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标准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15 07: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基于典型机械零部件识图 、 测绘和公差分析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所形成的“图样识读、测绘和公差分析”工作能力,是开展专业学习领域其它课程学习的基础,是日后从事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重要能力。课程的作用是针对职业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对机械产品的图样识读、测绘、公差分析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遵守和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规定; (2)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仪器绘制图样; (3)能正确运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绘图 (4)所绘图样应做到 :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 (5)图面整洁美观、尺寸标注完整清晰 ; (6)能掌握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特殊表达; (7)能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8)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能绘制简单体的装配图; (9)能正确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 2.能力目标

(1)巩固和发展空间分析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专业书籍、技术手册等手段获取信息能力; (3)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

1

(4)制定、实施工作计划能力; (5)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3. 素质目标

(1)具备以工程图样与技术、生产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 (2)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具备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 (4)具备团队协作能力。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128 (四)课程学分 7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绪论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了解什么是机械制图,什么是图样。 了解学习机械制图的目的以及课程的重要性 掌握图样的两种类型及各自的作用 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初步掌握本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 对于图学的历史与发展有一个总体认识 掌握图纸幅面和格式,比例,字体和图线方面的国标规定。 掌握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掌握尺规绘图的基本方法。学会用三角板和圆规作等分线段,等分圆周,斜度锥度,椭圆和圆弧连接,以及简单的平面图形 掌握投影法的几种类型和特点。 充分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掌握立体上点、直线、平面投影的画法。 掌握五种基本体表面上点的投影作图。 掌握五种基本体截交线的投影作图。 活动设计建议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参考课时 1 2 1 2 2 2 2 4 2 6 6 6 6 正投影作图基础 立体表面交线的投影作图 2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组合体 轴测图 掌握典型相贯线的投影作图 掌握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学会画简单的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 学会徒手画简单的轴测草图。 掌握组合体的形成方式,以及三种特殊的表面连接关系。 掌握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掌握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方法。 掌握度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能独立读懂组合体视图,想象出组合体的形状。 掌握几种视图的使用方法,学会绘制和标注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能读懂出现在零件图或装配图上的视图。 掌握三种剖视图和三种剖切面的使用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剖视图和合适剖切面,能够读懂零件图上的剖视图。 掌握什么是断面图,以及断面图的绘制和标注。能读懂断面图。 掌握什么是局部放大图以及局部放大图的作用,和绘制标注的方法。能读懂局部放大图。 了解常见的简化画法。了解第三角画法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表达法正确清晰合理的表达出一个零件的结构形状。 掌握螺纹结构的图样表示法。 机械图样的特殊表示法 掌握常见零件如螺纹紧固件,齿轮,键,销,以及部件如滚动轴承,以及工艺结构如中心孔的图样表示法。 掌握四大类零件:轴套类,轮盘类,叉架类和箱体类零件的读图方法 能够读懂复杂的零件图,对图中公差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 能分析零件的形状结构; 能正确选择零件视图和确定表达方案,能绘制零件图并标注尺寸; 熟悉装配图主要内容; 能识读装配图的各种画法规定; 能识读装配图的密封结构; 总计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6 2 4 2 4 2 2 2 22 行动导向 6 23 机械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24 25 26 27 28 行动导向 6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6 6 6 2 4 29 零件图 30 31 32 33 34 35 装配图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4 4 4 4 2 4 4 128学时 (六)教学建议

3

1.教学方法

(1)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角色扮演,按照工作任务流程,模拟客户与生产者相互探讨、交流,动手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为适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对课程内容讲授的深度可有所不同,可采用分层教学,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演示、实训等教学资源,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育。

2.评价方法

(1)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专业能力考核作为评价的主要要素,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专业能力。

(2)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定量考核和定性描述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创新精神、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的关注。

(3)关注学生规范、安全操作习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养成与发展。

4

3.教学条件

(1)使用教材:《机械制图》(第六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多媒体教室;

(3)教学团队:本课程任课教师应由若干名校内一体化教师和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能工巧匠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进行课程研发、实施、评价和改进。

4.教材编选

使用教材:《机械制图》(第六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5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传授机械基础相关理论知识的专业课程。它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核心课,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学科基础。同时又与生产实际有着密切联系。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知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初步知识,以及机械传动、常用机构、零件、液压传动和气动的工作原理。

(2) 熟悉常用零件的性能、分类、应用和相关的国家标准,能对一般机械传动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3) 了解常用液压气动元件的类型、用途、识读简单的液压基本回路,能对机床典型液压气动系统进行初步分析。

2.能力目标

(1) 认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认知能力。

(2) 认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6

(3)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

3、素质目标

(1)具备以工程图样与技术、生产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 (2)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具备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 (4)具备团队协作能力。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128 (四)课程学分 7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1 绪论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掌握机械、机器、机构、零件和运动副的概念; 了解机械传动的分类。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类型和应用。 掌握V带传动的参数选择及传动比计算。 掌握V带的标记。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理论 4 2 带传动 理论 8 3 掌握螺纹的分类及应用 掌握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 螺旋传动 掌握螺纹的代号及标注 掌握螺旋传动的特点、种类及应用形式 链传动 掌握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类型和应用 会进行链传动比计算 了解滚子链、齿形连的结构和应用 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主要参数及基本尺寸计算 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了解其他齿轮传动应用 了解渐开线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及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 理论 8 4 理论 6 5 轮传动 理论 10 7

6 7 8 9 10 11 12 了解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 了解蜗杆蜗轮的结构特点及其类型 蜗杆传动 掌握蜗杆传动主要参数及正确啮合条件 了解蜗杆传动的应用特点及常见的润滑、冷却方式 了解轮系的分类及应用特点 轮系 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掌握轮系中任意从动齿轮的转数计算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 平面连杆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机构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类及应用 凸轮机构 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其他常用了解变速机构、换向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的分类、应用及其运动特性。 机构 掌握轴的结构、用途和分类 轴 了解轴的工艺结构 键、销连了解键连接的种类和应用; 了解销连接的种类和应用。 接 熟悉滑动轴承的类型、应用特点、轴瓦材料和润滑方式; 熟悉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常用型号、应用特点及选用; 熟悉滚动轴承的润滑及密封形式。 了解联轴器的结构、特点、类型及应用 了解离合器的结构、特点、类型及应用 了解制动器的结构、特点、类型及应用 理论 8 理论 10 理论加实践 8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8 8 6 4 13 轴承 理论 6 14 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 理论 8 15 16 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工作原理,液压系统的组成 了解液压传功系统的压力和流量的概念 掌握液压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液压传动 掌握液压执行元件的作用及分类 掌握各种液压阀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掌握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作用及结构 掌握各种液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组成及特点 掌握气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气压传动 气动基本回路结构及工作原理和应用 总计 理论加实践 10 理论加实践 6 128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角色扮演,按照工作任务流程,模拟客户与生产者相互探讨、交流,动手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从

8

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为适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对课程内容讲授的深度可有所不同,可采用分层教学,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演示、实训等教学资源,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育。

2.评价方法

(1)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专业能力考核作为评价的主要要素,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专业能力。

(2)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定量考核和定性描述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创新精神、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的关注。

(3)关注学生规范、安全操作习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养成与发展。

3.教学条件

(1)使用教材:《汽车机械基础》(第五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多媒体教室;

9

(3)教学团队:本课程任课教师应由若干名校内一体化教师和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能工巧匠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进行课程研发、实施、评价和改进。

4.教材编选

使用教材:《汽车机械基础》(第五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0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汽车维修生产常用工业电器及控制设备的结构、特性、选用和使用;学习汽车电气上常用电子元件及电路知识。要求具备必须的安全用电常识,能够运用电工电子基本知识分析汽车电器设备和检测设备电器线路的工作原理。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具备实用的电学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拓展能力; (2)能正确使用常用汽车电工电子仪器、仪表; (3)会识读汽车单元电路图,并能对汽车单元电路进行实验论证和分析;

(4)掌握安全用电常识;

(5)会制作一些汽车晶体管电路,并能进行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

(6)了解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

(7)了解集成电路和微电脑在汽车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本专业应用性人才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并为后续各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初步具备分析汽车起动系统、充电系统、

11

点火系统、照明系统、微机控制系统等单元电路原理及功能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形成初步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152 (四)课程学分 8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1 教学项目 汽车电路基础 汽车单元电路图的识读 常用汽车电工仪表使用 汽车维修电源的应用 认知单相交流电路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 学会应用电路基本定律 了解复杂电路计算的相关定律 学会识读电路元件符号 学会识读汽车单元电路图 学会使用指针式、数字万用表 学会使用汽车专用数字万用表 了解蓄电池充电方法 掌握蓄电池充电器的应用 学会起动电源的应用 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学会交流电路的测量及计算 了解汽车示波器的使用 活动设计建议 理论 参考课时 6 2 3 理论 任务驱动 10 10 4 任务驱动 10 5 理论 6 6 了解三相交流电的形成和表达方法 认知三相交流电路 了解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学会三相交流电路的相关计算 触电和触电保护 掌握触电的原因和种类 掌握触电保护的方法 理论 12 7 任务驱动 8 12

8 电磁现象基础知识 9 电磁现象的应用 10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 11 半导体器件在汽车上的应用 12 13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了解磁现象及应用 了解磁对电流的作用 认知电磁感应现象 掌握电磁继电器原理及应用 了解汽车电动机应用 了解汽车发电机 了解点火线圈原理 认识步进电动机 了解半导体及PN结的形成及特性 了解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特性 掌握二极管的类型及应用 掌握三极管的类型及应用 了解晶闸管的应用 了解其它半导体器件的应用 了解集成电路 掌握传感器作用和类型 了解传感器应用 了解各类传感器的原理 了解各类传感器的应用 了解数的表示方法及其运算 了解逻辑代数基础 知道逻辑门电路 知道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 了解集成电路、微电脑在汽车中的应用 理论 8 理论 12 理论 10 理论 22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 6 12 14 集成电路、微电脑在汽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20 总计 152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角色扮演,按照工作任务流程,模拟客户与生产者相互探讨、交流,动手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为适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对课程内容讲授的深度可有所不同,可采用分层教学,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演示、实训等教学资源,采

13

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育。

2.评价方法

(1)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专业能力考核作为评价的主要要素,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专业能力。

(2)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定量考核和定性描述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创新精神、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的关注。

(3)关注学生规范、安全操作习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养成与发展。

3.教学条件

(1)使用教材:《汽车电工电子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多媒体教室;

(3)教学团队:本课程任课教师应由若干名校内一体化教师和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能工巧匠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进行课程研发、实施、评价和改进。

4.教材编选

使用教材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14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汽车、汽车类型;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汽车发展史;能够描述汽车的组成与能够知道汽车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能够知道汽车的污染与危害,知道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能够欣赏赛车运动、汽车外形与色彩;能够了解汽车展览、汽车标志与国内外汽车品牌的含义。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汽车史话与趣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名人轶事、名车、车标等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2)通过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3)通过汽车色彩、造型以及汽车与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能力目标

(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技能的能力; (2)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查找维修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4)具备总结、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和规律

15

的能力;

(5)具备能优化工作过程,节约时间,降低成本的能力; (6)具备汽车基本电控元件检测的能力;

(7)具备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诊断和分析,并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仪器对电控系统零部件进行检测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2)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具备一定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创新意识。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76 (四)课程学分 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1 教学项目 认识汽车文化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汽车文化的含义 和谐汽车文化 学习汽车文化 会描述古代交通工具 了解汽车诞生过程 了解汽车技术革新 汽车的外形与色彩 了解汽车外形发展 了解汽车颜色搭配 了解主要公司的商标及发展 了解各主要国家汽车产业政策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理论 6 2 汽车简史 理论 14 3 汽车的外形与色彩 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法规习俗对汽理论 10 4 5 理论 理论 10 10 16

车文化的影响与促进 6 6赛场风云 在发展中逐步改善的汽车 汽车工业的发展 了解汽车命名和译名 了解赛车发展 了解主要汽车赛事 了解赛车风云人物 了解汽车安全措施 了解如何疏导交通 了解汽车如何减排 了解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了解汽车工业变革 总计课时 理论 6 7 理论 8 8 理论 12 76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角色扮演,按照工作任务流程,模拟客户与生产者相互探讨、交流,动手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为适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对课程内容讲授的深度可有所不同,可采用分层教学,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演示、实训等教学资源,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育。

2.评价方法

(1)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

17

专业能力考核作为评价的主要要素,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专业能力。

(2)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定量考核和定性描述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创新精神、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的关注。

(3)关注学生规范、安全操作习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养成与发展。

3.教学条件 (1)多媒体教室;

(2)教学团队:本课程任课教师应由若干名校内一体化教师和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能工巧匠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进行课程研发、实施、评价和改进。

4.教材编选

使用教材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18

《公差测量与配合》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有关术语定义;基本掌握有关公差标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规定,具有初步选用公差与配合的能力;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会选用和使用测量器具,具有对典型几何量实施检测的能力;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互换性的知识,能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公差配合代号的含义;

(2)形位公差基本理论、形位误差测量原理与方法; (3)表面粗糙度基本理论、表面粗糙度测量原理与方法; (4)键与花键公差基本理论及其测量原理与方法; (5)螺纹公差的基本理论及其测量原理与方法; (6)齿轮公差基本理论齿、轮测量原理与方法; (7)量规设计原理与方法;

(8)公差配合理论及典型零件公差知识。 2.能力目标

(1)内径测量、外经测量;

(2)形状误差测量、位置误差测量;

(3)分别用针描法、光切法、干涉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9

(4)影像法测量螺纹、三针法测量螺纹; (5)齿轮各参数的测量; (6)设计光滑极限量规。 3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 (2)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论文写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我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76 (四)课程学分 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明确本课程的任务。 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零件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掌握有关“尺寸“的术语。 基本掌握有关公差标准及基本偏差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规定。 会查用有关基本公差及基本偏差的表格,并能对公差配合要求进行正确标注和解释。 具有初步选用公差与配合的能力。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绪论 理论 6 2 极限与配合 理论 8 3 建立测量及长度量值传递系统的概念。 掌握量块的分级与分等,了解有关测量与计测量技术基础 量器具的各个基本计量参数。 熟悉生产中常用的各种量具量仪的结构原理与应用。 任务驱动 6 20

4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了解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掌握形状、位置公差及检测; 熟悉公差原则; 能合理选用形位公差。 建立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选用和检测。 任务驱动 10 5 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理论 8 6 了解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及适用场合; 熟悉光滑极限量规的使用方法; 光滑极限量规 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 了解滚动轴承的公差特点; 掌握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配合及其合理选用。 了解螺纹的种类及使用要求,普通螺纹的基本牙型和主要参数; 掌握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螺纹的检测。 了解平键和花键联结配合尺寸的公差及其确定,键槽的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掌握平键、花键联结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任务驱动 8 7 任务驱动 8 8 螺纹的公差配合与测量 任务驱动 8 9 平键与花键的公差配合及测量 任务驱动 8 10 了解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概念; 圆柱齿轮传动初步掌握圆柱齿轮的误差项目及检测方法; 的精度及测量 初步掌握齿轮精度的标注。 尺寸链 总计课时 了解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 掌握尺寸链的建立与分析方法; 能用完全互换法计算简单的装配尺寸链。 任务驱动 8 11 理论 4 76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角色扮演,按照工作任务流程,模拟客户与生产者相互探讨、交流,动手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从

21

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为适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对课程内容讲授的深度可有所不同,可采用分层教学,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演示、实训等教学资源,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育。

2.评价方法

(1)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专业能力考核作为评价的主要要素,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的专业能力。

(2)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定量考核和定性描述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创新精神、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的关注。

(3)关注学生规范、安全操作习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养成与发展。

3.教学条件 (1)多媒体教室;

(2)教学团队:本课程任课教师应由若干名校内一体化教师和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能工巧匠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进行课

22

程研发、实施、评价和改进。

4.教材编选

使用教材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23

《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发动机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于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发动机构造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主要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培养学生对电控系统结构、原理的认识,并能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为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二)课程教学目标标

通过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的学习,能够对该系统各总成进行故障分析、性能检测、零部件维修,并进一步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点火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怠速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和自诊断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检测;

(2)知道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电气和电子系统检测的规范和要求;

(3)掌握传感器、执行器和电脑的结构与原理与检测; (4)会画系统组成图、电路图、系统运行图;

24

(5)了解控制原理和调节方法;

(6)掌握诊断仪器、测试仪器、诊断和检测步骤 2.能力目标

(1)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车主咨询车况,独立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

(2)能根据故障情况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选择正确检测设备和仪器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

(3)能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修;

(4)能对点火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修; (5)能对辅助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修; (6)能对发动机综合故障进行诊断和分析;

(7)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及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

(8)能够对传感器或相关部件的技术参数及波形信号进行分析;

(9)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

(10)能检查修复后的发动机系统工作情况,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

(11)维修结束后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废液以及已损坏零部件。

3.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25

(2)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3)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274 (四)课程学分 15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排放控制系统检修 点火系统检修 燃油供给系统检修 空气供给系统检修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空气流量计故障检修 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故障检修 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检修 节气门体故障检修 怠速控制系统故障检修 可变配气正时系统故障检修 谐波增压系统故障检修 动力阀控制系统故障检修 油路漏、堵故障检修 电动燃油泵不工作故障检修 燃油系统压力异常故障检修 燃油喷射异常故障检修 发动机无火故障检修 发动机缺火,火弱故障检修 点火正时不准确的检查与调整 发动机爆震的检修 NOX排放超标故障检修 燃油蒸汽回收装置故障检修 空燃比失常(混合气过稀/过浓)的检修 二次空气供给系统故障检修 活动设计建议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参考课时 8学时 8学时 8学时 8学时 10学时 10学时 10学时 12学时 10学时 8学时 8学时 10学时 10学时 10学时 8学时 8学时 8学时 10学时 10学时 10学时 26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发动机综合故障检修 辅助控制系统检修 巡航控制系统故障检修 故障自诊断系统故障检修 失效保护系统故障检修 应急备用系统故障检修 发动机起动困难故障检修 发动机怠速不良故障检修 发动机加速不良故障检修 发动机失速故障检修 发动机油耗过大故障检修 总计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理论加实践 10学时 10学时 6学时 6学时 14学时 10学时 10学时 12学时 10学时 274学时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汽车发动机维修》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

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调研,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学生技能、知识的认知规律,以典型故障检修为载体。

2评价方法

课程考核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方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和企业公司等定向合作办学单位委派人员,评价项目包括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操作规范、职业素养等项目,实现课程考核评价与社会、企业的人才考核标准接轨,考试成绩由形成性考核、综合性考核和平时成绩按权重计算确定。

(1)考核方式

形成性考核是以学生在各学校任务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的阶段性考核,包括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操作规范、

27

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综合性考核是期末对全部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采用“教考分离”考核方式,授课教师不参与出题,由汽车教研室负责出题,2个以上班级实施统考,学生独立完成理论与能力的综合测试。

平时成绩包括提问、项目工作单完成情况、平时表现等方面,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评定。

(2)成绩评定

形成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综合考试占总成绩的50%,学期末发布评定成绩。

3.教学条件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内实训车间设备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项目名称 汽车整车检测 汽车整车拆装 发动机机械维修 发动机构造与拆装 汽车变速器构造与拆装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拆装 汽车底盘设备 主要设备及说明 2台举升机、3台小汽车 3台小汽车、2台举升机、1套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卧式千斤顶2台、工具 5套. 汽油发动机附翻转架8套、发动机零部件8套、工具 6套、气缸测量工具4套。 发动机附翻转架8台、电喷发动机台架18套、数字万用表8个、点火正时枪2把。 手动变速器8台、自动变速器拆装实训台1个. 车身电器实训台2套、启动机10台、发电机10台。 离合器10个 手动变速器8个 自动变速器4个 万向传动装置8套 主减速器6个 前桥、后桥各4个、转向器10个 手动空调实训台架1套、制冷剂回收加注机4台、压缩机解剖总成1台。 10 12 汽车空调 4.教材编选

28

教材编选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的原则进行设计。

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调研,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学生技能、知识的认知规律,以典型故障检修为载体。

29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是汽车模块化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其目标是利用各种汽车维修资料和维修设备,对学生进行汽车传动系各部件的拆装和认识训练,并培养学生形成对汽车传动系进行调试、检测、维护、修理的能力。本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力求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教学目标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汽车传动系的构造,熟悉汽车传动系的维护与修理,具体如下: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组成与结构; (2)熟悉汽车底盘各总成的工作原理; (3)熟悉汽车底盘各总成的维护保养方法; (4)熟悉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使用汽车维修资料;

(2)能够正确使用汽车常用设备对汽车传动系的进行拆卸与装配;

(3)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对汽车传动系的主要元件进行检

30

测,并判断其性能好坏; ? 能够正确对汽车传动系各总成进行维护保养;

(4)能够对汽车传动系的常见故障、综合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

3.素质目标

(1)严格遵守本岗位操作规程;

(2)安全文明生产,保证工具、设备和自身安全; (3)选择和使用工具合理; (4)具有5S理念; (5)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6)具有组织沟通能力。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274 (四)课程学分 15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能够认识汽车传动系的各总成 能够在整车上识别传动系的布置形式 能够按正确方法对离合器踏板进行操作 能够在车上对离合器总成拆装装配 能够对离合器各部件检查 能够对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进行检查与调整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汽车传动系认识 任务驱动 20 2 离合器维修 任务驱动 62 31

3 变速器维修 能够进行变速器变速杆的操作 能够对变速器进行正常的维修 能够在车上对变速器进行拆卸与装配 能够对变速器进行分解与组装 能够对变速器的主要元件进行检修 任务驱动 80 4 能够对万向传动装置进行拆卸与装配 万向传动装置维修 能够对万向节进行分解与组装 能对万向传动装置进行检查与维修 会对后驱动桥的油液进行检查 能对驱动桥进行分解与组装 能对主减速器和差速器进行检查与调整 任务驱动 52 5 驱动桥维修 任务驱动 60 总计 274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汽车传动系维修》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

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调研,对发汽车传动系检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学生技能、知识的认知规律,以典型故障检修为载体。

2.评价方法

课程考核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方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和企业公司等定向合作办学单位委派人员,评价项目包括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操作规范、职业素养等项目,实现课程考核评价与社会、企业的人才考核标准接轨,考试成绩由形成性考核、综合性考核和平时成绩按权重计算确定。

(1)考核方式

形成性考核是以学生在各学校任务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为

32

依据进行的阶段性考核,包括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操作规范、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综合性考核是期末对全部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采用“教考分离”考核方式,授课教师不参与出题,由汽车教研室负责出题,2个以上班级实施统考,学生独立完成理论与能力的综合测试。

平时成绩包括提问、项目工作单完成情况、平时表现等方面,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评定。

(2)成绩评定

形成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综合考试占总成绩的50%,学期末发布评定成绩。

3.教学条件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内实训车间设备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项目名称 汽车整车检测 汽车整车拆装 发动机机械维修 发动机构造与拆装 汽车变速器构造与拆装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拆装 汽车底盘设备 主要设备及说明 2台举升机、3台小汽车 3台小汽车、2台举升机、1套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卧式千斤顶2台、工具 5套. 汽油发动机附翻转架8套、发动机零部件8套、工具 6套、气缸测量工具4套。 发动机附翻转架8台、电喷发动机台架18套、数字万用表8个、点火正时枪2把。 手动变速器8台、自动变速器拆装实训台1个. 车身电器实训台2套、启动机10台、发电机10台。 离合器10个 手动变速器8个 自动变速器4个 万向传动装置8套 主减速器6个 前桥、后桥各4个、转向器10个 手动空调实训台架1套、制冷剂回收加注机4台、压缩机解剖总成1台。 7 8 汽车空调

33

4.教材编选

教材编选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的原则进行设计。

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调研,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学生技能、知识的认知规律,以典型故障检修为载体。

34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通过对汽车电气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能够获得:汽车充电系统、汽车起动系统、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汽车仪表与报警信息系统、辅助电气、汽车电路识图。并在以工学交替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实践动手这个能力培养过程中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的融合。

(二)课程教学目标标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描述汽车电器系统中各零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2)能正确描述汽车电器中各零部件的工作过程、工作原理;

(3)掌握检测故障,排除故障的流程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辨别和说出汽车电器设备的各零部件的名称以及功用;

(2)能将实物转画成简图并分析工作过程;

(3)通过简图能在实物上找出相应的零部件并分析它的工

35

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4)能正确的拆装汽车电器的各个总成件。以及各零部件的检测,并有维修排除故障的能力;

(5)能运用各种仪器、仪表对汽车电器系统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6)能分析、检测汽车电器设备系统的各个参数; (7)能对汽车电器的性能进行检测。 3.素质目标

(1)严格遵守本岗位操作规程;

(2)安全文明生产,保证工具、设备和自身安全; (3)选择和使用工具合理; (4)具有5S理念; (5)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6) 具有组织沟通能力。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228 (四)课程学分 13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1 2 3 4 教学项目 常用汽车电气系统检测工具及仪器 蓄电池的检测 汽车发电机拆装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掌握正确汽车检测工具及仪器的操作方法 掌握正确汽车蓄电池的操作方法 正确的拆装方法、正确的调整方法与调整位置 活动设计建议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参考课时 10 12 30 16 36

发电机调节器的检测 正确掌握汽车调节器的检测

5 6 汽车起动机拆装 汽车照明系统灯光强度的测量 汽车仪表与报警信息系统 正确的拆装方法、正确的调整方法与调整位置 正确测量方法 正确的拆装方法、正确的调整方法与调整位置 2.正确测量方法 正确的拆装方法、正确的调整方法与调整位置 正确测量方法 正确的接线的相关知识 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 30 30 7 行动导向 30 8 汽车辅助电器 汽车全车电路图接线端子的识别 总计 行动导向 30 9 行动导向 40 228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材编选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

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调研,对发汽车电子与电气系统检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学生技能、知识的认知规律,以典型故障检修为载体。

2.评价方法

课程考核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方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和企业公司等定向合作办学单位委派人员,评价项目包括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操作规范、职业素养等项目,实现课程考核评价与社会、企业的人才考核标准接轨,考试成绩由形成性考核、综合性考核和平时成绩按权重计算确定。

(1)考核方式

形成性考核是以学生在各学校任务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的阶段性考核,包括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操作规范、

37

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综合性考核是期末对全部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采用“教考分离”考核方式,授课教师不参与出题,由汽车教研室负责出题,2个以上班级实施统考,学生独立完成理论与能力的综合测试。

平时成绩包括提问、项目工作单完成情况、平时表现等方面,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评定。

(2)成绩评定

形成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综合考试占总成绩的50%,学期末发布评定成绩。

3.教学条件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内实训车间设备如下表

序号 1 2 项目名称 汽车整车检测 汽车整车拆装 主要设备及说明 2台举升机、3台小汽车 3台小汽车、2台举升机、1套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卧式千斤顶2台、工具 5套. 汽油发动机附翻转架8套、发动机零部件8套、工具 6套、气缸测量工具4套。 发动机附翻转架8台、电喷发动机台架18套、数字万用表8个、点火正时枪2把。 手动变速器8台、自动变速器拆装实训台1个. 车身电器实训台2套、启动机10台、发电机10台。 离合器10个 手动变速器8个 自动变速器4个 万向传动装置8套 主减速器6个 前桥、后桥各4个、转向器10个 手动空调实训台架1套、制冷剂回收加注机4台、压缩机解剖总成1台。 38

3 4 发动机机械维修 发动机构造与拆装 汽车变速器构造与拆装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拆装 5 6 7 汽车底盘设备 8 汽车空调

4.教材编选

教材编选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的原则进行设计。

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调研,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学生技能、知识的认知规律,以典型故障检修为载体。

39

《汽车修理与检测》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修理与检测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构建于《汽车电工与电子》、汽车机械基础、工量具使用与钳工技能等课程基础上,也是进一步学习汽车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汽车检测技术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基础。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布置、汽油机工作原理、才有机工作原理等知识基础上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汽机构、冷却系、润滑系、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柴油供给系等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发动机装配调试和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 (2)掌握发动机部件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发动机零部件的耗损形式、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

(4)掌握发动机拆装,调试工艺知识 (5)掌握发动机的维护保养知识

(6)掌握发动机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2.能力目标

(1)会进行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x0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