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2014.6.28)

更新时间:2023-10-23 08: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

滨海新区大港医院 李煜杰

摘要: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heumoniae,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1的常见1病原体。MP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最小微生物,主要1通过飞沫传播。感染MP后可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一般多为散发病例,约3-6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感染可发生在婴幼儿甚至新生儿,7-14岁发病率最高。MPP的发病机理仍不明确,医学上倾向于呼吸道上皮吸附以及免疫学两种解释。MPP一般起病较慢,部分患者可突发高热,并伴有明显的头痛、肌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刺激性咳嗽为主要症状。MPP的诊断依靠肺部影像学及病原学诊断。MPP影像学改变多样化,肺部阳性体征少而影像学表现明显。目前,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是诊断MPP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是治疗MPP的常用抗菌素,一般联合其他中成药物减轻症状。对于难治性MPP还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制剂,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MPP是常见的疾病,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易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比较密集的环境中集中发病。于国外地区相比,我国MPP的发病率可能更高

(1)

MPP病程长。临床表现不一,而呼吸道症状较为明显,常常伴有肺外合并症,引起神经系统、肾脏、皮肤和眼部等多器

官病变,严重威胁患儿健康

(2)

。本文就MPP的生物学特征及

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作一综述。

1、MPP的流行病学:

MPP在人群中确切的感染率还不知道,但有调查1显示:MPP每隔3-6年流行一次

(3)

,全年均可散发,有年龄分布特

征和季节高峰,在我国北方以冬季多发,南方则以夏秋季较多。有研究显示,7-14岁发病率最高(27.5%),4-6岁次之(15.39%),1-3月最低(8.4%)。室内通风不良是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导致MPP暴发的主要原因。

2、MPP发病机制

目前MPP的发病机理仍不明确,在医学上倾向于呼吸道上皮吸附以及免疫学两种解释

(5)(4)

2.1 呼吸道上皮吸附作用:MP的细胞膜上有神经胺受体,MP进入呼吸道以后,借助尖端特殊结构吸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然后开始增殖克隆,继续感染其他组织细胞。体外研究表明

(6)

,MP首先接触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同时释放一

类特异型危害物质,如过氧化氢酶、空泡毒素等,引起细胞损伤脱落。

2.2 免疫发病机制:MP感染宿主后,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MP跟人体某些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形成自身抗体,同时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使得患儿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免疫功能失调。糖皮质激素及大剂

量丙种球蛋白用于重症MPP的治疗,均提示MP存在免疫炎性反应

(7)

。有研究显示:MPP患儿Th1细胞低于健康儿童,

血清总lgE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健康儿童显著增高。患儿白介素-2水平下降,提示T细胞功能低下,说明MP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8)

3、MPP临床应用及诊断

3.1 临床表现:MPP的潜伏期为两到三周。一般起病较慢,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持续时间长。患儿可有发热、厌食、头痛、胃寒、咳嗽等症状。体温一般在37℃~41℃,大多数在39℃左右。伴有明显的头痛、肌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刺激性咳嗽为本病的突出症状,酷似百日咳样咳嗽,常可持续四周以上。其他呼吸系统如咽炎、中耳炎、支气管炎、鼻窦炎、喉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在临床上也可发生

(9)

MPP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皮肤黏膜病变,可见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也是肺外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胃肠道系统可见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等。血液系统可见溶血性贫血。中枢系统的并发症如脑膜脑炎、格林巴利比较少见。合并心肌炎和脑炎的病情最为严重。免疫发病机制可能是引起MP感染肺外表现的主要原因

(10)

(11)

有报道称MPP出现许多新的临床特点:(1)高热,持

续时间较长;(2)疲乏,精神萎靡等中毒症状明显;(3)病初肺部体征少;(4)混合感染增多;(5)X线表现多样性,

持续时间长,不易吸收;(6)易出现肺不张,胸腔积液等肺外并发症;(7)支原体IgM抗体出现晚;(8)阿奇霉素治疗需多个疗程。

3.2 诊断

3.2.1 肺部影像学诊断:MPP的特点是肺部体征少而影像学表现明显,但影像学改变呈多样化,所以影像学诊断特异性较差。可表现为密度较低的边缘模糊浸润影,也可呈大片实变影,部分病例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网状及结节状间质浸润影。多累及上肺或同时累及双肺,以双侧病变为主,单侧以右侧多见,下肺多于上肺,以右下肺为主吸收较慢,一般需4~6周。

3.2.2 病原学检测:(1)支原体培养:是鉴定MP感染的金标准,MP体外培养困难,且生长缓慢,敏感性和特异性不理想,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病原体分离十分困难

(13)(12)

。且病变

。现主

要采用快速培养鉴定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特异的优势,适合临床早期诊断,但存在一定假阳性。(2)血清学检测:是鉴定MP感染的常规实验室手段。MP特异性IgM滴度持续>1:160,或双份血清(间隔两周)恢复期抗体滴度增加到原来的4倍,或下降至原来的1/4可确诊为支原体感染

(14)

。但

MP-IgM定量测定受到时间及肌体免疫功能的限制,有研究发现超过45%的患儿在MP感染早期,其IgM抗体为阴性,因此IgM抗体的多次检测尤为重要。(3)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

基因探针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荧光定量PCR法。PCR检测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简便快捷,有存在交叉反应的特点,现被广泛用于MP的早期快速诊断。用药2周后仍可得到阳性结果,还可用于判断疗效。但基因扩增时污染及感染后MP的持续存在无症状的MP携带者都可能造成假阳性,而荧光定量PCR法则避免了普通PCR操作中的污染问题,提高了检测特异性,但技术要求高,基层医院应用困难

4、MPP的治疗:

4.1 抗生素治疗:根据MP的生物学特征,选用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抗生素是治疗MPP的常用药物,其中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小儿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四环素类药物可引起小儿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所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儿童MPP的一线用药。第一代的代表红霉素特点是不能溶于水,胃中溶解的时间较长,和胃酸产生的反应不稳定,组织渗透性差。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在胃中的特性稳定、吸收好、血中药物浓度高、渗透性强、抗菌范围广等特点。代表药物有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美欧卡霉素。阿奇霉素半衰期长,药物用量小,疗程短,与红霉素联用可彻底清除MP感染。但二者都具有肝毒性,一般采用序贯疗法。静滴红霉素1周后,改口服阿奇霉素2~3个疗程,此疗法在临床上治疗效果较好

(16)

(15)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使用中,消化道的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比较常见。其他如皮肤过敏、皮疹、瘙痒、注射部位出现疼痛、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4.2 免疫制剂的治疗:目前研究认为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因此当患者肺炎出现急性发作病情严重时,并发肺不张以及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可短时间内使用激素治疗。有研究表明

(17)

,对于难治性MPP在

应用免疫制剂后,治疗组平均病情反复次数、持续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4.3 中药治疗:现代医学对MPP患儿的营养支持、对症退热、抗感染配合、中医的清热化痰、养阴润肺止咳、健脾化湿理气结合对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对儿童毒副作用方面值得临床推广。有研究表明

(18)

,中药制剂炎琥宁能

够减少肺泡炎症的渗出,减小急性肺泡上皮炎症的损伤。通过注射炎琥宁可以缩短治疗的疗程,对恢复免疫平衡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4.4 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随着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的应用,目前也逐渐成为MPP诊断及治疗的工具。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后能充分清除气道内炎性分泌物、脓胎、痰栓、肉芽组织以及有害微生物等,有利于肺复张和缓解肺部炎症。向病灶部位注入抗感染类药物,使药物直达病灶部位,增加

药物利用率,降低其他器官不良反应

(19)

总之,MPP相关的治疗和诊断研究有了比较好的进展,如何进行快速的早期诊断,确诊之后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其他药物,以及及早阻断炎性反应减少组织损害是我们今后对MPP研究进展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开明,杨波.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159-160. (2)梁慧,韩青,田曼,等.纤维支气管镜术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2):122-125.

(3)陆权,陆敏.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41-243.

(4)辛德莉,李贵,李靖,等.北京地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状况.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054-1055.

(5)刘燕子,刘伟.支原体肺炎治疗研究进展.内蒙古中医药,2013(33):122.

(6)贾树行,韩艳君.儿童支原体肺炎.河北医药,2013,35(10):1548-1550.

(7)韩旭,辛德莉,李靖,等.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研究.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613-1614.

(8)安黎云,冉向阳,时兰春,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总lgE、嗜酸性粒细胞变化及免疫机制研究.中国医师进修杂

志,2011,34:35-36.

(9)别慧玲,赵洪波.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485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6:99-100.

(10)胡方启.肺炎支原体感染138例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9,6:805.

(11)姚炳华,金英姬,张亚明.小儿支原体肺炎新的临床特点与随访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1,16:453-454.

(12)郝春莉,张建华,郭盛,等.表现为节段性炎症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125(4):259-261.

(13)陈光福,胡元生,沈继龙,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调查与药物敏感性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274-275

(1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上[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2):83-90

(15)郭亚菲.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进展.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9(02):61-62

(16)刘钊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2-123

(17)Vervloet LA Marguet C,Camargos PA.Infection by Mycoplasmapneumoniae ant its importance as an etiological agent in Childhood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J].Braz J Infect Dis,2007,11(5):507-514

(18)陈春秀.临床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求医问药,2013,11(4):89

(19)孙军锋,王伟等.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影响.中国临床医生,2013,41(7):14-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yu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