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科普

更新时间:2024-06-10 20: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本文可以随意转载,唯一的要求是转载时请注明原作者@charlesgoo

·对本文的所有论点,我都有试图寻找最可靠的论据,但由于个人能力所限,仍无法保证所有论点、论据都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您发现本文有错误的地方并且可以提供可靠的线索,请联系我,我会虚心接受、修改文章并表示感谢。当然,如果您所提供的线索只是随便一个阿猫阿狗写的,数据不充分且没有可靠的参考文献的文章,我会用沉默来表达对您的鄙视。·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学习。

·如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可以满足您的需求,可以直接阅读本文第11章。

1.辐射分类

辐射的种类非常多,从产生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辐射和人工辐射,这个分类方式没啥意义。从能否导致被照射原子电离来说,分为致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致电离辐射,顾名思义,就是说可以导致被照射原子甚至原子核性质发生改变,可以导致化学键的断裂、核外电子重排等,若剂量足够,可以对生物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损伤;非致电离辐射则不能引起原子电离,一般来说其作用是使分子旋转、颤动等,以热效应最为常见。所以这里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规律:同等强度的电磁辐射,频率越高,伤害越大。而从辐射本身的粒子性质分,常见的包括著名的α、β射线、中子辐射、电磁波等。下图可以把常见辐射种类区分清楚:

图1.1-辐射分类

2.α射线、β射线和中子辐射

2

α射线其本质为高能氦核4He2+束流,致电离能力很强,但是穿透力极弱,

弱到正常衣物皮肤即可隔绝,所以只要别把α放射源吃下去,可以说这种射线对人体是完全无害的,但是如果把α放射源吃下去了,基本就可以删号了[*1]。常见α射线源为某些天然放射核素,例如镭、钋、铀等,都是国家级战略物资。百度百科上说到1975年为止,全世界共生产了约4千克镭,据说当年发现镭的居里夫人想要1克镭做实验都要不到,可见想吃这玩意儿吃死是需要很高的地位的。

β射线其本质为高能电子束,穿透力较强,可以穿透数毫米厚的铝板,而且屏蔽比较麻烦(高能β射线照射到金属上可能引起轫致辐射bremsstrahlung,产生次生X射线,次生X射线仍需进一步屏蔽),而且致电离能力也较强,所以对人体危害很大[*2]。所幸这东西自然界不常见,基本也就是一些放射性核素才会产生。人工可以生成β射线但是很麻烦(例如把用来生产X射线的加速管前端的钨靶拆掉),这货也是国家管制的,如果有人能把未经屏蔽的这货拿出实验室基本上会被定性为恐怖分子。

中子辐射:中子辐射确实很恐怖,穿透力极强,对有机体破坏力极大,传说中的中子弹就是这样的效果。中子的屏蔽也比较麻烦,需要非常厚重的富氢材料,例如水(你没看错,就是水,不过是非常大量的水)、混凝土或者石蜡等[*3]。中子辐射的来源,首先还是某些放射性核素...其次有实验室生成的办法,我曾经参与过一个中子项目,是用X射线轰击重水来生成中子,外部用非常厚的若干层石蜡砖屏蔽,这么一套玩意儿占地面积起码数十平米且功耗很大,一开机周围的灯泡都要变暗那种。在寸土寸金的帝都,想用这玩意儿杀人显然不如直接上片儿刀来得实惠。

综上所述:

①α射线,β射线,中子束,公众(非放射工作人员统称公众)这一辈子是见不到的。

②想防止α、β、中子放射,需要远离放射性核素(虽然公众可能一辈子也是见不到)。国家对于放射源的控制是很严格的,但亦不可完全避免丢失的可能性。虽然很罕见,但确实曾经有人捡到了科研部门丢失的放射源然后收起来最后死于放射病的。所以养成路不拾遗的好习惯不仅是道德素质的体现,有时还可以保命。我没有亲眼见过但听一些业内的朋友们说放射源为了便于使用一般都会做成砝码状、链条状等看起来很规则的形状,而且颜色一般都是亮银色,有点像白金...所以如果见到白金项链状的东西最好不要捡...或者捡来让放射工作人员例如我鉴别一下,当然,不管鉴别结果是放射源还是白金项链,都不要指望我会还就是了,哈哈~

③某些石材,尤其是花岗岩,确实可能含有放射性同位素,选购需谨慎。为啥会有家用石材的国家标准?[*4]就是因为不合标准的石材确实存在,而且使用它确实会导致风险。这个例子也可以算是抽了“天然的都是好的”这个论点一个耳光。

④不要得罪放射工作人员例如我,以免被骗到高强度辐射区照死了都不知道咋回事。

关于放射性核素,描述放射性核素的最重要的物理指标是放射性活度,单位是贝克勒尔(Bq),简称贝克,量纲为秒-1。意思就是说一个放射性源每秒钟有多少原子发生了衰变,其活度就是多少贝克。在采用贝克这个国际制主单位之前,

放射性活度还有一个常用单位居里Ci。1Ci=3.7×1010Bq。贝克这个单位很小,居里这个单位很大,所以常用的单位还有兆贝克、毫居等。关于1贝克到底有多厉害这个话题,因为还没讲别的更重要更直观的单位,所以放在下一节来讲,这里先卖个关子。

以上是α、β射线和中子放射的综述,这是开胃菜,接下来是电磁辐射,这才是常人经常会接触的东西。

3.电磁波谱

大家中学物理都学过电磁波谱[*5],首先要了解的两个公式是:c=γλE=hγ

其中,c为光速,γ为频率,λ为波长,h为普朗克常数,E为能量。简言之就是波长和频率成反比,能量和频率成正比。所以描述某种电磁波我们可以从波长上来说例如微波、长波,也可以从频率上来说例如射频、超高频等。

图3.1-电磁波谱

此表格直观表征了电磁波谱各个频段的频率、波长和能量。公众能接受到的辐射主要都是电磁波辐射。例如工频辐射、微波辐射、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等。接下来咱们就顺着这个频谱来撸,把每一种辐射的性质都撸清楚了。4.γ射线/X射线

γ射线和X射线是电磁波谱中频率最高,波长最短,能量最高,穿透力最强的波段。中学的时候都学过,能量越高的电磁波穿透力越强,其实是不严格的说法。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很复杂,有分子层面的,核外电子层面的,原子核层面的等等,所以某频率的电磁波穿透力是否强,也与被穿透的物质本身性质有

一定的关系。典型的例子是铅玻璃可以阻挡能量更高的X射线却不能阻挡能量更低的可见光。由于X射线和γ射线性质非常像,所以以下统称X射线。

一般而言,X射线有两个最重要的参数,一是能量E,国际制主单位为焦耳(J),但是在微观领域常用电子伏特(eV),以及引申出的keV、MeV等;二是剂量D(若为均匀照射,则剂量率DR亦可),国际制主单位为戈瑞(Gy),以及引申出的cGy、mGy、μGy等。还有一些别的常用剂量单位,例如拉德(rad)和伦琴(R),换算关系为1Gy=100rad≈119R。能量之前已经说过,剂量用更直白的说法来描述就是“辐射的量”,“辐射的多少”。基本上有了这两个量,X射线本身的属性就大致可以确定了。

剂量是射线本身自有的属性,但是相同剂量的不同种类射线对有机体的危害是不同的,相同种类的射线对有机体的不同器官危害也是不同的,有些器官会更敏感,而有些器官会更不敏感,所以我们需要对剂量做加权运算。第一重加权是对辐射种类:

辐射种类能量范围辐射权重因数

ωR

光子所有能量1电子及介子所有能量1中子<10keV5

10keV-100keV10100keV-2MeV202MeV-20MeV10>20MeV5

质子(不包括反冲质子)>2MeV5α粒子、裂变碎片、重核20

表4.1-辐射权重因数[*6]

ωR无量纲,加权方法就是用剂量乘以ωR,加权后的物理量称为当量剂量。单位是西弗,也译作希沃特(Sv),同样有引申单位mSv等不述,因为ωR无量纲,所以其实Sv和Gy的量纲都是J/kg.例如1Gy的X光,当量剂量为1Sv,而1Gy的α射线,当量剂量则为20Sv。可见同剂量的α射线危害比X光高得多。

第二重加权是对人体器官。因为不同的器官对辐射敏感程度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射线照射在不同器官,也会引起不同的效应:组织或器官组织权重因数ωT组织或器官组织权重因数ωT

性腺0.20肝0.05(红)骨髓0.12食道0.05结肠0.12甲状腺0.05肺0.12皮肤0.01胃0.12骨表面0.01膀胱0.05其他0.05乳腺0.05

表4.2-组织权重因数[*6]

ωT一样无量纲,加权方法就是以当量剂量乘以ωT,加权后的物理量称为有效剂量,单位也是西弗。这就是用来计算射线对器官作用的最终物理量了。上表可见性腺对射线最为敏感,其次是血液和消化系统。所以急性放射病体检最明显的指标之一是白血球数量。

有很大伤害的风险防晒服和太阳帽保护皮肤,并且从太阳正午前两小时到之后三小时(在夏天遵守夏令时的地区即从10:00AM到4:00PM)减少暴露在阳光中。红色—暴露的皮肤会快速灼伤。8–10暴露于阳光中有极高风险11+暴露于阳光中极其危险紫色霜,用长袖宽松衬衫和裤子保护皮肤,穿戴宽檐帽子,从太阳正午前两小时到之后三小时间躲避阳光。表5.2-世卫组织紫外线指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气象台提供紫外线指数预报服务,分级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略微不同,使用了特别的级别描述,定义和防护措施建议。

紫外线指数0–2曝晒级数一级含义最弱弱中等强很强建议的防护措施属弱紫外线辐射天气,无需特别防护。若长期在户外,建议涂擦SPF在8-12之间的防晒护肤品紫外线强度较弱,建议出门前涂擦SPF在12-15之间、PA+的防晒护肤品属中等强度紫外线辐射天气,外出时建议涂擦SPF高于15、PA+的防晒护肤品,戴帽子、太阳镜.紫外线辐射强,建议涂擦SPF20左右、PA++的防晒护肤品。避免在10点至14点暴露于日光下.紫外线辐射极强,建议涂擦SPF20以上、PA++的防晒护肤品,尽量避免暴露于日光下.3–4二级5–6三级7–9四级10+五级5.3-中国采用紫外线指数

6.可见光

可见光波长大约是400-700nm,或者说频率约4-7*1014Hz。其实可见光没啥可说的对吧,因为大家天天都要见到。但是这里把可见光单独拎出来一说,主要是联系“频率越高,伤害越大”的基本准则,给各种电磁辐射定个性。也就是说,之后章节的东西,除非强度非常大,否则对人体已经几乎无害了。(强度足够大的可见光有多可怕...参加激光-_,-)7.红外线

红外线波长大约为700nm-1mm。主要来源为各种热辐射。据斯特番-玻尔兹曼

定律(Stefan-BoltzmannLaw)可见,基本上所有物体都会放出辐射。而根据韦恩位移定律(Wien'sDisplacementLaw)可以大致算出物体温度和辐射频段之间的联系[*16]。如下图:

图7.1-斯特番-玻尔兹曼定律

图7.2-韦恩位移定律

上图中,UV为紫外,VIS为可见光,IR-A为近红外,IR-B为中近红外,IR-C为远红外。可见太阳是最主要的紫外-可见光-红外辐射源,而1000K(约为727摄氏度)左右基本上是近红外辐射源和远红外辐射源的分界线。

研究表明,红外线的主要属性(包括对生物)是加热/灼伤,而近红外则有可能对真皮组织和眼球造成一定的伤害:

长波(远)红外线:波长3μm-1mm,只能被皮肤吸收,产生热的感觉。中波红外线:波长1400nm-3μm,能被角膜和皮肤吸收。

短波(近)红外线:波长760-1400nm,可被组织吸收引起灼伤。[*17]而ICNIRP的关于红外线防护的文献[*16]佐证了这个观点:在这部照射限值指导文献中甚至没有提到远红外线的限值,而且没有证据表明远红外线会对人体产生“加热”以外的健康影响。意思就是只要你不觉得被烫着了就怎么照都没事儿...而中近红外线的疼痛阈值也在数万焦耳每平方米这个超大的数值上(对比紫外线,这个数值只有几十)。以上的论断一直在不停地证明我们开篇的那条规律:同等强度的电磁辐射,频率越低,伤害越小。近红外线(典型来源:炽热的阳光、熔融/燃烧的金属)对人体组织还有一定的伤害,而远红外线(典型来源:燃烧的钨丝、电磁炉、热水等)几乎除了烧伤以外无法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所以如果你是金属冶炼业的

从业人员,红外线是需要防护的,而除此以外的普通公众,对红外线的防护几乎只要做到觉得烫就跳开就可以了。

8.微波、短波、长波

接下来就是大家更为关心的,也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微波”和“辐射”的这个频段。一般认为微波的频段大约是在300M-300GHz[*18],但是ICNIRP的电磁辐射防护文献取的范围是300GHz及以下,也就是说这个文档基本包括了波长长于红外线的所有频段了,主要包括微波、短波、长波、工频辐射等。既然ICNIRP会这么写,就说明这些辐射,在对人体的伤害和防护方法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这篇文档的全名叫做:《ICNIRPGUIDELINESFORLIMITINGEXPOSURETOTIME‐VARYINGELECTRIC,MAGNETICANDELECTROMAGNETICFIELDS(UPTO300GHZ)》[*19]。这是一篇他喵的用五号(或者小五号)字体写的31页的纯英文文档,连我看起来都觉得蛋快疼碎了,所以我只摘抄其中的一小段大家最关心的内容并翻译一下(以下蓝字为原文翻译,黑字为我自己的批注)。

生物学及病理学研究总结(100kHz-300GHz)

有证据表明当部分器官或全身持续吸收功率为4W/kg(SAR值)的电磁波照射30分钟以上即可能造成人或动物体温升高1摄氏度以内。但这个值离造成不可逆的组织损伤(即使是最敏感的器官)仍有很大距离。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全身,或者部分器官持续接受这种强度的辐射,就会导致人体或者部分器官出现类似低烧(体温上升不到1摄氏度)的症状,但是有多少人会害怕发低烧呢?所以接下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也是大家最关心的手机辐射的问题:市面流通的手机,SAR值必须小于4W/kg。这是WHO的推荐标准,就是参考上面的这个值离造成不可逆的组织损伤(即使是最敏感的器官)仍有很大距离。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相当负责的限值了。而中国呢?大家会惊喜地发现,中国的标准其实更严格,是1W/kg。可以说,只要是符合中国标准上市的手机,每次电话时间少于2小时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多于2小时的话也不过就是耳颊部位发个低烧而已(冬天围着炉子烤火带来的体温上升估计要比这个厉害得多...)。没有证据表明通常水平的微波照射会导致有害的遗传、生殖问题或者提高致癌率。

足够强的微波辐射可能导致触电、烧伤。

前一句中的这个通常水平...粗略来说我觉得可以认为是上面说的那个4W/kg,当然,一会儿还有个更牛逼的对照表给大家看。后一句...如果被微波电到或者烧伤了...那确实有害了-_,-话说这么强的微波...您是把手放微波炉里烤了么同学?

表8.1-时变电磁场限值-1[*19]

这个表里为什么会出现0.08W/kg这么小的SAR限值呢?文档里也解释了:之前那个4W/kg的限值是在连续照射30分钟的条件下计算的,而人可能经历更长时间的照射,例如5小时,所以我们把这个值除以10,变成0.4,然后怕老百姓不满意,再除以个5,于是变成0.08...注意这个0.08是针对全身的,而针对头部的是2,也就是大家最关心的手机辐射的限值。按他这个意思来说就是手机的SAR值小于2就可以随便用了,比中国的标准还宽松呢。另外,大家看在这里先除以10再除以5的就知道,即使SAR值真的超过2,应该也是不会有问题的。而这个表里第一列关于电流密度的限值,基本上是与触电关联的,这个以后还会再进一步解释。

生物学及病理学研究总结(0-100kHz)

目前没有可信服的证据说明低频电磁波可能引起肿瘤或者癌症。

目前没有可信服的证据说明低频电磁波可能引起神经系统或者其他组织病变。

曾经有文献说长期居住在高压电线附近的儿童罹患白血病的概率会有微小的升高,但是后来的更多调查表明,高压电线辐射与儿童罹患白血病的概率的联系为\association),高压电线辐射对儿童罹患白血病概率的影响为\

哇靠老外实在是太尼玛严谨了...高压电线辐射对儿童罹患白血病的概率到底有没有影响?未知?擦嘞这不玩儿我吗??于是我只能辛苦地返回去看上面的详情介绍...目前比较值得采信的关于高压线附近居民的白血病研究(research)大约有13个。每一个研究的样本大约是几百人(估计也确实没太多人愿意配合这种研究)。研究结果是,大部分研究表示在高压线附近居住的儿童白血病概率没有变化,小部分研究表示在高压线附近居住的儿童白血病概率会有少许升高。不过其实我认为,跟辐射安全比起来,居住在高压线/变电站附近,触电是更需要考虑的,严重得多的问题。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无病无灾健康成长?可是为了一个莫须有的小概率多花几十万块钱去买离变电站更远的房子这种事,我无法建议什么,请自己掂量。

短时间高强度的低频电磁辐射照射可能引起短暂的幻视或幻听,但不会引起不可逆的不良病变。

幻视或者幻听?好像很有意思的样子...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啥时候试试吧......

关于这一节的内容,就用下表来结尾吧,看懂了这个表,网上流传的各种“xx辐射大不要用”的流言,你自己就可以判断靠不靠谱了。

表8.2-时变电磁场公众照射限值[*19]

可以发现,在这个章节我们的描述电磁辐射的“强度”的单位已经变化了很多次,从最开始的X射线的Sv到紫外线的W/m2,再到SAR值W/kg再到现在的磁感应强度μT,这是因为各种电磁辐射的特性不同,用相同的单位无法统一描述。上表中的f一律是不带单位的。举个例子,工频50Hz,在上表中会被描述为0.050kHz,所以工频辐射的磁感应强度限值应该为5/f=5/0.050=100μT。而电场强度的限值应为250/0.05=5000V/m。工频电器比较常见的有哪些呢?例如电吹风、电暖宝等这种主要以电发热的,也是网上流传的最凶的“大辐射杀手”。

接下来是辟谣时间:首先我们来看这一个link:

http://www.fawan.com/Article/ztbd/2012/11/28/123230177895.html标题是《电暖宝充电时真有辐射》,废话人体都他喵的有辐射。再看链接里给的图:

图8.3-电暖宝充电时电磁辐射强度

我们假设他的测量是准确的。电场113V/m,磁感应强度16.6μT,跟上面的5000V/m,100μT一比,实在太小了...简直合格得不能再合格了...

顺便提一下,磁感应强度还有个单位是高斯(Gs),跟特斯拉(T)的换算关系是1T=10,000Gs。

最后我很好奇他这个国标数字到底是哪里来的,于是我找到了他的依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20],总则第1.3条-本规定中防护限值的适用频率范围为100kHz-300GHz,接下来我就不想看了...当然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我还是看了一下...0.1-3MHz的电场强度限值为40V/m,磁场强度限值为0.1A/m。这个值跟ICNIRP的限值电场强度87V/m,磁场强度0.24A/m比起来小了大约一半左右,再次说明我国的辐射防护标准其实是非常严格的。

搞完了电暖宝接下来搞电吹风咯,其实这个已经有人搞过了。就在科学松鼠会: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7374

说到这里就推荐几个我认为比较靠谱的科普网站吧,没事呢少看看明星八卦,多学点科学,让自己讲话稍微有点底蕴。

果壳网http://www.guokr.com/

科学松鼠会http://songshuhui.net/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http://www.bjep.org.cn/IndexServlet

网上杂七杂八的连参考文献列表都没有的破烂谣言文(自然科学相关的),基本上看看这几个网站之后大部分自己就能辟谣了。跟社会问题相关的谣言辟谣,推荐关注@江宁公安在线的微博。

9.致癌物研究

这个就是捎带说一下的,既然那么多人说手机致癌,微波致癌,辐射致癌神马的,我就顺便研究了一下关于癌症的一个很浅显的材料[*13]。

在这个材料中,致癌物有五种等级,依致癌可能性由大到小排序为:1,2A,2B,3,4他们的含义分别是:

Group1:确定致癌物(carcinogenic):有充分证据证明该类物质对人类致癌。Group2A:很可能致癌物(Probablycarcinogenic):有充分证据证明该类物质对实验动物致癌,但是否对人类致癌的数据则不充分。

Group2B:可能致癌物(Possiblycarcinogenic):动物实验数据和人类数据均不能充分证明该类物质致癌

Group3:无法分类(notclassifable):无法分入1,2,4类的物质。

Group4:很可能不致癌物(Probablynotcarcinogenic):有证据证明该类物质对人类或实验动物都不致癌。

看Group4多么严谨和小心...即使有证据证明该类物质对人类或实验动物均不致癌,仍然只能被命名为“很可能不致癌”。所以绝对安全的东西是找不到的,即使真的找到了,也没人敢于下断言。

分类搞清楚了之后我们来看看每一类的典型代表(日常生活中会有较多接触的):1类:酒精饮料(卧槽),铝制品(卧槽),槟榔果(卧槽),马兜铃酸,砷及无机砷化合物(砒霜??),石棉,苯,赤铁矿,电离辐射(所有类型),钢、铁铸造(职业暴露),核辐射,油漆(职业暴露),放射性碘-131,橡胶生产(职业暴露),咸鱼(中式腌鱼),太阳辐射(亮了),吸烟(包括吸二手烟),家庭燃煤释放的煤灰,煤气(没有壁炉好可怕...),煤焦油提炼,沥青,用于更年期治疗的雌激素,雌激素口服避孕药联合用药(女人真可怜)。其中提到的辐射致癌,我前面已经有过较详尽的分析,这里只是将同为1类致癌物的别的常见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对比一下而已。

2A类:雄性激素(合成)类固醇(原来男的也好不到哪去),艺术玻璃、玻璃容器、加压陶瓷,生物燃料(原木)室内燃烧排放物(有壁炉也好可怕...),氯霉素,发动机废气(柴油机),高温油炸释放物(各种油条煎饼果子),理发美发师(职业暴露),铅无机化合物,交配(卧槽这是什么情况??),无砷杀虫剂(职业暴

露或喷洒),石油提炼(职业暴露),涉及生理节奏紊乱的轮班作业(值夜班的要多给补贴!!)坦白说我被上面这一段的红字吓尿了...因为为了偷懒,我看的致癌物列表是中译版...没办法啦...各种化学名词的英文版看着实在太蛋疼了...当然,英文原著我电脑里是存了备份的,于是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用来复查。于是我查了一下这个牛逼的致癌物----交配......这一项记载在IARCMonographs第51卷,标题的英文原文是mate,看起来真他喵的是交配...但是正文里描述这是一种生长在南美洲(尤其是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的茶叶,茶叶你他喵的叫tea不行么非得叫mate??好吧意思就是茶叶也是2A类致癌物哦...

2B类:手机辐射,野生蕨菜(纯天然致癌物哦!),咖啡(对膀胱),汽油,消防员(职业暴露),腌菜(亚洲传统)(凭什么泡菜是2B类而中式咸鱼是1类啊...),印刷(职业暴露),孕激素(女人真真可怜...),焊接烟雾(PCB行业的苦逼)

嗯,手机辐射有多可怕,大家基本就已经明白了。

10.静电磁场

静电场...这个就不说了,基本上就是告诉你小心触电的意思...

静磁场也有一篇相关文档[*21],我都懒得翻译了,就是各种无害,无害,无害,无证据,无证据,无证据。最后给了个暴露限值:400mT。可能大家对400mT的磁场有多强没啥概念,以我以前的工作经验我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下:一个普通成年男性,单手拿着一个铁扳手放到150mT的磁场中,他就已经很难拿稳了。

11.常见辐射相关问题问答(辟谣)

11.1问:手机辐射,微波炉辐射,笔记本电脑辐射,台式电脑辐射等等各式电器对于普通人,孕妇胎儿,小孩的分别影响范围与程度,防辐射服的骗局:答:这几种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请查阅本文第8章。手机辐射是有国家标准的,微波炉的微波只要不漏出来就是完全无害的,如果漏出来了...同学你会觉得烫的...电脑辐射相对比较麻烦,因为电脑的某些元器件频率看着蛮高的,而电脑辐射的强度也蛮大的。但是其实电脑辐射能量的大头仍然是热辐射,cpu等高频部件放出的高频辐射一方面强度较弱,另一方面经过了几层屏蔽,所以仍然可以认为是基本无害的。防辐射服可能能一定程度上衰减对人体几乎无害的低频辐射,但却无法防护对人体真正有害的辐射(例如X射线、中子等)。11.2问:电磁辐射、核辐射有什么区别?有没有共同的计量单位?假如有共同的计量单位,那么同样大小的这两种辐射(以及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没有区别?

答: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把本文的第4到8章全看一遍...但基本上一条:相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波长越小的对人体的伤害通常会越大。

11.3问:辐射的种类,哪些对人体有影响,哪些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对人体影响的机理是什么,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剂量下限。可不可以防护,如何防护。以上。

答:请阅读本文全文...

泛泛来说,低能辐射一般是通过热效应对人体组织产生触电、灼伤、发烧等效果来伤害人体,而高能辐射则有可能直接杀死人体细胞或者摧毁DNA等。每种辐射防护方法不一样,请阅读本文全文。

11.4问:哺乳期可以照X光吗?胸片和ct等。背奶的话,母乳可以进地铁安检吗?

答:哺乳期...坦白讲我不太明白哺乳期的女人生理变化的细节...但是一般来说建议照X光或胸片的频率不要大于1次/年,ct不是必需的最好不要做(其实这个建议已经算是过度保护了,为什么要过度保护,本文第4章已有说明)。孕妇和打算怀孕的男女都不建议接受X光检查。虽然地铁安检的X射线剂量其实非常低,但是母乳被X射线照射过后会有什么变化我真不肯定...俺毕竟不是学生物的,对于母乳的成分不懂的说...不过我猜测最坏的影响应该就是营养流失,而不会有更严重的后果。毕竟辐照保鲜已经在很多食品上被采用了,而地铁安检的X射线剂量要远远低于辐照保鲜(相差数亿倍)。[*22]所以这其实是个非常保守的回答,事实上依据这个数亿倍的剂量差距,我个人觉得地铁安检不会对母乳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11.5问:弱问一下,无线路由器放旁边,24小时全开有问题么?Pcpop的这篇文章居然写的不错...看看就懂了http://www.pcpop.com/doc/0/389/389956_all.shtml结论是无线路由的辐射(即使紧贴在满负荷的无线路由旁边)小于ICNIRP推荐限值的10%。24小时全开完全没问题。

11.6问:算一下晒5分钟太阳和打一小时手机身体吸收的辐射之比吧。光算太阳同频段辐射就行。

答:很遗憾太阳辐射和手机辐射几乎没有相同频段...手机的工作频率在数百兆到数GHz,基本处于微波和短波频段,而太阳辐射几乎全都是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频段。在地表测量的话,无云正午(阳光直射)时太阳辐射功率大约是1000W/m2,功率分布大约是53%红外线,44%可见光,3%紫外线。[*23]而我国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20]规定公众在30M-3GHz频段的照射限值为0.4W/m2,无论是手机还是基站的辐射都不会超过这个限值(如果超过了,可能有人会因此而坐牢吧...),所以手机或者基站的辐射强度大概是无云正午阳光辐射的2500分之一。另外,联系到“波长越低伤害越大”的规则,同等时间长度的烈日暴晒对人体的伤害可能会超过手机辐射的3000倍。

11.7问:照x光时青少年是否要遮挡保护性腺。据说国外都有,国内都没有。答:阅读本文第4章。我认为照x光时遮挡性腺算是过度保护,但经济条件

允许的情况下过度保护也没有坏处对吧。

11.8问:请普及一下高压电线附近的辐射危害:

答:请参阅本文第8章。高压线附近,触电风险远远高于辐射危害。11.9问: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的奶粉和尿布还能用吗?答:请参阅本文第4章。11.10问:仙人掌可以防辐射吗?

答:不能。不光仙人掌不能,防辐射手镯,防辐射项圈,防辐射食物等一概不能。想要防护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只有两个办法就是逃离和遮挡。想了解不同种类射线的遮挡方式,请阅读本文对应章节。

11.11问:长时间看电视或者玩电脑之后洗脸可以防辐射吗?如果不能,为啥我看完电视之后洗脸会觉得脸很舒服呢?

答:不能。你啥也不干就洗脸也会觉得脸很舒服。

11.12问:现代人癌症和恶性肿瘤高发,而现代人也会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微波炉等有辐射的东西,难道说这两者之间没有联系吗?

答:进入80年代之后我国普通家庭拥有钢琴的数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而进入80年代之后我国普通家庭的生育率则显著降低,难道说这两者之间没有联系吗?

11.13问:看完本文我还是觉得辐射很可怕,我要买防辐射服,我再也不用手机、电脑了。

答:您可以把您的手机、电脑邮寄给本文作者,本文作者帮您无偿销毁。市价1000以上且重量10kg以下的作者包邮。作者地址私信联系。

========================参考文献:========================[*1]维基百科:α射线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pha_particle#Biological_effects有兴趣的还可以参阅美国环境保护局的相关文章:http://www.epa.gov/rpdweb00/understand/alpha.html[*2]维基百科:β射线

http://en.wikipedia.org/wiki/Beta_particle#Health[*3]维基百科:中子

http://en.wikipedia.org/wiki/Neutron#Protection[*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

[*5]维基百科:电磁波谱

http://en.wikipedia.org/wiki/Electromagnetic_spectrum[*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7][*9][*10]清华大学高等辐射防护课件-朱立[*8]清华大学高等辐射防护课件-朱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维基百科: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http://en.wikipedia.org/wiki/Fukushima_Daiichi_nuclear_disaster维基百科:切尔诺贝利电站事故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ernobyl_disaster同方威视(国内最大的X射线安检仪器提供商)产品规范:

http://www.nuctech.com/templates/T_Second/index.aspx?nodeid=474&page=ContentPage&contentid=905

http://www.nuctech.com/templates/T_Second/index.aspx?nodeid=484&page=ContentPage&contentid=637等。

[*11]http://health.sina.com.cn/news/2011-12-06/182423585973.shtml[*12]维基百科:紫外线http://en.wikipedia.org/wiki/UltravioletICNIRP(InternationalCommisiononNon‐IonizingRadiationProtection)

GUIDELINESONLIMITSOFEXPOSURETOULTRAVIOLETRADIATIONOFWAVELENGTHBETWEEN100nmAND400nm

[*13]IARC(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MONOGRAPHSontheEVALUATIONOFTHECARCINOGENICRISKSTOHUMANS[*14]美国环境保护局:紫外线指数http://www.epa.gov/sunwise/uvicalc.html[*15]维基百科:紫外线指数

http://en.wikipedia.org/wiki/Ultraviolet_index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紫外线指数:http://www.epa.gov/sunwise/uvicalc.html[*16]ICNIRPstatementonfarinfraredradiationexposure

[*17]华北煤炭医学院-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非电离辐射-课件[*18]维基百科:微波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rowave

[*19]ICNIRPGUIDELINES:FORLIMITINGEXPOSURETOTIME‐VARYINGELECTRIC,MAGNETICANDELECTROMAGNETICFIELDS(UPTO300GHZ)[*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21]ICNIRPGUIDELINES:ONLIMITSOFEXPOSURETOSTATICMAGNETICFIELDS

[*22]一些关于食品辐照保鲜的国家标准,百度列表http://baike.http://www.njliaohua.com//view/1319939.htm#4[*23]维基百科:太阳波谱:

http://en.wikipedia.org/wiki/Sunlight#Composition_and_power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2a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