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风水与现代人居环境设计—金睿

更新时间:2024-06-26 07: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传统风水与现代人居环境设计

(金 睿 2010级城规2班 312010080702230)

摘 要:今天快速发展的中国,城镇规模将遍急剧扩张,其中居住建设速度更快。由于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不当,破坏了生态环境,使人类赖以生存的、与人“和谐共生’’的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西方解决城市人居环境恶化问题,走过了从集中主义到分散主义再到生态主义的曲折历程,现代生态科学和西方智慧值得我们借鉴,中华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更应继承和发展。它内蕴及衍生的传统人居环境理论曾使历史名城千年不衰,给我们保护和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提供了智慧,并将不断提供有益的启迪:尊重和顺应自然生态的系统规律,慎之又慎地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通过回馈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在党的十六大“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在逐步建设而对未来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在政府部门的调控和政策支持下,我国居住环境中住宅的生态设计,乃至城镇生态设计,将有充满生机的发展前景的。对于现代人居环境生态设计是可以从“风水学”中吸取一些有益的成分,使之更能符合现代生态学评价体系,创造出至更加美好的家园。 关键词:环境破坏,人居环境,风水学,天人合一,生态设计。

1.现代人居环境分析

1.1现代人居环境基本概念及发展历史

人居环境就全球而言是泛指“人类聚居环境”。其涉及范围很广。它是探索

和研究人类因生产、生活和聚集的需要而构筑的建筑结构物与空间环境的自身科学规律及外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关系的科学。

“人类聚居”这一概念是在第二次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创立的,它的特点是把人类聚居与生态学和环境学集合起来,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很流行,“人居环境”就城市和建筑的领域来讲,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环境。要求建筑必须将居住、工作、休憩、交通、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个复杂的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中结合起来,因此要求建筑师设计一种聚居地,使所有社会功能在满足目前的发展及将来之间取得平衡,创造节约能源及材料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相协调,并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美观的建筑与城市。 1.2 当前生态环境变化

当前,世界人口空前膨胀和高度集中,由于工业化过程中处理失当,尤其

是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以及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使污染物进入人类环境(如工业上的废气、废水、废渣与生活上的粪便、垃圾、污水、噪音、食物霉菌、光化掌烟雾、农药,以及火山爆发、风暴、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环境严重恶化。因此,环境污染指的就是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使污染物进入人类环境。对人群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产生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或在很大范围内妨碍各种生物的生活,使环境条件恶化,影响生态平衡。

1.3人居环境的认识与改造

在人居环境中,居住建筑是人与环境联系的一个重要的枢纽,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类型的住宅,如别墅、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以及大量性建造的宿舍、旅馆等。其人居环境的主要范围包括居室、个体建筑、建筑群和住宅小区。

目前,人类正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等许多问题,现代生态学认为是可以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它在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的许多原理和原则在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古代中国,人们营建址活动所奉行的标准——“风水学”。体现了“人——环境”的整体观,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生态学有着不谋而合的观点。

2.风水概述

2.1传统风水概述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历经数千年不缀的发展,形成了内容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具的体系。从世界建筑文化的背景来比较,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各种建筑活动,无论是民宅还是皇宫,不管是村落还是桥梁道路,从选址、规划、设计、营造,几乎无处不受传统风水理论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升,近几十年来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研究中发现,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美学,设计思想、理论与方法等方面一定有一套系统的理论。这套理论就是根据长期对自然的细致及实际生活的体验,在中国古代就已产生了一种有关住宅、村落及城市等居住环境的基址选择及规划的学说,叫做“风水术”或“堪舆学”。可以认为,“风水”是中国古代对人居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指导。 2.2风水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

风水深深植根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对于建筑环境的选址规划中,还极为重视自然景观的审美,讲究建筑人文美与环境自然美能达到和谐有机的统一,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美学性质,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实际上,和西方文化比较,发现自然美,研究自然美在西方是迟至文艺复兴之后的事:而在中国,由于农业文明的早熟,自然美很早就被发现并被重视。在古代文明那里,对山川自然的审美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展成为“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3.风水与人居环境改善

3.1 风水理论在人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人居环境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命题,穴居、帐篷、茅舍可以代表人类初始的三种环境创造活动而对应着狩猎、游牧、耕作三种初级生产方式。人们按生产方式创建环境用以遮蔽风雨,祭祀神灵延续着生存的繁衍,寄托着对自然的崇拜。当代西方住宅建筑学与生态建筑学的发展使不少学者以反思的精神投向了历史,投向了“人类的本能’’和“旧日的真理”。结果,人们注意到,在东方,在古代中国曾有一门延续发展了数千年的风水学术“理论’’。其环境观与自然观,与当代人居环境设计新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众多西方当代学者对风水理论予以积极的评价,认为风水理论,既非无知妄想说,更不是好奇非分之想,也不是简单地运用东方文明批评西方文明弊端。从本质说,植根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中的风水理论,揭开其迷信外衣和具有封建本质的毫无根据的理论外,在人居选址理论中,可以发现有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包涵着历史的真知,包涵着同当代人居建

筑学和生态建筑学基本取向,原则与方法相吻合的丰富内容。 3.2 传统生态设计理念对改善人居环境的启发

城市理念的发展,使人类的城市设计观念,由人和自然不断激化的冲突,跃迁到追求人与自然亲近及和谐,这不能不说明是人类在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天人对抗的历史进步。在这一过程中,西方人意识到自身理念的不足,愈益重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中国生态智慧。

天人合一理想在人居环境中的实践运用,最为典型的当数风水学。它是一门指导选择和处理人居环境的专门理论。从生者的居所选择,到村落的选址和园林修建,乃至城镇的规划、建设,都体现着中国人民与自然互利共生的环境观,具有许多合理因素。它的一些观点,如在城市的选址与建设中应按照城市规模的大小,察看山体的脉络走势,河水的弯曲与聚集,交通与运输方便等,使山明水秀的优美自然景观与社会生活的人文要求相得益彰。

4.传统风水在现代人居设计中的运用

住宅本身及环境的好坏与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关系极大,所以自古以来,住宅便备受人们的重视。风水家认为:“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门族衰微。”因此,风水学中分离产生出专门研究阳宅住屋的阳宅学理的阳宅学派自然是在情理之上,住宅的布局和设计己不仅仅从人们生活舒适方便为出发点。古人云:治国先治家。好的住宅配合人文教他,方可达到“家代安昌”,进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目的。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说,住宅

也有“形法”和“理法’’两大系统。阳宅形法的范围,主要涉及下列四个方面: 一、住宅室外环境。譬如住宅后面是否有山峰依托,或后面有无低凹大坑;左右是否有围护;大门前有无乱石挡道或有无水流直射:或者大门正对山尖等,主要是建筑周围的地形地貌等。

二、住宅的外部形态。这是有关建筑的外观体型和空问形态的设计,如一所住宅前高后低,或基地是否规整,又或者是房屋平面设计成矩形或工字形等。 三、住宅的内部形态。譬如卧室、厨房、厕所位置是否妥当,室内采光通风是否合适,室内空间使用是否方便等,是有关建筑使用功能的内部空间形态和平面功能的设计。

四、住宅建筑设计的尺度和比例。如二楼的高度不得比一楼的高度高;同一层的各房门尺寸不宜有大小不一的尺寸出现;或者是梁架正下方不宜安置床位;家具的样式和尺度等。其大体以《鲁班经》的规格,作为吉凶得失的依据。 结束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现代生态学认为是可以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科学。这门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的许多原理和原则在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古代中国,人们营建选址活动所奉行的标准—一“风水学”,在一些思想上也体现了“人——环境”的整体观,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生态学有着不谋而合的观点。

生态设计体现一种伦理道德,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在党的十六大“科学的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在逐步建设面对未来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在政府部门的调控和政策支持下,我国的居住环境与住宅的生态设计,乃至城镇生态设计,将有充满生机的发展前景的。对于现代人居环境生态设计是可以从“风水学”中吸取一些有益的成分,使之更能符合现代生态学评价体系,创造出至更加美好的家园。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 上海三联出版社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林其标,《住宅人居环境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4]雷择,《城市人居环境与传统生态智慧》 广东社会科学 2006 第6期 128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6w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