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赵树理作品的语言魅力

更新时间:2023-11-25 08: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赵树理作品的语言魅力

摘要:赵树理是在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有着突出贡献的作家。他的小说在读者中, 特别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受到他们的热情欢迎和喜爱。由于他的影响和带动, 形成了一个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学流派,即“山药蛋派”。 虽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时期,仍经久不衰,显示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赵树理在小说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上,他都有所创造,形成了他在艺术上的独特风格。这既是他个人的艺术风格,也是民族的、大众的风格。创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小说民族形式,是赵树理对新文学发展所增添的又一新因素。

关键词:赵树理 语言特色 魅力 质朴无华 民俗

现当代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出生在晋东南的沁水县尉迟村的贫苦农民家庭。他在抗日战争之前就写出了《盘龙峪》等小说。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投身抗战工作,写作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文学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深入到山西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晋东南农村生活,笔耕不辍,写出了《锻炼锻炼》、《登记》和《三里湾》等作品。从这些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赵树理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的朴素感情。他那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学作品,深深的打动了全中国和全世界各阶层的千千万万个读者。他仔细的描写了中国农村几十年来到巨大变化,用新鲜活泼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树立了“山药蛋派”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赵树理,成为了中国现代小说的“铁笔”和“圣手”,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了重要的一席!

赵树理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变成活生生的文学创作题材,具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区的农村生活,为我们展出了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

赵树理小说几乎涉及了晋东南民俗的各个方面,举凡生产劳动、饮食居住、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民间文艺都有描写,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

赵树理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没有对这些人物作静止的描绘、分析、议论。他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的特点,适应群众的欣赏习惯,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性格特征。从“不宜栽种”到“恩典恩典”的一串故事中,把二诸葛的迷信、迂腐、懦弱但又老实、厚道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从“米烂了”到精心梳装打扮,赶到区上去闹,则表现三仙姑假装迷信、泼而且赖的特征。同样两个落后人物,放在同样环境中,却能将其截然相反的性格特征凸现出来。由于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因而寥寥数笔就能把人写活,很有以笔传神的功夫。《催粮差》中旧衙役的走狗特性,《刘二和与王继圣》中地主少爷的凶顽而又娇弱的性格,《小经理》中老管账的油滑世故,都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一些次要人物,也能一两笔写活。于福牵驴送三仙姑上区,张得贵抱着笔砚算盘随阎恒元丈地,只用一个动作就把

1

他们的身份、地位、性格点了出来,颇可耐人寻味。就是老槐树下的那些“小字辈”,或热烈,或冷静,面目也不雷同。赵树理的小说较少大开大阖的情节,激烈动荡的场面,因而人物往往不是在起伏很大的动作中完成性格,而多在日常生活细节中,通过朴实、简炼但却细腻的描写去展现。象孟祥英、李成娘等都是在日常家庭生活细节中表现她们的。细节的真实,颇能表现赵树理的精确描绘生活图画的长处,并使他的小说具有严格的现实主义的特色。

赵树理在语言上更有杰出的创造。在他之前还很少有人完全做到使用北方农民的口语来写作。不但人物语言是农民的口语,就是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完全口语化了。无论讲述故事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个农民在说话。但这又是经过提炼的,纯粹、质朴、平易,描情状的,绘影传神,都能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在轻松幽默、风趣横生之中,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和乐观主义。没有这种独具色彩的语言,也就没有赵树理的特殊的艺术风格。

一、赵树理小说语言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质朴无华,简洁明了,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为现代文学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生命。他的文学语言,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没有丝毫的粉饰、做作和卖弄,句句出自肺腑,渗透着作者深厚的感情,并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他对人物的行动和对话的描写特别简练、精当,有时即便是极短的一句话也能见其功力,含义深刻而隽永。赵树理小说语言的质朴自然,还表现在词语和句式的选用方面。他在词汇、语法以至语气方面都是口语化的。赵树理小说的语言运用,主要是针对农村读者的欣赏习惯、兴趣和爱好,即便是遣词造句、开头结尾的语言运用,也都是以农民看得懂听得懂为原则。他的创作是把农民的需要放在首位的。单就表达时间的词语,都是以农历节令等表示的。像“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二伏过后”、“从晌午睡到太阳落”等用法,都是农民所熟悉和欢迎的。再就文章的开头来看,也没有虚设的文字,一落笔就要触到所要表达的中心,三言两语就可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二、赵树理小说语言的特色就是顺口顺耳,活泼明快。他的小说作品,大部分是给农村中识字人读的,并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的人听,特别注意声律的和谐,节奏的匀称,贴近口语又不拖沓。所以其小说语言很少有地区的局限性,各地的人都可以阅读,而且念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也有节奏感。赵树理小说语言的节奏感强,活泼明快地通过叠字壮声渲染气氛来表现。赵树理有时也常用词组和句子的反复来增强声音的节奏,达到节奏明快,活泼的效应。赵树理在作品中还故意运用语言上的同音手段,句式相同,而意义不同,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赵树理小说的语言,对节奏感也是很重视的,随处都可以使人感受到优美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也正因此而吸引了更多读者。

三、赵树理小说的又一特色就是具体形象,幽默风趣。他的小说,无论写人叙事,写景抒情,总是有血有肉,散发着生活的体温,具体生动,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身临其境。为了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赵树理在其小说中经常用比喻的手法。这些比喻,具体形象,容易形成联想,让人一听就不会忘记,十分贴切、自然。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幽默风趣,有时会通过人物的主要言行的描写来表现,有时也会通过描写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来加以表现。像取绰号,就是作者常用的一种方法,像“常有理”、“小腿疼”、“吃不饱”、“糊涂涂”等等这些绰号,就把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音容笑貌跃于纸上,饶有风趣,形象鲜明,

2

而且有很强的讽刺力,小说中还常出现诗歌、快板、顺口溜和歇后语、谚语等等,都足以使小说显得幽默诙谐,新颖别致,生意盎然。

正如矛盾说的“他(赵树理)不忌讳农民的落后性,然而他和小资产阶级意识极浓厚的知识分子所不同者,即不因农民之落后性而否定了农民之坚强的民族意识及恩仇分别的斗争精神。在斗争中农民不但能够克服了落后性,而且发掘出创造的才能。这一真理许多作家可以在理智上承认,但很少作家能够从作品中赋以形象。”在赵树理小说中,农民形象才真正被描述为掌握自己命运的农民。

就是运用了这样许多艺术手法,赵树理塑造了一系列血肉生动的人物形象,为新文学的人物画廊添姿增色。

总之,赵树理和劳动人民有至深至切的关系,他生活在农民中,工作在农民中,而且善于向农民学习,以自己的执着实现了他的大众化、民族化的主张,写出了一部部大众化、民族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他朴素自然、精确简练、饶有风趣的小说语言,尤为大家所喜爱。

赵树理的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有长篇小说,还有长篇评书,不管是那一种文学形式,他的作品最突出的就是语言的运用。他的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读书人拿起他的书来就不愿意放下,看过了还想再看,还有很多读者能够记住并背诵出某些精彩的段落。

赵树理先生的作品,真实的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他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人们在读他的作品的同时,也了解了晋东南和太行山区的广大农村,了解了那些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风民情,更使人们记住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山药蛋派”。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4s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