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大国间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3-11-01 16:35: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源与大国间的关系

摘要: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能源一次进入了世人眼中。如今能源已深深影响着世界的格局和大国至间的

关键。能源不单单只是消费品,它的消费和价格都撬动着世界的经济。大国间的外交策略都因能源改动。能源安全已经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

关键词:世界格局 能源 外交 国家安全

一、能源影响着世界的格局

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是历史常态。近代工业革命催生欧洲强国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两极对抗格局,冷战结束开启世界多极化进程。20多年来,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两个大国主宰世界的时代应该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化。美西方实力地位相对下降。美国深陷“两场战争、一场危机”,欧洲备受债务危机拖累,日本政局“七年七相”、经济持续低迷。美西方软硬实力双双受损,对国际事务操控能力有所下降。新兴大国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俄罗斯大国复兴步伐加快,印度、巴西等国经济快速发展。新兴大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增加,整体影响力持续上升。 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发展重心仍将“由西向东”转移,世界力量对比继续呈现“北降南升”态势。未来一二十年,有可能形成世界多极化的初步格局。但力量消长将是复杂漫长的过程,世界多极格局真正形成还需要较长的发展进程。在这进程各国对能源争夺将会白热化状态。谁占据更多的能源,那他就有更大的话语权。21 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公平、合理、妥善地解决能源问题。石油作为一种稀缺和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 , 在国家安全和 国际政治中的特殊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 凸现和受人关注。由于对石油的争夺日趋激烈, 投机因素增加, 从而引发的军事、 政治 、外交等冲突不断增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 , 其经济的增长直 接依赖于廉价畅通的石油供应, 而产油大国 ,其经济的发展则寄希望于油价保持在适度的高水平上。只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存在, 这便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在以俄美能源供求矛盾为主, 其他矛盾 (诸如地缘政治、地区利益、民族纠纷等等)并存的情况下,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 大国关系格局不断调整 ,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世界能源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能源问题 ,也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对外战略 、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利益以及外交手段等多层次的战略和策略问题。因此, 观察国际能源, 分析世界油价走势, 开展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都离不开对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格局的研究和分

二、能源的消费及价格影响着国家经济

当前,世界经济对能源需要日益旺盛,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国际油价对国内能

【1】

源价格的冲击效应不断增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从贺刚的一份研究中我们可以的出,能源消费大国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能源政策必将对世界能源消费产生深远影响。如果按照能源消费目前的增长速度,考虑到全球气候变暖与经济增长质量,审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可能对这些国家的能源政策有一定启示。成为能源消费大国 的国家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其能源 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能并不一致。中国、印度和日本的经济增长变化将导致能 源消费的变化;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法国的能源消费 将受到能源价格调整的影响;加拿大、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 长会受到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加拿大、中国、印度、日本和 法国的能源价格受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影响;俄罗斯的能源 价格主要受经济增长的影响。

三、能源影响者国家外交

尽管冷战时代已经结束, 从总体上讲, 经济合作正在替代昔日的军备竞赛, 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当今一世 界的两大主题 , 但冷战思维并未根除 。美国自恃超强 的军事、经济、 金融和科技实力, 在世界范围内到处制造 “ 热点”。俄 罗斯的军事实力与它的“ 重振雄凤 ”计划并不为美国所接受。 正如美国的智囊库所言:“美国要实现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局面, 美国的外交就是实力政策。”美国不允许也不希望看到俄罗斯的复兴和强大 , 更不愿看到中俄同时崛起而形成同美国抗衡的局面。美国西雅图一家报纸说: “ 俄罗斯是受伤的熊, 但仍有力量; 中国是年青的虎, 虎气生生。 一旦受伤的熊 (俄罗斯 ) 同年青的虎 (中国 ) 联手抗美, 美国不好对付。”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直接损害了俄罗斯在伊 的石油利益和其他战略利益, 因此俄积极加入法 、德组织的“反美阵营”。但是美国亚需俄 罗斯在中东、 中亚、 南亚的情报合 , 巫需在诸如朝鲜、 伊朗等问题上、 在销毁核武器问题上、 在地区地缘政治 (对欧洲 、 中亚 、 南亚 、 东亚等地区 ) 影响等问题上 , 以及在联合国得到俄罗斯的协调和 配合 。 因此美国提出了 “ 孤 立德 国 、 报复法 国 、 原谅俄 罗斯”的政策, 以达到分化、离间、各个击破的目的。

在能源方面美国可以说是费劲心思。美国的资本早已渗透到世界各产油国,或是控股,或是参与。国际油价大幅上扬,最大的得益者是美国的石油企业和投资者,油价的上或下,都同美国是否缩减石油储备和投机炒作相关。另外,“石油美元”早在美国的掌控之中,对OPEC的操纵也已不是什么秘密——伊拉克战争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按美国的意志重组OPEC,企图操控伊拉克来替代沙特阿拉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战略储备(达1亿吨),逢低价吸进,适时抛出,既可以赚钱,又可以供国内调剂。美国的石油战略之一就是把国内的石油资源搁置封存地下,尽可能消费国外的油气,同时操控(投机)国际油市,到处伸手控制,争夺油气资源,以自己的强势称霸世界。我国有的研究机构提出,美国是抑制油价上扬的主要推手,说我应同它合作。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在遏制国际油价方面中美很难走到一起。当然与能源有关的诸如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环境改善等都应同美国一起讨论,并加强合作。奥巴马上台,一改前政府的能源政策,加大对替代能源研究的投入,以减少对二氧化碳的排放。然而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6月底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为名,通过一项法案:从2020年起,美国将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不言而喻,此举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歧视、制裁和打压,是为了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而采取的破坏正常贸易秩序、引发贸易战的极端做法,后果不堪设想。中国首当其冲,不能等闲视之,必须认真应对。有人建议可以碳消费税来应对碳关税,等等。因此,围绕着能源问题,中美既有无法回避的争斗,也存在着不可或缺的合作。在争斗和合作中更需要的是智慧、冷静和果断。中美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潜力很大。美国在这方面可以从中国获得极大的商机,中国亦可为温室气体减排创造条件。然而美方一再坚持只出口产品,不转让技术。这种专横作法对2009年底哥本哈根国际会议无补,对中美互利合作也不会带来任何进展。

美国做梦也在想进入中亚、进入蒙。这些都同控制那里的能源有关,同遏制中国有关。美国明知中国同东盟一些国家签署有《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却伙同越南、菲律宾、文莱等国,背着中国在南海投资合作勘探海底油气。最近扬言,“美国将不惜代价保护美商在南海的权益。”更有甚者,美国接连派出间谍船只出于没南海和东海海域,一方面为一些国家撑腰打气,另一方面则是怀有不可告人的军事目的。2009年7月,美国新政府要员希拉里高调重返东南亚,不仅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而且还表示要强化与东盟的关系,

并提出联合开发湄公河计划,此举引起国际舆论高度关注。希拉里直言道:“我想要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美国回来了。”美国重返东南亚恰恰是基于台海形势、南海风云以及中日东海争端。有人要拉美国的大旗为自己撑腰,而美国则为自身的能源及地缘战略利益奔波。

此外,希拉里还马不停蹄地赶到印度,正式宣布向印出售超百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同时还承诺为印援建核项目。个中意图最为清楚不过:用印度来遏制中国。回到华盛顿在首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美方又换了一副面孔,大谈“人心齐,泰山移”和“同舟共济”。美国既盯着中国的外汇储备,又摆出霸道的架子,挟持中国在气体排放上与美国承担同一标准,全然不顾中国主张的“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可见,美国的对华政策并没有因领导人的更迭而改变,而上述种种不过是反映了美国的多层战略意图或它的全球战略的多重性。

四、能源安全关系者国家安全

能源安全的概念是在石油成为主要能源形式之后刁`开始出现的,能源安全主要是指 石油安全。能源安全既是一个传统安全概念,又是一个非传统安全概念。其传统性体现 在国家对石油战略的争夺,包括对石油产地的控制以及军事占领。同时,能源安全的概 念进一步扩大,涉及到非传统安全领域,在当前国际背景下,通过国际合作、石油市场 以及建立对能源安全问题的国际管理制度(如OPEC、IEA)等来确保能源安全成为主 要能源消费国的共同选择。当前,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问题,传统上通过控制 能源供应以确保能源安全的思维己经逐渐发生转变,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国际能源安全的焦点更多的集中于能源价格的稳定以及多边能源合作机制的建立等方 面。能源安全还涉及到其他的综合性问题,如环境安全、交通运输安全等。因此,分析

【2】

能源安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当前国际关系态势。

五、总结

在人类科技没有进入航宇时代,还没有发现无限循环的能源前,能源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国的地位日渐加重。

参考文献

[1]贺刚. 能源消费、能源价格与经济增长——基于能源消费大国的经验数据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12:45-46.

[2]任娜. 能源安全与当代大国关系[D].山东大学,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72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