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鉴赏配套练习——即景、即事、咏物诗
更新时间:2023-04-21 19: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
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①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⑴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⑵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⑴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
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
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⑵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
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
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
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
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
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
“不必取长途”。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
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
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答案】(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
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
加以分析即可。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
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
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
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
理亦可。
【答案】(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
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案】⑴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⑵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⑶“为拂绿琴埃”
【分析】(1)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
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
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
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
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2)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
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3)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
是他的知音。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意绪。琴上为何积满尘埃?长期没弹。为何长
期没弹?像伯牙一样没有知音欣赏。作者希望风拂去琴上尘埃就是希望朋友到来自己重新弹
琴。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来,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
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
结出寄思的主题。
8、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 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
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
‘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⑴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
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
⑵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⑶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答案】⑴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⑵(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
态。
⑶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
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如有其他看
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
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
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
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
泼有趣。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 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2)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自
诗。
【答案】(1)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
啼”。
【分析】第(1)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认。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范围一般是比喻、
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八种。解答本题必须注意后面的“具体说明”
的要求。对照“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两句。
(2)【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考“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
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
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分析】第(2)题考查对诗歌特色“情景交融”的理解。解答本题时,一定要具体指出景
是什么,情是什么,两者是怎样交融在一起的。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
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
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
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酿。
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
钱钟书称次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⑴春下之交乍暖忽寒。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
某种心理。第一问完全可以从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蛙声歇和十日寒中分析理解出来。视
觉——游子春衫单、桃花飞尽;味觉——野梅酸:表现天气变暖的感受。听觉——蛙声歇;
触觉——东风寒:表现“寒”的感受。⑵第二问,钱钟书的原话是这样的:“下面这一首写
春深夏浅、乍暖忽寒的情味,倒是极新颖的。”所以这种情味应该与变化的季候联系在一起。
季候的变化引起游子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这样理解应该是恰当的。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
①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
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
可以看出:一 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
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
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福建卷)
① 端居李商隐
②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
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
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
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
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
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答案】(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
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16、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湖南卷)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
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
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
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
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
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
巧别致。
1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注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
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
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辽宁卷)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 确:
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
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⑵“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
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
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
之成理即可。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山东卷)
①②晓上空泠峡 王罔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 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做岸之气隘下言表”。请结合这
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⑴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
溯流而上。⑵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
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
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
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2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浙江卷)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
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
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
【答案】(6分)(1)流水 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
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4分)
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
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
是静景。(1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答案: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
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
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王诗和周诗都是三、四句写“夜景”,这里分析“夜景”的不同,应从内容
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2)“心境”的分析,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或“诗眼”),王诗
抓第一句中的“悲”,周诗抓“不闻”“不知”等。]
2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 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
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
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附补充注释和讲解
①词借咏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声色俱厉,可见作
者在郁闷中进发之愤慨。词大概作于作者旅寓河南期间。②堵:一般为用于墙的量词,词中
形容山高。③“风低”句:写鹰在广阔平原上迅疾低飞。削碎,犹“划破”。 ④寻呼处:行
猎地方。寻呼,即呼鹰逐兽。杜甫《壮游》:“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⑤身手:指才能、
本领。和谁赌:没有机会与别人比高低。 ⑥轩举:昂扬貌。 ⑦汝:指鹰。
【讲解】词的题目为“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成
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咏怀
题材来认识似更恰当。开篇“寒山几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下得极新
颖而重拙,有此二字,凌厉激荡的气势喷薄欲出,堪称炼字的典范。接数句以“袒貂裘”、
“略记”写出词人浩茫风度,为后文铺垫。下片兴感,“男儿”三句极豪迈,又极悲愤,精
警无匹,如干将出匣,寒光射人。此等句是他人想不到、写不出者,最能代表迦陵词“鼓舞
风雷”、“蹈扬湖海”的特色。末二句以荒莽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后作含蓄的一折,特别
凸现词人九曲黄河般的积郁之情,力量沉厚。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
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
人生理想。读本篇不仅令我们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
“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2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参考: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
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
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2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
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
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
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
情怀。(意思对即可)
2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答: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
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
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得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2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
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
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
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
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
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
世态炎凉的感叹。
27、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
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2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
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
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
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2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
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
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
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
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2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
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
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30、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
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案】(1)(3分)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
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
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5分)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
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
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
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
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
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
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
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
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解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
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
3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
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
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
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
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
“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33、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
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
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
人家、庭院等景物。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
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
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
契合。
观点一: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
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3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
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3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2)(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案】(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
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
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3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⑴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 )。(2分)
⑵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⑴ 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⑵ 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3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
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⑴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⑵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
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⑴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
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
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⑵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
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
“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38、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
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借代、反问。
(2)、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
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3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⑴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答案】⑴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
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闪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
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生情的思乡之情。是对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
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
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句句关情。
4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
加以说明。(4分)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41、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澡漠烟中树,西楼暮,一
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
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
寻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1)秦诗之理趣_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
“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
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
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
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
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4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
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
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
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
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4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
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4分)
【参考答案】(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
缓 之状。
(2)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
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释义: 上天(大自然)要让江河流下去,但旁边的青山却想要江流停下来。谁不替江流发
愁呢,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川一眼也望不到头啊!远处的船帆如飞鸟一样的落停了下来,船停
泊不动的时候似乎江流也停住了流逝。可笑群山依然显得无力和自作多情,又怎么能把她留
住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
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44、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
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
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
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
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4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
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⑴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⑵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⑴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
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第一句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
分。意思对即可。
⑵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
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如答同意,并能答出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的,给2分;答出是通过人、物的感受来写雨的,
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答不同意,只有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4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②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
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5分)
【要点提示】
(1)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
伤。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泉涌出来的甜的水酒,早晚栖息在山冈树林间。
它一声高吭的鸣啼可以响彻整个大陆九州,它伸长了颈子可以望穿八荒那最僻远的地
方。
此时正适逢商朝靡滥的世风下,它把自己的羽翼破坏藏拙起来。
就往昆仑山的西侧飞去,要到何时才会复归回还啊!
只恨处于不对的职位,那种凄凉悲伤真的使我伤心难过啊。[2]
【参考答案】(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答“远离尘世”给分);志向远大(或“心
忧天下”)(1分)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分);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
人自己”)( 分),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 分)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
的悲伤情怀( 分。只答“怀才不遇”或“失意”给 分)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4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
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
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
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
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献”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
分)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参考答案】
(1)(4分)“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
象。“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4分)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
君子的伤感。
4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22—23题。(6分)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⑴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⑵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⑴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
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⑵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
也是美妙的音乐。
4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
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
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解析: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
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
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
5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5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5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答案】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
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各2分)
5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㈠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㈢。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意思对即可。)(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5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⑴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释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悲伤”、“壮志难酬”之类的,切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⑵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参考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试题解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到这里,就是最好的想象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
5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⑴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答案: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了平淡闲适之情。
56、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案角度提示】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题考古代诗歌鉴赏,角度任选,开放度极大,是本套试卷的最大亮点。它不再是“问什么答什么”,而是“想什么答什么”,给了考生答题的充分自主权。角度不外乎四个:形象、语言、技巧、情感。
57、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参考答案】(1)和风细雨 (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3) 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
【解题思路】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
正在阅读:
小学家训作文06-15
我家的宠物狗作文600字06-20
2014东莞市高三摸底考试作文11-05
挫折人生的老师作文600字06-30
2007年高考备考复习第一轮第二章第二单元重要不等式08-20
民主理论考题06-10
北京市山谷学校 中考英语 语法填空训练中考英语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05-10
主题中队会的队会仪式是少先队的基本仪式11-27
标准厂房可研报告03-01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即事
- 即景
- 宋词
- 唐诗
- 鉴赏
- 配套
- 练习
- 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 人生路上乘胜追击好
-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 2013年广东省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WORD版)
- 人体解剖学试题全收录
- 从《挪威的森林》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看
- 典型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原因分析
- 整机设备的装配工艺注意事项
- 企业战略规划(经典讲义)
- 《跟着妈妈》幼儿园教学设计
- 四级名词词组和固定搭配
- 侧方邻指皮瓣在手指掌侧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 材料送检取样指南(全部项目)
- 贵州重点项目-贵阳年产4000万m2改性磷石膏建材生产项目可行性研
- 一种简易提高易发霉棉花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 js猜数字游戏,html脚本,就是编程,js基础
-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试题
- 合肥万科金色名郡5期商业项目策划报告(明亮博远)2011-148页
- 统计学原理实验报告 应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指标
- 13.2整式的乘法形成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