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之明马原

更新时间:2024-04-12 03: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徐之明马原

马原24 单选:1-4 多选:17-21 分析:34 哲学-原理 政经-运用 科社-结果 第一章

本章为前言,三大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属性 易考记忆形选择题

逻辑图很重要,把书读薄 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重点

内容:内容理论性强,考核目标一能力为主,难度最大 方法:弄懂概念,多做练习 二、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和客观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对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的思想渊源。 命题模式:整体与局部

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19世纪30-40年代所发生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以及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标志着现代物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阶级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构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

(四)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展,是主义产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发展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人民性范围大)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阶级性、人民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世界观 方法论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唯物论)及其(发展规律)——(辩证法) 本章为基本理论重点介绍了正确的世界观、唯物论,正确的方法论、辩证法,内容最多,难度大,可考各种题目。 哲学部分的前沿,

唯物论——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是什么, 辩证法——方法论:世界怎么样 结论:世界与人的关系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于社会心理加社会意识形式,区别:系统化理论化属于社会意识形式(高级)低级自发零散的是社会心理。 (一)、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主观、意识、心 客观、

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和物质,究 创造者 派生物 被创造者

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 可沟通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两种世界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背)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唯物论)和唯心主义(唯心论)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都是一元论,对世界本原认识不同

唯物主义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非人的精神,神/老子) 命题模式:题干与题枝换位(5题) 三、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四、根据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历史观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 世界等于自然界加人类社会,

五、根据对世界的状态即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六、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据不同标准划分所得出的不同结果,相互之间没有包含、连带的关系。

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再于,它以科学的实践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二板块——唯物论之物质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1、物质(范畴=概念)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概况和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物体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地将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这是一种天才但非科学的猜测。

近代形而上学主义————(原子)

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给物质下了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本章为认识论,运用第二章原理,研究人类思维:认识的决定因素、本质、发展过程、结果、收益(满足人的需要,使人获得价值)。(可考各种题型) 一、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一)、

1、实践认识的三个要素:主体、客观、中介。 2、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容:(其次)认识和被认识,即认识关系。(首先)改造和被改造关系,即实践关系。限定与超越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限定和超越的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此外,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还包括审美关系和价值关系。

3、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看看就可以)

一、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心动) 二、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行动)

三、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总结)

主体等于主观加肉体,(曾考过,6分)

客观(物质)等于客体加自在时间(没有看到的)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重点,2007、2008正面、反面) 实践出真知

其一,实践是认识的(终极)来源。 其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其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其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学以致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三)、影响认识的其他因素 天赋(大脑和感官等生理因素)

(空白点,从来没考过)间接经验,学习和继承他人的间接经验对提高认识非常重要。如牛顿巨人肩膀的理论。读书无用论(虽然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终极因素,但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精力有限、实践宝贵,我们获得的知识不能完全从实践中获取,把别人通过实践所获得的经验通过读书获取,是我们获得认识提高认识的捷径)。 (四)、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1、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是由实践和认识的特点决定的。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理论对实践的作用具体有:其一,端正方向。其二,指导进程。其三,提供动力。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二、认识的本质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上对客体的(能动)(反应)。 含义:

其一、认识是主题对客观的反映,客观对象是人类认识的(起点), 其二、主体的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来实现的。 其三,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过程。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应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二)两种错误的认识观 1、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反映论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先验论路线)。所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分歧具体表现反应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2、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区别:

A物质、B实践、C感官、D大脑

四者全有为辩证反映论, 只有A、C为直观反映论,只有D为先验论 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过程和基本规律

(一)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认识运动的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29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