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试题库

更新时间:2023-09-18 18:09: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概论

一、填空

1、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质。

2、非学校教育和学校教育联系方式的变化轨迹是:最初完全是非学校教育,奴隶社会后形成了两者并列的结构形式,义务教育实施以来,学校教育逐渐成为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 3、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学校教育中出现了双轨制,学校阶级性隐蔽化。 4、清末民初教育上的主要变化是兴学堂、废科举和近代学制的建立。指导这一变革的基本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政治对教育实施影响的主要途径是组织手段、方针政策、法律以及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6、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可分为\可能性因素\和\现实性因素\两个层次,共有个体自身条件、环境条件和发展主体的活动三大类。

7、个体成熟遵循的规律有机体生长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机体各部分机能发展的互补性以及机体成熟的个别差异性。

8、卢梭对人的发展的阶段划分已打破了分段时间上的均等模式。

9、教育中应有意识培养幼儿形成的两种交往模式是与他人合作和理解与服从外在规则和成人要求;应帮助幼儿树立的两种态度是积极要求自己和相信自己学习能力。 10、

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方面,始终有“形成”、“矫正”和“弥补”三方面的任务,只

知道顺应现实个体发展水平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 11、

绝对个体本位观的代表人物有卢梭和萨特等,调和的个体本位观的代表人物有杜威和

埃·弗罗姆等。 12、 13、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 19世纪中叶有影响的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而

20世纪初的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则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它本身就是生活。 14、

19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雷徒诺在自己的著作《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首先

明确提出了动物界已经存在教育的观点。 15、 16、

把人跟动物的活动直接区别开来的是人的活动的有意识性与社会性。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

17、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

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8、 19、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在古希腊语中:“教育”一词与“教仆”一词相关,教仆是对专门带领儿童的奴隶的

称呼。 20、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

人都是教育者。 21、 22、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在学校中主要指的是校舍、教室、操场、实验室、校办工厂、

农场等的数量与内部的设备装置。 23、 24、

教育媒体是教育活动中两类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当人类本身不仅有教育的需求,而且具备了教与学的最基本的内容与工具--“类经

验”与“语言”时,教育才会成为真实的存在。 25、 26、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非独立性、原始性、同一性的特点。

对于教育来说,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的社会活动的形成时期,这首先表现为学校

的出现。 27、

义务教育法最早在德国提出。10世纪初,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实现了初等义务

教育的普及。 28、

最早的学校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出现在埃及。欧洲最早出现学校的地方是古希腊

的雅典,约在公元前8-7世纪。 29、

封建社会的学校具有等级性特点,如我国唐朝官学分六馆四个等级,欧洲封建社会专

设有僧侣学校、大主教学校和宫廷学校。 30、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以其著作《大教学论》,宣告封建教育思想的结束和资产阶级教

育思想的诞生。他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和一系列教学理论影响至今。 31、 32、

中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并执行的近代学制是1903年的癸卯学制。

文化主要有四种存在形态:物质形态、用物质手段存留的观念形态、与各种文化创造

和传播有关的活动形态、人的心理、行为形态。 33、

人性包括自然性与社会性两方面。

2

34、 人的自然性对人发展的影响,一是体现为限制,即人的发展不能随心所欲;二是体现

为保证,即可教性。 35、 36、 37、 38、

个体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身体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 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呈减弱趋势。

外烁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由环境、他人、学校教育与训练等外在的力量决定。 循环扩展论和螺旋扩展论认为个体发展诸方面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同时发展着,有的甚

至认为由孩子到成人没有什么质的变化,只有量的变化。 39、

“二层次三因素论”中的两个层次是指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可能

性因素和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现实性因素。 40、 41、

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中,遗传因素是人发展的基础。

人体成熟的一般规律包括机体生长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机体各部分机能发

展的互补性以及机体成熟的个别差异性。

42、亚里士多德划分年龄阶段的主要标准是个体发展的特点与需要。他以7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43、孔子以人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来判断和划分人生不同阶段。

44、近代教育家夸美纽斯对人生阶段的划分以6年为一期,已经涉及到人的心理能力的生长次

序问题。 45、 46、 47、

卢梭开启了把个人成长经历作为教育理论研究重点的先河。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以人的性机能发展状态和表现方式为标志划分人生阶段。 现代精神分析学派以“自我”的发展变化为标准,以“危机”性质的变化为标志提出

了著名的“人生八阶段”理论。 48、

现代精神分析学派使人生阶段的划分超出了单因素的分析模式,建立了生理、心理、

社会的关系分析模式。 49、 50、 51、 52、 53、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都从心理结构变化的角度来划分阶段。 婴儿智力发展状况是以他们能完成的动作为标志的。 婴儿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养育。

2-3岁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艺术人才早期开发的最佳时期。

幼儿教育的一个任务是要帮助幼儿掌握两类工具,一是语言工具,二是生活中使用的

各种器具。 54、

社会与个体关系的社会本位观忽视了个体作为一个个独特个体的内在个性的丰富性。

3

55、 56、

卢梭是社会与个体关系的“绝对”的个体本位论的代表,讴歌个体与社会的对抗。 社会与个体关系的个体本位观把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简单化了,把社会视为个体的简单

集合。 57、

关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关系模式的好坏,第一位的判断标准是方向问题,不是一致

或对立的问题。 58、

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在教育史上首次将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同教

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对立起来。 59、 60、

童年期是发展儿童意志的最佳时期。

“第二次断乳期”、“危机期”、“风暴期”和“起飞期”分别从不同角度概括了少年期儿童

的特征。 二、名词解释

1、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

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由各级各类学校 组成。其中级表示学校实施教育的程度高低,在学制结构图中用纵坐标表示。类是表示同一级学校中入学对象、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等方面的差别;类在学制图中用横坐标表示。 3、 个体发展:是指人的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个体发展沿着一定的程序前进,表现出阶段性。不同个体发展既受个体发展基本特征制约,又各有差异与特色。它是通过发展主体自己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4、 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为了使教学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少应该确定儿童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教学提出的要求只有落在这个区域内,才能有效地推动人的发展。

5、 教育: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6、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4

7、 复合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尽管承担的任务不同,但都是组成教育的活动的承担者,都处于主体的地位。他们的共同客体是教育内容,即主体活动指向的共同对象。又因为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活动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时交织、或前后相干的,因此,应该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称为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而不是平行的双主体。

8、 教育者:广义上的教育者包括各级教管人员、专兼职教师、校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家长、学生,有时也包括随机地、义务地进行社会教育的人士。狭义上的教育者是指专职教师,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教育者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因此,他们在教育活动中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

9、 受教育者:广义上的受教育者可以是所有人,狭义上的受教育者是指获得入学资格的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学生。相对于教育者来说,受教育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只有受教育者把外部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成长需求时,或者善于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他才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10、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

活动中的纯客体。它是教育过程中传递的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其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社会各种领域活动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技巧;其价值具有发展人的智、德、体、美、劳方面的作用;其表现形态有物质的、符号的、精神的、行为的。 11、

教育物质:指进入教育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根据这些物质资源在教育中的不同作

用,可以把它们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以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这是教育活动中物的要素。 12、

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每个人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这里所说的义

务包括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每人有接受教育的义务;二是家长、厂主、师傅等有承担子女、工人、徒弟受教育的义务;三是国家有为每个人接受教育提供机构、师资等方面可能的义务。由于义务教育是由法律规定的,因此带有强制性。 13、

人口质量:是指人口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其中身体素质包括遗传素质

和健康状况两个方面,是人口质量中的物质要素。文化修养包括人们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道德水平包括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合于社会规范的社会品质等,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是人口质量中的精神要素,人口质量是一个表明人口各方面索质综合发展水平的概念。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z8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