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陆机的诗歌
更新时间:2024-03-02 17:18: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试论陆机的诗歌
安海民1
(青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摘 要】 陆机是西晋文学的代表作家,唐以后对陆机诗歌的评价多持否定态度,此种认识影响了现当代的几部文学史的编写。因此,如何重新评价陆机诗歌的艺术特色与成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诗歌之要素,主要乃在于其所具有的一种感发之生命,因此衡量诗的重要标准,便当以其所传达的感发生命之质量,及其所传达的效果之优劣为根本依据。本文据此并结合文本探讨了陆机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陆机;陆机诗歌;艺术特色与成就
陆机被称誉为“太康之英”,受到了其时代的推崇,然自唐代否定六朝文学起,陆机及其诗歌创作往往遭到评论家的诟病,如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云:“建安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雕镌刻镂之工日益增,而诗人之本旨扫地尽矣。”???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云:“陆士衡之‘来日苦短,去日苦长’,??语若卑贱,而亦实境所就,故不忍多读。”又云:“若陆机《辨亡》、傅玄《秋胡》??令人一见匿笑,再见呕秽,皆不免为盗蹠、优孟所訾。”???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士衡旧推大家,然通瞻自足,而绚采无力,遂开出排偶一家。降自齐、梁,专攻对仗,边幅复窄,令阅者白日欲卧,未必非陆氏滥觞也。”???此种观点一直延续到现当代,几部流行的文学史著作中,更是将陆机的诗歌目为形式主义代表,加以否定与鞭挞,即就是新近出版的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而言,在论述陆机时也认为:“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讲求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因此,作为西晋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陆机,其诗歌创作到底有何特色与成就,仍有继续研讨的必要,笔者不揣简陋,撰此文就此问题试加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一
据金涛声点校的《陆机集》所载,现存陆诗有九十首﹙辑录的佚诗不计﹚,其中,乐府诗四十八首,拟古诗十二首,公宴、赠答、招隐等徒诗三十首。综观陆诗,我们将其表达的思想情绪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描写统治者的功德和同僚友朋的诗酒唱和。如《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一首,描写西晋承魏祚,统一天下,宅京洛阳,惠承武隆,笃生太子,陆机以远方小臣侍奉太子一事。其中,“时文惟晋,世笃其圣。钦翼昊天,对扬成命。九区克咸,讴歌以咏,皇上纂隆,经教弘道。于化既丰,在工载考。??”这是对统治者功德的歌颂。再一首是关于元康三年(293年)冯文罴迁斥丘令事的,诗中叙述详瞻。其中,“阊阖既辟,承华再建。明明在上,有集为彦。奕奕冯生,哲问充迪。??”不乏对冯文罴的益美之辞。如此颂德、唱和之作,在魏晋诗坛亦有不少。今存陆机诗中尚有《皇太子赐宴》、《答潘尼》、《赠冯文罴》、《赠顾交阯公真》、《祖道毕雍孙刘边仲潘正叔》等。
2.叙述日常生活和抒发日常情感的。通过初步统计我们发现,陆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是“悲”(30多次)、“思”(20多次)、叹(15次以上),这些词语均与日常思想感情有关。我们的研究还发现,陆诗抒写最多的不是颂德、唱和,而是叙述日常生活和抒发日常情感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情绪具体表现在离愁别绪中交织着深沉的乡思、亲友手足之情。
陆机远离水乡吴都,到京洛出仕,实为婴时牵网。离愁别绪,不绝如缕。请看: 1
【作者简介】安海民(1964-- ),男,甘肃秦安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主要从事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青藏高原文化研究。
1
﹙1﹚ 行矣怨路长,惄然伤别促。 (《赠弟士龙》)
﹙2﹚ 感物恋堂室,离思一何深。伫立慨我叹,寤寐涕盈衿。 (《赴洛二首》之二)
﹙3﹚东南有思妇,长叹宠幽闼。 游宦久不归,山川修且阔。离合非有常,譬比弦与舌。(《为顾彦先赠妇二首》之一)
例﹙1﹚写兄弟间的离情别绪。例﹙2﹚写别妻时离思。例﹙3﹚,据曹道衡先生的论证:此诗为虚拟之作,他说:“诗的主要内容无非是相思之情。” 《陆机集》中还有《为陆思远妇作》、《为周夫人赠车骑》等,也主要抒发了夫妻间的离情别绪。至于陆诗中的拟古诗,历来意见不一,我们仍同意曹道衡先生的观点:“拟古诗虽然亦步亦趋地模仿原诗,却也时时流露出诗人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情绪。”???要之,陆诗于离情别绪里,展现着一种深深的乡曲之思、亲友手足之情。具体而言:
﹙1﹚乡曲之思。陆机生于江南吴国世族大家。在他20来岁时,晋军逼近建业,吴主孙皓投降。吴亡后,他在家乡华亭闭门读书、创作长达10年,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朝廷下诏书征辟陆机兄弟入洛。入洛出仕一事,对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及其诗歌创作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晋书·武帝纪》载:
(晋武帝太康十年,即289年),令内外举清能,拔寒素。
以及陆机《与弟清河云诗·序》云:
余弱年夙孤,与弟士龙衒侐哦丧庭,续忝末绪。会逼王命,墨絰即戎。时并萦发,悼心告别,渐历八载,家邦颠覆。
用知陆机入洛出仕,是州郡催逼上道,迫不得已而为之,“故二陆一生思归,不乐北土,情有由矣。”???由于国破家亡、被迫入洛出仕而远离家乡、地域风俗殊异、政局动荡不安、大志难遂、仕途坎坷等多重原因,陆机到了洛阳后,深深的乡曲之思一直在萦绕着他,亦为清理中的事。
诗人离家赴北,缘物生情,便发为思乡之诗。如:一见清水之源,就想起山水之美的家乡:“余固水乡士,抱轡临清渊。戚戚多远念,行行遂成篇” (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二首之一)。在《赠从兄车骑》一诗中,他这样写道:
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 翩翩游宦子,辛苦谁为心。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 营魄怀兹土,精爽若飞沈。寤寐靡安豫,愿言思所钦。感彼归途艰,使我怨慕深。安得忘归草,言树背与襟。斯言岂虚作,思鸟有悲音。
孤兽离鸟,尚思故薮旧林,何况人乎?北上游宦的艰辛,使诗人更加怀念家乡的山山水水,“营魄怀兹土,精爽若飞沈。寤寐靡安豫,愿言思所钦。”足见诗人思乡之深切。再如,诗人遇到大雨倾注时,有诗《赠尚书郎顾彦先》云:
朝游游层城,夕息旋直庐。迅雷中霄激,惊电光夜舒。玄云托朱阁,振风薄绮疏。丰注溢修霤,潢潦侵阶除。停阴结不解,通衢化为渠。沉稼湮梁颖,流民斥荆徐。眷言
2
怀桑梓。无乃将为鱼。
看到洛阳“沈稼湮梁颖,流民斥荆徐”时,首先想到的是家乡的人民,“无乃将为鱼”!这又是何等深厚的感情。而 一听到故乡的消息,便“抚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借问邦族间,惻怆论存之。”(《门有车马客行》)则更是仁者之心的自然流露。同时,我们的研究还发现:陆诗思乡之情与大志难遂、仕途坎坷联在一起,从而大大加重了乡情的分量。《思归赋·序》云:
余牵役京室,去家四载,以元康六年冬取急归。而羌虏作乱,王师外征,职典中兵,与闻军政。惧兵革未息,宿愿有违,怀旧之思,愤而成篇。
此既是陆平原诗情的表白,又是乡曲之思之所以深厚的明证。
﹙2﹚亲友手足之情。《与弟清河云诗·序》云:
余弱年夙孤,与弟士龙衒衅丧庭,续忝末绪。会逼王命,墨絰即戎。时并萦发,悼心告别,渐历八载,家邦颠覆。凡厥同生,凋落殆半。收迹之日,感物兴哀,而士龙又先在西,时迫当祖载,二昆不容逍遥,衒痛东徂,遗情西摹。故作此诗,以寄其哀。
又,《叹逝赋·序》云:
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余年方四十,而懿亲戚属,亡多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或所曾共游一途,同宴一室,十年之外,索然已尽。以是思哀,哀可知矣! 又,《愍思赋·序》云:
予屡抱孔怀之痛,而奄复丧同生姊,衔恤哀伤,一载之间而丧制便过。故作此赋,以纾惨恻之感。
这种至深的哀感,这种耶稣、释迦般的悲天悯人,体现着晋人的“一往情深”。据《晋书》所载,与陆机有交往的顾荣、张士然、冯文罴、潘尼、戴若思等,他们之间都能推诚置腹,互相提携,成为昵交密友。这种友情在陆机诗中历历可见。如陆机与乡人顾荣,同在尚书省任职,曾遇暴雨不得相见。陆机便作《赠尚书郎顾彦先二首》以叩问,其中第一首写道:
与子隔萧墙,萧墙阻且深。形影旷不接,所托声与音。音声日夜阔 ,何用慰吾心。
一墙之阻,形影之旷,阔别之情,跃然纸上。又如,顾秘上任交州刺史,临行前陆机作诗寄语云:
顾侯体明德,清风肃已迈。发迹翼蕃后,改授抚南裔。伐鼓五岭表,扬旌万里外。远绩不辞小,立德不在大。高山安足凌,巨海犹萦带。惆怅瞻飞驾,引领望归旆。
3
希望他在交州刺史任上能有所建树,可谓寄人以徳音之言。再如,与陆机同为太子洗马的冯文罴,分别之际,朋友之情更切,“慷慨谁为感,愿言怀所钦。”(《赠冯文罴》)长相忆,莫相忘,不正是友谊的表白吗?陆诗中的友情尚且如此,而手足之情更是动人肺腑!
陆机的同胞兄弟,有晏、景、玄、云。据《晋书·武帝纪》载:“王戎、(王)睿又克夷道、乐乡城,杀夷道监陆晏,水军都督陆景。”陆机在其后来的诗文中,每回忆起“凡厥同生,死亡殆半”时,便有家亡国破之痛,懿亲戚属惨恻之感。《与弟清河士云》(其一)诗有云:
昔我斯逝,兄弟孔备。今余来思,我凋我瘁。昔我斯逝,族有余荣。今我来思,堂有哀声。我行其道,鞠有茂草。我履其房,物存人亡。抚膺涕泣,血泪彷徨。
姜亮夫先生评此诗时说:“此诗自序身世,悲懿亲之丧亡,感时序之不待,思骨肉之离合,痛人生之多艰,而兄弟怡怡之情,至为深切。??盖父既早逝,国亦瞬亡,然花亭十年,依懿亲以自怡,及北上入京,时更八祀,家多危难,姑姊见背,先业全隳,所遗惟兄弟相守,故其言辞凄楚。而孔怀之情益笃矣。”???的确,陆氏兄弟间的孔怀之情,诗歌里时时显现:
饮饯岂异族,亲戚弟与兄。婉娈居人思,纡郁游子情。 (《于承明作与士龙》)
揔轡登长路,呜咽辞密亲。 (《又赴洛道中二首》之一)
离别时呜咽哭泣,难舍难分,俱见其手足之情的深切。
﹙3﹚人生忧患意识的流露。在陆诗里继续吟唱着一个汉末魏晋以来极为普遍的主题:基于人生忧患而发的人生感叹。“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魏晋人对人生的思考、感叹,苦难的社会现实是其基础,精神领域的自由与解放是其条件。陆机亲身体验过吴亡的伤痛,也看到了同胞骨肉晏、景如何沦为战争的牺牲品;洛阳求仕,目睹了司马氏集团内部的腐朽与荒淫,历经了杨、贾争权的政治恐怖,??这些均为陆机诗赋里人生忧患意识奠定了客观的现实基础。这种由动荡社会现实而触发的人生的忧患意识,对陆机诗歌的基调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研究者认为,魏晋诗歌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高度重视,对人生短促的感叹,从建安一直到晋宋,从中下层到皇家贵族,在相当大的时空中弥漫着,成为了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我们说陆机诗歌中的人生忧患意识是晋代典型音调的一个典型。例如:
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体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君子行》)
寄世将几何,日昃无停阴。前路既已多,后途随年侵。 (《豫章行》)
淑貌色斯升,哀音承颜作。人生诚行迈,荣华随年落。 (《君子有所思行》)
感朝露,悲人生。逝者如斯安得停。 (《顺东西门行》)
宗白华说:“明哲之士,智越常流,感身世之哀逝,惊宇宙之神奇,莫不憬然而觉,遽然而省,思宇宙之奥,探人生之源??”人意识到时间流逝的无限与生命的有限,从而如何将有限的人生延长到无限;意识到生死的必然,从而追求生命的终极价值,这本身就是人的智慧发达、理性觉醒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于政治恐怖背景下的陆诗忧患意识,是
4
应予以肯定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陆诗中人生忧患意识的底下,缺少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积极人生态度,而是以悲观的态度审视人生、观察宇宙,从而整个诗里流露出不可名状的痛苦与悲伤,展示一种消沉、晦暗的人生观。如;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黾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迫及岁未暮,长歌承我闲。 (《长歌行》)
这种在忧患意识里所包含的是一缕透不出点滴希望的悲情,应该是陆机国破家亡,出仕洛阳后心声的真实再现。尽管它是凄楚的、悲凉的,甚至是消极的,但为我们认识一代天才人物的悲剧命运痛苦的灵魂,提供了一把钥匙。
综上所论,陆机诗歌无论是歌功颂德、诗酒唱和,还是抒发乡曲之思、表现亲友手足之情,抑或感叹人生忧伤,固然很少反映民生疾苦和重大政治事件,但却有较为真实的感情,因而内容和格调都是健康的,并非如有的论者所云其诗“粗枝大叶”,“ 令人一见匿笑,再见呕秽”,无甚可取之处。
二
诗歌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样式,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说:“如果从语言学的角度给诗歌下一定义,不妨说诗歌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和一般书面语,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就是说诗歌有诗歌王国的语言,诗人必须运用诗的语言,通过有限的文字符号传达出无限的情思,完成诗的创造。我们认为,陆机因“天才绮练”,在诗歌的表达和创造以及表达的美感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沈归愚所评“士衡诗亦推大家,??遂开出排偶一家。”是颇为得其实的。就其整体感受而言,陆诗呈现出一种“繁缛赡密”、“工整绮练”的华美艺术特色。这种华美艺术特色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的。
﹙一﹚诗歌语言意象的美饰与丰富。我们知道,中国文字以象形为主,是先从视觉上感人的。现代实验心理学又告诉我们:色彩的经验类似于感动或情绪的经验。诗的色彩美因而就十分重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很大程度上就指这种修饰效用而言的。史载陆机才高思巧,突出地表现在他能充分调动语言文字的形容、借代、用事、比喻、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段,成功地美饰语言的意象,创造了华美的诗歌。这首先表现在用形容词去美饰意象,即从形容人物之行状、色彩、情绪三方面创造诗之美。形容人物如:
高台多妖丽,睿房出清颜。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闲。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日出东南隅行》)
陆机此诗对于美女色貌服饰的描绘,不仅直接用形容词,而且又以“美目”、“玉泽”、“翠翰”为喻,更好地完成了粉饰美女的形象。
形容物色景致的,又如:
和风飞清响,鲜云垂薄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
隆暑固已惨,凉风严且苛。夏条焦鲜藻,寒冰结冲波。……胡马如云屯,越旗亦星罗。(《从军行》)
5
前例“鲜”字给人以新、亮、轻之感,“薄”字状出淡淡的天色。中例以“隆”字形“暑”,写出暑的酷热;还有用“隆”形容思念的深厚:“隆思乱心曲”等,均可看出陆诗语言的工巧。除了用形容词直接描绘自然景物的形状色彩外,还配合着比喻的妙用,如后例“胡马”一句,用“云屯”喻“胡马”之多,用“星罗”喻“越旗”之密集,则更成功地美饰了意象。
但形容词造象的最高境界,在于利用形容词构成的感觉所引起的心理感受,亦即“动人心魄”的情绪感受。如:
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 (《赴洛道中作二首》之一)
悲风无绝响,玄风互相仍。丰水凭川结,零露弥天凝。 (《梁父吟》)
在视野意象外,增加了风声、虎啸、鸡鸣等听觉意象,将这些悲鸣之声,展布于江天、山野、云雾的凄迷景色中,给人心理以凄惨、悲凉之感,勾起人们孤独、惆怅的情绪。
以上是用形容词直接美饰意象。此外,间接美饰意象的,如传统的“象喻”和晋宋以来盛行的“用事”。陆机才高思巧,故“用事”和“象喻”,诗中屡见不鲜。用事援典的,如:
﹙1﹚ 群黎未绥,帝用勤止。我求明德,肆于百里。 (《赠冯文罴迁斥丘令》)
﹙2﹚ 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为顾彦先赠妇二首》之一)
﹙3﹚ 秦伯导仁风,仲雍扬其波。穆穆延陵子,灼灼光其华。 (《吴趋行》)
例﹙1﹚化用《诗经》成辞:“我求懿德,肆于时夏”,以述己意。例﹙2﹚暗用《论语》:“子曰:白乎涅而不缁”的典故,抒发仕途坎坷、艰辛之感,使得意象明显具有了象征意义。例﹙3﹚用《史记》里的典故,使得陆诗具有了厚重的历史感。
再如,用象喻美饰意象的,陆诗更是一绝。所谓“象其物宜,理贵侧附”,多方取喻,婉转附物,全诗由此呈现出一种陆离缤纷的藻采:
形影参商乖,音息旷不达。离合非有常,譬彼弦与舌。 (《为顾彦先赠妇二首》之一)
江篱生幽渚,微芳不足宣。被蒙风云会,移居华池边。发藻玉台下,垂影沧浪泉。 (《塘土行》)
不惜微躯退,但惧苍蝇前。愿君广末光,照妻薄暮年。 (《塘土行》)
前例两韵皆为明喻,形容离愁别绪,入骨三分。中例连用三个比喻:第一韵暗喻女子本在父母家,居幽闲之室,自谦微德不足以奉君子;第二韵暗喻女子出嫁适人;第三韵用玉台、沧浪之水清,暗喻女子清贞的品德。后例,苍蝇能变易白黑,喻谗人;“薄暮”喻年老。这些象喻的妙用,使语言得到了大幅度的美饰。
6
以借代为喻的手法,同样在陆诗中起到了美饰意象的作用:
羁旅远游臣,托身承华侧。抚剑遵铜辇,振缨尽祗肃。 (《赴洛二首》之一)
悲歌吐清响,推舞播幽兰。丹唇含九秋,妍迹陵七盘。 (《日出东南隅行》)
前例“承华”代太子宫。后例“清响”代歌声之美,“幽兰”代舞姿之妙,“丹唇”代歌声,“妍迹”代舞迹。由此可见陆诗以借代为喻,美饰意象的成功。
“诗和乐像一对孪生姊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诗,不仅作为书面文字呈诸人的视觉,还作为吟诵或歌唱的材料诉诸人的听觉。”???美饰意象,造成视觉上的美感,上文已述。对于听觉引起的美感,即调动语言的声律去打动读者的心灵,使诗歌具有音乐的效果,在诗歌创作中也很重要。陆机这方面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叠词、顶真等手法的运用上。叠词如:
肃肃霄笃动,翩翩翠盖罗。 (《前缓声歌》)
蔼蔼庆云被,冷冷祥风过。……穆穆延陵子,灼灼光诸华。 (《吴趋行》)
这些叠词,不仅状貌,而且一字一音的复叠,能给人一种乐感。运用顶真造成乐感的,如:
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踌躇。踌躇欲安之,幽人在浚谷。 (《招隐》之一)
呼于子不闻,泣子子不知。含言言叹叫,挥涕涕流离。 (《挽歌三首》之一)
隆思乱心曲,沉欢滞不起。欢沉难尅兴,心乱谁为理。 (《为顾彦先赠妇二首》之一)
前例顶真的运用,形成错综复叠的节奏。中例将“子”、“言”、“弟”,连接叠用,但非一般叠词,它恰好将句子分成主客两部分,如“呼子”、“泣子”是主,“子不闻”,“子不知”是客,同时在客、主对立中,造成“幽咽泉流冰下滩”般迥旋、迭宕的效果。后例将语词倒置叠用,“乱心”变为“心乱”,不但词性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不同的意致。
要之,陆机诗歌利用语言本身的形象、意义、声音,去大量地美饰与丰富诗歌内涵,形成了“辞采华瞻”的艺术效果,既是陆机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魏晋诗歌发展变化、走向形式美的重要标志。
2.诗歌语言构造的工整与完美。在语言结构方面,陆诗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这表现在:
﹙1﹚铺陈排比手法的运用。赋法,早在《诗经》时代有之,汉赋的时代,更是盛行。“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陆诗大量吸收这种手法,从不同方面着笔,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在诗歌构造上呈现着繁富之美。如《招隐》诗云:
笃言寻飞遁,山路郁盘桓。芳兰振惠叶,玉泉涌微澜。嘉卉献时服,灵木进朝餐。
此诗旨在传达诗人对隐者的向往之情,“芳兰”以下,铺陈排比了四种美景,细腻刻画
7
一种乐情,加重了诗的份量,给人以厚重之感。再如《赴洛道中作》其一,描写洛阳求仕时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此诗用“山泽”、“林薄”、“虎啸”“鸡鸣”、“哀风”、“孤兽”六事的排比铺叙,不唯传达出诗人“顾影凄自怜”的悲情,而且在结构组织上也显得清晰、完美。铺陈排比在陆诗比比皆是,明人许学夷说:“如《从军行》、《饮马长城窟》、《门有车马客》、《苦寒行》、《前缓声歌》、《齐讴行》等,则体皆敷叙,语皆构结,而更入俳偶雕刻矣。”????1 “体皆敷叙”即我们所说的排比铺陈之法。
﹙2﹚对偶。汉字以一个字形配合着一音一义,从而使得中国的古体诗句大抵要求以同样的字数构成,形成独特的俪词偶句。陆诗有意利用这种手法,使得组织构造十分工整。请看:
怀往欢绝端,悼来忧成绪。感别惨舒翮,思归乐遵渚。 (《于承明作于士龙》)
整驾肃时命,枚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楼野雀林。日归功木建,时往岁载
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猛虎行》)
以上均可看出,陆诗大量运用对偶,特别工于组织语言。前例更是几乎一对到底,形成工整完美的风格。由于追求对偶的工整,常将一句意思,析为两句,如前例“怀往欢绝端、悼来忧成绪”。后例“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其诗不单调而又工整。值得一提的是,后人以为陆机开排偶之风,如清代叶矫然云:“六朝俳偶,始于士衡。”其实,古诗十九首,建安诗中排偶已属常见;晋宋之际,则“俪采百字之偶”。只是陆诗排偶更加工整,因而更具代表性而已。
三
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里说:“我认为诗歌之要素,主要乃在于其所具有的一种感发之生命,因此衡量一首诗的重要标准,便当以其所传达的感发生命之质量,及其所传达的效果之优劣为根本依据。”????其所说的衡量感发之生命与传达之效果,质言之,有“能感之”与“能写之”两大因素。就“能感之”此一要素而言,如前所述,陆机诗歌既有浓厚的乡情的抒发,也有兄弟情谊、骨肉分离的铺述,更有人生忧患的慨叹,并不像一些论者所说的无真情实感。恰恰相反,陆机的一些诗所传达的感情、感受是非常丰富、深切的。然陆机最终未能成为诗歌大家如陶渊明者,则在于其诗从整体上来看缺乏一种感发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时代风气好尚所囿,其时代的诗人着力于“用理性、思力来安排,所以他们的诗缺少了那种靠感情直接产生的感发力量,这就是清人沈德潜所说的‘读之使人白日欲卧’的原因。”????
同时,陆机生于东吴世家大族,少有异才,服膺儒术,“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于古人所言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事业中,侧重于立德、立功,而立言只能退居其次了,此可从吴亡后他在家乡华亭闭门读书,有《文赋》等厚重的作品问世得到证明。复次,陆机入洛求仕,“然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以进趣获讥。”????此种性格与志趣,导致了诗人最终死于“八王之乱”,过早地结束了悲剧的一生,因而未能留下更加美妙的诗篇来。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云:“然晋虽不文,人才实盛:茂先摇笔而散珠,太冲动墨而横锦,岳湛曜联笔之华,机云标二俊之采,??并结藻清英,流韵绮靡。前史以为运涉季世,人未尽才,诚哉斯谈,可为叹息。”刘勰的话是颇耐人玩味深思的。就“能写之”此一要素言之,陆机“天才绮练”,适逢文学的自觉时代,因而陆诗重视诗歌语言的美饰与丰富,讲求诗歌结构的工整与完美,从而提高了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在艺术形式美方面,自有一番成就;在中国古体诗向唐代格律诗的发展过程中,当有其历史进步意义。
8
?参考文献?
???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993. ???
丁福保辑. 历代诗话续编?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993. ???
王夫之等撰. 清诗话?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32。 ???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1. ???
曹道衡.试论陆机陆云的《为顾彦先赠妇》?J?.河北师院学报,1989(1). ??????
姜亮夫,姜亮夫全集(二十三)?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325-327. ???
宗白华.美学散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77。 ???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16. ????
许学夷. 诗源辨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87。 ????
叶嘉莹. 迦陵论诗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56. ????
叶嘉莹.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48. ????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Discussion on the Analysis of Luji’s Peom
AN Haimin
(School of Humanities,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Xining ,Qinghai,810008)
Abstract : Luji is a representative poet of West Jin dynasty.However his achievments in poem has been negated by many crtitics after Tang dynasty ,which was reflected on several series of books on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Hence,it’s necessary to gain a whole new knowledge of Luji’s peom.Since poem has the special function of inspiring people, how deeply readers have been touched become a important measure of poetic appraisal.In this way,Luji’s artistic character and achievements was analysed along with his works in the essay. Keywords:Luji Luji’s peom artistic character and achievements
作者简介:安海民(1964-- ),男,甘肃秦安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藏高
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主要从事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青藏高原文化研究。
联系地址:西宁市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810008) E-mail: qiaosc07@sina.com
9
10
正在阅读:
试论陆机的诗歌03-02
老年人通信消费行为市场调研报告01-02
中药药膳学论文枸杞03-08
CCNA实验集合2010.10.112-26
四季的歌作文350字07-04
病毒感染力的滴定(TCID50的测定)04-05
高华证券-全球经济周评:财政整顿:依然有损增长-12032803-20
论物业管理法律机制的完善-5.1411-1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