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流动商贩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8 11: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贩

日期:[2013年9月16日] 版次:[GA01] 版名:[广州读本 封面] 稿源:[南方都市报]

下午6时30分,橘红的落日擦着体育西地下通道的上缘消失的一瞬,天河城所有的灯光彷佛被魔法同时点亮,广利路上所有走鬼摊档的音响似乎也被同时打开。所有激烈的声光电色,都在欢迎行人来到这条广州最热闹的走鬼夜市。 据广州市城管局的数据统计,广州街面上大概有3 0万流动摊贩。每天都有无数来广州寻梦和淘金的人,一头扎进这奔腾的人海,他们的命运和这座城市一起沉浮。

本次报道,南方都市报首次尝试联合高校共同发起千人问卷调查,我们期望以翔实的数据,中立的观察,客观呈现广州流动商贩的群体样貌,让这个庞大的“地下族群”浮出水面。

总策划:莫高义 张东明 黄常开 王垂林 专题策划:任天阳 王海军 专题统筹:裘萍 李陵玻 安小庆

正视小贩群体,是科学治理的开始

日期:[2013年9月16日] 版次:[GA02] 版名:[早茶] 稿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后窗

□裘萍(南方都市报记者)

从我三年前看到一份《广州市流动商贩(乱摆卖)情况简介》开始,就一直有冲动想启动“千贩大调查”这个题目。这份2238字的内部材料,是我至今看到过的广州市城管对于流动商贩群体最为详尽的描述。文中首次提出,广州十区流动商贩的总数概念,约23万至25万人,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本市居民占不到30%,秋季至春节会形成高峰,超过30万人。

3年来,官方发布数据一次次更新。近两年的常用口径是,广州市有流动商贩30万,高峰期达到35万。本次报道采用的也是通用口径,30万。进入2013年,最新口径为50万。

3年间,小贩总数为什么从约23万至25万飙升至30万甚至50万?其实总数

多少并不重要,我想说的是,数据之不严肃,暴露出城管多年来对于流动商贩疏于科学统计。有城管内部知情人士跟我透露,流动商贩总数一直是个经验值,最为详尽的摸查发生在2010年亚运会前夕,得出的结论就是前文提到的那份内部资料。 为了本次问卷调查更具公信力,我曾在问卷设计阶段到城管部门听取意见。广州市城管局执法处一位领导听完我的介绍后说,“这个调查早就该由城管部门做”。他借我一本印于2010年1月的《天河区流动商贩经营行为和管理对策》。书页已被他翻得有些毛糙,内文画满标注。这个调研项目,是他印象中,城管方主动发起的唯一一次针对流动商贩的数据调查。

跑城管线多年来,我见惯了城管小贩之间的冲突。事件爆发初始,小贩和城管都争着充当“弱势群体”,博取社会同情。然后,过不久,城管就会在“严打”中,或轻或浓地向媒体释放一些信号,比如“当前小贩呈现出年轻化、团伙化”等特点,恨不能“欲取之,先黑之”。此次调查,我专门就小贩的“暴力抗法倾向”设置了问题。分析结果显示,首选“不冲突”的比例高达9成,会出手阻挠的仅为1%。 缺乏科学调查,执法主要凭经验,应是当前治理工作存在的一大短板。我并不是说数据多么有说服力,“经验+数据”才能更加接近事实。

我感到,城管与小贩之间在多年“过招”之后,衍生出一种非常微妙的态度。城管对小贩,实在不想你存在,但是又不得不承认你的存在,“严打—复燃”恶性循环严重消耗了城管队伍的执法积极性。总之一句话,“不愿面对”;小贩对城管,则是越发“不敢面对”。记得去年,广州城管小贩矛盾骤升,南都举办“坐下来,谈一谈”论坛,记者遍寻3天,找不到一个敢于跟城管对话的小贩。三年前,同样是南都就乱摆卖治理发起流动商贩问计会,小贩报名踊跃。我的切身感受是,一部分小贩对政策改善感到悲观,“说了白说,懒得跟你废话”;更为明显的一种情绪变化是,随着近年城管执法规范程度提高,小贩越发自觉理亏,息事宁人算了。 “不愿面对”和“不敢面对”的态度,无疑都不利于解决城管小贩矛盾。 我期望通过此次报道,让流动商贩这个“地下族群”浮出水面,架起城管小贩的沟通桥梁,不愿面对也要面对。沟通从“面对”开始,正视流动商贩群体,才是科学治理的开始。

30万小贩,广州hold得住吗?

日期:[2013年9月16日] 版次:[GA02] 版名:[早茶] 稿源:[南方都市报]

陈S ir扬言(第12 12期)

妖魔化小贩和妖魔化城管的恶果都是一样的,只有把双方都还原成人,事情才有可能在人与法的框架中找到解决之道。

南方都市报联合中山大学、凯迪数据研究中心,做了个“广州市流动商贩调查”,对广州1000名小贩的生存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个调查让我们直观地认识到看起来无所不在实际上知之甚少的小贩是谁,进而试图找出一个超级大城市与小贩的相处之道。这件事很有意义,调查结论也引人深思。

根据调查,小贩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一个超出此次调查范围更有意思的问题是:相比小贩,一线城管队员的文化程度是高一些还是低一些?我估计低一些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高一些的话,文化高一些的人如何与文化低一些的人相处?这恐怕就不只是城管要面对的了。我和25%的小贩一样,都没有上过大学,就时不时会受到比我文化高的人居高临下的伤害。呵呵。说实话,若以简单的驱赶甚至夹杂粗暴的手段去对付这些基本识字、会算数、粗懂社会人生道理的年青小贩,效果可想而知。

广州的小贩的钱好挣吗?调查的结果是:月收入1501元至3000元的约占45%,1500元以下的约占31%,3001元至5000约占17%,从表面数据看,广州小贩的收入和一般刚出社会的青年人相比略低一点,但他们的劳动强度和社会地位显然不能同写字楼相比。也就是说,哪怕收入与写字楼的小白领不相上下,但在个人尊严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小贩的付出显然要大得多。

上述数据给我的感觉,除却“小贩”这个身份,这个平时约30万、高峰期达到35万的人群(广州市城管执法局数据)和广州任何冇车冇楼冇广州户口活得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的以青年为主的人群是没有任何区别的,问题只是在于,广州以一个超级大城市、文明大城市自称,有没有把他们看做是“自己人”?

在广州的街头巷尾,和这30多万小贩打交道的基本就是两种人,帮衬他们的街坊和管理他们的城管。这是小贩每天要面对的冰火两重天。没有需求就没有帮衬,没有帮衬就没有小贩的生存空间。算一笔小账:如果以月收入平均2000元算,30万小贩的月总收入就是6个亿!如果按纯利20%算,全城30万小贩的月总营业额达到30亿之巨!几乎是一天一个亿,一年360亿!无论出于什么理由要彻底封闭这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城管都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就能做得到。在管理实践中,不管是文明执法还是粗暴执法,广州的小贩依然生机盎然,市场使然。市场才是王道。 而这个调查的结果当中,小贩与城管的关系也因此显得格外意味深长。调查发现,遇到城管来执法,选择主动离开的比例约90%;城管劝说后即离开的约占7%;先求情,如果城管态度强硬再离开的约占2%;“硬碰硬”就是不走的不到1%。如果用得上“对付”这个词,城管真正要对付的不是30万人,而只有3000人不到。当然,这个数据也不小。这是城市管理的无奈,也是要想办法的地方。这个调查也发现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调查发现,小贩最不能容忍的城管行为中,城管骂人或打人、收缴暂扣物品、破坏经营工具,均属小贩“不能忍”的前三名。换言之,软的比硬的管用,文的比武的奏效。

城管也是人,是个人在干活时就不愿意伤肝动气打人骂人,素质另当别论。更大的问题在于,一线执法人员的上司有没有给一线下达不切实际的管理目标?看了“小贩千人大调查”之后,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广州对于30万小贩大军能够接纳的程度到底有多大?接纳的方式可以是什么又不可以是什么?什么地段什么时段是绝对禁区?什么地段什么时段可以相对容许?禁止的方式是什么?容许的方式又是什么?妖魔化小贩和妖魔化城管的恶果都是一样的,只有把双方都还原成人,事情才有可能在人与法的框架中找到解决之道。□陈扬(资深媒体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41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