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真题中看如何提高高考政治复习的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3-19 00: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高考真题中看如何提高高考政治复习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在高考备考中,我们教师必须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学生情况进行有计划有策略有方法的备考安排,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理想,达成目标。本文试通过对高考真题的研究,就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谈谈笔者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高考试题 复习 有效性

参加高考,是每一名高中学子实现人生新起点的重要转折,也是对十余年寒窗苦读的一个重要总结。对学生而言,这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教师而言,如何在关键的备考阶段,帮助学生有的放矢高效率的完成备考,实现理想,亦是我们肩上的重担。是故,我们教师必须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学生情况进行有计划有策略有方法的备考安排,如此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本文试通过对高考真题的研究,就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谈谈笔者的一点看法。

天津市高考政治《考试说明》中对高考考生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做出了明确的阐述,重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高考备考中,教师必须要以考试说明中的要求为准绳,结合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和应考内容的分析,围绕能力达成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其中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高考真题。考试真题是高考备考的风向标,对于高考真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对于我们如何更有针对性制定备考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对高考真题的研究分析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政治真题,不管是天津市还是其他省市的试卷,都呈现出以能力立意为基点,题型新、资源新、设问灵活的特点。也就是说,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注重了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即对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理解运用能力、学科思维能力、论证探究能力等。这恰恰与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是吻合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在此多下功夫,我们研究的越深入,对于学生更有效的提升就越有帮助。

1、对高考主观题的分析

从设问类型上纵观近3年的天津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发现:(1)从设问类型上看:2012年是什么类题型考查1道、为什么5道、怎么办0道;2013年是什么类考查1道;为什么3道;怎么办2道;2014年是什么类考查1道;为什么考查4道;怎么办考查1道。(2)从设问题旨上看,在传统设问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了对学科能力和学科思维的考查。 例如:(14,天津)

材料一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从春秋战国的吴越文化到唐宋的文人荟萃,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一个“文化湖州”。最近,该地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形式多样和卓有成效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改传统的“送文化”一元主体线性结构(见图3)为“文化走廊”(以五访形式在不同区域间开展群众文化交流

活动)多元主体同状结构(见图4),开创了文化活力竞相迸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崭新局面。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走亲”活动对于文化建设的启示。

这样的措施类题型虽然不新颖,但是结合起试题选取的资料而言就给这道题增加了难度,学生首先需要在材料中解读出“文化走亲”的内涵,其次,对于这道题的解答还需要学生对本模块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完整,并能够和材料里的有关内容进行有效对接。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

从设问切口的角度看,2012年大切口5道,中切口1道;2013年大切口3道,中切口1道,小切口2道;2014年大切口4道,小切口2道。并且从考查的知识范围看,各个模块都会出现不同设问切口的问题。对于不同切口的设问的把握对于有效提高应答的针对性,以及备考的准备有不同的要求。比如:

(13,天津)14(3)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10分)

(14,天津)12.(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12分)

这两道题都是考查《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但是13年的知识范围算是一道中切口的题,而14年的设问切口非常小,就限定在一个哲学原理上。不同切口的知识设问,在对材料把握

以及知识运用上的要求是有差别的。只有让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进行精心的准备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试题作答时迎刃有余。

2、对高考客观题的分析

对高考真题中的客观题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其命题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三个层次,即给情景,考知识;给知识,考实际问题;给实际问题,考知识。例如,14年天津卷的第5题是给情景考知识,第2题是给知识考实际问题,14年第3题和12年天津卷第8题都是典型的给实际问题考知识的类型题,其中第8题是当下高考出题中的一个新视角——现场学习型试题,即在题干中给出一个知识概念,让学生现场学习之后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在本题中,先给出了PM2.5的概念,然后结合北京、天津等地开展对其监测并公布数据来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理解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的题型不仅出现在客观题中,在主观题中也有涉及,比如14年天津卷的14题,就是在材料中给出了“文化走亲”这个概念,然后结合对这个概念的解读来解答问题。这样的题型更注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能力要求自然较之要高一些。所以,在对客观题进行备考训练时,我们可以根据客观题的出题特点进行系统规模的训练,以期达到应考的能力要求。

二、备考策略与方法

1、凸显主体,激发潜能

高考试题不管是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学生都是应考的主体,所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备考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非毕业班级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都能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是在备考复习中,有很多的教师却认为:我比学生有经验,学生无需有其他想法,只要照着我的要求做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学生备考积极性的发挥,自然也就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应考素养和能力。从高考真题的设计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现场学习型试题的设计,实际上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查。是故,我们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备考的过程中,仍然需要谨记学生是高考备考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唯此,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潜能,事半功倍。当然,这也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促成学生的转变。在备考过程中,我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并取名为“理想实现计划书”。在本的扉页写上想考入的大学和理想的高考政治分数,每天都要求学生在本上记下他这一天在政治复习中完成了哪些内容,同时写下明天准备要完成的任务,并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这是借用了积极心理学上的一个小方法,但却取得了大收获。学生们在点滴积累中不仅发现了制定学习计划对于取得学习成效的重要性,也在不断进步中收获了取得更大进步的信心和动力。

2、研读考纲,夯实基础

通过对高考真题的研究不难发现,不管试题资源选取、设问角度、能力要求等多么的灵活多变,都需要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及知识体系的建构基础上,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启发我们一定要以考试说明为准绳,认认真真的重落实,夯实基础。基础的落实不能简单理解为把考点按照考试说明挨个背下来就可以了,从现在的高考试题设计立意上看,这是绝对达不到要求的。以2013年天津高考12题为例,本题以“光盘行动”这一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题的设问(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角度,所以在组织答案时不仅要依据材料,更需要把握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行有机的整合。因此,在我们的备考过程中,我们备课组在如何帮助学生更有效的落实学科知识进行了探索,推行了“点、线、面”三维的复习模式,即在一轮复习时注重对知识点的落实,以考试说明为参照,让学生逐一落实考点不留死角。在二轮复习中,通过引导学生建构思维导图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够让学生更立体的把握知识,之后再由教师穿针引线,帮助学生将导图间的知识联系串起来,形成一张全面的知识网,为更灵活地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积累。 3、精选勤练,运用提升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会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我的知识

背得很娴熟,我学得也很努力,可为什么一做题就总做不对,碰到大题就不知道从何下手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与其缺乏有效地针对性地训练有一定关系。所谓学以致用,对于高考而言,更注重地是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养成是需要锻炼的,所谓“熟能生巧”,就是强调了训练的重要性。但是这种训练不是盲目的追求数量的多,而是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设计的。在我们的备考过程中,我们以高考试题的考查走向为抓手,围绕考点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从后期反馈的成效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从主观题的备考上,我们在综合主观题设问类型和设问切口的基础上,精心选取了类型题进行规模化的系统训练,每日一题,并要求学生在作答时写出审题思路,然后在教师讲评试题之后参照自己的答案进行试题的反思。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答题思路,锻炼学生应考的能力,并且通过自己对试题的反思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其次,在客观题的备考上,每日安排6道题的练习,这6道题是结合复习内容和题型特点进行统筹安排,在做题过程中要求学生在题中寻找对于解答本题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信息点,并写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也可以将知识与实际进行对接,有效地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再次,每周拿出固定的时间分析时政资料,以往我们都是在备考后期拿出

专门的时间进行时政训练,还有现成的备考资料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但是什么都是现成的就意味着学生不需要思考直接往脑袋里装就可以了,这对于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应考能力显然效度不大。在今年的备考中,我们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就是把时政资源抛出来,让学生自己进行设问设计并编写答案。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不适应,耗费的时间也有点长,好在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坚持了下来,如今,学生们都尝到了这个方法的甜头,应对现场学习型、解决实际问题型题目的时候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高考不仅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一定意义上讲,对我们教师也是一种考验和考查,在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备考上,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着,并始终坚信只要精心耕耘,定会繁花绽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1v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