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

更新时间:2023-03-08 05:59:3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自20 世纪60-70 年代以来,保障处境不利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与权利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关注的问题。美国、英国等国家先后为处境不利幼儿及其家庭提供补偿教育,建立了多项补偿教育方案,如“早期开端”、“追随到底”、“确保开端”等。这些国家在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上,往往以保障处境不利幼儿入园接受托幼机构教育、弥补家庭教育不足为优先考虑对象。 1.实施补偿教育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帮助那些处境不利的儿童发展智力,以便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从而减少社会的贫困阶层教育水平低下的恶性循环,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 2.国外补偿教育方案的实施对我国学前教育有什么启示? ①首先,要通过立法来确立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补偿制度,并建立一个有效的法律执行机制,确保这种教育补偿制度的实施。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处境不利儿童的成分比较复杂,如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儿童、城市贫困儿童、伴随社会流动涌现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以及女童、特殊家庭儿童(如单亲子女、孤儿)等。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极其缺乏。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国的经济水平远未达到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当务之急是要为学前教育立法、确定学前教育的地位,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改变将其仅看作一项“后勤”、“福利”事业的看法,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在消除发展差异、消除贫困方面的功能。 ②其次,扩大对学前教育的供给。一方面在财政上,加大对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的投资。我国现实情况是对学前教育投入长期不足,且投资结构不平衡。要使学前教育发挥补偿功能,就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对进入幼儿园中的贫困儿童实行学费减免,保障他们最基本的入学机会和就学条件。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可以设立幼儿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转移支付、支援贫困落后地区的幼儿 教育。另一方面,举办多种形式的学前机构,满足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家长的需要,提高处境不利儿童的入园率。 ③再次,加大研发早期教育方案力度,把发挥补偿功能落到实处。早期教育方案的开发是为了全体儿童的发展,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目前可对伴随社会流动所出现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研究和行动。另外,随着幼儿园的改制,一些地方已经把幼儿园市场化,这对学前教育方案的开发是不利的,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在发达国家,学前教育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 ④改革课程与教学,在教育过程中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补偿。幼儿园应致力于改革探索各种教与学的新方法,补偿处境不利儿童赖以成长的环境及其自身能力的不足。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和生活背景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幼儿身上可以行得通的课程,并不一定能适合那些处于不利境况的幼儿。对国外或国内发达地区教育模式、教育理念要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情况,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及幼儿的差异与实际需要取其精华而用之。 ⑤无论何种举措,发达国家学前教育补偿功能的发挥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都要求政府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政府是幼儿教育主要责任者。政府应承担的教育公平的基本责任包括保护与扶持处境不利人群,以实现弱势补偿原则;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调节教育资源,为社会中下层、特别是社会处境不利的儿童提供救助。 二、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社会存在的“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 (一)学前教育是培养儿童的活动,学前教育的本体功能和价值就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学前教育功能的释放并不是无条件的随意行为,它必然受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二)首先,超前学前教育和神童学前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遭到人们的质疑。关键期是指在某个时期内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错过关键期后,发展障碍就完全无法弥补。。超前学前教育或神童学前教育将关键期的作用推至极化,导致了早期 经验决定论,否定了随后阶段教育的作用。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与发展,学习与发展是伴随终生的过程。目前,人们已达成共识的是:从0 岁到65 岁之间所有年龄阶段都有着开发智力的机遇,而非仅仅限于人生的早期阶段。另外,关键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固定时间段,对于不同儿

童,关键期的起止时间会有所不同。 (三)神童方案、超前教育等都把教幼儿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0 岁扫盲,3 岁读书”等。任何学前教育方案都必须是科学的,必须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依据。幼儿期是语言掌握的迅速时期,但是这主要表现在口语运用方面。由于社会和自然环境都给人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刺激以及大量的运用口语的机会,不管是人类历史还是个体发展史,首先发展起来的是口语。对书面语的理解与运用是以口语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前提的,只有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因此,学前期儿童的语言发展任务应该以口语为主,而非以书面语为主。 (四)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惊人的效果,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办法。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如果人为地加速或强化某个方面的发展进程,通常会以牺牲、丧失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只有全面的和谐发展才能获得长足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就是畸形发展。 (五)通过以上简单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都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学前教育只是儿童发展影响因素中的一个,而且学前教育作用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为原则,在儿童的生理及心理条件基础上才可能实现。超前教育,神童教育等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论,最终必然导致学前教育的无能。 三.幼儿园与家庭合作主要存在哪些问题?相应的解决措施是什么? 我国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在家长直接参与方面,很多幼儿园都有家长参观日。定期让家长来园参观或和幼儿一起活动,有“爸爸、妈妈老师”制度 ,家长可以不定期来园和教师一起组织活动等。在间接参与方面,利用家园练习簿或家访相互交换情况,园内设立“家园之窗”“家教须知”“幼儿园一周活动(或食谱)等专栏,成立家长委员会,随时听取意见或发动机家长为幼儿园环境建设出力等等。但是,目前有两个问题比较普遍:一是家、托、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的停留在表面。这表现在家长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较多,直接参与不够,特别是很少深入到托、幼教育过程深层次的环节中紧密配合课程;二是家、托、园合作的内容脱节,表现在家长来园参与活动常常是和孩子在一起玩玩,如参加运动会比赛或是生日晚会等,很少将这些活动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与之相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又常常是在不了解幼儿在园活动的情况下进行,难以产生有针对性的效果。因此,托儿所、幼儿园应当进一步开拓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四、试述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积极和消极)。 积极: (一)班级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正是由于幼儿之间共同的班级生活,使幼儿学会了与同伴、教师的交往和沟通。 (二)幼儿班级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在班级的共同活动中,幼儿之间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协商、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班级为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了独特的环境,为实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幼儿班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四)幼儿班级使幼儿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五)幼儿班级为幼儿提供了表达自我和交流的机会。 (六)幼儿班级为幼儿之间提供了观念共享的环境。 消极:幼儿班级在过程中也存在着容易出现的问题,概括来讲就是班级的绝对化。具体表现为: 第一,班级集体利益至上,以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个人只能服从,班级集体成为道德规范的载体和实践者,幼儿个人之间的差异和不同要求常常容易被集体的形象和利益所取代或掩盖。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个别差异容易被忽视,难于因人施教,不利于幼儿的自由发展。第二,为了强调班级活动的秩序和规则,对幼儿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忽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需要,忽视幼儿在班级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把幼儿放在活动的后面,容易使幼儿处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服从于教师的计划安排,服从于活动要实现的目标结果,因此幼儿可能会处于消极、被动的应付状态。 五、分西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的课程方案,并结合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谈谈该课程方案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课程的目标是让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潜力、更愿意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具随机应变的适应能力、对象征语言更感兴趣、更能反省自

己、更渴望友谊。 (二)瑞吉欧没有明确规定的课程内容,更没有固定的教材或预先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课程的内容来自周围的环境,来自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活动。 (三)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主要是以项目活动的方式展开。 项目活动一般采取小组工作的方式,保证了同伴间的合作研究,为每个孩子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的观点是不同的,从而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想法,产生自我认同感,同时在与同伴的交流切磋中,也是孩子发现了和其他人不同的观点,意识到世界的多样性。 (四)教学上强调师生合作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重视孩子的主动探索和自由表达。 (五)档案是促进教学活动的一种较好的形式。 启示:(一)重塑我国幼儿园课程,建立新的课程模式。幼儿园课程应是师生共同建构的,是整体的,是真实生活的反映。 (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树立“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的正确观念和“幼儿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的教育观念,重新认识幼儿的能力。 (三)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重新审视。教师要变“绝对的教育主体”为“孩子的倾听者和合作者” ,要变“知识的拥有者”为 “知识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说明:作业题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30%;完成全部作业题的字数不少于2000 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6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