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更新时间:2024-03-17 22: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北洋军阀的统治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统治。 2、穆藕初翻译并出版泰勒(美)《科学管理法》并在德生、厚生、豫丰等纱厂推行“泰勒制”管理法。并著有《植棉浅说》,致力于改良棉种和推广植棉业。

3、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对外卖国、对内镇压政策。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4月30日,英、美、法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权益全部交给日本,并在《凡尔赛合约》中明文规定。消息传来,群情激奋,5月4日 ,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在校学生到天安门集会,一致要求惩办曹汝霖(二十一条时外交次长)、章宗祥(驻日公使)、陆宗舆(二十一条时外交总长),并痛打章宗祥,火烧曹汝霖住宅。北洋政府军警逮捕了一些学生。至6月3日,是五四运动的第一阶段,以北京为中心,以青年学生为主力,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和军阀政府的对内专制、对外卖国的反动统治,显示了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先锋作用,但没有工人及市民的广泛参与,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6月3日后,运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并突破知识分子范围,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使运动发展成为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6月5日,上海日资的内外棉第三、四、五纱厂首先罢工。后来实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同时进行的“三罢”。工学商联合起来同国内外敌人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第一次,表民中国人民觉悟和组织程度迅速提高。6月10日,北京政府免去曹、章、陆三个卖国贼职务(第一个胜利成果),要求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成为运动中心内容(山东拒签和约运动最为普遍和激烈)。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又一胜利成果)。 意义:表现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既是爱过政治运动,又是文化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哺育了我国一代杰出的人才(革命家、政治家、文学家、自然科学家和社会学家);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积极投身工人中宣传马列主义和组织工作,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4、马列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出现一大批宣传马列主义的进步刊物(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瞿秋白、郑振锋《新社会》);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陆续出现(1920年3月,李大钊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1919年9月,周恩来参与建立觉悟社);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涌现出一批积极传播马列主义的先进分子(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我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开始;杨匏(pao二声)安是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五四后,一批革命知识分子竞相完成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思潮(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各式社会主义)是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5、胡适把杜威(美)实用主义称为实验主义,提倡“存疑主义”,认为天下没有永久不变的真理,主张重估一切价值。政治上主张一点一滴的改良,反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论。 6、梁启超、张东荪(sun一声)为首的研究系积极宣传罗素(英)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行会社会主义),主张在保存现有国家政权的条件下,组织基尔特(行会)管理生产,实行生产自治,产业民主,由国家负责产品分配和保证全民消费,从而消灭剥削,实现劳动者解放。 7、无政府主义派(黄凌霜、区声白进化社,《进化》月刊)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反对强权和国家,幻想通过宣传和暗杀等手段建立一个生活平等,工作自由,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互助互爱的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 8、工读主义(“工读互助主义”)综合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互助论”、作家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以及新村主义等形成。主张劳心与劳力、工与读相结合,教育与职业合一,

学问与生计合一,把工读互助团办成“人人工作,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新组织,将来各地这类小组织联络起来,实行“小团体大联合”,创造一个新社会。王光祈《城市中的新生活》。

9、新村主义主张脱离旧社会的恶势力圈,另辟一块小天地,建设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脑力体力劳动对立、人人平等、互助友爱的新村。周作人《日本的新村》。 10、合作主义主张通过组织合作社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主义。复旦大学师生组织平民周刊社(后改为平民学社)《平民》周刊。 11、“平民教育”(“平民主义教育”)主张通过普及教育来改造社会和救国。吧北京高等师范师生成立平民教育社,《平民教育》杂志。 12、1919年下半年,马克思主义与实验主义进行了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胡适1919年7月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鼓吹资产阶级改良,反对马克思主义,挑起争论。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从根本上批判胡适的观点。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是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争论。它揭示了中国社会改造的一个重要规律,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根本解决”。 13、1920年11月,张东荪发表《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的时评,挑起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1921年2月,梁启超《复张东荪书论社会主义运动》支持张东荪。李达《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社会革命商榷》、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李大钊《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是关系到中国要不要走社会道路,要不要组织无产阶级政党,要不要用革命手段来改造中国社会的大争论。马克思主义者对张、梁的批判,肯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论,对中共成立起了促进作用。但争论中也否定了资本主义在当时中国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与进步意义,还没能把社会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主张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4、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蔡和森、李达、李大钊)与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区声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思想争论。这次争论是大批激进青年分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间的界限,不少信仰无政府主义的人转向马克思主义,一些加入中共早期组织并坚持无政府主义立场的分子被清除,纯洁了共产主义者的队伍。对促进马克思主义深入传播和把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建成马克思主义政党起了重要作用。

1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是中共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共诞生的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深入群众宣传和组织,使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1920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最初尝试),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了中共的诞生。 16、1920年8月,陈独秀在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吴延康)帮助下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10月,李大钊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后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南陈北李”。武汉(董必武等);长沙(毛泽东等);广州(陈公博等);济南(王尽美、邓恩铭等);旅欧共产党巴黎小组(周恩来);日本小组(周佛海)。 17、共产党早期组织一方面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斗争。另一方面加强在工人中宣传和组织工作(出版通俗刊物,向工人进行阶级教育;举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讲述马克思主义;帮助工人建立工会,开展活动)。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首先成立,俞秀松委书记,团员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柯庆施。 18、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刊《共产党》。

19、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柯尔斯基列席。现在法租界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通过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的决议,选举产生党的中央机构,中共由此宣告正式成立。纲领:党名中国共产党;奋斗

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私有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规定了党的组织纪律和原则;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从事工人运动,并作出建工会、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工会报刊和小册子,成立研究工人运动的机构等。强调工人运动中须加强党的领导,对其他党派采取“独立、攻击、排他态度”,政治斗争中应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应保持同共产国际经常联系。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三人组成中央局。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0、华盛顿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中国问题,中国是帝国主义在远东争夺的焦点。1922年2月4日,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日本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开放其为商埠,准许外国人在该地区自由居住、经营工商业及其他职业;日军撤出山东;胶济铁路由中国以5340.6141万金马克赎回,未偿清前,中国须任用一日本车务长,一日本会计长。中国未能完全收回山东主权,只是将胶州由日本独占变为帝国主义共同侵略的商埠,胶济铁路仍由日本控制。日本同意放弃“二十一条”中部分条款。

21、1922年2月6日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独占的状态,又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是一战后中国形势的重大变化。 22、直、奉军阀与皖系军阀之间矛盾,段祺瑞与徐世昌(大总统)、靳云鹏(内阁总理)间的矛盾激化导致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军阀战败(直系的胜利反映英美势力在中国的加强),北京政权落入直奉两系军阀手中。

23、为对抗直系军阀,奉系军阀与浙江皖系卢永祥和广州孙中山结成反直三角同盟。 24、直奉争夺的中心是北京政权。亲奉亲日的梁士诒(yi二声)内阁去留成为直奉战争导火线。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指挥直军取得长辛店大捷。6月4日,张作霖在日本支持下自称“东三省自治保安总司令”,宣布“闭关自治”。6月18日,直奉代表在英国军舰上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中最有实力的人物。

25、1923年10月,曹锟贿选为总统。

26、湖南军阀为对抗直系军阀“武力统一”最先提出“省自治”和“联省自治”。 27、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力向中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军阀政府政治上保护帝国主义特权,经济上打击民族工业,以及各派军阀混战不断,1922年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萧条停滞状态。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经济危机,一些不满现状而又不赞成暴力革命改造现实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改良派,企图通过政治改良谋求中国的出路,弭兵消患,造成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条件。

28、好人政府(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主张组织“好人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要求。政该三条基本原则“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有计划的政治”),1922年9月,持该主张的王宠惠为国务总理,罗文干、汤尔和入阁,时称“好人政府”。 29、省自治和联省自治,军阀政客以此巩固自己地盘;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章炳麟、胡适)企图以此改良政治,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0、制宪救国,通过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目的,《东方杂志》。 31、废督裁兵,废除地方都督(军阀),裁减军备。

32、这些主张都否认或忽视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是中国的根本乱源,反对或不赞成反帝反封建革命,表现了资产阶级软弱性。

33、共产国际二大阐明马列主义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区分少数压迫民族和人数众多的被压迫民族,各民族和各国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为共同进行打倒地主和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彼此应接近;殖民地半殖民地最重要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前的关系占统治地位,革命性质是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同时反封建统治,民族民主运动应由无产阶级领导;殖民地半殖民地无产阶级,须同农民和一切被剥削者结成尽可能紧密的联盟,应当同本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结盟,但不同他们融合,保持无产阶级独立性;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帮助下,可不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过渡到苏维埃制度,再经一定的发展阶段向共产主义过渡)通过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2年1月)系统的传到中国。

34、1922年5月,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15日,中共发表《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主张》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的重要政治声明,较详细地分析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状况。

35、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关于民主联合战线,关于工会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关于党的组织章程,关于加入共产国际决议案。大会宣言反映了二大基本思想和主要成果。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在正确分析了国际形势和国内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和最低纲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初步解决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问题,特别是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了革命对象,初步解决了革命动力问题,对当时革命斗争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反映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为以后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奠定了基础。《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决议案》;决定出版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周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办);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陈独秀(委员长)、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委员。

36、1922年9月,《向导》发表陈独秀《造国论》提出“国民革命”口号。

37、1921年8月,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机关刊物《劳动周刊》。 38、1922年1月,香港海员因资本家拒绝工人增加工资等要求,在中华海员工会领导下大罢工。3月发展为全市工人同盟罢工。罢工工人纷纷离开香港前往广州。3月4日,步行回省的工人队伍在沙田遭到英国军警开枪扫射,酿成“沙田惨案”。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政府和全国工人支持下,迫使港英当局取消了封闭工会的命令,并增加工资。推动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

39、1922年5月1日,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实际上承认了中共对工人运动的领导,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工人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拥有指挥全国工人运动的权利。8月,劳动组合书记部提出劳动法大纲十九条(包括八小时工作制和工人权利等)号召全国工人进行劳动立法运动。9月14日,刘少奇、李立三(毛泽东幕后指挥)领导湖南安源路矿大罢工,迫使路矿当局9月18日接受工人条件。

40、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总工会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罢工高潮的最后一幕)。2月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汉口、郑州、长辛店等地对罢工工人血腥屠杀(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牺牲),酿成“二七惨案”,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41、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提高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共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孤军奋战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团结广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方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42、中共领导的最早的农民运动在浙江萧山衙前村(1921年9月)。1923年1月1日,澎湃成立海丰县总农会,后发展为广东省农会。毛泽东、刘东轩、谢怀德岳北农工会。

43、1922年5月,广州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44、中国妇女运动主体是劳动妇女运动。向警予是中共妇女工作部(二大设立)第一任部长。 45、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政纲。1920年11月,孙中山返回广州,重组军政府,发起第二次护法运动。1921年 4月,广州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22年6月,陈炯明叛乱,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后称中山舰)。8月,逃往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46、1922年8月,中共中央杭州西湖特别会议,作出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行党内合作的决定。 47、1923年1月26日,《孙文越飞宣言》标志孙中山联俄政策的正式确立。

48、1923年1月,共产国际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决议》肯定两党合作的必要性,但过分肯定国民党作用,低估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和作用。6月,中共在广州召开三大,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同时必须保持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改选了中央委员: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9人。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但对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土地问题和革命军队问题没有明确提出或决定。

49、1923年11月12日,国民党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6d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