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 blot转膜常见现象及处理方法

更新时间:2024-04-18 18: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转膜不充分/过转

对于非小分子量尤其是大分子量(>100kd)蛋白而言,一般不会出现过转情况,转膜不充分是主要原因,增加转膜力度无非是加大电压/电流,延长时间。但对于小分子蛋白(<30kd就要注意了,<15kd尤其要当心)很可能出现过转,丽春红染膜或观察marker有没有穿膜可以确认,没有丽春红也可以考染转膜后的胶,如果是一片空白,则要小心了,可适当降低转膜力度。对于低分子量一般转膜液不要加SDS以防过转,《抗体技术实验指南》提供的针对中低分子量的湿转缓与高分子量的相比也是不含SDS的。 2,封闭时间不足

这一点似乎多数人都不重视,所以有时候会有些意外。我一般室温2~4h,但4度过夜确实是最好的。另外在平皿中摇似乎比封口膜更容易掌握并获得较好的效果,对新手似乎更好。 3,抗体与封闭液有交叉。

实际上牛奶对于多数抗体来说还是很好的,但所有二抗也都写着:与牛奶可能有交叉反应。BSA蛋白单一,可降低因牛奶其他成分引起的背景。单用TBST也可以,此法虽然减少了交叉,但单就封闭能力而言却也因此而降低。

4,抗原-抗体浓度过高

一般10min*3次就足够了,如果不放心可按自己意志加强时间、次数、洗脱液用量。 5,暴光时间过长

降低曝光时间,以牺牲敏感度为代价其最低标准是使目的条带能够正常显影,对一切原因有效,但效果局限。

6,抗原-抗体浓度过高

降低抗体浓度或蛋白上样量,以牺牲敏感度为代价其最低标准是使目的条带能够正常显影,仅对膜上蛋白和一抗引起的有效。

7,转膜不良(如有气泡在胶-膜之间)

主要是气泡在胶-膜之间引起的绝缘区使蛋白无法通过而不能到达膜上,这一步在操作时尤其要小心,我自己犯过,也看到其他人犯过。我的办法是把胶铺到膜上,先使其一边接触膜的一边,这样就会在胶和膜交界的地方形成一个水相前缘,然后慢慢落下凝胶,这样这个水相前缘就会逐渐推进直至胶膜重合,如是则不会有气泡产生。把胶铺到膜上而非相反是因为胶是透明的,可以看到水相前缘以及有无气泡产生。 8,抗体交叉反应,形成非特异性条带

非特异性条带在普通多抗比较多见,纯化多抗会好的多,但单抗也不是绝对没有,我也遇到过。关于western的抗体选择在此提出我的观点:最理想的是混合单抗,其次是纯化多抗,单抗和多抗各有局限和特点,根据个人对特异性需求和蛋白的稳定性而定。考虑的参数主要是抗原表位和特异性两个因素,不包含每个抗体价格。混合单抗虽然针对多个表位但代价太高,需购置多个单抗然后混合,很少有人这么做。纯化多抗基本具有混合多抗的性质和优点,表位多,稳定性好,特异性也不差,我觉得是实际中的首选。单抗虽然特异性好,但如果其针对的表位在提取蛋白时被破坏则其敏感度会下降甚至为0,故不稳定。普通多抗虽然表位多,但因含其他抗体,特异性差了好多,会有很多杂带乃至背景。实际我做的抗体多数都是普通多抗,只要封闭的好,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单抗虽说不稳定,但实际中我都能做出来,尤其是内参,强烈推荐只选单抗。

9,SDS非特异性结合蛋白条带 使用无SDS转膜液.

10,封闭液有杂质颗粒(静置牛奶使大颗粒沉淀,仅用上层)

主要原因是牛奶里面会有一些不悬浮的大颗粒,这些东西对封闭无益。我所有的牛奶全是配好后在4度静置(最好放在尖底的管子内),这样那些大颗粒就会沉淀到底部,吸取时不要担心牛奶不均而特意混匀,我只吸上面的,下面的颗粒则不要取。如是则在也没有遇到这种现象。不推荐过滤牛奶,因为耗时极长且得率极低。我用过几次但后来废弃了这种做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4d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