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巨变

更新时间:2023-09-19 18:06: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60年巨变]厦门:从孤岛到东南沿海的交通枢纽

2009年10月02日 23:00 来源:厦门电视台 浏览数(602) 发表评论(0) 去业主论坛逛逛

[60年巨变]厦门:从孤岛到东南沿海的交通枢纽

今天,我们的共和国迎来了成立60周年的大庆,在这普天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十分关注》栏目推出了《60年巨变》6集系列评论节目,从厦门的交通、工业、农业、教育、卫生、对台等6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与大家一起感受厦门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随着公路、铁路等对外陆路通道的不断扩展延伸,地图似乎正在变小,眼下,“厦泉漳龙一小时交通圈”指日可待,“海西3小时交通圈”离我们越来越近,与此同时,现代化码头、机场的修建,一条条海上、空中航线的开通,厦门不但打通了自身的“经脉”,更将触角向两岸、全国、世界延伸。

厦门60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条对外通道的建设,都推动并见证了各个历史时期厦门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今天,厦门已经拥有一个立体、现代、四通八达、便捷快速的海陆空交通网络,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厦门交通60年的巨变,不仅改变了百姓的出行方式,也推动着厦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

解放初期,厦门进出岛没有陆路通道,没有一寸铁路,更没有民用机场,而海运的规模也相当小。

50多年前,在连天的炮火中,上万名海堤建设者,移山填海,神话般地在高集海峡上,建起了一座长2212米的跨海长堤,随后鹰厦铁路竣工通车,列车跨过海堤驶进厦门岛,从

此,厦门有了第一条对外的陆路通道,也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时期。

1991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10周年之际,厦门岛与大陆之间的第一座跨海大桥——厦门大桥建成通车,作为经济特区的厦门岛迎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2000年元旦,亚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海沧大桥建成通车,海沧新港区、新工业区和新市区的建设,翻开了新的篇章。

2004年1月,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海西建设呼唤大交通,厦门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和规模,几乎在同一时期建设翔安海底隧道、杏林大桥和集美大桥。2008年7月1日,集美大桥顺利建成通车。两个月后,也就是2008年9月1日,杏林大桥也建成通车。建设者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筑起一座又一座的跨海通道,为厦门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厦门市交通委主任 林金平:

我们整个进出岛通道 就是有四座大桥一个隧道 还有海堤的两个车道 所以我们进出岛交通就非常便捷

解放初期,厦门只有同安、集美通向福州和海沧嵩屿通往漳州的低等级公路。截止2008年底,我市公路总长已从1950年的61.19公里发展到了2578.43公里。今年85岁的赵必强是厦门公路局的一名退休工人,在他退休前,厦门每条公路几乎都有他洒下的汗水。

厦门公路局退休工人 赵必强:

现在变化多了 以前都是土路 土路啊 铺石子的 铺沙的 现在改的铺水泥啊 柏油啊 那当然差得很远

1997年12月,泉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是福建省建成的第一条高速公路,1998年元

月,厦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纵向的沈海高速使厦门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起快速通道。

1957年,鹰厦铁路竣工通车,从此,厦门结束了没有一寸铁路的历史。半个世纪后,厦门又迎来铁路建设的春天。2007年11月23日,厦深铁路宣告开工,这条新开工的铁路与在建的福厦铁路、龙厦铁路,以及鹰厦铁路,将彻底改变厦门铁路交通的格局。2009年11月30号,福厦铁路将建成通车。届时,福厦、龙厦、厦深三条高速铁路,将把动车组引入厦门,设计时速达到200公里,未来厦门站到上海只需六七个小时。

目前厦门火车站通过鹰厦线一年旅客到发量400万人次左右,而厦门新站规划2030年旅客发送量1100万人次,日开行旅客列车90多对。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将形成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大运力快捷铁路运输通道。过去被戏称为“盲肠”的厦门铁路,将一跃成为一张由高速铁路构成的四通八达铁路网,厦门也将成为铁路交通的枢纽。

厦门火车站的退休干部陈乙森,18岁就参加修建鹰厦铁路,见证了厦门铁路60年的发展历程。

厦门火车站退休干部 陈乙森:

通福州这边是一个 广东省是一个 深圳那边又有一条 两三条线要开出去了 这个发展就很大 本来我们厦门就是一条(铁)路嘛. 铁路发展这么一个局面 我是非常自豪 非常激动

随着公路、铁路等对外陆路通道的不断扩展延伸,地图似乎正在变小,眼下,“厦泉漳龙一小时交通圈”指日可待,“海西3小时交通圈”离我们越来越近,与此同时,现代化码头、机场的修建,一条条海上、空中航线的开通,厦门不但打通了自身的“经脉”,更将触角向两岸、全国、世界延伸。

对于因港而兴的厦门来说,港口和航线就是这座城市的血脉。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厦门港,在潮起潮落中见证了厦门海运60年的沧桑巨变。解放初期,厦门港货物吞吐量只有3万吨,到1978年,发展到150多万吨。参与过厦门港建设的厦门港务局原副局长戴辉旺说,厦门港口真正起步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快速发展于改革开放这三十年间。

厦门港务局原副局长 戴辉旺:

厦门的港口真正起步是七十年代 当时是从周总理提出三年改变港口的面貌开始的 我经过了东渡一期 东渡二期和海沧港的建设 厦门港的港口发生了根本 深刻的变化 当时七十年代初期 大家对港口认识 不是很充分 建设的速度比较慢 最近几年港口的建设速度 实在太快了

2007年来以来,厦门港已经建成了大大小小的泊位120多个,其中10万吨级以上的就有21个。目前厦门正通过加快推进嵩屿港区二期、刘五店南部港区一期、厦门港主航道扩建三期等项目建设,并且不断开拓新的航线。

厦门市交通委主任 林金平:

这个码头的建设 我们从几千吨开始 到了现在通十万吨级 十万吨的集装箱货轮 都可以自由地进出 我们的航道也已经达到了负十四米 全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轮 一万一千标箱的马士基的 前年就停在我们嵩屿码头, 所以现在我们的码头的吞吐能力是很大的 像去年我们已经达到了九千七百多万吨 五百零三万标箱 在全国来说是一个主要港口 从集装箱(吞吐量)来说 在全国 在中国大陆来说 排上第七名 全世界可以排上二十名

厦门港务局原副局长 戴辉旺:

港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快的 是国民经济重要的项目 港口建设了 国民经

济才能发展 我们厦门的进出口货物才能通过这个港口 源源不断地进进出出

不仅是海港,四通八达的空中航路,也让厦门紧密拥抱世界,但是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解放前,厦门只有破旧的军用机场。1982年,高崎机场破土动工,1983年10月,高崎机场正式通航,随后,厦门航空公司也正式成立。

厦门市交通委主任 林金平:

我们特区建设以后 我们第一个大建设就是机场 所以很迅速地 在1982年就开始建设 1983年 一年半多一点 厦门高崎机场就通航 所以这个机场的建设 对于我们特区的建设 是很重要的标志作用 到了九十年代 我们这个机场又进行了扩建 扩建一个跑道

目前,厦门空港拥有60多条国内航线,17条国际航线,2008年,厦门空港旅客吞吐量为938.5万人次,东南亚枢纽机场的地位业已形成。厦门空港集团原副总经理王泽源说,厦门航空港的发展历程是新中国航空业6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厦门空港集团原副总经理 王泽源:

我见证了厦门的航空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0310)厦门机场在发展过程中 还开创了厦门民航史上我们称之为五个第一 第一家利用外资贷款兴建机场 1989年第一家经国务院批准 下放到地方经营管理的机场 第一家股票上市的机场 拓宽了融资渠道 第一家自筹资金 进行大规模建设的机场 也是第一家航空副业收入 超过航空主业收入的机场 到2008年两个之比 非航空收入占75% 航空主业收入只占25% 所以就从收入的比例上来说 已步入世界先进管理机场之列

作为在自然地理上曾经孤悬海上的岛屿,厦门60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条对外通道的建设,都推动并见证了各个历史时期厦门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今天,厦门已经拥有一个立体、

现代、四通八达、便捷快速的海陆空交通网络,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厦门交通60年的巨变,不仅改变了百姓的出行方式,也推动着厦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厦门电视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4p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