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16 04: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XX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1.2、《XX制梁场规划与土建设计图》; 1.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1.4、《杭长高速铁路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2、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XXXX工程有限公司XX制梁场临建工程。 3、工程概况 3.1、工程地理位置

本制梁场位于杭州市XX区进化镇涂川村,杭长客运专线DK38+750~DK39+000位置,占地116亩。农田场地狭窄,三面环山,交通不方便,田间小路无法进出车辆需要修建临时便道。

3.2、气象

本段线路气候全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冰冻期短,春雨、梅雨比较明显,年均气温16~18℃,呈南高北低分布,夏季平均气温33.8℃, 冬季平均气温3.6℃,极端最高气温39.8℃~42.9℃,极端最低气温-7.1℃~-15.0℃,年日照时数1912小时,年均降雨量1449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6%~81%,无霜期199天~328天。最大降雨量192.5mm,最大风速20m/s,平均风速3m/s,最大积雪20cm。

3.3、地质情况

1

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1)地形地貌及场地概况

我单位委托渐江省地质勘察设计院进行了地质勘察。梁场范围内场地地貌属低丘和山前湖沼积平原地貌,地势稍有起伏,拟建场地原始地面标高为4.7~31.0m左右。场地内的东、西、北侧三面环山,山前平原向南开口,山体基本稳定,斜坡中种植有毛竹及灌木。

(2)地基土层的构成与特征

根据勘探揭露地基土的岩性、埋藏分布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分析,可将勘探深度内地基土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7个亚层。自上而下分层描述如下:

1层:耕植土

灰色,黄灰色,软塑,无层理,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夹有少量的全风化状的碎石,表部混有植物根系。

层厚0.50~0.60m,平均厚度0.53m;顶板埋深0.00~0.00m,平均埋深0.00m;顶板标高4.70~8.11m,平均标高5.88m。全场分布。

2层:粉质粘土

灰黄色,软可塑,局部软塑,厚层状,土质稍均,局部混有少量的砾砂。含少量铁锰质氧化斑点,刀切面稍有光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中等偏高压缩性。

层厚1.00~1.50m,平均厚度1.33m;顶板埋深0.50~0.60m,平均埋深0.53m;顶板标高4.10~7.51m,平均标高5.35m。全场均有分布。

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局部呈粉质粘土状,易污手,混少量腐植物及有机质,切面光滑,韧性及干强度高。高压缩性,土质均匀较差。

层厚1.80~3.00m,平均厚度2.20m;顶板埋深1.50~2.00m,平

2

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均埋深1.80m;顶板标高2.70~3.85m,平均标高3.19m。该层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区,分布区域原始地面标高一般小于6.0m。

4层:粉质粘土

灰绿色,褐黄色,硬可塑为主,厚层状构造,含少量铁锰质氧化斑,偶见灰色的网纹状构造,局部混有全风化状的砾石。切面较光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

层厚1.20~7.20m,平均厚度2.78m;顶板埋深1.80~4.50m,平均埋深3.11m;顶板标高0.59~6.11m,平均标高2.93m。本层全场分布。

5a层:全风化凝灰岩

黄灰色,岩质矿物成分风化严重,原岩结构基本被破坏,风化裂隙发育,原矿物风化成砂土状,岩质较软,易钻进。

层厚1.30~3.80m,平均厚度2.73m;顶板埋深3.20~11.70m,平均埋深5.97m;顶板标高-6.35~4.13m,平均标高-0.41m。该层普遍分布,仅在DK1号孔周边缺失。

5b层:强风化凝灰岩

灰黄色,灰白色,凝灰质结构,其结构大部分被破坏,原岩矿物成分风化较严重,风化裂隙发育,厚层状,岩芯较破碎,岩质稍硬,较易钻进。

层厚1.00~3.00m,平均厚度1.73m;顶板埋深3.50~13.00m,平均埋深8.05m;顶板标高-7.91~4.61m,平均标高-2.17m。该层全场分布。

5c层:弱风化凝灰岩

紫灰色,灰白色,凝灰质结构,其结构部分被破坏,沿节理面原岩矿物成分风化较严重,风化裂隙较发育,厚层状,岩芯完整性较好,多呈长柱状(10~30cm),岩质坚硬,不易钻进。

3

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其顶板埋深6.00~14.20m,平均埋深9.78m;顶板标高-9.31~2.11m,平均标高-3.90m。该层全场分布。 (3)水文

勘探深度以浅揭示地下水为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埋藏较深,经地质钻探揭露,地表以下12.5~12.8m为地下水;经当地调查在地表50m以下水才可作饮用水,故需打深井才能满足施工条件。

3.4、主要工程数量

制梁场设计规划5个32m箱梁制梁台座、1个24m、32m箱梁共用制梁台座;40个32m存梁台座、12个24m、32m共用存梁台座;1个检测台座。制存梁、检测台座工程数量如下表:

6个制梁台座工程数量表

名称 Ⅰ级钢筋 Ⅱ级钢筋 角钢 混凝土 混凝土 规格 70mm*70mm C15 C30 单位 吨 吨 吨 m3 m3 数量 2.452 270.951 7.4 140.26 62.1 合计 2.452 270.951 7.4 140.26 2723.81 备注 52个存梁台座工程数量表

名称 Ⅱ级钢筋 I级钢筋 C30桩基砼 规格 φ20mm φ8mm C30 单位 吨 吨 m3 数量 70.03 15.03 5209.68 合计 70.03 15.03 5209.68 备注

4

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混凝土 C40 m3 62.1 62.1 4、施工组织规划 4.1、施工组织机构

制梁场作为我方管区内的重要施工环节,在施工中体现出尺寸精度高、材料质量高、工序操作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客观上要求组建完善和严密的施工组织管理机构。管理层设置“三部两室”。(详见组织机构图、职责划分表)

4.2、工期计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项目名称 拌合站基础及设备安装 40吨门吊基础 钢筋綁扎台混凝土硬化 制梁台座地基处理 制梁台座 钢筋绑扎台座 存梁台座地基处理 32m存梁台座 运梁通道地基处理 提梁通道路面 检测台座 5

开始时间 2010-6-20 2010-6-7 2010-6-12 2010-6-15 2010-6-25 2010-6-20 2010-6-15 2010-6-25 2010-6-15 2010-6-20 2010-8-1 完成时间 2010-6-30 2010-6-25 2010-6-30 2010-7-20 2010-8-31 2010-7-20 2010-7-31 2010-8-31 2010-7-15 2010-7-20 2010-8-31 备注

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检测台座采用扩大基础接承台再接支撑垫石形式,台座承台断面形式为9.0×0.9×9.0m;支撑垫石断面尺寸为1.5×1.5×0.4m,承台采用C30,垫石采用C40钢筋混凝土。

5.6、50T龙门吊轨道

50T龙门吊轨道基础采用¢1000mm桩径钻孔灌注桩加钢筋混凝土整体道床结构形式,轨道混凝土标号为C30,轨道基础断面为150㎝×60㎝形式,轨道梁基本长度为8m,每8m设置一道断缝。轨道混凝土基础施工完成后,在基础上直接铺设龙门吊专用钢轨。

5.7、提梁机通道

提梁机通道下地基采用宕渣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深度1m。处理完成后,在其上铺30cm后水泥稳定碎石并夯实密实度不小于95%,地基承载力达到250kpa。面层为30cm砼。

5.8、移梁通道

移梁通道下地基采用宕渣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深度1m。处理完成后,在其上铺30cm后水泥稳定碎石并夯实密实度不小于95%,地基承载力达到250kpa。面层为30cm砼。

6、制梁场设计及施工方案 6.1、施工总体安排

根据需要计划安排一个临建工班,拟配人员为:施工负责人1名,技术员3名,质检员1名,测量人员3名,试验人员2名,司机10名,普工6名。拟配机械设备为:钻孔桩钻机10台;混凝土运输车4台;混凝土输送泵一台;HSL120型拌和站一套;200kw发电机一

11

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台;现场混凝土试验仪器一套。

6.1.1、施工准备 (1)配合比选定

根据设计要求选定满足施工的配合比,设计钻孔灌注桩配合比由梁场试验室进行配制,以书面形式下发。所用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灌注桩坍落度控制在180~220㎜。

(2)混凝土供应

钻孔灌注桩混凝土供应在梁场拌合站验收之前有线下拌合站提供,待梁场拌合站验收后由梁场HSL120型拌合站集中供应,混凝土运输车送料。进场原材料必需合格方可使用,水泥必需有出厂合格证和我方的复检报告,粗细骨料必需有我方的检验报告。

(3)测量放线

施工前由测量班放出各桩的桩位,打灰桩进行标记,以免施工时破坏重新放样。开钻前用尺量复核桩位,保证在《验标》的允许偏差5cm之内,否则测量班重新复核放样。

6.1.2、施工步骤 (1).钻孔桩

钻孔桩施工根据地质情况采用冲击成孔。 ⑴施工准备

①施工前根据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及机具、设备、材料运输情况,规划施工场地,合理布置临时设施;

②根据地质条件、技术要求确定钻进方法和选用合适的钻具; ③对钻机各部位状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性能良好。 ⑵护筒就位

12

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护筒采用钢护筒,由单节长度2~5m的护筒组成,埋置深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确定,护筒压入前及压入后,通过靠在护筒上的精确水平仪调整护筒的垂直位置。

⑶泥浆制备

用造浆机制浆,并储存于泥浆池中。钻孔施工时,根据地层情况及时调整泥浆性能指标,以保证成孔速度和质量,施工中随着孔深的增加向孔内及时、连续地补浆,维持护筒内应有的水头,防止孔壁坍塌。

桩孔砼灌注时,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泥浆池内,用于下一基桩钻孔护壁中。

⑷钻孔施工

钻机施工,按地质条件、钻孔直径及深度选择钻机及钻头。钻机吊锤在同一垂直线上,保持钻孔垂直。 冲击钻机钻孔

钻机就位,泥浆稠度满足护壁要求和孔壁压力,当泥浆量和泥浆的技术指标达到要求时开始钻进。

开始钻进要缓慢,采用小冲程钻进,待通过护筒底口后方可正常钻进。钻进过程中要注意取样,根据地层情况及时调整冲程、泥浆稠度,在通过松散砂、砾类土或卵石夹土层时采用中冲程;在易坍孔或流砂地段采用小冲程,并提高泥浆的稠度和相对密度。在通过漂石或岩层,如表面不平整,先投入粘土、小片石,将表面垫平,再用十字形钻锥进行冲击钻进,防止斜孔弯孔。钻孔作业分班连续进行。钻进中根据钻进速度及钻碴情况准确判定并详细记录钻进过程地质变化情况。

13

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泥浆经沉淀池净化处理后排放,排放不能造成对周围农田及水源的污染,钻碴用汽车运至指定位置堆放。

(5)清孔

成孔后,进行清孔,并测定孔深。水下砼浇筑前,应复查桩底沉渣厚度,不满足要求时进行二次清孔。水下砼浇筑前,采用泥浆泵射水冲射孔底翻动沉淀物,测量孔底沉渣厚度≤200mm时,立即浇筑砼。

(6)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钢筋笼在加工场集中分节制作,平板车运至工地;每节钢筋笼接头钢筋错开,在接头长度段内受力钢筋焊接接头面积小于总面积的50%;在笼中加设十字钢筋撑,绑扎方木加固,防止钢筋笼变形,吊车进行安装,接长钢筋笼采用焊接连接成型。钢筋笼入孔到设计标高后,用定位吊筋穿入钢管焊接到钢护筒上,保证灌注中钢筋笼不发生掉笼或浮笼。

(7)浇筑水下混凝土

①施工时参考耐久性的相关规定在水泥品种、掺和料的性能指标、骨料特性、外加剂等方面依规定严格执行,并在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振捣、养护等方面依规定指导施工,尤其常水位下的墩台必须在材料的配比、施工方法上严格控制,确保质量。

②混凝土采用250~300mm钢导管浇筑,采用吊车分节吊装,丝扣式快速接头连接;浇筑前,对导管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③安装储料斗及隔水栓,储料斗的容积要满足首批灌注下去的砼埋置导管深度的要求。

④水下混凝土由拌和站进行拌制,6m3砼搅拌运输车运输,输送

14

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泵将混凝土压送进储料斗,当料斗内混凝土数量满足封底要求时开启斗门一次封底。

⑤浇筑中,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埋置深度控制在2~6m),防止导管提漏或埋管过深拔不出而出现断桩。

⑥浇筑混凝土时,要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出现坍孔。

⑦桩身砼灌注顶面高出设计桩顶高程1.0m,以保证桩头质量。 ⑧桩基检测

成桩后按设计要求对桩基进行成桩质量检测和评价,具体检测方法及检测数量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

冲击钻成孔施工工艺见图3-3-4。

15

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砼备制运输 钢筋骨架 制作、运输 设置隔水栓 测量钻孔深度、 斜度、直径 安装钻机设备 制 作 护 筒 平 整 场 地 桩 位 放 样 埋设护筒 钻 机 就 位 检测钻机和设备 冲击成孔 备 制 泥 浆 清孔 吊装钢筋骨架 钢筋骨架检查 设立导管和储料 拼装检验导管 测量沉淀厚度 二次清孔 灌注水下砼 测量砼面高度 拔 除 护 筒 截 桩 头 桩 基 检 测

16

图3-3-4 冲击钻成孔施工工艺流程图

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桩基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要求

序号 1 2 3 检验项目 桩位(纵横向) 桩体垂直度 桩体有效直径 允许偏差 50mm 1% 检验方法 全站仪或钢尺丈量 全站仪或吊线侧钻杆倾斜度 不小于设计值40cm 开挖50~100cm深后,钢尺丈量 6.2、钢筋加工区 (1)地基处理

钢筋加工区地基较好。平整场地后压路机碾压,然后采用20cm厚C20混凝土进行硬化。

(2)电缆布设

地基处理完成后,根据电力管线布置图中的设计,将电缆手孔井用砖砌筑完成,供电电缆在沟渠侧壁固定通过。

(3)场地硬化

钢筋加工场采用C20混凝土进行硬化,硬化20㎝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由试验室提供,混凝土由梁场拌合站提供,罐车运输,人工用插入式振捣棒和平板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预埋钢板按照设计图位置进行安置。

(4)钢筋胎具加工

钢筋绑扎胎具采用钢管和型钢组合而成,底腹板钢筋胎具由角钢70×6㎜、槽钢100×48㎜、槽钢160×65㎜以及200×160×10㎜预埋钢板组成,胎具骨架侧面为三角形、底面为横、纵向型钢网,胎具骨架纵向间距为200㎝。顶板钢筋胎具由支腿钢管48×3.5㎜、角钢70×6㎜焊接组成,胎具骨架间距为200㎝。

(5)配套设施

钢筋原材用10T龙门吊进行装卸,10T龙门吊基础采用混凝土整体结构,基础底进行夯实处理,龙门吊在工厂加工好运到现场安装。在钢筋存放区砌砖垛用于支撑钢筋,钢筋加工在室内进行,在加工区

17

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用彩钢瓦搭设加工棚用于半成品加工和钢筋闪光对焊。

6. 3、拌和区 (1)地基处理

拌和区主机和水泥仓基础分别采用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配料机支撑腿基础按厂家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拌和机基础

梁场采用3台HSL-120型拌和机,拌和机占地56×45m。搅拌主机采用整体式扩大基础,几何尺寸为11.58×3.25×0.7m;每台主机配2个水泥罐,水泥罐采用整体式扩大基础,几何尺寸为18.3×5.8×2.0m;配料仓支撑腿基础采用独立式基础。拌和机基础采用C20钢筋混凝土,线下拌合站提供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输,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捣实。拌和机基础顶面预埋钢板与拌和设备相连接。

(3)配料区

配料仓基坑四周采用砖砌结构,边隔墙采用50cm墙,中隔墙采用37㎝墙,每隔6米设置一混凝土构造柱;砌砖砂浆用M7.5,砖墙采用一顺一丁法砌筑,构造柱及以下基础采用C20混凝土;配料区用C20混凝土硬化20㎝厚。

(4)拌和区场地硬化

拌和区场地采用20㎝厚C20混凝土进行处理。浇筑混凝土前用18T压路机碾压密实并整平,混凝土罐车运输,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捣实,同时抹面找平。

(5)配套设施

搅拌设备从厂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安装。施工用水在拌合楼附近打50米深井一口,梁场东侧一口。每小时供水量满足50m3的施工需要。在搅拌机附近做3个4×5×2m的蓄水池以满足搅拌混凝

18

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土用水。在拌和区搭设试验室(力学室、土工室、水泥室、标养室等);在梁场西侧安装1台600KVA变压器,备有1台400KVA发电机;在拌和区建油库以满足施工机械用油。

6.4、存料区 (1)场地硬化

存料区采用20㎝厚C20混凝土进行硬化,混凝土采用线下搅拌站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捣密实。

(2)料场隔墙

存料区隔墙用37㎝(或50cm)墙形式,墙高2m。中隔墙每隔6.0m设37×37㎝(或50×50cm)混凝土构造柱;砖墙用M7.5砂浆进行砌筑,并用M10砂浆抹面,构造柱与砖墙通过接槎连接。

(3)配套设施

料区须搭设防雨遮阳棚,雨棚采用型钢上覆彩钢瓦组合形式,雨棚立柱与构造柱顶预埋钢板采用焊接连接;料区中设筛洗设备一套,清洗设备两套。

(4)沉淀池

在存料区清洗设备旁设置沉淀池1个,均为5m×5m。(见平面布置图)在存料场之间再设1个沉淀池,满足三级沉淀,保证污水排放达标。

6.5、制存梁台座 6.5.1、施工准备

○1120型拌和站及施工现场用电,首先由场外10万KV高压线引入场内提供给1台800KVA变压器,在场内通过电缆将电引入设备,在制存梁台座附近安装配电箱以解决施工用电。

○2在制梁场打两口水井,通过埋地输水管道送到高山蓄水池中以

19

制梁场临建施工方案

供制梁生产用水;通过埋地输水管道送到制存梁台座附近以供养护混凝土用水。

○3制存梁台座间修出临时道路以满足混凝土运输车送料的需要。 ○4制存梁、检测台座所用混凝土配合比由项目中心试验室进行设计,试验室执行。

○5制存梁、检测台座所用钢筋、水泥、粗细骨料进场后,按批次进行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5.2、制存梁台座总体规划

制梁区40m跨内采用“并排模式”布置6个制梁台座,其中24m共用台座一个,制梁台座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地基板上接三道连续墙结构,地基处理采用12根Φ1200㎜、20m长钻孔灌注桩接60㎝钢筋混凝土地基板。

制梁台座按空间上弹性地基梁模型进行连续墙和地基板设计,并按张拉后未提走梁工况进行控制计算。32m箱梁制梁台座连续墙长33.2m,地基板宽7m,地基板厚0.6m;制梁台座配筋为Q235和HRB335,混凝土标号为C30。

存梁台座农田区采用148根Φ1200㎜、20m长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标号为C30;,上接0.2m厚支撑C40垫石。

存梁台座挖方区布置48个台座,台座底层扩大基础台阶为整体式结构,几何尺寸为10.8×0.9×5.4m整体形式;支撑垫石结构尺寸为1.5×1.5×0.3m。存梁台座配筋为Q235和HRB335,混凝土标号为C30。

台座承台断面形式为9.0×0.9×9.0m;支撑垫石断面尺寸为1.5×1.5×0.4m,承台及垫石采用C40钢筋混凝土。

6.5.3、制存梁台座施工方法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zh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