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各部分重点全)(1)
更新时间:2024-05-19 19: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心理咨询师证书三级考试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心理学二大分支 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 一、基础心理学 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
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讨。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 研究心理学理论体系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的建立,和对一般 正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常成人 各种心理活动来的,相对稳定的,影的发生、发展基本规律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的探讨; 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二、应用心理学 ——人格倾向性和人格 是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特征 。 中应用的学科。 第二单元 心理学的三大特点 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学既是一门年心理是脑的机能,脑轻的科学,也是一门古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能老的科学。 动的反映 ,心理是客观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
本元素,人们称其为构造心理学派。
?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
人:华生
?这一学派认为,构造主
义研究人的意识,而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研究意识很难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因而他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心理现象是发展变化的 心理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五、心理学研究的四方法 球是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像音乐、美术能力,情绪的表达和识别能力等占优势。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访谈法;
问卷法。
?巴甫洛夫 通过对动
物和人的反射活动的实
验研究,发现了许多神经系统高级部位机能活动规律,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三)个案法 (四)
实验法
?这一学派的观点也是
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
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一)兴奋和抑制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
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3.格式塔心理学派代
二、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三、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一)认知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想象、言语等心理过程。 (二)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
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
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
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
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
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
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
心的体验 ;
?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
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
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四)能力、气质和性
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
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
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
稳定性和灵活性方面的
人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
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
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5)心理现象分为两大
类:心理过程和人格 ;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
现实的反映,主观的反映 心理学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879年冯特 莱比锡大学 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9世纪以前,心理学一直隶属于哲学的范畴; ?19世纪中叶,由于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使心理
学成为一门实证的科学,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冯特 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因此它和以间接经
验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不同,应该用能够测定直接经验方法,即实验内省的方法 来进行研究。冯特用内省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心理现象;提出了统
觉学说(认为统觉就像
是意识域的注视点)和
情感三维说(认为情感
包括愉快和不愉快、兴
奋和沉静、紧张和松弛三个维度)。 ?二、学派的纷争
?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
人:冯特、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
识的组成部分(如感觉、
知觉、思维、情感等),
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
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
律。 他们用所谓内省的
方法研究心理现象,想表人:魏特海墨等
?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
相加,因而反对把心理
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派。 ?4.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的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如果人的某些本能不能得到满足,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就会导致精神疾病。把压抑到潜意识中的体验和情绪挖掘出来,加以舒发,就能获得治疗的效果。
?弗洛伊德还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
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这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缺乏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
?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
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
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二)认知心理学 ?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辟了人工智能的新领域。 四、研究心理现象的三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辩证发展原则
1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
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
有接受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的分类:神经元
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
?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
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由
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
?脑 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大脑)构成; ?脑干 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间脑 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部分组成。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
?小脑 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
?端脑 (大脑)覆盖于脑干、间脑和小脑之上,它中间的裂缝叫纵裂,把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 ?
?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证明: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像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这些活动,左半球也占优势; 右半
?(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把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 (四)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条件反射的抑制 (二)扩散和集中 (三)相互诱导 (四)动力定型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的特征:直接性、个别性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
长在380纳米~780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
?听觉的适宜刺激
16~
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 言语的声音:1000Hz~4000Hz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
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知 觉(直接性、整体性) 基本特性: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理解性 一、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深度知觉 )和方位知觉;
?双眼视轴辐合:物体越
近两只眼睛视线所组成的辐合角越大;物体越远辐合角越小
?双眼视差:两只眼睛相
距大约65毫米的距离,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做双眼视差。 二、时间知觉 三、运动知觉
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Φ现象 。 四、错觉
种类:线条长短错觉、线条方向错觉、面积大小错觉、形重错觉、视听错觉等。
第四节 记忆
1.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种类
?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
事物形象的记忆;
?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
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 的事件的记忆;
?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
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语义记忆:又叫语词–
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
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记忆的三个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
认
?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
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
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
?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
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 记忆的特征
表象
?一、表象的定义
?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
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可叫表象。
表象的四特征:
直观形象性; 片段不稳定性; 可操作性; 概括性
表象的三作用
积累感性知识 为想像提供素材 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
程
(一)分析与综合 (二)抽象与概括 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迁移;原型启发;定势。 ?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一)言语运动中枢:
又叫布洛卡中枢,表达性失语症;说话迟钝,听懂,能写能认,说话不连贯
?(二)言语听觉中枢:
发生的失语症叫接受性失语症; 能听到声音不辨语音,不理解字词
?(三)视觉性言语中
枢:这种失语症叫失读症; 能看到不理解
?(四)书写性言语中
枢:这种失语症叫失写症。不能写字,画画 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
极端的例子。
?(二)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分为创造
想象、再造想象和幻想。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
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种类
(一)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 意,又叫无意注意; ?(二)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有意注意。它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三)随意后注意:一种既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有意后注意,它一般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需 要
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动 机
? 动机:激发个体朝着
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激发动机的因素 内
驱力、诱因、需要、情绪
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
性动机(兴趣爱好) 2.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定势:人的心理活动的
预先准备状态。
?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
机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
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需要的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
?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
的越早,关系到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 ; 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这些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
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二)动机功能
(三)组织功能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
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
2
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
?情绪和情感对记忆的
影响;
?(四)信号功能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
周理论
詹姆斯和兰格都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作情绪的外周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
理论
?坎农认为,情绪变化快
而生理的变化慢;
?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
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外界刺激作用于感觉
器官,引起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丘脑,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
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决定性的因素是对外
界刺激和对身体变化的
认知。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提
出,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直接把情绪看作是动机;
?伊扎德进一步指出,情
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
一、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这种度量可以从动力
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这几方面来进行; 二、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
?(一)情绪情感的动力
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
?(二)激动度有激动和
平静的两极
?(三)强度有强和弱的
两极
?(四)紧张度有紧张和
轻松的两极
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的种类各家有不同的分法,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
二、心境、激情和应激 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一)准备阶段
?动机冲突一般有四种
形式
?1.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 ?4.双重 趋避式冲突 ?(二)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品质
(一)意志的自觉性 受暗示性、武断从事 (二)意志的果断性 优柔寡断、卤莽草率 (三)意志的坚韧性 退缩、动摇、执拗、固执
(四)意志的自制性 任性、怯懦 第九节 人格 人格的特性
?(一)独特性 (二)
整体性
?(三)稳定性 (四)
功能性
?(五)自然性和社会性
的统一
?三、人格的结构
人格包含的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
?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人格的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二单元 能力 能力的分类
?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
程度,可把能力分作为
能力、才能和天才。
?按能力的构造可把能
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
能力。
?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
来划分,可把能力分为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
?按创造程度划分可把
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 二、能力结构理论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
素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二)塞斯顿的群因素
理论
?(三)吉尔福特的智力
结构理论(智力的三个维量:操作方式、操作内容、操作产品)
?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
素
?(一)遗传的因素 ?(二)环境和教育的因
素 气质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气质类型学说
?体液说:希波克拉底提
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体型说 血型说 激
素说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基本过程:兴奋、抑制 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
?气质的特性:感受性和
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指向性
?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
性;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
分;
?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
人成就高低,但能影响工作效率;
?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
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
?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性格
?性格的结构 ?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
一、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
层次,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
最底层 ,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
中间层次 ,遵循现实性原则;
?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
最高层次 ,遵循道德原则。
二、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
容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三、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分为三类,即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认为,在构成人
格的特质中包括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卡特尔还把人格特质
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卡特尔找出了16种相
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椐此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三)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
?艾森克把许多人格特
质归结到几个基本的维度或类型上 :内外倾、神经质 、精神质 ;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概述
社会行为
1. 习得行为 2. 亲社会行为 3. 反社会行为 4. 人际合作与竞争 5. 群体的决策行为等 B = f( P , E ) B 行为,P 个体,E 个体所处的情境,f 函数关系 勒温
社会刺激 → 社会心理 → 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个体层面 2.人际层面 3.群体层面 4.社会层面 社会心理学简史 二战后,社会心理学表现出的特征1. 研究领域拓宽。 2. 理论向多元化发展, 提出许多 ”小理论”。 3. 开展了应用心理学的研究。 4. 提出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原则: 1.价值中立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3.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二、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三、档案法:四、实验法: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社会化的分类 1.语言社会化2.性别角色社会化 3.道德社会化 4政治社会化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社会角色的分类: 1.先赋角色与成就角色 2.规定角色与开放型角色 3功利型角色与表现型角色 4.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自我、身份与自尊 自我的结构: 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理想自我、反思自我。 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自我概述的形成: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影响自尊的因素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知觉 人际知觉;社会知觉 ;自我知觉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3
认知的经验 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认知者的情绪 图式的主要作用 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影响记忆 影响自我知觉 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行为原因的分类: 内因与外因 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可控原因与不可控原因 控制点理论:(美) 罗特 外控者:(不符合社会期待) 内控者:( 符合社会期待) 归 因 原 则 不变性原则 海德 折扣原则 凯利 协变原则 凯利 个体归因时需要考虑的三种信息 特异性信息 共同性信息 一致性信息 若 特异性、 共同性、一致性 都高, 外归因;若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 内归因。 影响归因的因素 1、社会视角2、自我价值保护 3、观察位置4、时间因素 社会动机的功能 1、激活2、指向 3、维持4、调解 主要的社会动机 1、 亲合动机2、 成就动机 3、 权力动机4、 侵犯动机 5、 利他动机 亲合的作用 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 获得信息 减轻心理压力 避免窘境 影响亲合的因素 情境因素 情绪因素出生顺序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1. 目标的吸引力 2. 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 3. 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侵犯行为构成 1.伤害行为 2.侵犯动机 3.社会评价 侵犯:1.反社会的侵犯(狭义的侵犯)2.亲社会的侵犯3.被认可的伤
害行为
侵犯的原因
1、本能论的解释 弗洛伊德:
人有生本能 和死本能。
洛伦茨:
侵犯是一种本能,具有生物保护的意义。 2、挫折-侵犯学说 多拉德 米勒 伯克威茨
3.社会学习论的观点 班杜拉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1. 情绪的唤起水平 2. 道德发展水平 3. 自我控制能力 4. 社会角色与群体 5. 大众传媒的影响 利他行为影响因素 1. 外部因素
2. 利他者的心理特征
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 1.社交焦虑2.嫉妒 3.羞耻4.内疚 态度的特点:
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
态度的成分(态度的ABC模型)
1.认知成分 (C) 2.情感成分(A) 3.行为倾向成分 (B) 态度的功能
工具性功能 自我防御功能
价值表现功能 认知功能
态度的属性
1.方向2.强度3.深度4.向中度 5.外显度 态度的形成 (美) 凯尔曼
1.依从2.认同3.内化 态度转变影响因素 1. 传递者的威信 2. 传递者的立场 3. 说服的意图 4. 说服者的吸引力 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
1. 信息差异2. 畏惧 3.信息倾向性4.信息的提供方式
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1.原有态度与信念2.人格因素
3.个体的心理倾向 情境
1.预告警告 2.分心3.重复
态度转变理论
(一)海德 平衡理论 (二)费斯廷格 认知失调论
(三)霍曼斯 社会交
换论
态度测量
1. 量表法2. 投射法 3. 行为反应测量法 沟通的结构
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 与 背景 沟通的功能 1.获取信息
2.思想交流、情感分享 3.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
4.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
5.协调群体行动、提高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人际沟通的分类
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上行沟通与下行沟通 3.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4.单身沟通与双向沟通 5.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 沟通网络
(一)正式沟通网络 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Y式
(二)非正式沟通网络 流言式、集束式、偶然式、单线式 体语沟通
1、目光与面部表情 2、身体运动和触摸 3、姿势与装饰 人际距离
1.亲密距离0—0.5米 2.个人距离0.5—1.2米 3.社交距离1.2—3.5米 4.公众距离3.5—7.5米 人际关系 特点:
1. 个体性 2.直接性 3.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1、定向阶段 2、情感探索阶段
3、情感交流阶段 4、稳定交往阶段
自我暴露程度的四个水平
1、情趣爱好方面 2、态度
3、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 4、隐私方面
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相互性原则2、交换性原则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平等原则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舒茨的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
三种基本人际需要 1、包容需要 2、支配需要
3、情感需要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熟悉与邻近 2、相似性
3、互补 4、外貌5、才能
6、人格品质 人际互动的形式 合作 竞争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多伊奇 ) 从众类型
1、真从众 2、权宜从众 3、反从众
从众行为的原因 1、寻求行为参照 2、对偏离的恐惧 3、群体凝聚力 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因素 2、个体人格因素
3、情境的明确性 模仿意义:学习的基础/适应作用/促进群体形成
塔尔德《模仿律》 下降律/几何级数律/先内后外律
社会感染特点:双向性/爆发性/接受的迅速性 社会感染的分类:个体间、大众传媒 大型开放群体
婚姻的动机:经济、繁衍、爱情
夫妻关系的类型 1.爱情型2.功利型
3.平等合作与分工型4. 建设型
家庭: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家庭的特点:
1.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
2.家庭是一种初级社会群体
3.与其他社会关系比较,家庭关系最为密切、深刻。
家庭结构要素
1、家庭成员的数量 2、代际层次3、夫妻数量
家庭结构模式
1. 核心家庭2. 主干家庭
3. 联合家庭4. 其他家庭
家庭的功能
1. 经济功能2 性的功能
3. 生育功能4. 抚养赡养功能
5. 教育功能6. 感情交流功能
7. 休闲与娱乐功能 发展心理学 心理发展五个基本性质 1、方向性和顺序性2、不平衡性 3、普遍性和差异性 4、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5、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提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3、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4、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人类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语言、动作、感知能力: 0~6岁 秩序: 2~4岁 细微事物 : 2~6岁 书 写: 3.5~4.5岁 阅 读: 4.5~5.5岁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 普莱尔 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 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 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 横断研究、纵向研究、交叉研究 横断研究优点:大样本、大资料、低成本 缺点: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的因果关系;组间异可能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纵向研究优点:便于了解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便于发现心理变化中的因果关系 缺点:样本少且易流失;时间长,产生新变量;反复测量,易导致重复效应;成本高 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单因素论: 1.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 2.环境决定论 华 生 二因素决定论 施太伦 (德国) (相加)。 吴伟士 (美国) (相乘)。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在人的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 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璋的相互4
作用 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各主要派别的心理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4.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和心理发展观 5.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的四个基本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心理发展阶段说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动作思维水平
前运算阶段(2~6、7岁) 表象思维水平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依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 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 儿童尚不能判断,直接行为的后果;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 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不考虑行为者的动机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受儿童自身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个人的良心具有了相对的自主权。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 幼年期(4~7岁,幼儿园阶段)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 童年期(7~12岁,小学阶段):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 青少年期(12~18岁,青春期):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 成人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25~50岁):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方式:观察学习 替代强化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四个指标: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3、形成新质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思想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的最佳期限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婴儿期的年龄范围-----0~3岁
婴儿动作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1、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2、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3、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4、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头尾原则 (2)近远原则 (3)大小原则
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 1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动作,
通常在5~6个期间出现。 2独立行走
空间知觉的发展
(1)形状知觉(2)深度知觉
(3)方位知觉 思维的特点: 1.直观性和行动性 2.间接性和概括性 3.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4.思维的狭隘性
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 言语发展的理论 1.后天学习理论
强化说:操作条件反射,强化,斯金纳
社会学习说:选择性模仿 班杜拉 2.先天成熟理论
普遍语法、语言获得装置LAD 乔姆斯基 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 皮亚杰 婴儿言语的发展 词汇的发展
1~1.5岁50左右; 3岁 1000左右 句法的发展
1~1.5岁关键期,3岁末全部语法规则 气 质
托马斯和切斯
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鲍尔比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2.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3. 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自我意识的发展
1、主体我的发展 (5~15月)
2、客体我的发展 (15~24月)
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3~6岁
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
关于游戏的理论
精力过剩论 精神分析论
.婴儿的游戏特点
1岁以内的婴儿游戏是成人-婴儿游戏
2岁婴儿的游戏是实物游戏
婴儿末期以模仿性游戏为多。
幼儿游戏的主要特点 幼儿的游戏是象征性游戏。
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1.独自游戏 婴儿期的主要特点。
2.平行游戏 幼儿初期的游戏。
3.联合游戏 一般属幼儿中期和末 期的游戏。
4.合作游戏 始于幼儿中期。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1.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2.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
3.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 4.培养健全的人格 5.增强体质
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
1.无意识与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占主导,有意识记较薄弱;
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 容易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意义记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两种记忆均随年龄而增长;两种记忆互相联系。
3.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 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词语记忆薄弱;两种记忆效果都随年龄而增长;词语记忆的发展速度高于形象记忆。 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 视觉复述策略 特征定位策略 复述策略
思维的发展主要特征: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得到初步发展。
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
1.具体形象性
2.不清晰性和易变性 3.具有符号功能
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1. 成人---独立2.外部---内在
3. 简单---具体4.主观---客观
儿童自我控制活动区分为4种类型:
运动抑制 情绪抑制 认知活动抑制 延迟满足
道德发展包括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绪发展和道德行为发展 。 同伴交往的作用
同伴交往促进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
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同伴交往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
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3具有一定程度被动性和强制性 记忆的发展
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
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
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
1、复述 2、组织 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3、 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 1.概括能力的发展 概括水平是儿童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
2.推理能力的发展 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1)掌握守恒
(2)思维具有可逆性 (3)补偿关系认知 4.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1)类别体系化(2)序列化
自我评价的特点
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2.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
4.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1.短期游戏伙伴关系 2.单向帮助关系 3.双向帮助关系
4.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展的矛盾性
儿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5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4.成就感与挫败感的交替
青春期记忆的主要特点 1.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的运用机械记忆。
2.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
3.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思维的发展
1.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
2.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
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是开始逻辑思维的主要特点之一。 自我意识的发展
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情绪变化特点
1.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
2.青春期躁动
青年期年龄范围17、18~35岁 智力的发展
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思维的发展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 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 自我意识的修正依据两个方面:一是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二是来自他人的评价。 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
2.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3.属于个人因素
影响青年人工作或职业选择因素:1.家庭因素2.教育和智力水平3.性别 4.人格
中年期一般指35或40岁~60岁或65岁
女性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之间,一般持续8~12年
老年期一般指60岁以后 老年丧失期观: 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的丧失
毕生发展观
老年期人格的变化 1.不安全感2.孤独感3.适应性差
4.拘泥刻板性,速度减退
5.趋于保守 6.回忆往事
库伯勒-罗丝 死亡过程
1.否认2.愤怒3.讨价还价
4.抑郁5.接受 变态心理学
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和康复等。
变态心理学学科简史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是大脑受损所致。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1. 精神分析理论:人的生物本能 可以是人类心理动力之一,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2.行为主义:人类无论是在进系进化中,抑或是个体发育中,其定向反射(探究反射)作为一种适应环境和积累经验的本能(或称认识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动力之一。
3.人本主义:把握住了人类社会性的合理内核,即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对立统一问题。依附本能是个体社会化的内在依据和初始动力。 正常心理活动有正面的功能:
1、生物属性:适应环境 2、社会属性:人际交往 3、精神属性:信息交换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非标准化的区分 1、统计学角度
2、文化人类学角度 3、社会学角度 4、精神医学角度 5、认知心理学角度 标准化的区分
1、医学标准 癫痫 2、统计学标准 视物变形症:患者感到 3、内省经验标准 周围人或事物在大小、 4、社会适应标准 形状、体积等方面发生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了变化,分为视物显大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症和视物显小症
的统一性原则 非真实感:患者有自知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见于精神分裂症。 12、语词新作
13、逻辑倒错性思维 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过程普遍减弱,近记忆、远记忆 3、遗忘
A.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个阶段的事件, B.顺行性遗忘:指不能回忆碍
1、情感脆弱
2、易激惹性:常见于疲劳状态、躁狂症、人格障碍、神经症或偏执性精神病
3、强制性哭笑:见于脑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自知力: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与批判能力。 1、知道自己有症状 2、知道为何有症状 3、有求治的愿望 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又称感觉增强,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多见于神经症和更年期综合症及脑外伤恢复期。 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感觉缺失)。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感觉缺失见于癔症,称转换症状,如失明、失聪 3.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等,可继发疑病观念 (二)知觉障碍 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2、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幻觉的种类 (1)幻听: 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 (2)幻视(3)幻嗅(4)幻味 (5)幻触(6)内脏幻觉, A.按幻觉来源分: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B.按幻觉产生条件分: 1.机能性幻觉:多见于S和心因性精神病 2.思维鸣响: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心因性幻觉 (三)感知综合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多见于
力,见于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 窥镜症 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生动丰富。多见于躁狂症。 2、思维迟缓,指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联想困难。多见于抑郁症。 3、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的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5、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6、思维不连贯,严重的思维破裂,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而有意识障碍时。 7、思维中断。患者在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的情况下,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形式障碍 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考时出现不属于自己的联想,不受自己意识支配,称为思维插入;如果感到自己的一些思想被外界的力量夺走了,称为思维被夺。两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 思想不属于自己,不受意识支配,一种被强行塞入的感觉。患者体验到脑子中强制性涌现大量毫无现实意义的联想,称为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病理性赘述,谈话时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而且觉得必不可少,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特征:
1.毫无根据的 设想为前提
2. 对结论深信不疑 3.具有自我卷入性 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可以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两大类。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1.关系妄想 2.被害妄想
3.特殊意义妄想 4.物理影响妄想
5.夸大妄想6.自罪妄想 7.疑病妄想8.嫉妒妄想 9.钟情妄想 10.内心被揭露感
强迫观念: 称强迫性思维,指在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强迫性怀疑,经常伴有强迫动作,见于强迫症,不同于强制性思维
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根据,但这种观念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它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而没有逻辑性障碍,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障碍 注意障碍
1、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多见于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 2、注意狭窄: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或有意识障碍、智能障碍的患者
3、注意增强:可见于神经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更年期抑郁症等 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见于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
2、记忆减退,记忆三个
6
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
C.心因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 4、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5、虚构: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其叙述的内容常常变化,且容易受暗示的影响,见于各种痴呆。
智能障碍及自知力障碍 1、精神发育迟滞
2、痴呆:一种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但无意识障碍,分全面痴呆和部分痴呆
自知力障碍
神经症患者有自知力,自愿就诊;重型精神病患者很早期丧失自知力,不承认有精神疾病,拒绝治疗
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的恢复程度作为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的重要指标
自知力缺乏是重型精神疾病特有的表现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1、情感高涨:如果思维奔逸,情绪高涨,动作增多同时存在,构成躁狂症,多见于心境障碍躁狂发作
2、情感低落:伴有思维迟缓、动作减少以及生理功能的抑制,最常见于抑郁症 3、焦虑:多见于焦虑症、恐惧症及更年期精神障碍 4、恐惧:常见于恐惧症、儿童情绪障碍等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1、情感迟钝
2、情感淡漠: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见于慢性或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3、情感倒错: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器质性精神障碍
4、欣快:痴呆基础上的情感高涨。 意志行为障碍
一、意志增强:意志活动的增多。
躁狂状态情感高涨时,患者终日不知疲倦地忙忙碌碌,但常常 是“虎头蛇尾”,做事有如始无终;
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受被害妄想的支配,不断地调查了解,寻找“证据”到处控告。 二、意志缺乏
表现为患者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卫生极差。严重时甚至连摄食及性的本能都丧失。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痴呆患者。
三、意志减退:指意志活动的减少。 1.抑郁状态患者
2.意志减退可见上文所述程度较轻的意志缺乏,即意志低下患者。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 常区分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种。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或紧张型,也可见于意识障碍的 谵妄状态。
五、精神运动性抑制
1.木僵 2.违拗 3.蜡样屈曲 4.缄默 5.被动性服从 6. 刻板
动作. 7. 模仿动作 8.意向倒错
9.作态 10.强迫动作 常见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
特点:无意识障碍、无
智能障碍、无自知力。 类型: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 2.偏执性精神障碍 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性障碍。 本病病因不明,起病一般在30岁以后,女性偏多,未婚者多见。 妄想常 有系统化的倾向,内容有一定的现实性,并不 荒谬。
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特点:1.在两周内急性起病
2.以精神病性障碍为主
3.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
4.在2~3个月内痊愈
心境障碍
一、躁狂发作特点: 情绪高涨、思维 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发作形式:轻型躁狂、无精神病症状躁狂、有精神病症状躁狂、复发性躁狂。
二、抑 郁 发 作
特点 :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动作行为减少
三、双相障碍
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 1、环性心境障碍
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单程度较轻,不符合抑郁或躁狂的诊断标准 主要特征为持续性心境不稳 抑郁躁狂的发生与生活事件关系不大,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又称“环性人格”
2、恶劣心境障碍
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有求治要求,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影响
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无长时间的缓解,缓解期不超过2月,与人格特征和生活事件关系密切
躯体主诉多见,睡眠障碍,疼痛症状 神经症 一、恐怖症
1、广场恐怖症2、社交恐怖症
3、特定的恐怖症
强迫性障碍
是一种观念、冲动、或行为反复出现,自知不必要,却无法摆脱,内心十分痛苦
强迫思维:有强迫思想包括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情绪;强迫意向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
一、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三、适应障碍。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人格障碍分类 常见人格障碍
(一)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二)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和外貌服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三)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 (四)冲动性人格障碍: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五)表演性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暗示性、依赖性强,以过分的感情用事和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
(六)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的谨慎小心、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 七)焦虑性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感及自卑为特征。
(八)依赖性人格障碍 :以缺乏自信,不能独立活动为特征。
(九)循环性人格障碍:又称为情感型人格障碍,包括情感增盛型和情感低落型两个亚型。以心境良好和悲伤相交替为特征。(十)边缘性人格障碍:以高度冲动性、情绪不稳定、身份识别障碍为主要特征。 心理生理障碍包括 :一、进食障碍
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及神经性呕吐。
二、睡眠障碍
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如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癔 症
癔症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多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下产生,自知力基本完整。
一、分离性障碍。 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
二、转换性障碍。 1、运动障碍 2、感觉障碍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
许又新(1988)提出心理健康可以用三类标准(或从三个维度)去衡量,即
体验标准、 操作标准、发展标准。
心理健康十标准
郭念锋于1986年在《临床心理学概论》一书中提出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 2.心理活动耐受力 3周期节律性4.意识水平
5.暗示性6.康复能 7.心理自控能力8.自信心
9.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
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2、患者的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3、情绪低落;
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一般心理问题
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
7
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在心理咨询临床上,对“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根据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诊断的论述,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即可疑神经症) 此类型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压力源的测评 1、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 2、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 3、知觉压力的测评(PSS) 压力的内省体验 1931年,勒温和米勒按冲突的形式,将内心冲突分为四大类: 1、双趋冲突2、趋避冲突 3、双避冲突4、双重趋避冲突 按压力的强度可分为三大类: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2)叠加性压力 A.同时性叠加压力;B.继时性叠加压力。 (3)破坏性压力 灾难症候群其产生及特性有三个阶段: A.惊吓期;B.恢复期;C.康复。 压力的适应 : 在适应压力的三个阶段中,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状态各有特点(塞利,1956年)。 1、警觉阶段 2、搏斗阶段 3、衰竭阶段 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 A.认知、评估作用 B.调节控制作 行为的自我控制;认知的控制;环境的控制。 C.人格的影响作用 外控型人格;内控型人格。 社会支持系统 包括物质支持与精神支持 生物调节系统 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测量的三个元素:数字,法则,事物 测量的基本要素:参照点、单位(好的单位的两个条件:确定的意义,相同的价值) 按测验的功能分:1.智力2.特殊能力3.人格 其中人格测验一般分两类: 1问卷法: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16PF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EPQ艾森克人格问卷 2 投射法:罗夏测验(墨渍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TAT) 按测量材料的性质分:文字和操作 按测量材料的严谨程度分:客观和投射 按测验的方式分:个别 团体 按测量的要求分:最高行为测验 典型行为测验 卡特尔 首次提出“心理测验”(mental test)这一术语;编制了一组测验,测人的感觉能力,提出测验要有统一的规范和常模。 常模的选择包括: 确定一般总体、 确定目标总体 确定样本 智力测验量表: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 心理咨询产生的学术背景 1 高尔顿:个体差异 自由联想 2 卡特尔:《心理测验与测量》 3 韦特默:儿童行为矫正诊所 4 比内-西蒙:1905年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5 大卫: 学生行为指导 6 帕林斯: 职业指导运动 心理咨询起源于189
6年诞生的《临床心理学》。
韦特默是心理咨询学的启蒙者。
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1.唯物主义观点2.普遍联系观点(心身一体 心理生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 整体性)3.限制性观点(职责 时间 感情 目标)4.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5.中立性态度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1.品格2.自我修复和觉察能力3.善于容乃他人4.强烈的责任心5.自知之明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阿帕波特:分区、结构、动力、发展、适应五个观点
钟友彬 中国的精神分析和认识领悟疗法 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巴甫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桑代克: 尝试-错误说
华生: 刺激反应模式R= f(S)
托尔曼 中间变量B=f(SPHTA) 斯金纳: 操作条件反射R=f(SA)第三变量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沃尔普: 行为治疗 认知心理学观点
黑箱中的信息加工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 以人本主义哲学理念为基础
以咨询关系的建立为中心
以无条件积极关注为前提
以平等、温暖、真诚等技术为重要手段
以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为目的
代表人物:罗杰斯 马斯洛
人性心理学 郭念锋 心理发展变化的动力来自人性的内在需求 咨询治疗的原则从失衡状态恢复到相对平衡状态
心理咨询的任务
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 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
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
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 使求助者增强自知之明
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心理咨询的分类
按性质分:发展心理咨询
健康心理咨询
限制性心理咨询
按咨询的规模:个体咨询
团体咨询
按咨询时间: 短程咨询 1~3周 中程咨询 1~3月 长期咨询 3个月以上 按咨询形式:门诊、电话、互联网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资料的收集 料的分析
综合评估 诊断 鉴别诊断 咨询方案的制定
幼儿、儿童的心理咨询 对3岁以前的幼儿来说,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是安全感 得不到满足。 儿童的大脑皮层功能尚未完善,遭受惊吓后,情绪易泛化。
心理障碍多以行为障碍为主:
多动、多余动作、攻击、退缩行为等 少年期的心理咨询 行为和心理障碍原因除家庭不良教养外入学后承认的错误对待,特别是教师错误对待,这一时期激发学习兴趣很重要
青年期的心理咨询 主要问题:适应不良 主要特征:为进取而处在不断的焦虑中,个性稳定性差,关注自己的外貌
主要原因:升学压力、就业压力、
感情困惑、人际关系等 中年人的心理咨询 主要问题:焦虑 抑郁
主要原因:来自社会、家庭、事业、自我的 重
负和压力。 老年人的心理咨询 老年人的主要心理需求:1.健康和依存的需求2.工作的需求3.安静的需求4.尊敬的需求
恋爱问题的心理咨询 爱情 是同时满足人类三种基本需求,并得到体验的过程。
性爱 性的满足,生物
的需要
情爱 心理的满足,精神的需要
恋爱 依附体验的满足,社会的需要
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 把握婚姻的质量三个要点: 情爱 理解 相互依附
对婚恋问题的咨询原则 1.遵守与婚恋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2首先判断感情的性质和程度3.分析梳理心理因素4.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 小心判断“破裂家庭”、“死亡家庭” 主要原则:
将问题具体化、客观化 以求助者的观点为核心来展开讨论
任何时候都不替求助者做决定
严格保护求助者的隐私 尽量坚持夫妻双方同时参加咨询
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工作程序:
1、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2、礼貌接待和礼貌用语。
3、间接询问,避免直接询问。
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6、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7、说明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8、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初诊接待注意事项 1、避免紧张情绪。 2、语速适中,语调平和,语言清楚,语义清晰。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5、咨询时的仪态。 摄入性会谈工作程序 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参照点如下: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测评结果的初
8
步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2、确定提问方式 要点: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特殊情况下可使用半开放式提问。但如果为了确证某种现象是否存在也可使用封闭式提问。
选择哪种提问方式要依据会谈目标、收集资料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 3、倾听 要点:(1)全神贯注,不打断、不评论;(2)用耳、用心、用脑; (3)找关键点最重要。 4、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方法有:释义、中断、情感的反射作用、引导等。
5、对会谈内容归类 6、结束会谈(结束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相关知识
会谈法要点简介:
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2、持非评判性态度 3、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A程度鉴别、B真伪鉴别、C因果鉴别)
4、会谈法的种类包括:A摄入性会谈、B鉴别性会谈、C治疗性会谈、D咨询性会谈、 E危机性会谈。
附一:桑德伯格提纲 1、身份资料;2、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10、娱乐;11、性欲的发展;12、婚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14、自我描述;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16、对未来的看法;17、求助者附加的其他任何材料。
附二:马隆—沃德提纲
1、外表和行为 2、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
3、思维内容
4、认知过程及功能 5、情绪 6、灵感与判断
5、怎样提问题
A.多提开放性问题; B.提问不当所带来的消极作用:
(1)造成依赖 (2)责任转移
(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5)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6)提问过多可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 括与说明
附:凯利关于不好的提问性质的归类 1、“为什么??”的问题
2、多重选择性问题 3、多重问题 4、修饰性反问 5、责备性问题 6、解释性问题 6、会谈内容的选择: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帮助求助者改变态度、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积极作用。(内容选择原则:可接受性1、有效2345、积极6)
会谈法的注意事项 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不讲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工作程序
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的同意;
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3、测量结果如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不一致,应重新进行会谈和测评。
心理测验的相关知识 1、选择测评量表,应
有针对性。
2、为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使用量表
3、为评估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而使用量表 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 A、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1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
2单纯依据心理测验结果,片面给出诊断和制定矫治措施; 3不知信度、效度及常模的时限等资料便使用; 4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
5不按程序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 6主观、随意地对测验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 7使用盗版软件;
8使用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 B、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1、在不理解各种心理测验的功能、对临床表现尚未形成印象时,将各种心理测验工具一起实施,以此来寻找临床线索。这种抛弃摄入性会谈法、调查法和观察法,只依靠测验法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2、只为了经济效益而大量地、目的性不强地使用心理测验,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整理临床资料的工作程序
1、按如下提纲整理归纳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2)生活状况; (3)婚姻家庭;(4)工作记录;
(5)社会交往;(6)娱乐活动;
(7)自我描述;
(8)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9)其他。 2、按如下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1)婴幼儿期;(2)童年生活; (3)少年期生活;(4)青年期;
(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3、按如下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交往状态: (1)精神状态;(2)身体状态;
(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4、对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予以说明:
(1)如果是来自亲友或中介人所提供的资料,
应首先判断其真实程度并给予附加说明后方可使用。
(2)如果是来自心理咨询人员所提供的资料,应对其初步诊断性的结论进一步核实后方可使用。
整理临床资料的相关知识
1对临床资料的归类、解释及验证
2验证资料的可靠性是解释资料的先决条件 方法:A.补充提问; B.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
C.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
3、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 赋予某种资料以具体意义时的思路:
(1)就事论事(现象描述)
(2)寻找相关(关联事件)
(3)迹象分析(原因推断)
4、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1暗示 过分随意的交谈、咨询师的倾向性很可能给求助者形成暗示,造成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判断的失真。
(2早期印象
(3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
(4心理咨询师应随时
准备依
事实资料修正和调整自
己的看法
5、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
整理临床资料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仔细、严格和按技术要求去搜集和评价各类资料的内容。 2、咨询师给出的评估有错误或把握不大时,应进行集体讨论,以保证意见的正确性。
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工作程序
1、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医疗机构,详细阅读就诊的病历和有关资料。
2、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其它心理咨询机构,其咨询(或治疗)过程如何。 相关知识
1、了解当时咨询师的诊断以及进行过何种治疗,疗效如何。 2、分析当时去医院就诊的原因哪些是躯体方面的,哪些是心理方面的,二者关系如何。 3、对以往的诊断及咨询(或治疗)过程作详细地了解,不盲从。 4、仔细区分既往史与现病史之间的关系。 5、对以往曾治疗但效果不佳者应慎重对待。 第二节 初步诊断 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工作程序: 1、按下表分类填写收集到的全临床资料. 2、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再列出收集到的各类与临床表现有关的资料,进行对比与分析。 3、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关键点的内涵有二: (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注意事项 1必须认真对待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和资料的真实性,未经验证的资料不能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 2、资料的分析不能有主观随意性,要符合客观逻辑。 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工作程序 1、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2、从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 (1)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为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 (2)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 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自知力标准有三条:A.知道自己有症状; B.知道自己为何有症状; 9
C.有求治欲望。 3、确定工作范围 4、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问题的处理。 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工作程序 1、根据“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 2、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 3、在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初步区分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心理诊断的目标 心理诊断是以个体为目标,探求某一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确定个体行为与常模偏离的程度和距离。 心理诊断注意事项 1、避免贴标签,以现实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2、对难以确诊的案例,应通过会诊解决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工作程序 1、把握主导症状 所谓主导症状,是指那些使求助者感到痛苦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映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较好的效果。 3、属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者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叫可疑神经症,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近期发生,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激烈的情绪问题,长能找到相应的原因,符合思维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工作程序 1、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 2、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
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
的愿望。
3、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
注意事项
1、健康心理咨询的心理诊断,力求与典型的神经衰弱、神经症相鉴别。 2、心理冲突的性质,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3、通常情况下,对青年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都属于高强度刺激。 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工作程序
1、临床资料的核实。 2、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 3、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的分析。
A.症状诊断;B.原因诊断。
4、综合以上三项内容,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写出分析评估报告。 相关知识
对案例进行心理评估的程序:
1、求助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自我体验、行为表现 3、问题的严重程度 4、相关资料 5、资料的可靠性 6、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7、求助者问题的性质 8、原因分析
心理咨询技能 第一节 建立咨询关系 尊重含义:意味着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应当体现为对求助者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 罗杰斯提出了著名的观点“无条件的尊重”。 “尊重”的要求:
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3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 4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6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热情”的要求: 1求助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2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
3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
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
真诚含义: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带假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
真诚的意义:
1可以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
用躯体语言
7表达共情应考虑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8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 积极关注涉及到对人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情感。首先必须抱有一种信念,即受助者是可以改变的。
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建立咨询关系,促进沟通,而且本身就具有咨询效1诊断阶段:建立关系、收集信息、进行诊断、调整动机
2咨询阶段: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 3巩固阶段:结束、回顾、总结、实践
(二)制定咨询方案: 1.咨询目标(应符合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
2.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3.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4.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些词语如“恩”、“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表达、探索。
意义:促进会谈继续、促进会谈朝向某一方向深入
(四)重复技术 含义:重复技术即咨询师直接重复求助者刚刚所陈述的某句话,引起求助者对自己某句话的注意或重视,以明确要表达的内容 (五)(六)内容反应和
情感反应 3注意言语内容和非言语内容的不一致 影响性技术
(一):面质
含义: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求助者常见矛盾: 1言行不一 2理想与现实不一 3前后言语不一 4咨访意见不一 使用面质技术的目的: 1促进对方深入了解自己
2促进对方放下防御
3促进对方自我统一 2为求助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真诚”的要求:
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3真诚应实事求是
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4真诚应适度
共情含义: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投情 神入 同感心 同理心 通情达理 设身处地)
共情意义:
1设身处地理解对方,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 2求助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 3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缺乏共情的后果: 1求助者会感到失望 2求助者会觉得受到伤害
3影响求助者作自我探索
4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映
正确理解使用共情的要点:
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适度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
果。
使用积极关注应当注意:
1、避免盲目乐观 2、反对过分消极 3、立足实事求是
第二节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商定咨询目标 工作程序:
(一)商定咨询目标的前期工作
1、全面深入的了解求助者:who/what/when/where/which/why/how
会谈考虑因素:年龄、性格、问题、文化
2、深入了解求助者时可参照的思路:
a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b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c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d深入探讨求助者的深层原因
避免先入之见、偏见和成见,多听。不清楚前不轻易下结论
(二)咨询目标的定义、来源、商定时机与特征(特征:a属于心理学范畴b积极地c具体或量化的d可行的e可以评估f双方接受的g多层次统一的)
(三)如何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四)咨询目标的整合 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
1具体2可行3积极 4双方可以接受5属于心理学性质
6可以评估 7多层次统一
商定咨询方案 工作程序:
(一)划分咨询阶段 5.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6.咨询的相关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第三节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参与性技术
(一)倾听 如何倾听
1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适当表示理解,不带偏见和框框,不做价值判断 2不但用耳,而且用心 3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对方感受中 4不仅听还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
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1急于下结论
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3干扰、转移求助者话题 4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
5不适当运用咨询技巧: (1)询问过多 (2)概述过多
(3)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倾听时应当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回应(点头)
(二) 提问
开放式提问:收集资料 词语:什么、如何、为什么、怎么样
注意:方式、语气、语调、态度
它没有固定的答案,容许求助者自由到发表意见,从而带来较多的信息。
封闭性提问:确证资料 词语: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要不要 注意:不过多运用
(三)鼓励技术 含义:鼓励技术即咨询师通过语言等对求助者进行鼓励,鼓励其进行自我探索和改变,具体表现为咨询师直接地重复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
10
内容反映
内容反应技术含义:也称释义或说明。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 意义:使求助者所述内容更加明朗化
情感反应技术含义:对求助者现在的情绪和感受进行反应
意义:捕捉求助者的瞬间感受
最有效的方式是针对求助者现在的而不是过去的情感
内容反应与情感反应的结合就是初级“通情达理”。
(七)具体化 含义: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又叫澄清。
意义:澄清求助者所表达的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问题;帮助求助者弄清自己的所思所感。 运用条件:
1问题模糊 2过分概括3概念不清
(八)参与性概述 含义: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
参与性概述可用于一次面谈结束前,可用于一阶段完成时,也可用于一般情况下。
(九)非言语行为的理
解和把握
1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的各种涵义(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 2全面观察非言语 注意背景因素
不要轻率表露不成熟看法 4咨询师为对方树立榜样
运用注意事项:
1要有事实根据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以良好咨访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二):解释 含义:即运用某一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
意义:使来访者从一个新的、更全面的角度来重新面对困扰、周围环境及自己,并借助于新的观念和思想来加深了解自身的行为、思想和情感,产生领悟,提高认识,促进变化。 注意事项:
1解释要根据具体情况富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2解释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接受和理解
3解释不能强加给来访者
(三):指导 含义: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法行动。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技巧。 注意事项:
1咨询师十分明确自己要指导的内容和效果,同时让对方理解。 2咨询师不能以权威身份出现,不强迫对方接受
3所指导内容和方法一定是建立在对来访者了解的基础上。 (四)(五)内容表达和
情感表达
内容表达含义:是指咨询师传递消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 注意:不强迫,不认
为自己唯一正确。 能后天去掉或减轻 情感表达含义:咨询师阳性强化法的实施:及告知对方自己的情绪、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情感状况,让求助者明或淡化异常行为 白。 注意:目的是有利于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进行和对来访者进操作过程: 行帮助,不能进行纯粹 1心理诊断阶段 个人意义的发泄和表 2领悟阶段 达。 3修通阶段:与不合理(六):自我开放 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含义:也称自我暴露、象、家庭作业(RET和自我表露。指咨询师的RSA)、其它方法 提出自己的情感、经验 4再教育阶段: 作缓慢者也可分次完如连续3题不通过,则
成; 该单元不再往下测。 各分测验的具体实施方测验的记分 法 原始分数:本测验题一言语部分 律为二级评分,即答对包括知识(I)、领悟(C)、给1分,答错为0分。 算术(A)、相似性(S)、瑞文测验共包括标准数字广度(D)和词汇(V)型、彩色型和高级渐进六个分测验。 方阵三套测验。 操作部分 比内测验 包括数字符号(DS)、填测验材料:本测验包括图(PC)、木块图(BD)、51个试题,从易到难排图片排列(PA)和图形列 拼凑(OA)五个分测验。 适用范围 记分方法有两种:一种
是微电脑记分;一种是模版记分,需借助14张模版。
如果566题版本中,Q量表原始数据分数超过30分,或者399题版本中Q原始分数超过22分,则答卷无效。
在下列5个量表的原始分数上分别加上一定比例的K分:
Hs+0.5K、Pd+0.4k Pt+1.0k Sc+1.0k 与求助者共同分享。 意义: 1建立并促进关系 2让对方感到有人分担困扰 3让对方感到咨询师是普通人 4促进对方更好开放 形式: 第一种是咨询师把自己对对方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 第二种是分享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注意:简洁、为有助于来访者服务、自然、建立在良好咨访关系基础上 (七):影响性概述 含义: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中间或结束时使用。 意义:使整个咨询过程脉络清楚,条理分明,有利于帮助求助者把握咨询全局,加深印象。 (八):非言语行为的作用 非言语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 1加强言语 3实现反馈 2配合言语 4传达感情 主要的非言语行为 1目光注视 2面部表情 3身体语言 4声音特质 5空间距离6衣着和步态 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 操作过程: 1明确靶目标 2监控靶行为 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 4实施强化 行为疗法基础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认知行为治疗 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 行为习惯后天养成也
咨询关系的结束 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 全面回顾和总结 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 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咨询效果的评估 工作程序与相关知识: 1.每次咨询效果的小结 2.商讨下一步咨询的任务 3.布置家庭作业 4.正视与处理咨询中的反复现象 5.处理咨询失误 评估的维度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评估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3求助者周围人特别是亲人、朋友和同事的评定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5咨询师的评定 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选择合适的咨询对象 1智力正常 5动机正确
2年龄适宜6信任度高
3内容合适7行动自觉 4人格正常 8匹配性好 不相适宜的咨询师类型: 欠缺型、忌讳型、冲突型 心理测验技能 智力测验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 测验的实施适用范围 本测验适用于16岁以上的被试,分农村和城市用两式。
施测步骤
首先填写好被试的一般情况、测验时间、地点和主测人,然后按测验的标准程序进行测验 。 在完成成人测验时,一般按先言语后操作的顺序进行,但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改变; 测验通常都是一次完成,对于容易疲劳或动总结: 共6个言语测验,5个操作测验,每个测验掌握的要点是: (1)有多少道题 (2)从第几题施测 (3)连续多少道题不做,停止测验。 (4)每个分测验是否有时间限制 (5)计分方法是什么?0—1 0—2 0—4 (6)功能是什么? 测验的记分 测验的记分方法 1、原始分的获得 算术、图片排列、木块图案、物体拼凑、数字符号和图画填充有时间限制。 对于有时间限制的项目,以反应的速度和正确性记分;不限时间的项目,按反应的质量给予不同的分数。 2、原始分换算量表分 分数的转换: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 韦氏智力量表的缺点: 1韦氏智力量表的三个独立本的衔接欠佳 2测验的起点有点偏难,不便测量低智力者。 3有的分测验项目过多增加了测验时间。 联合型瑞文测验 测验材料是72幅图案构成的72个测题构成的一本图册,内分六个单元(A、AB、B、C、D、E),每单元12题,前三单元为彩色图案,后三单元为黑白图案。 适用范围 5至75岁以内可借此测验粗评智力等级。此测验可用于有言语障碍的智力测量,亦可为不同民族、不同语种间的跨文化研究工具。 施测步骤 幼儿及弱智者在个别施测时,A、Ab、B系列全部完成,C、D、E三单元11
本测验适用于2~18岁被试,农村和城市被试共用一套试题。 测验的记分 实得分:通过1题记1分。 总分:实得分+补加分 智商(查表):根据被试者的实足年龄和总分,从指导书的智商表中即可查到相应的智商。 实足年龄的计算是用测验的年、月、日减去出生的年、月、日,结果计年和月份,凡超过15天或整15天的日数按一个月计,不足15天的一律不计。 斯坦福-比内量表 在1916年的量表中,首次引入了比率智商的概念,以IQ作为比较人聪明程度的相对指标。重大的改革是采用了韦氏量表的离差智商替代比率智商,其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
人格测验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 测验材料 MMPI共包括566个自我报告形式的题目,实际上为550题,其中16个为重复题,如果只为精神病临床诊断使用,可
做前399题。 适用范围:年满16周岁,具有小学毕业以上的文化水平,没有什么影响测验结果的生理缺陷均可参加此测验。13-16岁少年也可以完成此测验. 施测步骤 MMPI主要有两种主要形式: 卡片式:适用于个别施测。 手册式:既可个别施测,也可用于团体。 目前使用更广泛的是人机对话形式的计算机施测方式。 测验的记分
Ma+0.2k
各量表的原始分应转换成T分。
结果的解释: 美国常模 70分 中国常模 60分
8、关于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
(一)临床量表: ① Hs 疑病量表 ②D抑郁量表
③Hy癔病量表 ④Pd精神病态量表 ⑤Mf男子气\女子气量表
⑥Pa妄想狂量表
⑦Pt精神衰弱量表 ⑧PC精神分裂症量表
⑨Ma轻躁狂量表 ⑩Si社会内向量表 (二)效度量表:
①Q不能回答的问题,或用“?”代表。 ② L说谎分数 ③ F作弊分数 ④ K校正分量表 MMPI的量表及其意义 MMPI共有14个量表(研究量表未计算在内),其中临床量表10个,效度量表4个,均集中在1—399题。 (一)临床量表的解释。(P178)
临床量表:国内宋维真等认为T60作为区分健康人与偏离者的个性较为恰当,T分超过60分即属异常范围。 ○1疑病(Hs):33个题目,它反映被试对身体功能的不正常关心。
○2抑郁(D):60个题目,它与忧郁、淡漠、悲观、思想与行动缓慢有关,分数太高可能会自杀,得分高者常备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最能反映对生活不平、不满的表现) ○3癔症(Hy):60个题目,得分高者多表现为依赖、天真、外露、幼稚及自我陶醉,并缺乏
自知力。若是精神科患者,往往被诊断为癔症(转换性癔症)。 ○4病态人格(Pd):50个题目,可反映被试性格的偏离,高分数的人为脱离一般的社会道德规范。
○5男子气-女子气(Mf):60个题目,反映性别色彩。高分数的男人表现敏感、爱美、被动、女性化,缺乏对异性的追求。
高得分的妇女被看作男性化、粗鲁、好攻击、自信、缺乏情感、不敏感,在极端的高分情况下,则应考虑有同性恋倾向和同性恋行为。 ○6偏执(Pa):高分提示具有多疑、孤独、烦恼及过分敏感等性格特征。极端的高分者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偏执性精神病。 ○7精神衰弱(Pt):高分数者表现紧张、焦虑、反复思考、强迫思维、恐怖以及内疚感。 ○8神经分裂症(Sc):高分者表现异乎寻常的或分裂的生活方式。 ○9轻躁狂(Ma):高得分者常联想过多过快、活动过多、观念飘忽、夸大而情绪高昂、情感多变。
○10社会内向(Si):高分数者表现内向、胆小、退缩、不善交际、屈服、过分自我控制、紧张、固执及自罪;低得分者表现外向、爱交际、富于表情、好攻击、健谈、冲动、不受拘束、任性、做作在社会关系中不真诚。
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 测验材料:该表是使用因素分析法编制问卷的典范。共187个题目,关于个人态度和兴趣等得问题。
适用范围:有相当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和老年人
测验计分:每个测题有abc三个答案,分别对abc计为0、1.、2或2、1、0分
结果的解释:
1—3分为低分 8—10分为高分
16个因素的名称和高分、低分人格特征 因素A-乐群性:低分特征:缄默,孤独,冷漠。
高分特征:外向,热情,乐群。
因素B-聪慧性:低分特征:思想迟钝,学识浅薄,抽象思考能力弱。高分特征:聪明,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考,学习能力强,思考敏捷正确。
因素C-稳定性:低分特征:情绪激动,易生烦恼,心神动摇不定,易受环境支配。高 分特征: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
因素E-恃强性:低分特征:谦逊,顺从,通融,恭顺。高分特征:好强固执,独立积极。 因素F-兴奋性:低分特征:严肃,审慎,冷静,寡言。高分特征:轻松兴奋,随遇而安。 因素G—有恒性;高分者有恒负责,做事尽职,“高超我“;低分者,苟且敷衍,缺乏奉公守法精神,“低超我” 因素H—敢为性;高分者冒险敢为少有顾虑,“交感免疫性”,低分者畏怯退缩缺乏自信,“威胁反应性”
因素I—敏感性:高分者敏感感情用事,“娇养性情绪过敏”,低分者理智着重现实自食其力,“积极度现实感” 因素L—怀疑性:高分者怀疑刚愎固执己见,“投射紧张“,低分者信赖随和易与人相处,”放松“
因素M—幻想性:高分者幻想狂放任性,“我向性或自向性“,低分者现实合乎成规力求完善合理,”实际性“ 因素N—世故性:高分者精明能干世故,“机灵性“低分者坦白直率天真,”朴实性“ 因素O—忧虑性:高分者忧虑抑郁烦恼自扰,“易于内疚“低分者安详沉着通常有自信心,”信念把握“
因素Q1—实验性:高分者自由激进不拘泥于现实,“激进性“低分者保守尊重传统观念或道德准则,”保守性“
因素Q2—独立性:高分者自立自强当机立断,“自给自足”低分者依赖随群附和,“团体依附”
因素Q3—自律性:高分者知己知彼自律严谨,“高自我概念”低分者矛盾冲突不顾大体,“低整合性” 因素Q4—紧张性:高分者紧张困扰激动挣扎,“高能量紧张”低分者心平气和闲散宁静,“低能量紧张“ 测验的注意事项 1、不得改变任一测题所规定的语句,或者超出允许的范围给予被试者以帮助。 2、本测验共有187个问题,都是有关个人的兴趣和态度等问题。 3、测验时,先完成答卷纸上的四个例题。 4、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尽量不选择中性答案,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和严格遵守时间的限制。 艾森克人格问卷 测验材料: 分为成人和幼年两套问卷,各包括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和说谎(L)四个量表,均为88个项目。 适用范围: EPQ成人问卷用于调查16岁以上成人的个性类型,幼年问卷适用于7—15岁幼年的个性类型,不同文化的被试者均可使用。 施测步骤: “是”“否”选一 可以个别进行,也可以团体进行 测验的记分: 根据被试者在各量表上获得总分,按年龄和性别常模换算出标准T分。分析受测者的个性特点 在中国修订版的报告单上一般有两个剖析图,一个是EPQ剖析图,一个是E、N关系图,据此可直观地判断出被 试者的内处向性、精神质以及情绪稳定性,还可判断其气质在型。 结果的解释: 中间型T分 43.3——56.7 倾向型 T分 38.5——43.3或56.7——61.5 典型型 T分 38.5以下 61.5以上 相关知识 艾森克人格结构的三个维度: E、内外向(与中枢神经的兴奋、抑制的强度密切相关) N、神经质(情绪的稳定,与植物神经系统12
的稳定-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P、精神质(思维的现实性与遗传和成长过程的各种因素影响有关) EPQ由P、E、N、L四个量表组成 其中L(掩饰性)是效度量表,反映受测者的社会朴实或幼稚水平。 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 90项症状清单(Scl—90) 测验材料: 本量表共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9个因子分别反映9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 适用范围:▲ ①在精神科和心理咨询门诊中,作为了解就诊者或咨询者或受咨询者心理卫生问题的一种评定工具。 ②在综合性医院中常以Scl—90了解躯体疾病求助者的精神症状, ③应用Scl—90调查不同职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从不同侧面反映各种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 ④适用于成年人,轻性精神病,有自知力、主动求医者,不适用于重型精神病。 测验的施测步骤:▲ ①采取的是5级评分制 ②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觉。 测验的记分: SCL-90的统计指标主要为两项,即总分和因子分。 (1)总分 总均分:总分/90,表示从总体情况看,该受检者的自我感觉位于1~5级间的哪一个分值程度上。 阳性项目数:单项分≧2的项目数。表现受检者在多少项目表现有“症状”。 阴性项目数:单项分=1的项目数。表现受检者“无症状”项目多少。 阳性症状均分(总分—阴性项目数)/阳性项目数。表示受检者在“有症状”项目中的平均得分。 (2)因子分 结果的解释 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意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感等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 抑郁自评量表(SDS) 测验材料: 本量表含有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其中10个正向评分,10个反向评分。 适用范围: 其评定对象的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
测验的计分: 正向评分题,依次评为粗分1、2、3、4分,反向评分题评为4、3、2、1分 待评定结束以后,把20个项目中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总粗分(X),然后将分乘1.25以后取整数总分,就得到标准分(Y)。 结果的解释: 按照中国常模 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 ▲ 轻度抑郁53—62 中度抑郁63—72 重度抑郁72分以上 焦虑自评量表(SAS) 测验材料: 本量表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四级评分,其中15个为正方向评分。5个为反方向评分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主要用于疗效评估,不能用于诊断。 施测步骤:
评定的时间范围是自评者过去一周的实际感觉。 测验的记分 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标准分。 结果的解释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 50—59分为轻度焦虑 60—69分为中度焦虑 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 生活事件量表 测验材料: 生活事件包括三方面的
问题: 一是家庭生活方面(28条) 二是工作学习方面(13条) 三 涉及及其他方面(7条) 适用范围:▲ LES适用于16岁以上的正常人、神经症、身心疾病,各种躯体疾病求助者以及自知力恢复的重性精神病求助者。 施测步骤; 时间范围为一年内 测验记分; 一次性事件记录次数 长期性事件:不到半年为一次,超过半年记2次 影响程度分为5级:0、1、2、3、4分 影响持续时间:三月内1分,半年内2分,一年内3分,一年以上4分 结果解释: LES总分越高反映个题承受的精神压力越大,95%的正常人一年内LES总分不超过20分。99%不超过32分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测验材料: 该量表共有十个条目包括 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3条)社会支持的利用度(4条)这三个维度 使用范围: 了解被试者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精神疾病和各种躯体疾病的关系。 应对方式问卷 测验材料: 该量表包括62个条目,共分为6个量表:问题 自责 求助 幻想 退避 合理化 适用范围: (1文化程度在初中和初中以上; (2年龄在14岁以上的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人; (3除痴呆和重性精神病之外的各类心理障碍求助者。 施测步骤: “应对方式问卷”为自陈式个体应对行为评定量表。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填“是、否“ 心理咨询师习题集 三级案例 案例一 主诉:焦虑,烦躁,入
睡困难,经常做噩梦等1个多月。 一、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犹犹豫豫走进咨询室,述说时,眉头紧锁,不敢下面看咨询师,来回搓手,内心体验与表情一致。出生在中等城市,从小性格内向,不爱交朋友,父母亲对他在学习的要求特别高,小学、初中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排第一名,高中时的成绩,偶有一次排在第二名,在下一的考试非争取第1名不可。平常父母总是教育他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高考时由于 太紧张,只考上一所普通大学,本来想重新再考,却因当年父亲生病去世 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很紧张,只好上了这所普通大学,在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少,业余时间大部分在学习上, 二、心理测试结果SOS:40,SAS60,EPQ:N:65,P:40,L:30.根据求助者的测验结果考虑求助者为内不稳定型人格特征,有焦虑情绪。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焦虑、烦躁、注意力为集中、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2、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殶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的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程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天找工作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1个多月。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农业国问题
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
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病症样心理问题。 (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
为:一般心理问题。 3、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有:
1、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的心理问题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 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 ,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2、社会原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如找工作失败、大公司录用。家庭教育 中父母对他要求高,对的教育也不准确客观,如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分配到好工作。同时该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原因:(1)存在明显认知错误: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就找不到工作,认为只有大公司才算是好工作。(2)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模式,自己没被 录用不知道怎样去解决。(3)被 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 。(4)人际
13
关系上与同学交往少,
缺乏沟通与交流。(5)个性特征:性格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案例二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唐某,女,离异,某国家机关公务员。 二、求助者主诉
主诉:心情紧张,烦躁,爱发脾气,睡眠差等3个月。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是独生女,相貌一般,衣着整洁,神情紧张,咨询合作。父母均是国家干部,母亲要求更严。自幼性格活泼、外向,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大学期间与同班同学确立恋爱关系,大学毕业后结婚,婚后1年离异,无生育史,现与父母同住。求助者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自尊心很强,人际关系很好,能胜任工作,工作成绩优秀。求助者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3个月前一位男士向求助者示爱,求助者不知道如何对待,一想起这个事情就紧张、心烦,对婚姻担心、畏惧,不想吃东西,工作中也出现了差错,被领导批评。求助者感到痛苦,曾向家人及朋友诉说自己的苦闷,但仍无法解决问题,希望咨询师给予帮助。
参考答案:
一、根据求助者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是:有内心的冲突、焦虑、紧张、恐惧。痛苦,情绪低落,情绪不稳定,兴趣下降,意向下降。在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疲惫感、睡眠差、食欲下降。 二、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的程序如下:
1、分析该求助者是否经历较强的现实性的刺激。
2、分析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 ,是否有求治的愿望。
3、分析该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相鉴别。 三、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其理由如下: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询其病理人格特征以及做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其在焦虑 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以评估其在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90测验,以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以及程度。
四、可以从如下 五个维度评估本案的咨询效果:
1、该求助者的主观体验,求助者对焦虑 、烦躁等症状改变方面的主观 体验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有效的指标。 2、该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能否恢复到以前正常的社会功能状态也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
3、该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评价,其家人、亲朋好友及对该求助者改变情况的也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
4、心理测验结果,根据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前后对比,可了解求助者在症状及程度方面的改变,这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5、咨询师的观察,咨询师可根据观察,评估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社会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症状改变等情况,这也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案例三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黄某,女,32岁,已婚,大学毕业,某公司会计。 二、求助者自述
自述:心情不好,烦躁,内心苦闷,爱发脾气等3个月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进入 咨询室时,衣着整齐 ,举止得体,愁眉苦脸,烦躁不安。说话时思维条理清晰,说到伤心处,情绪激动,多次哭泣,求助愿望迫切。
出生在干部家庭,生活
条件优越,是家里最小的。妈妈脾气大,爸爸很和气。家教非常严,妈妈对孩子们交朋友、出门和回家的时间严格控制,但在吃穿用上很溺爱。性格外向活泼,但好朋友不多。与丈夫经同事介绍认识、结婚,两年前生有一子。从怀孕开始,夫妻之间的矛盾起来越激烈,经常 为生活中的琐事争吵。3个月前,发现丈夫有外遇,想离婚,被家人劝止。 参考答案:
一、求助者在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情绪不稳、意向下降,兴趣下降、焦虑、紧张。
二、根据求助者的症状,应与如下诊断相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 ,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2、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情绪低落,意向下降,兴趣下降 ,但皆因内心冲突引起,且程度不严重,也无自杀倾向和自我评价低等症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3、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跃然存在抑郁、焦虑、猜疑等症状,但时间持续短,内容未充分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三、咨询师收集的该求助者的资料如下: 1、该求助者婚姻是否做过心理测验,施测的项目及测验结果。
2、该求助者婚姻家庭的资料,家庭中的重要事件与原因,家庭的现状与过去的比较。
3、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4、该求助者个性特征的特点。
5、该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6、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7、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8、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四、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 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
案例四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李某某,男,汉族,28岁,未婚,某外企公司职员。 二、求助者自述
1个月前开始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总感觉焦虑、紧张,晚上翻来覆去总是不能入眠,即使睡着了,梦也很多,容易醒,介尚能入睡,早晨醒后感觉头痛,疲劳,全身酸痛。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家庭中未发生过重大变故。家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由于是独子,很受父母宠爱,同时管教也很严厉,养成追求完美的习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喜欢安静,很少与同伴玩耍、作游戏,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很好,一直都名列前茅。 参考答案
一、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如下的资料整理。
1、精神状态:(1)注意力不集中;(2)紧张不发,焦虑 。
2、生理功能改变,即躯体异常感觉;头痛、疲劳、全身酸痛、睡眠障碍。
3、社会功能状况:工作效率下降。
二、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由于工作失误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后悔、自责、紧张、焦虑。 2、不良情绪持续满1个月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行为不失常态、基本能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三、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时应依据以下参照点:
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救命内容。
2、心理咨询师居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终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进行谈话。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四、在本案例中,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主要包括:
1、求助者的责任:(1)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公开完成双方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家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1)尊重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燕说明保密例外。5、咨询师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
14
理问题有关的个人材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案例五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钱某某,女,汉族,35岁,已婚,大专,某中学教师,经济善良好。
二、求助者自述
近3个月来一直处于低落状态,经常 感到委曲,有时独自落泪,认为现实是冷酷无情的,觉得对许多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工作生活没有意思,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悲观失望,认为夫妻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终日生活在悔恨和痛苦之中。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没有什么过错让父母担心,父母要求较严格,从小到大学习和生活一帆风顺。24岁时与现在的丈夫自由恋爱结婚,婚后夫妻感情一直很融恰,自己感觉很幸福。3个月前她突然发现丈夫与一年轻的女子有不正当关系,就感觉天要塌下来,非常气愤悔恨交加,与丈夫大吵一场。在与丈夫的矛盾冲突下,日渐憔悴,情绪低落,脾气变得暴躁。感到别人谈论婚姻问题时,就特别第三、脆弱,后来甚至看到年轻人谈恋爱都感到受不了。虽然还能坚持工作,但积极主动性较前降低,生活的兴趣也在不如此前了。自己也想通过一些途径改变现状,如向朋友倾诉,寻求帮助,却难以解脱,故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参考答案: 一、对该案例的初步分析印象是:严重心理问题。 理由: 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圈套的现实刺激。丈夫的外遇使该求助者有着痛苦情绪体验,如悔恨、恼怒、情绪低落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大,反应强烈。有短暂地推动理性控制,如气愤、争吵;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都难以解脱;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被最初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二、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的原则如下: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
7、谈话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三、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应注意: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在接待、提问、倾听的过程中,态度必须保持中性,咨询师的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调、动作,均不可表达出对谈话的哪些类内容感兴趣,不然可能有暗示和诱导因素介入到摄入性谈话中,从而使求助者的报告产生偏离,丢失客观信息。
2、提问中失误。
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必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估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四、结合本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时间和方法如下:
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
(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咨询效果评估方法:(1)对照咨询前后测验的结果进行;(2)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3)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4)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5)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案例六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杨某,汉族,28岁,未婚,大学学历,公司职员,收入中等,经济状况良好。 二、求助者自述
近2个月来总是批复思考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如“洗水果时多用一点水好,还是少用一点水好”、“削带皮的蔬菜如黄瓜时,是去皮厚一点还是薄一点好”,等等。虽然认为没有必要,但是控制不住还要想。继而出现洗衣服时总担心洗不干净而反复洗涤,直到自认为洗干净为止,为此耽误了许多时间,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逐渐的脾气变得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火,经常感到疲惫,做事情的兴趣也不如从前,还出现了睡眠不好,经常要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入睡。故感到很苦恼,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咨询师的帮助。
三、咨询师的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
未患过严重疾病。2个多月前,求助者在报纸上偶然看到这样一条报道,现在许多蔬菜和水果都含有大量的农药,对人体有很大的损害,食用前最好多洗几遍或去皮食用。自此,求助者在洗蔬菜和水果时就变得很紧张,总是担心农药去不干净而反复洗,情况逐渐加重而不能自控,甚至只要是洗的东西都要反复洗。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想法,走过街天桥时总想着跳下去,为此感到害怕,尽量避免走过街天桥。由于这些问题的困扰,求助者的工作、生活受到了影响,但尚能坚持应对,只是感到苦恼,希望尽快解决,因此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参考答案
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强迫洗涤、强迫意向、回避行为、易激惹、兴趣减退、睡眠障碍。
二、本案例的初步诊断是:神经性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个月,未超过3个月。
3、精神痛苦程度难以解脱,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心理冲突的内容泛化。
5、本案例虽有强迫症状,但持续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重,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故考虑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三、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 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四、在与该求助者制定咨询目标时,判定咨询目标是否有效,应具有以下要素:
1、具体。目标不具体,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具体目标是应该受终极目标指引的具体目标,而不孤立的具体目标。
2、可行。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求助者可能性的水平,或超出了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则目标就很难达到。此外,经济条件等因素也会成为影响可行性的因素。
3、积极。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符合人们发展的需要。 4、双方可以接受。咨询目标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若双方的目标有差异,则应通过双方的交流来修正。若无法协调,应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若咨询师无法认可,也可中止咨询关系或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5、属于心理学性质。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6、可以评估。目标无法评估,则不称其为目标。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双方信心,可发现不足,及时调整目标或措施。
7、多层次统一。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眼前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 案例问答题模板
1 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1)精神状态:
A.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敏感)
B.情绪、情感表现(经常委屈,哭泣,情绪较低,脾气暴躁,烦闷,
15
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 C.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工作劲头不足等)
D. 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 身体状态:
A. 有无躯体异常感觉(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头晕,头痛,睡眠差)
B.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C.既往病史
3) 社会功能状态: A.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 B.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回避,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夫妻关系紧张)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认知方面:如感觉过敏、思维迟缓等。
意志方面:如意向缺乏、强迫意向等。
情绪情感方面:如焦虑、抑郁、恐惧、情感低落、暴躁、绝望等。
躯体方面:头痛、睡眠差
行为方面:如回避、强迫、退缩
社会功能方面:如与不敢和人说话,与同事关系较差工作效率下降、学习、人际、家庭、夫妻关系、娱乐等。 3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1、心理测验的结果 2、既往病史、家族史、教养史等:性欲发展情况,躯体、精神检查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疾病史。
3、案例有关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乏的资料。
4、婚姻家庭状况及重大事件
5、个人成长史、早年的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重大的变化及评价 6、个性特征,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7、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交往情况 8、对未来的希望
4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2和3的评定至少要考虑三个月的情况,时间太短不可靠。)
总分为3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总分不小于6分,神经症诊断成立。 5你对本案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1)使用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衡量临床资料中的可疑点。精神分裂症除外。 2) 初步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6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下诊断:
1、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强迫症(恐怖症??)
2、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首先使用三原则做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诊断神经症: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4—5分为可疑病例,不小于6分为确诊神经症。 3、症状符合**症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
2)主导症状?? 4、(如果已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做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系统分类诊断。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
7还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
可能需要做的鉴别诊断有:
1)与重性精神病鉴别:根据三原则,无妄想、无幻觉、自知力
2)与其他神经症进行鉴别:以主导症状鉴别,冲突是否是道德性的 3)与其他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进行鉴别: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冲突不强烈,时间不长、未泛化
8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生理原因:
a) 生理功能改变 青春期、更年期 b) 躯体疾病
c) 生物年龄 d) 性别因素
认知原因:具体案例可从认知、行为(缺乏策略和技巧)、情绪(不能自行解决)、个性(求完美、好胜、无法正视挫折)
a) 认知能力及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b) 对现实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c)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 d) 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e) 有无反逻辑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f) 经验系统中有无不利因素(老眼光) g) 价值观有无问题 h) 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社会原因:
a) 生活事件 家庭学校教育、负性生活事件b) 社会支持系统
c) 人际关系d) 社会文化
9通常从哪些方面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
通常根据以下几点根据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
(1)临床症状表现 (2)求助者的自知力 (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4)求助者本人的痛苦 (5)问题持续时间 (6)问题是否泛化 (7)心理测量量表的评定
10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存在非精神病性心理问
题的求助者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即对心理不健康问题进行分类。
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3、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11依据本案例,您认为需要选择何种量表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验? 量表选择的原则: 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量化问题严重程度。如判断求助者焦虑情绪的程度,可选用SAS等。
2)用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问卷和量表,探求引发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如探索求助者焦虑的人格因素,选择EPQ等。
3)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探究远期影响因素。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了解两年以内的重大事件等等。
4)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量表。
测验的种类: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卫生评定量表 可选择??量表
MMPI——病理性人格特征和严重程度;病前人格,用在人格障碍精神分裂、偏执、神经症以上
EPQ、——了解人格特征及认知;神经症及以下用
SCL—90——了解其在身心方面的自我评价及症状严重程度;评定咨询效果
社会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因素 SAS—— 神经症 焦虑情绪及程度;评定效果 SDS——神经症 抑郁情绪及程度。评定效果 12 假如你是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师,你计划怎样与她商定咨询目标?
1) 、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 、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以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 、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 、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 、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6) 、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 、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在本案例中,你认为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什么原则?
1、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订咨询目标,协商不成,以求助者目标为主; 2、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
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他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对原有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标。 14 结合本案例,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1)符合心理学原则:解决求助者认知、情绪、意志、行为方面的困扰,属于心理学范畴
(2)积极的: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所以是积极的;
(3)可行:对求助者而言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进行,符合自身能力,咨询师也能提供条件,因此是可行的。 (4)具体:将近期目标集中在症状的消除
16
上。
(5)可接受:咨询目标是双方协商的符合求助者愿望,咨询师也可以解决,协商不成以求助者为主,所以是可接受的;
(6)可评估:可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如强迫出现次数、心理测验分数作为量化评定指标。
(7)符合多层次统一:考虑到以症状消除为主的近期目标,也考虑到以自我发展、自我认识为主的远期目标,并将其有效结合。 15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应如何选择适合求助者的咨询方法? 选择咨询方法的一般原则: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16 心理咨询师应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根据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17 根据以上案例,请你为该求助者拟定咨询方案。
1) 对方案实施的简单说明:
对某人的咨询方案(在与求助者达成口头或书面形式的咨询协议后,实施以下方案) 2) 说明咨询总体目标: 3) 方法选择与理由: a) 针对求助者,采用的咨询方法是:
b) 选用以上方法的理由是:
4) 矫治的操作原则: a) 各阶段功能及目标: b) 咨询的中断和转介:
5) 具体操作步骤: (一)心理帮助阶段: 心理帮助阶段内的各个具体阶段描述: a) 该疗法实施阶段的原理及实际操作 b) 该阶段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与指标(语言、行为、情绪等。) (二)巩固提高阶段: c) 该疗法实施阶段的原理及实际操作 d) 该阶段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与指标(语言、行为、情绪等。) 6) 咨询效果的评估 完成阶段性评估后,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测验法等方法和外部语言、行为、情绪等指标对咨询效果作整体评估。
18 通常从哪些方面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2心理咨询师对咨询效果的评估
3求助者社会生活状况改善情况
4求助者周围人对其改善状态的评价
5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
19 在使用摄入性谈话法与求助者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除提问和引导语之外,不能讲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预言组织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6)结束语气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
1、请写出对该求助者的诊断程序? 或:你认为应当怎样根据该求助者的具体情况做出你的诊断?注意初步印象、初步诊断与本案例的诊断的区别。 (1)、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 (2)、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3)、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4)、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5)、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6)、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2、如何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史资料进行整理? * 婴幼儿期 * 围产期、出生时的情况,包括母亲身体状况、服药情况、是否顺产 * 童年生活 * (1)生长、发育状况 * (2)有无特殊事件,对当时的记忆 * (3)既往疾病史 * (4)家庭环境 * (5)家庭教育方式、学校教育情况,有无退缩或攻击行为 * 少年期生活 * (1)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有无挫折发生; * (2)最值得骄傲和羞耻之事; * (3)性萌动时的体验和对待; * (4)有无严重疾病发生; * (5)与成人的关系中,有无不愉快事件发生,有无仇视、忌恨的事或人; * (6)兴趣何在,有无充足的游戏时间,与同伴的关系如何 * 青年期 * (1)青年期最崇拜的人是谁 * (2)爱情生活状况 * (3)最喜欢读的书 * (4)学习或升学有无挫折 * (5)就业有无挫折 * (6)婚姻有无挫折 * (7)有无最要好的朋友,朋友状况如何(职业、道德、法律意识) * 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3、你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怎样选择切入点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 到的疑点; 3)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5)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 7、在本案例中,心理咨
询师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1) 在于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 2) 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里来面对自己。 3) 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建设性的活动。 4) 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的统一理想与现实自我的统一 5) 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 6) 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做面质 8、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产生阻抗的原因是什么? 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 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9、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应如何选择适合求助者的咨询方法? 阳性强化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 10、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应如何进行转介? 求助者不相适宜的三种类型 * 欠缺型 * 忌讳型 * 冲突型 无法实现匹配的情况下转介 * 咨询师如果发现自己与求助者明显不相适宜,或发现自己不善处理时,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 给合适的咨询师,或及时中止咨询,推荐其去寻找更有效的帮助,以免贻误时机、加重病情,酿成不良后果。 * 对转介的新咨询师,应详细地介绍情况,提供自己的分析,但不宜泄露求助者的隐秘。 11、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对象一般应具备的特征为? 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的条件 1) 、智力正常 2) 、年龄适宜 3) 、内容合适 4) 、人格正常 5) 、动机正确 6) 、信任度高 7) 、行动自觉 8) 、匹配性好 12、如何确定本案例的咨询目标?或请结合本案例,为求助者拟订的有效的咨询目标。 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 “5个W1个HOW” 深入了解求助者的四个思路 * 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 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 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自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 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 2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 找出求助者主要问题 * 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 3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 * 找出求助者主要问题 * 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 4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七个基本要素 * 具体 * 可行 * 积极 * 双方可以接受 * 属于心理学性质 * 可以评估 * 多层次统一 (5)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 从大目标着眼,从小目标着手,是辩证处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关系的准则。 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13、作为咨询师,你应如何向求助者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求助者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心理问题有关真实资料 2.主动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求助者权利 1了解咨询师受训背景执业资格 2了解咨询具体方案、过程和原理 3.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17
4.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求助者义务 1.不与咨询师建立咨询以外任何关系 2.遵守咨询机构相关规定(不是责任)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 4.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 咨询师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咨询师权利 1.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个人资料 2.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态度,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咨询师义务:介绍自己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证件 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 15、在本案例中,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心理咨询效果评定并不是一定到结束才做,在咨询过程中就应该不断地总结效果,及时进行调整。但是结束前的评定时对整个咨询过程成效的评价,更全面、更重要。 咨询效果 评估的五个维度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3、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5、咨询师的评定 17、在本案例中,还应收集求助者那些方面的资料 * 附一:桑德伯格提纲 1、身份资料;2、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10、娱乐;11、性欲的发展;12、婚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
14、自我描述;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16、对未来的看法;17、求助者附加的其他任何材料。
* 附二:马隆—沃德提纲
1、外表和行为 2、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
3、思维内容
4、认知过程及功能 5、情绪
6、灵感与判断 18、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2和3的评定至少要考虑三个月的情况,时间太短不可靠。)
总分为3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总分不小于6分,神经症诊断成立。 21、请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精神状态
* (1)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 * (2)情绪、情感表现 * (3)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星等) * (4)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 身体状态
* (1)有无躯体异常感觉
* (2)近期体检报告 * 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 (1)工作动机及考勤状况(学生学习动机和考勤情况) * (2)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
24、请撰写本案例的咨询方案?
制定咨询方案 1. 咨询目标
2.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 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效果及评价手段 6. 咨询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27、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 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 咨询关系的建立受到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双重影响
* 强调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咨询态度的重要性 28、针对本案例,你认为应当选用什么疗法并请写出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或者请写出XX疗法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 工作程序
(一)明确治疗的靶目标
靶目标越具体越好,如果目标过大,将难以操作。
(二)监控靶行为 评定靶行为的基础水平。详细观察和记录该行为发生的频度、程度和后果。
(三)设计新的行为结果
设计新的结果取代以往不良行为产生的直接后果。
(四)实施强化
继续记录靶行为,当求助者出现适当行为时及时给予强化。强化的标准应是现实可行的,可达到的。要设计一个渐进强化时间表,促使行为朝期望方向发展。内外强化物要同时使用,对求助者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一)行为疗法基础理论
创始人是巴甫洛夫和霍尔。第一种成分是经典条件反射。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就称为行为治疗。最初是通过华生等人对儿童的动物恐怖脱敏发展起来的。根据这一原则而建立第一个系统的行为治疗模式是50年代由沃尔甫提出的,称为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
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
称为行为矫正(斯金纳)
老鼠学习压杠杆获取食物。
例:被开水烫伤的猴子 一个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是通过不恰当的模仿﹑学习而产生的,通过行为治疗可以使之恢复正常。
第三种成分称为认知行为治疗。
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病人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疗法的总称。其治疗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是情感到行为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或情感与不恰当的认知方式有关。咨询师的工作就是与求助者共同找出这些不恰当的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的机会去改正它们。
(二)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 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叫阳性强化法。
合理情绪疗法(RET) 二、工作程序 (一)心理诊断阶段 在这一阶段,咨询师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 (二)领悟阶段
通过对ABC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经历的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合理的信念与不合理的信念区别表 在确认不合理信念时,一定要抓住典型特征,即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等。 另一方面使求助者进一步领悟对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三种领悟:
①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非典)
②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③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不是咨询师给他们“灵丹妙药”,而是他们自己领悟问题。
(三)修通阶段
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减轻或消除。
所谓修通,是指工作透入的过程。咨询师应用各种方法与技术,以修正、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为中心进行工作。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内容。
常用的方法技术:
(1)与不合理信念辨论方法是让你说出你的观点,然后依照你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使你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
例如:绝对化、以偏概全及糟糕至极P117。 当涉及人际关系及环境方面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时可用:
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像你希望别人爱你那样去爱别人!)是理性观念。
反黄金规则: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应如何对待我。(我爱他,他就应该爱我!多次失恋的男孩)是非理性观念。
一般求助者不会简单的放弃自己的观点,他们会找各种理由辩解。要一环紧扣一环、让其理屈词穷。
但不能仅是个辩论者,
18
也是一个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和生活的指导者。 目标明确、不留情面。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首先,使求助者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
然后,帮助改变这种情绪体验,是通过改变自己情绪体验的不正确认识来进行的。
最后,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他是怎样想的,自己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会了哪些观念。 (3)家庭作业
认知性家庭作业也是合理情绪疗法常用方法。 (4)其他方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 (四)再教育阶段 巩固前面的效果而进一步使用上一阶段的内容,还可应用技能训练,自信训练,放松训练等。 (一)基本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RET)是美国的埃利斯(A.ELLIS)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又称理性情绪疗法。
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导致神经症的11类不合理信念: P 123
非理性观念的三个主要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 2、过分概括化 3、糟糕至极 三、注意事项
同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一样,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认知取向方法,对年纪轻,智力及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更有效果。 29、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精神状态、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20分)
精神状态(2分):情绪低落(2分),内心苦恼(1分),焦虑(2分),整日没精打采(1分),闷闷不乐(1分),觉得自己没有希望(1分),记忆力已大不如前(1分)。 身体状态(2分):头昏(1分)、头疼(1分)、晚上入睡困难(1分)、全
身疲惫不堪(1分)。
社会功能状态(2分):学习效率下降,已无法上学。(1分)
2.对本案例的诊断及诊断程序是什么? (30分)
诊断:严重心理问题。(20分)
程序:1、由现实刺激引起(2分)
2、内心冲突属于道德性质(1分),有求治愿望(1分)
3、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分)
4、无明显器质性病变(2分) 5、排除精神病、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2分) 3、对该求助者的遭遭遇,心理咨询师在表达共情时应当注意些什么?(25分)
1、 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5分) 2、 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4分)
3、 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4分)
4、 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4分) 5、 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4分)
6、 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4分)
4、对本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心理咨询师应该选择哪些维度或指标?(25分)
咨询结果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 1、 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5分) 2、 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5分)
3、 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评估。(5分)
4、 求助者咨询前后的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5分)
5、 咨询师的评定。(5分)
正在阅读: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各部分重点全)(1)05-19
招投标法人授权委托书【10篇】03-23
外研版三起五年级英语下M1检测试题05-06
小学二年级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04-09
最高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七条 劳务分包与工程转包 - 图07-07
基于二阶参考模型随动系统串联校正01-03
母爱之情作文350字06-18
《认识100以内的数》练习题-6篇06-1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咨询师
- 三级
- 重点
- 部分
- 心理
-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