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更新时间:2024-04-28 10: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环境综合实验课》教案

1、课程名称:环境综合实验课 2、学时:28-60学时

3、先修课程: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统计 4、指定教材

张仁志主编:环境综合实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7。 校内自编教材: (1)《污水处理实验、水质监测实验指导书》,2003,8

(2)《降尘监测、大气环境监测、锅炉尾气监测、噪声监测实验指导书》,2004,1 (3)《微生物实验指导书》,2005,8 5、教学参考书

(1)高廷耀 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版。 (2)张自杰 主编: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版。 (3)奚旦立 主编:环境监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版。

(4)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版。 (5)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版。

(6)环境监测管理和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版。 (7)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版。 6、教学方法

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当堂测试,实验操作。 7、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现场示范,实验操作。 8、考核方式

当堂测试,课堂发言,平时作业,课堂参与,课堂表现,考勤要求,实验报告。 9、学习方法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选定实验项目后,应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清楚地了解实验项目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对于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应写出简明的预报告。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期结果和准备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需由学生根据实验题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相应实验材料,先自行列出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应包括要采用的实验方法、设备、实验纲要、进度安排、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实验方案需经指导老师审阅通过后方可进行实验。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记录老师讲授的实验内容原理、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10、辅导答疑:大体每周一次,集中辅导时学生不得缺席。 11、本课程的其它要求

上课时关掉所有通讯工具;上课时不得讲话,不得低声耳语,不得迟到早退;各班每个实验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上课前提交上次实验报告及本次实验的预习报告;教师然后通过提问、查看预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或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对学生对实验的预习情况进行点评。学生实验前应仔细检查实验设备、仪器仪表是否完整齐全。实验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有关规定,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认真操作,不得随意乱动实验室内其它设备。实验中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精心测定实验数据并详细填写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恢复原状,将周围环境整理干净。学生通过实验取得大量数据以后,必须对数据作科学的整理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得到正确可靠的结论。实验结束后学生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本次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对小组成员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并布置下次实验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下次实验的预习。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每项实验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及时给出其单项实验成绩,并登记在案。全部实验结束后应将学生的综合实验成绩备案后,及时上交学院教学管理部门。

大气环境及污染源监测实验

实验一 空气中二氧化硫(SO2)监测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气采样器的使用方法。 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SO2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二氧化硫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加成化合物。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硫与盐酸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计在577nm处进行测定。

加入氨磺酸钠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扰;采样后放置一段时间可使臭氧自行分解;加入磷酸及环己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可以消除或减少某些金属离子的干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采样器气体采样部分的使用,显色温度、显色时间的控制。 教学难点:显色温度、显色时间的控制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4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5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3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空气采样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白色多孔玻板吸收瓶、恒温水浴器、具塞比色管。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配甲醛吸收液、装吸收瓶 2、连接大气采样器,采样 3、样品化学分析

(1)标准曲线的绘制 (2)样品测定 4、计算结果 七、注意事项

1、正确掌握反应显色温度、显色时间。

2、二氧化硫浓度计算结果应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3、用过的比色皿和比色管应用稀盐酸浸泡。 八、思考题

1、影响测定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应如何减少误差?

2、在北方什么季节空气污染较重?一天当中什么时间污染最重?

3、测定一次结果能否代表日平均浓度?假如你测定的结果是日平均浓度,达到哪一级大气质量标准?

3

实验二 空气中氮氧化物(NOx)监测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气采样器的使用方法。 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NOx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不与吸收液反应,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管被氧化为二氧化氮后,和原有的二氧化氮一起与串联的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于波长540nm处测定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

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0.250mg/m3时,对氮氧化物的测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时在吸收瓶入口端串联一段15~20cm长的硅橡胶管,排除干扰。

方法检出限为0.12μg/10ml。当吸收液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24L时,氮氧化物(以二氧化氮

3

计)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m。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采样器气体采样部分的使用,采样原理的掌握。 教学难点: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氮氧化物浓度的计算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4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5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3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空气采样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棕色多孔玻板吸收瓶、具塞比色管。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配吸收液、装吸收瓶 2、连接大气采样器,采样 3、样品化学分析 (1)标准曲线的绘制 (2)样品测定 4、计算结果 七、注意事项

1、吸收液的吸光度不超过0.005(540nm,lc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否则,应检查水、试剂纯度或显色液的配制时间和贮存方法。

2、沉积在氧化瓶管壁上的高锰酸钾沉淀物,用盐酸羟胺溶液浸泡清洗掉。 八、思考题

1、什么物质会对氮氧化物的测定产生干扰?如何消除干扰? 2、如何校准转子流量计?

3、测定一次结果能否代表日平均浓度?假如你测定的结果是日平均浓度,达到哪一级大气质量标准?

4

实验三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监测

(质量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流量大气采样器TSP部分的使用方法。 2、学习质量法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系指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0μm的颗粒物。

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滤膜经处理后,可进行组分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采样器颗粒污染物采样部分使用方法,滤膜的安装和拆卸;教学难点:采样膜的安装和拆卸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4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30分钟;4、学生讨论—30分钟;5、学生处理实验结果—20分钟(因实验结果要在第二天才出,故单独列出); 6、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材料:中流量采样器、滤膜、镊子、X光看片机、打号机、恒温恒湿箱(室)、分析天平、气压计。

六、实验过程

1、空白滤膜,打号,平衡 2、称量滤膜 3、采样

4、尘膜平衡、称量 七、注意事项

1、滤膜应多次精确称量至恒重。

2、采样前应检查采样头密封垫是否完好,是否漏气。 八、思考题

1、如何确定采样点?该采样点TSP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哪种污染源贡献率大? 2、滤膜为什么要采取恒重法称量?为什么要用对照膜进行湿度校准实验? 3、在什么气象条件下TSP污染较重?

5

实验四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监测

(质量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流量大气采样器,PM10的采样监测方法。 2、PM10切割器分离原理,恒重法滤膜的精确称量。 二、实验原理

可吸入颗粒物,简称PM10,系指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

通过具有PM10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气体积,计算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滤膜经处理后,可进行组分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采样器颗粒污染物采样部分使用方法,PM10采样器与TSP采样器结构的对比;

教学难点:采样膜的安装和拆卸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4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30分钟;4、学生讨论—30分钟;5、学生处理实验结果—20分钟(因实验结果要在第二天才出,故单独列出); 6、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材料:中流量采样器、滤膜、镊子、X光看片机、打号机、恒温恒湿箱(室)、分析天平、气压计。

六、实验过程

1、空白滤膜,打号,平衡 2、称量滤膜 3、采样

4、尘膜平衡、称量 七、注意事项

1、滤膜应多次精确称量至恒重。

2、采样前应检查采样头密封垫是否完好,是否漏气。

3、当PM10含量很低时,采样时间不能过短,保证足够的采尘量,以减少称量误差。 八、思考题

1、对比TSP与PM10在采样仪器和方法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2、PM10在采样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6

实验五、锅炉烟气监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本实验由于仪器设备和场地等条件限制,只能开设观摩实验。 2、了解WJ-60B型皮托管平行全自动烟尘采样器的使用方法。 3、了解烟尘、烟气采样测点选择原则。 二、实验原理

烟尘采样是在选定的点位,用等速采样方法吸取一定量的烟尘气样,收集其中尘粒并定量,根据采样当时烟气湿度、温度,将抽取的烟气量折算成标准干气的体积,从而求出烟尘中的含尘浓度。由于烟气中的颗粒具有惯性,如果采样速度与烟道气流速度不等时,采到的样品中所含颗粒的代表性不强。等速采样即气体进入采样嘴的速度与采样点气体在烟气道中的流速相等(误差不能超过10%)。等速采样的方法有:普通采样管法、平行管采样法、平衡管采样法。

一般由于烟气中的气态和气溶胶中有害组分在烟道中分布均匀,因此不需等速采样,也不需多点采样,在烟道的中心位置采样即可。采样方法与空气监测的采样方法同,将采样瓶的入口接到采样管出口处采集。本次实验主要演示皮托管平行全自动烟尘采样器等速采样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皮托管全自动烟气平衡采样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皮托管全自动烟气平衡采样器的使用。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2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50分钟;3、学生学习仪器操作—20分钟;4、学生讨论—2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思考题

1、控制烟尘排放量的技术方法有哪些? 2、烟道气采样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7

实验六 空气中可沉降颗粒物监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降尘监测方法。

2、采集降尘点的选择,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空气中可沉降的颗粒物,沉降在装有乙二醇水溶液为收集液的集尘缸内,经蒸发、干燥、称重后,计算降尘量。

降尘量为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从大气中沉降的颗粒物的质量。其结果以平方公里面积每月

2

测定沉降的颗粒物的吨数表示,即t/(km230d)。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降尘监测方法,降尘点的选择。 教学难点:降尘点的选择。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2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50分钟;3、学生讨论—4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过程

1、采样点的设置 2、样品收集

3、瓷坩埚的准备 4、降尘量的测定 六、思考题

1、降尘缸为什么要离开地面1~1.5米? 2、为什么要用乙二醇作为吸收液?

8

噪声监测实验

实验一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

2、熟练地计算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昼夜等效声级、标准偏差。 二、实验原理

噪声分类、噪声特点、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昼夜等效声级、标准偏差等指标意义、测点选择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声级计的使用,测点的选择,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昼夜等效声级、标准偏差等指标的计算。

教学难点:测点的选择,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昼夜等效声级、标准偏差等指标的计算。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2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30分钟;4、学生讨论、数据处理—4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15分钟。 五、实验过程 1、选择测点

2、现场测量、数据记录

3、同时记录测量点被测期间的主要噪声源(社会、交通、工业、建筑、其它)。

4、数据处理,计算Leq LIO L50 L90 σ Ldn,绘制噪声分布直框图。

六、注意事项:声级计属于精密仪器,使用时要格外小心,防止碰撞、跌落,防止潮湿淋雨。 七、思考题

1、为什么测量点要距离任何建筑物不小于1米? 2、标准偏差能说明什么问题?

9

实验二 交通噪声监测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普通声级计测量交通噪声。

(2)熟练地计算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标准偏差。 二、实验原理

运用声级计测量选定测点的A声级,并对取得的瞬时值进行计算,计算出Leq LIO L50 L90 σ,绘制噪声分布直框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声级计的使用,测点的选择,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标准偏差等指标的计算。 教学难点:测点的选择,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标准偏差等指标的计算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2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30分钟;4、学生讨论、数据处理—4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15分钟。 五、实验过程 1、选择测点

2、现场测量、数据记录

3、同时记录测量点处各种车辆的流量(载重车、大客车、小汽车、拖拉机、其它车辆) 4、数据处理,计算Leq LIO L50 L90 σ ,绘制噪声分布直框图。

六、注意事项:声级计属于精密仪器,使用时要格外小心,防止碰撞、跌落,防止潮湿淋雨。 七、思考题

1、你监测的路段是否超过了交通噪声标准? 2、请提出减少交通噪声污染的措施。

10

实验三 浊度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浊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如泥砂、粘土、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分光光度法测定浊度原理:在适当温度下,硫酸肼与六次甲基四胺聚合,形成白色高分子聚合物。以此作浊度标准液,在一定条件下与水样浊度相比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721型分光光度计使用,浊度测定。 教学难点:721型分光光度计使用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4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4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3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4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具塞比色管、容量瓶、分光光度计、移液管。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标准曲线的绘制 2、水样的测定 七、注意事项

1、测定浊度的精度要求

测定浊度的精度要求表

浊 度 范 围 报 告 记 录 至 浊 度 值

1-10 1 10-100 5 100-400 10 400-1000 50 >1000 100

2、实验过程中干扰及消除

水样应无碎屑及易沉淀的颗粒。器皿不清洁及水中溶解的空气泡会影响测定结果。如在680nm波长下测定,天然水中存在的淡黄色、淡绿色无干扰。

3、玻璃量器精确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八、思 考 题

1、分光光度计调0%和100%时,如果调试不准确,对实验结果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2、如何将标准曲线绘制得更精确?

3、分光光度法测定浊度时为什么用30mm的比色皿?

16

实验四 残渣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悬浮物的意义及方法。 2、掌握悬浮物测定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混和均匀的水样,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于蒸气浴或水浴上蒸干,放在103-105℃烘箱内烘至恒重,增加的重量为总残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几种悬浮物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区别几种残渣测定的实验方法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4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独立实验—15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3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瓷蒸发皿、烘箱、蒸气浴或水浴、中速滤纸。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103—105℃烘干的总残渣的测定 2、103—105℃烘干的可滤残渣的测定

3、103—105℃烘干的不可滤残渣(悬浮物)的测定 4、测定结果数据处理 七、注意事项

1、采样所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要用洗涤剂洗净。再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在采样之前,再用即将采集的水样清洗三次。然后,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500-1000ml,盖严瓶盖。

2、采集的水样应尽快分析测定。如需放置,应贮存在4℃冷藏箱中,但最长不得超过7d。 3、贮存水样时不能加入任何保护剂,以防止破坏物质在固、液相间的分配平衡。 4、漂浮或浸没的不均匀固体物质不属于不可滤残渣(悬浮物),应从采集的水样中去除。

5、滤膜上截留过多的悬浮物可能夹带过多的水分,除延长干燥时间外,还可能造成过滤困难,遇此情况,可酌情少取试样。滤膜上悬浮物过少,则回增大称量误差,影响测定精度,必要时,可增大试样体积。一般以5-100ml悬浮物量作为量取试样体积的使用范围。 八、思 考 题

1、蒸发皿、滤膜和称量瓶每次在使用前都要烘干至恒重,为什么? 2、总残渣、不可滤残渣、可滤残渣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7

实验五、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方法和适用范围。 3、了解其他测定溶解氧的方法以及适用范围。 4、掌握滴定终点的控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天然水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与大气中氧的平衡。溶解氧的饱和含量和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力、水温有密切关系。测定水中溶解氧常采用碘量法及其修正法和膜电极法。清洁水可直接采用碘量法测定。

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并与碘离子反应而释出游离碘。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出碘,可计算溶解氧的含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溶解氧的固定与析出操作,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滴定终点的控制;教学难点:溶解氧的固定与析出操作,滴定终点的控制。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2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开始独立实验—3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3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溶解氧瓶、碘量瓶、移液管、滴定管、量筒、吸管。试剂(略) 六、实验步骤

1、溶解氧的固定 2、析出碘 3、滴定 七、思考题

1、取水样时应注意那些情况?

2、加入硫酸锰溶液、碱性碘化钾溶液和浓硫酸时,为什么必须插入液面以下? 3、当碘析出时,为什么把溶解氧瓶放置在暗处5min?

18

实验六 氨氮的测定

(絮凝沉淀-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絮凝沉淀预处理方法; 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3、熟悉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的步骤和原理。 4、学会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

氨氮(NH3-N)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式存在于水中,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当pH值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铵盐的比例较高。

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废水和合成氨化肥厂废水等;以及农田排水。此外,在无氧环境中,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在有氧环境中,水中氨亦可转变为亚硝酸盐,甚或继续转变为硝酸盐。

测定水中各种形态的氮化合物,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状况。 鱼类对水中氨氮比较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

絮凝沉淀预处理原理:加适量的硫酸锌于水样中,并加氢氧化钠使呈碱性,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再经过滤除去颜色和浑浊等。

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原理: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此颜色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具强烈吸收。通常测量用波长在410~425nm范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水中含氮指标,水处理过程中氮的转化,水样的絮凝沉淀预处理方法,722型分光光度计使用,标准曲线绘制。

教学难点:水处理过程中氮的转化,絮凝沉淀预处理方法,标准曲线绘制。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4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5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2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4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具塞量筒或比色管、锥形瓶、漏斗、分光光度计、比色管、移液管。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水样预处理

2、校准曲线的绘制 3、水样的测定 4、空白试验

以无氨水代替水样,作全程序空白测定。 5、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 七、注意事项

1、纳氏试剂中碘化汞与碘化钾的比例,对显色反应的灵敏度有较大影响。静置后生成的沉淀应除去。

2、滤纸中常含痕量铵盐,使用时注意用无氨水洗涤。所用玻璃器皿应避免实验室空气中氨的沾污。

3、干扰及消除

脂肪胺、芳香胺、醛类、丙酮、醇类和有机氯胺类等有机化合物,以及铁、锰、镁和硫等无机离子,因产生异色或混浊而引起干扰,水中颜色和混浊亦影响比色。为此,须经絮凝沉淀过滤预处理,易挥发的还原性干扰物质,还可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以除去。对金属离子的干扰,可加入适量的掩蔽剂加以消除。 八、思 考 题

1、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氨氮的来源?

19

2、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氮是如何转化的?

3、预处理絮凝沉淀时pH值调至10.5左右,为什么? 4、过滤时为什么要弃去初滤液20ml? 5、如何提高校准曲线的精确度?

20

实验七 亚硝酸盐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氮的原理及方法。 2、学会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磷酸介质中,pH值为1.8±0.3时,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酰胺反应,生成重氮盐,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生成红色染料。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氮方法,722S型分光光度计使用,标准曲线的绘制。

教学难点: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氮方法。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4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4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2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4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3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分光光度计:配有光程10mm的比色皿、50ml比色管、移液管。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校准曲线的绘制 2、水样的测定 3、空白试验 4、数据处理 七、注意事项

1、如水样经预处理后,还有颜色时,则分取两份体积相同的经预处理的水样,一份加1.0ml显色剂,另一份改加1ml(1+9)磷酸溶液。由加显色剂的水样测得的吸光度,减去空白试验测得的吸光度,再减去改加磷酸溶液的水样所得的吸光度后,获得校正吸光度,以进行色度校正。

2、干扰及消除

氯胺、氯、硫代硫酸盐、聚磷酸钠和高铁离子有明显干扰。水样呈碱性(pH≥11)时,可加酚酞溶液为指示剂,滴加磷酸溶液至红色消失。水样有颜色或悬浮物,可加氢氧化铝悬浮液并过滤。 八、思 考 题

1、水中氮的转化过程中亚硝酸盐氮起到了什么作用?

2、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进出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

21

实验八 总氮的测定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大量生活污水、农田排水或含氮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使水中含氮物质浓度增加,浮游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水体质量恶化。

总氮测定方法,通常采取分别测定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后,用加和的办法或以过硫酸钾氧化、使有机氮和无机氮化物转变为硝酸盐后,再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或还原为亚硝酸盐后用偶氮比色法以及离子色谱法进行测定。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在60℃以上的水溶液中过硫酸钾按如下反应式分解,生成氢离子和氧。

1 K2S2O8+H2O → 2KHSO4+2O2

KHSO4 → K+ HSO4 HSO4 → H+ + SO42-

加入氢氧化钠用以中和氢离子,使过硫酸钾分解完全。

在120℃~124℃的碱性介质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作氧化剂,不仅可将水样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氧化为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而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于波长220nm与275nm处测定其吸光度,按A=A220—2A275计算硝酸盐氮的吸光度值,从而计算总氮的含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原理、使用方法;教学难点: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原理、使用方法。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4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5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3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压力蒸汽消毒器、具塞玻璃磨口比色管、移液管。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校准曲线的绘制 2、样品测定 七、注意事项

1、玻璃具塞比色管的密合性应良好。使用压力蒸汽消毒器时,冷却后放气要缓慢,以免比色管塞蹦出。

2、玻璃器皿可用10%盐酸浸洗,用蒸馏水冲洗后再用无氨水冲洗。 3、使用高压蒸汽消毒器时,应定期校核压力表。

4、测定悬浮物较多的水样时,在过硫酸钾氧化后可能出现沉淀,遇此情况,可吸取氧化后的上清液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八、思 考 题

1、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过程中过硫酸钾起什么作用? 2、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有什么不同?

+

-

+

22

实验九 磷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总磷的几种测定方法。

2、了解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的过程中各种试剂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3、掌握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的原理和方法。

4、学会标准曲线的多种绘制方法(如描点法、最小二乘法等)。 二、实验原理

采集的水样立即经0.45μg微孔滤膜过滤,其滤液供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测定。滤液经强氧化剂的氧化分解,测得可溶性总磷。取混合水样(包括悬浮物),也经下述强氧化剂分解,测得水中总磷含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总磷的几种测定方法,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的原理和方法,测定总磷的过程中水样预处理的方法, 高压蒸汽消毒器的使用;教学难点: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方法。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4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5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3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高压蒸汽消毒器、分光光度计、移液管、比色管。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水样的消解(预处理) 2、校准曲线的绘制 3、样品的测定

4、数据处理及分析 七、注意事项

1、如采样时水样用酸固定,则用过硫酸钾消解前将水样调至中性。

2、如试样中浊度或色度影响测量吸光度时,需做补偿校正。在50ml比色管中,水样定容后加入3ml浊度补偿液,测量吸光度,然后从水样的吸光度中减去校正吸光度。

3、室温低于13℃时,可在20-30℃水浴中,显色15min。

4、操作所用的玻璃器皿,可用1+5的盐酸浸泡2h,或用不含磷酸盐的洗涤剂刷洗。 5、比色皿用后应以稀硝酸或铬酸洗液浸泡片刻,以除去吸附的磷钼蓝显色物。 八、思 考 题

1、测定磷的过程中,如果加入试剂顺序颠倒了,会出现沈阳的结果?

2、用分光光度计测吸光度时,如果比色皿中有气泡对结果有什么影响?如果比色皿外壁有水痕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23

实验十 余氯的测定

(N,N-二乙基对苯二胺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标准曲线的绘制以及有关计算。

2、掌握N,N-二乙基-1,4苯二胺光度法测定余氯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氯以单质或次氯酸盐形式加入水中后,经水解生成游离性有效氯,包括含水分子氯、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离子等形式,其的相对比例决定于水的pH和温度,在一般水体的pH下,主要是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离子。

游离性氯与铵和某些含氮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化合性有效氯。氯与铵反应生成氯胺: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化氮。游离性氯与化合性氯二者能同时存在于水中。氯化过的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的出水,通常只含有化合性氯。

水中余氯的来源主要是饮用水或污水中加氯以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电镀废水中加氯以分解有毒的氰化物。

氯化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是可使含酚的水产生氯酚臭;还可生成有机氯化物,并可因存在化合性氯而对某些水生物产生有害作用。

N,N-二乙基对苯二胺光度法测定余氯原理:游离氯在pH6.2~6.5 与N,N-二乙基-1,4苯二胺(DPD)直接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N,N-二乙基对苯二胺光度法测定余氯方法,722S型分光光度计使用,标准曲线的绘制。

教学难点:N,N-二乙基对苯二胺光度法测定余氯方法。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4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5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2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4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仪器

容量瓶、分光光度计。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试样制备

2、校准曲线的绘制 3、测量

4、干扰校正 七、思 考 题

1、为什么要测定水样中的余氯? 2、水样中的氯有哪些存在形式?

3、水样在测定前要调到重中性,为什么?

4、测定过程中比色皿没有清洗干净,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24

实验十一 化学需氧量(CODCr)的测定

(重铬酸钾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

2、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滴定管的使用。

4、熟练掌握滴定终点的控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毫克/升来表示。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水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因此化学需氧量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

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用量算出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COD测定操作顺序,冷凝回流装置、滴定器、定量提取器、数控厢式电炉的使用方法,滴定终点的控制。

教学难点:COD测定操作顺序,冷凝回流装置、滴定器、定量提取器、数控厢式电炉的使用方法,滴定终点的控制。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4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5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3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回流装置、加热装置、酸式滴定管、移液管。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取水样, 2、加药

3、加热回流

4、冷却,冲洗冷凝管,再冷却,稀释。 5、加指示剂,滴定 6、结果计算 七、思考题

1、为什么要测定化学需氧量?

2、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过程中,硫酸汞和硫酸—硫酸银各起什么作用? 3、分析测定的数据,说一说影响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25

实验十二 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生化需氧量的理解。 2、掌握水样稀释接种的过程。

3、掌握测定生化需氧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此生物氧化全过程进行的时间很长,如在20℃培养时,完成此过程需100多天。目前国内外普遍规定于20±1℃培养5d,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即为BOD5值,以氧的毫克/升(mg/L)表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水样稀释接种,测定生化需氧量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方法。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4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两次合计130分钟;4、学生讨论—30分钟;5、学生处理实验结果—20分钟(因实验结果要5天后才出来,故时间单独列出); 6、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恒温培养箱、5—20L细口玻璃瓶、量筒、溶解氧瓶、虹吸管。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水样的预处理

2、不经稀释水样的测定 3、需经稀释水样的测定 4、数据处理及结果讨论 七、注意事项

1、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水样,采集时应充满并密封于瓶中。在1~4℃下进行保存。一般应在6h内进行分析。若需要远距离转运,在任何情况下,贮存时间不应超过24h。

2、玻璃器皿应彻底洗净。先用洗涤剂浸泡清洗,然后用稀盐酸浸泡,最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

3、对某些地面水及大多数工业废水,因含较多的有机物,需要稀释后再培养测定,以降低其浓度和保证有充足的溶解氧。稀释的程度应使培养中所消耗的溶解氧大于2mg/L,而剩余溶解氧在1mg/L以上。

4、为了保证水样稀释后有足够的溶解氧,稀释水通常要通入空气进行曝气(或通入氧气),便稀释水中溶解氧接近饱和。稀释水中还应加入一定量的无机营养盐和缓冲物质(磷酸盐、钙、镁和铁盐等),以保证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5、对于不含或含少量微生物的工业废水,其中包括酸性废水、碱性废水、高温废水或经过氯化处理的废水,在测定BOD5时应进行接种,以引入能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当废水中存在着难于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正常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时,应将驯化后的微生物引入水样中进行接种。 八、思 考 题

1、为什么要测定水样中的生化需氧量?

2、某些水样在测定生化需氧量时需要接种稀释,为什么? 3、水样中的氧气过多或过少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26

实验十三 萘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液相色谱法分离有机物基本原理和操作条件。 2、掌握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采用正己烷提取水中萘,提取液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并通过0.45um滤膜过滤去除杂质,浓缩至一定体积后,用配备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定量测定。

实现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具备固定相和流动相。色谱分离能够实现分内外因,其内因是由于固定相与被分离的各组分发生的吸附(或分配)作用的差别;其外因是由于流动相的不间断的流动。由于流动相的流动使被分离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反复多次(达几百次,几千次)的吸附(或溶解)过程,这样就使那些在同一固定相上吸附(或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别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移动速度产生了很大的差别,从而达到各个组分的完全分离。待测组分进入紫外检测器检测,测出的吸光度与待测组分的浓度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液相色谱法分离有机物的基本原理,标准曲线的绘制,LC-5500型液相色谱仪的操作,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LC-5500型液相色谱仪的操作,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1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讨论—15分钟;4、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10分钟。 五、实验准备

LC-5500型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器、进样器、振荡器、抽滤装置、恒温水浴、分液漏斗、量筒、比色管。浓缩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水样预处理 (1)水样的萃取

(2)萃取液的脱水净化 (3)萃取液的浓缩 2、标准曲线的绘制 3、水样测定 七、注意事项

1、使用的流动相必须经过过滤和脱气,使用中应注意柱前压是否稳定,若柱压突然升高,表明管道过滤器或色谱柱头堵塞,应立即停用,清洗过滤器或清理色谱柱头方可重新开启高压输液泵。

2、样品流动相的纯度要高,否则要污染柱子。 3、更换流动相时必须把泵关了再换。

4、若色谱仪不经常使用,每隔15天应冲洗一次柱子。 八、思考题

1、为什么甲醇必须先脱气?

2、为什么实验结束后必须冲洗柱子30min?

27

实验十四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和测定方法。

2、了解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检测原理,掌握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操作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1、分离原理:

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将被分离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布,其中一相是具有大表面积的固定相,另一相是推动被分离组分流过固定相的惰性气体,叫流动相,也叫载气。当流动相载带被分离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利用固定相与被分离的各组分产生的吸附(或分配)作用的差别,被分离的各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不同,使不同的组分按一定的先后顺序从固定相中被流动相洗脱出来,从而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

2、检测原理:

电子捕获捡测器,简称ECD,是一种高选择性检测器。在离子室中装有一个圆筒状的β射线源(Ni)作为负极,一个与它同轴装置的不锈钢棒作为正极.两极间施以脉冲电压构成电场。当载气N2通过离子室时,在β射线的作用下电离,形成正离子和电子。这些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即是基流。当电负性样品进入离子室后,即捕获自由电子而形成负离子。正负离子碰撞时会再结合为中性分子,而使基流降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气相色谱仪构造,工作原理,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气相色谱仪构造,工作原理,操作方法。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1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讨论—15分钟;4、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10分钟。 五、实验准备

GC4000A气相色谱仪、玻璃填充柱、微量进样器(5ul)。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水样预处理 (1)水样的萃取 (2)萃取液的净化 (3)样品的浓缩 2、定性分析

3、标准曲线的绘制 4、水样的测定 七、注意事项

1、开机时先通载气5min后,后通电。

2、关机时先关电,待温度降100℃以下再关载气。 3、色谱柱长时间不用,再用时要老化一段时间。 八、思考题

1、为什么开机时要先通气,再通电;而关机时又要先关电,再关气? 2、此实验中振摇分液漏斗时为什么要注意放气?

28

实验十五 铜的测定

(火焰法)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水中铜元素的测定,掌握原子吸收光谱仪的调节和使用。 2、学习原于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铜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样品经适当处理后,导入火焰原子化器,原子化后,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来自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其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构造、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 教学难点: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1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讨论—15分钟;4、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10分钟。 五、实验准备

AA7003型原子吸收光谱仪、空气压缩机、乙炔钢瓶、铜空心阴极灯。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标准曲线的绘制 2、水样的测定 七、注意事项

1、应该先开工作站后开主机。

2、在给仪器通入乙炔气体之前,应该先通入压缩空气。

3、每次进样结束后,用蒸馏水冲洗燃烧头,避免燃烧头堵塞。

4、在实验结束时,应该在火焰燃烧时关闭乙炔气体,使残存在管道内的乙炔气体燃烧干净。 5、应该进行系统复位后,关闭主机。 八、思考题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区别与联系。

29

实验十六 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砷离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了解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铜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3+

在酸性条件下,硼氢化钾作为强还原剂很快分解,产生新生态的活泼氢和三价砷(As)容易生成氢化物AsH3。气态物质氢化物AsH3导入原子化器吸收了砷灯产生的特征波长的辐射后被激发,去活化后产生的原子荧光由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并经检测电路放大后输至AF7500原子荧光数据工作站,进行适时曲线显示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操作 教学难点: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操作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1学时

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讨论—15分钟;4、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10分钟。 五、实验准备

AF7500型原子荧光光度计。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标准曲线的绘制 2、水样的测定 七、注意事项

1、载气和屏蔽气要求纯度为99.99%的氩气。

2、安装元素灯必须在主机和工作站都断电的情况下进行。 3、测定完样品后先关元素灯,以延长元素灯的使用寿命。

4、关闭蠕动泵开关后,必须弹起泵管定位夹释放片,确保进样管处于松弛状态,延长进样管的使用寿命。

5、打开蠕动泵载液进入气水分离器后,如果长时间听不到电磁阀的声音,则要检查气水分离器中的水气是否进入到炉体的玻璃棉中。若玻璃棉上有水分,则马上拔掉进气管,否则炉体潮湿会引起短路。

6、仪器不工作时,打开气水分离器的上盖,以便保护滤膜不潮湿。

7、A通道和B通道同时选择元素灯时,其中一个通道不能选择汞灯(如果A通道或B通道选择汞灯时,另一通道的元素灯不能点火)。

8、需要测定汞元素时,汞灯不能直接在工作站中点燃,需要电子点火器帮助点燃(起辉)。 八、思 考 题

1、原子荧光光度计在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2、如何测定矿石或其他固体物质中砷元素? 3、载气和屏蔽气的作用是什么?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39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