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论文

更新时间:2024-06-08 19: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网络教育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设 计

题 目: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及控制

学习中心: 福建建宁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 高中起点专科 专 业: 水利水电工程 年 级: 2010年 秋 季 学 号: 101459401577 学 生: 阮承福 指导教师: 张静 完成日期: 2012年 7 月09 日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水利工程在其发挥发电、防洪、航运、灌溉等优势的同时,也对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产生了较多影响。开展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分析,对如何兴利弊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优势,减免其不利影响等是保障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论文主要对水利工程环境的影响分析和控制措施进行研究。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对水利工程对环境各方面影响进行客观的分析,并提出改善性建议和治理措施。结合三门峡水库水利工程实例,进行具体的环境影响分析和数据对比,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控制措施

I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目 录

内容摘要 ........................................................................................................................... I 引 言 ............................................................................................................................ 1 1 水利工程环境概述 .................................................................................................... 3

1.1 水利水电工程特点 ......................................................................................... 3 1.2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研究的必要性 ................................................................. 3 1.3 研究课题的提出 ............................................................................................. 4 2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 5

2.1 水质影响分析 ................................................................................................. 5 2.2 生物的影响分析 ............................................................................................. 5 2.3 气候影响分析 ................................................................................................. 6

2.3.1 降雨量影响 .......................................................................................... 6 2.3.2 气温影响 .............................................................................................. 6 2.3.3 风影响 .................................................................................................. 7 2.4 社会环境影响 ................................................................................................. 7

2.4.1 工程建设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的影响 .......................................... 7 2.4.2 工程建设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 7 2.4.3 工程建设对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影响 .......................................... 8

3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 8

3.1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9 3.2 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中 ......................................... 9 3.3 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 10 4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与控制案例分析 ...................................................................... 10

4.1 三门峡水库是一项典型的水利水电工程 .................................................... 11 4.2 三门峡水库环境影响及分析 ........................................................................ 11

4.2.1 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 ............................................................. 11 4.2.2 对湿地类型的影响 ............................................................................. 11 4.2.3 对库区地下水的调控作用影响 ........................................................ 12

II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4.2.4 移民搬迁问题 .................................................................................... 13 4.2.5 水库泥沙淤积问题 ............................................................................ 13 4.2.6 环境保护问题 .................................................................................... 14 4.3 三门峡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 15

4.3.1 减淤的举措和效果 ............................................................................ 15 4.3.2 保证湿地生态用水 ............................................................................ 15 4.3.3 水库库岸坍塌防治措施 .................................................................... 16 4.3.4 保证调度运用准确及时 .................................................................... 16 4.3.5 制定了水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了明确的保护措施 ........................ 16

5 结论与展望 .............................................................................................................. 16 参考文献 ........................................................................................................................ 18

III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引 言

水利工程泛指一切由中央、地方、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或以其它投资方式(包括外商独资、中外合资等)兴建的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航运、养殖、旅 游以及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由此可见,水利工程所指的范围很广,大到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小到农田灌溉渠道输水工程,都属于它的范畴。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四千年前就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数千年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各族人民为征服自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消除水害、开发水利方面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我国极其丰富的史籍中,记载着水利事业数千年悠久的发展历史。水利技术是生产力,水利事业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现代 工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对河流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兴建了一大批各种各样的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也极大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兴利弊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为人类造福的优势,减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广大水利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一)水利工程在发挥其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方面,二是社会环境方面。

(二)水利工程环境影响控制措施有三个方面:一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二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中三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三)三门峡水库是一项典型的水利水电工程,用于防洪、发电、灌溉、工业供水等,其面对的环境问题具有代表性,以此为案例进行分析。

二、本文的研究意义。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经指出,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但是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之所以能够统治自然界是因为我们能够正确认识 和运用自然规律,而绝不是站在自然界以外。要运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必须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

人类兴建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直接和现实的需要,改善生存环境,为了人类的发展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说,水利工程对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水利工程的建成提高了抗御洪、涝、旱、

1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了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为人民提供了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水电是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可以取代化石燃料和核能,与建火电站相比水电具有不污染环境、减缓温室效应和酸雨危害的优势,还可以减轻北煤南运的运输压力;开发旅游景点,发展旅游事业,改善中下游水质状况及供水条件等。

2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1 水利工程环境概述

1.1 水利水电工程特点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在能源利用方面,水电相对于火电具有灵活性强,污染小,可再生等优势,水利工程的兴建在能源战略方面有很大的需求。

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国民经济和附近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大水库是一座人工湖,水库蓄水后,一面可以调节当地的气候条件,美化周围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库区周围地下水位升高,对矿井、房屋、耕地有不利影响,同时淹没一部分土地和村庄。水库一旦失事,其危害极大。

水的作用使水工建筑物多样化,建筑物的工作条件也复杂化。水利工程需要修建挡水坝、堤、溢洪道、水闸、取水口、进水口、引水管、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水工建筑物由于上下游水位差,水坝受水平推力,还受坝基和坝体内的浮托力和渗透压力;由于水库水面宽阔,产生波浪,波浪对坝产生波浪力;泄流时高速水流对坝体及下游都有冲刷作用;遇地震时,库水产生地震动水压力。多种作用力的存在使建筑物工作运行受较多制约和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条件复杂。要求在整个施工期间,在保证建筑物安全施工条件下让河水改道。(1)施工过程受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施工导流、围堰填筑和基坑排水是施工进度的控制因素。(2)水利水电工程多处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山谷地区,远离后方基地,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成本费用高。(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工程量大,技术工种多,施工强度高,环境干扰严重,需要反复比较论证优选,才能保证施工质量。(4)施工过程中,石方爆破、隧洞开挖、水上水下和高空作业多,施工安全需十分重视。

1.2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研究的必要性

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水利工程凭借其防洪、发电、灌溉等效益和清洁、可再生等优势,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但水利工程具有的施工复杂、建筑物多样、工程浩大等特点,其建设项目往往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在环境影响方面,水利水电工程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目前,

3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

水利工程会对环境产生很大影响,有些影响还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因此,我们要努力寻求减轻其不良影响的措施,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深入研究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也兼顾了环境的不被破坏,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以取得共赢。可见,加强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1.3 研究课题的提出

水利工程在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生态系统产生各种影响,有的甚至是持续而深远的影响。为解决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工程建设必须服从生态经济区域的整体规划,并从系统思想出发,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已成为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这也是水利工作者在从事水利事业的同时要考虑的问题。分析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目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的各种生态影响,以实现水利工程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4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2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2.1 水质影响分析

水库蓄水后,对水质可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1)有利影响:库内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可使水体的浊度、色度降低;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CaCO3和MgCO3并沉淀下来,降低了水体硬度。

(2)不利影响:库内水流流速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库内水流流速小,透明度增大,利于藻类光合作用,坝前储存数月甚至几年的水,因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富营养化;被淹没的植被和腐烂的有机物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并释放沼气和大量二氧化碳,同样导致温室效应;悬移质沉积于库底,长期累积不易迁移,若含有有毒物质或难降解的重金属,可形成次生污染源。

2.2 生物的影响分析

生物物种则泛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当前社会上极为关注的是大坝建设对洄游鱼类造成的影响。事实上,洄游鱼类由于种类不同,其生存的环境也各不相同,如鲟鱼,相当一部分是在北纬45℃左右的日本北海道和我国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等河、海之间洄游。而且,并不是每条河流都有洄游鱼类。世界各国在建坝时解决鱼类洄游问题通常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等;另一种是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我国长江葛洲坝工程建设中,解决中华鲟洄游问题就选择了人工繁殖的办法,事实证明是比较成功的。需要强调的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河流上建坝,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是不同的,要对具体的河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对陆生植物和动物的影响:①永久性及直接的影响,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对陆生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直接破坏;②间接的影响,指局部气候,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所造成的对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等的影响。

(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指对水生藻类植物的影响。水库淹没区和浸没区原有植被的死亡,以及土壤可溶盐都会增加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库区周围农田、森林和草原的营养物质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从而形成富营养化的有利条

5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件。

(3)对鱼类的影响: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如:长江葛洲坝,下泄流量为41300~77500m3/s,氧饱和度为112%~127%,氮饱和度为125%~135%,致使幼鱼死亡率达32.24%.

2.3 气候影响分析

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所控制,但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2.3.1 降雨量影响

(1)降雨量有所增加:这是由于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引起的。

(2)降雨地区分布发生改变: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可使降雨分布发生改变,一般库区蒸发量加大,空气变得湿润。实测资料表明,库区和邻近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外围区降雨则有所增加,一般来说,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

(3)降雨时间的分布发生改变:对于南方大型水库,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大气对流减弱,降雨量减少;但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作用增强,降雨量增加。 2.3.2 气温影响

大面积水体替代陆地,将对区域气温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体来看,大型水库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起到“缓冲”和“调节”的作用,通过升高最低气温、降低最高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气温的日差以及年内变差和年际差异。大型水库对年均气温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利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一般来说,在北方寒冷地区,水库主要充当“热源缓冲”,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的年均气温,而在南方炎热地区,则主要充当“冷源缓冲”,可能会降低局地的年均气温。三峡水库位于我国湿润地区,年均气温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其以充当“冷源缓冲”为主,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库区的年均气温,特别是夏季

6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气温,但在冬季,由于水体放热,局地气温会在一定程度上升高。 2.3.3 风影响

由于水面替代原来凸凹不平的陆面,水库修建将在总体上增大库区风速,对于个别狭窄河段,由于河谷的狭管效应减弱,水库的风增速效应可能不太明显。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一般会在库区出现“水陆风”现象,即白天风由水库吹向沿岸,而在夜间则相反,风由陆地吹向水面。

2.4 社会环境影响

2.4.1 工程建设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的影响

移民安置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大课题,其对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兴建水库,淹没土地,必将使人地矛盾更加紧张。如果移民未加妥善安置,还会造成毁林开荒,引起水土流失等问题。众所周知,三峡工程中移民总量达到113万,我国在三峡工程的建设中制订了开发性移民政策,不仅要给移民安置淹没补偿费,而且要使移民及迁入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确保长治久安。据世界大坝协会的数据,大型水利工程要对4000万~8000万不得不离开家园的人负责,这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得到或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还有成千上万失去土地的人不得不生活在河流下游并忍受着水坝带来的各种影响。

工程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一方面通过筑堤建库、疏通水道等措施,保护农田免受淹没冲刷等灾害;通过拦截天然径流、调节地表径流等措施补充土壤的水分,改善土壤的养分和热状况。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兴建也使下游平原的淤泥 肥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同时输水渠道两岸由于渗漏使地下水抬高,造成大面积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例如,阿斯旺大坝的兴建使泥沙淤积在水库内,汛期不再出现 洪水泛滥肥沃两岸的土地。三峡水库的中下游地区大面积低湖田面临沼泽化威胁,渍害田比例增大。

2.4.2 工程建设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引起诸多环境因素的变化,如施工期产生的废污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都会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和当地居民及施工人员的健康。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会改变某些病原体孳生环境及传媒栖息

7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地。例如,阿斯旺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水介疾病的传媒体不再被洪水冲刷,因此血吸虫病、疟疾、肠胃炎等发病率急剧上升。据统计,水库一带居民血吸虫病发率约为80%,部分三角洲地带几乎高达100%,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4.3 工程建设对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使部分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淹没。文物古迹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风情、科学技术、军事和历史等情况,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古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对重要的古迹要进行防护、迁移、仿制并进行录像保存

8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3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3.1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a在施工承包合同的签订时,承包商对施工现场污染物的扩散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所应负的责任,应写进合同书内,要有环保措施,对各种污染物排放要限制在标准以内。b施工前要在施工现场建立必要的环保监测机构,进行水质、大气、噪声的本底测定,便于和施工阶段不同时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c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后,还要建立卫生防疫机构,以避免施工期数万工人集中在一起,引起流行病的传播和扩散。这方面的教训,在我国大跃进时期的兴修水利中是十分深刻的。施工后期的任务。特别要对施工阶段破坏的植被景观及时恢复,制订工区的全面绿化规划,以保护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在工区范围内的生物圈内,研究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生产的合理的方式,控制规划人群自身的发展,保持生物种群的恰当比例。

3.2 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中

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中。a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研究设计过鱼的建筑物等设施,研究设计用于人工孵育场和人工产卵场的建筑物,研究设计为改善水生物生境的蓄水或排水工程,研究设计入海河口排沙防淤工程,改善鱼类回游和河口环境,防止坝下溶解氧过饱和的工程措施,研究设计改善坝下低温的建筑物,提高水温的工程措施;b在防治水污染方面,通过修建闸坝等工程,合理调节水量,增加环境用水,保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建设氧化塘处理工程系统,土地处理工程系统,设计调节水库、污水库、截流工程、增设曝气设备,开挖引水冲污水道等工程等,增加水体稀释自净能力的工程技术措施,如污水深水排放工程,修建多功能的水量调节 工程,增加枯水流量,保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等,研究设计水体增氧的建筑物;c对库区水环境的污染采取措施:对入库污染负荷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做好移民安置区的环境保护规划,重视安置区新老企业 的废水治理,落实环境保护投资;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发展适合于沿江城镇的处理废水的生态工程系统;加强库区水质监测与管理。

9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3.3 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为防止和缓解水利工程建设该区域的经济及生态平衡的破坏,应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对该地区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而且依靠当地自身的能力很难使生态得到平衡,经济得到发展。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应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范围。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提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当地的生态进行补偿,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生态平衡。可以说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还原生态价值,不仅缓解水利工程在建设工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而且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精神。

10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4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与控制案例分析

4.1 三门峡水库是一项典型的水利水电工程

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957年动工,1960年投入使用。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约17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68.8万km2,占全流域面积的91.5%。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治黄工程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发电、灌溉、供水的重任,保护着冀、豫、鲁、皖、苏5省2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1.7亿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枢纽运营四十多年来,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

4.2 三门峡水库环境影响及分析

4.2.1 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一)破坏大量的林地、草丛、农田等植被。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进行,施工方要进行工程占地等行为,大量的植被遭到破坏,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不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从而改变了河道的理化性质,恶化了河道岸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污染使大量的动物被迫迁移,结果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二)迫使动物迁移。在河流区域周围,植被种类多样,而破坏这些植被使这些植被生存环境丧失,造成物种群居减少,使该区域的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也使该区域的湿度增大,导致栖息于低于该区域湿度的鸟、兽的生活范围遭到破坏,被迫向其他地区迁移,阻碍动物的迁移,大大影响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4.2.2 对湿地类型的影响

库区水域面积、湿地面积与水库水位关系曲线如图4.2.1。根据测算,水库蓄水位320m时,库区湿地面积274.7km2;水位315m时,库区湿地面积减少到92.3km2;水位310m时,库区湿地面积减少到38km2;水位305m时,库区湿地面积减少到13.5km2。水库降低水位运行,直接造成库区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部分湿地将丧失原有的生态功能。

三门峡水库运行水位降低及由此引起库区部分湿地生态需水供给受阻,致使湿地生境状况出现不利变化。三门峡水库运行水位320m时,山西芮城圣天

11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湖湿地湖区的水资源主要通过水库蓄水进行自然补给,水位降低至318m以下,湖泊水量补给困难,湖泊水面主要通过人工抽取黄河水维持。河南三门峡库区的灵宝鼎湖湾芦苇湿地,是河南省黄河水道上唯一的万亩芦苇生产区,也是三门峡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构成部分,有大量天鹅等珍稀物种在此栖息。由于库区水位的降低,基于运行水位320m的天然补给难以为继,必须通过修建闸门蓄积水库高水位运行时的滞留水。同时库区湿地类型的相互转化,也是依赖于库区运行水位,在高水位时,滩涂湿地转变为河流湿地(淹没),而在低水位,水面大量减低,河流湿地向滩涂湿地转变,而两者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

300 面积(平方公里)250 200 150 100 50 0 水域面积湿地面积300310315320325运行水位(m)表4.1 库区水域面积、湿地面积与水库水位关系曲线 3054.2.3 对库区地下水的调控作用影响

黄河水是库区滩地及库周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源与黄河水位联系密切,进而影响库区湿地水位和水文过程。如图4.2.2为1994~2003年库周多年平均地下水位年内变率(正表示上升,负表示下降)与多年平均水库蓄水位变率响应关系曲线,表明水库蓄水水位对库周地下水位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降低水库运行水位,地下水有效补给难度加大,同时对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将造成严重影响。

12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0.80.6地下水位变率(m/d)0.40.20-0.6-0.2-0.4-0.6水库蓄水位变率(m/d)-0.4-0.200.20.40.60.8 表4.2 库区及库周地下水位与水库运行水位年内变率关系曲线图 4.2.4 移民搬迁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移民数量往往较多,移民问题显然是最复杂、最敏感的事情,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一般情况下,都专门制定“移民安置规划”,但移民设计到的问题多而复杂,是一项需要行政支持、多专业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三门峡水库淹没损失,最初按360米设计时,要淹没耕地333万亩,迁移90万人;后来,1958年,将初期水位运用定为335米时,还要淹没耕地85.6万亩,移民31.89万人;后来,库区塌岸发生,移民又增加了8.49万人,实际总数达40.38万人。他们当中,迁往宁夏、甘肃敦煌等偏远地区的共3.99万人,由于水土不服,曾多次迁来迁去,现已大部迁回。由关中平原迁往山区旱塬、沟壑区的12.11万人,也因无法生产而迁回原地。

4.2.5 水库泥沙淤积问题

由于黄河本身的特殊性和对黄河泥沙淤积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以及对水土保持拦沙减淤效果估计过高,三门峡水库工程建设经历了兴建,两次改建和改变运用方式的曲折历程。(一)泥沙淤积造成潼关高水位。三门峡水库蓄水一年半的时间里,十五亿吨泥沙全部铺在了从三门峡到潼关的河道里,把潼关河床抬高了4.5米。从秦岭下来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本来流得好好的,此时已变成“来水宣泻不畅”,弄得从无水患的渭河两岸也不得不修起了防洪堤。渭河流域淤积了大量泥沙,河床抬高,大片良田浸没,土地迅速盐碱化,危险直逼古都西安。迫于无奈,只好降低水位,拆除15万千瓦发电机组,改装5万千瓦小机组。同时耗费惊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通排水洞,

13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以泄泥沙。如此一折腾,不下百亿元投进水库“打水渠”。世代生活在渭河平原的许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宁夏缺水地区迁徒。(二)三门峡水库未设计泄流排沙孔洞。三门峡大坝是按高坝大库设计的,没有设计泄流排沙孔洞。事实上,设计上的缺陷在三门峡水库刚刚投入使用的时候,就已经逐步显露。由于没有充分考虑泥沙的问题,三门峡水库刚投入运行,就出现了严重的淤积问题。1964年和1969年,三门峡水库先后进行了两次改建,主要是增设泄流排沙的通道,以缓解淤积程度。但即便是这样,三门峡上游的泥沙淤积问题,还是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4.2.6 环境保护问题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水库初期蓄水和运行期枯水季节,三门峡水库将放水补充,以满足下游河道的生态要求。2、加强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施工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公告、宣传册发放等形式,教育施工人员,通过制度化严禁施工人员非法猎捕动物及野生动物,禁止施工人员捕食蛙类、蛇类、鸟类、兽类,以减轻施工对当地陆生动植物的影响。

(二)声环境保护措施:1、降低设备声级: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施工计划时,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日间,禁止夜间施工。对突发性的噪声污染,如爆破,应尽量避免在人群休息时发生,严禁在夜间进行;减少施工交通噪声:由于施工期间交通运输对环境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少夜间运输量;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预防噪声过大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施工人员工作时应佩带防噪声耳塞、耳罩或防噪声的头盔。

(三)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工程配备1台洒水车,在开挖、爆破集中的首部及料场、各工区、施工公路等地,非雨日的早、中、晚来回洒水,减少扬尘,缩短粉尘污染的影响时段,缩小污染范围。对各加工系统附近采用洒水降尘的方法,以降低粉尘污染影响的程度。在混凝土拌和系统进行生产时,对其产生的粉尘排放浓度应控制在《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规定的标准以内。为每套拌和系统配置袋式收尘器,除尘设施与拌和楼同时运行。施工期间,交通车辆多为柴油燃料的大型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与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需安装尾气净化器,保证尾气排放标准,降低废气污染程度。

14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4.3 三门峡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我国的多数水库都兼有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的任务,水库建成后,如何确保水库生态环境平衡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水库水环境控制措施涉及到广大的地域范围,涉及到众多复杂的因素。在三门峡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控制措施中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3.1 减淤的举措和效果

三门峡水库1973到1986年,一般条件下,水库非汛期最高水位按326米控制,通过“蓄清排浑”控制运用,成功实现了库区冲淤平衡和潼关高程相对稳定。1986年后,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汛期入库洪水量大幅减少,而潼关高程却还像修建水库前一样呈上升态势。为此,黄委会和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积极主动采取了以下6项措施。(一)1990年,在已打开8个导流底孔的基础上,又打开两个,加大枢纽泄流规模;(二)1993年开始,水库非汛期实际最高运用水位基本上按322米控制,使水库运用不对潼关至古朵河段产生回水淤积影响;(三)1996年后,逐年进行潼关河段清淤并逐步加大力度;(四)2000年前开两个底孔,至此,12个导流底孔全部打开;(五)2001年起,实际最高防凌、春灌运用水位基本按不超过320.5米控制;(六)今年实施东垆湾裁弯取直工程,缩短河道长度约10公里。 4.3.2 保证湿地生态用水

湿地的灵魂是水,要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必须科学合理地确立三门峡水库运用水位,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使水库尽可能多地发挥其蓄水调节功能,还湿地生态用水。(一)黄河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的几场洪水,水库冲淤变化也主要发生在洪水过程中,因此汛期库水位的控制显得特别重要。实际观测表明,当入库流量在1500立方米每秒以上时,一场洪水基本上就可以将非汛期的泥沙淤积全部排出库外,实现水库的年内冲淤平衡。(二)三门峡水库非汛期按320米运用,湿地面积为275平方公里,对库区周边的湿度和气候起到了极大的调节作用,保证了一方生态平衡。库水位按320米和318米运用时,潼关上下河段完全出于自然河道状态,已不受水库非汛期蓄水影响。(三)三门峡水库应保持非汛期320米、汛期平水期305米的水位运行,保证三门峡市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基本维持库区已形成的新的生态平衡。1950年代库区有

15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鸭科鸟类9种,现在增加至12种,目前已经查明的有118种,天鹅、鸳鸯、大鸨这些珍贵的鸟,也开始陆续在库区出现。每年冬季至春季蓄水期,数万只白天鹅,就会集聚在库区戏水。库区200平方公里的水域已经成为维持本区域生态平衡的基本要素,并且已经成了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4.3.3 水库库岸坍塌防治措施

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9月蓄水运行以来,库岸坍塌现象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塌岸0.5~0.7亿m3.指出了造成库岸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力条件的变化;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和岩性特征,表现了不同的塌岸强度,其中黄土区为极强塌岸段,黄河Ⅱ级阶地为强烈塌岸段,黄河Ⅰ级阶地为中等强烈塌岸段;分析了引起库岸坍塌的主要水力条件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且不同水力条件及其变化特征,对库岸坍塌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同;防治库岸坍塌应采用标本兼治的原则,治标是指对塌岸进行必要的加固、支挡、衬砌等;治本就是根据引起塌岸的原因以及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塌岸特征和水力条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从根本上进行综合治理 4.3.4 保证调度运用准确及时

水库调度运用的原则:按照防洪、防凌、灌溉、发电的顺序。在确保水库工程和防汛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发挥灌溉、发电综合效益(一)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应建立常年的调度机构,加强水情联系和水情分析。要健全岗位责任制,建立常年调度值班制度,大汛期与凌期昼夜值班,做好调度和交接班记录,并负责与有关方面联系。(二)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在接到上级主管部门运用指令后,应严格按照指令要求实施,不得延误。(三)所有泄洪建筑物的闸门,平常应加强管理维修,随时做好启闭运用准备,做到运用启闭灵活。启闭时必须严格按照预先拟定的程序,通知专职人员按操作规程进行启闭,闸门启闭依据、时间、次序、开度等要详细记载并要妥善保存。 4.3.5 制定了水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了明确的保护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水库上游地区水环境保护规划。划分了3级保护区,明确了各保护区的范围,明确了各级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明确了各保护区环境管理要求,明确了各保护区内人类开发建设活动的控制要求。

16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5 结论与展望

(1)从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引水灌溉和古罗马的城市供水系统,到20世纪中叶的胡佛水坝和阿斯旺水坝,再到今天的张峰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手段,伴随我们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水利工程的建设仍在不断发展。

(2)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我们在兴建水利工程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水利工程作为新生的环境组成与其它各环境组成的协调和平衡问题。使它们成为一个更为和谐的水资源系统。

(3)评价和研究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问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进行环保设计,加强施工环保,完善环境管理,使有利影响得到充分利用,针对不利影响提出并采取减免和改善措施,达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和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获得水利工程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我们应努力达到的目标。

17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

参考文献

[1] 宋国光,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影响的刍议国土经济,1994(1). [2] 刘昌明,调水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人民长江,1996,27(12). [3] 潘家铮,中国水利建设的成就问题和展望中国工程科学2002(2). [4] 张完善,刘六.校园环境与学风建设.城市日报,2002年3月5日,第2版. [5] 张二凤, 陈西庆.人类活动对河流入海流量下降的影响-以长江黄河为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1-86.

[6] 李振海,浅论环境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2004

[7] 方子云,邹家祥,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环境水利分册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8] 李正霞,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2000 [9] 许士国,环境水力学.2005

[10]李蓉,郑垂勇,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2007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zx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