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
更新时间:2023-09-18 05:45: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第44课时
课 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 教学目标:
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逆境成材的道理。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要求听准字音、语气和语调。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注意朗读节奏。
3、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文本注解、工具书揣摩有关字词的意思,进而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朗读节奏和语气语调。 投影显示:
①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行拂( ) ②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3、学生讲解课文大意。
4、师生共同整理重点文言词语。 (1)通假字
①曾:同“增”,增加
②衡:同“横”,梗塞,不顺 ③拂:同“弼”,辅佐,辅弼 (2)词类活用
①劳 (使......劳累 ) ②饿 (使......受饥饿)
1
③空乏 (使......受穷困) ④动心 (使......惊动 )
⑤忍性 (使.......坚韧 ) ⑥乱其所为 (使......颠倒错乱 ) ⑦人恒过 (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⑧入、出 (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 (3)古今异义
①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捣土用的杵) ②举于士 (今义:士兵 古义:狱官 ) ③于是人也 (今义,判断动词 古义:这样的 ) (4)本文中的多义词。
①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征于色 (在) 生于忧患 (在)
②而:而后作 (承接连词) 而死于安乐也 (并列连词) ③发:发于畎亩 (被任用) 发于声 (表现) ④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5、小组(四人)讨论交流,明确本文的论点、论据。
可预设问题供学生讨论,教师适当指导点拨。 ⑴找出文中阐述作者观点的语句。 ⑵第一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⑶第二、第三段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讨论后明确 :
第一段用排比句式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担负重任并作出了成绩的人物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经过一番艰苦磨练的,为下文得出结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论据。 第二段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方面都要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
第三段论述了人处于困境中才能奋发,无忧惧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第四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互读课文,加深理解。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解释2遍、课文1遍。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句2句和事例1个。
示例: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2
第45课时
课 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论证。 教学方法:
采用读──议──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找出文章的论点、论据,把握作者是怎样用事实和事理论述观点的。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拨、分析。文中关键性的字词或语句,可利用上下文和课文注释加以揣摩、掌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按文章结构来记忆、背诵课文,培养一定的文言语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全班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师生继续讨论、探究:
问题一:作者是如何摆事实、讲道理、层层深入地论证论点的?
问题二:孟子为什么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师生交流后小结:
1、开篇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事的人的事例,说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接着从一个人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角度,一正一反地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死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2、“大任”指的是治理天下的任务。孟子认为能担当“大任”的人必须有真正的才干,而造就人才所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是经历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的艰苦磨练,而艰苦磨练的益处是:
⑴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⑵能发展个人的才能,即治理天下的能力。
这段话,对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工作很有借鉴意义。尤其青年学生应该认真体味其中的道理。
三、拓展延伸:
⑴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经历或周围其他人的事例,谈谈对艰苦奋斗,忧患意识等问题的认识。
⑵搜集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全班交流,并积累在摘抄本上。 示例: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3
魏 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孔 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亡,治而不忘乱” 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魏 绛:“‘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周文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四、指导背诵:
按文章结构来记忆、背诵课文:列举古代圣君贤臣事例(6个事例6句话),归纳概括上述事例并得出结论,再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对上述结论进一步加以阐发,最后提出中心论点。
五、总结全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文字虽短,但论证有力的文言议论文。全文采用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逐层推论,将中心论点置于文章结尾,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以论证“生于忧患”为重点。结构紧凑而完整。文中多处使用排比句式,使文章具有不可遏止的气势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身低微 层 论据: 历史事例 艰苦磨练 层 (六人) 终有所成 深
正面论证:造就人才 入 道理分析
反面推论:国家兴亡 出
4
正在阅读:
生于忧患09-18
2015年中考试卷湖北省宜昌市2015年中考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05-12
17.2敞开心扉_学会沟通08-20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三节《 社会行为》word学案(1)07-09
WT2000金相检验软件系统说明2010 - 图文06-25
读《古今名人读书法》的几点启示11-06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一8单元测试题05-22
英语美文阅读:生命中的感动03-18
班主任年度教学工作总结范本模板04-03
- 石材幕墙计算书
- 写字楼安全责任书
- 开鲁县小学一年级拼音口试结果分析报告
- 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死亡还没有来临,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在了
- 2016浅谈软土地基与地基处理-毕业论文
- 第三章 翻译的基本技巧2
- 维修电工评级标准
- 物流金融调研报告
- 幼儿家长择园观的调查研究 - 图文
- 西门子S7-200试题库
- 无缝钢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让我们荡起双桨说课
- 莫 言《 红高粱》故事梗概和作品赏析
- 罗布镇201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 滨江学校科普知识竞赛决赛活动方案
- GEC300技术说明书 - 图文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 高考历史答题法与SOLO评价法
- 电力系统信息化安全技术解决方案的分析探究
- C++课程设计报告 - 复数计算器 - 2015 - 电信1401 - 曾立弘 - 0903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