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9-23 05:51: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窃读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难点、重点: 1. 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 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多年来我们一直和书形影不离,我门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读通课文。 3.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 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三、二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直接说明窃

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③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五、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以及“窃读”的滋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如:

刚进书店时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得喊着:“大些!再大些!”

高兴却又装着不高兴的复杂表情。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一种惧怕。 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2)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如: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对书的酷爱。 4.练习朗读。 师生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五、补充材料,倡导个性阅读 分发材料:《窃读记》节选。 1.用心读文章,品味文章。 动笔去划一划,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读书的收获与感受。(引导学生能够简单用上学习课文时的方法。谈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09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