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1

更新时间:2023-09-06 09: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学院(系、所)名称: 物理系

研究生课程体系负责人: 易 林

提 交 时 间: 2008.4.28

研究生院印制 二〇〇七年九月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基本要求及填表说明

1、 学院(系、所)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指本院(系、所)为保证所培养的研究生

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而开设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内容先进的各类课程总和。本院(系)研究生根据培养目标需要选修其他院系开设的课程不列入本院系研究生课程体系,可在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体现。

2、 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同类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先进经

3、 研究生课程设置既要考虑“专业层面”,也要考虑人才培养中的“个性层面” 4、 研究生课程设置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重视基础理论的同时,要加强

研究生实践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5、 根据人才培养与课程目标的需要,支持开设专题前沿讲座课程

6、 研究生课程内容要体现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区别,同样内容的课程

不应重复设置

7、 鼓励按照一级学科进行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

8、 研究生专业课原则上每门不超过32学时(2学分,16学时=1学分) 9、 课程类型指: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

其它。其中,专题讲座指由一个或多个校内外专家为研究生开设的学术报告或系列讲座,每年讲座专家及内容可不同 10

表3中的“先修课程”是指在选修本课程前应先修的课程或应具备的背景知识

物理系 2007 年研究生课程汇总表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课程编号 012.500 012.501 012.502 012.503 012.504 012.505 012.506 012.507 012.508 012.509 012.510 012.511 012.512 012.513 012.514 012.515 012.516 012.517 012.518 012.519 012.520 012.521 012.522 012.523 012.524 012.525 012.526 012.527 012.528课 程 名 称 广义相对论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分子模拟 生物分子物理 黑洞天体物理学 I 天体物理的辐射机制 非线性物理 标准模型 神经信息传输与处理 生理与心理声学 引力实验原理 弱信号检测 测试技术基础 生物信息学 实测天体物理学 低维物理 有机磁理论 群论 计算物理 分形物理 透射电子显微学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纳米材料学 凝聚态物理 高等量子力学 原子光学 量子光学 光纤孤立波理论 凝聚态量子理论 课程类型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学时 64 32 48 48 48 32 48 32 48 48 48 32 32 48 48 32 40 64 32 32 32 48 48 48 64 40 48 48 64 学分 4 2 3 3 3 2 3 2 3 3 3 2 2 3 3 2 2.5 4 2 2 2 3 3 3 4 2.5 3 3 4 开课学期 春 秋 秋 秋 秋 春 春 秋 春 秋 春 秋 秋 春 秋 春 秋 秋 秋(春) 秋 秋 秋 秋(春) 秋 秋 春 春 春 春 任课教师及职称 罗俊(教授) 罗俊(教授) 肖奕(教授) 肖奕(教授) 汪定雄(教授) 汪定雄(教授) 刘中柱(教授) 刘中柱(教授) 龙长才(教授) 龙长才(教授) 胡忠坤(教授) 吴书朝(教授) 周泽兵(教授) 黄延昭 (副教授) 龚碧平(副教授) 姚凯伦(教授) 姚凯伦(教授) 李智华 (副教授) 郁伯铭(教授) 郁伯铭(教授) 高义华(教授) 魏合林 (副教授) 适用专业 理论物理 理论、无线电物理 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 理论、无线电物理 理论、无线电物理 理论,无线电物理 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 凝聚态 凝聚态 物理系所有专业 材料物理(光学) 凝聚态,材料物理 凝聚态,材料物理 凝聚态,材料物理

魏合林 (副教授) 凝聚态(材料物理) 魏合林 (副教授) 吴颖(教授) 吴颖(教授) 吴颖(教授) 易林(教授) 易林(教授) 凝聚态,光学 物理系所有专业 光学 光学 光学 凝聚态,光学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012.529 012.531 012.532 012.533 012.534 012.535 012.536 012.537 012.538 012.540 012.541 012.542 012.543 012.800 012.801

介观物理 非线性光学 量子场论 固体光学 协同学 高等统计物理 随机动力学 等离子体物理及应用 低温固态物理 高等固体物理 材料物理学 磁性材料及磁性物理 薄膜物理与薄膜材料 量子测量学 黑洞天体物理学 II 博士生跨一级学科课程 博士生专题研讨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48 64 48 48 48 48 48 48 40 48 48 48 48 32 32

3 4 3 3 3 3 3 3 2.5 3 3 3 3 2 2 2 6

秋 秋 春 秋 秋 秋 秋 春 秋 秋 秋 秋 秋(春) 秋 秋

易林(教授) 成泽(教授) 成泽(教授) 成泽(教授) 杨明(副教授) 杨明(副教授) 杨明(副教授) 刘祖黎(教授) 袁松柳(教授) 袁松柳(教授) 唐超群(教授) 熊曹水(教授) 熊曹水(教授) 罗俊(教授) 汪定雄(教授)

光学 光学 理论物理 光学 光学,理论物理 光学 光学,理论物理 材料物理 光学,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 凝聚态,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凝聚态) 理论、无线电(博士) 理论物理(博士) 物理系所有博士 物理系所有博士

物理系 2007 年本科生课程汇总表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课程编号

力学 热学 电磁学 光学 原子物理 分析力学 电动力学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量子力学(一) 数学物理方法 固体物理 低温固体物理 纳米材料学 磁性物理 凝聚态物理导论 材料物理导论 等离子体物理 激光物理 光电子技术 计算机模拟与符号计算 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 量子力学(二) 统计物理(二) 计算物理 现代光学和量子技术实验 课 程 名 称 课程类型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实验 讲授 学时 64 40 72 48 48 56 64 56 64 80 48 40 32 32 40 32 32 40 32 40 40 56 48 60 32 2 学分 4 2.5 4.5 3 3 3.5 4 3.5 4 5 3 2.5 2 2 2.5 2 2 2.5 2 2.5 2.5 3.5 3 秋 秋 柯圣志 (副教授) 刘会平(讲师) 杨凤霞(讲师) 开课学期 春 春 秋 春 秋 春 秋 秋 春 秋 春 秋 秋 秋 秋 秋 春 秋 春 秋 秋 秋 任课教师及职称 胡忠坤(教授) 柯圣志 (副教授) 熊曹水(教授) 喻力华 (副教授) 刘祖黎(教授) 肖奕(教授) 易林(教授) 刘中柱(教授) 吴颖(教授) 刘中柱(教授) 邵成刚 (副教授) 姚凯伦(教授) 袁松柳(教授) 魏合林 (副教授) 熊曹水(教授) 姚凯伦(教授) 杨凤霞(讲师) 刘祖黎(教授) 杨明(副教授) 刘会平(讲师) 肖奕(教授) 邵成刚 (副教授) 葛国勤(教授) 适用专业

物理学院研究生课程体系汇总表(2009年更新)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012.529 012.531 012.532 012.533 012.534 012.535 012.536 012.537 012.538 012.540 012.541 012.542 012.543 012.800 012.801 012.544 012.545 012.546 012.547 012.548 012.549 012.550 012.551 012.552 012.553 012.554 012.555 012.556 012.557 012.558 012.559

介观物理 非线性光学 量子场论 固体光学 协同学 高等统计物理 随机动力学 等离子体物理及应用 低温固态物理 高等固体物理 材料物理学 磁性材料及磁性物理 薄膜物理与薄膜材料 量子测量学 黑洞天体物理学 II 等离子体电磁流体力学 电磁流体力学 等离子体动力学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48 64 48 48 48 48 48 48 40 48 48 48 48 32 32 48 48 48 48 48 48 48 32 48 48 32 32 40 40 40 40

3 4 3 3 3 3 3 3 2.5 3 3 3 3 2 2 3 3 3 3 3 3 3 2 3 3 2 2 2.5 2.5 2.5 2.5

秋 秋 春 秋 秋 秋 秋 春 秋 秋 秋 秋 秋(春) 秋 秋 秋 秋 春 春 秋 秋 春 春 秋 秋 秋 秋 秋 春 秋 春

易林(教授) 成泽(教授) 成泽(教授) 成泽(教授) 杨明(副教授) 杨明(副教授) 杨明(副教授) 刘祖黎(教授) 袁松柳(教授) 袁松柳(教授) 唐超群(教授) 熊曹水(教授) 熊曹水(教授) 罗俊(教授) 汪定雄(教授)

光学 光学 理论物理 光学 光学,理论物理 光学 光学,理论物理

材料物理 光学,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 凝聚态,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凝聚态) 理论、无线电(博士) 理论物理(博士) 等离子体物理

胡希伟(教授)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高温等离子体诊断 现代等离子体技术非线性等离子体物理导论

非中性等离子体物理 计算等离子体物理 磁约束离子体物理原理 近代物理专题 惯性约束等离子体原理 电弧等离子体及其工业应用 非平衡等离子体及其材料处理 尘埃等离子体基础 微波激发等离子体原理 托卡马克高级运行模式

胡希伟(教授)

等离子体物理

表3. 物理系 高等固体物理 研究生课程简介

2.3 2.4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3.5 4.1 4.2 4.3 4.4 4.5 4.6 5.1 5.2 5.3 5.4 5.5 6.1 6.2 6.3 6.4 6.5 6.6 6.7

弱周期势近似 紧束缚势近似 金属和绝缘体 玻尔兹曼方程 电导率 热导率和热电势 霍尔效应和磁电阻

第三章 强电子关联 能带理论建立的过程 库仑场中运动的电子 强关联物质复杂的电子态 强关联物质出现的规律 强关联物质奇异的物理性质

第四章 固体电阻 能带理论对固体电子导电性的理解 金属或绝缘体的判断依据 金属中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极化子及相应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半导体材料中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金属陶瓷及相应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第五章 固体比热 研究比热的意义 晶格比热 电子比热 磁比热 Schottky 比热

第六章 磁电阻 引言 磁电阻效应 正常磁电阻 各向异性磁电阻 自旋散射有关的磁电阻 巨磁电阻 隧穿磁电阻

6.8 7.1 7.2 7.3 7.4 7.5 8.1 8.2 8.3 8.4 8.5

庞磁电阻

第七章 物质的磁性 物质的磁性:顺磁、铁磁、反铁磁 顺磁性半经典量子理论 铁磁起因及其理论描述 反铁磁性及其理论描述 自旋玻璃 固体无序效应

第八章

无序导致的定域 定域的标度理论 弱定域化 跳跃电导 非晶态的比热和热导率

第九章 小尺寸系统中的尺寸效应 9.1 介观体系的物理 9.2 纳米微粒 9.3 团簇 9.4 库仑阻塞 第十章 低维系统中的维度效应 10.1 半导体低维电子系统 10.2 二维体系中的相变 10.3 准一维导体

教材: 自编讲义

主要参考书: 1、 固体物理导论 2、 固体物理基础 3、 低温物理学 4、 磁电子学 基特尔 阎守胜 曹烈兆 焦正宽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科大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2000 年 1999 年 2005 年

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 培养的需要?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

专家组长 专 家 年 月 日

表3. 物理系 纳米材料学 研究生课程简介

各种物理性能、测量和应用,为深入研究纳米材料奠定基础。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课程为: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现代物理测量技术。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概述 1.1 纳米的概念 1.2 纳米材料的发展历史 1.3 自然界的纳米现象 1.4 纳米材料研究的意义 1.5 纳米材料的特点及性质 第二章 纳米材料的制备 2.1 纳米粒子的种类 2.2 纳米粒子的制备原理 2.3 纳米粒子的常规制备方法 2.4 纳米粒子的制备技术 第三章 纳米材料的观测及表征 3.1 X 射线衍射(XRD) 3.2 能谱分析(EDS) 3.3 扫描电镜(SEM) 3.4 透射电镜(TEM) 3.5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3.6 原子力显微镜(AFM) 第四章 碳纳米管及碳 60 4.1 碳纳米管及碳 60 的发现 4.2 碳的几种异构体介绍 4.4 纳米碳管的制备 4.5 纳米碳管的性质 4.6 纳米碳管的应用 第五章 纳米薄膜 5.1 纳米薄膜的分类与性质 5.2 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 第六章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6.1 纳米材料的光性质 6.2 纳米材料的磁学性质 6.3 纳米材料的电学性质 6.4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 6.5 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七章 纳米复合材料 9.1 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 9.2 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 9.3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9.4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教材: 张立德,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 ,科学出版社, 2001

主要参考书:曹茂盛等, <<纳米材料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2 李玲等,<<功能材料与纳米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 培养的需要?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

专家组长 专 家

表3. 物理系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研究生课程简介

第三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 X 射线衍射技术 3.1 X 射线衍射技术发展 3.2 X 射线衍射原理 3.3 X 射线衍射方法 3.4 X 射线物相分析基础 3.5 X 射线衍射应用

第四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电镜技术 4.1 电子显微技术发展 4.2 电子显微技术原理 4.3 扫描电子显微镜 4.3.1 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 4.3.2 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 4.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应用 4.4 透射电子显微镜 4.4.1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 4.4.2 衍射与成像 4.4.3 明场像与暗场象 4.4.4 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 4.4.5 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 4.4.6 透射电子显微镜应用

第五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电子探针技术 5.1 电子探针技术发展 5.2 隧道扫描电子显微镜(STM) 5.2.1 STM 原理 5.2.2 STM 结构 5.2.3 STM 工作模式 5.2.4 STM 实验过程 5.2.5 STM 应用 5.3 原子力显微镜(AFM) 5.3.1 AFM 原理 5.3.2 AFM 结构

5.3.3 AFM 工作模式 5.3.4 AFM 实验过程 5.3.5 AFM 应用 5.4 其它的扫描探针技术 5.4.1 激光力显微镜 5.4.2 摩擦力显微镜 5.4.3 磁力显微镜 5.4.4 热力显微镜 5.4.5 弹道电子显微镜 5.4.6 近场光学显微镜

第六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能谱技术 6.1 能谱技术的发展 6.2 能谱技术原理 6.3 红外光谱技术 6.4 紫外光谱技术 6.5 光电子能谱技术 6.6 厄歇电子能谱技术

第七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磁性测量技术 7.1 物质的磁性 7.2 磁性测量原理 7.3 振动样品磁强计 7.4 提拉样品磁强计 7.5 超导量子干涉仪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磁共振技术 8.1 磁共振技术发展 8.2 核磁共振技术 8.3 铁磁共振技术 8.4 顺磁共振技术 8.5 光磁共振技术 8.6 穆斯堡尔谱技术

第九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其它测量技术

9.1 质谱技术 9.2 光谱技术 9.3 中子衍射技术 9.4 正电子湮没技术 9.5 中子散射技术 9.6 低能电子衍射技术

教材: 常铁军 祁欣《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主要参考书:<<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测量及研究方法>>.

谭延昌 主编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9 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 培养的需要?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

专家组长 专 家 年 月 日

表3. 物理系 薄膜物理与薄膜材料 研究生课程简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4y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