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及详解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25 15: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1年中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详解参考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在作答前,考生按要求在机读答题卡上填写、填涂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在题本上的一律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题本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判断题(共10.2分)

判断下列各命题的正误。(每题做对得0.3分,做错扣0.3分,不做不得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 ) 2.错误的理论不能指导实践。 ( ) 3.真理的特性是它的客观性。 ( ) 4.检验真理需要实践,还需要逻辑证明,因此,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 ) 5.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强调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 ( ) 6.社会主义承认社会价值,否认个人价值。 ( ) 7.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 8.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 ) 9.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流。 ( )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完全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 ) 11.附加刑可以独立适用。 ( ) 12.行政诉讼中只能采用合议制审判方式。 ( )

13.凡是能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行为都能申请行政复议,凡是能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行为也都能提起行政诉讼。 ( )

14.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 ) 15.一般来说,管理的事务越复杂,管理的幅度就应越小。 ( ) 16.国际上对培养行政人员的通常要求是“专通结合,以专为主”。 ( ) 17.解除降级行政处分即意味着恢复原级别。 ( ) 18.行政领导不得在事业单位兼任实职或名誉职务。 ( ) 19.行政决策就是指从备选方案中选择其一的过程。 ( ) 20.罢免政府组成人员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的最基本方式之一。 ( ) 21.确立文章主题必须材料先行。 ( ) 22.上行文对受文者的行为不具备强制性影响。 ( ) 23.通知不能主送同级机关。 ( ) 24.领导指导性文件没有试行本。 ( ) 25.2000年是世纪之交,也是我国完成“九五计划”、实现国企改革和脱困目标、落实扶贫攻坚任务的最后一年。 ( )

26.2000年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人权发展50年》白皮书。 ( )

27.2000年2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和政策。 ( )

28.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两大动力”是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 ( )

29.2000年4月,首届非洲——欧洲首脑会议在巴黎举行,会议通过了《开罗宣言》和《行动计划》。

1

( )

30.2000年5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 ( )

31.2000年6月,中、日、法、德、英、俄、美七国政府分别以不同方式,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成功。 ( )

32.2000年6月份,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在平壤举行了自1945年朝鲜半岛分裂以来南北双方领导人的首次首脑会晤。 ( )

33.在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夺得了28枚金牌、16枚铜牌,位居金牌榜第二位、奖牌榜第三位。 ( )

34.“北京2008年奥申委”确定的申办口号为“新中国、新北京”。 ( )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

下列各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并在机读答题卡上将题号下面相应的字母涂黑。(每小题0.5分,选错不得分)

3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6.“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是(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社会学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7.“张三、李四、王五都是人”,表明( )。

A.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B.个别完全包括在一般之中 C.一般包括在个别之中 D.一般就是个别 3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客体是指( )。

A.客观存在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B.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 C.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D.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3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基础是( )。

A.客观事物 B.社会实践 C.客观规律 D.实践客体 40.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于统治地位,其根本的原因是( )。

A.他们掌握了国家政权 B.他们掌握了宣传工具 C.他们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 D.他们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41.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标志是党的( )。

A.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四大 4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根本条件是( )。

A.生产力高度发达 B.坚持和完善公有制 C.实行按劳分配 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43.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

A.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概括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C.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以( )为中心。

A.经济增长 B.发展速度 C.经济效益 D.平衡比例 45.农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中起( )作用。

A.决定 B.主导 C.稳定 D.基础 46.我国现阶段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的根本原因是( )。

A.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生产力状况 C.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D.实行按劳分配 47.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 )。

A.企业 B.市场 C.银行 D.政府 48.选择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关键是正确选择( )。

A.资源配置方式 B.所有制形式

2

)的一种观点。 C.经济决策方式 D.利益调节方式 49.购买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剥削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得到的收人 D.风险收入 50.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个论断指出了( )。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B.民主的社会主义内容

C.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D.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 51.列宁说过:“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这表明( )。 A.公民的政治权利受到教育程度的限制 B.文盲和受过教育的人不享有同等的权利 C.文盲无法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 D.文盲无力表达自己的政治要求 5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53.法的适用是指( )。

A.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C.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法律的活动

D.法律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 54.( )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A.具有中国国籍且必须年满十八周岁

B.具有中国国籍且必须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具有中国国籍

D.具有中国国籍,年满十八周岁,且必须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5.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A.三十日 B.六十日 C.七十日 D.九十日 56.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行政机关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 )加处罚款。

A.百分之三 B.百分之五 C.百分之六 D.百分之七

57.普通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A.五年 B.七年 C.九年 D.十年

5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 )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59.我国《宪法》规定,(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A.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B.总理、副总理、各委员会主任 C.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 D.副总理、秘书长 60.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 )以下,但是不能少于( )。 A.①一年②三个月 B.①一年②两个月 C.①两年②三个月 D.①两年②两个月 61.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 )调解。

A.不适用 B.适用

C.有条件地适用 D.有时可以适用

62.对省人民政府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 )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 )。 A.①国务院②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B.①该省人民政府②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C.①该省人民政府②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向国务院申请裁决

3

D.①该省人民政府②只能向国务院申请裁决

63.行政主体通过行政征收取得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是( )。

A.自愿有偿 B.强制无偿 C.强制有偿 D.自愿无偿 64.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

A.机构改革 B.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C.政企分开 D.加强党的领导 65.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优点是( )。

A.体现民主决策 B.减少扯皮现象 C.防止权力滥用 D.有利于集思广益 66.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每届任期是( )。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六年 67.城市居民委员会是( )。

A.人民政协机关 B.行政机关 C.人民团体 D.政党机关 68.国务院有权任免的行政领导职务是( )。

A.国务院各部部长 B.国务院各部副部长 C.各省省长 D.各省副省长 69.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的试用期为( )。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两年 70.国家公务员考核的重点内容是( )。

A.德 B.能 C.勤 D.绩 7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分的是( )。

A.警告 B.降级 C.降职 D.撤职 72.目前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是( )。

A.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B.质量技术监督系统 C.监察系统 D.国家税务系统 73.实用文体主题表现方法中“以意役法”的含义是( )。

A.确立主题的统率地位 B.注重表意的方法 C.内容合法 D.意思的表示要得法

74.在说明的具体形式中,对客观事物进行的总体性、概括性的介绍解说是( )。 A.解说 B.界说 C.概说 D.总说 75.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文件是( )。

A.极密文件 B.秘密文件 C.机密文件 D.绝密文件 76.决定与决议的主要不同在于( )。

A.规范性 B.领导指导性 C.生成程序 D.时效性 77.某市人民政府向该市人民代表大会提请审议事项用( )。

A.报告 B.请示 C.议案 D.函 78.党的机关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用( )。

A.公告 B.通告 C.公报 D.布告 79.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用( )。

A.指示 B.决定 C.意见 D.通知 80.公文的成文时间通常是( )。

A.领导签发时间 B.完成草稿时间 C.印发时间 D.用印时间 81.一件公文同其他公文相区别的最强的专指性标识是( )。

A.文种 B.标题 C.主题词 D.发文字号 82.同时向三个层级的上级机关行文,这时的行文方式属于( )。

A.逐级行文 B.越级行文 C.多级行文 D.直接行文 三、多项选择题(共34.8分)

下列各题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全部选出,并在机读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每小

4

题1.2分,错选、多选该题不得分,少选且正确的得0.6分) 8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有( )。

A.唯心史观 B.不可知论 C.机械性 D.二元论 8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运动和静止不可分割 C.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85.社会革命成熟的主观条件有( )。 A.人民群众已经无法照旧生活下去 B.人民群众的革命愿望空前高涨

C.革命群众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

D.统治阶级陷入严重的危机,再也不能统治下去 86.人们发现和掌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 )的限制。

A.社会实践水平 B.历史条件 C.主体认识水平 D.客体无限性 8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有(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C.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88.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 )。 A.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C.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 D.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89.解放思想是指( )。

A.摆脱一切条条框框的束缚 B.冲破“两个凡是”的桎梏 C.使思想符合实际 D.使主观和客观相统一 90.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过去( )。 A.已经搞清楚 B.没有完全搞清楚 C.不是完全清楚的 D.什么也不清楚 91.“发展才是硬道理”所表达的是( )。 A.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发展 B.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发展

C.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要靠自己的发展 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9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9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 )。 A.1975年的萌芽阶段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的初步形成阶段 C.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的逐步展开阶段

D.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成熟并形成科学体系阶段 94.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认识是( )。 A.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B.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要求 D.改革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5

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处罚款。 57.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叛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

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58.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

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59.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60.B 【解析】《刑法》七十三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两个月。

61.A 【解析】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涉及到行政诉讼法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适用调解原则。如果适用调解,

有可能出现行政机关利用掌握的职权作出不利于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调解结果,不适用调解的原则更有利于起诉人,保障起诉人的合法权利。 62.C 【解析】《行政复议法》第十四条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63.B 【解析】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以强制方式取得相对人的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征收是强制性

的、无偿性的。

64.C 【解析】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方式的

转移与变化。政企分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也是当前我国机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

65.B 【解析】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一个行政组织职权的行使,尤其是行政决策权依法由其行政首长单独做最后抉择

的体制,其特点是:治权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活、行动迅速、减少权力冲突和内部摩擦。

66.C 【解析】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故选C。 67.C 【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行政机关,是社会团体。

68.B 【解析】首先国务院不能直接领导省级人民政府,也无权任免各省的省长和副省长。其次,国务院各部部长的

任免要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免,故正确答案只能是B项。 69.C 【解析】新颁布的《公务员法》明确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的试用期为一年。

70.D 【解析】新颁布的《公务员法》规定: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 、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故正确答

案为D项。

71.C 【解析】行政处分的种类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所以C项降职不是行政处分。 72.D 【解析】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部门是国家税务系统。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监察系统和质量技术监

督系统都是各级政府领导下的职能部门。 73.A 【解析】“以意役法”就是真正确立主题的统治地位,主题一经确定就调动一切手段来突出它、表现它,这是公

文写作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正确答案为A项。

74.C 【解析】说明中,有概说、界说、解说三种具体形式。其中概说是指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总体性的、概括性的

介绍解说。对照选项,可知正确答案为C项。

75.C 【解析】公文按内容涉及国家的秘密的程度,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

类。机密文件是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文件。

76.C 【解析】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而使用的公文,决议是公布经过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事

项而使用的公文,由此可见,两种公文产生的程序是不一样的。故正确答案为C 项。

77.C 【解析】议案是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正好符合某

市政府向该市人民代表大会提请审议事项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C项。

78.C 【解析】党的机关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用公报。此题考查的是对公文分类的定义。 79.C 【解析】所谓意见是指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一种公文形式。故正确答案为C项。 80.A 【解析】公文的成文时间又称为日期,指公文形成的具体时间,通常以领导者签发的时间为准。

81.D 【解析】发文号其作用在于为检索和引用文件提供专指性较强的代号,为统计和管理公文提供依据。

82.C 【解析】行文方式有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直接行文等多种,多级行文就是同时向若干层级的上级

机关或下级机关制发公文,包括直达基层组织和向人民群众公布。 三、多项选择题

83.ACD 【解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二元论,既唯物又唯心,所以它存在唯心史观和二元论的局限。同时形而上

11

学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又是它的一个局限。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所以不可知论并不是它的局限。

84.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我们知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而且运动和静止不可分割,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的事物只是相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是静止的,但它实际仍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85.ABCD 【解析】革命有主观条件,也有客观条件。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大大提高,形成足以推翻反动

政权的强大的革命力量,这是革命的主观条件。没有革命客观的形势,就不可能爆发革命;有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再加上革命的主观条件,才能引起革命。

86.ABC 【解析】人们发现和掌握真理受到社会实践水平、历史条件和主体认识水平的限制,但是不受客体无限性

的限制,因为虽然客体具有无限性,但是我们认识真理的过程也是无限的,所以这不是限制条件。

87.ABCD 【解析】邓小平理论形成有国内、国际、历史和现实的条件。其中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国际条件,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是国内历史条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国外历史条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国内的现实条件。

88.ABCD 【解析】“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

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它是生产力标准的深化,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体现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89.BCD 【解析】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在冲破“两个凡是”桎梏的背景下提出

来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是要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但不是要摆脱一切条条框框,如果摆脱了一切条条框框,那就失去了依据,就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了。

90.BC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败,归根结底就在于对改革这个问题不是完全清醒的;

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结底也在于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C项。

91.ABCD 【解析】“发展才是硬道理”实际上是说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为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证

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而且如果我们的生产力发展的太慢,也不能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92.ABD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3.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即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到党的十四大成

熟并形成科学体系。故正确答案为B、C、D项。

94.ABCD 【解析】首先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次,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社会

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要求。

95.BCD 【解析】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相对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而言的,它具有高产出、低消耗的特点,故正

确答案是B、C、D项。

96.ABCD 【解析】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97.ABD 【解析】我国目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很多种,除了原有的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以外,还包括股

份制、股份合作制。在改革的实践中,广大群众通过承包、租赁、破产、兼并、委托经营、出租转让等方式创造公有制财产的各种实现形式,都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的。民营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一种。

98.BCD 【解析】台湾问题首先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它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也是中美关系中最大

的障碍,由此可见台湾问题不是二战中遗留下来的问题。

99.ABCD 【解析】听证程序是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之前,公开举行专门会议,由行政处罚机关调查人员提出指

控、证据和处理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的程序。举行听证会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行政机关将要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和较大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二是当事人依法提出听证要求,由行政机关组织听证会。

12

100.ABC 【解析】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而适用其他法律

的规定。赠与合同由合同法规定。

101.ABC 【解析】刑罚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

102.ABCD 【解析】《行政诉讼法》规定,具体行政行为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撤销判决:①主要证

据不足;②适用法律、法规错误;③违反法定程序;④超越职权;⑤滥用职权。

103.ACD 【解析】行政赔偿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为金钱赔偿、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因此赔礼道歉不属于行政赔

偿。

104.ACD 【解析】派出机构分为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派出机构。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如城市基层政

府派出的街道办事处,某些市县政府在其管理的经济开发区设立的管理委员会,以及作为省级政府派出机构的地区行政公署;派出所是政府部门的派出机构,不属于一级政府派出机构。

105.ABD 【解析】 公务员的工资是指国家分配给政府机关任职人员个人消费品的货币表现,是其劳动的报酬,国家

公务员实行级别工资制,它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部分组成,由此可见,正确答案为A、B、D项。

106.ABC 【解析】政府的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现阶段

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宏观调控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市场监管职能。

107.CD 【解析】现行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和传统的人事行政制度相比,具有五个特点:一是具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二

是体现分类管理的原则;三是具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四是具有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五是具有廉政勤政的保障机制。

108.ABC 【解析】积累与占有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亲自观察体验;二是调查采访;三是从已有文献资料中

采集资料。

109.ABD 【解析】议论就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以直接表现观点和态度,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基

本表达方式。议论由三个方面的要素构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例证是论证的一种方法。故正确答案是A、B、D项。

110.CD 【解析】公文中可以证实作者合法性、真实性及公文效力的标识有印章和签署,签发人只是人的名字,只有

通过签字,才能发生效力。

111.BC 【解析】这道题是在考查词语的语意,作为撰写公文的一个常识,必须要明确词语语意的轻重,否则就会引

出很多的麻烦和问题。其中语意依次递轻的是“不得、不准”和“必须、应当”,故正确答案为B、C项。

四、案例分析题

112.A 【解析】在进行行政诉讼中,行政复议案件被告的确认,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一款,经复议而起

诉的案件中被告的确认分四种情况,一是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二是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就是被告;三是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四是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机关不作为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复议机关为被告。由此可见,正确答案为A项。

113.C 【解析】理由见上题,这种情况就是被告确认的第二种情况,则此时的被告应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故正

确答案为C项。

114.BD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由此可见,此题中可以有两个法院来管辖,一个是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第二个是由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经复议改变原决定,也可以由附议机关及国家行政工商管理局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115.BC 【解析】分析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借调基层人员的原因,是因为张处长认为自己处里人手不够,而且不占

编制,不用发工资。所以可以排除A、D两项。机构改革主要是在转变政府职能,既然税务处定编4个人,那么四个人就应该满足工作的需要,现在出现事务繁重、人手不够的现象,那么其职能转变肯定会存在问题,职能转变不到位,此外,职能转变也要求管理手段要改进、要跟上。所以张处长的税务处的管理手段也存在问题,手段落后,故正确答案为B、C项。

116.C 【解析】这种借调的做法很明显是造成管理的混乱,本来是定编的人员却不能在编制中行使规定的职能,是

13

一种职位权责的不明确。

117.AD 【解析】分析四个选项,A项是正确的,因为借调来的办事员其编制仍是在县财政局,所以它的考核仍是由

财政局负责。B项是错误的,借调不是聘任,借调是公务员系统内部的调动,而聘任是从公务员中招聘。C、D两项正好是相反的意思,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也就是主要内容即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机构和人员编制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而不是实质的变化,所以C项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A、D项。

五、公文纠错题

118.ABCD 【解析】完整的公文标题是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在拟写上,一般用“关于??的”介词

结构将这三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此外,标题应是一个偏正短语,即前面是关于公文内容的词语,后面是公文种类的一种,即“??的请示”。分析案例中的文稿标题,首先它不是一个偏正短语而是一个动宾短语,而“同意??的请示”这是一个不规范的用法;其次缺少作者,即发文机关;第三缺少文种,即这个公文的种类;第四,没有介词结构“关于??的”。对照选项可知,正确答案为A、B、C、D项。

119.ACD 【解析】分析案例中公文的标题和内容,发现标题为“同意你校设立新材料研究室”,但公文内容中却是“不

同意设立”,所以是答非所问,而并不是态度不明朗;其次内容中有三项批复,但标题只是说明了其中一个意思,所以标题没有涵盖公文的全部主体范围;公文标题应有具体的对象,但标题中却是用“你校”这个指代词,所以也存在问题,B项也不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C、D项。

120.AD 【解析】在引述对方来文时,应先引述来文标题,然后是引述发文字号,而原文只引用了“东职发[1985]

15号文件”,而没有引用文件标题,这两个地方都不规范,故正确答案为A、D项。

121.AD 【解析】公文中一般是一事一文,而案件中是一文数事,而且公文也没有回答对方全部问题,这两处都是不

规范之处,在回复的公文中,不需要讲理由,也不要回复意见的形成过程。

122.BCD 【解析】分析四个选项,A项中“兹”、“收悉”是我们公文目前还在使用的词语,所以不存在问题,其他三

项显然存在语法和格式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C、D项。

六、综合分析题 123.A 【解析】“三步走战略”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进行了部

署。其前两步是:第一步从1981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是从1991年至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24.ACD 【解析】我们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目标是,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达到4000美元,

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25.ABCD 【解析】此题考查改革的意义和作用,四个选项均是正确答案。

126.ABCD 【解析】改革开放二十年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说生产力是社会发

展的原动力。其次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的状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改革二十多年来社会逐步发展,终于有了质的变化,完成了三步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体现了“质量互变”的规律。第四,我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先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以后我们还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故正确答案为A、B、C、D项。

127.B 【解析】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是指从原有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故正确答案为B项。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2n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