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科医院院志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23 03: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历史沿革

株洲中医伤科医院现位于株洲市天元区天台横路。原属集体性质,于1987年1月19日经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准,改名为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并由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因响应株洲市旧城改造的号召,于1994年4月28日从原院址(株洲市建设南路第47号)整体搬迁至株洲市河西高新技术开发区天台横路,但仍然隶属南区人民政府卫生局领导。

(一)株洲市联合医院时期(1958年8月-1964年7月)建院初期 在株洲市堤升街,有一家由林应凡等人开设的健康伤科诊所,在相距不远的南端有一家由杨鼎等人开设的牙病防治所,在解放西街有一家由刘春光等人开设的西医联合诊所。在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高潮中,经当时的株洲市中心区卫生局批准,于1958年8月将上述三家私人诊所联合起来,在今财政局所在地(原为新华书店,医院买来改作医疗用房)组建为株洲市联合医院。并派卫生局政工科科长王永安同志担任院长。医院属集体所有制性质,隶属中心区卫生局领导,全院共有职工28人。主要技术力量有:祖传伤科医师,祖传牙科医师,西医联合诊所。开展伤科10张病床,牙科有2把治疗椅,3台脚踏式治疗机。医院成立后,成为株洲市治疗伤科、牙科的一支主力军。特别在镶牙方面,更是独此一家,奠定了该院成为专科医院的基础。

该院于1961年建立中国共产党株洲市联合医院党支部,并于1961年3月9日,株洲市中心区党委任命武志同志担任党支部副书记。

(二)株洲市联合医院发展时期(1964年8月-1968年6月) 1964年,该院自筹资金在建设南路第47号建有一栋面积为1800平方

米的三层楼。医院搬至新楼后,将一、二层作为医疗用房,三层作职工宿舍。床位由原来的10张增至50张,职工也增加到68人,其中医疗技术人员增至28人。并增设了放射科、化验室、外科、中药加工炮制室等科室。

(三)株洲市工农兵医院时期(1968年7月~1970年3月) 文化大革命期间,医院的群众组织“红医兵”提议,并于1968年2月7日经株洲市革命委员会驻株部队支左办公室批准,将株洲市联合医院更名为株洲市工农兵医院,并成立了株洲市工农兵医院革命委员会,任命唐鹏飞同志为革命委员会主任,胡成义同志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党支部工作处于停顿和瘫痪状态。

(四)株洲市南区人民医院时期(1970年4月-1985年)

株洲市变更行政区划,将原中心区改为南区以后,位于南区所辖地的株洲市工农兵医院于1970年12月15日经株洲市南区革命委员会批准,改名为株洲市南区人民医院,隶属南区教卫科领导,属集体所有制性质,医院革命委员会主任帅上瑾,副主任朱可绪(管政工),副主任粟福寿(管业务)。1972年11月帅上瑾同志调出,改朱可绪同志接任革命委员会主任,粟福寿同志仍任副主任。1979年1月8日,经株洲市南区人民政府批准,取消革命委员会的名称,将革委会主任改称院长,并任命朱可绪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粟福寿同志为院长,丁莲英、易艳仙为副院长,同年11月增补张先明同志为党支部副书记。因书记朱可绪同志已接近退休,由张先明主持医院政工工作,后于1981年6月区委任命张先明同志为党支部书记。

至1976年,病床增加至110张,并在门诊部增设了妇科、心电图室、理疗室。

至1984年,病床增加至125张。

(五)株洲市骨伤科医院时期(1985年4月-1986年12月)

2

1985年3月6日,株洲市南区人民医院为了更好地振兴中医事业,继承祖国治伤接骨的传统技术,突出医院的专科性质,有利于中医专科的发展,经株洲市南区人民政府批准,将南区人民医院更名为株洲市骨伤科医院。段浩同志任党支部书记,粟福寿同志为院长,丁莲英、谭柏琼、施访梅三同志任副院长。仍属集体所有制性质,隶属南区人民政府卫生科领导。

在此期间,医院添置了500毫安的X光机,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并添置了日产丰田牌救护车。

(六)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时期(1987年-1990年12月) 1987年1月19日,经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准,将株洲市骨伤科医院更名为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并将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仍隶属南区人民政府卫生局领导。刘学云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兼院长,施访梅同志任名誉院长,丁莲英、蔡玲秀任副院长,于1988年6月4日唐鹏飞同志任副院长。至1989年11月,南区区委、区政府、区政协、区人武部组织工作组,由区人大党委会主任刘炳凡同志带队进驻医院,对医院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整顿,后于12月份对医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12月29日,任命段浩同志为党支部书记兼院长(该同志曾于1988年7月改任协助员,退居二线),段浩同志于1990年1月23日病故(任职时间仅24天)。王威同志任党支部副书记兼副院长,段浩同志病故后,南区区委指示由王威同志主持医院党政、医疗全面工作,施访梅同志任名誉院长,丁莲英、蔡玲秀、唐鹏飞三同志任副院长。1990年12月27日,南区区委、区政府任命王威同志为医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施访梅同志任名誉院长,丁莲英、蔡玲秀、唐鹏飞三同志任副院长。

此间,医院除以中医伤科为主,牙科为重点外,门诊部还设有中医内科、西医内科、中西外科、妇科、肠道门诊室、针灸按摩室、注射室。辅

3

助科室设有放射科、检验科、心电理疗室、药剂科(包括门诊药房、中药加工部、中药制剂室、仓库)。为了便民医疗,在董家段卫门口设有中医内科门诊部,在芦淞路(南区政府南侧)设有中医内科门诊部。

该院伤科开展的技术项目有:捺正法治疗三踝骨折,关节内骨折的功能恢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预防肘内翻的治疗,小儿孟氏骨折的手法治疗,恩德氏针治疗下肢干骨折,钳头固定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股骨颈骨折多种内固定方法,缝匝肌骨蒂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牙科设有治疗室和装配室,辅助科室主要有制剂室和放射科。

(七)株洲中医伤科医院时期(1991年~1997年12月)

1991年3月6日,经南区卫生局申请,南区区政府同意,将南区建宁医院和该院合并。此次合并未起到促进医院发展的作用,反而因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负担过重未产生效益。1992年8月3日,根据该院申请,株洲市编制委员会批准,将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更名为株洲中医伤科医院,仍然隶属南区卫生局领导。1993年3月30日,南区党委、政府对该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任命熊红旗同志为党支部书记,蔡玲秀同志任医院院长,唐鹏飞、文健、朱凤芳三同志任副院长。90年代初,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央政策的转体,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该院响应株洲市委、市政府关于旧城改造的号召,于1990年在河西天台横路兴建门诊大楼,于1993年3月28日河西分院试营业一年,1994年4月28日,该院整体搬迁到河西天台横路,仍然隶属南区卫生局领导。由于基建和医院搬迁所造成的资金缺口大,河西的基础设施未得到完善,该院原先的设备陈旧,购进新设备又缺乏资金,加上受社会大气候影响,各单位紧缩医疗开支,使该院医疗工作受到严重冲击,业务明显不足,工作量迅速下降,加之物价上涨迅速,新旧体制的交接口出现诸多矛盾,使之管理混乱,人心涣散,该

4

院的声誉和经济出现严重滑坡。1996年8月2日,南区区委、区政府对医院领导班子进行重新组建,任命凌仕强同志为医院院长,蔡玲秀同志为党支部书记,唐鹏飞、朱凤芳二同志任副院长。1997年12月,任命李丰同志任党支部书记。1996年至1997年是该院狠抓内部管理,加强职工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拓宽医疗业务范畴,调整医院内部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走综合发展的道路,搞好硬件建设,添置现代先进医疗设备,使医院走出低谷过渡性的一年。至1997年12月31日止,该院除原有的伤科技术外,已成功地开展脊柱骨折并截瘫手术,脑外科开颅手术,肠穿孔破裂手术,肝脾破裂手术,肝胆结石,胆切除,尿道断裂,阑尾炎、疝气、肠梗阻手术。一改过去传统单一的中医骨伤科对外营业的局面,基本形成以中医骨伤科为重点龙头科室,内科(包括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内科,肾病内科),外科(普外、肝胆、颅脑、泌尿、胸外等),儿科、妇科、五官、口腔、针推按摩等多科综合发展的局面。增设了内科病房,针推病房,完善了急诊室与手术室。对原河东加工制剂楼进行了彻底改造,成立了河东综合科,开设了内、外、妇科、针灸按摩科及病床50张。同时,该院添置了半自动生化仪,自动电解质仪,尿十联,血经蛋白仪,耳鼻喉科综合治疗仪,脑反射治疗仪,心功能仪,B超,妇科用微波治疗仪,手术用多参数体征监护仪等。同时该院加强人才培养,聘请市内知名教授来院传授新技术、讲学;引进高素质的人才,选送近十名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并注重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有近10篇学术论文发表,积极参加省、市新项目进行培训。

二、医院骨伤科的成长与发展

5

一九六二年

1、株洲市联合医院成立中共株洲市联合医院支部委员会。

一九六三年

1、医院新建三层楼作医疗用房2400平方米,另建食堂和单人宿舍240平方米。

一九六五年

1、三层医疗用房、食堂和单人宿舍正式建成使用。 2、增设了放射科,购进30毫安X光机一台。 3、医院病床增加至60张。

一九六八年

1、二月,株洲市联合医院更名为株洲市工农兵医院并成立医院革命委员会。

一九七0年

1、株洲市工农兵医院更名为株洲市南区人民医院,仍设立医院革命委员会。

2、株洲市变更行政区划,将董家段卫门口诊所和中心区的白石港诊所合并到医院。

一九七一年

1、医院成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株洲市南区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

一九七五年

1、新建职工宿舍2400平方米。 2、购进15毫安床头透视机一台。

一九七六年

1、新宿舍建成。

11

2、购进200毫安X光机一台,洞庭牌2吨汽车一辆,并修建汽车库。

一九七八年

1、三楼病房改造,病术增加至100个。

2、牙科扩大,购进一台综合治疗机,一台打磨机。

3、建立手术室,内有万能手术床一台,七孔无影灯一盏及骨科手术器械。 4、200毫安X光机正式安装使用。 5、购进500倍显微镜一台。

一九七九年

1、经南区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医院革命委员会,将革命委员会主任改称院长。

2、扩建加工部,开设了心电图、妇产科、制剂室。

3、病房新增病床28张,床头柜30个,平头凳40条,办公桌6张,大小柜8个。

一九八0年

1、改装了一台锅炉。

2、开展市级科研项目“中草药加速骨折愈合”。

一九八一年

1、医院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2、兴建了仓库、加工部。

一九八二年

1、添置了90张钢丝床,200个脸盆,100个铁桶、担架、小钢丝床。

一九八三年

1、住院部分成伤一科、伤二科。 2、建立了图书室,病案室。

12

3、购进洗衣机、甩干机、30毫安、15毫安X光机各一台,空调器,切药机各一台,电热器五个,添置了大量桌、柜、凳。

一九八四年

1、修整了中药制剂室。

2、购进了一台日本产丰田牌救护车,电动碾槽、颗粒机,撑拌机,红外线干燥箱,不锈钢加压泵;化验室购进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电动离心机,恒温水浴箱,光电比色器,500毫安X光机,卧式消毒器,牙科用高速牙钻,骨科手术器械,食堂用和面机,蒸饭机,科教用的幻灯机,骨架模型。

一九八五年

1、株洲市南区人民医院经株洲市南区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株洲市骨伤科医院。

2、经株洲市南区人民政府批准,医院成立办公室、医务股、总务股。

一九八六年

1、医院购进双从双目手术显微镜、麻醉机、手术床及制剂室用的粉碎机。

2、食堂购进冰柜,电开水桶。

一九八七年

1、株洲市骨伤科医院经株洲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

2、经株洲市人民政府批准,医院由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并在河西征得土地,兴建河西分院。

3、添置了麻醉机、光导固化器、油泵椅,模压机、TDP治疗机、

13

电压脉冲理疗机。

4、全面开设了骨病的诊疗工作,增设颈、肩、腰、腿痛诊疗室。

一九八八年

1、增设了信息诊断仪、骨质增生治疗机、近视眼治疗机。

一九九0年

1、病房配备了氧气瓶、布朗氏牵引架、牵引复位器、牵引砝码。床头透视机、牙科椅、吸引器、胃电图机、心电图机、手术器械及照相机。

2、河西分院开始兴院。

一九九一年

1、经南区人民政府同意,将建宁医院与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合并,建宁医院改称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建宁分院。

2、成立医院质控小组。

3、兴建职工宿舍,卫门口门诊点。

一九九二年

1、经株洲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更名为株洲

中医伤科医院。

2、河东宿舍楼竣工,河西分院竣工,卫门口门诊竣工。 3、手术室添置了高频电刀,臭氧消毒柜。

一九九三年

1、河西分院试行营业。 2、河西法医门诊开业。

3、购进了一台大客车,200毫安X光机,心电图机、麻醉机。

14

一九九四年

1、医院整体搬迁至河西。 2、牙科购进洁牙机。

3、河东建设大道市府路47号全部拆除。

一九九六年

1、购进500毫安X光机、尿十联分析仪、半自动化仪、电解质分析仪。

一九九七年

1、河西兴建职工宿舍。

2、购进微波治疗仪、脑反射治疗仪、心功能机,手术室用多参数体征监护仪、颈腰椎牵引床、电解质生化仪、耳鼻喉综合治疗仪、电脑复印打字机。

3、对河东制剂楼进行改造,重新启用,设伤科门诊和住院部。

四、人物传记

施访梅传

施访梅(1938年6月17日~1999年10月15日),女,汉族,副主任医师。1938年6月17日出生于上海市,1956年学习中医伤科,1958年至1994年在株洲中医伤科医院任职,历任门诊、住院部负责医师,主管医疗业务副院长,名誉院长。

1956年在上海学医,1958年调入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当时的株洲联合医院)实习伤科(指导老师林应凡),1959年赴湖南中医学院附二

15

种先进的护理规程,交接班制仪器设备均能度,查对制度,掌握。 抢救制度。 31

论文发表情况

1、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杂证举隅 湖南中医杂志 1981年第4期 罗梅芳

2、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肘内翻的预防 中国中医骨伤杂志 1988年6月第3期 唐鹏飞 3、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15例 中医杂志 1989年第10期 蔡玲秀

4、提按摇摆叩击法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77例报告 湖南中医杂志 1987年第6期 蔡玲秀

5、压痛点推拿配合温经止痛散治疗腰腿痛52例疗效的分

中国骨伤科杂志 1988第8期 施访梅 6、米泔水煮鸭蛋治疗风块 湖南中医学杂志 1985年 粟福寿

7、健脾化湿清金汤治疗神经性皮炎50例疗效观察 湖南医药杂志 1978年第5期 施访梅 8、大量骨质溶解症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5年第6期 郜金祥 9、三踝骨折30例临床疗效观察 实用外科杂志 1981年第4期 施访梅 10、钳夹治疗胫腓不稳定型骨折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年第6期 唐鹏飞

32

11、论关节内骨折的功能恢复

株洲医药 1981年第8期 施访梅 12、少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中国骨伤 1992年 第4期 旷运义 13、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中国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1990年第1期 易大利 14、关于软骨瘤病临床X线表现(附18例报告) 株洲市优秀论文选集 朱凤芳

15、应用C-D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附13例报告) 株洲市优秀论文集 周 星 1997年

3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5r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