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更新时间:2024-06-13 21: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基本情况】 1、 幼儿的一般情况

明明(化名),男,6岁,独生子女。他个子在班里最高(1.28米),身材最壮,力量最大。他喜欢看书,识字量大,认识一般图书上的字甚至报纸上的字,见识较多,但言语不多。计算能力强,喜欢“算帐”,喜建构,爱画画,设计、布局总是与众不同。在班上爱惹是生非,常与同伴发生争执,甚至粗暴地伤害他人,但本人却未能正确认识到危害性和严重性。同伴们远离或拒绝与其交往,家长们也厌恶。他不仅影响了班级的正常秩序,本人也因受到排斥、孤立而心理不平衡,情绪异常。

2、 幼儿的家长情况

父母均为高学历知识分子,爸爸是机关干部,妈妈是室内设计工程师,兴趣爱好广泛,工作繁忙,但尽可能陪他,常带他外出旅游,并将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讲给他听,还特别注意提供给他足够的营养。妈妈对他要求很严,对其过分行为有体罚举动。家庭和睦,条件优越,无老人同住。

【问题情境】

明明霸气十足,常动手打人、抓人、踢人,骂人更为常见。在建构角,他拿着自己随便拼搭的一个东西或者一块大积木就去撞别人搭好或正在搭的建构物,嘴里还发出“嗵――”的声音,看着倒塌的建构物,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他甚至明目张胆地将别人的作品拆掉。别人与他理论,他看着你生气的样子,脸上挂着笑,不做声响。小朋友气得推开他,他身子一挺,把你顶个趔趄,话音“推我干什么?”还未落,拳、脚已经落到对方身上。在图书角,他总是一个人自得其乐地看书。其他小朋友讨论所看的书有趣,他就一把抢过来,说“给我看看。”别人不给,他就扭住别人的胳膊,硬抢过来。在美工角,他常常独自占一大块桌面,还不让别人过来。他还时不时地故意用画笔在别人的纸上涂一下,说是“在帮他画画”。别的小朋友抗议,他便出言不逊。吃饭时,他有时趁旁边的小朋友不注意,偷偷地把他的矮凳挪走,看着那位小朋友坐空,他哈哈大笑。他还把吃剩的饭菜放在别人正在用的碗里。上课时,他还时常向同伴扔东西,抓小朋友的脸。发生上述行为的次数如下表所示:

1

编观察 观察 持续时间 20 次数 小计 10 6 5 3 4 号 开始时间 7:45 1 (9月1日) 2 3 4 5 6 7 (9月2日) 8 9 10 11 12 8:45 10:00 11:15 14:45 15:45 8:45 9:10 10:30 11:15 14:40 7:45 情 境 游戏时故意撞坏同伴的建构物,打同伴 游戏时抓同伴的脸,骂人 上课时向同伴扔东西 游戏时抢东西,踢人 挪走同伴的椅子,将吃剩的饭菜扔进同伴碗20 20 10 10 30 20 10 10 15 15 10 里,将饭吐在同伴手上 6 10 品,打同伴 3 5 8 4 3 游戏时故意踩同伴的脚,踢人 骂人,向同伴扔东西 故意将别人的碗打翻,把剩饭捡进同伴碗里 游戏时打同伴 将同伴的绘画作品涂坏 挪走同伴的椅子,拉同伴的头发 看书时抢别人看的书,破坏别人的建构作【个案分析】

1、行为分析与判断

明明个性外向,争强好胜,有“乐群外向”的特点,确实存在攻击性和交往不良的倾向。

智力与注意力正常,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属于非智力因素问题,应着重考虑情感教育和行为习得的原因。

2、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明明的攻击性行为较为严重,我非常关注。在教育实践中我经过观察和分析,认为其攻

击性行为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生理特征的影响。

明明身高体壮、力大无比、性格外向、好强冲动、精力充沛,在同龄幼儿中处于优胜地位。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在其攻击性行为中稍微影响而已。

2

B、认知与行为的脱节。

在明明和老师谈话做的情境选择中是否应该合作、分享、帮助、谦让时,他能做出肯定的回答,对是否可以推人、骂人,抢夺等行为回答是否定的,在日常活动中也能指出他人不良的行为,说明明明对在与人相处、为人认可和接纳的行为方式已有较明确的认识。但在日常的集体生活中、玩耍的过程中依然我行我素“大打出手”,说明了明明在认知和行为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

C、成人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影响

明明目前表现出来的突出的行为就是不能用正确的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的纠纷,相处的技能缺乏。

在多次的家访,与明明父母交流,在听取邻居、家人们的反馈讨论中,我了解到,明明的爸爸工作十分繁忙,很少与孩子相处,情感交流甚少,教养的重担落在妈妈一人身上。妈妈也因工作和家务的繁琐常让其独自和小朋友玩耍,缺乏耐心、细心地指导孩子与同伴沟通相处的技能。在孩子与同伴交往中没能及时发现不良的行为举动给予阻止、批评。孩子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而引起的自我保护性的反应,因妈妈的疏忽没有被阻止,得到解决方法的指导,在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了这样的观念推理: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负,不一定要躲开,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认为“胜利”的体验比“躲避”消极反应要开心得多,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不正确。当这些行为不断反复后,演变成为一种习惯。

妈妈缺乏科学、正确的教养方法,简单地训斥,以暴力对付孩子和体罚孩子,为避免孩子被他人批评和大人的尴尬,让孩子远离群体,独立活动较多。殊不知,这种消极的方法,非但不会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反而让孩子失去了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经验积累。 D、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我多次到明明家中家访,发现家中物品杂乱,有许多例如《奥特曼》之类的武打暴力影视VCD碟、图书,有许多刀、枪、棍等玩具。明明最崇拜奥特曼,武打战斗场面看得十分入迷,还常把《奥特曼》碟、书、模型等等带来幼儿园。明明非常好模仿,是非辨别能力差,在日常活动中时常模仿搏斗、拳击、脚踢动作,误把“暴力”当“英雄”了,一些攻击性行为则是因此观察和模仿而得的。

E、寻求关注的方式不对,渲泄压抑情绪。

明明因其的攻击性行为与同伴的关系非常糟糕,同伴们都躲避、排斥、远离他。个别家长也恐吓怒斥他,老师也会因其伤害他人而流露出不悦。幼小的心灵中感受到了孤寂、冷漠,

3

为了他人的关注,干脆以抢夺他人的物品,让他人追逐等等“攻击性”行为寻求注意及他人的理睬。偶尔也因别人习惯的判断受到他人的冤枉内心积累了愤恨,把一种对“权威”的不满与他人的不公发泄在弱小或非权威身上。

由上述明明的个案,可以看到:攻击性行为、人际交往问题、认知情感问题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从明明攻击性形成的“C”“D”“E”原因不难发现,攻击性行为的幼小心理存在许多不健康的因素,攻击性行为幼儿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要认真对等待。

【辅导过程】

攻击性行为幼儿的心理辅导非常关键。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心理活动非常复杂、深遂,逆反心理极强。攻击性行为逆反心理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或教育者批评教育不正确引起的。教育者及时洞察幼儿的心理活动,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通过了解和分析可知:该幼儿聪明、自主性强,只是非常顽皮、霸道,或者说顽劣,但他还是比较懂道理的。于是,我分阶段采取了如下对策:

1、 第一阶段(1-2周):加强认识教育,创设集体教育氛围

该幼儿比较懂道理,我就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些教育内容,进行团结的教育,并指出:打人、骂人、欺负小朋友等行为都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不但老师不喜欢,小朋友也不欢迎有这种行为的伙伴,大家都要做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的好孩子。如果有某个小朋友以前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改正,大家就会原谅他的。并且在组织活动时,我一方面多关注明明,并暗示他“能和小朋友好好玩,对吧?”。如果他真的和小朋友好好玩了,就及时奖励他,一旦有了矛盾,弄清原委,如果怪明明,就让他离开那个区角。两天下来,他几乎无处可去了(因为他到别的区角仍故意捣蛋)。这时,让他个人待一会儿“反思”自己到底想怎么办?他会找到老师,保证自己“不再故意打人了”。我给他机会,让他回归到集体,并请小朋友监督1小时不打人就奖励,有时候,明明也会被“以牙还牙”,很委屈。我就趁机教育他“你欺负了别人,别人也会象你一样很生气的。”所以大家要和气地在一起。

2、 第二阶段(3-6周):强化不相容行为,发挥幼儿的长项

该幼儿的好胜心比较强,利用明明计算能力强和喜欢看书的优点,我安排他做计算区的“售货员”,让他从正面表现自己的能力;还经常安排他当“故事大王”给小朋友讲故事。

3、 第三阶段(7-10周):巩固教育成果,消除不良行为习惯

4

该幼儿在一周里连续伤害他人四次,分析原因发现其不懂关心弱小、谦让。针对这原因我把其暂时调到学前班见习,让大哥哥大姐姐用言行为模范正面教育感化他。他在学前班四天表现不错,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可第五天时,他又伤害了别人,而且不轻,父母失望地把他独自关在家中不让来园。我说服了小朋友接纳明明,拨通了电话,鼓励小朋友在电话里表示愿意和他交往,欢迎他来园,想念他等, 明明在电话那头感动得哭了起来,连说“谢谢”。明明来园了,带来许多柑果分给小朋友。明明在日常活动中能和小朋友愉快地玩耍了,已经连续三个星期没有出现任何攻击性行为了,当他听到小朋友和老师夸奖他有进步时非常兴奋,珍惜地把我奖励他的小红花小心保管好。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明明消除了无故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品的不良行为习惯,在他喜欢的区角活动中,他都能和同伴友好地进行游戏,基本没有发生故意破坏他人作品的事件,即使发生了矛盾,他也总是先动口声明,指出对方的不对之处,或者听听别人的想法、感受。理亏的话,他能作出让步。他还经常提出双方都有利的办法,一般来说,其他小朋友会采纳他的建议。如若对方仍不理睬,他会请求老师来主持公道,而不会象以前那样拳脚相加,让拳头代言。学习活动时,老师给他布置难度较大的任务,他能够认真思考并努力完成,不会影响其他人。家长反映,他在家里也比较懂事,不再打外公、外婆了。不高兴的时候,他会大叫几声,以此发泄,再也没有发生动辄打人的事情。

【研究反思】

在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注重心理辅导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关键,让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多大的危害及后果的严重性十分困难,孩子没有自控能力,不能自觉主动地“消除”反社会行动的意识,所以出现了“反复犯错”的现象。研究发现,幼儿之间的攻击多以物品抢夺和占有为主,较少发生直接以伤害同伴为目的的攻击,通过说服教育、因势利导,几乎都可见效,但上述辅导个案表明,这一过程较漫长,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不可步子太快,性子太急,更需要针对性、特殊性、反复性和长期性,就像“和风细雨”一样,感化他们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在正面的引导中逐渐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学会用心理换位法去理解他人的心情,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等等来减除过分的心理压力。在耐心细致地教他们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和技能的同时,给他们宽容,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为他们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目前,针对攻击性行为幼儿,我们教育者在采取正面教育的同时,也采取限制行动“看

5

管”的消极方法来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这虽然是无奈之举,但也暂时地能控制伤害行为的发生,但我观察到受管制约束的攻击性行为幼儿并不乐意接受,表现出无奈和低落的心情。对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采取隔离的方法不可取,采取行为限制的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好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法呢?攻击性行为的孩子需要一个公平的宽容的心理环境,光靠老师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所有家长和孩子都能意识到心理健康对攻击性孩子的重要性,提高家长教育的技能和水平?如何开展和促进家园共育工作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资料】

1、《幼儿园班级管理》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健兴主编:《走向心理健康》 广西教育出版社

3、郑雪 刘学兰 王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暨南大学出版社 4、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著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5、曹家正著 郑静等编 《幼儿问题行为及矫正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

管”的消极方法来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这虽然是无奈之举,但也暂时地能控制伤害行为的发生,但我观察到受管制约束的攻击性行为幼儿并不乐意接受,表现出无奈和低落的心情。对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采取隔离的方法不可取,采取行为限制的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好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法呢?攻击性行为的孩子需要一个公平的宽容的心理环境,光靠老师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所有家长和孩子都能意识到心理健康对攻击性孩子的重要性,提高家长教育的技能和水平?如何开展和促进家园共育工作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资料】

1、《幼儿园班级管理》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健兴主编:《走向心理健康》 广西教育出版社

3、郑雪 刘学兰 王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暨南大学出版社 4、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著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5、曹家正著 郑静等编 《幼儿问题行为及矫正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1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