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课、集体教研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5 06: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分析(说课)教案

目录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 2 单元任务 ........................................................................................... 2 单元目标 ........................................................................................... 3 三、单元教学指导建议(教案设计) ............................................ 3 第5 课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 ................................................... 5 第5 课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 8 第6 课 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 11 第6 课 回忆我的母亲(第二课时)........................................ 15 第7 课 列夫·托尔斯泰 .............................................................. 20 第8 课 美丽的颜色 ............................................................... 22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从内容主题看,都与“生活的记忆”“重要的他人”有关:或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这些课文,感情淳厚,内涵深刻,艺术表达各有特色。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一段经历的回顾。文章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也提及自己思想变化的原因,洋溢着爱国之情。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加深对鲁迅的了解,学到回忆性散文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总司令在母亲锺太夫人逝世之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了对母亲无限敬爱的深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决心。

《列夫·托尔斯泰》是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托尔斯泰》一文里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大师对话交心,自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次女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记述了居里夫妇在艰苦的条件下提取镭的过程,令读者既感受到科学研究、科学发现的艰辛,更为居里夫人坚韧、乐观、淡泊的人格所感染。

单元任务

1.文体特点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激发学生从传记作品中获取人生的营养,进而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文体特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它们虽是两种不同的文体,但有许多相同点:都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比如,《藤野先生》所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事情,《回忆我的母亲》所写的是母亲勤劳的生以及母亲对“我”的影响。传记所记,首先应符合历史事实。无论是自传还是他传,都要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所谓“给史家做材料”。事件典型,指并非将人物的一生平铺直叙地记录下来,而是选取那些有重大影响,能够引起更多人共鸣的事件进行记录。不管是回忆性散文,还是传记,要让人觉得真切、可信,并能打动人,必然也要注重艺术表现力,比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注重细节描写等。本单元的课文以刻画人物为主,作者往往抓住人物富有特色的细微之处,进行细腻的描绘,很好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复杂的感情

2.刻画人物

这几篇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既有共同点,也各有特色。比如,鲁迅写藤野先生,是在记述与之交往的典型事例中,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绘来突出人物品格。《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主要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回忆来写母亲,既写了母亲在贫苦家境中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更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凸显出母亲的伟大,在记述中又穿插有议论和抒情。《列夫·托尔斯泰》则主要进行外貌的描绘,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前半段极力凸显托翁外貌上的平庸甚至

“粗劣”,到后半段,则着力描绘人物的眼睛,展示其灵魂的深邃伟大。这样层层蓄势,反转形成文章张力,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美丽的颜色》是将叙述与引用结合起来,在客观而又饱含深情的叙述中,穿插着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语材料,补充了历史细节;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感人。

3.语言特色

几篇文章的语言特色也各不相同。比如,鲁迅的语言冷峻、犀利,富于感情色彩,耐人寻味。《藤野先生》中有不少语句运用了反语,呈现出一种辛辣讽刺的效果。《回忆我的母亲》的文字质朴无华,没有激情澎湃、慷慨激昂的语言,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平静的回忆中,蕴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和怀念之情。阅读《列夫·托尔斯泰》,读者能享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茨威格的语言浓墨重彩,气势非凡,诸多形象的比喻、奇妙的夸张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伴随着作者淋漓的铺陈、精辟的评述,托尔斯泰的“肖像”异常鲜明、清晰地印刻在读者的脑海里,即使是没怎么读过托翁著作的读者,仅凭这一篇文字,也能感受到他由外貌到灵魂的独特魅力。《美丽的颜色》则呈现出另外一种语言风格。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她写居里夫人既是写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写她自己无比敬仰、爱戴的母亲。这使得全文在平实客观的记述中,洋溢着一份诗意、温情的色彩,即使是表现条件的简陋、研究的艰辛,也丝毫不让人感觉凝重 单元目标

1.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呈现的各式各样的人生经历,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2.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掌握阅读方法。

3.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运用;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赏析能力

三、单元教学指导建议(教案设计)

教学本单元,要有文体意识(包括读和写)。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梳理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基本特点:讲究真实,记录典型的事例,适当发挥想象,用一些传神的细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这些也是本单元写作的基本要求。学生有了阅读中的真切体会,教师再进行适当点拨,学生写起传记来自然容易入门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可以进行单元整合教学。但要注意的是,在整合的同时,亦要挖掘每篇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它们在思想内涵、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千秋,不能用“贴标签”代替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尤其是有一些细节,要反复揣摩,对一些含义深刻、意蕴丰富的语句,要细细品味。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加一些旁批,做出精要的评点,或者写上自己的疑惑;也可以仿照教材中的“阅读提示”,撰写一小段赏析性的文字。有些课文涉及深广的人文、社会背景,教学时应有所拓展,有必要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作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在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选择时,教师要适时补充资料,以加深学生对鲁迅思想轨

迹形成的理解。再如,托尔斯泰的思想非常深奥。虽然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学生也能略加领会,但若不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及主要的思想主张,对于作者的一些描述和评价性的语句,必然不能真正理解。教师可以适当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尤其是其思想的转变。有了这些背景性的知识做铺垫,课文理解上的难点就比较容易被突破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资料的引入,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进行拓展性研究,还是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名文,人文内涵深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积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比如,学完鲁迅的《藤野先生》,可以布置阅读《〈呐喊〉自序》《自叙传略》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篇章。学习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可以比较阅读同题或者同主题文章也可以拓展阅读《朱德自述》,加深对朱德的了解,理解母亲对朱德的影响。学习《列夫·托尔斯泰》,可以阅读《三作家》中《托尔斯泰》全文,也可以阅读其他作家撰写的托尔斯泰传记,感受不同作家笔下托尔斯泰形象的异同,丰富并加深对托尔斯泰的认识。关于居里夫人的传记作品也很多,可以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全书,也可以阅读《居里夫人自传》等。

课时安排:《藤野先生》建议2-3课时,《回忆我的母亲》建议2课时,《列夫·托尔斯泰》建议2课时,《美丽的颜色》建议2课时。

第5 课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藤野先生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回忆性散文的特点。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法、品读法、拓展法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目标 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线索。 难点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电子教室使用(是、否) 学 1:学生简单地复述文中写的“我”在东京的见闻。 2:阅读课文找出去仙台途中的哪两个地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阅读课文找出“我”到教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他虽然施行的是封建私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另一位则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藤野先生》。 二、教学新课 目标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探讨1:检查预习,请学生简单地复述文中写的“我”在东京的见闻。 明确:“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探讨2:去仙台途中的哪两个地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确:日暮里、水户。 探讨3:到仙台后“我”受到了怎样的优待?

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目标二:理清思路,明确行文线索 探讨4: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①在东京(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来源:学|科|网Z|X|X|K] ②在仙台(第4—35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 ③离开仙台后(第36—38段):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探讨5:把握线索:本文构思巧妙,采用了叙事线索与情感线索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中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确: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作者爱国主义思想的变化。 目标三:研读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来源:学*科*网Z*X*X*K] 探讨6:本文描写藤野先生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分别举例谈谈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来源:学科网ZXXK] 明确: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 示例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个特点鲜明的医学教授形象。 示例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的认真负责,关爱学生。 示例③: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神态、语言描写,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探讨7:朗读第11—23段,谈谈选段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仙台后受到了怎样的优待? 4:根据地点的变换来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哪几段写①在东京 ②在仙台 ③离开仙台后 5:讨论: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分别是什么? 6:找出本文描写藤野先生用的描写方法,请分别举例谈谈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来源:学科网ZXXK] 明确: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 外貌描写,刻画……形象。 语言描写,体现……认真负责,关爱学生。 7:朗读第11—23段,找出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精神品质。 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明确:①添改讲义——对学生关心,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②纠正“我”的解剖品质。 图——对学生严格要求;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严谨求实的精神。 探讨8:说说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板 书 设 计 教学后记

第5 课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1.知识与技能:学习回忆性散文的特点。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法、品读法、拓展法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目标 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感受他强烈的爱国重点 主义情感。(难点) 难点 2.品析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重点)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PPT 电子教室使用(是、否) 学 (PPT播放目标) 自主阅读 思考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仙台学医呢? 鲁迅 —— 救国 “清国留学生”—— 2:哪两件事让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弃医从文? 教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藤野先生,也体会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读到此时,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够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去治病救人,济世救国。可是鲁迅最终却做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其中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去解开这个谜底。 二、教学新课 目标一:自主阅读,梳理文章情节 探讨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仙台学医呢? 明确:因为鲁迅去日本是为了探索救国道路,而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的表现令人失望,所以他要独自去仙台学医,想通过医学改变中国。 探讨2:在仙台期间的哪两件事让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弃医从文? 明确: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或: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 探讨3:看电影时,讲堂里的“我”和影片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我”是一个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积极向上、刻苦求学、以救中华为己任的中国人,影片中的中国人是一群麻木愚昧的中国人。 探讨4:作者是如何把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的? 明确: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用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目标二:合作探究,体会思想感情 探讨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在什么时候“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 材料链接(ppt):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 明确:在仙台“看电影”事件使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因为鲁迅认为医学只能解除病人躯体上的苦痛,要救中华民族,首先要救治国人的精神,唤醒国人愚昧、麻木的灵魂,而文学可以做到这一点。 目标三:品析语言,理解深层含义 探讨7: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 “我”和影片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有强烈民族自尊心 麻木愚昧 4:读课文找出作者是如何怀念藤野先生的? 观看ppt 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 “我”认为 救中华民族,首先要救治国人的精神,唤醒国人愚昧、麻木的灵魂,而文学可以做到这一点。 7: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 标致 ..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 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伟大 ..知道。 高度赞美 明确:(1)“标致”运用反语的修辞 手法,对“清国留学生”的行为进行了 强烈的讽刺,表现了他们思想空虚、庸 俗麻木的本质,表达了自己的极端厌恶 之情。(2)高度赞美了藤野先生没有狭隘 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给予了弱国学 生极大的关心、鼓舞和真诚帮助的高尚 品格。 8:品析句子的深刻含义和探讨8:品析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作用。 用。 (1)中国是弱国,所以明确:(1)帝国主义者把弱国的人看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作低能儿。而日本“爱国青年”用这个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反动观点看待中国留学生,便认为考试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及格的鲁迅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中们疑惑。 国当时确实是弱国,但这并不能说明创(2)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造了灿烂文化的中国人都是低能儿。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弱国”与“低能”并无必然联系,其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逻辑是十分荒谬的。作者这样写,体现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了极端愤慨的情感。(2)表现了作者对藤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野恩师的深深怀念,表明了藤野先生的增加勇气了, 精神鼓舞着作者,作者把怀念化为斗争的力量,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板 书 设 计 教学后记

第6 课 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6 回忆我的母亲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教学 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目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重点 难点 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PPT 电子教室使用(是、否) 学 教 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 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1)给下列加粗的字体注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音。 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1)佃农(diàn) (2)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祖籍(jí) (3)妯娌(z二、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hóulǐ) (4)勉强(q1、字词积累: iǎng) (5)迁徙(xPPT填空 ǐ) (6)慰勉(wèim2、作者简介: iǎn) (7)溺死(nì) PPT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8)衙门(yá) (9)私塾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sīshú) (10)调料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tiáo) (11)血溅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jiàn) (12)瞒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mánzhe) 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家、国家的领袖。1927年参加了“八一”加黑的字注音。 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 ①不辍劳作(chu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ò):不停地劳动(耕作)。 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 ②任劳任怨(rèn军,任军长。1934年10月,参加了二yuàn):一切劳苦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承受。 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3.文本知识: 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具有文献价值。回忆录最突出的特点是真实、广泛、突出。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与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 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明确: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2.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 ③宽厚仁慈(ré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i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探讨。 学生议论: 意。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四、细读研习课文第一部分,深入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感悟。 劳一生的回忆。从第2段 1.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探讨、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什么作用? 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决心。 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四、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学生朗读或齐读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学生回答, 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 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 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 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2.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回答: 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 事? 要求学生阅读第二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分思考 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学生回答, 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性格, 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持和慰勉 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 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 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 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探讨。 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学生找出关键词 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家境贫穷 (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时间大半被家务和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耕种占去了” 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 “整日劳碌” 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聪明能干” 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4)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探讨。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理顺课文层次,并且分析了文章一二部分,初步感知母亲的形象,下节课我们继续分析课文内容,深入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 六、布置作业 母亲是平凡的,她每天所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点滴中渗透了无私的爱,现在,想一想自己的母亲她有什么事最让你难忘呢?我们对母亲表达过我们的爱吗,我们如何表达我们的感激呢?尝试写一篇短篇作文,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情。 板 书 设 计 6回忆我的母亲 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家境贫穷 “任劳任怨” 指出文章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议论 抒情 作用 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 “整日劳碌” “聪明能干” 议论 抒情 作用 教学后记 第6 课 回忆我的母亲(第二课时)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6 回忆我的母亲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教学 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目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重点 难点 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PPT 电子教室使用(是、否) 学 教 教 学 过 程 复习检查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要点: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 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 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 “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 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 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 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 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 困难”。 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3j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