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二十四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26 09: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二十四中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0分) 1.(2分)(2005?广东)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物质是( ) A.线粒体DNA B. 细胞核DNA C. 核糖体RNA D. 叶绿体DNA 2.(2分)(2014秋?潍坊校级期末)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倍增 B.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C. D.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3.(2分)(2014春?淮南期末)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以下各组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不相等的是( ) A.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 染色体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B. 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C. D.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 4.(2分)(2012?南京二模)图甲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结构③的数目在图乙的ab区间加倍 图甲中的结构④⑤在图乙中的de区间开始消失 B. 图乙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为1:1的时期是在cd和hi区间 C. D.细菌不具有图甲所示结构,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5.(2分)(2009?广东模拟)图1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2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图1的中a、图2中B→A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图1的中b、图2中A→B时的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B.

图1、图2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D.根据在细胞周期中阻断DNA复制的原理,可以控制癌细胞的分裂 6.(2分)(2015?嘉兴校级一模)培养某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测量出其细胞周期中各时期长度为:G1期(DNA合成准备期)10h、S期(DNA复制期)8h、G2期(纺锤丝形成准备期)4h,分裂期(M期)2h.细胞中DNA相对含量和细胞数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培养30h,再更换到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4h.下列有关培养结果的图示中,细胞中的DNA相对量和细胞数的关系最相符的是( )

[来源:Z#xx#k.Com]

A.B. C. D. 7.(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下列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视野内可以看到某个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 B. 看到的根尖细胞都正在分裂 C. D.看到的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8.(2分)(2012?广东模拟)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的种类有变化 B. 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C. D.细胞凋亡,所有基因活动减弱,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9.(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衰老的细胞,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 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从而影响新陈代谢 C. D.衰老的细胞呼吸速度加快,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固缩 10.(2分)(2014?咸阳模拟)动物细胞中有一类基因是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另一类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图为B细胞,关于该细胞中三个基因的开闭状态,最合理的说法是( )

A.其中有一个处于活动状态,即A抗体基因 其中有一个处于活动状态,即ATP合成酶基因 B. 其中有Ⅰ号染色体上的两个处于活动状态 C. D.三个都处于活动状态 11.(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最近科学家发现名为WWP2的基因与癌细胞扩散有关,它主要攻击和分解体内的一种可阻止肿瘤细胞扩散的天然抑制剂.如果用药物抑制这一基因的作用,癌细胞可被有效控制在原发部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WWP2基因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 B. 癌细胞易于扩散的原因是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 C. D.WWP2基因的表达可能使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增多 12.(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F2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植株,且高茎:矮茎=3:1.关于实现F2中高:矮=3:1的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②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含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④只需要①项条件,而不需要②③项条件. ①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③ A.B. C. ①②④ D. 13.(2分)(2011?上海校级模拟)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 )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 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 B. 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是3:1 C. 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 14.(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将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则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蓝色花粉数与橙红色花粉数的比是( ) A.1:1 B. 1:2 C. 2:1 D. 3:1

15.(2分)(2015?益阳校级三模)现有一豌豆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已知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均没有活性,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繁殖n代后,子n代中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A.B. C. D. 16.(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在人类的ABO血型遗传中,控制AB血型的两个基因AB

I和I都有独立的作用,能同时控制合成两种不同的酶,形成两种不同的凝集原,故表现为

AB

AB血型,而I、I对于i来说,均为显性,ii表现为O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有4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 ABO血型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 血型为A型与B型的人婚配,后代血型可能为A型、B型、AB型,也可能为O型 C. D.两个血型都为O型的人婚配,后代血型只能为O型 17.(2分)(2014春?五河县校级期末)人类单眼皮与双眼皮的遗传规律如表所示(A、a表示相关基因).一对单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不考虑基因突变),则( ) AA Aa aa 男性 双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女性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A.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 B. 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 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 C.D. 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 18.(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基因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 A.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个体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后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为1:l:1:l,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B. 若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C.的基因型为DdTt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dd的类型,则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19.(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C.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

20.(2分)(2008?长宁区一模)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 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 C. D.以乙植株为材料,通过单倍体育种可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占 21.(2分)(2014?兴平市校级四模)荠菜果实形状﹣﹣三角形和卵圆形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决定.AaBb个体自交,F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在F1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 ) A.B. C. D. 22.(2分)(2012?湖南一模)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正常尾、

鼠色卷尾、

黄色卷尾、

鼠色正常尾.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B. 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C. 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23.(2分)(2013秋?禄丰县校级期末)人类中,显性基因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个体即聋.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夫妇中有一个耳聋,也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 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只能生下耳聋的孩子 B. C.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耳聋的孩子的几率为 D.耳聋夫妇可以生下基因型为DdEe的孩子 24.(2分)(2015?天津一模)生物体的生长离不开细胞的增殖,下列与细胞增殖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 甲图表示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①表示内质网,②是核孔,③是染色质,④是核仁,⑤是核膜;乙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DNA变化情况,ab、fg为有丝分裂的间期,bc和gh为前期,cd和hi为中期,de和ij为后期,ef和jk为末期. 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 (两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形数清晰赤道齐)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点裂数增向两级)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两现两失) 解答: 解:A、甲图核膜和核仁都存在,因此处于间期,代表的细胞相当于乙图的ab区间或fg区间,但染色体数目不变;故A错误. B、图甲核膜和核仁在图乙中的bc和gh区间,即有丝分裂前期开始消失;故B错误. C、图乙中cd和hi区间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为1:2;故C错误. D、甲图不可能代表细菌,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成行的细胞核,但细菌分裂过程 中也会出现DNA复制;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有丝分裂过程的特点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5.(2分)(2009?广东模拟)图1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2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图1的中a、图2中B→A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图1的中b、图2中A→B时的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B. 图1、图2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D.根据在细胞周期中阻断DNA复制的原理,可以控制癌细胞的分裂 考点: 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 分析题图:图1中,a和c段表示分裂间期,b和d段表示分裂期,其中a+b、c+d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图2中,B→A表示分裂间期,A→B表示分裂期,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解答: 解:A、图1的中a、图2中B→A都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正在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图1的中b、图2中A→B都表示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后期染色体数目因着丝点的分裂而加倍,B正确;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图1、

图2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错误; D、阻断细胞周期中DNA的复制可阻断细胞分裂,根据此原理可以控制癌细胞的分裂,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直线图和扇形图,考查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及阶段,能准确判断图1和图2中各阶段代表的时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2分)(2015?嘉兴校级一模)培养某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测量出其细胞周期中各时期长度为:G1期(DNA合成准备期)10h、S期(DNA复制期)8h、G2期(纺锤丝形成准备期)4h,分裂期(M期)2h.细胞中DNA相对含量和细胞数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培养30h,再更换到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4h.下列有关培养结果的图示中,细胞中的DNA相对量和细胞数的关系最相符的是( )

A.B. C. D. 考点: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 据图分析,题干中曲线图的含义,横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相对含量,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各时期DNA含量分别如下:G1期2n、S期2n→4n、G2期和M期4n;也就意味着横坐标的(2,0)点代表G1期,(2,0)→(4,0)这一段代表S期,(4,0)这一点代表G2期和M期. 解答: 解:首先,要理解试题题干中曲线图的含义,横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相对含量, 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各时期DNA含量分别如下:G1期2n、S期2n→4n、G2期和M期4n;也就意味着横坐标的(2,0)点代表G1期,(2,0)→(4,0)这一段代表S期,(4,0)这一点代表G2期和M期. 其次,要理解题干中的“在含有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30h”的结果:由于DNA聚合酶抑制剂的作用,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将先后做好DNA合成的准备停留在由G1期迈入S期的门槛上. 最后,要理解题干中的“在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4h”的结果:尽管S期占8h,但是这样的培养就会使绝大多数细胞处于S期,反映到曲线中就是图C.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下列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视野内可以看到某个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 B. 看到的根尖细胞都正在分裂 C. D.看到的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考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 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在染色之前先漂洗,防止酸碱中和,从而影响染色效果. 解答: 解:A、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 B、在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解离液固定并杀死,所以不可能看到细胞周期的完整过程,B错误; C、在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解离液固定并杀死,不可能看到正在分裂,且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在分裂,成熟区等细胞不分裂,C错误; D、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是对实验内容的考查,主要是涉及“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这一实验中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等内容.属于实验考查中比较基础的内容. 8.(2分)(2012?广东模拟)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的种类有变化 B. 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C. D.细胞凋亡,所有基因活动减弱,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考点: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表面积与体积比下降,物质交换速率降低;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同的细胞mRNA不同;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容易转移;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对个体的生长发育有利. 解答: 解:A、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相对表面积减少,物质交换效率减弱,故A错误; B、细胞分化仅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和蛋白质有变化,故B正确; C、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使得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故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相关基因活动加强,对于个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生长、分化、癌变和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衰老的细胞,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 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从而影响新陈代谢 C. D.衰老的细胞呼吸速度加快,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固缩 考点: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 解:A、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新陈代谢速度减慢,A正确; B、细胞衰老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正确; C、细胞衰老后,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从而影响新陈代谢,C正确; D、细胞衰老后,细胞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只要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0.(2分)(2014?咸阳模拟)动物细胞中有一类基因是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另一类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图为B细胞,关于该细胞中三个基因的开闭状态,最合理的说法是( )

A.其中有一个处于活动状态,即A抗体基因 其中有一个处于活动状态,即ATP合成酶基因 B. 其中有Ⅰ号染色体上的两个处于活动状态 C. D.三个都处于活动状态 考点: 细胞的分化. 分析: ATP合成酶基因是维持生存的基因,是打开的,A抗体基因和胰岛素基因为选择性表达基因,能产生抗体A的浆细胞,A抗体基因能打开才能表达出抗体,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表达,在其他细胞是关闭的.据此作答. 解答: 解:ATP合成酶基因是维持生存的基因,是打开的,A抗体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属于选择性表达基因,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和关闭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1.(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最近科学家发现名为WWP2的基因与癌细胞扩散有关,它主要攻击和分解体内的一种可阻止肿瘤细胞扩散的天然抑制剂.如果用药物抑制这一基因的作用,癌细胞可被有效控制在原发部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WWP2基因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 B. 癌细胞易于扩散的原因是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 C. D.WWP2基因的表达可能使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增多 考点: 恶性肿瘤的防治. 分析: 导致正常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各种致癌因子通过改变正常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结构或功能额诱发细胞的癌变.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有一些独有的特征:具有无限增殖的特征;癌细胞具有扩散性,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解答: 解:A、癌细胞的产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 B、据题意“为WWP2的基因与癌细胞扩散有关,它主要攻击和分解体内的一种可阻止肿瘤细胞扩散的天然抑制剂.”B错误; C、癌细胞易于扩散的原因是: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C正确; D、WWP2的基因表达,癌细胞可被有效控制在原发部位.它主要攻击和分解体内的一种可阻止肿瘤细胞扩散的天然抑制剂.并不是使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增多,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F2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植株,且高茎:矮茎=3:1.关于实现F2中高:矮=3:1的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②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含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④只需要①项条件,而不需要②③项条件. ①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④ A.B. C. D.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根本原因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雄配子,独立随配子遗传给子代,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此外,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解答: 解:①在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形成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雄配子,这是实现3:1的条件,①正确; ②受精时,只有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3:1,②正确; ③含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否则会影响子代数目,③正确;

[来源学科网] ④①②③都是实现3:1的条件,④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特别是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解释,要求考生掌握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理解F2中高茎:矮茎=3:1的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条件,明确3:1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但也需要特定的条件. 13.(2分)(2011?上海校级模拟)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 )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 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 B. 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是3:1 C. 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自然状态下,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不会杂交;而小麦自然状态下既有杂交也有自交. 解答: 解:(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不会杂交,只能自交,所以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仍然是矮茎; (2)小麦自然状态下既有杂交也有自交,小麦的花粉可自由掉落到别的小麦植株上,如果小麦自交,则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矮茎;如果是杂交,则高茎的花粉落在矮茎植株以后还得的F1的性状是高茎.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将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则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蓝色花粉数与橙红色花粉数的比是( ) A.1:1 B. 1:2 C. 2:1 D. 3:1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糯性品种为纯合体与纯合非糯性品种杂交,子一代F1都是杂合体,所以减数分裂后形成的花粉共有两种,比例为1:1. 解答: 解: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则糯性品种的基因型为aa,非糯性品种的基因型为AA或Aa.糯性品种aa与纯合非糯性品种AA杂交后代Fl都是Aa,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花粉,即A:a=1:1,所以用碘液染色后,蓝色:橙红色=1:1.因此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的微粒,蓝色花粉数与橙红色花粉数的比例为1:1.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掌握基因分

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2分)(2015?益阳校级三模)现有一豌豆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已知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均没有活性,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繁殖n代后,子n代中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A.B. C. D.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Aa连续自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如下表 解答: 解: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豌豆只能自交.由题干信息可知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和Aa.子一代中,AA占,Aa占,aa占1,A_占;子二代中,aa占×=,A_占,把n等于1和2分别代入选项中的四个表达式,与上述结果吻合的是选项B.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的变化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及基因频率计算能力. 16.(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在人类的ABO血型遗传中,控制AB血型的两个基因AB

I和I都有独立的作用,能同时控制合成两种不同的酶,形成两种不同的凝集原,故表现为

AB

AB血型,而I、I对于i来说,均为显性,ii表现为O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有4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 ABO血型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 血型为A型与B型的人婚配,后代血型可能为A型、B型、AB型,也可能为O型 C. D.两个血型都为O型的人婚配,后代血型只能为O型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AB分析: 人类的ABO血型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i、I、I控制的,其中A型血的基因AAABBBAB型是II或Ii;B型血的基因型是II或Ii;AB型血的基因型是II;O型的血基因型是ii. 解答: 解:A、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有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A错误;

B、ABO血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 C、血型为A型与B型的人婚配,如果是Ii和Ii,则后代血型可能为A型、B型、AB型,也可能为O型,C正确; D、两个血型都为O型的人婚配,基因型都是ii,后代的基因型仍是ii,所以后代血型只能为O型,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人类的血型遗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2分)(2014春?五河县校级期末)人类单眼皮与双眼皮的遗传规律如表所示(A、a表示相关基因).一对单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不考虑基因突变),则( ) AA Aa aa 男性 双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女性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A.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 B. 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 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 C.D. 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题干的信息同样的基因型Aa,在男性表现为单眼皮,在女性表现为双眼皮,明确基因型受性别的影响. 解答: 解:由于是一对单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单眼皮的男性的基因型为_a,单眼皮女性的基因型为aa.由于孩子是双眼皮,所以孩子甲的基因型为A_. (1)假如单眼皮男性的基因型是aa,则aa×aa→aa,后代无论男女,都是单眼皮,所以该男性基因型不会是aa. (2)单眼皮男性的基因型只能为Aa,则Aa×aa→1Aa:1aa,孩子甲的基因型不会是aa,则孩子甲的基因型为Aa,如果孩子甲是男性,则Aa的基因型表现为单眼皮,所以孩子甲是女性,表现为双眼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题干信息中进行假设,然后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解释. 18.(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基因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 A.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个体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AB 后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为1:l:1:l,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B. 若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C.的基因型为DdTt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dd的类型,则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已知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则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9:3:3: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1:1:1:.1,以此分析答题. 解答: 解:A、已知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DTT和ddtt杂交,F1基因型是DdTt,DdTt自交F2中具有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其中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是DDTT,其比例是,所以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A错误; B、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DdTt和ddtt,也可能为Ddtt和ddTt,B错误. C、若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果实的基因型是由母本决定的,所以所结果实的基因型是DDtt,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基因型DdTt的个体可产生DT、Dt、dt、dT四种类型的配子,若配子中出现tt类型,可能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含两个t基因的染色体未分开而形成,这是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结果,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以及后代情况预测能力. 19.(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C.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测交后代出现1:3,说明有色籽粒和无色籽粒是受两对基因控制的,1:3的比例是1:1:1:1转化而来,说明双显性时才表现为有色籽粒,单显性和双隐性都表现为无色籽粒.因此植株X是双杂合体,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解答: 解:A、由于测交是杂合体与隐性个体杂交,所以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仍为双杂合体,与植株X的基因型相同,A正确;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错误;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其中两种为单显性,一种为双隐性,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0.(2分)(2008?长宁区一模)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 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 C. D.以乙植株为材料,通过单倍体育种可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占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图中高茎:矮茎=3:1,说明亲本是杂合子自交;抗病:易感病=1:1,说明是杂合子的测交. 解答: 解:根据高茎:矮茎=3:1,说明亲本是杂合子自交;抗病:易感病=1:1,说明是杂合子的测交,则甲植株高秆抗病的基因型是DdRr,乙植株高秆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是Ddrr.则: A、如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1:2,纯合子的概率为,A错误; B、甲植株(DdRr)与乙植株(Ddrr)杂交,两对基因分别考虑,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有3×2=6种,表现型有2×2=4种,B正确; 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即DdRr与ddrr测交,则后代矮秆抗病个体的基因型是ddRr,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C错误; D、以甲植株(DdRr)为材料,通过单倍体育种可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DDRR)占,而以乙植株(Ddrr)为材料,通过单倍体育种无法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及预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 21.(2分)(2014?兴平市校级四模)荠菜果实形状﹣﹣三角形和卵圆形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决定.AaBb个体自交,F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在F1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 ) A.B. C.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

分裂 相同点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解答: 解:(1)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 (2)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因此只有一种基因型.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掌握两者形成过程的异同,能对两过程进行比较,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27.(2分)(2008?江苏)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 ①蚕豆的雄蕊 ②桃花的雌蕊 ③蝗虫的精巢 ④小鼠的卵巢. ①② ③④ ①③ ②④ A.B. C. D. 考点: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分析: 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另外,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要完整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象,特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象,一般选择雄性个体. 解答: 解:①蚕豆的雄蕊是雄性生殖器官,能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而且数量多,适宜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故①正确; ②桃花的雌蕊中,1个大孢子母细胞经1次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3个退化,1个大孢子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胚囊,分裂细胞数目太少,不易观察到各个时期,因此均不宜作为实验材料,故②错误; ③蝗虫的精巢是雄性生殖器官,该器官进行旺盛的减数分裂过程,而且产生的精子数量较多,适宜作为观察材料,故③正确; ④小鼠的卵原细胞进行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排卵前后完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输卵管中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且数量较少,故④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雌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结果以及利用已学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能力,比较抽象. 28.(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关于高等动物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和精子在受精过程中是随机结合的 精卵结合使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数目 B. 受精作用中精卵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 D.卵细胞同受精卵一样新陈代谢非常旺盛 考点: 受精作用. 分析: 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受精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3、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解答: 解:A、卵细胞和精子在受精过程中是随机结合的,A正确; B、精卵通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后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B正确; C、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是利用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融合则利用了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特点,C正确; D、卵细胞代谢较慢,但受精卵新陈代谢旺盛,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对于此类试题,还需要考生弄清楚受精卵中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来源. 29.(2分)(2015?信阳一模)豚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假使在一个繁殖期内,杂合的雄鼠的精巢中,成熟的全部初级精母细胞中共有20个黑色基因,那么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个含有白色基因的精子( ) 10 20 30 40 A.B. C. D.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豚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用A、a表示),则杂合的雄鼠的基因型为Aa,因此其体细胞中存在一个A基因和一个a基因.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复制,基因数目加倍,因此每个初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2个A基因和2个a基因.据此答题. 解答: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每个初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2个A基因和2个a基因.成熟的全部初级精母细胞中共有20个黑色基因(A),说明共有初级精母细胞的数目为10个.每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2个含有a基因的精子,因此这些成熟的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20个含有白色基因(a)的精子.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结合两者答题. 30.(2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如图甲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判断该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应选用另一雌性动物与其测交 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 甲细胞中A基因变成a基因不可能是交叉互换造成的 C. D.丁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 解:A、根据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要判断该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应选用另一雄性动物与其测交,A错误; B、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 C、由于甲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是aa基因,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是Aa基因,所以A基因变成a基因不可能是交叉互换造成的,C正确; D、根据甲图中的基因组成可知,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4分)(2014?如东县一模)根据每个细胞核中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1所示,将睾丸中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 甲~乙 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2)图1中的C组细胞并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理由是 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 .

(3)图2中,属于精细胞的是 D 组表示的细胞,E组细胞的名称是 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F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 乙~丙 段.

(4)要获得图2所示的结果,用睾丸作研究对象比用卵巢所得的结果更可靠,主要的原因是 哺乳动物睾丸中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且能统计到的各个时期细胞的数目较多 . 考点: 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 分析图1:A组细胞所含DNA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应包括处于G1期和有丝分裂末期的

细胞;B组细胞所含DNA数目为2~4,应包括处于S期的细胞;C组细胞所含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应包括处于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 分析图2:D组为精细胞;E组应包括精原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F组应包括处于G2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 分析图3:甲乙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乙丙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丙丁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丁戊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 解:(1)图1中的B组细胞处于S期,对应于图3中的甲~乙段,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图l中C组包括处于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图3的乙~丙段表示G2期、前期和中期,因此图l中C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 (3)图2中,D组细胞所含DNA含量为体细胞的一半,为精细胞;E组包括精原细胞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称为精原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F组应包括处于G2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应位于图3中的乙~丙段. (4)哺乳动物睾丸中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且能统计到的各个时期细胞的数目较多,因此要获得图2所示的结果,用睾丸作研究对象比用卵巢所得的结果更可靠. 故答案为: (1)甲~乙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 (3)D 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乙~丙 (4)哺乳动物睾丸中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且能统计到的各个时期细胞的数目较多 点评: 本题结合柱形图、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组或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2.(18分)(2015春?大连校级期中)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取得了成功,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①豌豆具有 严格的自花传粉 的特点,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豌豆植株还具有 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的特点.用豌豆做杂交试验,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孟德尔分析实验结果时使用了 统计学 方法,便于发现规律. ②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去雄,然后 套袋处理 .待雌蕊成熟时,对雌蕊 人工传粉 ,再套袋.

③孟德尔创造性的运用 假说演绎法 方法,实验程序严谨.

(2)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 ①若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则杂交后代中紫花占 .

②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子代中白花的基因型有 9 种,紫花和白花甜豌豆之比为 9:7 . 考点: 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 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 (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 (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花色一种性状,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其余均为白色. 解答: 解:(1)①豌豆具有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点,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豌豆植株还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实验观察.孟德尔分析实验结果时使用了统计学方法统计子代的数目,便于发现规律. ②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去掉雄蕊,然后套袋处理.待雌蕊成熟时,对雌蕊人工传粉,再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③孟德尔创造性的运用假说演绎法方法,实验程序严谨. (2)①若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则杂交后代中紫花占×=. ②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紫花):A_bb(白花):aaB_(白花):aabb(白花)=9:3:3:1,即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之比为9:7. 故答案为:(1)①严格的自花传粉 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统计学 ②套袋处理 人工传粉 ③假说演绎法 (2)① ②9 9:7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要求考生识记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理解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变形. 33.(8分)(2013?辽宁校级二模)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

(1)F2植株开花时,随机拔掉的高茎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3/8 .

(2)F2植株开花时,拔掉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1/6 .

(3)F2植株开花时,随机拔掉的红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1/2 ,F3中表现型及比例为 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5:5:3:3 .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控制的遗传,分开考虑,分别计算后再组合,问题就简单了. 解答: 解:(1)随机拔掉1/2高茎,则花色不是选择标准,所以其比例不会有影响.因此,F3

的白花植株比例为:1/4(F2,rr)×1+1/2(F2,Rr)×1/4=3/8. (2)拔掉白花,所以花色比例有影响.F2中剩余1/3(RR)和2/3(Rr),所以F3的白花比例为2/3(F2,Rr)×1/4=1/6. (3)拔掉1/2的红花植株,F2由最初的1/4(RR)、1/2(Rr)、1/4(rr)变为1/8(RR)、1/4(Rr)、1/4(RR)[标准化后变为1/5、2/5、2/5,所以F3开白花的比例为2/5(Rr)×1/4+2/5(rr)×1=1/2.由于选择标准是花色,则株高不受影响.所以F3中株高比例和问题(1)中花色比例一样(5:3).根据棋盘格法,可得结果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5:5:3:3. 答案: (1)3/8 (2)1/6 (3)1/2 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5:5:3:3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6y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