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知识提要完整整理版本

更新时间:2023-05-29 12: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研必备!完整整理版本

第一部分中国文学史知识提要先秦文学

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学的发生期,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的源头,它指的是秦代以前这段历史时期的文学。从体裁上看,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和散文。先秦文学凸现了中国文学史上数座巍然屹立的高峰:富有现实主义品格的《诗经》,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离骚》,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渊薮的诸子散文,作为古代史家记事文渊源的叙事散文等等,对古代文学乃至文化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一般了解神话的起源、性质、类型。

(二)能够就几个著名神话进行讲解分析。

比如《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反映了原始人对某些自然现象的幼稚解释以及大胆的想象、探索。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概括了人类智慧和对自己力量的自信。

(三)理解掌握古代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神话历史化及神话原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诗经》

(一)了解《诗经》的编订和体制及“四家诗”。

(二)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一)掌握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和《春秋》的定义。

(二)掌握《左传》的叙事和记言的特点。

《左传》是先秦史家叙事文体式的最高典范。首先,它以春秋时期两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为背景,塑造、再现了一批极富个性的人物形象。其次,非常注重细节描写。其三,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其四,章法谨饬有度,字句精严。

(三)了解《国语》的文学成就。

(四)了解《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在先秦散文中,《战国策》最鲜明的特色,是善于用比喻和寓言来达意,它又非常善于叙事,常常是叙小事而精妙绝伦。《战国策》文笔生动、清新流丽,又善于把人物活动故事化,尤善渲染气氛,叙事说理,辞采绚丽,艺术技巧比以往历史散文有新的提高,对后世散文有相当影响。

(五)了解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一)掌握《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孟子》一书中的文章有不少内容都是对立双方的论辩,作者常常巧设机关、暗藏杀机,并且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来说理。《孟子》中的叙事文字,已具有小说雏形。《孟子》能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详细论述,已接近完整的议论文。《孟子》的风格是气势磅礴,感情充沛。

(二)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是怎样诗意表现的。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它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三)掌握《荀子》和《韩非子》的散文特色。

(四)了解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一)掌握楚辞的产生及其定义。

楚辞,是公元前四世纪,产生在楚地的一种新诗体。西汉刘向汇集屈原、宋玉诸人作品和汉人仿作,编成专书,亦名“楚辞”。楚辞又称“骚”或“骚体”。

楚辞的产生,与南部民歌有密切关系,对其产生影响最大的是楚地民间“巫歌”,受到《诗经》及当时散文的影响,更归功于屈原的创造。

(二)了解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和作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曾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古人曾感慨曰:“楚之治乱存亡,系于屈子一人。”

屈原的诗歌主要包括《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考研必备!完整整理版本

(三)掌握《离骚》的思想内容及主要艺术特点。

《离骚》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逸响传辞,卓绝一世”,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政治理想和为国献身的伟大精神,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坚持操守的伟大人格和“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

《离骚》的伟大艺术成就: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在诗体和诗歌语言上也有创造,诗句加上“兮”字运用,增强诗的咏叹抒情气息和音乐美。

(四)理解掌握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屈原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创造了全新的诗歌样式,发展了《诗》的比兴,“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直接影响了汉赋形成,而且为五、七言诗的产生铺平了道路。屈原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把原始神话中包含的不自觉的超现实想象,提升成了自觉的艺术创作方法。他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开创了我国文学的浪漫主义的传统。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短暂的秦朝文学成就相当有限,秦政权没有为文学提供适于成长的土壤,所采取的统一思想意识、统一文字等的社会政治措施,对后来的文人和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汉代是中国文化定型的关键时期,继承秦朝而来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般认为,汉代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赋、散文、乐府和五言诗歌。汉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有更深刻之所文人的增多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等等。这些文学要素的汇聚,使得文学在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有了长足的进展,并呈现出较为自觉的态势。汉代虽不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阶段,却对文学传统的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此后中国文学的形态和方向。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掌握《吕氏春秋》、《淮南子》的定义。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一)一般了解散体大赋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心理。

(二)了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的创作特点。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一)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成书过程。

(二)掌握《史记》的叙事艺术。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

(三)理解掌握《史记》中人物刻画的技巧。

闾巷之人的人传;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

(四)了解《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司马迁以其《史记》,开创了我国的纪传体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司马迁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这一种新体例,改变了此前史书体例、结构上的单一性。

《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翕然宗之。《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一)掌握“乐府”和“乐府诗”的定义。

(二)理解掌握乐府诗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第五章东汉辞赋

(一)一般了解京都赋的崛起情况。

(二)了解抒情赋的创作情况。

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

(一)了解班固的生平及《汉书》的写作。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规范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后来相沿不替的断代史体例。班固使司马迁首先创设的纪传体更加稳定、完善,从而成为后世正史修撰的唯一模式。

(二)一般了解《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的创作特点。

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一)一般了解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二)一般了解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考研必备!完整整理版本

(三)掌握《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我国五言诗史上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第一次高峰,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可分为建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民间文学与政教文学向文人文学的转变,文人文学传统的正式形成;文学中人主题的突出,从政教文学向性情文学的发展;文体意识的突出及文体的大发展,由形式技巧而形成文体。诗歌是这一时期最为发达的文学样式,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体裁和文学理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掌握“三曹”的定义,并能结合他们的代表作品,分析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把握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掌握“建安七子”的定义及他们的创作情况。

(三)掌握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四)了解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诗风的转变。

第二章两晋诗坛

(一)掌握太康诗风的特征。

(二)了解左思《咏史八首》的创作情况:反映了寒士的不平与抗争。

(三)了解郭璞的游仙诗在中国古代游仙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四)了解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

(五)一般了解孙绰、许询与玄言诗兴起的关系。

第三章陶渊明

(一)了解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陶渊明的家世与生平:影响陶渊明的两位祖先,陶侃和孟嘉;以辞彭泽令为界的前期与后期;归隐后的心态与生活,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魏晋风流的代表。

陶渊明的思想与儒、道、释三派之关系;围绕“形”、“影”、“神”三大范畴而展开的陶渊明的生命哲学及其在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与人生观发展史上的地位;“真”、“善”、“淳”的人生及社会理想。

(二)了解陶诗题材的分类。

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其中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创造的新题材。

(三)掌握陶诗的艺术特征及其渊源。

自然是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日常生活的诗化;情景事理的浑融;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四)了解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的创作概况。

(五)理解陶渊明的典型意义:士大夫的精神家园,不为五斗米折腰。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一)以《西洲曲》为代表,一般了解南朝民歌的概况。

(二)以《木兰诗》为代表.一般了解北朝民歌的概况。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一)掌握谢灵运山水诗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从写意到摹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二)了解鲍照乐府诗创作的成就。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一)掌握“永明体”的定义。(二)了解以宫廷为中心的齐梁诗人集团的形成情况。(三)了解官体诗的特点,能对其艺术得失进行客观评价。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一)了解北朝文学的发展和南北文学融合的趋势,掌握“北地三才”的定义。(二)掌握庾信人北朝后的创作变化及其在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一)了解南朝美文的衍化情况,掌握“元嘉三大家”的定义。(二)一般了解《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的写作特点。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一)了解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兴盛的原因。(二)理解《世说新语》的编撰情况,掌握其文学成就。“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隋唐五代文学

隋朝三十多年的文学,虽然因国家的统一和南北文风的融合而出现新的气象,但其主要倾向仍沿袭了南朝馀风。唐亡后五代、十国的五十多年,又有向南朝回归的发展趋势,题材和情调的女性化以及文词的绮靡唐代曲子词的清新婉约,以及唐代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尤其是唐代的诗歌,更是达到了中国诗歌史的巅峰,其间相继涌现了大批杰出、优秀的诗人,他们杰出的创造,为我们

考研必备!完整整理版本

展示了前所未有而又无比广阔的社会生活。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及初唐诗坛

(一)掌握“初唐四杰”的定义并能论述他们对唐诗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二)了解沈佺期、宋之问对律诗定型的贡献。

(三)明确是陈子昂提倡建安风骨,端正了唐诗健康发展的方向。

第二章盛唐诗歌

(一)能够结合作品分析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了解王维诗歌的艺术风貌。

(二)能够结合作品分析王昌龄、崔颢诗歌的清刚劲健之美。

(三)能够结合作品分析高适、岑参诗歌的慷慨奇伟之美,注意比较二人诗歌的不同点。

第三章李白

(一)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特点。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二)了解李白的乐府与歌行的创作情况。

(三)掌握李白的绝句的特点。

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

(四)掌握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有个性与浪漫色彩的伟大诗人。他那奔放的热情,浪漫的理想,坦荡的胸怀,率直的性格,豪侠式的行为,都可以说是典型的盛唐式的。他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灵活自由的体裁和清新自然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思想、情感和性格。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他个人的气质、性格方面的这些特点,全都反映在他的诗歌当中,从而形成其豪壮奔放与清新明秀之美。构成他所特有的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

第四章杜甫

(一)了解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传统家庭之中,他经历过歌舞升平的盛世,也经历过万方多难的安史之乱。时代的动荡,使他卷人社会的底层,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和胸怀,观察并体验着时代的脉搏,从而形成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杜甫用他的诗,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二)理解杜甫的律诗是怎样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的。

(三)掌握杜诗的艺术风格。

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而萧散自然是杜诗风格的另一面。

(四)了解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杜甫继承自《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把唐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推向一个比较自觉、更加成熟的阶段,其现实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技巧,一直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从唐诗的发展看,杜甫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他的诗成为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五章大历诗风

(一)掌握“大历十才子”的定义。

(二)了解韦应物诗歌的特点。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一)掌握“韩孟诗派”的定义及其诗歌主张。

(二)理解韩愈、孟郊、李贺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

(三)了解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永贞革新”的积极参与者,又都长期被流贬荒远,然而不幸的政治命运,却促成了他们文学上的成就。刘禹锡的诗歌充满豪宕慷慨之气,而《竹枝词》等作品,则表现出活泼开朗的情调和浓郁的民歌色彩。柳宗元的大部分诗歌感慨深沉而又风骨清峭。而他的山水景物诗,则寓忧怨、清峭于清新淡雅之中,诗境清冷而又韵味悠然。

第七章自居易与元白诗派

(一)了解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情况。

(二)掌握自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的特点。

(三)掌握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歌》与《琵琶行》的艺术特点。

考研必备!完整整理版本

《长恨歌》与《琵琶行》是白居易最杰出的作品,诗人将叙述、描写与抒情结合在一起,生动传神而又风情摇曳,流畅华美而又情感真挚,极富艺术感染力。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一)了解中唐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的关系。

(二)理解掌握从萧颖士、梁肃、柳冕到韩愈、柳宗元,古文理论的发展。

韩、柳的古文革新主张:文道合一,革新文体,建立新的文学语言。反对骈文,并在三代两汉文章的基础上创立新的散文,这是韩柳文体革新的主旨。文体的革新,关键在于文学语吉‘的创新。韩、柳力求创立一种新的文学语言,其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陈言务去,言必己出;二是文从字顺,符合自然的语法规范。

(三)掌握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政治、经济、哲学思想等各个方面。叙事文以及嘲讽现实、文笔犀利的短小“杂文”,也都具有鲜明而又强烈的现实意义。韩愈的散文,气势充沛,雄奇奔放,纵横变化而又流畅明快,具有多样的艺术风格。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多取材于现实,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他的寓言文,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极富哲理意味,能给人留下深长的思考和回味。而山水游记,则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柳宗元散文的总体艺术风貌,体现为精密深刻,含蓄凝敛。

(四)了解晚唐小品文的创作情况。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一)了解唐传奇繁荣的原因并能简述唐传奇的发展阶段。

都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丰富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科举考试“温卷”之风的盛行;唐代各种文学形式的普遍繁荣,诗、文、小说出现了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倾向;魏晋南北朝以来志怪及轶事小说的传统。

唐代传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盛唐的过渡期、中唐时期的繁荣期和晚唐的衰微期三个阶段。其中中唐时期名家辈出,唐传奇中的优秀作品,大都产生在这个时期。如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等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二)了解俗讲与变文的产生背景。

第十章晚唐诗坛

(一)了解杜牧怀古咏史诗的创作特点。

(二)了解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的创作态度与方法。

第十一章李商隐

(一)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并能简述其诗歌内容。

(二)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与其诗歌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三)理解李商隐的诗歌是怎样形成凄艳浑融的风格的。

李商隐是一位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他的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缜密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哀婉的情调、瑰丽多姿的形象和含蓄优美的辞采,来表现他所特有的细腻而又敏感的心境与感受,从而构成朦胧瑰丽的诗歌境界,表现为一种凄艳浑融的风格。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一)了解燕乐与词的兴起的关系。

(二)能够比较温庭筠和韦庄词风的不同。

温词浓艳,韦词清艳;温词密而隐,韦词疏而显。

(三)掌握李煜词的分期及艺术特色。

南唐后主李煜的前期词作,近花间派;亡国之后写的许多怀念故国和感慨身世的作品,更体现出了真实的性情和词的本色,具有较高的价值。

两宋辽金文学

宋代文学是继唐代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又一个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从形式上说,宋代文学主要有词、诗歌、散文、话本小说等。本段的学习以词的发展为重点,兼顾诗歌、散文、话本小说等。要重点掌握宋词创作史上的大家如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宋诗创作史上的主要诗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散文创作中的大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了解金代文学的概况,元好问是金代最重要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诗论家,他的诗歌生动地展示了金、元易代之际的历史画卷。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了解宋初散文的复古思潮。

考研必备!完整整理版本

(二)掌握宋初诗歌“三体”的定义。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一)了解晏殊、欧阳修的小令词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二)了解范仲淹、张先、王安石在开拓词境上的尝试。

(三)领会理解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之外,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一)了解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对宋诗艺术的先导作用。

欧阳修的诗歌初步表现出了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已明显从宋初诗风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以较为宏大的创作格局、畅达健朗的风格意趣初步奠定了时代新风。

(二)了解王安石的散文和诗歌的特点,掌握“半山体”的定义。

第四章苏轼

(一)了解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苏轼既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又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在生活上较多地采取庄禅旷达的态度,执著又超脱,无往不可,这种人生境界对宋人及宋代以后许多文人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了解苏轼的文学主张。

(三)了解苏轼的诗文创作成就。

(四)掌握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的非凡成就。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

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

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他提出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开拓了词境,开创了以诗

为词的手法。苏词风格多样,尤以清雄旷达、奔放豪迈为其独创,为词史带来全新

的审美境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为后人启示了新的创作道路。

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一)了解黄庭坚的诗论及诗歌创作。

(二)掌握“江西诗派”的定义。

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一)了解晏几道、秦观等词人的创作情况。

(二)掌握周邦彦在词的艺术规范上做出的贡献。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一)掌握李清照词的内容、主题以及前后期不同的风格。

(二)了解张元干等其他爱国词人的创作情况。

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一)了解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二)掌握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陆游诗广阔的题材视野和浓郁的诗意。陆游对日常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的发掘、品味与表现,突出地体现了他的诗人气质。陆游诗的中心主题是抗敌复国。平易晓畅中的恢弘雄放之气。他擅长各种体裁,七律、七古成就尤高。

(三)了解杨万里和范成大的诗歌创作,掌握“诚斋体”的艺术特征。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一)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二)能够论述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能够论述辛词的艺术成就。

意象的转换;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的多样风格。

(四)掌握“辛派词人”的定义。

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一)了解姜夔、吴文英的词风追求。

(二)了解宋末其他词人的创作概况。

考研必备!完整整理版本

词风清丽的周密。工于咏物的王沂孙。备写身世之感的张炎。别开生面的蒋捷。

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一)一般了解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的创作情况。

(二)了解南宋理学家的文论。

(三)一般了解南宋的四六文的创作情况。

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一)掌握“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的定义。

(二)了解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情况。

元代文学

元代的历史是比较短暂的,但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却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这一段文学史中最明显的特点是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作家与下层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文学创作赢得了更多的观众、读者,在社会上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同时,群众的接受情况,又制约着文学的创作,促进了作家审美观念的变化。凡此种种,都表明元代是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而人们通常所说的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散曲则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传统诗词在元代尽管有所创新,但就诗词的总体创作而言,成就逊于唐、宋和清代,也逊于同时代的散曲。

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一)掌握“话本”的定义。

(二)了解话本的分类。

(三)理解宋元话本小说的历史地位。

宋元话本小说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发展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奠定了古代白话小说的文体和艺术基础,在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四)掌握“诸宫调”的定义。

(五)了解《西厢记诸宫调》对《会真记》、《商调蝶恋花词》的超越。

歌颂爱情与抗争;男女主人公形象的重新塑造;叙事与抒情的结合;质朴奇俊的语言风格。

第二章关汉卿

(一)了解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旨趣。

关汉卿以他的意识形态来反映现实生活、捕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与人生。他以他的儒生本色,提升了杂剧剧本的思想价值。俗不脱雅、雅不离俗的创作风貌。

(二)了解《救风尘》与关汉卿的喜剧创作情况。

(三)掌握《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情况并能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

(四)掌握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特点和语言艺术。

场上之曲;尽快“入戏”;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擅于设置悬念;本色当行的戏剧语言。

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

(一)了解《西厢记》的作者及其对莺莺故事的创新,掌握王西厢对董西厢的继承和发展。

王实甫以前崔张故事的演变:唐代元稹《莺莺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否定莺莺不合封建礼教的行为,为负心背义的张生开脱、辩护;宋代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词》完全保存了《莺莺传》的内容倾向,只是将文言小说改变成韵散相间的讲唱体鼓子词;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从根本上否定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确立了崔张故事反封建的进步主题,肯定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

(二)能够分析《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三)掌握《西厢记》在人物塑造、语言艺术上的特点,了解其社会影响。

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

(一)了解白朴的生平及其《梧桐雨》和《墙头马上》的创作概况。

(二)了解“曲状元”马致远的创作情况。

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一)了解南戏的形成与发展概况,掌握“南戏”的定义。

南戏是用南方方言和流行的地方曲调演唱的地方性剧种。北宋末年始流行于

浙江温州一带,故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至南宋则盛行一时,元灭南宋后曾一度衰微,至元末再度复兴。南戏上承宋词,下开明代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

要环节。

考研必备!完整整理版本

南戏艺术形式的特色:在结构上没有固定的出数,长短自由。在演唱方面一出

戏不限用一个宫调的曲子,也不限一韵到底,也不限一人主唱,可互唱、合唱,伴奏以管乐为主。

(二)掌握高明《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在人物塑造方面表现了蔡伯喈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及赵五娘与礼教制度下的女性生活。并且采取了双线结构,起到了对比作用,突出了戏剧冲突,加强了悲剧气氛,对南戏结构的日趋完善,起了规范化的作用。

(三)掌握“四大南戏”的定义。

第八章元代散曲

(一)掌握“散曲”的定义及其体制风格特点。

(二)了解元前期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和马致远的散曲创作。

(三)了解元后期张可久、乔吉的散曲创作。

第九章元代诗文

(一)掌握“元诗四大家”的定义。

(二)掌握“铁崖体”的定义。

明代文学

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代文学有着与其他朝代不同的特点。这时期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地位不断提高,各类创作呈现百花争妍、全面繁荣的局面。其中小说的勃兴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对中国文学做出了最为宝贵的贡献。戏曲方面,杂剧、传奇、昆曲和地方戏,相互争奇斗妍,涌现了大批著名作家与作品,在元代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个高潮。诗文方面围绕着“复古”与反“复古”的问题,出现了许多不同流派之间的论争。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一)掌握《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情况。

(二)能够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主旨。

政治上向往仁政,人格上注重道德,才能上崇尚智勇。

(三)掌握《三国志演义》的艺术特色。

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的塑造和历史演义体的语言。

(四)了解《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一)能够简答水浒故事的流传与发展,了解《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水浒传》的版本,大致可以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现在一般认为繁本先出。

(二)了解《水浒传》丰富的思想内涵。

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一曲“忠义”的悲歌。

(三)掌握《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堪称古典白话小说中的一个典范。类而不同的英雄群像,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连环勾锁、百川人海的结构。

(四)了解《水浒传》的影响及文学地位。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一)了解明仞诗歌与散文的创作概况。

(二)掌握“台阁体”与“茶陵派”的定义。

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一)掌握“前七子”、“后七子”的定义,能够简要回答他们的文学复古主张。

(二)了解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

(三)掌握“唐宋派”的定义并能结合作品分析归有光散文的特点。

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

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一)了解传奇的渊源及体制。

(二)了解明代中期三大传奇的创作主旨。

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风记》。

(三)掌握“沈汤之争”的定义。

第七章汤显祖

(一)了解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考研必备!完整整理版本

庄、儒、佛、心学等多种因素。在创作思想上他强调“情”的价值,追求“有情之天下”,《牡丹亭》的写作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主张。

(二)掌握《牡丹亭》的题材渊源、艺术成就并能够结合作品分析人物形象。

《牡丹亭》这部戏曲的构思受到魏晋隋唐文言小说中女鬼再生题材的启示,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的叛逆精神和他们对真挚的、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追求,其所体现的这种对礼教的抨击、对人性的尊重正与晚明的时代思潮相一致。它在艺术上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尤其是其中的曲辞精致优美,充满了诗一般的抒情氛围,全剧风格在深沉、含蓄中兼以诙谐、幽默,并且塑造了热烈追求爱情的具有叛逆思想的杜丽娘的典型形象,剧中所涉及的生活面及地域空间也很开阔,这都使其超出当时的其他剧作而显得卓尔不群。

(三)了解“临川四梦”中的另外三部戏,并能对“四梦”进行分析比较。

第八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一)了解《西游记》题材的演化过程。

(二)了解《西游记》的创作主旨及其象征意义。

戏笔中存至理;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呼唤着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整体性寓意与局部性象征。

(二)掌握《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成功塑造了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人物形象。戏言寓诸幻笔,《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起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和憎。

(四)了解《西游记》的影响。

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一)了解《金瓶梅》的创作时代背景及版本情况。

(二)理解《金瓶梅》是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二)了解《金瓶梅》的影响。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一)掌握《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三言”、“二拍”的定义。

(二)了解“三言”、“二拍”的内容。(三)掌握“三言”、“二拍”“无奇之所以为奇”的艺术技巧。将平凡的定义。(二)掌握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三)掌握“竟陵派”的定义。(四)一般了解晚明小品文的创作。(五)掌握“复社”与“几社”的定义。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作为古代文学的最后一个段落,它的发展既与前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与时代演进密不可分。这使得清代文学更具包容性,也更富于变化。与前代文学相比,清代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明清易代之际,抗清志士、遗民诗人以及钱谦益、吴伟业等对鼎革或激烈、或隐曲的反映将古代文学的政治色彩大大强化了。而自明末发端的时事文学也突出了小说、戏曲在表现现实重大政治题材方面的真实性、时效性。清代文化从不同方面表现出对古代文化集大成的发展趋势,这一点在文学领域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第一,文学观念更趋自觉、成熟和包容性;第二,各体文学在清代都有所发展;第三,在一些领域,如小说方面,出现了能全面体现古代文学丰富内涵和艺术成就的优秀作品。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三)了解钱谦益的诗歌创作成就,掌握“虞山诗派”的定义。(四)掌握“梅村体”、“阳羡词派”和“浙西词派”的定义。(五)了解纳兰性德的词在词史上的地位。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殴》、《桃花扇》(一)了解清初戏曲的创作概况。

(二)掌握《长生殿》对李、杨题材的新发展及艺术特色。

(三)掌握《桃花扇》的创作主旨及艺术特色。

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

第四章<聊斋志异>

(一)了解蒲松龄的生平与《聊斋志异》的成书情况。

蒲松龄大半生在科举中挣扎,是一个典型的乡村知识分子。他的创作与这种特殊的身份与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更多地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对普通士人的精神追求也表现了极大的同情。

(二)能够分析《聊斋志异》是怎样构建其狐鬼世界的。

一书而兼二体;用传奇法以志怪;神怪、梦幻的艺术形式;狐鬼花妖的人情化和意象性。

(三)理解《聊斋志异》所构建的狐鬼世界的内涵。

考研必备!完整整理版本

科举失意的心态;落寞生活中的梦幻;刺贪刺虐;现实伦理与精神超越;崇高与庸俗并存。

(四)掌握《聊斋志异》对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

创造了多种小说模式;情节曲折与细节丰满;小说诗化倾向;叙述语言乎易简洁,人物语言多样;“异史氏日”拓展了小说的思维空间,使议论与叙事相瓦补充。

(五)了解《聊斋志异》的影响。

第五章《儒林外史》

(一)了解吴敬梓的生平与《儒林外史》的创作情况。

移家南京,接触了更广泛的社会面,特别是士林人群,为他创作《儒林外史》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基础。

(二)掌握《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命意在批判科举:科举扭曲的社会和文人;理想文士的探求。

(三)掌握《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和叙事艺术。

故事情节的淡化,是《儒林外史》的特点之一,也反映了一向重视情节离奇、巧合的中国古代小说在审美特点上的新变化。《儒林外史》在结构上虽无情节主干,但分散的人物与自成段落的故事仍然前后呼应和衔接。思想的内在统一保证了作品的“形散神不散”.而散点透视式的描写,又更加自由灵活地展开了流转、开阔的社会场景。

《儒林外史》以前的小说也时有讽刺描写,但像《儒林外史》这样,以讽刺作为全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讽刺手法又表现出多样性,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这是吴敬梓对中国小说史的巨大贡献。

第六章《红楼梦》

(一)了解曹雪芹的家世与创作《红楼梦》的关系。

自诩,既强调“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又着意“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创作理念,更使《红楼梦》达到了古代小说艺术思维的新高度。

(二)分析贾宝玉的形象,领会《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三)了解《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的巨大成就并能分析介绍其中的典型形象。

《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有名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四)能够论述《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红楼梦》对小说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叙事的特点是写实与诗化融合,浑融一体的网状结构,叙事视角的变换,个性化的文学语占。

(五)了解《红楼梦》的影响。

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一)了解袁枚及性灵派诗人的诗歌主张及创作。

(二)掌握“桐城派”的定义。

第八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一)了解《镜花缘》的特点。

(二)掌握“花雅之争”、“弹词”和“子弟书”的定义。近代文学

近代文学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止。在这一阶段里,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以日益强劲的势头涌人中国,形成对固有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强有力的冲击。近代文学,从作家身份、文学观念到文学载体、接受对象都逐渐发生新的变化,显示出与此前封建时代文学明显不同的特色,它在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开始了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型,这一转型是全方位的,既有思想观念的,又有艺术形式上的。而由于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不彻底,艺术形式上的转型也有很大的局限,但无论如何,变化已经不可逆转地展开了,近代文学因此获得了较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重要的方向性、过程性意义。

第一章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一)了解龚自珍的生平、思想与创作道路。

(二)掌握龚自珍散文的创作特色,能够简述为什么说龚自珍的散文是清代散文的转折。

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抗争;危机与变革意识;个性解放的呼喊;“横霸”之气与震撼力;诡异奇崛的风格。

(三)了解龚自珍的诗、词的创作概况。

考研必备!完整整理版本

第二章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

(一)了解侠义公案小说的基本趋向。

(二)了解人情世态小说的发展趋势。

(三)了解近代前期的戏曲创作。

第三章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一)掌握黄遵宪的诗歌创作成就与“涛界革命”的定义。

近代后期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更新带来的文学变革之一,是诗歌领域出现的“诗界革命”。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而早已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并获得创作成功,成为“诗界革命”旗帜的则是黄遵宪。黄遵宪主张“我手写我口”,他的诗“吟到中华以外天”,大量抒写外国的奇异风物、重大历史事件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表达了改良主义的政治愿望。

(二)掌握梁启超“新文体”的创作特点。

(三)掌握“清季四大词人”的定义。

第四章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

(一)掌握“小说界革命”的定义。

(二)掌握“四大谴责小说”的定义,并能分析四部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于法。

在“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涌现的最具影响的小说,莫过于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四部作品。这类作品抨击腐败,直抉时弊,形成近代一股强劲的批判现实的文学潮流,同时它们也体现了小说艺术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

(三)了解“鸳鸯蝴蝶派”的渊源,掌握其定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3p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