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
更新时间:2024-02-18 11:01: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谋略珍言
谋略珍言(断句百篇)
1.得时者昌,逆时者亡。(列子.说符)
译文:顺应时变,则繁荣昌盛,违反时变,则灭亡。顺乎历史潮流或违背历史潮流,乃是一国繁荣昌盛或衰落颓废的标志,不是个人所能阻挡的规律变化发展。
2.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译文:不用武力而能战胜敌人,乃是上上策。不战而使人称臣的关键在於知敌、用敌,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便可制胜。
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公孙丑上)
译文:身处军营之中,能料度千里之外战场春秋,且策划制胜的谋略。挂帅亲征是小谋,决胜千里则是大智。其本领乃得至於不露声色的洞察和巧於心机的韬略。
4.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孟子)
译文:智慧虽重要,但仍不如把握时机。智慧非人人皆有,但如能把握时机,则平庸之人也可有所成就,如坐失良机,智者也可能痛失前程。
5.先即制人,後则为人制。(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把握时机,先发制人则成制人之人,坐失良机,则会被人所制。先下手为强,率先行动,往往可变劣势为优势。如一犹豫迟疑则将铸成大错。例如楚汉战争。实力强大的项羽,在鸿门宴瞻前顾後,丧失杀死刘邦的机会,而後反为刘邦所败。
6.鹰搏狡兔须急救之,不及必反为所噬。 (资治通鉴)
译文:鹰在捕捉狡免时,须迅急,不然反会被咬伤。由此观之,人之行事也须快捷、勇猛。不然不但失败反受其累。
7.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周易.系辞)
译文:德性高超之人只要有机会就行动,不会等待。时机不易出现也不等人,所以要见机行
事,不可瞻前顾後,坐失良机。
8.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译文:要多方听取、观察,依从那些好的。所谓从善如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多观察、辨析,才能识别善恶。
9.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荀子)
译文:善於抉择的人会成为制人之人,不善抉择的人则会被人所制。制人与被人制决定於个人的智慧、谋略而非运道、天意。而智慧、谋略就是抉择。抉择有方才能顺时应变,立於不败之地,成为制人之人。
10.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
译文:要射中人,必先射中其坐骑,要消灭盗贼,必先擒获其魁首。把握住得胜的关键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兵不妄动,师必有名。 唐.白屠易(策林三)
译文:不可随便出兵,一定要出兵得合乎正义的名份。意同任何事都有它一定的道理。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
12.兵贪者亡,兵应者强,兵义者亡。 唐.白屠易(议兵策)
译文:以侵略为目的的战争,必失败;应战来犯之敌,则越战越勇;为正义而出战,则无敌於天下。
13.阻兵无众,安忍无策。(左传.隐瓜霖四年)
译文:依仗兵力强大而行事则失去民众,安於做残忍的事则无亲近之人。
14.天下虽兴,好战必亡。 唐.白屠易(议兵策)
译文:国家虽然兴盛,但如频繁发动战争,也会衰亡。
15.主多怒而好用兵,简本教而轻战攻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
译文:国君易怒而喜用兵,对民忽视农业的教导,又把战争攻伐看得很轻率,国家就会减亡。
16.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战国策.燕策一)
译文:频繁出战,老百姓会劳苦不堪;长期出兵,军队会疲备削弱。
17.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仁本)
译文:天下虽安定,但如忘记战备必导致危险。
18.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诸葛亮.将苑)
译文:国家大事,以战备最重要,细微的疏忽,可能造成严重的後果。
19.天下无事,不可废武。(百战奇略)
译文:天下太平时,也不可废弃武备。
20.夫安不忘危,治不忘乱。(百战奇略)
译文:国家太平,不可忘记战争的危险;社会安定,不可忘记祸乱的可能。
2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
译文:祸难中,可能伴随着幸福,幸福中,也可能隐藏着祸患。如俗话所说的乐极生悲,富贵无常。
22.据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
译文:居安而不忘危险,就可免除危险;治国而考虑到祸患,就能免除祸乱。
23.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尉缭子.兵令上)
译文:战争,武力是手段,政治是目的。
24.兵胜于朝廷。(尉缭子.兵谈第二)
译文:军事上的胜利,取决於国家的政治措施。
25.文所以视利喜,辨安危;武所以犯强敌,力攻守也。(尉缭子.兵令上)
译文:政治是用以明察利害得失,辨别安危存亡的;军事是用以战胜强敌,保卫国家的。
26.内修文德,外严武备。 (百战寄略.亡战)
译文:对内修明政治,对外严整武备。
27.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战国策(商君书)
译文:军队不强,不能毁敌;国家不富裕,难以养兵。
28.多易必多难。(老子第六十三韦)
译文:把事看得太容易,必会遭遇困难。
29.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庄子.则阳)
译文:安和危相倚伏,祸与福相依存。
30.虑多成则人服。(司马法.定爵)
译文:策谋屡次成功,便能使人信服。
31.虑既定:心乃强。(司马法.定爵)
译文:作战之略既已定,执行的决心就应坚定不移。
32.计定而发,分决而动,将无疑谋,卒无二心。(淮南子.兵略训)
译文:作战之计已定便执行,决定发兵便马上行动;将帅不需怀疑计划,士兵也不需乱想心
疑。
33.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谋攻赡)
译文:用兵的上策是运谋取胜,其次是利用外交,再次是灭其军队,下策是攻城。
34.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於天下,敌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译文:善用兵的人,使敌兵不战而屈服,不硬攻而夺其城,不久战而可灭其国。务求用全胜计谋争胜於天下,军队就不受挫,取得全部利益。此乃﹁谋攻﹂的法则。
35.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六韬.武韬.发饮)
译文:不经战斗而获全胜,大举兴兵而无伤亡,真可谓用兵如神。
36.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诸葛亮集.便宜十六策)
译文:善於进攻的人,不出兵就能使人降服;善於防守的人,不依城郭就能抗御敌军。
37.多算胜,少算不胜。(孙子兵法.计篇)
译文:谋策多能取胜,少则不能。
38.非计策无以决嫌定疑。(黄石公三略.中略)
译文:不计划,便无法确立决心,排除疑虑。
39.战非孙武之谋,无以出其计运。(诸葛亮集.便宜十六策)
译文:作战如无孙武那样的谋略,就无灵活运用的战策。
40.凡将正而无奇,则守将也;奇而无正,则斗将也;奇正皆得,国之辅也。(唐李间对.卷上) 译文:墨守成规之将,只用正不会用奇.,鲁莽从事之将,只用奇不会用正;奇、正运用得当才是辅国良将。
篇二:刘伯温经典语录
刘基,字伯温,谧号文成公,浙江青田县南田山(今属浙江文成县)武阳村人。明初大臣、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元至顺间举进士,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垂,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后隐居著述。他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
刘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其文与宋滚齐名,诗与高启并称。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扦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有《郁离子》十卷,《覆瓿集》二十四卷,《写情集》四卷,《犁眉公集》五卷等,后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伯温经典语录
欲人之不见,莫若昒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瘖其声。
【出处】《郁离子·玄豹》
【译文】要使人看不见它,不如使其昏暗起来。想要使人不知道它,不如默不作声。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湿也,而后苔生焉。
【出处】《郁离子·自讳自矜》
【译文】船必定先漏,而后水才能进人。土必定先湿,而后才有青苔长出。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籍也,草虫知之。
【出处】《郁离子·戚之次且》
【译文】天将要下雨时,洞穴里的蚂蚁能预知它;田野里将要降霜时,草虫能预知它。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
【译文】人一定是自己侮辱了自己,而后人们才侮辱他。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
【译文】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人们就会看不起他。
树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轻人也。
【出处】《郁离子·树怨》
【译文】能够树敌很多的人,都是因为重视自己而轻视别人。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辞其名,受其实,天下之大智哉!
【出处】《郁离子·大智》
【译文】智者不认为自己有智慧,而后没有人与其斗智。辞去智慧的名,而拥实际上的智慧,这才是天下的大智慧啊。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出处】《郁离子·句章野人》
【译文】天下有意外的福,也有意外的祸。
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出处】《郁离子·句章野人》
【译文】失意的事常常产生于得意的事,因为他只看到利益而不见祸害,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灭亡啊。
于货财金玉则贪,而于仁义道德而廉。
【出处】《郁离子·贪利贪德辩》
【译文】过分重视财物货币、金银珠宝就是贪,而重视仁义道德的就是廉。多能者鲜梢,多虑者鲜决。
【出处】《郁离子·一志》
【译文】什么都会的人很少有一样是精通的,考虑太多的人很少有果断的。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侥幸之人不可与定国。
【出处】《郁离子·多疑难与共事》
【译文】多疑的人不可与他一起共事,凭侥幸办事的人,不可以与其一起安定国家。智人出也,善用之,犹山之出云也;不善用之,犹火之出烟也。
【出处】《郁离子·论智》
【译文】有才智的人出现了,善于使用他,就像山里出现的云;不善于使用人才,就像火里出现的烟。
民犹沙也.有天下者惟能传而聚之耳。
【出处】《郁离子·传沙》
【译文】百姓就像散沙一样,拥有天下的人无非是能把散沙聚合在一起罢了。诚胜假,假胜无。
【出处】《郁离子·假仁义》
【译文】真诚胜过虚假,虚假胜过虚无。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出处】《刘基诗词·绝句》
【译文】人生在世,很少有能活到百岁的,即便活到百岁,又能怎么样呢?自古以来那些英雄名士们,都各自回归给山河大地了。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出处】《百战奇略·计战》
【译文】凡是用兵的法则,都是把计算、谋略放在首位。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
【出处】《百战奇略·谋战》
【译文】凡是敌人先设计谋,我就顺从他的计谋而攻击他,使他的计谋衰败而屈服于我。凡欲兴师,必欲教战。
【出处】《百战奇略·教战》
【译文】凡是准备兴兵打仗的,必先训练部队。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
【出处】《百战奇略·爱战》
【译文】在与敌人作战时,士卒宁愿冒死前进,而不愿后退求生,都是将帅的恩惠使他们这样的。
凡战,若彼为客,我为主,不可轻战。
【出处】《百战奇略·主战》
【译文】凡与敌作战,如果敌方为客方,我方为主方,决不可轻战。
凡战,若彼为主,我为客,唯务深入。
【出处】《百战奇略·客战》
【译文】作战时,如果敌军在本土作战,我军是进人敌境作战,那么务必深人敌军腹地。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
【出处】《百战奇略·强战》
【译文】凡是与敌人作战,如果我方兵多,兵力强,可以故意显示出怯弱的样子,以引诱敌人来与我交战。我用精锐队伍攻击他,他必定失败。
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
【出处】《百战奇略·势战》
【译文】凡是作战,所谓势就是乘势。只要敌军有动摇失败之势,就可以利用它。那么,我军就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并进一步逼迫他,这样,敌军就必然溃败。
篇三:赏罚篇
赏罚篇
1.8.1天下大务,莫过赏罚。赏一人使天下之人喜,罚一人使天下之人惧,苟二事不失,自然尽美。——《资治通鉴·梁纪》
1.8.2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以化天下。——《汉书》卷八《宣帝纪》
1.8.3所谓失人心者,必行政之苛,赋役之多,好恶之不公,赏罚之不明。——《宋史》卷三七八《卫肤敏列传》
1.8.4赏当贤,罚当暴。不杀无辜,不失有罪。——《墨子·尚同中》
1.8.5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1.8.6人君者,察美恶,辨是非,赏以劝善,罚以惩奸,所以为治也。——《资治通鉴·汉纪二十》
1.8.7治国有二柄,一日赏,二日罚。赏者,政之大德也,罚者,政之大威也。——晋·傅玄《傅子·治体》
1.8.8有功而赏,有罪而罚。——宋·苏洵《上皇帝书》
1.8.9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资治通鉴·卷七十二》
1.8.10赏罚不正,则忠臣死于非罪,而邪臣起于非功。——三国·蜀·诸葛亮《诸葛武侯集·便宜十六策·赏罚》
1.8.11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一教。一赏则兵无敌,一刑则令行,一教则下听上。——《商子四·赏刑第十七》
1.8.12明赏不费,明刑不戮。——《商君书·赏刑》
1.8.13令行禁止,为国之关键。然则,治天下赏罚而已矣。赏不事丰,所病在不均;罚不在重,所困在不当。——《南齐书·崔祖思传》
1.8.14杀一人则千人恐,滥一罪则百夫愁。——唐·陈子昂《请措刑书》
1.8.15杀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杀;伤人者刑,然后人莫敢伤。——宋·李觏《安民策》
1.8.16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1.8.17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韩非子·用人》
1.8.18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管子·立政》
1.8.19诛赏不可以缪,诛赏缪则善恶乱矣。——汉·刘向《说苑·政理》
1.8.20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墨子·尚同下》
1.8.21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战国策·秦策三》
1.8.22赏罚者,不在乎必重,而在于必行。——三国·魏·徐干《中论·赏罚》
1.8.23喜无以赏,怒无以杀。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管子·版法》
1.8.24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荀子·正
论》
1.8.25褒有德,赏有功,古今之通谊。——汉宣帝《益封张安世诏》
1.8.26赏不遗疏远,罚不阿亲贵。——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
1.8.27正言不赏,妄言不罚,则馋佞终不去矣。——宋·宋孰《直言对:
1.8.28惩劝不明,则风俗污浊。——《晋书·刘毅传:
1.8.29禁之于亲贵,则天下从;制之于宠,则天下畏。——《新唐书》卷一一二《王义方列传:
1.8.30赏贤、罚暴,勿有亲戚兄弟之所阿。——《墨子·廉爱下: 1·8·31赏罚者,所以示其信于人,而欲人必从也。赏罚有不公,则人心不平,怨尤生焉。更欲人之从事之,济亦难矣哉!——明‘宋诩《宋氏家要部》
1·8·32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战国策·燕策二》
1.8.33不行无功之赏。——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辞赐金札子》 1·8·34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三国·魏·徐干《中论·赏罚》
1·8·35夫行罚先贵近而后卑远,则令不犯,行赏先卑而后遗近,则功不遗。——《资治通鉴·唐纪》
1.8.36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昭公五年》 1·8.37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
有功。——宋·李觏《强兵策》之八
1.8.38无爵禄则主无以劝民,无刑罚主无以威众。——《管子·明法解》
1.8.39以劳受禄,则民不幸生。刑罚不颇,则下无怨心。——《管子·君臣上》
1.8.40犯令者不讳其亲,有功者不忌其仇。——宋‘许洞《虎钤经·论将》
1.8.41立法施教,莫大于赏罚。赏罚者,国之利器,而制人之柄也。—北齐·刘昼《刘子·赏罚》
1.8.42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功。功赏明,则民竟于功。——《商子·错法》
1.8.43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资治通鉴》卷七二《魏纪四》
1.8.44论功劳,行赏罚,不敢蔽贤有私。——《管子·地图》
1.8.45官赏刑罚,与天下共其可否,勿以己之爱憎喜怒移之,天下自理。——《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四》
1.8.46国家大政,在于赏罚。——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乞优赏宋昌言札子》
1.8.47居上之患,莫大于赏无功,赦有罪;尤莫大于有功不赏,而罚及无罪。——明·吕坤《呻吟语选下·补遗》
1.8.48若赏一无功,则天下饰诈矣;罚一无罪,则天下怀疑矣。是以明德慎罚,而不肯轻之。——晋·傅玄《傅子·治体》
1.8.49若勋劳宜赏,则不吝千金,无功妄施,分毫不与。——明·刘基《百战奇略·赏战》
1.8.50赏一人而千万人}兑者,赏之;罚一人而千万人劝者,罚之。——《新唐书》卷一一二《王义方列传》
1.8.51赏不当功,诛不应罪,上下离心,而君臣相怨也。——汉·刘安《淮南子·主术》
1.8.52赏不逾时,刑不择贵。——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材》
1.8.53赏勿疏漏,罚勿容亲。——《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李玄盛列传》
1.8.54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1.8.55廉耻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晋书·阮种传》
1.8.56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左传·桓公二年》
1.8.57有善必尝,所以劝能,有罪必诛,所以惩恶。——李世民《全唐文》卷三十四《诛裴景仙敕》
1.8.58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墨子·尚贤上》
1.8.59有功者赏,有罪者罚;功盛者赏显,罪多者罚重。不能致公,虽有贤名,不予之赏;官职不废,虽有愚名,不予之罚。赏罚用于实,不用于名;贤愚在于质,不在於文。故是非不能混,喜怒不能倾,奸轨不能弄,万物各得其宜。——清《康有为全集》第二卷
正在阅读:
百战奇略02-18
高三数学 《3年高考2年模拟》第六章 数列 第二节 数列的应用04-09
PEP6 Unit3 B Read and write英语教学反思05-03
可爱的小狗作文700字07-08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09-06
再打县交规模拟考试精选第1套试题04-17
新闻英语听力技巧05-02
三十六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