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 第二版)课文翻译

更新时间:2024-04-06 18: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第1 课 主课文译文 新长征

“中国制造”这个标记很久以前就不新鲜了,它贴在鞋子上、玩具上、服装上,以及为跨国 公司制造的其他商品上,世界各地到处可见。现在真正新鲜的是以中国品牌出售的中国制造 的商品。目前中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拥有足够的财力和管理知识来打造国际名牌;其 余的绝大多数公司还在为在国内获得知名度而努力奋斗着。但是正在海外市场上试水的各大 先锋公司,很有可能把事情做大。

一些人认为,在创业精神饱满的本地管理层的协助下,或者在一些想在其产品系列里添加新 产品的外国公司的协助下,中国商品在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的基础上,若把卖点放在产品质量 和异国情调上,那末10 年之内,中国品牌将一个一个地走向全球。总部在香港的广告公司 中国精信(Grey China)的执行董事陈一木丹(Viveca Chan)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国

家具备创立全球品牌的潜力,那么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短期之内,中国商品最有希望打入国际市场的当属中草药和特色食品,当然也包括那些体现 中国浪漫并具有异国情调的产品,例如化妆品、时装和音乐作品。中国总部设在上海的泰 勒·娜尔森·索福瑞(Taylor Nelson Sofres)市场调研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Kevin Tan 说:“与

中国相联系的神秘色彩还有许多。化妆品是种靠形象推销的产品,假如你要做化妆品,你会 一下子就发现,中国化妆品来头不小。”努力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还有一些领导时尚潮头的 饮料和啤酒品牌,也包括家用电器等具有品牌潜力的产品,它们都能以竞争性的价格提供高 品质的产品。

这些中国品牌中的一部分,最终将会通过合资、兼并和收购的途径走向国际市场。而对于合 资双方中的外国投资者来说,这些品牌则将成为他们更快地进入中国消费市场和销售渠道的 载体,同时这些中国品牌也能进一步充实国外投资者在国际市场上已经确立的优质品牌的阵 营。

整个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品牌”这个概念一直在发育着,而目前在国内受到的重视更大

了。虽然国内市场依然需求旺盛,但是一批国有企业,包括一些上市公司,现在都认为自己 的产品和管理已经有所提高,因而都在力图树立自己的国际品牌。在中国的合资企业认为, 他们的产品被国外的消费者看作具有东方异域情调,因而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在质量上, 又可以在任何地方与国外品牌展开竞争。

品牌国际化可以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可以提升公司在国内的形象,从而吸引那些注重品牌 与地位的国内消费者购买。例如,中国软饮料制造商健力宝公司的总裁韩为先(音译)说, 健力宝在海外开发自己的市场,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在中国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这 种国际化的形象反过来可以增加健力宝在中国国内的销售。

但是,建立品牌需要时间、资金和对市场的洞察力。一些中国品牌依靠具有竞争力的定价打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入了国际市场,但同时也运用了其他策略。健力宝强调它的饮料适合亚洲人口味,定位为能 够补充水分的运动饮料,是中国运动员的首选。而空调制造商美的正努力获得更大的品牌认 同。海尔是中国领先的家用电器生产商之一,海尔等公司的战略很明确,不在价格上做文章, 而是靠产品质量、高效的分销和售后服务赢得市场。再举个例子,亚洲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即 Asimco)是由美国直接投资的公司,他们最近收购了五星啤酒,并且把五星啤酒定位成高

1

档品牌。 当然,正如总部在香港的广告公司中国精信(Grey China)的执行董事陈一木丹(Viveca Chan) 指出的,国际化营销并不等于国际化品牌。而且,对中国企业而言国际化品牌还处于一个初 级阶段。设在青岛的中国青岛啤酒的海外部经理楚梁津(音)说,首当其冲的是推广国际化 品牌的投资资金很难到位。他解释说:“用于再投入促进品牌在海外形象的资金不得超过我 们的出口销售总额的5%”。他又说青岛啤酒正努力游说外汇管理局更改对国有企业的这项 规定。但由于政府强调防止外汇流失,取消这项规定的机会渺茫。

上述5%的海外投资限制只针对国有企业,肯定阻碍了中国品牌的发展。相对而言,私有企 业有较大的投资自由。例如健力宝公司为了在美国市场上推广健力宝品牌,已经投资了大约 1000 万美元。但是该公司总经理李经纬(音译)明白这点钱是微不足道的。坐在三水健力 宝生产基地的办公室里(三水市距离广州有40 分钟的车程),李总经理估计,健力宝要想在

美国确立其品牌知名度,公司需要开支的费用至少在5000 万到1 亿美元之间。他相信消费 者会喜欢健力宝的系列运动饮料和软饮料(味道极似可口可乐公司的可口可乐、雪碧和橙汁 芬达),但他又说:“我们需要资金来宣传自己”。

可口可乐香港公司副总裁兼可口可乐中国公司海外事业部B. C. Lo 经理说:“我不敢肯定健

力宝是否真正能够进入美国市场,或者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品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 市场,健力宝是可口可乐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实际上,健力宝产品已经出口了20 多个国家。但是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有实力的海外市场 竞争者,健力宝还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去年,健力宝在美国市场上只销售了20 万 箱饮料(一箱24 瓶或听)。虽然健力宝已经在美国投资举办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1997 年 捐款10 万美元救助美国洪灾;在美国小姐选美大赛上大做广告;1997 年赞助两万美元举办

“健力宝杯”高尔夫球锦标赛,但是比起可口可乐公司的促销活动来,健力宝公司的这些市 场促销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大有希望的一个领域是中低技术水平的白色家电业。据估计,中国品 牌的电冰箱和洗衣机大约占了国内市场的90%,空调70%—80%,彩电60%。香港A.T.科 尔尼咨询公司副总裁菲利普·戴说:“很多行业的产品质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有很 强的适销性。我们注意到,中国各家公司强化了营销工作。”

海尔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家电品牌之一。在精力充沛的总裁张瑞敏的领导下,该公司从原来的 一个亏损企业转变为有能力向海外出口产品的大公司。该公司声称,日本进口洗衣机的60% 是它的产品,美国市场上36 升到 180 升电冰箱市场份额的20%由它控制。去年前11 个月, 海尔向美出口电冰箱1560 万美元,而1997 年全年为1260 万美元。 上海的荷兰银行所属的证券部的一位分析师马利欧·朱说,海尔的营销团队为该公司在欧洲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建立起了知名度,目前又在美国开展工作。马利欧·朱补充说,“海尔在当地设立了一些研 究中心,这些研究中心给公司提供最新的市场需求信息。海尔的广告攻势很凌厉,研发工作 也很出色。”张瑞敏说,海尔的优势在于产品质量高,销售和服务网络好。

与大多数跨国公司相比,海尔在营销方面的开销的确不算很多。在美国,海尔的促销预算仅 仅占其在美国销售额的1%,可以说微不足道。海尔在纽约的第五大道已经开了一家专卖店, 并于3 月聘请了洛杉矶的一家设计公司,让其根据美国消费者的喜好来设计冰箱。张瑞敏坦

言:在美国普通消费者心目中,海尔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品牌”,但同时他也指出,

2

海尔品牌正开始得到冰箱制造商、分销商和专卖店的一些认可。

美国市场上的另一个中国品牌是美的公司,这是一家集体企业,在广州大量生产空调。1997 年,美的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了3.865 亿美元,其中7,000 万美元来自出口。公司海外部主

管彭强说,美的于1998 年开始致力于开发海外市场,预计今年销售总额将达到6.04 亿美元,

其中出口额将达到8,000 万美元。彭强相信,美的开发海外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美的

公司将双管齐下,同时在价格上和品牌认知度上展开竞争。彭强还说,“为了进一步提升美 的品牌的认知度,我们将参加更多的海外展览会,同时我们已经扩大了广告宣传力度,特别 是在香港”。

中国品牌借助于外国公司的力量,往往具有营销预算大幅度增加和更易获得管理知识两方面 的优势。然而这些外国公司的收购行为有着更大的目标,尽管它们购买这些中国品牌的目的, 一般都是为了获得其在中国的消费市场和分销渠道。香港A.T. 科尔尼咨询公司副总裁菲利 普·戴说:“买断中国品牌的跨国公司并不打算把这些中国品牌的业务局限于中国国内市场。

它们并不一定要立即被拿去与海外的优质品牌进行竞争,但是有可能拿到其它的细分市场上 去参与竞争。我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品牌将成为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 手。”

以英荷合资的联合利华为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每年的销售额大约500 亿美元。这个巨型公司于7 月购买了主营泡菜和酱油的中国品牌“老蔡”,目标是五年内打

入国际市场。为了让消费者熟悉这个品牌,联合利华专门投入了一笔费用,但不愿透露具体 的数字。

亚洲战略投资管理(Asimco)公司于1995 年取得了对五星啤酒的控股权,当时这是一家已 有80 年生产历史的国有啤酒酿造厂,厂址在北京。Asimco 公司北京办事处负责人Jack Perkowski 表示,这个品牌经过全面革新、重新包装并且以溢价转卖后,将在海外市场上与 青岛啤酒展开激烈的竞争。

青岛啤酒自1978 年以来就出口北美市场,最近三年在北美市场的年销售额大约是700 万美 元。英国某经纪公司驻港的一位啤酒行业的分析师认为,相比之下,五星啤酒将会“成为美 国进口的啤酒品牌中进口数量少于青岛啤酒的品牌之一”。五星啤酒之所以进军美国市场这 么快,原因之一是Asimco 公司选择了佛罗里达州的北方饮料公司作为批发商,而这个公司 的工作效率非常高。首批四个集装箱的五星啤酒于9 月运抵美国。Asimco 公司北京办事处 负责人Jack Perkowski 估计,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大约两到三年之后,Asimco 公司每

年将在美国卖出300 万箱的五星啤酒,五星啤酒也将挤入在美国最为畅销的25 个外国品牌 的行列。目前排在这个畅销名单首位的是墨西哥的“克罗娜(Corona)”品牌啤酒。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纽约的化妆品企业高帝公司也极具扩张野心。1996 年,高帝公司和靳羽西化妆品公司合资 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靳羽西化妆品(Yue-Sai Kan Cosmetics)公司成立于此前四年,

老板是充满魅力的美籍华人靳羽西。靳羽西出生在中国,如今在她的祖国可谓家喻户晓。羽 西公司在法律上是一个全资的美国公司,却是中国彩妆市场上的主导品牌。通过这次联合, 高帝公司几乎一夜之间成了中国市场上的首选品牌。该合资企业于10 月又在上海投资2000

3

万美元开办了一座工厂,还设立了研发中心。

高帝公司的执行副总裁Jean-Andre Rougeot 说:“我们想把羽西品牌做成中国的第一个化妆

品国际品牌。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将会在未来的五到十年继续繁荣发展下去。作为这种发 展的一部分,人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Rougeot 认为,那些有过敏性肌肤的西方 女性将对主要成分是中草药的化妆品感兴趣。靳羽西也表示:“我们试图把亚洲最好的原材 料与西方的技术相结合,例如含有桔花和绿茶成分的唇膏。”

也许这种东西方的结合未必能吸引所有的消费者,但是许多业内人士都肯定,这种结合将有 助于中国品牌打入国际市场。

第2 课 主课文译文 新 经 济

它的真实性有几多?

新经济是否存在呢?不久以前,在增长强劲和市场繁荣之时,回答好像非常明确肯定。但随 后出现经济萧条。今年上半年,生产的年增长率只有1%——而且还有可能发生全面衰退。 许多大学者都以为新经济没救了。现在他们开口就是“泡沫经济”。

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我们认为,如果定义恰当,新经济确实存在,不但新经济现在存在, 而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我们认为,九十年代后期的供大于求、2000 到2001 年的股市暴跌,

这两者的合力作用,遮住了人们的视线,看不到美国经济在结构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新经 济绝不意味着商业周期的终结。萧条还会出现。它也不意味着市盈率会直冲电离层。新经济 过去是——现在还是——一个快速增长而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它完全不同于1973-1975 年

间漫长的衰退,因为推动生产力增长的是科学技术,美国金融系统是全世界最好的,创业的 能量通过自由化而得到释放。

展望未来,我们对近期保持谨慎的态度。但对两三年的前景还是保持乐观。自九十年代中期 以来,劳动生产率——每小时工作时间的产出——即使在最近下调后仍一直以每年2.4%速 率增长。这些增长很有可能会继续下去,但速度可能要放慢。与此同时,移民有助于增加劳 动力。总而言之,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很有可能保持在3.5%。与1973-75 年阶段2.8% 的增长相比较,这一增长是健康的。再者,这个增长率低于九十年代后期4%以上的过热增 长,是安全的——它和整个二十世纪的平均增长率是一致的。二十世纪美国经历了世界历史 上最大的财富增长。其他国家看来也同意这观点。通过投资于美国的短期国债和新建汽车工 厂等美国资产,他们把赌注押在了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与此相反,短期前景就不那么看好了。那些原以为新经济意味着永久的好时光的人遭到现实 沉重的打击。随着快速增长,新经济也更容易受到不稳定源的影响。科技投资的周期性起伏 异常大。发明创造过去一直由相对比较稳定的公司研发预算和政府拨款提供资金,现在受到 了风险投资家融资的波动和原始股上市价格低迷的双重夹击。开放使得过去封闭的行业,如 电信和电力公司,也面临不可预测的市场竞争。如果说全球化意味着对科技的投资冷潮全球 化,而不是以前那样,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热,那么全球化也可能增大了不稳定性。 总的来看,好消息多于坏消息。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看来很有可能躲过今年的萧条,尽管 很危险。经济萧条仅限于几个行业,像互联网公司和通讯设备制造商。虽然资本开支的急剧 下滑使2001 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减少了两个百分点,但整个经济还是有所增长。美联储短 期内连续多次降息支持了消费支出和住房支出。低利率抵消了由科技股引发的股票市值缩水 给消费者带来的打击。简言之,新的不稳定源虽然很严重,但还不足以把整个经济拖下水,

4

进入萧条。

经济何时全面反弹,归根结底要看业界什么时候动真格投资更新工厂和设备。就目前而言, 他们还不愿意购买新的设备,因为他们手头还有很多上一次投资热积压下来的存货。工业开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工率只有77%,处于1983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公司接订单发货都是库存,没有新生产。大 卫·A·维斯,标准普尔公司(和《商业周刊》一样,同属McGraw-Hill 集团公司)的首席 经济学家说,这一次的商业周期,和五十年代的一次相似:资本支出是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 个下滑,却是最后一个复苏。

创新的浪潮。 最好的结果是:资本支出最终在明年的某个时候回升。库存降低后,公司必 须添置新设备,购买新软件。还有,他们已有的一些设备会落伍。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商业社 会,落后的设备即使还有几年的使用寿命,公司也不能留着继续使用。能降低成本的设备会 有需求。当资本支出回归正常,经济最晚可在一年内全面复苏。蓝筹股经济指标去年对50 位经济学家做了问卷调查,把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定在1.8%,明年3%,2002 年底的 年平均增长率则定为3.5%。

下一轮增长看来和上一轮可能会有所不同,原因是引领衔增长的公司重新洗牌。破译人类基 因组密码引发创造浪潮,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很可能乘势快速扩张。至于信息技术,人们的 期待亦喜亦忧。很难预测谁能制造出更快的路由器,或者铺设跨越草原和大洋的更大容量的 光缆,从而获得蓬勃的发展。消费者和商界现在所需要的是能立即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的系 统。例如即时计算被认为能使计算变得像拧自来水龙头一样容易。公司每月支付一定费用, 就可使用由外部公司专家维护的软、硬件,而不要自己运营复杂的信息技术系统。由诸如 MatrixOne, Agile Software 安捷, logistics.com 等公司提供的充满希望的新一代协同软件,通

过信息共享,消除了供应链上的瓶颈。无线连接也很有希望:专家说,很快手机和因特网就 会像花生酱和果冻一样配合无间。

新经济的怀疑主义者对将来的看法很消沉,因为他们对过去的解读很悲观。他们说,九十年 代后期所购买的设备,大部分都浪费了。他们认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历史数据最近的下调, 证明了他们的观点,即这一时期的利润和生产力的高涨,并没有开始想象的那样强劲。他们 说,在写历史书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一次繁荣原来是一个泡沫。

临界物质 无庸讳言,小泡沫确实存在。但这个繁荣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上的。在九十 年代,公司对信息技术的投资终于达到了临界点。计算机在国家资本存量中的比例,其份额 之大,足以显著提升总的生产力和增长率。联邦储备委员会经济学家斯蒂芬·奥利纳和丹尼 尔·希切尔去年的研究得出结论,九十年代后期劳动生产力增长的加速,一半来自工人装备 的改进——即所谓“资本深化”。

现在不仅计算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大,计算速度的增长也在加速。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戴 尔·W·约根森断定,这一加速始于1995 年十一月,就是英特尔公司早期推出奔腾Pro 后, 将微处理器产品周期从三年缩短为两年的时候。从此以后,英特尔公司就跟上了步伐,最近 推出的是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的Itanium 处理器——这是第一款64 位的处理器。

建设好了,他们终究会来的。布林森合伙公司下属于UBS 资产管理公司,总部设在伦敦, 其首席经济学家比尔·马丁指出,信息技术价格的下跌,可以预测会导致信息量的增加,这 至少可以追溯到1971 年。同时兼任牛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教授,经济学家保罗·A·大卫 认为,通过企业间的电子商务,通过应用价格更低廉、性能更优越的信息设备,通过远程通 讯,生产率和消费者福利的增长还有巨大的空间。Schroder Salomon Smith Barney 是一家投

资银行和证券中间公司,该公司常驻伦敦的经济学家达伦·威廉姆斯和里查德·雷德最近在

5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一篇题为《回归将来》的报道中写道:“如果当前的科技创新浪潮确实代表第三次工业革命, 那么,生产率增长的上扬能持续几十年或更长时间”。计算机和远程通讯属通用工具。这意 味着它们的重要性还会继续增长,因为它们的应用大得无人可能想象。伯克里加州大学经济 历史学家J 布拉得·迪隆指出,电使美国工业的马力从1880 年到1930 年之间年增长不到 10%。形成鲜明的对比,从50 年代后期以来,世界总计算力每年提高约84%。即使假设其 中有很多计算力并未得到利用,那也是振聋发聩的超音速增长。就是在萧条期,计算力也是 不断增长。价廉质优的技术暂时供过于求,这样的问题可是社会求之不得的。

不错,对远期抱乐观态度的人也不要盲目乐观,而要关切目前的萧条。在新经济中,科技投 资的波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远比以前大。90 年代后期,信息技术的投资就像野火一样肆虐 --从1995 道2000 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每年增长20%。在此期间,大部分时间里企业和消

费者化费在信息技术上的开支占到经济增长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现在经济增长中这一部 分在减少。今年上半年,信息产业投资年下降率为6%。在科技上的投资下降并未终止。从 4 到6 月,新的非防务用的电信设备订单下降达45%以上。

高度敏感 由于科技装备的资金依赖风险资本、原始资本上市以及垃圾债券,科技投资周 期性波动更加恶化。这三者都对金融市场的总的情绪非常敏感。在繁荣年代,那就一好百好。 据汤姆逊金融债券数据的风险经济分类统计,风险资本从1990 年的35 亿美元飚升到去年的

1040 亿美元。风险资本不仅是资金的来源,它还参与创业者董事会,帮助寻找供应商和客 户以及根据变化的情况重新修订计划。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经济学家萨缪尔·卡特穆和嘉士·勒

纳估计,一个美元所产生的专利,等于公司的研发费用所产生的专利数量的三到五倍。 但是现在需要资金的公司,特别是创业公司,通常要吃闭门羹。杰奥佛力·Y·杨是加州孟 罗公园的一家名叫“红点风险基金”的合伙人,他说:“对大多数有突破性的创意来说,我 们经历了资本的成本几乎为零的以前的阶段到几乎为无限大的现阶段。” 杨对创始TiVo 公

司颇感自豪。这是一家把电视节目录制到数码录像机的公司,目的是让像杨一样的人能生活 得更轻松。现在他们正在为生存苦苦支撑。“我把TiVo 电子录像比作微波炉,因为它们都同

样改变了我的生活”,杨说。“但是我怀疑我今天是否还会投资于这样一个创业公司。太可惜

了。”杨担心科技界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或2003 上半年才能恢复到“正常情况”。

难怪硅谷一蹶不振。但每一次美国科技行业跌入低谷,新技术、新公司就会出现,引领科技 行业前进。这会比悲观主义者所担心的来得早。创新和效率是两个关键。阿兰·格林斯潘就 是乐观的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七月间他在国会银行委员会上说:“从我们能做的评估来看, 我们正处在科技扩张的中途。”

要华尔街克服恐惧,分享格林斯潘的好心情也许需要时间。一位驻纽约的投资经理、经济学 家亨利·考夫曼预测说:“大家遭受如此挫折。我们必须抹掉这段记忆。”

但投资会冷不防杀个回马枪。有更先进的软件和设备,美国工人必然能够以更小付出生产更 多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更高生产率的定义。就是现在,经济也没停止增长,使得美国历 史上的最长的经济增长金身不破。新经济会存在下去。十有八九明年的某个时候,美国的经 济会再次持续增长、繁荣、而且没有通货膨胀。

6

第3 课 主课文译文 国界与壁垒

欧元真的能够使欧盟成为单一商业市场吗?

欧元的深刻影响已清晰可见,1 月1 日之后,其更为深远的影响也将显露出来。然而,欧元

本身的作用仅此而已。在欧洲建立一个真正的单一市场是一项更大的工程,尽管欧元在其中 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但最好还是将其看作是该工程的组成部分。许多单一货币对经济及商业 产生何种影响的学术研究,恰好支持了上述观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安德鲁·罗

斯(Andrew Rose)主持的一项实用系列研究显示:由于单一货币的出现,欧洲境内贸易量 会很快增加一倍甚至两倍。倘若果真如此,欧洲将给众多对欧洲前景持悲观态度的人士以极 大惊喜,因为这些人总是发出感慨,美国十年间非同寻常的经济发展让欧洲望尘莫及,使欧 洲落后于美国十年之久。

然而,另一项重要的系列研究向人们揭示了为什么某种单一因素的改变,例如单一货币的引 入,所产生的效果与最初的期望值存在差距。枫丹白露商学院(Insead)为法国名牌商学院, 该院经济学家萨布玛尼·兰格(Subramanian Rangan)对全球化以及全球化对国际大型跨国 公司的价格政策及货物来源进行了研究。他指出,象欧洲这样如此之大的地区,在实现经济 一体化的进程中,关键的问题是要搞清楚国与国之间的边界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说:“当 人们谈到一体化的时候,一定存在着一个将何种事物一体化的问题。而国与国边界造成的差 异根深蒂固,不可能仅仅将诸多差异之一排除而使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这一论述很重要,因为该论述解释了为什么不能不顾其他经济因素而孤立地去看待欧元。在 由国界造成的诸多差异中,兰格先生列出如下内容: .. 行政管理规则及其标准; .. 社会及宗教现状;

.. 发展潜力,包括地理状况及自然资源; .. 经济发展状况及基础设施;另外还包括: .. 信息方面的差异,其中也包括语言。

商业活动运作的环境均受到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虽然由不同货币造成的现有障碍将随着单 一货币重要作用的发挥而得以消除,但欧元本身不会在其他方面带来多大变化。欧洲各国之 间的不同货币体现了不同国家国民经济的管理特征,虽然这些货币将不复存在,但各国经济 管理方面的差别将不会随着不同货币的消失而消失。

这一分析甚至使人们在看待欧元如何影响价格透明度的问题上也有了新的视角。诚然,单一 货币将使消费者在对比价格时更加容易,但这样的变化离不开如下事实:欧洲目前存在着不 同的消费群体,他们大多购买由不同材料生产、有着不同商标及包装的产品。看来,在价格 趋同之前,需要趋同的事情还有许多。

兰格先生也预测,情况确实如此。虽然欧元区的价格势必要趋同,但趋同的速度要比许多人 的想象慢得多。不仅如此,这种趋同也主要体现在消费者错误选购商品代价相对较低的领域。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兰格说:“如果可以选择,没有人会请最廉价的律师。”如果错误选购了大件商品,如汽车和

房产,挽回损失并不那么容易;而在卫生保健和医药方面消费不当,其损失将无法挽回。 为了搞清楚兰格先生的观点,我们来看一看欧元本身。欧元是欧洲的货币,然而,迄今为止

7

单一货币市场真的出现了吗?只要简单看一下银行体系,或是了解一下宏观金融服务业的情 况,人们就会清楚地认识到,该目标还远未达到。在欧洲取得的某些显著成就中,欧元确实 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有明显失误的地方,还有许多差距尚未填补。

以欧元标价的资本市场的建立便是成就之一。这一市场三年前白手起家,迄今已成为世界上 最主要的资本市场之一。欧元已使汇率风险不复存在,欧洲货币及债券市场由于过去多种货 币共存呈分割状态,如今,欧元的诞生已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例如,银行间无抵押资金市场实际上已遍及欧洲,各大银行可以顺利地将流动资金注入较小 的国有银行。而有抵押市场则逊色一筹,这主要是因为其本身的存在就已形成了深层结构方 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致使抵押品的转让遇到困难。但随着问题不断得到解决,有抵押市场发 展到一定阶段将比无抵押市场发展更快。

欧洲债券市场总体上也很成功,部分原因是,在欧洲债券市场建立之前,其清算和结算基础 结构的一体化就已经实现。在公司市场方面,诸如飞利浦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均已发行了大 量基准债券。甚至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例如Ducati 公司,也成功地发行了债券。飞 利浦公司首席财务官简·霍门(Jan Hommen)说,市场正日趋完善并不断细化。霍门的这 番话是有所指的,在今年的两笔不同交易中,他轻松筹集到了42.5 亿欧元。 观察家们说,与最初人们的期望不同,现在能够通过发行债券筹措资金的中型公司越来越少。 在更多公司能够以此种方式筹措资金以前,另一种筹资的方式,即银行贷款发放体系,将继 续造成资金发放错位的问题。这一批评是中肯的。然而,欧洲债券市场已表现出自身的能力, 将可作为除银行债务以外的另一种筹资选择长期发挥作用,而银行债务一直主导着欧洲金融 媒介。今年初,欧洲债券市场向电信债券发行人提供了大量流动资金,这是因为人们对电信 业股权投资已经失去热情。从那时起,债券发行也呈现枯竭状态,但不管怎样,这是一种进 步。

以上这些成功由于欧洲股票市场一体化进程不够顺利,因而也打了折扣。虽然越来越多的股 票以欧元报价,股票交易所之间的兼并也时有发生,但股票市场深层结构仍呈现分割状态。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股票与债券相比更为复杂。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 地方上的既得利益者阻碍了证券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我们来看一下欧洲清算及结算体系的竞争对手情况。理想的情况是,在所有的证券交易中, 欧洲应有一个主要的交易对手,这样既可以提高结算的效率,又可以尽量减少抵押品的转让。 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并不大。而原则上可行的是,让欧元区内几家证券市场共存,每家市 场拥有各自的交易汇率、清算机制、结算体系以及存储票据。 何时开盘?

由于单一市场的建立只是个时间早晚问题,每一个体市场在同欧元区内其他市场交易时,彼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此之间的配合应该是无懈可击的。从微观上说,这就需要各交易所和各体系之间拥有统一的 清算及结算周期。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目标的实现仍遥遥无期,现在各交易所的开盘、封 盘时间均不同,其清算的截止期限也不大相同,投资者对此应时刻提高警惕。

观察家们声称,最初看似相对简单的改革最后变为一场噩梦。其原因是,每个国家都不愿意 自动消除壁垒,那样做会使自己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欧洲委员会于1999 年颁 布了旨在2005 年底完成的金融服务行动计划,从那以后就一直稳步推进该计划全部42 项措

施的执行。亚历山大·兰姆法罗斯(Alexandre Lamfalussy)原为中央银行负责人,由他主 持的委员会于今年2 月发表了一份报告,该报告在3 月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高峰会议上得到

了认可。高峰会认为,报告为进一步实现资本市场一体化奠定了理性基础。由于种种原因,

8

后来几乎无任何进展。既使是如此简单的改革都需要每个国家制定出新的法律,因此,政治 干预的空间依然相当广阔;国家越大,障碍也就越大。

一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是,欧元尖锐地揭示了有关证券法律概念中的一些不一致内容。在美 国和英国,依照法律规定有两种形式的所有权。第一种所有权在欧洲大陆也同时存在,被称 为完全所有权。第二种所有权是欧洲所没有的,被称为受益性所有权。这一概念导致了存储 票据的产生,使有价证券失去了其“物质形态”。如果你在美国购买股票,你所购买的只是 所指定股票的追索权,而不是股票本身。相比之下,在欧洲你可以直接购买有价证券,这些 证券就在你的名下。比如说在美国,如果个人持有通用电器公司的股票,这些股票就可能由 资金管理人汇总为所谓的“总合帐户”,这样做可以使管理和交易更加有效。而在欧洲,每 个帐户均为独立帐户。 当股票贬值的时候

在这些法律问题细微差别的背后,有个不容回避的实际商业问题:当破产发生时,谁该拥有 什么以及应遵守的顺序是什么?在独立帐户下,直接所有权的问题很容易澄清。而在盎格鲁 撒克逊模式下,流动金融市场中抵押品不断在交易对手之间转让,此时所有权的问题就会有 争议,特别是当两种法律体系交迭之时,争议尤为突出。每当在伦敦的资金管理人同法兰克 福的资金管理人进行交易时,此种交迭便会发生。假设你以自己的股票作抵押,得到一笔贷 款,然后想还清贷款,赎回股票。如果你的交易对手在你的股票被赎回之前破产了,这些股 票应该算谁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对于跨国界证券市场一体化进程均构成严重障碍,克服这些 障碍绝非易事。既使英国加入了欧元,这些法律上的问题依然需要解决。 在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与欧洲的日常商务活动不协调的问题。事实上, 欧洲缺少一个单一的货币市场,这对其经济已构成严重障碍,而这一点又对企业产生了直接 的影响。建立单一市场困难重重,最能说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近期开展的有关跨国界小额汇款 收费的争论,争论的一方是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议会,另一方是欧洲的银行业。

三月份,欧洲委员会进行了一次秘密跨国界支付调查,将数额为100 欧元的1,500 份汇款寄

往欧盟15 国。其中7 份汇款从未抵达收款人;在未抵达汇款中,只有5 份返还给老了汇款

人。欧洲委员会对此非常愤怒,这主要还不是因为汇款工作缺乏效率,而是因为汇款手续费 高得不着边际。仅平均收取费用就达24 欧元,一笔从希腊至丹麦的汇款手续费最高,居然 差不多达到了61 欧元。不仅如此,15%以上的汇款毫无理由地被实施了双向收费。也就是 说,汇款人和收款人都需要付费。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最初,这一问题似乎是个纯学术问题,因为此类跨国界支付目前仅占欧元区内银行支付的 1%。然而,经认真研究发现,它不仅影响到个人,也影响到了商业活动。如果一个小型企 业欲向欧元区内另一国家的客户退款,则会发现银行手续费竟比退款还要多,可怜的客户不 仅提不到款,而且还需拿出钱来给银行。那些想通过邮购方式购物的客户也不大可能用支票 付款,因为卖方不愿意接受含税近25%的付款。 眼下摆在欧洲议会面前的法规如果数月之后得以通过,它将禁止银行对跨国界支付有任何歧 视,要求银行对跨国界支付和国内支付收取同样的费用。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欧洲委员会 主席罗马诺·普罗迪(Romano Prodi)问道:“如果公民和公司只能在本国名义上或是以电 子形式使用单一货币,那么单一货币还有何用?”欧洲内部市场专员Frits Bolkestein 严厉指

责各银行10 年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并责备他们仅仅按照自己的想法出台了现有的有关法 规。他同时警告银行,不要采取将国内汇款收费提高的办法拉平收费价格标准。

9

欧洲议会坚决支持实行规范管理,同时也面临压力,因为也需要给银行一个采取让步措施的 机会。一种可能性是,原先拟定的2003 年1 月实行规范管理的期限向后推迟,使银行有更 多的时间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欧洲中央银行也赞成这种期限延长的做法,但不希望将支票也 列入规范管理的范围。欧洲中央银行争辩说,此类做法不过是一种低效率支付机制运作方式, 既使是国内支付都不该予以鼓励,更何况跨国界支付呢!

欧洲各国政府,也包括那些目前仍在欧元区以外的国家政府,都必须作出抉择,都必须决定 是否真的要为欧洲单一金融市场的建立做出努力。如果情况如此,各国政府必须在政治上表 现出相当强的意志力,并将这种意志力体现在若干领域里。特别应该体现在零售金融服务业 之中,因为该业目前严重缺少的正是这种欧洲一体精神。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欧元所能够带 来的潜在经济利益只能实现很少一部分,而最终的损失绝不仅仅是目前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 的失败。

第4 课 主课文译文

恐怖中的美国经济

从华尔街到乡镇主干道:众多失业,满目疮痍,希望渺茫

在9.11 之前,商界的流行词语是“可预见性”。一个又一个公司接连悲叹在日益恶化的经济

和网络工业的崩溃中看不清未来的前景。美国的商界对最近的将来总算有了清楚的认识,但 这样的将来并不美好。芝加哥Bank One 首席经济师Diane Swonk 说:“9.11 恐怖袭击把美国

商界搞得一团糟。”

上周,各公司匆忙估算了恐怖袭击造成的损失。直接受恐怖袭击影响的公司,如波音公司和 麦雷特公司集团,和一些间接受影响的公司,如照相业巨头柯达公司,都警告利润减少。仅 航空业的裁员人数就高达10 万人,(这一数字) 使一些分析家认为9.11 恐怖袭击之后的影响

会造成多达100 万人失业。在国会,立法者和布什政府开始周密制定经济紧急对策。美联储

主席格林斯潘告诉国会:“我们的自由社会基础依然完善,我相信我们会像过去一样复原并 繁荣起来。”

(航空业的)第一张订单150 亿美元对航空业来说是救命索。“这是在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事件,”位于丹佛的Fronter 航空公司的总经理Sam Addam 说。该航空公司上周与其他几家

大型航空公司一起宣布了大规模的裁员并减少20%的飞行航次。

在华尔街,由于可能发生经济衰退和战争,股票市场下跌。道琼斯工业指数周一已下跌近 700 点,接着继续急剧下滑,使股票市场经历了自大萧条(指1929 年至20 世纪30 年代早

期的世界性严重经济危机)以来最糟的一周。蓝筹股指数下跌了1370 点,即14.3 个百分点;

纳斯达克目前的交易仅相当于1997 年的水平。摩根斯坦利的市场策略家Peter Carelo 说:“现

在的问题不再是收益、经济或利率,而是恐惧。”

一些观察家相信,华盛顿的回应对摇摇欲坠的美国经济可能会是一剂及时的补药。城市国民

10

银行的首席执行官Richard Weiss 说:“由于美国经济本身蕴藏着财政和货币的刺激因素,经

济复苏可能比预计的要快得多。”

这一切可能对普通工人或企业主是个小小的安慰,尽管他们也仍然为了生存在废墟中挣扎。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有一位出租车司机,名字叫Kofi Adjie,41 岁,有十年开出租车的经验,

他说:“我经历过灾难时期,但这次是最严重的。” Adjie 还说,他原来平均每天干11-12 个

小时,能挣130 美元,现在生意减少了60%。这不足为奇:里根国家机场是个仅有的大机 场,可现在仍然关闭着;城市饭店和市中心的大街都冷冷清清。 由于消费支出占国家总产出的大约三分之二,所以恢复消费者信心是格林斯潘和国会的当务 之急。为此,美联储动用现金充斥市场。同时,国会的消费计划堆积如山,花光了1530 亿 美元的社会保险盈余,甚至还有进一步减税的说法。国会已经通过了一个400 亿美元的紧急

救援计划,现在又在考虑为企业和低收入家庭减税的问题。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这场在美国国土上发生的最严重的灾难所造成的经济破坏到处可见。上周,各个行业开始估 算损失。 航空业

航空咨询公司Avitas 的高级副总裁Adam Pilerski 说:“经济衰退有害于航空业,但恐怖主义

的危害更甚。”现在(经济衰退和恐怖主义)二者(对航空业)的危害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 步。航空业债务沉重,现金匮乏,面临机票预定锐减,一些飞机的载客率不到一半。航空运 输协会主席Carol Hallet 说:“这将把一些人逐出航空业。预计今年和明年该行业的损失将接

近100 亿美元。”

当航空业复苏时(如果能复苏的话),整个行业会发生根本变化。由于航空公司把重点放在有 利可图的大型机场,旅客会发现小型机场总的来讲航次会减少并且服务欠佳。

正如过去衰退期间所作的一样,将进行兼并。司法部今年夏天(下令)拆散了美国航空公司和 联合航空公司两家的合并,现在可能会更乐意接受这种合并,因为这样做可以保留航线和就 业岗位。

航空航天协会主席John Douglass 说:“(航空业)将采用昂贵的新技术和新程序,使民航系统

立足于应对反恐战争。”唯一的好消息是为了引诱受惊吓的顾客们重返蓝天,他们会看到航 空公司将推出一系列廉价机票。 石油业

当美国海军驶离Norfolk 奔赴中东时,因战争的威胁和经济的衰退,石油市场极度动荡。预

期经济发展变缓以及空中旅行需求下降,这一切导致了能源需求减少,使原油价格下跌。然 而,因为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确实存在,分析家们认为能源价格上涨的风险极大。“这一风 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干预是否发生,何时发生及如何发生,”A.G. Edwards & Sons 公司

期货研究部主任Bill O’ Grady 说,“军事干预仅仅针对阿富汗吗?或许还有另外一个石油生

11

产国,很可能就是伊拉克。”

海湾战争引起石油价格暴涨,但许多人确信目前(对美国)还不构成直接威胁。别的不说, 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上周就表示过决心,要稳定石油的产量和价格。 而DIR-WEFA 研究所的Michael Lynch 说,尽管石油需求下降,但恐怖袭击造成的“不确定 性的影响”可能在未来几周内使石油价格上升。Lynch 说石油公司和使用石油的大型企业在 这种动荡时期极可能建立自己的石油储备。同时消费者的忧虑会引发汽油价格突然上涨。美 国汽车协会的Geoff Sundstrum 说:“如果司机们突然恐慌,害怕买不到汽油或害怕汽油价格

暴涨,他们就会在加油站排队,造成汽油短缺。” 零售业

恐怖袭击发生后的一周内,许多购物者都呆在家中。拥有Bloomingdale’s 和Macy’s 的联盟

百货公司称,本周的销售额是6500 万美元,比预计的大约少了20 个百分点。其他零售商,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包括沃尔玛和图书连锁店Borders Group 和 Barnes & Noble,以及童装零售店 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 都报告销售剧减,不过截止到上周末有所反弹。国家零售联合会主席Tracy

Mullin 说:“总的来说销售在恢复,但没有达到零售商们预期要求的水平。”

消费心理学会主席Marian Friestad 说:“那些早已计划购买新车、家用电器或其他昂贵物品

的消费者可能仍然会去购买,但可别指望那些刚有购买想法的人会去花钱。”她还说:“在此

期间,人们不会刻意地改变自己的购买行为或试用新产品。”人们随意购买香水或时装的现 象可能会减少,事实上,专营高档奢侈品的公司Louis Vuitton Moet Honnessy 已经发出收益

下降的警告。

那么关键的圣诞促销期情况又会怎样呢?Friestad 女士说:“人们不会太久地滞留在感情极度

冲动的状态。随着秋天过去,如果不再发生意外袭击,正常的采购和正常的消费行为将恢复。”

然而,热销的局面绝不会出现,因为分析家们预言圣诞节期间销售疲软。一个潜在的亮点是: 这个圣诞节由于消费者们将重新重视亲情和友情,他们可能会增加馈赠礼品的消费。 媒体

在麦迪逊大街上,广告业的经理们估算了在近一周内因为没有做网络电视广告而造成的损 失。这个悲剧的余波在离其发生地半个(美)洲之遥的伊利诺斯的Northfield 都能感受到, 那里的卡夫食品经销商们急得面红耳赤。拿起一本上周的People 杂志,看到一张照片上面 是被惊吓的纽约人逃离地狱的恐怖景象。旁边一页是这个公司的Oasis 营养棒糖广告,广告

上一个卡通形象的女人就航空公司丢失了乘客行李而使乘客因祸得福之事说着俏皮话:“(这

下)你有借口买整整一大衣柜的新衣服了。”

卡夫的困窘反映了营销商们的两难处境。Saatchi & Saatchi Worldwide 首席执行官Kevin Roberts 鼓励广告商们恢复营业以打击恐怖主义。他说:“广告的主要信息内容是让人们去购

12

物——消费,生活,选择。如果我们的顾客都恐惧,那么恐怖分子就胜利了。”但是以蛮横 和厚脸皮著称的广告业现在必须找到与国家悲痛气氛相适应的新词语。一些营销商们变得如 此小心谨慎以至于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的Politically Incorrect 节目主持人Bill Maher 出现

了污辱军界的言词之后,Sears 就撤销了它在这个节目的广告。 新的沉默似乎意味着已经因消费(广告业务)锐减而蒙受损失的广告业正在面临更大的损失。 上周,也就是Universal McCann 负责预测的主任Robert Coen 将(广告业的)收入增长从 5.8%下调至不到2.5%的三个月之后,他说:“广告消费可能会近乎于清淡。”

已经有六家电视网报道了恐怖袭击造成的广告收入损失,估计达3.20 亿美元。四家报业集 团预告由于撤销广告将造成第三季度收入下跌。 不仅仅是收入减少, 还因扩大新闻覆盖面 而导致新闻用纸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但是密西西比大学新闻学教授Samir Husni 认为,这

场悲剧对媒体内容有积极影响。他说:“这是严肃内容,不是一般的公关, 媒体宣传恢复轻

松肤浅的娱乐内容还需一段时间。” 娱乐业

当现实中的混乱在电视屏幕上24 小时不停播放的时候,又怎么能够推销虚拟产品呢?这是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拥有3720 亿美元的娱乐业所面临的挑战。分析家估计,由于9.11 悲剧的发生,娱乐业的收

入将减少6%至8%。

目前最紧迫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广告收入已直线下滑的电视业还会发生什么?虽然在新季度 里(电视台)已清除了所有被认为能唤起人们对9.11 事件不愉快回忆的相关信息, 但(电视台)

对未来观众的口味仍存有深深的疑虑。“我们不知道能否用新节目唤起观众的兴趣,”一位不

愿透露姓名的电视网主管说,“在下个季度里可能会出现混乱局面,但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两部耗资巨大的影片Big Trouble 和Collateral Damage 上个星期被无限期地搁置起来,其它

以纽约为主体的电影也遭到封杀。还有更多的一些电影,其中有涉及恐怖主义和世贸中心的 内容也都被清除掉了。然而,娱乐业不会长期遭受损失,据分析家预测,到了明年第一季度 损失有望得到制止。 保险业

财产险和意外险的保险公司已在上半年受到金融风暴的打击,利润骤减,蒙受损失,而现在 他们又面临更恶劣的处境。Willams Capital Group 的分析家Michael Paisan 警告说:“所有的

利润都将不复存在。”跟踪保险业收益状况的保险服务机构的统计表明,上半年利润下降了 76%,即79 亿美元。与此同时,低迷的股票价格和利率也使保险公司的投资收入减少。但 分析家们确信,保险业能够支付所估算的300 亿美元的索赔金额。如果高额赔偿的业务中断

险和个人人身伤害险的索赔接踵而来,那么理赔数额还会增加。Dresdner Kleinwort Wasserstein 证券公司的分析家Kenneth Zuckerberg 说:“这些公司有随时能出手的短期投资。”

保险业可得到两方面的支持:第一是“山姆大叔”(指美国政府),即保险公司支付的理赔

13

额可获得课税减免,另一个是可通过国外的再保险公司对(美国)国内的保险公司进行保险。 可以肯定的是,对与恐怖主义或与战争相关的事件,尤其是航空业,其保险费率将大幅提高, 而且承包范围也会更受限制。商业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费率经历了激烈竞争造成的 10 年停滞之后最近开始回升,续保费率提高了10%至15%。近几个月即将到期的保险单可 能会额外增加20%甚至更高的保险费,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内外再保险公司因承担了巨大风 险而将增加收费。

第5 课 主课文译文 失业快车道

贸易逆差和制造业滑坡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物

近三十年来美国的贸易逆差一直稳定上升,而自1994 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和1995 年世

界贸易组织创立以后,逆差便加速上升。这给美国就业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从1994 年到 2000 年,日益上升的贸易逆差使得美国经济失去了总共三百万个实际和潜在的就业机会。 然而,尽管大量证据表明,目前的贸易政策导致了巨额贸易逆差和大量失业,但布什政府仍 敦促国会批准“快车道”贸易谈判权。根据这项授权,总统向国会提交贸易协议时,国会只 能批准或否决而不能对协议进行任何修正。“快车道”的提倡者希望,这一授权可通过所提 议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协定,促使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扩展至整个半球,并通过新一轮多边谈判 使世界贸易组织得以扩大。对“快车道”的宣传甚至发展成为了9.11 事件后如何刺激经济 的一场辩论,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比尔·托马斯反复敦促国会,将“快车道授权”纳入所 有刺激经济的计划之中。

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在贸易协定谈判方面的不佳记录,如日益上升的贸易逆差

以及伴随而来的经济问题,均表明快速通过授权恰恰并非美国所需:

.. 虽然1994 至2000 年间美国总出口上升了61.5%,但进口上升幅度更大,为80.5%。 .. 1994 年和2000 年间与贸易逆差相关的失业增长速度比1989 年和1994 年间的速度了快

六倍。

.. 由于1994 至2000 年间日益上升的贸易逆差,每个州及哥仑比亚特区均遭受了巨大的就 业损失。以加利福尼亚为首的十个州,净失业总数达10 万以上。

.. 1994 至2000 年间,制造业贸易逆差上升了158.5%,其同期失业增长高达65%。

.. 1993 至2000 年间,美国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贸易逆差增加近四 倍,主要是因为由美国直接投资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工厂向美国出口。美元的持续升值也 鼓舞全世界投资者增加和扩大国内生产能力,以向美国出口更多的产品。其结果是,自 1994 年以来,来自亚洲、欧洲、中美和南美洲、以及非洲的进口品充斥着美国市场。 作为一项旨在推动新贸易协定通过的程序规则,“快车道授权”本身对经济并不会有任何影 响。至少三年内美国不太可能谈判和提交出任何新的协定以供审批,而且要等这些协定去影 响经济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再者,从以往的贸易协定来看,快车道授权和新的贸易协定很 可能抑制增长,而不是促进。

1998 年8 月至2001 年9 月期间,制造部门已丧失了140 万个工作。继9.11 恐怖袭击事件之

后,失业很可能增长。其结果,今后几年与贸易相关、尤其与制造部门贸易相关的失业根本

14

问题,比起90 年代来将更为明显而且代价也将更高昂。90 年代,美国经济曾每年创造200 至300 万个就业。

如果这一期间,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倡导者所预测的那样,美国贸易状况取 得平衡的话,那么今天美国的制造业就会更强大,也能更好地抵抗目前的衰退。但是25 家 钢铁生产企业,现又包括伯利恒钢铁公司,已宣布破产。这一事实表明,迅速上升的贸易逆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差已侵蚀到了美国的工业基础。政策制定者应该稍做战略停顿,重审美国贸易政策的结构、 执行情况和有效性,而不是将新贸易协定纳入快车道。 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和失业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支持者们大肆颂扬出口利益,而对进口迅速增长的冲击 却闭口不谈。但评估贸易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时,必须考虑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当美国向德 国或墨西哥出口1000 辆汽车时,美国的工厂则雇佣美国自己的工人从事生产。然而,当美 国不在国内生产汽车,而是从德国或墨西哥进口1000 辆汽车,那么本应该在汽车行业中受 雇的同样数量的美国工人,则不得不去找别的工作。忽视进口只计算出口就如结算支票簿时 只计存款不计取款一样。

美国贸易逆差和失业1994 至2000 年间的增长速度,要比1989 至1994 年间的速度快得多。 事实上,持续存在的美国出口壁垒(以及美元的过高估价)导致了逆差的不断上升,而人们 原以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能够克服这些壁垒。这些协议以及广义上的全球化 趋势,也同时导致了日益严重的收入不均和工人实际工资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公司扬言要 将工厂转向中国、墨西哥和其他国家,以削减工资、福利和工作规则,同时防止工会组织活 动。

尽管美国总出口1994 至2000 年间增长了61.5%,但这些增长相对升幅为80.5%的进口则暗 然失色。结果,美国贸易逆差增长了141.6%,从1994 年的1820 亿美元上升至2000 年的 4390 亿美元(所有数字以2000 年实际美元计)。

1994 至2000 年间美国总出口从5830 亿美元上升至9420 亿美元,3590 亿美元的净增长创造

了280 万个就业或就业机会。另一方面,6160 亿美元的进口增长却削减了580 万的就业。 因此,在此期间2570 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增长导致了300 万就业或就业机会的损失。相比之 下,1989 年到1994 年增长的贸易逆差削减了大约50 万就业机会。因此从1994 年以来,也

就是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和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失业数目是前一阶段的六 倍。

全美国的失业状况

在所有50 个州和哥仑比亚特区,1994 至2000 年间进口及其引起的失业远远抵消了出口, 净失业数目从北达科他州的6838 到加利福尼亚的364197 不等。其他受重创的州包括得克萨

斯、纽约、宾夕法尼亚、密执安、北卡罗来纳、伊利诺斯、俄亥俄、田纳西、弗罗里达、印 第安那、乔治亚和新泽西,每个州的净失业人数都超过了10 万。 虽然大多数州的失业相对经济规模来说很低,但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主 要原因是希望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根据协议倡导者,预计新创造的就业会弥补协议可能会产 生的环境恶化、经济不稳定、以及公共卫生方面的威胁。如果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 组织没有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那么他们就不能提供足够的利益,来弥补施加于美国公众身上 的成本。

15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对美国就业市场的影响被90 年代中期和末期带动着国内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消费、投资和投机的经济繁荣-衰退周期所遮盖。尽管在1994 至2000 年间海外部门出现净 失业,但美国的总就业迅速上升,使得总失业数目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然而,随着股市泡沫 的破灭,失业从2000 年10 月的3.9%上升到2001 年9 月的4.9%。 美国制造业贸易逆差在1994 至2000 年间上升了158.5%,制造部门对大部分失业负有责任: 1994 年至2000 年期间,300 万总失业中制造业失业人数为190 万,即占总失业的65%;农

业、林业和渔业失业接近116700 人。按人均计,这些初级产品部门的工人与其他部门的工 人相比,其失业的可能性增长了一倍。

在制造业内部,几乎各行业自1994 年以来都遭受了净失业,只有宇航产品以及科技和专业 化方面的产品和仪器这两者例外。汽车(201800 人失业)、电气设备和机器(236400 人失业)

以及纺织服装(共372500 人失业)等是遭受最严重打击的行业。其他部门,即便是印刷和 烟草等突出的盈余部门在1994 至2000 年间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不过2000 年他们的记录

仍然是盈余的)。大多数上述遭受重创的各州都是这里所列行业的密集地。

总之,2000 年20 个制造业中17 个行业遭受净失业。这一局面是2000 年价值3490 亿美元

的美国贸易逆差所带来的结果。在快车道上通过更多协议之前,明智之举似乎应该是停一停, 问一问为什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世贸组织无力阻止这些损失,或者它们也许起了作用。 贸易逆差上升的原因

美国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贸易逆差从1993 年的166 亿美元扩大到 2000 年的628 亿美元。这一增长几乎都发生在1994 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实施之后。这一增

长的主要驱动力是,美国以建立工厂的形式,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以提供全套供应网络的形式, 将其对外直接投资转向了墨西哥和加拿大。从1993 年至1999 年间,美国在墨西哥的直接投

资增加了169%;在加拿大增加了四倍以上。包括所有来源在内,加拿大和墨西哥自1993 年以来吸收了1510 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银行贷款以及其它形式 的国外融资,为成千上万的墨西哥和加拿大工厂的建设提供了资金,这些工厂生产的产品出 口到美国。结果之一是,美国在2000 年吸收了令人惊讶的82%的墨西哥总出口。国外生产 能力的提高使得向美国的出口迅速增长、使得美国的贸易逆差上升以及与贸易相关的失业人 数增长。

美元的持续、大幅度升值——根据美联储实际(扣除通货膨胀)美元值的综合指数,自1995 年第二季度以来升值了31%以上——大大地刺激了全世界的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在墨西 哥、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美元实际价值的极大上升使得别国向美国的出口品更廉 价,从而使得美国的进口品在国外市场更昂贵。外国货币对美元的贬值也鼓舞了世界各地的 投资者,他们新增和扩大了国内的生产能力,以向美国出口更多的产品。因此,自1994 年 以来,来自亚洲、欧洲、中南美洲和非洲的进口品大量充斥着美国市场。 世贸组织的创立在许多方面伤害了美国的工人和产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至1994 年12 月31 日止,一直行使着支配世界贸易活动的职责,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

16

定之间的一个根本性不同是,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导致了一个新机构的诞生,即世界贸易组织, 它拥有解释和实施协议规则的权利。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几次发现,向某些外国销售公司提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供免税的美国法规是非法的。由此,欧盟最近从世界贸易组织获得授权(正被起诉的一项决 定),对美国产品实施40 亿美元的制裁,理由是美国没有改变这些法规。许多美国企业,尤

其是飞机和其他高价值工业的机械和设备制造商坚持认为,这些法规对于抵制欧盟实施的经 WTO 批准的出口增值税退税来说是必要的。为什么欧盟退税在WTO 的自由贸易原则下是 容许的,而美国补贴出口的制度却不容许,这一点很难向普通大众或公司解释。从美国企业 和工人的观点来看,这一案件不符合公平贸易体系的标准。如果美国被迫丢弃海外销售公司 的话,80 万美国工人中的许多就业以及与航空业相关的成千上万的美国公司就会受到损害。 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还在其他许多方面伤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其中包括北美 自由贸易协定中的“投资”条款,这些条款已被用于推翻从土地使用到环境和安全标准等有 关方面的国内法律。甚至在新一轮贸易谈判开始之前,政策制定者们就开始了争论,美国的 农业补贴与目前和今后WTO 农业贸易规则是否互相冲突,以及是否在近期内必须取消这些 补贴。

在这些协议的辩论过程中,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带给工人、社区和企业的真正 损失被大大低估了,而所保证的利益也没有得以实现。但结论并不是要停止进一步的贸易自 由化。毫无疑问,从长远来看,一个既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遵照一整套完善的人道的市场规 则且又包含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两者的体系将给世界大多数国家(虽不是所有国家)带来最 大化利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因其致命的缺陷而未能取得这些期待的结果。 在继续进行下一轮更广泛的新的贸易协定谈判前,应对现有的贸易协定进行修改和重建。

第六课 主课文译文

魁北克贸易高峰会带给欧洲的教训 亚伦·卢卡斯

最近,我刚刚结束了魁北克五日之行,那是一座位于圣劳伦斯河畔古色古香、风景如画的小 镇,今后,它将以“世界催泪瓦斯之都”载入史册。我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打入反全球化、反 自由贸易运动的头脑人物内部,但问题是,那里根本没有“头脑”可寻。我所看到的只是心 绪的漫天宣泄,我面前是一派悲天悯人的景象。显而易见,这里的稀缺之物是清醒的思考。 我来魁北克有个堂而皇之的理由,那便是采访美洲高峰会,这是一次跨越西半球三十四位国 家首脑的聚会,会议最重要的议题是通过谈判,努力建立起美洲自由贸易区 – 一个地域跨 越阿拉斯加至阿根廷的无贸易壁垒区域。

其实,我来魁北克是为了“人民的峰会”,那才是真正的亮点。这一应运而生、有组织的活 动看起来是要反映“人民的观点”,还会是别的吗?(我曾想,那些参加峰会、经选举产生 的领导人是为此目的而来,但我有什么资格向“那些人民”提出质疑呢?)半球社会联盟由 不同的社会团体组成,他们有着共同的思想意识和经济利益,他们共同反对贸易自由化。该 联盟这次邀请参加“反资本主义狂欢节”的都是激进团体,从极左到更极左,“狂欢节”在 沿河畔搭建的硕大白色帐篷内举行。加拿大政府好事做过了头,不仅资助了这项活动(其实 是加拿大纳税人提供的资助),而且还为拉丁美洲的激进分子付费参加活动。

“反资本主义狂欢节”丝毫无愧于它的名称,有小丑、木偶表演、拉拉队长的呐喊、舞者和 演员的表演,还有“愤怒的奶奶们”(一群不算太老辱骂大公司的妇女),甚至还有一个悬

17

空中、上面写着“实施安全贸易!”的巨大绿色安全套。或许我最喜欢的是那些身着蓝色服 装、面对由纸浆制成的女水神像歌唱并参拜的演员们。除了此道风景, 别无其他实质性内 容,无论是在街面上,还是在各类有组织的“讲道论坛”中,情况均如此。看一看下面的对 话,这是我同一个保养得极好的年轻激进分子之间的谈话(当然喽,此人穿的是进口的牛崽 裤和运动鞋)。她向我挥动着拳头,肌肉松弛,毫无力量。她的一位同志把我们之间的对话 用一架日本摄象机拍了下来,摄象机的价值起码要比拉丁美洲人一年的平均工资还要多。 “人民高于利润!”她叫喊着,离我的脸只有数寸之遥。

“好吧,你说得还不错,”我一边说,一边向后退了一步,“那到底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要提高人民的地位,人民高于利润。”

“好,这一点我明白了,但你具体指什么?你们有没有政策?其含义是什么?”

“我们需要政策,”她回答着我的问题,也被激怒了,“我们的政策是人民的利益优先公 司利润。”

谈话就这样进行着。如果她思想更深刻一些,我也不会故意戏弄她。毫无疑问, “人民高于利润法案”已近在咫尺,它的出台只是个时间早晚问题。真该有人早 点儿想到这一点!另一方面,如果利润真的是衡量企业家扣除成本之外所创造财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富的尺度,生活在无利润的社会里或许对人民根本没有什么好处。

尽管这里很无聊,我还是认认真真地、想方设法去理解人民峰会参加者的想法。我采访了几 十个人,重点是身上穿孔少于十个的那些人。在具有加拿大风格的市政厅会议上,与会抗议 者对我“盘问”了将近两个小时 ——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我的观点有什么兴趣。我阅 读了所有能够找到的关于反对贸易自由化的材料,但从头至尾,见不到一例合乎逻辑的反自 由贸易申诉,姑且不谈它是否有道理。几乎没有人愿意下任何工夫去了解一下有关供求关系 最基本的原则,而所有人却都在声称,自己对世界经济的最佳运作有着不容置疑的组织能力。 高峰会在拖延,我受挫的感觉也愈加强烈。时间单调乏味,一小时一小时过去,我站在阳光 下,听着身披花色丝质大手帕的青少年大声抱怨,他们在谈论自己如何有资格属于环绕市中 心2.5 英里安全带的另一边,在那里美洲高峰会的代表正在开会。他们想要,不,是有资格,

坐在那边的谈判桌旁。一个不到二十岁的自由贸易讨伐战士告诉我,如果拉丁美洲过群居打 猎的生活,那么人们会更加富裕,因为“群居打猎者每天吃的都很好”。一位服装厂的工会 成员,其工作大概仅仅是禁止人们购买洪都拉斯生产的衬衫,表情严肃地举着一块标语牌, 上面写着“自由贸易等同公司财富。”如果此话当真那就奇怪了,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企业, 如纺织厂和炼钢厂,死抱住关税和补贴不放呢!这样的言论在世界上任何大学的经济学系里 都会成为笑柄。

正如太平洋孤岛上与世隔绝的狂热日本兵那样,魁北克街上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事 实:有关贸易产生何种影响的论战已经结束,主张自由贸易的一方已经获得胜利。数以百计 的研究成果、甚至是粗略的观察均向人们显示,哪里有市场的扩展,哪里就有苦难的缓解。 那些敞开国门、参与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国家与那些封闭自己、不参与全球经济的国家相比, 其发展速度更加迅猛,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保守估算,前者的发展速度为后者的两倍 以上。不仅如此,贸易创造出的财富使不同收入阶层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自从二 十年前发展中国家开始开放市场以来,数以千万计的人口摆脱了一贫如洗的生活状况 —— 前无古人的丰功伟绩。然而,抗议者们对此视而不见,却宁愿与天下的劳苦大众为敌,试图 剥夺贫穷国家赖以发展的手段,侈谈什么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导致了贫穷。这种无知无异于 犯罪。

18

带给欧洲的教训

反自由贸易左派的荒唐之举损害了以国际谈判实现自由贸易的尝试与努力,这些激进分子提 出的批评几乎无任何实质内容,他们不断在国际会议召开之时抗议示威,这是对老式保护主 义者的包庇行为,而老式保护主义者所期望的是,全球货物与资本流动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 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仅仅通过加强国际会议安全措施处理这一问题,但是,最终所需要的解决 办法将是完全彻底的变革。

抗议人群中流行着这样的观点,全球化主要是由国际机构促成的一种近期现象,其前身关贸 总协定在消除贸易壁垒方面数年来也起到过推波助澜的作用。实际上,国际组织的影响力显 然是有限的。使世界经济得以扩展的大事件均发生在贸易谈判领域之外,如中国的改革、苏 联帝国的崩溃以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对“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的放弃。80 年代中期以来, 有六十多个发展中国家已单方面降低了对进口及引进外资的限制,更多的国家蜂拥而至,希 望加入世贸组织。如今,世贸组织成员国当中有四分之三以上为发展中国家,还有二十个急 切想加入的发展中国家。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简而言之,自由贸易不是自上而下强加的,而是自下而上兴起的。全球经济自由化趋势的出 现是保护主义及国家控制发展战略惨痛失败的直接产物,今天,这一趋势仍在发展的原因也 在于此。换言之,即使美洲自由贸易区和世贸组织归于失败,经济自由化的进程仍将继续。 由于这些国际组织的失败只能使全球范围内经济自由化步伐趋于减缓,因此充其量也只能使 发展中国家遭受一些挫折。近期反贸易、反资本主义抗议活动的泛滥,应促使自由贸易人士 对其推进市场开放战略重新进行评估。 转移与让步

数十年来,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通过奉行“转移与让步”政策得以实现:回避开放国内 市场的话题,强调出口及对外政策,用“公平贸易”政策安抚贸易保护主义者,使政治上有 根基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一战略长期以来颇为凑效,使世界市场逐步得到开放。

然而,转移与让步的成功取决于若干因素,而这些因素已不复存在。别的不说,冷战已经结 束,贸易自由化已不能作为巩固北大西洋联盟的工具四处兜售。同时,全球化的扩展意味着 贸易已不是某个国家的内部游戏,国际经济问题牵动着公众的情绪,已成为路人关心的问题。 在新的环境下,转移与让步策略已不能有效地推进自由贸易的发展,的确,它已成为一种导 致自我失败的主张(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主张经济开放者未能向重商主义思想以及公平贸 易的错误观念直接提出挑战 — 没有能够讲明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开放贸易 — 因而助长了 公众的疑虑,认为有关对自由贸易的批评也有合理的一面。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欧洲,情 况尤为如此,欧洲人常认为全球化的出现是美国施加影响的结果。 为自由市场而战的前沿阵地必须从国际会议转向欧洲本土,自由贸易不应作为开放国外市场 的手段加以兜售,而应成为欧洲的最佳政策,无需考虑别的国家采取何种行动。现在是欧洲 的自由贸易人士认真考虑单边贸易开放的时候了。

首先,贸易谈判只强调开放别国市场的好处,这是重商主义观念,应予以扬弃。的确,按照 此类谈判的说法,开放本国市场是一种“让步”,是一种换取贸易伙伴做出相应让步不得已 而为之的行为。然而,自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家均指出,作为让步去开放国外市场的观 念恰好与客观事实背道而驰:贸易的真正益处是进口,而其必要的成本是出口。无论别的国 家怎样做,一个国家从开放本国市场当中获得利益。

不幸的是,客观事实并没有向日益惧怕全球化的公众充分地解释清楚。自由贸易人士远远没 有理直气壮地宣传开放市场的意义,他们在把所有精力集中在打开外国市场的同时,将贸易 壁垒视作自身的资本,其所作所为使保护主义者正中下怀。看来,维护进口的清白已刻不容 缓。

19

抛弃共同农业政策

自由贸易人士再也不能对自己本土极其恶劣的贸易壁垒听之任之了。在欧洲,这显然意味着 要迎头痛击共同农业政策。以反倾销税为名掩盖保护主义的行为一定要暴光,那些政治上有 根基的工业,如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一定不能继续得宠,也不能利用指定配额和关税与他 们疏通关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计划的制定要包括将那些以进口促出口的企业——即欧盟 国家中与受保护产业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的经济部门——组织起来,建立起自由贸易联盟。此 种战略在美国已开始凑效,例如,美国的汽车生产厂家与其他使用钢铁的产业已开始同美国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国内的钢铁生产商进行斗争,因为钢铁生产商试图将业已受到保护的美国市场进一步关闭。 许多自由贸易的支持者反对单边贸易开放,指出虽然开放国内市场很重要,但是所有市场同 时开放则更可取。那样固然更可取,但贸易谈判并不能迫使任何国家放弃贸易壁垒,这同样 也是事实,一国的开放只有在其国内的政治气氛合适时才可行。自由贸易带给人们好处,贸 易协定可能是“锁定”这些好处的一种有效办法,但从来不是推动自由贸易发展的中坚力量。

的确如此,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信奉自由贸易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对于欧 洲来说,打开国外市场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则,开放自己的市场。即使是最坚定的多边主 义者对都会同意这样的观点,在一个贸易协定受到广泛制约(监督)的世界里,对公众进行 宣传教育、讲明开放国内市场的好处,应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另一种促进自由贸易的方法是对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程序进行改革,特别要强调更多依靠 “补偿”的手段,对违反贸易承诺的国家实施判决。目前,原告国家更倾向求助于制裁手段, 美国目前与欧盟之间臭名昭著的牛肉和香蕉争端既属此类行为。运用高关税对违约国出口商 进行制裁,从而使其减少贸易壁的想法只能导致损害双方国家消费者的结果。的确,应该要 求世贸组织中的败诉方,以在其他领域里减少贸易壁垒的方式,对其违反世贸原则的保护主 义行为做出补偿。这样的补偿将会鼓励大家遵守各自的贸易承诺,引导大家朝着正确的方向 – 开放市场的方向前进。

最后,欧洲应避免在不久的将来主办大型国际贸易会议。.西雅图和魁北克会议均表明,在 发达国家开此类会议为反自由贸易者组织抗议活动提供了方便,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世贸 组织把即将召开的部长会议设在卡塔尔,这一想法很正确,将会议移至更偏远地区召开还有 另外一个好处,可以减缓发展中国家谈判过程中被忽视的感觉。

总之,通过寻求单边贸易开放,自由贸易人士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无须受制于众 多聚集在街头上毫无头脑的抗议人群。未来的无政府主义者也许会发现,他们找不到攻击的 目标,也无贸易谈判可供他们搅乱,而自由市场经济将继续发展壮大。 不可或缺的市场

如果说没有别的什么启示,魁北克的一幕幕公开展示至少应该驱散人们心中残留的一丝疑 惑,认识到反自由贸易左派并不能为全世界的劳苦大众带来什么新的思路。的确,发展中国 家的人民同他们所谓的西方捍卫者在思想意识方面的隔阂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如此巨大。他 们各自的说法也许不同 – 人权、环境保护以及文化差异 – 但他们所开处方之陈旧却一如既

往,即贸易壁垒和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先姑且不去理会那些政策屡遭失败这样一个事实, 反自由贸易激进分子所遵从原则似乎没有任何限制,但就是不遵从人民的选择和自由。 除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其他道路均与康庄大道无缘。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人们为追求利润 而提供货物与服务的场所,当然那样的场所也无可厚非,市场竞争同时也是一段发现之旅, 是人民学习新事物的途径,没有它我们无从学到新东西,没有它我们无法师从他人。正是这 样一种认知使我们更加富于创造、更加富裕、更加健康,同时也更有能力保护我们的世界。

20

理性与创新是人类最伟大的天赋之一,然而发挥这一潜能的唯一途径就是市场经济体系,该 体系使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善,使人民能够参与竞争,以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与所求。换句 话说,我们所需要的是从事贸易的自由,任何阻隔这一进程的壁垒都会使我们的智慧与思维 趋于枯竭,使我们走向贫困。市场经济给予国内的恩惠是不言而喻的,贸易的扩展把那些未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曾有过机会的人群融入机会的领地。

那些极左的面孔和口号也许会发生变化,但不变的是已融为一体的**裸的个人利益和盲目 的理想主义。魁北克的抗议人群关心的事情有许多,但可悲的是,他们对真理漠不关心。 第7 课 主课文译文

WTO 争端解决机制,超国家政府权力的模式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对国际环保条约的遵约制度起什么样的借鉴作用呢?这是分析学家 和决策者合理阐释全球管理体系时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在分析国际问题方面 运用了比较法律基本原理。虽然迄今为止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果,但这一方法论极有可能发 现每个体系中的最佳模式,以供其他系统借鉴。 WTO 争端体系的概述

世界贸易组织本身并没有遵约制度;但却有一个争端解决系统。当一个WTO 成员国政府就 某一争端提出投诉而且该投诉政府认为利益正受到另一个成员政府行为的伤害时,争端解决 机构才了解到事件。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这应该是因“争端”而引起 的“案件”。因此,仅一次未遵约或与WTO 条约解释不符的指控从技术上来说不属于WTO 争端体系范围。

《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几个重要的含义值得注意。第一,贸易投诉由政府正 式提出,而不是由WTO 秘书处或私人个体。(确实有些政府如美国政府定期应某一私有行 业的要求在WTO 提起诉讼,但WTO 并不予以认定审理。)尽管WTO 有一个详尽的贸易政 策审议机制,可能会中止与WTO 不相符合的政府政策,但这一机制与WTO 争端体系毫无 关系。WTO 有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争端解决机制,这并不稀奇;它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国际 协定,包含有国际劳工组织、第11 章中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人权法庭等非凡的概念。第 二,政府必须明确表明提起诉讼的利害,但对这一永久性要求的解释是不确定的,而且这一 要求可能是不可审议的。投诉政府方不一定非要摆出贸易伤害方面的证据。第三点,也许是 最重要的一点,是争议结果并不纠正不履约行为。“谅解”中注明争端解决机制的目的是积 极解决争端。接着《谅解》中又指出最好是获得一个与有关WTO 协议相一致的互为接受的 解决方案,这当然预示着一个争议的解决可能是不符合WTO 规则的。

香蕉案就是一个未按WTO 规则解决的例子。在多哈部长级会议上,世界贸易组织获准欧共 体两项规则豁免权,使欧共体的贸易歧视行为合法化。在持续违反WTO 规则的情况下解决 争端,应引起那些将WTO 体系视为环境管理典范的分析家们的警觉和重视。

WTO 争端解决程序很复杂,下面是一个简化的版本。原告政府在程序上有权获得一个独立 的专家小组,再由专家小组对原告的起诉和被告政府的回应进行审核。专家小组将审查诉状 和被告的回复、举行听证会、提交后续问题,并在6 到9 个月内作出裁决。若这一裁决不被

上诉的话,争端解决机构(包括所有WTO 成员政府内)就予以采纳,除非各国政府一致通 过不予以采纳。如果被上诉,上诉受理机构将审理诉讼陈述、回答诉讼陈述、举行听证会, 然后在60 到90 天内公布裁决。若无反对意见,该受理机构的裁决结果将被争端解决机构采

21

纳。迄今为止,提交给争端解决机构的专家小组和上诉受理机构的所有决议都已被采纳。决 议采纳之后,败诉被告政府被限定一个遵约的“合理”期限。如果原起诉政府确信判决未得 以履行,可按照《谅解》中第21.5 条款起诉,原专家小组将重新评估被诉方的遵约情况,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然后在90 天内作出裁决,而这一裁决还可能被提起上诉。一旦上诉穷尽而判决仍未履行, 起诉方可要求授权“延缓让步措施或其它义务”——这是WTO 对报复、采取对策或制裁的 简略说法。由于《谅解》条例的不规范性,起诉政府可在对方未履约行为被确定之前,先行 寻求报复措施。然而,按目前的惯例,只有在专家小组遵照第21.5 条款发现有持续的未履 约行为之后,才考虑报复行为。起诉政府然后可寻求一定货币数额的报复权力,根据第22.6 条款,报复数额的多少经过仲裁才能最后确定。在这一程序中,起诉政府也可通过败诉方的 贸易补偿行为,来实现争端的解决。(目前为止该阶段案件没有哪一宗是通过贸易补偿来解 决的。)一旦仲裁结束,一般在60 天内结束,起诉政府有权在仲裁设定的货币数额内,向败

诉被告政府实施报复。依照仲裁,这一报复的目的并不在于惩罚而在于促进履约。争端解决 机构继续监督争端案件,直至得到明确解决。迄今为止,只有一宗案件中任命了第二个专家 小组。

WTO 争端解决程序的优点值得一提。首先,争端解决体系具有无可辩驳的强制性权力。第 二,与国内法庭或仲裁庭的时间表相比,判决速度相当快。第三,专家小组或上诉受理机构 的裁决,会在WTO 网站上立即公布。第四,专家小组能吸收专家意见,而且在大多数有关 环境或公共卫生的案件中都是这样做的。第五,上诉受理机构的试验是成功的;该机构已几 次纠正了专家小组裁决中的明显错误。第六,专家小组和上诉受理机构具有一种意识,即有 必要在国际公法的范围内诠释WTO 协议。人们可以质疑他们对WTO 的诠释程度,但几乎 没有人声称WTO 本身应该是个独立的法律体系。

WTO 争端解决机制也有一些缺点。首先,判决是在非公开的庭审会上进行的,公众没有观 察的机会。第二,尽管上诉受理机构对法庭之友的陈述留有归档余地,但迄今为止专家小组 或上诉受理机构还从未承认他们曾考虑过政府以外提交的任何陈辞。第三,上诉受理机构在 处理专家小组的裁决结果时,有时似乎有些傲慢。第四,在后来的裁决中,上诉受理机构尽 管愿意纠正前面犯过的错误,但对此从未承认过。

在WTO 现行体系下情况进展如何呢?已有57 宗案件得到了专家小组的判决,其中几乎所 有案件都有违反WTO 原则的情况。虽然我自己没有看到有关实际履约率方面的调查,但我 的印象是履约率颇高。报复授权只见于五起案件之中,其中只有三起实施了报复行动。美国 报复欧共体的香蕉一案;加拿大和美国报复欧共体的荷尔蒙激素一案;厄瓜多尔获得授权就 香蕉产品报复欧共体,但未实施报复行动;另外加拿大获得授权就飞机产品报复巴西,但报 复行动也未实施。

总之,从许多方面来讲WTO 有一个非常完善的争端解决体系。除国际海洋法法庭外,没有 哪一个全球性环境体系能与之相比较。几年前,Enst-Ulrich Petersmann 教授观察到,贸易体

系解决的环境争端多于环境体系。那也许不再是事实,但WTO 仍继续对具有环境和健康意 义的案件作出裁决。例如,2001 年就石棉争端和虾/龟争端两案作出的裁决。 对WTO 判决的批评

WTO 争端机制的成功引发了一些指控,说该机制好得过了头。其中不乏直截了当的批评, 指出各主权政府容许那些不知名的官僚们进行裁决并任凭他们质疑国内的民主决策是错误 的。而更为含蓄一点的批评指出上诉受理机构过于激进、行动过火。就这一方面有一连串的 争论。一是上诉受理机构在改变专家小组决定方面过于激进。另外,上诉受理机构对国家政

22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府决议未给予足够的尊重。还有,上诉受理机构过于热情地去判决不明确的法律问题。(而 批评家往往不解释上诉受理机构应该做些什么。他们想要的是回避政治问题的原则吗?或者 是一个被诉政府未违反WTO 规则的判决结果?)这一不置可否的批评应受到关注和回应。 人们通常说WTO 具有过度合法化或过高司法权的争端解决机制。由约瑟·韦勒(2001 年) 撰写的一篇思想深刻的文章涉及这一争议并解释了传统的外交道义和法律文明之间冲突。当 然,WTO 已趋向通过法律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政治解决。这被认为有利于小国,但到底给 他们带来了多少好处并不清楚。

一个突出的令人关注的问题是,上诉受理机构的错误在于没有按照政府的意愿来解释WTO 规则,而且是在未得到容许的情况下修改政府的权利和义务。很难把这一申诉当真。假使各 政府出于善意行事,但任何WTO 争端都牵涉到对WTO 权利和义务有不同看法的问题。专 家小组和上诉受理机构必须对此表明态度,而他们的态度只对争议双方的某一方有利。WTO 协议有一个机制,政府可通过这一机制对WTO 规则解释,且其解释具有约束力,可改变今 后专家小组的判决。到目前为止对这一机制还没有被使用,至少没有被直接使用。

更微妙的申诉是,即使(或当)上诉受理机构没按WTO 规则起草者的意愿判决某一案件, 实践中也不能推翻这一意料外的判决。这只是一个方面。更大的令人担心的问题是WTO 的 运作是不平衡的,司法机构如此强大而立法机构却如此软弱无力。约翰.杰克逊是第一个指 出这一点的人。Claude Barfield 在他最近的一本书(2001 年)中详细阐述了这一论点,并设

想在某些问题上政府故意让WTO 规则含混不清,目的也许是为了在今后的谈判中再讨论。 上诉受理机构正好进入这个空白区,不过他们应该更加小心仔细。Barfield 提倡建立一个少

数政府可废除上诉受理机构报告的障碍机制。

要怎样来解释这一情况呢?确实WTO 的立法功能是令人失望的。WTO 协议确定了几个附 属机构,但这些附属机构的作用比不上多边环境协议或最近一篇开创性文章(Churchill 和 Ulfstein, 2000)中所称的独立机构协议下的附属机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多边环境协

议不是国际组织,但却有活跃的附属机构就履约、附加条件等来进行裁决。然而虽然作为国 际组织,而且是一个被声称为强大的国际组织的WTO 委员会、理事会和机构却并无大作为。 原因之一是存在着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统一决策规则。相关也许更重要的是,WTO 保持着自 由集市一样的氛围,讨价还价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公共利益。

过去立法方面的无能使得看上去很象立法的2001 年11 月14 日《多哈宣言》令人好奇。如

果这一宣言的目的仅在于发起新一轮谈判,那么两三页纸就够了。但各国政府并不愿只做到 这点就罢休。该宣言和其所随附的《有关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和公共卫生的实施和宣言决 议》中包含种种似乎能直接影响WTO 规则解释并呼吁WTO 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决议。多哈 宣言的法律重要性无疑将成为今后几个月中争议的一个问题。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一宣言只是 一系列政治声明和解释,并无约束力且在WTO 法律体系内不具法律效力。另一些人会说这 一宣言是WTO 次级立法,并开始重新调整WTO 内司法和立法之间不平衡的关系。

总之,WTO 争端体系给予了那些不依赖政府指示行事的专家小组成员和上诉受理机构极大 的权力。环境体制却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些企图将WTO 程序挪用于环境体制之中的分析 学家应该意识到贸易体系中存在的权力分配方面的紧张局面。依我看,政府不会愿意在环境 机构内创造一个类似WTO 的体系。事实上,如果WTO 争端体系现在被改写的话,我猜想

23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政府会使之不那么脱离政治控制。

就判决而言,应注意到WTO 体系的另外两个特征。首先,WTO 规则中没有将WTO 申诉转 移到另外一个国际论坛的依据。如果当初箭鱼一案继续进行下去的话,很可能会出现WTO 和国际海洋法法庭并行判决的局面。这一司法问题早先在海外销售公司一案中就出现了,当 时美国政府徒劳地争辩欧共体理应将这一问题移交给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处理。如果WTO 模式可以用于别处,政府将不得不去解决权限分配方面的问题。

WTO 体系的另一个特征是它不完善的争端避免机制。毫无疑问,WTO 规则需要协商、调停、 斡旋和调解。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实质性的执行。跨大西洋商业对话再三指出欧共体和美国 之间避免争端的必要性,但迄今为止并没有采取什么举措来赶在法律诉讼被提起之前解决争 端。WTO 最近的一次创新是在一起版权纠纷案中就无效金额或损害金额方面欧共体和美国 双方同意通过仲裁来解决。最近仲裁者公布了他们的判决,接下来的结果将有待观察。 有关WTO 补救措施的批评

WTO 争端解决机制与其他体系截然不同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如果违规政府不遵守,违 约裁定可导致贸易制裁。带有讽刺意味的是显然崇尚贸易的贸易体系却如此欣然通过授权的 贸易报复来损害贸易利益。没有另外哪个体系会做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

WTO 如此容易陷入明显自相矛盾境地的原因在于WTO 并没有把自由贸易当作一项人权那 样去投入对待。WTO 对私人个体的权利也做了些考虑,但只是考虑他们在程序上的权利。 因此,当WTO 授权加拿大和美国通过抬高对欧洲农产品的关税来进行报复的时候,WTO 这一机构似乎并不在意(除了受挫的欧洲农民之外)受挫的美国消费者所受到的伤害。一个 国际组织若不关心贸易者本身的利益,就很难促进自由贸易。

WTO 所全力投入的是贸易互惠和通过谈判削减贸易壁垒来逐渐实现贸易自由化。因此,人 们要小心不要认为贸易和环境体系是相对称的。环境体系的的确确将环境保护作为目标,但 WTO 却并不真正将自由贸易视为全球目的。与环境体系、还有劳工组织或人权组织相比, WTO 一般来说更空洞一些。

WTO 可对未遵约方实施制裁引起了其他体系和各派激进分子的妒忌。据说WTO 是因为制 裁而强大和有效,而其他如国际劳工组织那样的国际组织却软弱而无影响力。这就使得某些 政治家想把更多的问题纳入WTO 范围,例如劳工标准。

多边环境协议中的制裁问题很复杂而且常被误解。尽管有20 多个多边环境协议规定对贸易 措施有追索权,但没有哪一个称得上是如WTO 那样的贸易制裁。例如在濒危物种国际贸易 公约中贸易措施是条约的手段,一切都关乎贸易。在蒙特利尔协议中,贸易措施可被有目的 地用于阻止消耗臭氧的技术泛滥。捕鱼协议也需要贸易措施,但只作为实现条约目标的手段。 这些贸易措施所依赖的原则完全不同于WTO 授权一国向另一国制裁时所采用的《谅解》中 的贸易措施。

如前面所提到的,只有在三起案件上政府采取了WTO 授权的贸易制裁(两起荷尔蒙案件和 一起香蕉案)。这三个案子的结果都是未履行判决。当然,这个数据还不足以得出在促使贸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易履约方面贸易制裁是无效还是威胁这样的结论。但人们不能象某些评论员所宣称的那样轻 易地认为制裁是WTO 体系的法宝。

依我来看,对WTO 判决的高履行率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诉讼后的制裁,而在于争端解决系统 的完整统一性。政府到庭听审、甚至可以上诉,接下来有大量的时间实施专家小组判决。这 一程序有助于政府改正违反WTO 行为所需的国内政治支持。

所以我完全不赞同将贸易实施有效手段嫁接到其他组织或协议之中的观点。与其采取强硬的 WTO 措施,还不如通过提供金融和技术支持等软的手段使政府履行判决。我这么说并不是

24

要排除其他形式的实现履约手段,如罚款或使国际裁决在国内法庭直接有效。但反对任何环 境条约系统采用WTO《谅解》第22 条来促使政府履行判决。 结论

WTO 争端解决机制是当今国际水准的最为活跃的体系而且对国际法一步步的发展具有重大 意义。不过,环境体系也没有什么可感到惭愧的,因为它在立法方面胜于WTO 而且在许多 协议中有同样有效的遵约机制。环境保护论者可以研究和学习WTO 做得好的地方,运用到 环境体系之中。但是WTO 最令人困惑的一个特征,即制裁的可能采用,不应该被运用于别 处而且应该最终从WTO 中剔除出去。

第8 课 主课文译文 欧盟的扩张

欧盟将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边界扩张。虽然有些领域(包括农业)的谈判仍存在一些困 难,但在2004 年仍可能有多达十个国家将加入欧盟。申请国和欧盟都将从这次扩张中受益, 申请国将受益更大。

欧盟将进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边界扩张。欧盟于1957 年成立,当时只有6 个成员国。现 在经过先后四次扩张之后,欧盟已拥有15 个成员国。然而,没有一次扩张能够达到现在这 次扩张的规模。目前,有13 个国家申请加入欧盟,除了土耳其之外的12 个国家目前都在积

极的谈判进程中。欧盟委员会预计欧盟和申请国都将从这次扩张中受益。

美国政府支持欧盟的扩张,认为这有利于在欧洲大陆建立稳定和谐的经济环境。欧盟内部将 实行统一的交易规则和标准,例如在整个欧洲实行单一海关税则以及单一的贸易规则。这些 举措降低了交易成本,美国公司将很可能从中受益。因为欧盟的统一对外关税通常比申请国 目前实行的关税要低,所以欧盟扩张后美国向申请国出口产品的准入关税会降低。另外,申 请国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创建有潜力的金融市场,加大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力度,并努力适 应欧盟开放和透明的投资管理体制。这些都将扩大美国海外投资的机会。

一年两次的欧盟首脑会议于6 月在瑞典的哥德堡举行。欧盟首脑们做出了正式的官方承诺, 将于2002 年底之前结束扩张谈判,并于2004 年接收第一批新成员。这是扩张进程中的一项

重要的步骤。欧盟对谈判设立了具体的目标,这有助于消除申请国在谈判过程中的不确定因 素,并促使申请国的国会更快地通过一些必要的改革立法。

为了加入欧洲联盟,每一个申请国都必须要满足一定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即所谓的“哥 本哈根标准”)。

1). 政体稳定,以保障民主政治、法治、人权、尊重且保护少数民族; 2). 存在有效的市场经济,有能力应对欧盟内的竞争压力和市场作用;

3). 有能力承担作为成员国的义务,包括遵循政治、经济和货币联盟等项目标。

每一个申请国都必须接受并采用欧盟的“共同体法律总汇”,即欧盟全部的法律和政策。为 了完成加盟的程序,每一个申请国必须就“总汇”中的31 个领域分别展开谈判。这些领域 涵盖了货物的自由转移、竞争政策、环境方面等等许多议题。同时申请国必须继续在其国内 进行改革,尤其是要强化行政体系和司法体系的建设,以便有效地贯彻执行欧盟的全部法律 法规。

任何申请国都无权选择不加入经济和货币联盟,无权置身于欧元区之外。然而,每个申请国

25

在加入货币联盟之前,先要达到所谓的“马斯特里赫特标准”。各申请国只有在达到了“哥 本哈根标准”之后,才可以把达到“马斯特里赫特经济一体化标准”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在哥德堡峰会上,欧盟领导人没有为哪个国家或哪一组国家制定加盟的日期,因为加盟时间 将取决于每一个申请国在满足成员国资格要求方面的进展情况。因此,哪些国家可以率先加 入,目前并不明确。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匈牙利、波兰、斯洛文尼亚和塞浦路斯这六个 国家从1998 年3 月起开始了加盟谈判,其余六个国家于2000 年2 月开始谈判。

最多有10 个国家(保加利亚和罗马利亚除外)可以在第一轮中加入欧盟,这是因为第二批 的4 个国家的谈判进程已经追上了第一批。这10 个国家也同意遵守在哥德堡首脑会议上制 定的时间表。在最近一次即2001 年11 月12 日的谈判会议上,与这10 个候选国的所有的谈

判议题(公共机构问题除外)都已经开始。许多谈判议题已经暂时结束了,同各国达成协议 的情况如下:斯洛文尼亚 25 个;塞浦路斯 24 个;捷克共和国 24 个;匈牙利 23 个;拉脱

维亚 22 个;立陶宛 21 个;斯洛伐克 21 个;爱沙尼亚 20 个;马耳他19 个;波兰 19 个。 更为正式的2001 年度进展报告于11 月获得了通过,这些报告评估了各申请国在满足入盟所

需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这些报告总结道,所有的候选国在满足入盟 条件和采用欧盟法规方面都取得了稳步的进展。但是,为了确保候选国能够更好地采纳并执 行欧盟的法规总汇,欧盟将准备一个行动计划以帮助各国提高行政水平、增强司法执法能力。 许多存在争议的事项仍然需要谈判解决,这些议题包括农业、竞争政策、运输政策、税收、 地区政策和结构基金、司法合作和国内事务合作,以及财政拨款和预算拨款。仅就农业方面, 2001 年下半年正在谈判中(译注:本文发表于2001 年12 月)的议题就有动植物检疫及其 他与农业相关的技术性问题。但是农业中的市场支持问题,包括直接补贴和生产配额问题, 将在2002 年进入谈判。欧洲委员会计划在2002 年夏季对其共同农业政策(CAP)进行中期 审查,审查结束时可能会提出一些根本性改革的建议。这极有可能使得目前正在进行的农业 问题谈判更加复杂化。虽然一些欧盟官员认为进行此类改革之前,不应同候选国就农业问题 进行谈判,但是欧盟为了不打乱谈判时间表,仍然同意按照现在的农业协议进行谈判。在入 盟谈判进行期间对欧盟农业政策的任何改革都会在入盟谈判中予以考虑。

就加盟状况而言,12 个候选国家的人口数几乎占整个欧盟的近四分之一。如果这些候选国 家都得以加盟,那么欧盟的人口总数将增长28%,从原有的3.764 亿人上升至4.821 亿,总

人口数将是美国人口〔2.74 亿〕数的1.76 倍。到目前为止,波兰是最大的加盟候选国,它

的人口数占加盟候选国总人数的37% ,其次是罗马尼亚,占21%。

然而,如果从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与整个欧盟相比,12 个候选国加起来也相对较小。这 12 个国家2000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加,只占欧盟的4.8%,相当于荷兰一国的水平。但它 们的国内生产总值1996 年时只相当于欧盟的4.1%,从那以来过去的5 年中这一比例已经逐

步上升。这方面波兰也是12 个候选国中最大的国家,2000 年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所有候选

国的42%,其次是捷克共和国(13%)和匈牙利(12%)。

这样的对比可以通过称为“购买力标准”的人为货币单位来表述。“购买力平价”考虑了不 同国家之间不同的价格水平。如果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所有候选国2000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6

占了欧盟的11%,而这个比例从1996 年以来一直保持未变。另外,就国内生产总值(按购 买力标准)的规模而言,波兰仍是最大的,而波兰之后处于第二位的是罗马尼亚。在扩大后 的欧盟内,九个经济规模最小的国家中就有八个在这些候选国里。

与以往每次扩张相比,这次的欧盟扩张中,候选国与现有欧盟成员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了。2000 年,欧盟国家中有四个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它们是芬兰(欧 盟平均水平的99%)、西班牙(81%)、葡萄牙(74%)和希腊(68%)。而现在的12 个候选 国中,只有塞浦路斯和斯洛文尼亚两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希腊,它们分别是欧盟平 均水平的82%和71%。四个候选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欧盟平均水平的1/3,它们是保 加利亚、罗马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在1996 年到2000 年中,捷克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的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欧盟平均水平相比下降幅度最大。但是,大多数候选国均呈现了增长 的势头。

这12 个候选国中大部分是小国家,实行的是开放的经济模式,严重依靠对外贸易。在1999 年,爱沙尼亚、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匈牙利这四个国家,出口额占GDP 的比重超过了50%。 只有波兰、塞浦路斯两个国家,出口额占GDP 的比重没有超过20%。到目前为止,欧盟是 这些候选国的最大的贸易伙伴,在2000 年占他们出口额的65%,进口额的62%。这个比例 在过去五年里一直保持了上升的势头,而且比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62%)还要高。波 兰、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在12 个候选国中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在2000 年中排进了欧盟

贸易伙伴的前10 位。这三个国家在12 个候选国中也是与美国的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在

1999 年,波兰与捷克共和国的出口贸易中,美国所占比例还不到3%,而匈牙利的出口贸易 中美国也刚过5%。不过,在这三个国家中,美国所占每个国家的总出口额的份额在1995 —99 年间不断攀升。

欧洲委员会于6 月发表了一份报告,来评估这次扩张对欧盟及候选国在经济上的影响。根据

这份报告,扩张的许多好处已经显现,有的好处归因于这些巨大变化带来的一体化的加深, 有的则归功于欧盟与这些中东欧国家于90 年代中签订的所谓的“与贸易相关的欧洲协定”。

预计这些国家实际加盟之后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根据这份研究报告,在2000 年-2009

年期间,欧盟的增长率将会累计提高0.7 个百分点,其中有一半的增长潜力来自人口流动的

增加所带来的拉动作用,另外一半则是因为价格上升和贸易一体化的结果。根据预测,德国 和奥地利是得益最多的国家,她们同这12 个候选国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这份研究估计 了扩张对于农业的影响,认为至少在扩张之后的头几年这种影响将是很小的。这主要有两个 原因。一是在东欧制定质量标准和与健康相关的产品的标准上比较滞后,二是欧盟和候选国 农产品之间的价格差额缩小。这个报告还提到,在农业部门“除了一小部分产品外,候选国 未来生产与贸易的发展,将会更多的受到这些国家生产力变化的影响,而不是共同贸易政策 的延伸。”

这项研究还指出,20 世纪80 年代的欧盟南扩(即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加入当时的欧盟九

国)与欧盟未来的扩张有着重要的相似之处,因此欧盟南扩产生的影响,特别是申请国与欧

27

盟的人口规模和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比较,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基准,用于估算未来扩张对 欧盟的影响。的确如此,目前这项报告得出的模拟研究结论,在很大程度上与过去的分析结 果相吻合,反映出向南扩张对欧盟的影响比较小,这个结论主要地反映出相对于候选国而言, 欧盟的规模还是很大的。

此项研究还得出另一个结论:“由于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更大规模的投资和更高的生产力的 增长,侯选国应该能够从扩大中获得巨大利益。”这个报告估算,(加入国)“加盟之后,在

2000 至2009 年间的平均年经济增长率可望提高1.3 至2.1 个百分点”,至于各自具体增加多

少,将取决于各国是否采取其他改革措施。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其它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例如,奥地利经济研究所的有关人士认为,欧盟和侯选国 双方均可以从南扩中受益,但欧盟获得的利益相对少一些。各侯选国可以在10 年期间在实 际的国内生产总值上额外增加8 -9 个百分点。这项研究估计,东扩对欧盟的影响比较小、 却是积极有利的,但是对各个成员国的影响显然大不一样。例如,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等 国家与侯选国关系密切,将会得到最大的利益。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其他国家,则必定会遭 受由于欧盟的援助减少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因为目前他们是区域和农业基金的主要受援国, 而此项基金源于欧盟的预算。

欧盟南扩的实践和目前局势的分析都表明,欧盟和各候选国都能从欧盟的这次东扩中得到好 处。自从东欧发生巨变以来,欧盟和这些国家之间出现了更深的融合,也带动了经济的增长。 扩张有可能进一步增强贸易活动和资本流动,加快经济增长,尤其是那些发展中候选国经济 的增长。在其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签订的协定中,比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实施后促 进了这些发展中国家伙伴(在这个例子中是指墨西哥)的经济增长。欧盟的历次扩张情况已 经表明,欧盟成员国与比较穷的候选国之间的收入差距趋向缩小,尽管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 时间。这预示着欧洲大陆会有一个美好的经济前景。

第9 课 主课文译文

第九章 寻找硅谷以外的投资机遇

虽然他们的经历好坏参半,美国的风险投资人依然视欧洲为一个前景看好的市场。他们面临 的挑战是如何把其硅谷式投资融入欧洲当地文化。 在过去的三、四年里,愈来愈多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和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欧洲设立办事处, 并筹集了数十亿美元的风险资金。随着美国国内市场的饱和和充分开发,他们期望开拓新的 市场。对电信及生物技术的领先研究、对私募股权不断有利的环境,以及诸如法兰克福证交 所新市场和伦敦证交所技术板市场的成功,所有这些都使得美国人对欧洲市场刮目相看。在 过去五年里,欧洲的商业及企业环境也发生了可观的变化: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已经成为新的 投资来源,它的出现提高了就业率,同时也创造了新的价值。尤其在过去二十年中,欧洲工 商界越来越认识到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美国企业改造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对其大加赞赏。 “欧洲提供了一个既引人注目、又具挑战性的在硅谷外建立全球性公司的机遇,”伦敦的基 准资本公司(Benchmark Capital)普通合伙人埃利克· 阿尔尚布说,“今天,人们对风险的

敌意正在消减,而更倾向放手让大公司开发自己的业务。” 持相同看法的还有万沃克斯 (Vennworks)驻欧洲的总经理提姆·达费。他认为,欧洲的大学和研究中心提供了引人注

28

目的机遇。特别是,若干政府的研究机构目前面临预算拮据,渴望把他们的部分研究项目进 行商业化运作。

考虑到欧洲在政治、体制和区域上的客观差异,以及其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投资者不应仅 仅要关注行业,也应考虑区域机遇。克雷申多(Crescendo)驻欧洲部总裁罗兰德·布思道 贝尔认为,从技术研发角度看,英、德、法和瑞典都是有前景的可投资国。持相同看法的还 有其他美国风险投资商,如附属于多伦多道明银行的资本通讯合伙公司(TD Capital Communications Partners)的联合总经理约瑟·布雷纳。布雷纳还纳入了西班牙,认为西班

牙具有竞争性的电信业,而且其金融工具比意大利等它国发展得更成熟。布雷纳还认为,斯 堪的纳维亚也可列入投资的范围,但由于那里竞争激烈,理论和操作之间又存在着巨大差距, 因此在那里赚钱也不容易。 在欧洲建立代表处

建立当地代表处,特别是在早期投资阶段,至关重要;其目的之一是帮助当地企业家培育他 们的企业,二是密切联络当地市场,三是培养对当地文化的感情。虽然近些年商业实践更加 趋同,但在欧洲经商仍需对其各国文化和习惯有深刻的了解。“要在欧洲运作成功的唯一之 路,” 布思道贝尔说,“就是承认我们投资的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因此我们决不能

在欧洲市场强推美国的方式,而无视当地的实践和惯例。”

美国风险投资公司把伦敦视为开发欧洲市场的理想场所,这是出于多种考虑:其一是英、美 间的特殊关系和英格鲁撒克逊的惯例,其二就是从伦敦到法、德、及斯堪的纳维亚的多数主 要科研中心和技术基地的飞行时间均在三个小时之内。另外,在伦敦招聘具有所需技术、经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验及创业精神的人才也来得容易。具体来说,美国风险投资商要找的人才要具备分析经验, 要有美国投资方式的经验,还要有对欧洲文化的深刻了解。正如克雷申多(Crescendo)的 布思道贝尔所说:“我们需要既懂文化差异又懂商务差异的人才。”

大部分美国风险投资公司针对欧洲市场拨出了专项资金。例如,基准资本(Benchmark Capital)公司是硅谷的风险资本公司,去年在伦敦开业时首拨专款7.5 亿美元,用于欧洲的

技术型新建公司。类似运作的还有TD 资本通讯合伙公司,该公司于2000 年六月设立了伦 敦办事处,并有两亿欧元专款用于欧洲投资。TD 资本通讯合伙公司是于1995 年从TD 资 本公司剥离出来的,而后者是多伦多道明银行(Toronto Dominion Bank)的一个全球性私募

股权投资分支。负责欧洲项目的合伙人通常完全有权审批欧洲的投资项目。就基准资本公司 而言,驻伦敦的四位合伙人是完全独立于其在曼罗公园(the Menlo Park)营业部的,而唯 有他们才有权评估、决定在欧洲的投资项目。

另一种非同寻常的营运模式见于克雷申多风险投资公司(Crescendo),这家于1993 年成立

的全球风险投资公司于1999 年在伦敦开张营业,然而并未设立欧洲专项资金。凭借其十一 亿美元资本和旗下的八十多家证券公司,克雷申多与欧洲的几家联属风险投资公司密切合 作,其中包括巴黎的Innovacom,慕尼黑的惠灵顿合伙人公司(Wellington Partners)和伦敦

的ADD 合作公司。克雷申多的投资理念是,建立一个全球性资金库,以期投资于最佳机遇, 而不是为满足区域分配的要求。这一理念力求确保下属所有证券公司得到总公司的均等关 注。其结果是,其伦敦办事处和克雷申多投资美国本土的项目共享同一个资金库。

29

在欧洲的投资活动 TD 资本通讯合伙公司(TD Capital Communications)在欧洲的投资活动贯穿整个投资周期, 包括早期成长阶段、扩展阶段、行业并购、管理层收购以及资本重组。该公司近期投资了三 千万英镑与麦迪逊·迪尔伯恩公司(投资了一亿一千万英镑)联合启动了对EON 通讯公司 的股权融资,该公司是个新建立的宽带通讯公司。EON 通讯公司共筹资了两亿六千五百万 英镑,用于建立一个具有尖端科技含量的数字宽带通讯网络,该网络服务于苏格兰西南地区 和英格兰的西北地区,这两个地区正是英国迄今为止尚未建立数字宽带通讯网络的地区。 EON 将成为该地区第一个独家提供通讯综合服务的提供商,其业务包括数字互动电视、固 定线路声讯电话、互联网接入以及高速数据传输服务。

半导体、微型处理器、信息技术、软件、生物技术、保健产品以及通讯传媒均为美国风险资 本在欧洲的主要投资热点,而投向通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资金近期呈增长趋势。例如,基 准资本公司主要投资于应用性服务业、基础服务设施、互联网零售、互联网服务业务、互联 网服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设备、半导体和软件。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只完成两项投资,一 是英国的个人对个人赌注网站 Flutter.com,另一项是被称为敏锐欧洲(Keen Europe)的网

上咨询服务网站。而克雷申多风险资金只对通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与服务感兴趣。在这些部 门当中,克雷申多的投资将均摊在五个主要市场:光纤网络建设、无线通讯、通讯软件、兼 容服务器系列以及储存器和尖端功能。今年初,克雷申多投资了一千三百万美元,完成了对 位于慕尼黑CoreOptics 公司的首轮融资,该公司是一家光纤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而在这 项投资之前,即去年,该公司完成了对一家瑞典光纤收发公司——奥普提林(Optillion)— —的第二轮投资,投资金额为五千三百万美元。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勿忙成交,急于退出

美国风险投资商今天并不愿轻易承认,他们当年初到欧洲的时候,自以为可以轻松利用国内 积累的多年专业经验,将美式的、且不说硅谷的投资模式引进欧洲。那时一些业内专家把美 国风险和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登陆欧洲之举,比作九十年代国际投资银行最初遭受英国银行的 轻视而后击败竞争对手的历史。然而在欧洲实施美国风险投资方式的现实情况决非昔日。九 十年代末的强劲股市和随后的下跌,造成了评估潜在投资项目的工作异常复杂;而欧洲各国 在政治、文化和机构上的差异又使市场渗透比预期的更为艰难。

直到去年中期,股市的攀升加上对新发行股的可观追捧,这才意味着公司可以在高价位 迅速抛售他们的证券投资。在那样高市值的股市,投资回报率完全取决于入场和出场的时机 选择。尽管美国风险投资商一贯声称,他们在投资决策上始终坚持筛选原则,但结果还是数 位投资人匆忙成交,因怕错失良机而着眼于错误的评估依据上。当TD 资本通讯合伙公司 成立伦敦办事处时,他们因市价偏高而放弃了几个潜力不错的项目,还怀疑自己是否入场偏 晚。“由于当时的资金从各种渠道涌入欧洲,”约瑟·布雷纳说,“市值也随之冲破了顶。” 晚入场也有益处,因新入场的只需考虑新投资项目,不必在遗留问题上消耗时间,故能反应 迅速。《风险经济学》(Venture Economics)统计表明,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的

亏损高达百分之三十,预测其2001 年全年回报的平均值为负的35—40%。而在科技股泡沫 高峰时,投资的平均回报率都高达三位数。然而过分强调季度回报也并非合理,因为早期投 资项目的平均生命周期为七年,即便到了周期的成熟阶段,即收购期,典型的持股时间也为 三至五年。

目前市场的下滑和未来几年增长异常缓慢的前景,更不用说目前的经济衰退,把投资人逼到 了十分伤心的境地,使他们目前不再有仓促成交的紧迫感。约瑟·布雷纳说,投资人现在重

30

新采用了评估企业潜力的正确依据,例如优秀的管理团队、稳健的企划和现金流。布雷纳补 充说:“市场惩罚了那些现金流拮据难以维持收支平衡的企业。” 罗兰德·布思道贝尔则指

出,目前的市场对投资有吸引力,而不适宜退出。因此,企业家必须清楚认识到,他们现在 必须努力培育公司,而不是快速捞钱。 寻找市场契机

与美国同行相比,欧洲的风险资本业规模虽然不大,但目前正在稳步成长,他们有充足的资 金、关系网,也有对本土文化、政治和体制的熟悉。布思道贝尔说:“美国风险投资商即使 自己做得相当不错,也不应该低估欧洲的同行。”

美国的风险资本可以填补一个空缺,那就是对高增长行业中的新公司做早期投资,这是因为 欧洲的同行们更趋向于将他们的风险投资集中在中期和后期。另外,银行贷款成本高昂又难 获得,美国公司可以通过向欧洲的新公司提供股权融资实现快速扩张,从而加速拓展自己在 欧洲的业务。

另一些如基准资本公司的投资公司则积极另辟新路,试图移植硅谷的投资方式。换言之,他 们采取一种劳动力密集型、团队型的风险投资的策略;他们自愿充当于他们的组合公司的加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速器和孵化器,促进后者之间的合作增效,建立起战略合伙关系。埃利克·阿尔尚布说:“对 待新建公司也无须采用什么别的方法,那样做没有意义。”TD 资本通讯合伙公司的约瑟·布

雷纳强调说,美国风险投资商初到伦敦时,可以利用自身与新建公司打交道的背景、声誉和 专业网络,但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期望于长线投资

虽然欧洲正在步入正轨营造良好的风险投资的文化,但是那里仍存在一些障碍有待解决. 尽 管创业精神在欧洲不断扩大,但对承担风险的宽容度还远低于美国;这是因为在欧洲成立新 公司就意味着创业者须承诺更大的个人和社会成本。“这里既不缺钱也不缺好的创意”,提 姆·杜飞说,“问题是要说服人们敢于承担风险。”欧洲与美国的地域差异意味着,这里缺乏

类似美国的统一大市场,因此公司要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领导地位,真是难上加难。“欧洲还 不能在全球市场上打造世界级领导公司,目前还缺少参考依据。”这就是阿尔尚布得出的结 论。

然而乐观主义犹在。“展望十年后,欧洲将出现数量可观的全球性企业。” 阿尔尚布说。约

瑟·布雷纳认为,欧洲的主要优势是,其政府管制的放松略有滞后。他说,“各国可把既将 到来的管制放松作为契机,更加有效地运作资本。”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第10 课 主课文译文

杰克.韦尔奇执掌通用电气之道

有关韦尔奇的评介近年来有许多,大都介绍了他如何把一个老字号的美国产业巨人改造成一 个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全球增长型的发动机,如何精明地把一个老牌制造商带入了服务业,如 何通过六百多项收购和有力打入了海外新兴市场完成了对通用电气公司的改造。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杰克·韦尔奇是如何做到在这样一个全美业务最广、机构最庞杂的组织 内,实施了如此之大的权力和影响。许多公司经理不过领导、激励数十人而已,但他们忙得

31

终日不可开交。还有许多首席执行官掌管的公司规模远不及通用电气,他们倾心倾力,但还 是业绩平平。相比之下,通用电气拥有三千零四十亿美元资产,年销售额高达八百九十三点 三亿美元,其二十七万六千员工分散在上百个国家;而身居这一企业帝国最高位的韦尔奇又 是何以做到的呢?

他做到这些完全靠他的人格魅力,靠他那追求商场取胜的奔放激情,还有他对具体细节的强 烈关注,而许多总裁往往对具体细节视而不见。他做到了这些是因为在他主持的公司年度规 划会议上,鼓励一种近乎残酷的直率态度;他做到了这些,最主要的是他坚信公司员工的力 量。

韦尔奇能够牢牢地掌握通用电气,是基于他对这个公司,对效力该公司的员工的非同一般的 了解。首先,在这些员工中有数千名他在哈德逊克劳顿校园授课时结识的“学员”,该校园 被通用电气员工俗称为克劳顿村。再有就是他的时间安排:他用多半的时间去关注“人”的 问题。但最重要的是,他在一个如此庞大的公司内完成了一项创新:不拘泥条条框框。 韦尔奇喜欢把通用电气称作“食品杂货店”。这种比喻用于如此庞然大物上尽管十分离奇, 却能让韦尔奇在观念上如同挽起袖口、穿上围裙,置身于食品店柜台后面一样。正是置身于 此位,韦尔奇能了解到他的每位员工,能服务于每一位顾客。韦尔奇说:“无论是在食品杂 货店、还是发动机或医疗系统部门,其重要的关注点都一样,如顾客是否满意,货物是否变 质,货架是否摆放妥当,提供的货或服务是否对路。这些都一样。管理大企业可当作小公司 来管;不要过分关注报表数字。”

同样,也不要过分在意条条框框。韦尔奇当年所继承的“通用电气”的管理结构多达九层; 如果说这些组织结构迄今还没遭到彻底摧毁的话,至少可以说是严重地瓦解了。公司所有人, 从秘书、司机到工厂里的工人,都直称他的名字:杰克。人们会时而看到他匆匆穿过走廊, 去仔细翻看某货架底层上的某件商品,或突然看到他从口袋掏出奖金给人以惊喜。“到目前 有关通用电气还未讲到的故事就是:一个从简不拘泥条条框框地方的益处,” 韦尔奇说,“我

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创意。我想人们还往往没认识到,做到从简不拘泥条条框框是件了不起 之举。”

让公司不拘泥条条框框就意味着扰乱现行的指挥链,意味着实施跨越等级交流,还意味着雇 员拿薪水似乎不是为某个大公司而干活,而是为他们熟悉的、严厉的企业家老板效力。这一 切当然是与韦尔奇自身的领袖魅力密切相关,同样也与那些略显逊色的公司要事,如公司会 议或例会,相关,同时也与他运用这些活动发挥最佳效应的策略相关的。

当韦尔奇成为首席执行官之后,他继承了一系列有约束力的企业传统活动,但他随后将其均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改造成有效的领导杠杆。从每年元月初在佛罗里达博卡·雷顿举行的通用五百名高层管理人 员会议,到每月在哈德逊·克劳顿召开的公司例会,韦尔奇以这些活动为平台,制定或迅速 调整公司的工作重点,考查测试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下属的十几个部门主管,同时让众人明确 地了解他那令人敬畏的风范和见解。

韦尔奇还比常人更懂得“出其不意”的意义。每周他都会突然视察下属的工厂或办公室,或 临时安排与下属数级的经理共进工作午餐,或手写无数的信函传真给“通用”员工;让他那 潇洒整洁的手迹在部门接收端悄然涌出,跃然眼前。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在领导、指引、影 响这个庞杂企业的行为。 布赖恩.内勒,一位四十来岁工业产品营销经理,参加在哈德逊克劳顿的会时说“我们如同大 海中的鹅卵石,但他了解我们。”他还说:“杰克能激励大家挖掘除更大的潜力,这是因为他

的人格魅力。他并非出身富贵之门,也决非一夜成名。他是靠自己的奋斗脱颖而出的。他体

32

现了美国梦的精神。”

且看通用公司执委会议(CEC),这是每财务季度结束之前通用电气30 位高层主管聚集的例 会。此例会不同于那些严肃的,安排有序的现场会议,而被经理们称为“食物大战”、“畅所

欲言”的会。这些场合使韦尔奇得以收集到未经过滤的信息,考查测验他手下的大将,并能 保证做到让公司的成败经验得以公开的交流。“我自己也觉得好笑”韦尔奇说,“对我而言, 去参加公司执委会议(CEC),就犹如去参加兄弟会一样,和朋友们在一起开心聊天。每当我 对妻子说我总盼望去,她说,‘当然了!你雇了他们所有人!你喜欢商场,能和这些不同行 当业的人同坐一起,听他们提出的各种新想法,这当然大开眼界,开心之极。”

韦尔奇相信,企业的效率是无限的,因为他坚信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源于人类精神的创 意是源源不断的,是不可穷尽的”,韦尔奇郑重地说。“你要做的就是挖掘这一资源。我不喜

欢用效率这个词。应说是创作力。我们的信念是: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韦尔奇当年为什么毅然决定从事一项通用电气前所未有的最大的质量创 新活动,以体现这些理念。韦尔奇坚信,通用电气上马的“六西格玛”项目到2000 年全年 会给公司增加50 亿美元的净收入。 在此之前,韦尔奇对80 年代风行的各种质量活动持质疑态度多年。他认为这些活动口号响, 效果差。之后,韦尔奇听老朋友,前通用电气副总裁劳伦斯 A.鲍思迪,津津乐道地大谈质 量创新活动给他带来的收益。鲍思迪是在1991 年任联合信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后,从摩 托罗拉公司引进 “六西格玛”项目。他还介绍说因此他的公司成本正在降低,生产力在提 高,营运利润在不断增长。

1995 年6 月,韦尔奇邀请鲍思迪在通用公司执委会议(CEC)上向其高层管理层介绍分享他的

经验。结果韦尔奇却未能出席改会,而这也是他唯一的一次缺席,因为他刚做完心脏手术正 在家养病恢复。鲍思迪的介绍赢得了热情的评价,待韦尔奇8 月恢复工作时,他同意实施此

项目。

“六西格玛”质量标准要求产品或服务过程的失误率低于百万分之3.4。而通用电气的运行 水准仅为三至四西格玛,其与六西格玛的差距使公司每年由于低效率和滞后的生产力损失高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达80 亿至120 亿美元。

然而,上马大规模的质量创新活动绝非小决策,因为这需要大量投资,让成千上万名员工接 受严格的含有大量统计学方法的培训。要让这些质量创新理念在通用公司全面扎根,公司还 需培训所谓的首席黑带,黑带、绿带,以便在公司推行贯彻相关的质量技术。

1995 年后期,韦尔奇发起了此创新活动,首期推出200 个项目和强化培训班,到1996 年扩

大到3000 个项目和培训范围,到1997 年又推出6000 个项目和增大了培训。到目前为止, 此创新之举成就辉煌,远远超出韦尔奇的最初预期。去年,“六西格玛”实现了3.2 亿美元

的生产力增长和利润,比韦尔奇最初1.5 亿美元的目标翻一倍。今年,他期望通用电气从中

获得约7.5 亿美元的净收入。韦尔奇自豪地说,“六西格玛”如星火燎原,已遍及全公司, 正在改变着我们所作的一切。” 演讲沟通

33

每年元月韦尔奇召集公司的五百名高级经理在博卡雷顿开迎新年大会,而“六西格玛”项目 的成功则洋溢于今年的会上。在徐徐的海风吹拂下和棕榈丛林中,韦尔奇借此时机阐明公司 的新年度规划,同时要表彰公司的新英雄。任何一位经理有幸应韦尔奇的邀请在此会上面对 通用电气公司成就卓越的众经理做演讲,其荣誉在通用电气所特有的强烈更衣室文化内看就 如同获得奥林匹克大奖一样。在今年元月会上,共有29 位经理获得此殊荣,他们大都热情 地评价了“六西格玛”活动。

当经理上台讲述他们如何采用新理念,从已精简的通用电气机构中还挤出了更多的利润时, 韦尔奇坐在会场下的第一排,不停地挥笔疾书,在他那淡黄的记事本写着什么。经理们接二 连三地都阐述到质量创新活动是如何消减了成本和失误,提高了生产力,扩大了市场份额, 还裁减了新厂房新设备的投资需要。 但这并非仅仅是一个庆功炫耀的盛会。这种展示与演讲的惯例为塑料部门的经理们提供了一 个交流平台,使他们能在通用电气的首府与其它部门的同僚们交换经验。正如哈德逊克劳顿 培训中心一样,这个平台使“最佳的经验”在通用电气的不同业务部门得到交流。即使在休 会期间,灯泡或火车头的制作部经理,也常常会与汽车信贷部,或信用卡帐户服务部的经理 切磋交流的。

韦尔奇很少会早走的。例如在一个深夜3 点时,他仍兴致勃勃,与20 位经理聊天,其中一 半为迅速晋升的女性。但当晚重要的事件是当韦尔奇走上讲坛,面对聚光灯和摄像机所作的 总结性的发言。他说,虽然通用电气刚刚完成了创纪录的一年,其净收益增加了13%,高 达82 亿美元,然而,韦尔奇希望再创新高。大部分首席执行官都会在此时发表感觉良好的 贺词,但韦尔奇却免去那些贺词。他提醒身边的人,公司在未来10 年将面临最为艰难的时 期。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和通货紧缩流行蔓延的今天,我们决不能自鸣得意。

“如果某位通用电气的经理在1998 年说,现在价格比我们预期的还低,而我们又无法迅速 降低成本兑现我们的承诺,我认为,此托词是不能被接受的,是决不能被接受的,”他像一 位牧师高喊着。“此行为是不能接受的, 因为价格势必比你计划的要低,所以你最好从本周

就开始行动。”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随后他要求通用电气的每个业务部把通货紧缩因素考虑在内,并于该月底前重新递交下年度 预算。然而他马上又突然想到他们将如何解决此难题。“不要增加成本,”他告诫道,“加速

库存周转,加强收购项目,运用知识资本取代厂房和设备投资。提高价格决策的审批的等级, 决不轻易在价格上让步。

韦尔奇随后又抛出一个挑战。“ 市场是会回报你们的,就像超级橄榄球赛回报其冠军一样, 就像奥林匹克赛回报其金奖得主一样”,他说道。“我知道我有这样的运动员向我负责。你敢

和我的团队对抗比赛吗?你为向你负责的每一个人感到骄傲吗?如果不是,你就不会取胜。 你就不会赢得比赛的。”

当众经理们周五早上返回自己办公室时,一盘韦尔奇的讲话录像带已摆在他们桌上,随同附 有针对他们团队的一份使用指南。 在一周内,750 份录像带以8 种语言的配音,其中包括 华语、匈牙利语,分发到通用电气在全球的各区域部门。韦尔奇的讲话也在月底之前被多达 15 万员工领会落实。 出其不意

韦尔奇的影响力是深广、频繁的,是独特的。“杰克似乎总在你身边,”一位通用电气经理说。

34

“如你干得好,你就可能比大多上市交易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享有更多的自由;但是当某个业 务部表现欠佳时,缰绳就会收紧。” 事实上,缰绳会时常收紧的。除了显而易见的活动——如一个两亿多美元的收购,一项如“六 西格玛”的战略创新的发起,或任命高层经理,要预测韦尔奇会何时倏然俯冲而至,那几乎 是不可能的。那末他是如何决定介入某事的呢?“全在这”,韦尔奇大笑,同时用食指点着 自己的鼻子。“我会嗅出来,并尽量选重要的。”

一旦韦尔奇介入某事,他则很少优柔寡断。乔治·斯多尔克,一位现与通用电气合作的波士 顿咨询公司合伙人说,“韦尔奇会明确直说,好或说不好。 但他决不说,也许或可能。许多执

行总裁并不果断,造成决策搁置如三条腿的马是无人愿意处理。”在去年年末,通用电气首 府呼吁收购美国电信电报公司的信用卡业务“环球卡”。此提案出台不到24 小时,就被韦尔

奇否定了。但是韦尔奇同时写信通知那位苦心研究此案数百小时的通用电气首府经理,明确 表示,尽管他否定此项提案,但对她的高质量的分析及她的陈述留有生动的印象。

韦尔奇清楚,一个企业就如一个人一样是易受影响的。他每次介入,其相关报道都会在全公 司引发反响。 例如,就在有线全国广播公司(CNBC)和道琼公司(Dow Jones& Co.)在四月 一日正式推出一个合资有线电视节目的约四周前,韦尔奇打电话给全国广播公司(NBC) 总裁罗伯特 C. 赖特说,他要检查该项目的发起计划书。不到24 小时,一队经理和节目策 划人就步入韦尔奇在纽约的办公室作详细介绍。韦尔奇说,“离节目的推出仅有一个月时间, 我认为那是一个重要时刻。”“此项(请求)将会产生轰动,因此我们须讨论如何运作它。并

非我能为此项目增加多少价值,但是我会到现场为此摇旗呐喊的。”言谈中,他显然十分满 意他此番引发的轰动行将为此项目带来新一轮有利的密集报道,促使其成功的推出。 另一个例证是韦尔奇介入通用电气的X 光射线机和计算机处理轴向体层摄影机上所用的显 像管的难事。这在当时是件极令人头疼的具体细事。五年前,韦尔奇常拿出他15%到20% 的时间与客户交流,倾听他们对显像管的质量低下的抱怨。该产品的扫描次数平均不超过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25000,还不及竞争对手显像管品牌的一半。

为解决此问题,韦尔奇在1993 年中期深入下属两级,召回公司驻欧洲的负责服务维修的48 岁的总经理马科.奥奈多。据奥奈多回顾说,韦尔奇给他的第一道指令简单明了:“解决此问

题,” 韦尔奇命令说。“我要我的显像管达到十万次扫描次数。”

在随后的四年里,奥奈多每周发传真直接向韦尔奇汇报他的详细进展。韦尔奇每三至四周回 电。其中一些回电近乎咆哮,要求他加速进展,而其它传真则为夸奖或甜言蜜语。“你的进 展还不够快,” 韦尔奇在一张传真上草写道。

这些经历让奥奈多,这位1988 初加入通用电气的法国人,着实吃惊。奥奈多说,“我只不过

在管理一个年营业额4.5 亿美元左右的小部门。但我惊奇地发现他居然抽时间读我的汇报, 甚至给我回信。”从那时起,奥奈多的团队到目前为止已创造出多种型号的显像管,均达15

万至20 万扫描次数。这些改进去年为该业务部增加了1400 万美元的生产力效益。“在杰克

的敏锐眼光下工作就是一把双刃剑,” 奥奈多说。“你若干得好,那当然不错。若干不好, 绝没好果吃。可以委婉地说,杰克出名并非因有耐心呦。”

35

第11 章 主课文译文

全球化进程在放缓吗? 全球化的领先国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的指标增长引人瞩目。国际旅行和旅游者增加,现平均每天达到近300 万人,而1980 年每天仅为100 万人。联合国贸发会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1995 至1999 年 期间跨国流动的长期和短期投资总额增长了一倍多,与此同时,1999 年外国直接投资增长 了27%,创下历史新高,达到8650 亿美元。由于国际电话费下降和跨国活动水平的提高, 国际交换台电话业务在2000 年首次突破1000 亿分钟。(由于)上网人数估计已超过2.5 亿, 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在更遥远的地方比以往有着更多的机会直接交流。 除有助于通信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其他方面也促进了全球化。一些国家害怕互联网是美国 推动其文化霸权的引擎。还有一些国家把互联网视为创建全球文化社区的催化剂,从摩洛哥 体育运动的狂热者们对他们最喜爱的加拿大冰球队的支持活动到反对全球化的抗议者们发 动对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示威活动都说明这一看法。互联网也是一种向全球 人民传播意识形态的前所未有的方式,不论是塞尔维亚亲民主的激进分子将不同政见的无线 电广播转移到可覆盖全世界的万维网上,还是车臣的叛逆者维护他们自己的网上新闻服务都 反映了这一点。

信息技术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影响是很难衡量的,但是它对经济领域的影响是可以衡量 的。信息技术使国与国之间持续进行深层经济一体化成为可能。没有任何领域比金融市场的 一体化更为突出了,这一市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世界上每天有1.5 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动。

就美国而言,仅债券和股票的跨国流动就比1970 年增加了54 倍,这种流动在日本增加了 55 倍,在德国增加了60 倍。

乍一看来,这些趋势证实目前的普遍看法,这一看法正如Citicorp 前主席Walter Wriston 所

说:全球化正迅速地创立一个新世界,这个新世界把各国捆绑在一个以光之速迅猛发展的电 子市场中。然而,仔细观察之后,就会发现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速度现在似乎并不比前几年快, 甚至更慢了。

为什么技术一体化指标,如:互联网主机数量,上网用户和安全服务器呈指数级增长,而全 球化进程却变缓了呢?来自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数据表明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 缓慢到爬行的程度了。被调查的50 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下跌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放缓有 重大影响,罪魁祸首是90 年代后期波及整个东亚,拉美,和俄罗斯的一系列金融危机。有 价证券的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强劲增长缓解了这些下滑的趋势,且自1999 年来,世界贸 易额已经反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形势即技术全球化在持续快速发展,而经济 全球化却放缓了。

一些国家从事一体化要比另一些国家积极。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那小国,开放使他们得 到在国内得不到的产品、服务和资本。在某些国家,地理位置在持续进行着的市场一体化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荷兰因位于莱茵河上游而受益,此地理位置所集中的国家与荷兰的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三。其他例子,如瑞典和瑞士,其相对狭小的国内市场和高素质 的工人使他们的跨国公司能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跨国公司竞争。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有助 于小国全球化,例如奥地利受益于大量的旅行和旅游,而爱尔兰的一体化受益于大量旅居海

36

外的人们向国内的汇款。

作为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小小的新加坡引人瞩目。这个国家在人际间的跨国联系 方面,每年人均打出国际长途电话约390 分钟,远高于其最接近的竞争对手。新加坡还拥有

一批稳定的源源不断的国际旅行者,相当于其本国人口的三倍。然而,美国拥有的国际旅行 者和旅游者仅是这一水平的六分之一,且美国每年人均打出的国际长途电话的时间不及新加 坡的四分之一。

但是近年来,新加坡一直竭力维持高水平的贸易、外国投资和有价证券投资等活动,以保持 其全球化的领先地位。这部分归咎于亚洲流感,因为金融危机破坏了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表 现。然而新加坡在国有工业私有化方面进展缓慢,地区自由贸易协定未获批准以及对互联网 发展的严格控制都减缓了它和别国的一体化进程。

另一个全球化指数名列前茅的国家是荷兰,但该国家的全球化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在短短的 几年里,荷兰在国外大量投资的同时,其他外国也参与了荷兰的经济建设,参与的程度是别 国不敢想的也做不到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了某些规定并提高了劳动力的流动性,此后, 外国投资在GDP 中所占比重从1995 年的8%上升到1998 年的19%以上。同样,有价证券 投资所占比重在同期从仅占5%上升到30%以上,是世界上的最高水平;这一水平是法国和 德国的两倍以上,是英国的六倍(比英国多五倍)。

由于有瑞典和芬兰这样的国家借助发展互联网受益于一体化, 使当前全球化排名完全可能 发生变化。 在未来几年中, 因为有些国家能更好地受益于全球通信技术或者在改革方面更 大胆吸引外资,且他们和邻国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因此新加坡可能会失去其领先地位。 尽管少数几个全球化领先国家有更加开放的迹象, 许多其他国家的一体化仍停留在极低的 水平, 且无近期改变的征兆,因此,有理由相信那些排名前列的国家会在一体化进程中跑 得越来越快, 把其他国家远远地抛在后边。

在向新的全球经济过度中, 世界各国参与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 间的数字鸿沟现在变得更像数字深渊了。 就许多有关的指标而言, 从互联网用户的分布到 互联网主机的数目, 绝大多数与信息和通信技术有关的经济活动都集中在工业化(发达) 国家。

但在工业化国家中存在另外一种数字鸿沟。 在美国互联网已十分普及和深入, 邻国加拿大 紧随其后。 截止到1998 年(即完成被调查的所有国家数据的最后一年), 这两个国家25% 以上的人口接入了互联网。据最近的估计,这一数字高达40%以上。 或许更重要的是美加 在用于电子商务的安全服务器方面处于于全世界领先地位, 这表明他们的互联网开发得完 善,有效地促进了个人通信和电子商务活动。

除美加以外,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也列为世界上使用互联网最多的国家。1998 年39%的瑞典 人上网, 在最近的调查中,这一数字上升到44%。芬兰和挪威在拥有互联网主机方面领先,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每个国家平均每1000 位居民中有70 多个服务器直接与万维网相联。

的确,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哪个地区可以证明全球一体化能够改变一个地区面貌,那么这个 地区就是斯堪的纳维亚;在那里,瑞典、芬兰和挪威在进一步开放国门吸引外贸和外资的同 时,把专长的传统工程和制造业都改造成使用信息技术。

斯堪的纳维亚的技术起飞并不出人意料。在上个世纪,瑞典是最先实现充分发挥电话潜力的 国家之一。 电话为人口分散的地方提供了一种缩小距离的手段。三十年前,瑞典的主要技 术公司爱立信就是移动电话的先驱之一。 在近十年中瑞典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方面遥遥领先。 斯德哥尔摩市有60%的人口上网,可能是世界上互联网普及程度最高的城市。

同样,邻国芬兰也说明了这场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技术革命的可能性。1995 年,芬兰在提供

37

互联网接入方面领先于所有其他国家。信息技术使芬兰公司能通过对他们的出口市场和劳动 力的多样化来应对竞争压力。最近的研究表明,现在芬兰四分之一以上的出口都是到欧洲以 外的国家,而1990 年还不到五分之一。现在芬兰三十家最大的公司有近一半的雇员在海外 工作,而1983 年仅为15%。虽然后来其他国家在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程度上领先,但是由 于芬兰提高了贸易和投资的水平使其全球化指数跃居世界第五位,远远高于其几年前的排 名。另一个成功的标志是芬兰的全球通信巨人—诺基亚公司的资本市场总值现高于其本国的 GDP。

瑞典芬兰和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能够在他们传统而庞杂的管理和税收体制下扶植快速移 动技术发展的这一事实是一个意料之外的矛盾,使人对高度控制有碍全球化这种传统看法产 生了困惑。但是那些高度控制并且技术又没能起飞的国家情况又如何呢?仅看看欧洲大陆就 会发现不利于一体化商务环境的负面影响。的确,欧洲的大多数国家由于互联网发展成绩不 佳,拖了后腿,在前二十名全球化国家中排名最后。

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差距的担忧,尤其是在互联网接入和使用方面的差距的担忧, 引发了一场关于全球数字鸿沟的世界范围的大辩论。与其说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 距,不如说这种差距在此刻反映了北美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与其他国家相比的巨大技术进 步。这两个地区同站在巨大数字鸿沟的一边,把世界其他国家抛在另一边(后边)。

如果要越过这个数字鸿沟,发展中国家要做大的跨越。然而,决定如何使用他们的有限资源 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马来西亚所做的不当选择就是一个例子。马来西亚为吸引外资和发展 高科技能力,花费了36 亿多美元用于建设多媒体超级走廊。然而,70%以上的国立小学缺 少计算机设备,几乎10%的学校没有基本的水电供应,其非常突出的问题是基础设施没有 获得智力资本的足够支持。

其他国家也只有在基础设施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才能发展互联网。在智利,一个最繁荣的新兴 市场,57%的固定电话用户和58%的移动电话用户都集中在首都,而全国大部分其他地区没 有接入互联网。在非洲,落后的通信使这个大陆的许多地方无法使用万维网。 例如,刚果 民主共和国目前还没有直线连通互联网;许多非洲国家上网人数不超过数百人。 比其他更平等(全球化程度越高,收入差距越小)

反对全球化的批评家们经常宣称全球化扩大了收入差距。这个观点虽简单明了,但却忽视了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许多其他重要因素。与全球化或贸易自由化的影响相比较,一个国家收入差距大小或许更多 地与其历史、经济发展水平、价格和工资调控、社会福利和教育政策有关。

此外,事实证明收入差距与全球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况。 与全球化指数 排名较后的新兴市场国家(如:俄罗斯、阿根廷)相比较,高度全球化的新兴市场国家(如: 波兰、以色列、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的收入分配更加平均。 有些国家例外,如马来西亚 全球化程度高于波兰但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却不如波兰。 但对于多数国家包括成熟市场经 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总的模式是全球化的程度越高收入的平等呈度也越高。

这些调研结果会重新引发争论,一些国家的贫穷和不平等究竟是由全球化造成的,还是由本 国全球化程度不高而造成的?此外,要纠正全球的贫富差异问题就必须认识到许多国家收入 分配模式扭曲,包括巴西和尼日利亚,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这一点说明了使众多人口脱贫 的困难。

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国际长途电话和互联网服务器这几项指标,如果各项单独考虑的话, 那么每项的统计数字虽不充分,但仍是全球一体化的准确衡量标准。正如CT 扫描可以在二 维人体结构影像的基础上得到人体的三维影像一样,A.T.Kearney 的Foreign Policy 杂志上

刊登的全球化指数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对全球一体化的纵观。

38

当然,以逐个国家为基础来衡量全球化是件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因为即使是最不情愿一体化 的国家也被新问题牵扯进来 ,无法抗拒。如:全球气温变暖、传染病的转播、跨国犯罪问 题。此外,还有全球化最重要的方面,即文化和思想的传播是不能被简单地量化的。诸如此 类的挑战说明需要对推动全球一体化的因素进行更密切更细致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用于衡量 全球一体化的方法则更不在话下。

第13 课 主课文译文

合并和兼并:昔日大肆并购,今朝无奈抛售1

很多公司在九十年代靠并购出尽风头,如今则麻烦缠身

在投机盛行的20 世纪90 年代,世界通讯公司的伯纳特·J·艾伯和泰科国际公司的L·丹 尼斯·科兹罗夫斯基,成了追求增长的新一代总裁中的英雄。这一新生代不同于其他的首席 执行官,仅仅把并购视为公司核心业务的补充,恰恰相反,他们把并购交易本生视为基石, 视为维持公司迅猛扩张的基础。股票价格的上涨,在其他总裁看来,只是他们辛苦努力的优 厚回报,而对于像艾伯与科兹罗夫斯基这类公司领导者而言,保持公司股票的高价位在他们 的经营策略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股票高价位才能使他们获得资金来维持并购狂潮。 当然,现在很多在90 年代名噪一时的并购巨头已经碰了一鼻子灰。利用并购做花帐1和大肆

投机,在过去十年推动了经济增长,但现在突然遭到了华尔街的冷落,因此,像世通、泰科 和康赛科等并购弄潮儿已经遭到投资者的唾弃。根据桥水合伙公司的统计,在过去四年中并 购最凶的20 家公司,其中不乏像思科,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甚至还有通用电气这样的知名 公司,正在受到华尔街的惩罚。截止到2 月4 日,他们的股票指数从2002 年初开始平均下

跌了15 个百分点,而其他的列入标准普尔500 家股票指数的公司,股指只降了5%。 不惜债台高筑而大肆并购的公司,原以为快速扩张永远不会减慢,在安然公司东窗事发后, 面对缓慢的增长的经济,日子越发难熬。华尔街再也不会对靠并购扩张起来而又债务累累公 司熟视无睹,而是要仔细审查他们的会计报表,其原因是:收益和现金流量突然变小,大大 出于并购公司的意料,使得很多公司穷于应付还本付息。桥水公司注意到,在并购金额最大 的公司中间,那些靠大肆举债来支持并购的,到2 月4 日为止股指下跌超过20%。 股票价格一落千丈,显然反映了华尔街极度担心,怕这个时代的并购大腕,其收益增长 并没有对外宣称的那样高,且也可肯定这样地高增长无法不长久维持下去。

现在投资者注重“收益质量”,他们提出了疑问,怀疑是不是财务上的猫腻才使象泰科 国际有限公司之辈,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收购,得以夸大他们的收益。“通过收购来扩张 的游戏已经结束,”布莱恩公司负责兼后融合工作的萨姆·罗佛特说,“许多这类公司现在要

整合。”

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破记录的兼并活动后,象泰科、世界通讯和安然这样弄潮儿突然倒闭,确 实给已经受经济衰退和股市下跌降夹击而萧条的并购活动当头一盆冷水。摩根斯坦利添惠公 司的战略研究家JP 昆兰指出,“安然事件的深远影响是打击了人们的并购愿望。”他指出, 今年一月份公布的180 亿美元的并购总额是自1995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投资银行家说,当 今要完成一笔并购交易,收购公司必须多付现金少举债,不学安然做花帐。 1 Aggressive accounting在词典中找不到现成的解释,但在文章中多次出现,且略有变化。从上下文来看,

39

词义应该是做假账的委婉语。如果直言了当,说别人做假账,恐怕会招徕不必要的麻烦。翻译时也采用委

婉说法,假账不是假账,而是花账、虚账。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如果说九十年代是用并购来推动增长的年代,许多专家认为,在下一个十年人们看待增长的 观念将是180 度大转弯,又回到了老传统。收购下来的公司如不能盈利就得出售,而把主要

精力集中于他们最熟悉的业务,靠内在的增长。正如JP 摩根公司负责购并的专家道格拉 斯·L·布隆斯丹所说:“由于公司纷纷把精力集中到他们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市场,这个 十年是回归历史。”

这已经开始了。一月下旬,默沙东公司宣布,它要让自己麾下的健保处方药管理部门梅得科 分拆独立,把重心放在药品研发上。二月十一日杜邦公司也宣布,它计划出售或公开上市其 麾下的价值达65 亿美元的纺织品和内装修材料业务。

但对于很多乐于冒险而作并购交易的公司来说,前景颇为暗淡。他们所面临的最好结局是缓 慢增长,最坏的结局则是为了偿还巨大的债务及利息不得不眼巴巴看着自己一手创建的帝国 分崩离析。甚至在那一度红火的硅谷,如思科系统公司,光缆公司JDSU,和软件公司ariba 等,曾几何时,它们用自己的高的离谱的股票作筹码2,通过收购扩大规模,现在却发现他 们再也不能利用兼并的办法来轻而易举地扩张了。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一商业软件公司。它从事B2B 商业软件,曾经利用它一路飙升 的股票(在2000 年初,每股价格曾一度突破140 美元大关)可轻易出售变现,买下了5 家 公司,使自己的营业额一跃而接近4 亿美元。现在它的股价每股狂跌至不足两美元,公司主

席兼首席执行管麦克B 豪夫曼承认,廉价扩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他说:“我们过去的

做法是,尽可能地扩张公司,扩张,再扩张,攫取市场份额,现在变了。”他叹道,“现在越

来越像是过去的、历史性的增长了。”

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公司来说,他们也面临重重压力。首当其冲是那些在一帆风顺时挥霍无度 的公司。由于他们的扩张慢下来了,因而还本付息的重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总部设在 亚特兰大的佐治亚-太平洋公司集团,前几年拆巨资170 亿美元收购了其他几家纸浆厂和造 纸厂,偏偏在许多核心市场大幅度下挫之时,又面临如何偿还120 亿美元债务的问题,弄得

焦头烂额。佐治亚-太平洋公司执行官坚持说公司没有面临头寸紧张的局面,但分析家们认 为,佐治亚-太平洋公司公司很可能不得不靠出卖一些资产来履行偿还贷款的合同。

对于其他公司来说,问题则出在收购的公司未能带来应有的效益,康赛科就是其中之一。康 赛科总部设在印第安那波利斯,从事金融服务。当时的首席执行官—吉伯特C 史帝芬在20 世纪90 年代曾经一口气购下了几十家公司。其中最大一宗收购是1998 年以76 亿美元的高

价买下绿树金融公司,但却未能给公司产生任何效益。现在康赛科穷于应付债务。考虑到康 赛科的越来越糟糕的现金状况,所罗门史密斯白尼的分析家·克林.戴文认为,“要他们如期

偿还2002 年底到期的11 亿美金的债务,确实是勉为其难了。” 早前康赛科公司的高层显然并不同意这一观点。他们坚持说已经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减 少债务,他们还说,公司计划通过卖掉部分保险业务及其他资产的办法,再筹集7.5 亿美

40

的资金。该公司已经在二级市场以30%的折扣回购了2.26 亿美元的债券。“流动资金不是问

题,”康赛科目前的首席执行官加利·C·文德特说。但康赛科已经卖掉了16 亿美元的资产

——而账面上还有60 亿美元的债务——有些投资者与股票分析师担心,文德特最终会卖完 2 股票不是货币,就像筹码不是货币一样。但是在特定的场合下,两者确实都能当作货币使用。?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课文译文

所有的东西,没什么东西可卖。德威恩指出“它们资产几乎所剩无几了。”

究竟有多少公司还会像泰科、世通及康赛科那样惨重落马,或如此迅速落马,现在断言还为 时过早。但随着20 世纪90 年代的痴迷于并购交易的企业英豪们纷纷淡出历史舞台,毫无疑

问,他们那些倍受指摘的商业模式,也会随之而去。为并购而并购易,从此不再,至少近期 内如此。

第14 课 主课文译文

一团糟的共同基金

糟糕的回报、步履蹒跚的大公司、多如牛毛的基金 ———这个行业还能重振雄风吗?

纽约退休经纪人玛莉莲·梅尔感到沮丧之极,今年她在巴融基金的投资损失了17%。三年 来这支34 亿美元的基金回报率只有区区2.5%——比她把钱投到普通金融市场帐户赚得还 少。纽约凯悦大酒店帝国大舞厅内正在举行巴融基金最近一次狂欢舞会,2000 名股东一边 伴着摩瑭乐队跳舞,一边狂饮鲜虾鸡尾酒,当丽萨·弥尼丽嘶吼“纽约、纽约”时,其他人 爱国情绪高涨地欢呼着,站在舞厅外的梅尔却无心加入。 “我担心吗?这不是问题所在”, 她咕哝道:“‘我在想是不是再也不买另一支共同基金了?’这才是我要考虑的问题”。 毋庸置疑,美国人与共同基金长期的浪漫关系快要走到尽头。基金行业的发展一路凯歌,成 功驾驭牛市达十年之久,退休金业务亦欣欣向荣。直至2000 年末,它所掌控的资金数量达 到了创纪录的75 亿美元——几乎等于欧洲的年国民生产总值。此后,行业的生意急转直下, 资产额锐减12%,仅剩6.6 万亿美元。股票基金市场上的“大屠杀”更为血腥,而股票基金 对于(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原本是最赚钱的买卖。今年基金资产额狂跌20%,仅剩3.1 万亿 美元,而新的销售净额也下降了95%,这个有77 年历史的行业今年遭受了三次有史以来最 大的股票投资基金单月资金流失的打击,这次资金流失甚至比1987 股市暴跌时更为严重。 波士顿的金融研究公司称,超过半数的美国基金公司眼睁睁地看着资金出多入少。波士顿的 先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丹尼尔·T·格拉斯说:“每个人的船都将沉入海底。对所有 的人来说,大势已去”。

共同基金行业真是一团糟,数以千计的新基金不断出现造成了生产能力过剩,为了抓住美国 人的积蓄还得雇佣数百位高薪的经理,这些负担使行业在困境中挣扎。随着股价的骤然下跌 和投资者撤出资金,成本奇高的重压造成基金集团的利润暴跌。雪上加霜的是,拥有精明管 理人和低成本基金、投资回报率不菲的小公司与那些庞然大物(大牌基金)展开了面对面的 竞争。

也许更为不幸的是基金行业已经损害了自身业务的根本核心:投资者的信念,即基金可

41

以用较低成本产生可观的收益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那些仍坚持下来的投资者也许注定 要听到更多的坏消息,因为这些基金正在拼命地削减成本。新一轮的合并浪潮可能将许 多投资者扔进平庸的没有明确目标的基金之中,许多基金可能会通过提高收费和坚持抬 高最低投资额来支持它们日益缩减的边际收益。

数年来,这个行业一直信奉“卖、卖、卖”,这种想法认为,只要建造一个巨型机器,然后 挤进每一家中介行和每个家庭的电脑屏幕,那么成功就会水到渠成。相反,基金公司的资信 ——投资者的信任——却被搁之不理。90 年代基金公司为了挖到最后一美元的投资,争相 对投资者狂轰乱炸(圈钱),推出了近6000 种基金,其中许多基金业绩平庸。他们抽出资金

专门投资于一些热门但很快就烂掉的领域。即使在牛市行**停未停之际,华尔街就已受到 几十家现已倒闭的网络基金和科技基金的打击。诚然,基金公司的广告很负责地向投资者提 出警告:基金价格有涨也有落,但只有成功的基金才会被推广。在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 加强管理之前,基金公司惯于为其基金冠以花哨的名头以吸引投资者的兴趣,尽管他们所投 资的股票与该基金的名称或风险毫不相干。

所有这些鼓噪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形——9300 万基金投资者们的希冀和期望注定要受挫。共 同基金管理者和其他如养老基金管理者的投资专家衡量业绩时无一例外地使用相对的概念 ——通过与一个基准相比,如标准普尔500 种股票指数——来衡量他们业绩的好坏。今年也

如此。如果到目前为止指数下跌了13%,而基金只跌了11%,他们就自诩为英雄。对大多 数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很令人失望,他们希望看着自己的财富按绝对值增长,而不只是比邻 居穷得慢一些。今年超过半数的专门从事股票挑选的公司和专家都没有打出标准杆(没有实 现他们的目标)。

为数不多的成功的基金经理越来越多地来自经营小规模基金的投资小店,大多数投资者对这 些小店闻所未闻。例如价值4600 万艾基斯价值基金今年增长了36%以上,在过去三年中傲 视同侪并击败了标准500 普尔指数。艾基斯和他的同类开始分享巨兽们的午餐并从机构投资

者那里拿走越来越多的生意。如战略投资集团(SIG)将4000 美元交给富于创新精神的投 资组合新贵,由他们代表世界第二大拥有1510 亿美元的加州公务员退休金系统来管理。战 略投资集团(SIG)的首席执行官希尔德.奥恰.布里伦伯说,对于在婴儿潮期间出生的人的退 休梦来说,大牌基金是个潜在的“有毒废料堆积场”。她说:“我看到的将来,只有下滑的危

险,少有上升的潜质。”

就象刀搅伤口一般不堪忍受,大牌基金公司要求投资者为他们不怎么样的表现大把买单。据 共同基金跟踪者里柏公司的统计,对于股票投资基金每投资100 美元,基金公司就收费1.54 美元,比1993 年上涨了近14%。如果基金的运作成本不象其资产增长一样快,费用应该稳 定甚至下降才对。那些使投资者损失了大笔钱款的基金集团正用额外的收费来蒙骗这些投资 者——因为投资者的基金帐户的价值已经跌破了最低投资额度,这无异于雪上加霜。T·罗 维价格合伙、达孚、费德里特、苏黎士.斯卡德投资公司就施加了这种惩罚。另一些公司, 包括富兰克林资源公司,更加变本加厉地提高了基金最低投资限额。除了这些强加的收费外, 一些损失惨重的投资者还要面对大额的税单——为那些他们成为股东的数月或数年前购买 股票所的的资金收益付税。

今天,那些数十亿资产的大公司反而“质疑自身的生存能力”,恩斯特扬公司的全国资产管 理总监斯帝文·E ·布乐说:“大大小小的基金都将反思是否要将基金管理业务做下去”。 费德里特投资公司、达孚、普特南投资公司、T·罗维·普来斯这些巨头所实行的无所不能、

42

人人合适的商业模式已经显现出严重的缺陷。但是多数巨型基金家族表示反对,第一费德里 特投资管理公司的母公司FMR 公司国内股票投资主管里查德·A ·小斯皮雷恩说投资者“花

很合理的价钱得到了很高的变现能力”。他争辩到规模不能保证成功,但是可以“提高完成 业绩的成功机率”,他说:“它使得我们拥有一支遍布世界各地的由500 人组成的股票投资队

伍,它使我们拥有可能是整条华尔街上最好的交易部门。”但是可能没有几位费德里克的投 资者象斯皮雷恩一样乐观:据基金研究者晨星报统计,近三年来,包括今年费德里克三分之 一的美国多样化资产基金股票投资基金落后于其同行。

实际上,几乎没有公司已正视新的现实而采用削减人员、减少上市的股票或者停止扩张计划 的方法。许多基金公司经理还是比华尔街大亨挣得多:基金管理公司的经理玛瑞欧·J ·伽 比利2000 年捞进4550 万美元,与此同时玛斯和麦克里南的普特南基金经理劳伦斯·J ·莱

瑟赚到了3520 万美元,包括期权和现金股息。据鲁塞尔·雷诺德合伙猎头公司透露,今年 中级投资组合经理平均能赚到436,500 美元,比1999 年多35%。实际上,由于异常巨大 的工资支出,费用的增长连续三年快于收入的增长:资金资源顾问,一家芝加哥的金融服务 顾问公司称员工工资占经营费用的70%。总的经营利润虽然还高达35%,但是比两年前已 经下降了16%。“多数大牌的基金公司都受到了伤害,人才正在流失,客户没有了满足感, 我们正处在一个史无前例的过渡时期,”克里托佛·J ·阿斯托如是说,他是巴拉战略顾问 集团金融服务部的执行经理。

还剩下什么?庞大的、一站式基金公司不得不面对不利的现实:这些公司已变成巨大的营销 机器和漠不关心的金钱管理者。他们最大的希望也许是向投资组合专家购买服务以提升他们 糟糕的业绩,象美国快递公司最近所做的一样,它委托玛利欧公司、朝圣者巴克斯特合伙公 司、威灵顿管理公司来管理一些零碎的小基金。但是它们仍需要重建信心。例如说这意味着 在新资产金额陷入困境之前关闭一些大的基金,如果一种资金失败了,应当将钱归还给投资 者,而不是与一个相差万里的类似基金合并以便把钱留住。一些公司已经接受了这一主张, 11 月份郎里夫合伙公司将旗下5 亿美元的郎里夫合伙地产基金变现以后,郎里夫把余下的 钱还给了投资者,他们解释说萎缩的房地产股票市场太小了,无法赚取利润。

投资者正在逃离疲软的市场和糟糕的业绩——他们在寻找精良复杂的、客户化的投资方式。 默瑟管理者咨询服务公司的报告显示2001 年上半年93 亿美元资金流入到其他竞争性的投资

项目中,比如套利基金和私人股票合伙,而2000 年上半年这些投资只有48 亿美元。“投资

者对业绩如此之失望,他们想‘老天,如果要我在这种环境下花钱,一定得有更精明的经理 人’”。位于芝家哥的拥有17 万会员的美国个人投资者协会总裁约翰·玛克斯说,“我不知道

共同基金行业有人做得到。”

共同基金的巨头们得赶紧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要不要选定美国增长最快、最赚钱的、拥有 500 万美元以上可投资的那部分人的市场。现在已经有40 万个如此富裕的家庭,高盛公司 预测到2004 年这一数字会以每年18%的比例增长。金融研究公司补充说在今后3 到5 年中 由富裕家庭拥有的一万亿美元的共同基金中多达50%的资产将转到所谓的分立帐户中。这 些定制产品投资于个股票和一些单一职能基金,并且按照资产额收取费用。他们可以提供共 同基金所没有的东西:更高的透明度和税收效率。

如果他们再不小心翼翼,共同基金就可能开始失去他们最稳定的资产——401(K)退休储

43

蓄基金。随着美国人口进入老龄化,美国人变换工作更频繁,再次投资定将激增。现在退休 金帐户达到100 万美元不足为奇。这些钱或是存到银行或是存入经纪公司的个人退休金帐户

上,这样就从基金公司抽走了资产。1999 年基金行业中缺乏服务技能的个人退休金帐户市 场达到2 万5 千亿美元,首次超过了401(K)的资产额。“这是一个潜在的雷区,”波士顿

的瑟汝利合伙公司的顾问科特瑟汝利补充道,“这个市场更要求建议和指导。基金业的资金 正开始转移。”

基金公司已排在圈外:纽约经纪公司的前五位——所罗门·史密斯·巴内、马利琳奇、摩根 斯坦利·迪恩维特、普鲁登绶证券和UBS 裴恩韦伯公司包揽了2750 亿美元分立帐户业务中 的70%。即使基金帐户管理着帐户下的许多投资组合,经纪公司还是赚走了大部分的管理 费。预计到2005 年底,这个市场将翻三番,达到730 亿。基金公司正通过并购迎头赶上。 今年伊顿·万思收购了福克斯·阿塞特管理公司,同时莱格梅森也购买了位于佛罗里达州那 不勒斯的私人投资管理公司以便在这高净值的市场里站住脚跟。其他公司则迅速地转向对冲 基金,2001 年的前三个季度,套利基金创纪录地吸收了223 亿美元的资金,与之相比去年 只有80 亿美元。1150 亿美元的奥彭禾默基金公司从共同基金中赚取95%的收入,7 月份其 首席执行官约翰·V ·墨菲任命后立即购买了特蒙特顾问公司,一家80 亿美元套利基金的 管理者。两支最低投资50000 美元的基金将于明年1 月发行,面向高净值的投资者。墨菲说:

“我们想比共同基金能给予我们的增长快一点。”

当然,并非每家公司都必需作高端市场的分销商。低成本服务商的生存空间仍然存在。例如 前锋集团公司,它的52 种股票投资基金平均费率只有0.32%,而行业平均费率为1.5%。到 9 月份前锋公司已经新收了262 亿美元的资金净额,几乎比去年同期的143 亿美元翻了一番。

“自从去年4 月份股票市场上的愚蠢行为完结以后,我们的生意就一直很兴旺,”首席执行

官约翰·J·布里南说。然而,前锋公司并没有因昔日的辉煌而停滞不前。当马尔文(Pa) 公司受到交易所交易基金(共同基金的一种替代品,可以象股票一样在交易所交易)的威胁 时,它开发了自己的交易所交易产品线,包括能够跟踪宽频维尔赦尔5000 指数的前锋总体 股票市场VIPERS,为了保住已经处于它管理之下的7000 亿资金,前锋公司为富有的客户 开发了私人股票投资计划,并用低达0.12%的收费来回馈长期投资者。

没有几家公司能靠如此低廉的收费生存,但是他们不一定非得这样,找回财富的最大希望是 为今后十年的缓慢增长作好准备,并将帮助客户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对他们来说,下下策是 坐等市场恢复——让金钱重又滚滚而来。这样的市场也许不会再有了。

4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4b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