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7:04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是模具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很重要的实践教学,该文从产业需求出发,以模具岗位群专业能力要求为目标,探索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教学改革,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举措。文中主要强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换以往被动学习的传统学科本位教学模式,提倡“以学为主”的能力本位教学理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典型生产模具结构,展开系列动手能力,设计能力,装配能力等现场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模具 拆装 测绘 装配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b)-0149-02

模具是工业之母,在当今制造业中,各行业的工装设备都越来越多的依靠模具来生产制造。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快,对模具需求量加大,促使我国模具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模具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增[1]。然而,在高等教育模具人才的培养中,由于过分注重“学科性”,忽略了能力本位的应用型培养,出现了“毕业难”和“就业难”的矛盾,学生就业困难大,企业也很难招到适

应生产需要的实用型模具人才。响应我校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是传统的学科和学术本位培养,是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主体发展为目标[2],模具工程人才培养应该是符合社会需要的、面向职业岗位群能力培养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具拆装与测绘”是应用培养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训课题,更是众多模具职业岗位群中基本技能要求的体现,因此,课程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注重岗位群能力本位的取向而非学科本位的取向,才能对于模具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的基奠作用。

1 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教学改革的依据及思路 职业岗位群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依据。所谓岗位群是相关岗位形成的或一些相同或性质相类似的岗位集合[3],它以行业为背景给高等教育提供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职业需求依据,是教学改革的前提。我们首先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模具设计制造应用型人才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涉及的岗位群主要由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制造与维修、调试,材料成形设备设计与研发,模具等机械产品营销、采购及生产管理等组成。 根据以上岗位的实际生产需要,分析基础岗位能力要素,并结合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将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要

点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归纳出相应的教学环节,进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教学改革。

2 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教学改革举措

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面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教学改革核心问题,以应用型本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我们不仅尝试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还考虑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预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 2.1 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生学习知识同时掌握基本技能

作为制造业基本工装,模具本身就具备组合性,也就是说模具各部分零件加工后必须经过装配才能使用。在现代生产中,因为模具设计水平及制造水平的制约,模具零件加工完成后,成品的模具经常不能一次性装配成功。所以模具工业中为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需要反复调试,配模,在加工非标准件的时候,往往多留一些装配余量,方便最终装配的配模,保证质量。此外,由于设计、加工或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模具失效时,模具维修也是常见的工序,例如排气槽堵塞、水(油、气)路泄漏等问题,这都需要对模具进行拆装才能保证维修和保养。

针对上述实际生产中会遇到的问题,在模具拆装与实训

教学中,注重改进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体模具联系起来,现场教,现场做,现场学。教师参与指导学生拆装模具,联系理论知识点渗入,模具选用实际生产典型结构,使学生通过拆装的动手训练,了解模具的基本结构,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明晰学习用途,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设计思维的创新培养。实训中“现场教学”等方法的开展,能够改善以往传统教学枯燥呆板的课堂气氛,变抽象为具体,令知识更生动形象,更具真实性,转“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亲身动手体验,达到正确理解、深刻记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2 以就业为导向,实训中注重现场工程师能力培养 拆装与测绘实训是模具设计与制造类岗位需要的诸多基础技能的重要保证。比如模具制造与维修、调试岗位中,装配是关键工序,模具装配质量好坏直接关系产品的精度,模具的使用寿命等。企业要求毕业生要掌握一些模具装配的基本方法、熟悉装配工艺过程,具备装配的基本技能,如工具的使用等等,才能胜任岗位。

实训中,学生通过反复拆装模具,在熟悉产品结构的同时可以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还能学习模具装配的方法技巧。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具体的模具,处理教材知识点,先要求学生提出拆装的计划,包括如何拆装,技术要点,

装配难点,工艺步骤及装配检验标准等,明确实训任务后,再展开实训,在具体操作中注意将课堂的理论知识结合比较,进行多样化的思维训练。尤其要注重的是工具的使用,根据教学目标,培养模具现场工程师的能力,工具的使用是动手能力培养的基础。如果从事模具制造加工,在模具维修维护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各种钳工手用工具,如紧固工具、划线工具、抛光工具等,还要会使用一些测量工具,如标片尺、百分表、塞尺等各种量具。是否能够熟练又灵活使用工具是应用型能力培养的基本要素之一。因而,模具拆装测绘实训的一个重要训练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使用各种钳工工具及零件测量量具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提高现场工作的能力,胜任一线技术岗位。

2.3 培养工程识图和现场徒手制图的能力

不管是从事模具设计还是模具制造,模具专业技术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能准确的测绘模具零件产品。所谓模具测绘就是把现有模具零件测绘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模具草图,着重生产现场的实际应用。因此,模具拆装测绘实训的另一个重要训练目的就是模具测绘。工程现场要求工作人员在有限的条件下去解决实际问题,目测尺寸和徒手制图无疑是模具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应用能力要素培养的重点要求。重视学生目测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提高目测的准确度,为徒手画模具零件草图奠定基础;手工

制图则要求学生把机械制图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选定视图方向,确定方案,清楚剖析视图,表达结构,拟定技术要求,填写标题栏等。实训中,要求学生必须徒手绘制草图,测量中先目测再核实,通过结合具体模具结构逐步训练目测能力,进一步提高机械制图的能力。 2.4 熟悉三维数字设计,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过程

随着模具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将成为未来模具产业的方向,在现代模具设计工程师的职业资格中也明确了这一点,CAD/CAM三维数字技术是模具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载体。模具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既可用于建模,又可为数控加工提供NC程序,保障加工效率和质量,是未来模具企业的发展趋势,专业能力中对于学生三维设计,成形模拟和数字化制造信息等职业能力亦提出了新的要求。

拆装测绘实训中,学生通过对于模具结构的拆卸与装配,可以进一步奠定模具设计的实体基础,教师要求学生使用制图CAD软件对于手工绘制的草图,以标准工程图的要求进行出图,并按照模具三维制模标准三维造型,形成NC程序,利用数值模拟对零件的成形性进行模拟仿真(CAE分析),从而优化设计模具结构。通过这样系列实物实例的训练,整体提高学生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艺水平及能力,达到能力本位培养的目的。

3 实训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上述有效的举措,我们在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教学中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教学效果。

(1)转换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出“以学为主”的能力本位教学理念。

(2)学生亲自参与拆装测绘模具,发现问题,教师及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的真实具体更容易吸收,如诸多模具结构的细节设计等,在实训就变得很容易掌握了。

(3)培养学生具体的工程实践基础能力,通过实训,明显加深了学生对模具结构的感性认识,在拆卸,测绘,装配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4)观察、学习和分析典型生产模具,使学生更通俗的学习理解模具结构和装配关系,为后续课程及模具岗位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4 结论

随着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模具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模具人才的培养也应与时俱进,才能顺利实现和社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尤其是模具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仍然需要向着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加大力度,以便提升就业竞争力,培养更符合产业需求的模具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1):86-87.

[3] 林红梅,容莉.以岗位群为导向的能力教学探讨[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7-3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x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