过电动机内部线圈产生的热量是 J.

第4页(共25页)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7分)

20.燃气灶烧水时,把质量为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共燃烧了0.02m天然气(假设

373

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J/m.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时的效率.

21.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电路来测量一未知电阻Rx.

3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中实物图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当滑动电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I= A,Rx= Ω.

(3)该同学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测量电路,同样可以测量未知电阻Rx,其中R0是定值电阻.请在空格内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 ,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

② ,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 ③请用测量值U和U1,已知量R0来表达Rx= .

22.已知斜面倾角为30°,斜面高为2m.小兵同学用绳子沿斜面将重为400N的木箱由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大小为300N,绳重不计.求: (1)小兵对木箱做的有用功; (2)斜面的机械效率;

(3)斜面对物体施加的摩擦力.

第5页(共25页)

23.小明同学想对如图1所示的电路进行深入研究,他进行了如下尝试:

(1)首先他分析出:若已知电源电压恒为U,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R0,某时刻电路中的电流为I,则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U2= ;滑动变阻器R2的电功率P2= .

(2)他按照电路图连接了实验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相应的记录了电流表、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测出R1的电功率P1、滑动变阻器R2的电功率P2、电路的总功率P总,请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在图2和图3中描点画出图象

I/A U1/V U2/V P1/W P2/W P总/W 1 1 9 1 9 10 2 2 8 4 16 20 3 3 7 9 21 30 4 4 6 16 24 40 5 5 5 25 25 50 6 6 4 36 24 60 7 7 3 49 21 70 8 8 2 64 16 80 9 9 1 81 9 90 10 10 0 100 0 100

(3)分析图象

由图2可得结论 . 由图3可得结论 .

24.实验桌上有以下实验器材:6个形状相同、但质量和表面粗糙程度都不同的长方体(两端有挂钩),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长木板.请使用上述器材设计了一个实验验证猜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成正比”.要求: (1)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2)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3)若要证明猜想正确,应该如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

第6页(共25页)

25.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实心球体处于某种液体中,球体最上端距离液面的距离为h0,已知液体的密度为ρ,球体的体积为πr.若将此球沿图中虚线切成两个半球,求: 3

(1)上半球的横切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 (2)上半球所受的浮力; (3)液体对球体向下的压力.

第7页(共25页)

2015年和平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

物 理(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 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C. 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 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考点: 声音的产生. 专题: 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 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是由于声音经过空气传递到耳朵里的.

解答: 解:A、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

B、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音色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与物体的振动情况无关,故C错误; D、音叉发出的声音能够听到,是可闻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通过转化的思想将音叉的振动进行放大,是一种放大的方法,要学会应用.

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油机子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 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里的乘客认为电梯时静止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C. 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内,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是以路旁的楼房为参照物 D.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第8页(共25页)

分析: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运动,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静止. 解答: 解: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必须保持相对静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里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内,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是以自己(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它们是相对静止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3.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 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 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都正确 B. 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 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 光年是光一年所走的路程是长度单位;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光通过玻璃板会发生折射,会形成虚像. 解答: 解:光年是长度单位,表示时间单位,故①错误. 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故②正确.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静湖面上的“倒影”也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成立,故③错误.

光通过玻璃板会发生折射,会形成虚像.所以看到的是字的虚像,故④正确. 所以A,B 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看出学生对光年,光沿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这些光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4.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形成的物体是液态的.

解答: 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B、霜冻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第9页(共25页)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D、冰雹是夏天下雨的时候水滴凝固而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自然现象中的液态变化,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5.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防滑手套的内侧布满乳胶凸点 B. 鞋底和轮胎上刻有凹凸的花纹 C. 给自行车车轮的轴加润滑油 D. 骑自行车的人刹车时用力捏闸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解答: 解:A、防滑手套的内侧布满乳胶凸点,采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了摩擦,不符合题意;

B、鞋底和轮胎上刻有凹凸的花纹,采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了摩擦,不符合题意; C、给自行车车轮的轴加润滑油,采用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减小了摩擦,符合题意; D、骑自行车的人刹车时用力捏闸,采用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了摩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体现了物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6.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考点: 杠杆的分类.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 解:

A、托盘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 B、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C、核桃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D、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B.

第10页(共25页)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7.小高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按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灯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灯L1短路 B. 灯L2短路 C. 灯L1断路 D. 灯L2断路

考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电流表测量L2的电流,电压表可测电源电压,若一灯灭了,而两个电表示数不变,则是L1断路了.

解答: 解:两个电灯是并联,电压表测量并联后的电压,也为电源电压,电流表与L2串联,测量L2的电流,若一灯灭了,两表示数不变,说明电压表还能与电源相通,L2中还有电流,只有是L1不亮,它断路了.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故障的判断.在判断故障时,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很关键,若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能相通,若无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不能相通.

8.如图所示为一台电压力锅,它结合了高压锅和电饭锅的优点,省时省电、安全性高.当电压力锅内部气压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下图中S1为过压保护开关,S2为过热保护开关,压强过大时开关S1自动断开,温度过高时开关S2自动断开.下图分别表示S1、S2和锅内发热器的连接情况,其中符合上述工作要求的是( )

考点: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专题: 图析法;电流和电路.

分析: 由题意可知,压强过大时开关S1自动断开,温度过高时开关S2自动断开,两者都会造成发热器停止工作,说明两开关串联共同控制发热器.

第11页(共25页)

解答: 解:A、两个开关断开任何一个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故A符合题意; B、两个开关断开任何一个时,发热器还会正常工作,故B不符合题意; CD、两开关都闭合时,发热体会短路,不工作,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图的设计,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两开关的连接方式和发热体工作的特点.

9.图中装置中,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考点: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电动机的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的原理工作的,该装置中有电源,据此结合图中的装置做出判断. 解答: 解:

A、电磁继电器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与电动机的原理不同,故A错误;

B、扬声器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从而带动纸盆发声,与电动机的原理相同,故B正确;

C、发电机就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与电动机的原理不同,故C错误; D、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与电动机的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的原理工作的,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注意二者的区分.

10.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g,烧杯质量为100g,活塞面积为7×10m,g=10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5

2

555

A. 1.26×10Pa B. 1.10×10Pa C. 1.01×10Pa D. 0.96×10Pa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此时摩擦力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方向相同;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此时摩擦力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方向相反.

5

第12页(共25页)

解答: 解: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G1=(0.88+0.1)kg×10N/kg=9.8N,对活塞受力分析:f+F=G1=9.8N;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G2=(0.46+0.1)kg×10N/kg=5.6N,对活塞受力分析:F﹣f=G2=5.6N;

两式联立解得:F=7.7N; ∴p==故选:B.

点评: 利用注射器测量大气压时,用到的公式是p=,所以要分别得出大气压力F和活塞的横截面积S.利用二力平衡可得出大气压力,并知道活塞的面积S,便可求出大气压的值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符合

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零分.请将其序号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11.下图中不符合家庭用电安全要求的是( )

=1.10×10Pa;

5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使用测电笔时,手一定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对于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一定接地,使用三孔插座,发生触电事故.

灯泡的接法:火线首先进开关,再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 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短路;二是家中使用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解答: 解:A、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短路;二是家中使用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时,将会使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引起火灾.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使用测电笔时,一定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这样才能构成闭合回路,达到辨别火线和零线的目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电冰箱一定要使用三孔插座,且金属外壳要接地.当使用两孔插座时,若冰箱漏电,则人体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符合题意.

D、火线首先进开关,再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第13页(共25页)

点评: 题目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只要同学们牢记安全用电常识,并正确规范操作,就不会有危险发生.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值得注意的是: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不导电的物体导电了.

12.在A、B、C三个相同的烧杯内装有深度相同的液体,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1=ρ2>ρ3.将甲、乙、丙三个重力分别为G甲、G乙、G丙的实心小球分别在A、B、C的液体中,其中甲球在A中沉入液体底部,乙球在B中恰好悬浮,丙球在C中漂浮在液面上.三个球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ρ丙,体积关系是V甲>V乙=V丙,三个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1、F2、F3.三个烧杯里的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分别为p1、p2、p3.则以下判断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 B.G甲>G乙>G丙 C.F1>F2>F3 D.p1=p2>p3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物体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

物体下沉时,完全浸没;悬浮时完全浸没;漂浮时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水面;已知各个物体的体积,可求最后液体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可求液体压强的大小; 根据浮力公式可求三个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解答: 解:(1)∵甲下沉, ∴ρ甲>ρ1=ρ2; ∵丙漂浮,ρ丙<ρ3,ρ2>ρ3, ∴ρ乙>ρ丙;

∴ρ甲>ρ乙>ρ丙;故A错误.

∵V甲>V乙,ρ甲>ρ乙,F浮=ρ液v排g, ∴F浮甲>F浮乙,G甲>G乙;

(3)又∵V乙=V丙,∴V排乙>V排丙 ∵ρ2>ρ3,F浮=ρ液v排g, ∴F浮乙>F浮丙

又∵F浮乙=G乙,F浮丙=G丙 ∴G乙>G丙

所以G甲>G乙>G丙;故B正确,

F浮甲>F浮乙>F浮丙;也就是F1>F2>F3;故C正确.

(4)因为甲下沉,乙悬浮,丙漂浮,又因为V甲>V乙=V丙, ∴V排甲>V排乙>V排丙,

所以深度关系为hA>hB>hC;

三个烧杯里的液体对杯底的压强根据公式P=ρgh可知,P1=ρ1ghA;P2=ρ2ghB;P3=ρ3ghC; 所以 P1>P2>P3.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物体沉浮条件的灵活运用,关键知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物体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

第14页(共25页)

13.图中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向a端滑动一段距离,电压表V1、V2示数的变化量分别为△U1、△U2,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为△I.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V1示数变大,电压表V2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B. 电压表V1示数变大,电压表V2示数变小,电压表V2与V1的示数之差不变 C. 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

D. 小灯泡L消耗的电功率增大了△U1?△I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灯泡L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滑片的移动确定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灯泡、R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出电压表V2示数的变化、电压表V2与V1的示数之差的变化;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UR1与△U2相等,利用欧姆定律可知系,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和定值电阻R1的阻值关

等于灯泡的电阻,然后代入△U1?△I并比较与小灯泡L消耗的电功率

增加量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1)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向a端滑动一段距离,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由U=IR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变小即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故A错误; 因电压表V2与V1的示数之差等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所以,电压表V2与V1的示数之差变小,故B错误; 因R1两端的电压UR1=U﹣U2,所以,△UR1=△U2,R1=因

2

=

2

,故C正确;

2

2

2

=RL,△I=I﹣I′,所以,△U1?△I=(△I)RL=(I﹣I′)×RL=IRL+(I′)RL﹣2II′RL≠IRL

2

﹣(I′)RL,故D错误. 故符合题意的是A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要注意对于定值电阻来说两端电压的变化量和电流变化量的比值等于定值电阻的阻值,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

第15页(共25页)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4.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

(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甲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f1= 10.0 cm;

(2)如图乙,蜡烛在35cm刻线处,在光屏上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由此现象可以判断:凸透镜A和凸透镜B的焦距大小关系为f1 > f2(选填“>”或“<”).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光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根据成像特点判断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解答: 解:(1)由图知,光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凸透镜A成放大的实像,说明此时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凸透镜B成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2倍焦距.因此凸透镜B的焦距小于凸透镜A的焦距,即f1>f2. 故答案为:(1)10.0;>.

点评: 此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问是此题的难点,解决的关键是判断出物距与焦距之间的关系.

15.请分析以下两个有关能量形式的问题. (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之末不能穿透薄薄的丝绸,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 速度 有关. (2)旋转图中的吸管后,将可乐罐放在桌面上,罐就会运动起来,这是因为罐中的橡皮筋积蓄了 势(弹性势) 能.

考点: 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 专题: 实验分析法.

分析: (1)强弩的动能很大,而不能穿透薄薄的丝绸时说明没有能量了,这就应从速度的变化上分析动能大小的变化.

旋转图中的吸管后,得到弹性势能,从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上分析,可乐罐动能的来历.

第16页(共25页)

解答: 解:(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在运动到最后时没有穿透薄薄的丝绸的能量,就是因为飞行时速度几乎为零引起的,这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速度有关;

旋转后的吸管,因物体形状的改变,具有了弹性势能,将可乐罐放在桌面上,吸管的弹性势能就转化成可乐罐的动能,使可乐罐就会运动起来,这表明罐中的橡皮筋积蓄了弹性势能. 故答案为:(1)速度;弹性势.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如何利用影响动能、弹性势能的因素判断其大小的变化,属于基础知识,要理解记住.

16.如图所示,甲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乙是探究“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实验,采用了探究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2)由乙实验可以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力时,它会 做匀速直线运动 .

考点: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甲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控制了小球的质量不变,目的是让小球到达斜面底端的时的初速度不同,探究速度对小球动能的影响,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小球对外做功的多少来体现,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小球推开的距离反映做功的多少;

乙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起始速度相同,控制速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观察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可以进行科学推理:当阻力为零时小车会沿水平面匀速运动下去. (3)两实验中都用到的实验方法有控制变量法. 解答: 解:

(1)甲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即在实验时,控制钢球的质量不变,改变高度即改变钢球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远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进行乙实验时,每一次都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起始速度相同;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来判断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受到阻力的大小;故上述两个实验中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据牛顿第一定律知,若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乙实验可以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力时,它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法;做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 本题中涉及到两个实验,实验器材与实验方法有相似的地方:都用到了斜面;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学习中注意总结归纳.

17.标有“220V 100W”和“220V 60W”的甲、乙两盏白炽灯,灯丝较粗的是 甲 灯,当它们并联在家庭电路中时,较亮的是 甲 灯.(选填“甲”或“乙”)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第17页(共25页)

专题: 计算题;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根据电功率公式P=

可知,电压相同时,电功率小的、电阻大;

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等因素可知,在其它因素不变时,横截面积大的,电阻小; (3)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和P=解答: 解:(1)根据电功率公式P=

可知,电阻小的,实际功率大,灯泡就亮.

可知:电压相同时,电功率大的电阻小,

可得:R=

所以乙灯泡的电功率比甲灯泡的电功率小,即乙灯泡的电阻较大;

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可知:在电阻丝材料、长度、温度相同时,电阻大的横截面积小,即乙灯灯丝较细,甲灯灯丝较粗.

当并联时,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和P=

可知,电压相等时,电阻小的灯泡实际功率大,

灯泡就亮,即由于甲灯的灯丝电阻小,即此时甲灯较亮. 故答案为:甲;甲.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电功率公式.

18.如图所示是家庭电子式电能表的表盘,其示数是 318.6 KW?h,表盘上标有“3200imp/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3200次,若家庭电路中只有一台电热水器在工作,该电能表的指示灯在4min内闪烁320次,则该热水器的实际功率是 1500 W.

考点: 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电能表读数时,注意电能表的单位是kW?h,最后一位是小数;

3200imp/(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3200次,从而可求闪烁320次消耗的电能;根据公式P=求出该热水器的电功率.

解答: 解:电能表的示数为318.6kW?h;

因为“3200imp/(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3200次,所以闪烁320次,消耗电能: W=

kW?h×320=0.1kW?h,

该热水器的电功率: P==

=1.5kW=1500W.

故答案为:318.6;1500.

第18页(共25页)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电能表的参数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方法,首先理解参数的真正含义,根据灯闪烁的次数计算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根据电能和时间计算出功率,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统一.

1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2V,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V,此时电动机正常工作,则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 0.4 W;若电动机内部线圈的电阻为2Ω,则通电5min电流通过电动机内部线圈产生的热量是 24 J.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焦耳定律. 专题: 计算题;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由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测电动机两端电压,由串联电路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电压,由欧姆定律可以求出电流,根据P=UI求功率;

2

由Q=IRt求出内部线圈产生的热量. 解答: 解:(1)由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测电动机两端电压, ∵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R=U﹣U1=12V﹣10V=2V, 则I=

=

=0.2A,

则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R=URI=2V×0.2A=0.4W; 由焦耳定律得:

电动机内部线圈产生的热量Q=IR1t=(0.2A)×2Ω×5×60s=24J. 故答案为:0.4; 24.

点评: 分析清楚电路结构,熟练应用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特点和焦耳定律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7分)

20.燃气灶烧水时,把质量为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共燃烧了0.02m天然气(假设

373

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J/m.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时的效率.

考点: 热平衡方程的应用;能量利用效率;热量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和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 知道天然气的体积和热值,利用Q放=Vq计算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利用效率公式求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解答: 解:(1)在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第19页(共25页)

3

2

2

Q吸=c水m(t﹣t0 )

3

=4.2×10J/(kg?℃)×2kg×(100℃﹣20℃)

5

=6.72×10J;

天然气完全燃烧放热:

Q放=Vq=8.4×10J/m×0.02m=1.68×10J,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η=

×100%=

×100%=40%.

5

7

3

3

6

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6.72×10J;

6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68×10J; (3)燃气灶烧水时的效率为4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燃料燃烧放热公式、效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

21.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电路来测量一未知电阻Rx.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中实物图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当滑动电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I= 0.3 A,Rx= 4 Ω.

(3)该同学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测量电路,同样可以测量未知电阻Rx,其中R0是定值电阻.请在空格内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 闭合开关S、S1 ,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

② 闭合开关S、断开S1 ,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 ③请用测量值U和U1,已知量R0来表达Rx=

考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要注意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处;

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x的阻值;

(3)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S1均闭合时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0、Rx串联,电压表测R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和定值电阻的阻值求出Rx的阻值,据此设计实验步骤得出结果.

第20页(共25页)

解答: 解:(1)滑动变阻器的下方接线柱与开关的右方接线柱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由图2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I=0.3A, 由I=可得,Rx==

=4Ω;

(3)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S、S1,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

②闭合开关S、断开S1,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 ③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0两端的电压: U0=U﹣Ux=U﹣U1,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I=

=

,即

=

解得:Rx=

故答案为:

(1)如上图所示; (2)0.3;4;

(3)①闭合开关S、S1;②闭合开关S、断开S1;③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物图的连接和电流表的读数、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特点等,关键是知道有电压表、无电流表时可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进行设计实验.

22.已知斜面倾角为30°,斜面高为2m.小兵同学用绳子沿斜面将重为400N的木箱由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大小为300N,绳重不计.求: (1)小兵对木箱做的有用功; (2)斜面的机械效率;

(3)斜面对物体施加的摩擦力.

第21页(共25页)

考点: 有用功和额外功;斜面的机械效率.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已知物体重力和提升的高度,根据公式W=Gh可求有用功; 根据公式W=FS可求总功,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 (3)求出额外功,利用W额=fs求摩擦力. 解答: 解:(1)有用功:W有用=Gh=400N×2m=800J;

斜面倾角为30°,斜面高为2m,所以斜面长为s=2h=2×2m=4m, 斜面的机械效率:η=

×100%=

×100%=

×100%≈66.7%;

(3)物体是在斜面运动.沿着斜面的力有300N的拉力,还有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以及和摩擦力同方向的重力的一个分力.根据题意可以分解重力,得到沿着斜面向下的分力为400N×sin30°=200N. 300N=f+200N,所以f=100N. 答:

(1)小兵对木箱做的有用功为800J; (2)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6.7%;

(3)斜面对物体施加的摩擦力为100N.

点评: 本题考查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还要知道只有在水平桌面时物体做匀速运动时拉力等于摩擦力,还要求我们能够正确应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以求出斜面的长度,突出了多科目的综合.

23.小明同学想对如图1所示的电路进行深入研究,他进行了如下尝试:

(1)首先他分析出:若已知电源电压恒为U,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R0,某时刻电路中的电流为I,

2

则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U2= U﹣IR0 ;滑动变阻器R2的电功率P2= UI﹣IR0 .

(2)他按照电路图连接了实验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相应的记录了电流表、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测出R1的电功率P1、滑动变阻器R2的电功率P2、电路的总功率P总,请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在图2和图3中描点画出图象

I/A U1/V U2/V P1/W P2/W P总/W

第22页(共25页)

1 1 9 1 9 10 2 2 8 4 16 20 3 3 7 9 21 30 4 4 6 16 24 40 5 5 5 25 25 50 6 6 4 36 24 60 7 7 3 49 21 70 8 8 2 64 16 80 9 9 1 81 9 90 10 10 0 100 0 100 (3)分析图象

由图2可得结论 电路总功率P总与电流I成正比; .

由图3可得结论 当电流增大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

考点: 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利用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结合P=UI求出电功率; 利用表格中数据描点画出图象;

(3)利用图象特点,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 解:(1)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则电流相等,若已知电源电压恒为U,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R0,某时刻电路中的电流为I,则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U2=U﹣IR0;

2

滑动变阻器R2的电功率P2=U2I=UI﹣IR0;

根据表格中电路中功率P总与对应的电流I,描点画出图象如图2所示:

根据表格中滑动变阻器R2的电功率P2、与对应电流,描点画出图象如图3所示:

(3)

根据图2曲线可得出结论:电路总功率P总与电流I成正比;

根据图3曲线可得结论:当电流增大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故答案为:(1)U﹣IR0;UI﹣IR0; (2)如图所示;

(3)电路总功率P总与电流I成正比;

当电流增大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串联电路特点和电功率与电流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24.实验桌上有以下实验器材:6个形状相同、但质量和表面粗糙程度都不同的长方体(两端有挂钩),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长木板.请使用上述器材设计了一个实验验证猜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成正比”.要求: (1)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3)若要证明猜想正确,应该如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

考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此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成正比的实验,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

第23页(共25页)

2

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可以通过始终让同一个木块的同一个面与木板接触. 改变压力大小,可以通过在此木块上面叠加其它木块的方法得到.

压力大小通过与物体重力相等得到;摩擦力大小通过匀速拉动木块,由拉力大小得到,根据是二力平衡条件.因此表格中要有重力、压力、拉力、摩擦力几个因素. 解答: 答:(1)实验步骤:

①用已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1个长方体(记为长方体A)受到的重力G,将其记录到表格中; ②将长方体A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到表格中;

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A和另一个长方体受到的总重力G,将其记录到表格中;

④保持长方体A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不变,将另一长方体放在长方体A之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长方体A,保持两个长方体相对静止,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到表格中;

⑤分别用不同质量的长方体放在长方体A上,仿照步骤③、④再做4次实验,将各次测得的长方体A和放在A上的长方体受到的总重力G和匀速拉动长方体A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分别记录到表格中;

根据接触面受到的压力F压=G、摩擦力F摩=F,分别计算出每次接触面受到的压力F压和摩擦力F摩,并记录到表格中:

1 2 3 4 5 6 实验次数 物体重力G/N 弹簧测力计拉力F/N 木板所受压力F压/N 物体与接触面间摩擦力f/N (3)分析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而压力不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得出结论.

点评: 此题通过给出一些实验器材,考查了学生根据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的能力,在设计实验过程中特别注意控制变量的方法.

25.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实心球体处于某种液体中,球体最上端距离液面的距离为h0,已知液体的密度为ρ,球体的体积为πr.若将此球沿图中虚线切成两个半球,求: (1)上半球的横切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 (2)上半球所受的浮力; (3)液体对球体向下的压力.

3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浮力.

分析: (1)将球体分成上、下相等的两个半球,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出上半球下底面受到的压强,根据p=求出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上半球受到的浮力;

第24页(共25页)

(3)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下﹣F上)求出液体对球体向下的压力. 解答: 解:(1)将球体分成上、下相等的两个半球, 上半球下底面大深度为h=h0+r,

则上半球的横切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强: p=ρgh=ρg(h0+r), 由p=可得,上半球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F下=pS=ρg(h0+r)πr; 上半球受到的浮力:

F浮=ρgV排1=ρg×V球=ρg××πr=ρgπr;

(3)由F浮=F下﹣F上可得,液体对球体向下的压力:

F上=F下﹣F浮=ρg(h0+r)πr﹣ρgπr=ρghπr+ρgπr=ρgπr(h+). 答:(1)上半球的横切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为ρg(h0+r)πr; (2)上半球所受的浮力为ρgπr;

(3)液体对球体向下的压力为ρgπr(h+).

点评: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固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产生原因的应用,关键是能把液体对球体向下的压力用半球来处理.

23

2

2

3

2

3

2

3

3

2

第25页(共25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72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