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复习大纲

更新时间:2023-10-14 04: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4级应用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概述、第二章注意、第三章知觉与模式识别

1、认知心理学的实质、认知的主要过程

实质: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将这些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的主要过程:认知的过程包含了信息的获取、解释、组织、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不同阶段。

2、认知心理学视野里信息的特点 (1)信息通过一定载体是可以描述的

(2)对信息的编码和译码具有层次性(由简到繁、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 (3)信息加工具有流动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3、人作为信息加工者,与机器的区别

(1)人是信息加工系统的中心环节(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人首先选择信息(注意),并对信息进行理解与解释(知觉),加工生成的新信息再传递给他人。)

(2)有限的通道能力(注意通过选择排除了多余的和不重要的信息,短时记忆能够加工的信息也有限等。)而机器在这方面要比人优越许多。

(3)信息加工的模糊性与主动性(人的信息加工不像机器那样精确,而人在灵活性方面则远远超过机器,另外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能够主动寻找信息,而不是完全被动接收信息。)

(4)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具有鲜明的层次性。 4、双耳分听和追随程序,以及评价

5、模式识别的特征

(1)复杂性:人类能够识别的刺激模式数量是无法估量的。刺激模式的复杂性决定了

模式识别的复杂性。

(2)适应性:人不仅能够识别各种不同的模式,而且能够在模式出现变异的情况下,

进行模式识别。

(3)习得性:模式识别依赖于知觉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人根据已有知识对刺激

做出适当解释,而这些能力都能通过学习得到改进和完善。

1

6、模式识别的理论及其应用与评价

(1)模板说:它的核心思想是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他

们被称作模板。这些复本是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它们与外部模式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应用:模板匹配理论在机器的模式识别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用于银行账户、信

用卡、条形码等。

评价:模板说没有完全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过程,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解释人如何进

行模式识别。但模板和模板匹配也不应该完全被否定。

(2)原型说:该模型认为,贮存在记忆中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一对应关系的模板,

而是原型。原型不是某一个特定模式的内部复本,而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它反映的是一类客体共有的基本特征。该理论认为,在模式识别的过程中,外部刺激只需要与原型进行比较。

应用:

评价:原型匹配模型不仅可以减轻记忆负担,而且也使人的模式识别更加灵活,

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但这个模型只含有自下而上的加工,而没有自上而下的加工。

(3)特征说:特征说认为,模式可分解为各种不同特征。强调的是组成该模式的若干

特征集合,通过特征匹配的方式识别外部模式。当不同模式具有一些相同特征时识别就会发生困难,反之识别则会变得简单。

应用:在机器的模式识别中也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评价:该模型节约记忆空间,减少记忆负担,学习色彩浓厚,平行加工方式更加

灵活应变。但该模型缺少自上而下的加工。

(4)部件识别理论:该模型认为,物体由若干个结构构成。简单的部件结构代表几何

离子,与特质觉察理论中的特征相似,几何离子是一种基本的元素。在识别过程中,首先把复杂对象的结构拆分为简单的部件形状;然后,通过感知或恢复基本几何离子来识别物体。

7、知觉的加工方式的概念与理解: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

(1) 自下而上的加工:即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

元。自下而上加工的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期初的较小的知觉

2

单元到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是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因此它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更大。

(2)自上而下的加工:它始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通过对事物的一般只是的

加工,形成对知觉对象的期望或假设。自上而下加工体现了一般只是对知觉加工的引导作用,并且说明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着较低水平的加工。

第四章 记忆的编码与贮存 第五章 记忆的提取与遗忘 第六章 长时记忆中知识组织 第七章 视觉表象与视觉记忆

1、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Atkinson—Shiffrin记忆理论模型)、实验及其评价 模型:该模型认为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三个阶段。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但很快就会消失,有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也会很快消失。短时记忆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缓冲器,也可以被看做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在这个模型中,复述是完成信息转移的关键,简单的保持复述是起不到作用的,只有精确的整合性复述才能将复述材料加以阻止,并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层次上加工,信息才能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

实验:序列位置效应

评价:从科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尽管这个模型尚有不完善之处,但它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模型,在它的基础上形成了很多重要的理论模型,从而将记忆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记忆的加工层次理论与实验依据

理论:该理论认为记忆的关键是信息被加工的深度。只有刺激材料在较深或有意义的

加工条件下被学习时,记忆成绩才能提高。收到深加工的刺激项目,记忆效果好;反过来,记忆效果好的项目是由于进行了深加工的结果。

实验依据: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加

工层次越深,语义或认知分析的程度就越大。保持性复述对次级进行重复执行;精细复述对次级进行较深的、更有意义的分析。

3、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与实验依据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在回忆测验中,自我参照条件下的记忆成绩不但优于语义编码

3

的记忆成绩,而且,回忆成绩也是最高的。自我参照效应是加工深度范式在自我领域内的扩展,对自我参照效应的理论解释包括精细加工说和组织加工说。另外,自我参照效应存在文化差异。

实验依据:自我参照效应的经典范式类似于传统的加工层次范式,一般采用学习—测

验实验范式,两个阶段的间隔一般以一小时以上为佳,以便形成相对稳定的记忆。“R/K”范式更适合研究自我参照效应。

4、感觉记忆的概念,感觉记忆的实验方法: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部分报告法的实验逻辑

概念:感觉记忆又名瞬时记忆,感觉信息可以在瞬间贮存,这种记忆就是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指在物理刺激不再呈现时,信息以一种相对原始、未被加工的形式在较短时间内保持。感觉记忆保持的感觉信息虽然十分短暂,但它脱离刺激的直接作用,因此,它为进一步加工提供了充足时间和可能性。视觉的感觉记忆被称作图像记忆;听觉的感觉记忆被称为声像记忆。

实验逻辑:用速示器呈现3×4的字母卡片,呈现时间为50毫秒。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部分报告法并不要求被试努力报告所有12个字母,而是在每次刺激呈现完毕后给出随机的声音提示,指定被试报告某一行的字母。

5、短时记忆的概念,短时记忆编码的理解,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关系的理解 概念:是一种认知资源集中于一小部分心理表征的内在机制。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

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和信息进入长时贮存的加工器。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信息以什么形式保存或贮存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问题,它包括:

(1)听觉编码(大部分短时记忆都是听觉编码)

(2)视觉编码 (3)语义编码

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关系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短时记忆是工作记忆的一个成分,工作记忆的组成成分包括短时记忆的内容加上有中央执行系统管理的控制注意。区别:工作记忆包括心理计算和对计算结果进行贮存;而短时记忆则主要强调对最近信息的存贮能力。

4

6、组块的概念与理解

概念:即由少量成分组成的一个熟悉的认知单元,这个认知单元代表经常发生且固

定的知觉模式。组块这个术语用来描述短时记忆的基本单元。

理解:组块的形成依赖知识的储备。组块的作用就在于减少短时记忆中的刺激单位,

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让人们在给定的时间内记住更多的信息。

7、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理解,记忆的直接、间接测量方法。

内隐记忆:指对先前的经验不需要经过有意回想的一类记忆形式,是某些记忆成分

开始工作而个体并没有意识到的一种现象。

外显记忆:是指需要有意识的努力才能使信息恢复的记忆。

内隐记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表现出来。 外显记忆:传统的、需要有意识回忆的记忆统称为外显记忆 记忆的直接测量方法:它包括回忆、线索回忆、再认

记忆的简洁测量方法:知觉判别、启动、阅读旋转和字体旋转。 8、视觉记忆的概念与理解

概念:视觉记忆包括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系统,即视觉短时记忆和视觉长时记忆。 STVM:视觉短时记忆反映了主动控制过程,即视觉化过程。 LTVM:反映了通过记忆而获得的能够长时保持的图形知识。 9、两种记忆说与系列位置曲线以及相应的实验:系列位置效应

(1)记忆不以单一贮存为基础,存在着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两种不同的记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2)借用美国心理学家W.James剔除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3)两种记忆说的核心是承认在长期记忆以外还存在着短时记忆。

10、记忆保持过程中信息发生的变化:回忆时的重建表现

11、记忆提取的理解,记忆提取的知道感,记忆重复提取可能出现的结果。

提取的作用在于必须使这些过去贮存的经验转换成有意识地经验,没有这一阶段,记忆就不能发生。

提取的三种表现方面:首先、不同外显提取方法之间存在差异。其次、学习和测验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记忆的内隐测量方法。

内隐记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表现出来。

5

外显记忆:传统的、需要有意识回忆的记忆统称为外显记忆。 12、记忆的实验、理论对记忆方法的启示。

13、表征和表象的概念与理解,表象的研究方法:心理旋转实验 表征可以描述某一客观事物,也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过程。

表象:是信息编码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人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形象。记忆表象经人得加工、改造、分解和重新组合,转化为新形象,便形成了想象表象。表象具有形象与直观的特点。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都属于记忆表象。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两个重要特征。表象与感知觉类似,具有形象的特征。表象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 获得的,离开感知觉,人的表象便无法形成。表象只反映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的表面特征,没有感知所得到的形象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 表象是关于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

14级应用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31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