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27 15: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1.1 项目概况 ........................................................................................................................................................ 1 1.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 4 1.3可行性研究结论 ............................................................................................................................................. 8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 11 2.1项目提出的过程和理由 ............................................................................................................................... 11 2.2商贸物流的发展趋势分析 ........................................................................................................................... 17 2.3市场预测 ....................................................................................................................................................... 19 2.4 项目具备优势条件....................................................................................................................................... 35 第三章 主要功能及建设规模 ............................................................................................................................. 38 3.1冷链物流服务中心的发展规划背景 ........................................................................................................... 38 3.2 主要功能 ...................................................................................................................................................... 42 3.3 建设现代化物流货运配送体系 ................................................................................................................... 46 3.4建设规模 ....................................................................................................................................................... 51 第四章 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 ............................................................................................................................. 54 4.1 场址选择 ...................................................................................................................................................... 54 4.2场址条件 ....................................................................................................................................................... 56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 63 5.1工程建设原则及目标 ................................................................................................................................... 63 5.2建设规模合理性分析 ................................................................................................................................... 64 5.3 工程方案 ...................................................................................................................................................... 65 5.4 技术与设备选择 .......................................................................................................................................... 67 5.5 总体规划方案 .............................................................................................................................................. 72 5.6 工程设计方案 .............................................................................................................................................. 75 5.7 辅助工程设计方案 ...................................................................................................................................... 88 第六章 节 能 ............................................................................................................................................... 99 6.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99 6.2节能形势分析 ............................................................................................................................................. 102 6.3项目地能源供应状况 ................................................................................................................................. 103 6.4项目能源消费量及消耗量 ......................................................................................................................... 104 6.5项目总能耗分析 ......................................................................................................................................... 107 6.6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 111 第七章 环境保护 ............................................................................................................................................. 114 7.1 执行标准及环境现状................................................................................................................................. 114 7.2项目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 117 7.3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 120 7.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21 第八章 劳动安全与消防 ................................................................................................................................... 122

1

8.1劳动保护及安全卫生 ................................................................................................................................. 122 8.2 消 防 ......................................................................................................................................................... 128 第九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 131 9.1 企业组织形式 ............................................................................................................................................ 131 9.2人力资源配置 ............................................................................................................................................. 132 第十章 工程组织实施及计划进度 ................................................................................................................. 133 10.1工程施工组织 ........................................................................................................................................... 133 10.2 施工现场布置 .......................................................................................................................................... 136 10.3 项目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 137 10.4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 143 10.5工程招标 ................................................................................................................................................... 150 10.6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表 ............................................................................................................................... 152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153 11.1 投资估算依据 ........................................................................................................................................... 153 10.2 总投资估算 .............................................................................................................................................. 154 第三节 资金筹措 ............................................................................................................................................ 156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 157 12.1 财务分析与评价基础资料 ..................................................................................................................... 157 12.2 经营收入和税金及附加估算 ................................................................................................................. 158 12.3 产品成本估算 .......................................................................................................................................... 160 12.4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 161 12.5 偿还能力分析 .......................................................................................................................................... 162 12.6 盈亏平衡分析 ......................................................................................................................................... 163 12.7 财务评价结论 ......................................................................................................................................... 163 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 ....................................................................................................................................... 163 13.1 物流风险分析 ......................................................................................................................................... 163 13.2损失控制 ................................................................................................................................................... 165 13.3 风险自留 ................................................................................................................................................. 165 13.4 风险避免 .................................................................................................................................................. 165 13.5 风险分摊或转移 ...................................................................................................................................... 166

2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徐圩新区冷链物流服务中心 承办单位:江苏方洋物流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项目位于连云港市徐圩新区,港前大道冷链物流服务中心

建设性质:新建 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1.1.2 承办单位情况

江苏方洋集团有限公司是2009年4月24日经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公司依托于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是徐圩新区开发的投资运营主体,作为徐圩新区467平方公里土地的开发建设主体及区内重大项目的“孵化器”和“推进器”,承担着徐圩新区开发建设的重任。公司的目标是打造成为以港口岸线开发、土地一级开发、房地产开发和资产经营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经过三年多的快速发展,公司现有苏海投资、方洋物流、方洋水务、方洋码头、方洋人力、新湾广告、云帆物业、北京方洋管理咨询、上海方洋投资管理等9个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资产总额80余亿元。

为策应总公司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号召,加强对现有岸线、土地

1

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科学开发利用,形成物流仓储管理规模化、产业化格局,实现资源优势的效益最大化,利用好徐圩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平台,决定投资建设徐圩新区冷链物流服务中心。

1.1.3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用地

项目用地位于连云港市徐圩新区冷链物流服务中心区,总用地面积233.44亩(155634平方米)。

二、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依托港口产业优势,建设冷链物流中心项目,规划建设六种温度分区、六个仓储区域,温度可调节库。温度横跨-30℃~18℃,并配备可控温的国际标准冷藏车,可实现商品的快速流通和一日二次的配送需求。采购完善、高效的模数效应建造结构,保证温控产品质量、提高操作效率、降低整体物流成本,为客户提供经济、精简、综合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项目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

连云港港前大道冷链物流服务区的冷链物流服务中心项目位于连云港市徐圩新区现代港口综合物流园,作为以崭新面孔出现的第三方物流中心,专注于打造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中心,在连云港地区集中一大批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连云港物流企业孵化基地。冷链物流服务中心规划面积233.44亩。

2

表1-1:冷链物流服务区区块设置

规划面积 万平方米 13.33 亩 200.00 区块名称 冷藏保鲜库 冷冻储藏库 加工车间 三产配套设施 公共用地、道路、绿化等 总计 6.00 90.00 4.00 4.00 6.00 33.33 60.00 60.00 90.00 500.00 三、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暂定为2年,计划2016年3月底完成整个项目建设,2016年4月份正常投入运行。

四、项目建设方案

设备方案:本项目所需设备及技术方面主要在国内引进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新增总投资900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3444.95万元,流动资金17915.05万元。本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中,银行贷款45000万元,余额由投资主体江苏方洋物流有限公司出资。

六、项目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期2年,主要用于储存各类蔬菜水果、海产品及肉类。将

连云港特色的产品经过冷冻,过冷加工输送到全国各地以及出口。

项目的实施可以延长农业、海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业、海产品附加值,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动农业、海产品产业化经营。对农业、海产品结构调整、农业、海产品增效具有促进作用。拓宽人员分流渠道,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项目建设完成后,带动相关产业

3

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

本项目带动力强,辐射面积广,项目建设完成后,可直接带动农户1840余户,户均增收2186.0元。同时可拉动包装、运输,维修等相关产业发展,间接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200余人,年纯增社会经济效益232余万元。项目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年实现产值22640.21万元,实现税金3872.21万元,直接解决就业人数260余人。间接带动运输产业、生活休闲、商务等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徐圩新区经济腾飞、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解决就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1.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2.1研究工作依据

1、《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本)》;

2、《江苏省工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苏政办发[2006]140号文); 3、《江苏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苏政发[2005]38号); 4、《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审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建设部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 10、《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体系》(2006年版);

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2、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13、《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二O二O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14、《全国物流标准》(2005-2010)及《物流术语》(GB/T18354-2006); 15、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16、项目咨询合同书及企业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1.2.2 编制原则

本物流中心建设以市场为向导,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基础,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安全和工业卫生同时考虑,减少污染,消除项目建设对环境和职工健康的健康的危害,采用先进、适用、成熟的现代设备,将项目建设成为具有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化冷链物流服务中心。

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本次研究工作,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可靠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力求做到数据准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文件齐全、结论科学。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严格按照客观实际进行评价与分析,保证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为各级审批部门和项目承办单位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坚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

以方洋集团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充分考虑徐圩新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优化物流体系,既促进了方洋集团的物流发展,也为区域企业提高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国民经济创新效率、促进各产业健康发展服务。

三、坚持高起点建设,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

5

在物流中心的布局、建设、功能定位方面,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实际、建设方面、在设施设备、引进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坚持高起点、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按照现代化物流系统的建设标准,尽量做到与国际接轨。

四、坚持发挥自身优势与整合资源相结合的原则

物流中心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方洋集团及徐圩新区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同时坚持与资源整合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合理整合连云港港口零散的经营企业和商户资源,提高现有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投入资金尽快见其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冷链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五、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

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及时与各部门、各方面搞好协调配合。同时根据国内外冷链物流中心发展趋势,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制定规划的目标及任务,切实把握冷链物流发展方向。同时,还要注重物流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树立绿色物流新概念。

六、坚持物流综合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是一项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但能产生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应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及任务,并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综合效益的实现。 1.2.3 研究工作内容及范围

本可研报告对该项目在市场分析、建设规模、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可行与否进行研究,并作出结论,主要从以下几点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6

一、市场分析预测

根据方洋物流发展需要,通过对冷链物流服务需要的分析预测,结合本冷链物流服务中心的未来招商、冷链企业的入驻、水果蔬菜海产品的转移、加工、配送、运输、信息流、人员流的资源整合发展的调研、预测、决策。

二、建设条件、规模及方案论证

通过区域、地理位置、周边配套、市政设施、给排水、电力、动力、道路交通、商业、工业、生活设施等进行测算和论证确定方案。

三、工艺及技术设备方案

根据冷链物流的运营、管理、设计,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设备、操作流程加强对货物的保护,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减少环节,降低成本,增加效率的目的。

四、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

倡导绿色冷链物流、采用环保设计、使用环保设备、达到环保标准、安环保要求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过程、排放标准符合环保要求。

劳动安全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范进行设计,提供安全生产的劳动保护,培育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劳动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劳动安全体系。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根据调研和论证进行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投资规模,对投资进行充分论证。对不可预测因素进行评估,多渠道的获得资金的来源,调动可调配的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六、经济效益初步评价

参照国内外同等规模项目进行可比性分析,对周边冷链物流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科学的计算、合理的预测,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会计核算、

7

作出财务分析得出财务结论,作出科学评价。

1.3可行性研究结论

现代冷链物流是一个多元发展的复合型新兴产业,是一个生产型的服务行业,加快发展现代冷链物流业,对提速徐圩新区经济发展,推动地区物流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项目通过运用全新现代化服务业信息管理理念,项目建设要对冷链物流进行多要素的计划、实施和控制,将运输、仓储、整理、配送、信息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从而为用户提供高效率、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服务,有利于产销信息和市场信息的沟通,促使入住物流中心的企业及个人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名优和适销产品的供应,对于建立、健全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规范交易、公平竞争的物资流通体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的建设,是适应现代冷链物流业发展趋势,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支持物流市场机制建立的需要,对有效带动项目区市场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徐圩新区冷链物流服务中心依托现代物流信息平台,有效地整合及管理连云港经济开发区和徐圩新区的生产厂家及经销公司、商户等,通过使用新的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的开发、搜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网络化,必须加紧建设和投资开发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普及卓有成效的全国性冷藏供应链配送网络系统,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冷链物流的软件优化,提升利润水平,减少相应损耗,避免浪费,进而间接推动配送产品产值的提升,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升级。

该冷链物流服务中心具有运输功能、集散功能、仓储功能、融合功能、

8

综合服务功能、创新功能和公共管理功能,将为商品的供应商和使用方提供经济实用的全国范围信息服务,并将它们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冷链物流服务中心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支撑作用、示范作用、带动作用和传承作用等,这些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挥着现代物流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九号令),本项目符合“二十九、现代物流业”中的“6、第三方物流服务设施建设”、“10、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11、海港空港、产业聚

集区、商贸集散地的物流中心建设”范围,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 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徐圩新区经济区域仓储物流服务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徐圩新区社会经济的建设。项目财务效益较好,在经济上是可行的,所选地址基本合理,符合项目建设要求。本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每年可增加营业收入22640.21万元,解决就业260人,有力的促进地方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降低区域经济的经营成本,是一个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项目。

第四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 号 1 1.1 1.2 2 2.1 3.2

指 标 名 称 项目总投资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流动资金 资金筹措(新增部分) 资本金 资本金占总投资比例 银行借款 其中:流动资金借款 单 位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 万元 万元 指 标 值 90000.00 63444.95 17915.05 90000.00 45000 50 45000 0.00 备 注 9

4 5 6 7 8 9 10 11 12 营业收入 营业税金及附加 年平均总成本费用 利润总额 所得税 税后利润 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税率 资本金净利润率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 % % 22640.21 743.13 9392.74 12500.34 3125.08 9375.25 13.89 14.72 20.83 10年平均

10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2.1项目提出的过程和理由

2.1.1项目提出的过程

虽然我国商贸物流呈快速发展的态势,幅度明显高于GDP增幅,但我国现代物流仍处于初级阶段,现代物流建设相对滞后,从而产生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商品生产与流通环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利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在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实施信息共享、及时配送、延迟物流、加工仓储配送一体化等,这都是物流整合的有效形式。

现代物流服务,在国际上及国内发达省份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如:国际上知名的24-Plus物流信息平台、沃尔玛的内部物流信息处理平台、DHL的物流信息处理和货物分拣系统等,及国内的中国物流联合网、中国物流商务网、浙江物流网、青岛物流网等,这些物流信息平台不仅为社会各物流环节的联结、整合物质加工、储存、流通和规范起到了推动作用,还促使物流企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纸品物流建设上,已经成型并初具规模的单一配货运输企业,这些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信息交换、商品流通功能,但从总体市场履盖面、从功能实现上、从现代科技运用上,还略有不足之处。

国务院,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江苏省决定将连云港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连云港市也做出重大决策,全力推进徐圩片

11

区开发,将徐圩片区打造成为“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三大战略目标

徐圩新区冷链物流服务中心项目充分利用园区交通区位优势,紧紧抓住连云港市政府将徐圩片区打造成为“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建立徐圩片区港口物流产业在园区发挥产业服务功能,打造徐圩新区物流产业高地的大好机遇,挖掘港口物流产业园区及其连云港周边地区巨大的公路货运需求,坚持“依托园区、面向连云港、服务产业”的基本方针,通过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设完善以基地为中心的全国干线运输网络,面向连云港广大工商企业及产业园区内专业市场提供零担快运、干线运输、区域配送、定制仓储、管理服务、信息交易、铁公联运、电子商务和其他多种配套功能服务,致力于将基地打造成为立足连云港、服务淮海经济区、联接全国地区的现代化综合冷链物流服务中心和连云港市最大的公共物流平台。到2016年,努力实现入驻企业超过300家,年储藏量50万吨水果蔬菜海鲜肉制品等。 2.1.2 项目提出的理由

一、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指出:“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在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方面还指出:“优化城市综合超

12

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发展。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服务网点,支持大型超市与农村合作组织对接,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引导住宿和餐饮业健康规范发展。支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指出:“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鼓励建设公共的网络信息平台,支持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采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推广应用智能化运输系统,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二0二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指出:“面向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设立汽车计算平台、农业信息化平台和智能交通系统等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综合性、先导性和牵动性作用的重大项目,为促进汽车产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交通系统的能力、效率和安全性提供技术动力。充分考虑信息产业科技发展的共性要求,设立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及服务体系等重大项目,建立开放式的信息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咨询服务平台和电子信息产品数据交换平台,为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建设集成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咨询服务平台和电子信息产品数据交换平台。包括统一规划和集成的若干个大型数据中心、文献资源中心、科技信息数据库,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产业和社会提供基础数据、产品数据、科技文献、技术标准、人才资源、知识产权、专利、产业技术动态等各种信息查询服务。”

13

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利于物流业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信息产业化发展。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行业规划,有利于提升连云港市物流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二、是保障“菜篮子工程”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菜篮子”工程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优质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对其质量和数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传统产业生产方式不能胜任全年均衡供应的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实现果蔬等鲜活农产品数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不仅可有效地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中央制订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本项目建设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农产品转化增值的重要举措,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可有力带动区域果蔬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餐饮业对冻冷藏保鲜食物的需求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旅游业迅猛发展。餐饮与食物冷冻冷藏、保鲜密切相关,它必然为冷冻冷藏设备制造和冷藏运输设备制造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经济社会发展至今,人们正常生活所需物质大部分是需要冷冻冷藏设备提供保证,冷冻冷藏食品占据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部

14

分。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饮食消费各异,冷冻冷藏食品行业拥有不同的资源优势。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目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

我国现代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起步于上世纪初,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生鲜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及运输等环节逐步得到应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迅速的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

冷链物流技术正在逐步推广。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全程低温控制。我国大型肉类屠宰企业开始应用国际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从屠宰、分割加工、冷却成熟等环节低温处理起步,逐渐向储藏、运输、批发和零售环节延伸,向着全程低温控制的方向快速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广泛推广,推动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

四、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 冷库是发展冷藏业的基础设施,是在低温条件下贮藏货物的建筑群。食品保鲜主要以食品冷藏链为主,将易腐畜禽、果蔬等通过预冷、加工、贮存和冷藏运输,有效地保持食品的外观、色泽、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达到食品保质保鲜,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目的,起到调剂淡、旺季市场的需求并减少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经济损耗的作用。

15

连云港市海产品丰富,梭子蟹、大对虾名扬中外,紫菜产量及加工水平全国第一,海州湾带鱼肉鲜味美,其它鱼类、贝类也各有特色,但由于缺

少足够的低温冷库进行调节周转,大多数果蔬难以实现反季节销售,产品附加值低;由于无法预冷,导致大量果蔬腐烂变质,商品性大大降低,浪费严重。标准化技术推广范围小,生产的果蔬大部分质量达不到出口的标准,严重降低了农民的收入。

因此,甘肃晋商绿色果蔬冷链物流生态园有利于区域果品和蔬菜、肉类产业发展,有利于现代物流系统的不断完善,有利于食品冷藏链的产业化发展。对区域主导产业壮大,推动区域经济健康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看出,拟建项目的建设对企业来说,不仅解决了企业发展难题,而且使企业提升了竞争力,提供了长足发展的空间;对政府来说,方便了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和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更重要的是江苏物流中心的建成将带来众多的就业岗位,对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项目不仅符合国家的总体规划与行业规划,也符合地方的发展规划,还能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并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因此,本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可观,具有非常大的

16

投资意义,是必要且可行的。

2.2商贸物流的发展趋势分析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将重塑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新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工业化时代后,将产业发展重心转移到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知识经济在其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储备,继续扩大着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动迎接现代物流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将现代物流视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纷纷采取特色产业突破策略,力求赶上时代潮流。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我国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结构,更加需要实现工业化与现代物流的紧密结合,才能超越传统模式,推动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但由于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现代物流整体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仍相差较大,现代物流行业建设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国内形势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建设工作,已经明确将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大力推进。目前,中国现代物流已经走过了基础发展时期,开始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开拓先行,把现代物流作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较早提出并实施了现代物流发展战略,极大推动了本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其他省市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结合区域特色,积极实施现代物流带动战略,东北老工业区正在加紧建设利用现代物流手段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地区正在成为国内现代物流梯度转

17

移的主要承接地,全国现代物流发展格局正在加紧调整建设,各地现代物流建设不进则退,区域之间物流竞争越来越激烈。“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诸多繁重任务,使各地现代物流在高起点上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

从江苏省发展形势看,物流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江苏省是传统产业大省,产业结构以重型化为主,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经济结构亟需进一步优化。江苏省也是人均资源贫困省,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急切需要现代物流来深入改造和提升。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政府职能、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各项艰巨任务,也都需要发挥现代物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因此,未来5年是江苏省物流业发展大有可为的5年,必须充分发挥好江苏省的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全面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标准型、拓展型、应用型、商务型和企业网站链接型五种会员服务套餐,针对商品生产企业特点,提供设计包装企业主页,树立企业形象、展示企业产品、建立企业与客户的沟通渠道,通过中汽汽车配件网和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网络中心的网上展场商务平台,向国内外同行展示企业的风貌,发布企业产品信息,通过网络简洁高效的检索途径,及时准确掌握行业内相关企业信息和最新市场动态,更高效地满足企业的商务活动需要,降低交易成本,拓展商业机会标准型企业展台。

18

适用特点:适用于中小型生产厂和经销商进行的定向服务、商品销售和流通,减少商品调剂环节、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对加强各商品供应商、经销商的交流和沟通,提高物流服务业起到很好的作用。

2.3市场预测

2.3.1项目功能区划

连云港港前大道冷链物流服务区的冷链物流服务中心项目位于连云港市徐圩新区现代港口综合物流园,作为以崭新面孔出现的第三方物流中心,专注于打造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中心,在连云港地区集中一大批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连云港物流企业孵化基地。冷链物流服务中心规划面积500亩,依托连云港市雄厚的产业经济基础和逐步发展的徐圩新区港口及大工业区产生的巨大物流量,以冷链物流服务市场为核心,项目主要面向周边冷链物流服务区、产业物流区、多试联运区、港区及产业区等的货运要求,依托徐新公路、港前大道等主干公路,建设集中地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中心、提供冷链物流服务、零担运输、货运代理、提货送货、贷款结算、货运服务及相关服配套服务,形成徐圩新区重要的货运公共中转配送中心,建设连云港市乃至淮海地区重要的公共型冷链物流服务平台。根据入驻货代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营业收入情况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建立先行赔付基金,对于货物损失可以先行赔付,解决当前货主对配载市场物流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不信任现状,在降低货主企业托运风险的前提下吸引其入驻园区,快速在园区形成货源吸引第三方运输企业和货车司机进入园区。

表2-1:冷链物流服务区区块设置

区块名称

规划面积 19

万平方米 货运交易中心 车辆集散中心 零担专线区 三产配套设施 公共用地、道路、绿化等 总计 13.33 6.00 4.00 4.00 6.00 33.33 亩 200.00 90.00 60.00 60.00 90.00 500.00 信息管理中心:信息管理区是冷链物流服务基地的灵魂,是基地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基石。在冷链物流服务基地的信息系统规划中,首先规划建立具有先进的信息交换、信息管理以及通迅手段的信息平台系统,以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形成具备物流配送、智能化仓库管理、运输优化调皮、自动化结算、客户远程登陆货物、车辆查询、进出口和通关管理,以及 EDI、条码等物流技术的电子化的、简洁、高效的物流管理体系。信息系统分为运输、配送、仓储、结算和行政管理五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可以分割纽合成用于各种特殊物流环境和要求的完整的物流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采用 Internet 网络结构,以浏览 器 / 服务器方式的应用模式,实现业务流程管理、数据安全管理和传输管理。系统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在规划时预留接口,以便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货运交易中心:货运交易中心占地面积13.33万平方米,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运营平台。来自周边冷链物流服务区、产业物流区、多试联运区、港区及产业区的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社会、政府及其它物流基地、结点的货源、运输、仓储等信息在信息系统整合处理后进行发布和交易。在交易大厅的电子大屏幕公布各类货物运输需求信息,搭建交易双方直接、及时的沟通平台,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业务流程。物流园区的客户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物流园区的网站上发布和查询交易信息;也可以通过电话委托交易。

20

车辆集散中心: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可同时停放600辆车,使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运车辆在此集聚,形成强大的公路运输能力,为连云港市港口相关企业及园区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仓储中心、流通配送中心、转运中心、零担快运市场提供专业的运输服务。

仓储区:仓储区面积为4万平方米,是对冷链物流服务区营运平台整体综合性功能的补充和完善。通过建设零担仓库,为连云港至国内各大中城市的零担快运专线客户提供零担仓储服务。

三产配套设施:建设汽车快修中心、汽车检测中心、汽车饭店、汽车旅馆和司机活动中心等生产配套设施,在冷链物流服务区提供住宿、饮食、汽车检修、大众娱乐等一系列服务。 2.3.2项目盈利模式分析

根据冷链物流服务基地的功能定位和区块划分,未来冷链物流服务基地拥有3大类型21个盈利点,具体描述见下表。

表2-2:冷链物流服务基地盈利点一览表

盈利点 类别 盈利点 干线运输服务 储存服务 装卸搬运服务 基础服务 多式联运服务 配送服务 零担运输服务 集装箱服务 流通加工服务 物流信息服务 增值服务 结算服务 物流咨询服务 物流培训服务 交易展示

传化物流基地 依托园区干线运输网络,提供连云港到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干线运输服务 为基地入驻企业暂时未能发运的零担货物等提供专业仓储服务 提供装卸搬运设备出租、组织装卸搬运劳务等服务 与多式联运区紧密合作,为客户提供一条龙的多式联运服务 提供连云港及周边地区的门到门配送服务 提供组货、零担运输服务 提供集装箱租赁、拆拼箱等服务功能 包括提供包装、打标签、贴条码等一系列流通加工服务 包括车辆查询、货物查询、回程货物预约、远程车辆预约服务等 成立园区结算中心,隔离交易风险,提供第三方标准化结算服务 提供专业的运输一体化方案咨询服务 提供专业货运人才上岗培训服务 为重要企业(主要是制造企业)提供产品交易展示服务 21

保税服务 银行监管 商检 卫生检疫 配套服务 汽车维检 餐饮住宿 写字楼出租 物业管理 依托基地内保税仓资源,开展点到点的保税服务 依托专业仓储区的金融监管能力,提供重要货物的金融监管服务 商检部门入驻提供商检等一系列服务 卫生检疫部门入驻提供商检等一系列服务 汽车的维修检测服务 司机之家提供兴家比较高的餐饮住宿服务 部分办公楼出租与专线公司、物流企业办公 提供全面的物业管理,收取必要的物业管理费用

2.3.2徐圩新区市场环境分析

一、在徐圩新区投资建设货运载配中心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

从徐圩新区经济发展形势看,徐圩新区地处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徐圩新区的快速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物流科技信息平台的建设将与开发区物流产业相互配合和支持,对徐圩新区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在徐圩新区投资建设货运载配中心,有着强大的市场资源基础 徐圩新区是连云港市拓展港口功能、开发新的战略增长极的重要区域, ,与周边城市徐州、临沂、淮安、盐城等城市的距离均在三个小车程内,交通设施极为便利,区内造船、钢铁、化工等大型企业数量较多,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周边连云新城已纳入新城发展规划,因此,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大,对建材等需求旺盛,本项目地处纽带位置,汇集各种建材资源优势,具有强大的市场资源基础。

三、货运载配中心项目在徐圩新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徐圩新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各大生产类企业的不断扩展,和这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走出徐圩、走出港城、面向全国,融入到全球竞争行列,它们对物流基础保障支持和服务层次及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看板”生产、JIT运输、条形码技术、全球定位和跟踪技术等也逐步推广,并得

22

到了多数客户的认可。发展现代物流,对高新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也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为在徐圩新区建立货运载配中心创造条件

货运载配中心项目建设完成后,以港口物流为基础,综合汇集建材、企业原辅材料、产成品等统一吸纳到商贸物流中心信息平台范畴内,对减少车辆空驶、提高车辆实载率,对加强各公司、车辆及各类物流人员等的交流和沟通,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服务内容层次及服务范围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货运载配中心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徐圩新区物流规范化管理和运作 虽然徐圩新区将拥有大量的物流需求,但由于周边各类传统物流企业和物流部门零散的分布于零散市场上,没有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在物流运作上,各自为战,没有具体服务内容、没有统一的物流服务标准和规范,整体上处于一种小、散、乱的局面,这种情况既增加了企业的物资流通成本,限制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又严重影响了地方物流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因素。寻求一种可行的方法,搭建一个货运载配中心,已经成为徐圩沿海经济示范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六、物流中心的建设将为徐圩新区带来经济的迅猛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将形成一个履盖徐圩新区及整个港区的货运载配中心,幅射作用强,把徐圩新区乃至连云区、连云港及苏北地区的物流行业带动到全国先进行列,也给徐圩新区及周边的经济发展带来另一个格局。

2.3.3 市场需求分析

一、连云港冷链物流服务市场概述

(一)冷链物流服务市场总量少、规模小,空间分布不合理

23

目前,连云港市道路货运场站除了个别区和个别道路货运场站作为对外的仓储型企业运营外,其他的道路货运场站都是作为运输企业的附属设施和附属机构,为本企业提供传统的仓储服务。这与物流的社会公益性性质不相对应。2010年全市拥有营运载货汽车30481辆,312580吨位,数量偏少,规模与功能少,不能适应现代道路运输业和物流业发展。空间分布也不合理,作为国家级港口经济示范区的所在地徐圩新区及其周边没有形成规模的冷链物流服务市场,随着徐圩新区新一轮的开发,这一需求更为迫切。目前许多个体货运车辆都是停在社会停车场上“等米下锅”,形成“有车无站,有站无货”的现象,冷链物流服务市场总体处于分散、弱小、无序状态,抗风险能力差,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大力培育和引导。由于历史原因,货运场站一直作为道路货运企业的附属设施存在,而对于大部分小型道路货运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根本谈不上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规模的货运站,他们的小型货运场站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大量市内货物运输必然增加城市道路交通压力。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必然对城市道路体系进行整合,以减少市区内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必然要求道路货运场站搬迁到城郊结合部,形成规模化、集约经营的货运场站,特别是徐圩新区做国家港口经济示范区,随着港口平台的建立、大工业企业的入住,一个配套新区建设的大型冷链物流服务中心刻不容缓。

(二)冷链物流服务市场功能单一、设施简陋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货运市场上,个体经济占主导地位,为降低费用,这些基本上个体经济采取门对门运输,货物装卸、配载基本不通过冷链物流服务市场(特别是零担站)。除个别已经形成规模的冷链物流服务市场(如连云港中储物流中心),其他小规模道路货运站惨淡经营,场站利用

24

率很低,站内仓储设施闲置。而现代物流要求道路冷链物流服务市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冷链物流服务市场是集装卸搬运、仓储管理、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交流、货运交易、停车等功能为一体的货运枢纽,目前连云港市大部分道路冷链物流服务市场仅仅提供发送货和接车服务,无法满足货主的其它需求。大部分道路货运市场规模较小、设施设备较为简陋,有些场站仅仅占据地盘,为进站的货运车辆提供配货。对于现代物流所需的装卸设备、装卸平台,只有部分大型市场才会添置。而对于小型的货运场站,所有装卸都通过人力来完成。大部分道路货运场站仅提供临时的储存服务,储存设施简陋,难以保证货物的储存质量。对于运输市场所需要的货运交易信息,大部分货运场站通过电话或者传真来完成,很少使用计算机、条形码的技术,信息化水平很低。对于提供与铁路、港口等多式联运的服务,大部分货运场站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道路货运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制约了港口物流服务能力

由于整个行业的集约化水平不高,与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存在着不适应性。特别是服务港口的能力还明显不足。直接造成公路运输网络的线上运输向节点货物转换较为缓慢,影响了综合运输效益,制约了连云港港口加快以物流园区(中心、货运场站)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导致了整个港口道路货运交易分散、无序。

(四)货运市场过度竞争,给货运场站带来严重冲击

道路货运市场属于自由竞争市场,目前市场准入的门槛比较低,经营主体多,经营规模小,缺乏骨干龙头企业,难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企业社会责任能力低下,整个行业处于产业链末端,市场自我调节能力差、道路货运业仍处于数量扩张的粗放式经营阶段,企业扩大再生产后劲不足。市场上充斥大量

25

小型运输企业,他们大都只拥有5台车以内,目前全市拥有5台车辆以上的经营业户349户,占整个业户数的2.3 %,户均拥有车辆1.9台,这些企业经营资质很低,有些甚至没有经营资质。为了获得生存的空间,经常采取压价与大中型运输企业竞争,有时甚至采用非法的营运手段来减少营运成本。他们提供运输服务质量普遍较差,货损货差严重、经常运输误期、货主利益无法保障。这些企业以低价抢走大量货源,导致货运场站的经营较为困难。因此应当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包括车辆技术标准与车型、从业人员、注册资金、经营场地等方面的市场准入制度。推行经营资质管理,严格执行企业年审制度,将不合格企业降低资质乃至退出行业。

(五) 政府主管部门只重视道路货运场站的商品性,忽视了社会性、公益性

长期以来,政府主管部门只看到道路货运场站作为运输企业的一部分而存在,只重视货运场站的商品性,忽视了货运场站的社会性、公益性。认为经营货运场站是企业行为,政府主管部门只要做好市场行政管理就可,不必介入其它方面。我们认为货运场站经营不仅仅是企业行为,同时带有社会行为和公益行为一面。尽管这些货运场站在完成运输服务时,为一部分货物进行装卸搬运、储存、配载、信息等服务,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利润,但我们应更多地看到,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道路货运场站作为物流网络的节点,道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对物流效率、物流成本和社会效益有极大的影响,对连云港市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有积极意义。所以政府主管部门不能只重视货运场站的商品性,而忽视它的社会性、公益性。在徐圩新区建设冷链物流服务中心不仅是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政府调整货运市场行政工作思路,提高连云港市整体货运效率的现实需要,具有积极的意义。

26

二、市场需求预测

道路水路货运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充分利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推进货运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通过加强引导、政策配套、优化结构,推进货运产业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撑和保障,发挥了“先行军”的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要依托连云港港口核心资源,加快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航运中心,这就迫切需要交通运输部门要立足当前,统筹全局,在更高层次上系统谋划连云港货运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和思路,加快打造高效、安全、便捷的货运物流体系。

“十一五”期间,我市货运物流行业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带来的难得机遇,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我市道路水路货运业年增加值达到3.5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达20%以上,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得到较好发挥,有力促进了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发展,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突显,沿海运输成为水运业新的增长点

2008年至2012年,GDP从615亿元提升到1600亿元,财政收入从50亿元增加到200多亿元,主要指标基本上都翻了一番。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也从90平方公里增加到140平方公里,扩大了一半多,港口吞吐量从8500万吨增加到1.85亿吨,集装箱的吞吐量从200万标箱增加到502万标箱。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徐圩新区重点建设进口资源加工基地、出口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承接与转移基地以及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全力打造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东中西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目前,

27

围绕云湖商务核心区建设,徐圩新区研究策划和启动实施了60多个示范区功能平台,累计完成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

按照发展生态、低碳、环保、循环产业的要求,徐圩新区主要打造炼化一体化、精品钢、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和现代港口物流等5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精品钢产业园、石化产业园、现代港口物流园、节能环保产业园、中西部地区出口产品生产加工园5个过千亿元产业园区。三年引进入驻重大产业项目17项(其中过百亿元项目5项,开工建设项目7项),总投资过1000亿元,其中包括年产380万吨珠江钢管项目、年产41万吨镍合金新材料项目、每年360万吨醇基多联产项目等。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拼搏奋战,徐圩新区已全面拉开基础设施框架,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0多亿元,临港产业项目和示范区功能平台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重大突破。预计“十二五”末,徐圩新区将初步确立江苏沿海根据腹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综合分析影响港口吞吐量发展的各种相关因素,预测连云港港2010及2020年吞吐量将达1.2亿吨和1.9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340万TEU和800万TEU。

200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8500万吨,集装箱运量200万TEU。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冲刺亿吨,集装箱运量300万TEU大关。

2011年3月17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连云港徐圩港区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连云港港沿海深水大港建设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

新型工业化基地和江苏沿海开发主力军的地位,成为江苏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大型冷链物流服务基地的建设离不开产业经济的支撑,连云港作为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已经拥有了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是淮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8

2012年,全市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初步核算,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603.42亿元,增长12.7%,增长幅度居全省第5位,较上年前移一位。人均水平跃上新的台阶。全市人均GDP36470元,增长12.6%。工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制造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正在形成。服务业产业层次逐步提高,对连云港经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04.4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36.14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4.88亿元,增长13.4%。连云港作为港口城市,尤其是新一轮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徐圩新区的开发,必将产生巨大的物流量,从而成为徐圩新区建设大型冷链物流服务中心的有力支撑。

徐圩新区已全面拉开基础设施框架,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0多亿元,临港产业项目和示范区功能平台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重大突破。预计“十二五”末,徐圩新区将初步确立江苏沿海根据腹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综合分析影响港口吞吐量发展的各种相关因素,预测连云港港2010及2020年吞吐量将达1.2亿吨和1.9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340万TEU和800万TEU。200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8500万吨,集装箱运量200万TEU。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冲刺亿吨,集装箱运量300万TEU大关。2011年3月17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连云港徐圩港区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连云港港沿海深水大港建设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港口的的快速发展集聚了更多的物流需求,为连云港市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市场供给分析

1、长途货运

(一)公路货物运输特点

公路运输是现代运输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构成陆上运输的两个基

29

本运输方式之一。它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公路运输是一种机动灵活、简捷方便的运输方式,在短途货物集散运转上,它比铁路、航空运输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尤其在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中,其重要性更为显著。尽管其他各种运输方式各有特点和优势,但或多或少都要依赖公路运输来完成最终两端的运输任务。

(二)公路运输的经营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连云港市公路运输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别。

1)公共运输业

这种企业专业经营汽车货物运输业务并以整个社会为服务对象,其经营方式有:

(1)定期定线。不论货载多少,在固定路线上按时间表行驶。 这种形式主要有连云港市较大型的运输企业经营,如连云港市汽车运输公司,连云港市汽车货运公司等。

(2)定线不定期。在固定路线上视货载情况,派车行驶。 这种形式有国有较大型企业经营,也有私营业主承包路线的方式经营。

(3)定区不定期。在固定的区域内根据货载需要,派车行驶。 这种形式主要有市场自由竞争经营。

2)契约运输业

按照承托双方签订的运输契约运送货物。与之签订契约的一般都是一些大的工矿企业,常年运量较大而又较稳定。契约期限一般都比较长,短的有半年、一年,长的可达数年。按契约规定,托运人保证提供一定的货物运输量,承运人保证提供所需的运力。 如连云港港务局,连云港碱厂等大企业。

3)自用运输业

30

工厂、企业、机关自置汽车,专为运送自己的物资和产品,一般不对外营业。 这是货运量大,货源稳定企业经营方方式。如连云港港口的许多企业,新海发电厂等。 4)汽车货物运输代理

本身既不掌握货源也不掌握运输工具。他们以中间人身份一面向货主揽货,一面向运输公司托运,借此收取手续费用和佣金。有的汽车货物运输代理专门从事向货主揽取零星货载,加以归纳集中成为整车货物,然后自己以托运人名义向运输公司托运,赚取零担和整车货物运费之间的差额。

(三)公路货运路线和汽车构成

连云港市长途货运就运输方向来说,南北向公路运输较多,东西向铁路运输较多。公路运输网络四通八达。连云港到北京、上海、太原、天津、石家庄、兰州、昆明、武汉、成都、重庆、青岛、长沙、哈尔滨、沈阳、西安、乌鲁木齐、广州、南京、郑州等专线。全国主要大城市都有专营路线。

货运车辆主要有解放、东风、重汽、福田、红岩、华菱,还有本市东宝集团改装的货车。港口货运有一批集装箱运输车。油品、煤气等都是特种用车。个体运输户和农村主要是轻卡和农用车。本世纪初解放、东风是主要车型,现在车型越来越多元化。

(四)长途货运经营模式

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企业从财产所有制来讲,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还有共有私人承包经营。从经营模式看,有以货生存、货车并存、企业承包、路线承包、地区承包、连锁经营、集约化经营等多种模式。由于受调查资料的局限,下面主要讲述连云港海通集团的集约化经营模式。

连云港海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是经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运营的国有独资公司。下属全资、控股、

31

参股子公司14个,资产总额8.9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金1.5亿元,在册职工6100多人。经营业务包括客货运输、公共交通、出租车、旅游、交通基础设施融资、工程建设、公路和航道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养护,汽车销售维修、驾驶培训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的其他行业。 集约化经营主要是海通集团下属的货运公司进行的。

集约化经营是调整运输结构、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手段,更是推进道路货运节能减排工作的基本途径和首要选择。通过集约化经营提高了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使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从原来的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地开展,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集约化经营主要通过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强化内部管理,优化运输资源合理配置,推动货运车辆向大型化、集装化、厢式化、专用化方向发展,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和市场营销工作,广泛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探索出道路货运集约化经营的新模式,对道路货运节能减排,提高货运效率,降低货运成本等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具体做法:优化经营结构,强化统一管理;整合内部资源,发展专业化运输;加强同业协作,开展网络化运输;强化资源优势,开展第三方物流;坚持节能高效,优化运力结构。为提高车辆的里程利用率和实载率,以业已形成的运输专线城市、运输服务范围等为依托,加强与国内同业单位的联系与沟通,通过自设、联营、联合、委托等方式,在全国16个省市建立起配送经营网点近百个。

表1 2009年货运公司配货网点情况表

所在省份 江 苏 上 海 浙 江 广 东 山 东

网点数 (个) 18 6 6 2 6 配载运量 平均运距 (万吨) (公里) 25.68 64.46 18.5 2.60 7.33 260 590 580 1900 650 配载周转量 (万吨公里) 5900 26895 8721 4580 4400 配载货运收入(万元) 1280 4210 1989 1345 968 32

河 北 北 京 福 建 辽 宁 黑龙江 陕 西 河 南

4 3 3 2 3 2 3 3.13 1.60 1.11 0.30 0.20 0.21 1.17 950 1100 1650 1900 2200 2000 740 2820 925 187 500 447 426 161 564 345 96 86 85 98 54 表2 近年来货运公司货运车辆结构变化情况表

项 目 自有车辆数 吨位数 平均吨位 车辆新度系数 15吨以上车辆数 15吨以上车辆数占车辆总数比重 专业化车辆数 专业化车辆数占车辆总数比重 单 位 辆 吨位 吨位 % 辆 % 辆 % 2005年 265 2342 8.84 58 50 19.02 166 62.6 2009年 472 8496 18 79 300 63.5 362 76.7

道路货运集约化经营模式的实施,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明显的,主要体现在提高效率、节能降耗、增进安全和增加营收等方面。

表3 近年来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变化情况表

车辆运用效率指标 工作率 车日行程 里程利用率 吨位利用率 实载率 单位 % 公里 % % % 2005年 96.70 550.80 57.20 87.06 49.80 2009年 98.70 673.60 80.60 88.09 71.00

连云港冷链物流服务市场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和杂乱,经过规划建设的货运市场、自发形成的原始货运市场、甚至一些流动性的停车场同时存在,

33

四、货运物流业具备了发展转型的基础和条件

“十一五”期间,我市货运物流行业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带来的难得机遇,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我市道路水路货运业年增加值达到3.5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达20%以上,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得到较好发挥,有力促进了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发展,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突显,沿海运输成为水运业新的增长点。

运输产业提档升级取得新突破。从市场准入、产业导向、政策措施等方面鼓励发展低消耗、污染小的专业运输工具,集装箱运输、快速货运、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等运输服务方式正在成为道路运输业新的发展趋势。航运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竞争能力逐步增强。全市拥有营运载货汽车30481辆,312580吨位,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70.2%、395.84%。拥有5台车辆以上货运业户349家,比“十五”末增长180%。全市道路集装箱运输企业由2005年(“十五末”)的 20家发展到目前的95家,增长了4.75倍,集装箱运力数由2005年(“十五末”)的604台、12977吨位,发展到目前的1326台、38306吨位,分别增长了119.54%、195.18%,全市现有内河船舶1405艘,389551载重吨,分别比“十五”末增长55%、192.68%,从事国内沿海运输货船达到115艘,260098载重吨,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60%、189%,海运市场在承受了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后,迸发出巨大的活力,成功实现了船舶运力的逆市上扬。

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加强了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政策引导,大力提倡和鼓励货运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发展第三方物流。重点培育、扶持道路集装箱运输企业发展,

34

为港口集装箱发展上量提供了高效、优质的道路货物运输服务。在全市大力开展了甩挂运输与网络化运输试点,从政策、技术、运作流程等方面指导企业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以港口、交通物流为主营业务的我市交通物流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多式联运、港口物流、集装箱运输、货运代理等领域涌现了一批在全省领先的企业。

2.4 项目具备优势条件

2.4.1交通区位优势 1、交通

徐圩新区未来将形成“两纵四横”的干线路网,二纵:226省道,242省道,四横:徐宁(徐圩—宁海)公路,徐新(徐圩—新海)公路,规划344省道,徐仲(徐圩—仲集)公路。

2、港口规划

(1)港口发展定位:是连云港港口重要组成部分和全港南翼的重要港区;是连云港港口拓展港口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江苏省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是苏北地区及周边部分省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依托。徐圩港区将以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布局为依托、逐步发展成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后方临港工业服务的综合性港区。

(2)港口发展规模:预测未来2015、2020和2030年徐圩港区的吞吐量水平分别为3000万吨、7300万吨和1.3亿吨左右。

(3)港区功能布局:根据临港产业布局,结合本区域资源特点,确定徐圩港区主要由液体散货泊位区、干散货泊位区、通用泊位区、集装箱码头预留区、装备制造业码头作业区、海河联运区等六大功能区组成。

3、集疏运交通规划

35

(1)疏港铁路系统规划

①规划由东辛(板桥)站分别引出徐圩疏港铁路北支线与南支线,服务徐圩港区及临港产业区,规划等级为工业企业Ⅰ级。其中,北支线近期实施,且港前站-徐圩港站设置于港口后方S226至港前大道之间;南支线远期建设,港前站设置于港口内。

②铁路专用线由港前站伸出,沿地面敷设,分别伸入徐圩港区码头、钢铁产业集聚区、石(煤)化产业聚集区内各组团,服务徐圩港区及临港产业园区。

③远期预留东辛站分别与陇海铁路、连盐铁路相连接的铁路支线线位,提高通道集疏运通行能力,满足徐圩港区未来不断增长对外货运需求。

(2)疏港内河航运系统规划

考虑到南复堆河区建设海河联运区工程实施难度较大,规划建议近期改在徐圩港口防波堤内,利用浮筒设置海河联运区,满足海运船只与内河航运船只的货物转运需求。

(3)管道规划

为支撑临港石化产业发展,规划一条石油输送管道,由液体散货码头引出,经石(煤)化产业聚集区,连接外围鲁宁石油主干管道。

(4)疏港公路系统规划

徐圩新区未来规划形成“三纵三横”疏港公路系统,并与市域疏港高速环网相衔接,将徐圩港区及临港产业园区货运交通快速疏解至腹地城市。

“三纵”分别为S226、S242、港前大道;“三横”分别为徐新公路、徐圩疏港快速路、徐仲公路。

连云港港前大道冷链物流服务区的冷链物流服务中心项目位于连云港市徐圩新区现代港口综合物流园,作为以崭新面孔出现的第三方物流中心,专注于打造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中心,在连云港地区集中一大批优秀的第三

36

方物流企业,成为连云港物流企业孵化基地。冷链物流服务中心规划面积500亩,依托连云港市雄厚的产业经济基础和逐步发展的徐圩新区港口及大工业区产生的巨大物流量,以冷链物流服务市场为核心,项目主要面向周边冷链物流服务区、产业物流区、多试联运区、港区及产业区等的货运要求,依托徐新公路、港前大道等主干公路,建设集中地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中心、提供冷链物流服务、零担运输、货运代理、提货送货、贷款结算、货运服务及相关服配套服务,形成徐圩新区重要的货运公共中转配送中心,建设连云港市乃至淮海地区重要的公共型冷链物流服务平台。根据入驻货代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营业收入情况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建立先行赔付基金,对于货物损失可以先行赔付,解决当前货主对配载市场物流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不信任现状,在降低货主企业托运风险的前提下吸引其入驻园区,快速在园区形成货源吸引第三方运输企业和货车司机进入园区。

2.4.2低成本的开发环境

根据城乡总体规划适时调整基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用地的新模式,为项目合理降低用地成本提供巨大的空间。在税收方面,政府也将给予足够的优惠政策。

37

第三章 主要功能及建设规模

3.1冷链物流服务中心的发展规划背景

3.1.1公司的发展定位

物流行业是服务于经济发展需求的朝阳性产业,当前沿海开发的全面推进,带动了徐圩新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物流市场及各种物流模式也随之得到了蓬勃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对物流行业概念认识的模糊,徐圩地区的物流行业主要以单一承担单方专线运输业务和小吨位的码头简单作业为主。而未来地方经济的发展,则需要物流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因此,要想抢占市场份额、构建龙头企业,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自身资源,以超前的意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来满足未来市场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资源优势向效益优势的转变,为方洋物流“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二次创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产业定位

以码头、货场等产业资源为支柱,以公司内部货源为基础,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即: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货物运输储存、装卸搬运、中转配送等物流运营的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出厂—短驳存储—中转配送—产品运输—客户端的物流产业链条。

二、产业布局

以公司内部盐产品发运为支撑,发展和带动社会物资运输周转、车辆维修保养、餐饮服务等二三产业,逐步形成集码头装卸、货场存储、中转配送及附加服务为一体的物流产业园。

38

三、发展目标

以打造江苏知名,连云港独具影响力的物流龙头企业为奋斗目标。当前主要是立足企业内部盐产品的集发运业务,确保销售市场稳定。同时,以徐圩新区地区为重心进一步拓展外部市场,特别是加强与方洋物流合作共建企业的协调沟通,逐步扩张市场份额,物流中心逐步发展成为连云港地区乃至全省知名的物流行业龙头企业。

四、营销策略

突出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在合理价格定位的基础上,保证服务的快捷性和安全性,同时,加强与客户沟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公司的效益目标的长效化、常态化。具体为:巩固本地市场,推行“一站式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做物流解决方案,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业务附加值;提前介入与徐圩新区合作企业等潜在客户群,抢占市场份额,扩大经营规模;建立物流电子信息平台,进一步掌控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内部管控,实现内部货运集发运工作统一管理,通过招投标方式,合理调整运费价格,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产业带动,通过发展物流主产业,带动车辆保养维修、住宿餐饮服务等附属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扩大利润增长空间。

3.1.2 连云港港口物流

连云港港位于江苏省的东北部,陇海铁路的东端,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江苏省重要的大型海港,也是国家沿海主枢纽港之一.港口背依云台山脉,面临东西连岛,是一个山岛怀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的天然良港。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连云港港口已成为以外贸物资,能源运输为主,集装箱及件杂货运输为辅的大型综合性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3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

39

深水泊位25个,设计通过能力2265万吨,2000年实际完成吞吐量已达到2708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1454万吨,集装箱13万TEU,对陇海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连云港物流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连云港所依托的腹地主要是以能源,原材料及初级加工品运输为主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落后的地区,腹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制约了连云港港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第二,散杂货及集装箱运输的开展对广大腹地的经济发展以及进出口贸易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集装箱运输起步较晚,受各大型班轮公司左右,航线,航班均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加之大陆桥过境运输还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连云港港尚未确立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应有地位。

第三,港口码头泊位等级和进港航道等级偏低,港口陆域面积严重不足,港口吞吐能力不能适应吞吐量增长需要,港口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运能和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

第四,从已形成的港口功能判定,连云港仍处在以运输功能为主导,多元化综合发展的由第一代港口向第二代港口的过渡阶段.连云港建港时间虽然较长,但其建设发展未得到足够重视,从单一的能源输出港发展到综合性港口,运输规模扩大了,但港口功能没有实质性变化,临港工业处在起步阶段,港口的商业功能仍较为薄弱,港口客运功能没有恢复。

第五,港城关系处在初级阶段,对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1999年,2000年连云港市集装箱进出口箱量仅占连云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12.1%与16.7%.连云港港目前是一个以散杂货运输为主的港口,大部分为中西部地区的货物,江苏省的货源占全港不到一半,这种运输结构说明了直接腹地尚未对港口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货源,同时也说明了港口在带动相关地区的运输业,加工业等产业发展和推动城市金融,商贸,保险等第三产业的繁荣方面有

40

很大的局限性,对连云港市GDP贡献率及创造的就业机会,带动城市的国土开发等方面与其他枢纽港相比有明显差距。

3.1.3港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港口拓展物流服务的主要方式是在码头建设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港口提供装卸、仓储等服务。如上海港、大连港、汕头港、天津港等都已建设或正在建设港口物流园区。但从目前港口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港口物流还基本上处在传统物流状态,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港口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

连云港港口物流业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港口物流企业整体上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充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尽管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还比较低,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式物流服务,服务范围狭窄,服务层次低,难以提供一体化的服务。企业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物流专业人才匮乏,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2、港口物流信息化服务功能有待于发展

现代物流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化是港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连云港主要的信息平台有多个,包括大陆桥信息中心、桥头堡口岸信息系统、政府行业信息系统和国际商务中心信息系统。这些信息资源目前都比较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此外,港口与海关的EDI系统还很不完善,各大船公司、国际国内港口、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代理、货主等各用户之间不能实现高效衔接。大多数港口在物流建设上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与远景规划,有的港口发展战略与规划脱离了自身实际,可操作性差。

41

3、连云港与周边港口腹地叠加、同质化竞争趋势明显

连云港港中西部的经济腹地与日照港、青岛港和天津港重叠,连云港重点发展的货种结构与其他三港相近,连云港以煤炭、铁矿石、化肥、氧化铝和集装箱为五大货种,拥有共同的货种将导致连云港与其他两港之间竞争激烈,从港口的规模、服务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比较,连云港均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在向中西部地区渗透过程中连云港与天津港和青岛港相比起步较晚,将会降低连云港港的辐射能力和发展物流的优势。负担沉重,应收帐款居高不下,阻碍了港口的加快发展.连云港港务局原有经营规模小,现有主要生产设施都是国家实行\拨改贷\政策以后依靠贷款建设起来的.巨额的贷款特别是由于日元大幅度升值,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巨大的财务费用支出,至2000年底已累计亏损11亿元,企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此外,应收帐款居高不下也进一步阻碍了连云港港口资金的正常流动.因而,债务问题已成为连云港港发展的重大障碍。

3.2 主要功能

3.2.1 主要服务对象

本物流中心以码头、货场等产业资源为支柱,以方洋物流内部货源的发运为基础,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即: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货物运输储存、装卸搬运、中转配送等物流运营的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出厂—短驳存储—中转配送—产品运输—客户端的物流产业链条。同时,发展和带动车辆维修保养、餐饮服务等二三产业,逐步形成集码头装卸、货场存储、中转配送及附加服务为一体的物流中心。是集运输、配送、加工、第三方物流、仓储、信息服务、资源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综合物流中心,从供应到进行倒装、分类、保管、流通、展示、加工和信息处

42

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求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高效率、高品质地进行运转、配送和信息保障等服务。 3.2.2 主要功能

一、运输功能

运输是物流的一个核心,也是物流中心的一个重要功能。运输主要是为了使用户的产品和货及时运送到物流中心的仓储、物流中心,并通过物流园区进行合理运输、配送组织运输送到所需的地方去。本基地运输功能包括以下内容:

1、转运

转运,以衔接不同运输工具为主。本物流中心设有大容量的大件杂件货仓、堆场、停车场、装卸作业场等,可进行货物的卡车—卡车转运也并通过基地实现公路、铁路、航空联运。

2、集装箱作业功能

集装箱运输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运输形式,它以其自身特有的优越性得到迅速发展,并改变了运输业结构,尤其是国际贸易杂货类货物的运输中,正逐渐实现集装箱化。

物流中心集装箱业务集装箱业务主要为为货主或各类承运人选择最佳运输路线,进行合理配载,实现水路、公路、铁路集装箱直达业务、联运或转运。

二、仓储

包括对进入基地的货物进行堆存、管理、保管、保养、维护等一系列活动。仓储的主要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完好的保证货物的使用价值。二是将货物配送给用户。在物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进行必要的加工活动而进行的保

43

存物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设置仓储功能时考虑到仓储设施(货仓)的配送、构造、用途及合理使用,保管的方法和保养技术的选择等,原则上以提高保管效率、降低库存货物的周转。

本物流中心的辐射范围中主要包括莎车及周边县市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现代企业多数都已形成了零库存的生产物资管理模式,仓储功能的设置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服务设施,物流中心以生产支持仓储的形式,为有关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稳定的零配件和材料供应,将企业独自承担的安全储运逐步转移到社会承担的公共储备,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降低物流成本。

三、装卸搬运功能

装卸搬运是指随运输和保管而产生的必要物流活动,是对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的基地环节,以及在保管等活动中进行检验、维护、保养所进行的装卸活动。如货物的装上、卸下、移送、分类等。装卸作业的代表形式是集装箱化和托盘化,使用的装卸机械设备有吊车、叉车、传送带等机械设备。在物流中心的全过程活动中,装卸搬运活动是频繁发生的,因而是产品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装卸搬运的管理,主要是对装卸方、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和合理配置以及装卸搬运合理化,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次数以节约物流费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包装功能

为使基地货物完好的运送到用户手中,并按照用户和服务对象的要求,需要对大多数商品进行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包装。包装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两种。工业包装的作用是按单位分开产品便于运输,并保护在途货物。商品包装的目的是便于最后的销售。因此,包装的功能为保护商品、单位化、

44

便利化和商品广告。前三项属于物理流功能,最后一项属于营销功能,可以为物流中心增加物流增值服务方面的收入。 五、流通加工功能

流通加工功能是为了促进产品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实现物流效率化,对物品进行加工处理,使物品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的功能变化。

这在流通过程中对商品的进一步加工,以使流通过程更加合理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实际上是在物流过程中进行的辅助加工活动,流通加工的内容有:袋装、定量化小包装、栓牌子、贴标签、配货、挑选、混装、刷标记等。

流通加工功能也是一项服务增值功能,他能为物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增加服务增值方面的收入。 六、配送功能

配送是按用户或服务对象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的或交给收货人。

配送功能的设置,采用物流中心集中库存、共同配货的方式,使用户或服务对象实现零库存或秩序保持商品量的保险储备,减少物流的成本投入。 七、信息服务功能

现代物流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来保证物流体系正常运作。本物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的信息,从信息的载体及服务对象来看,可分为物流信息和商流信息。上流信息主要包括进行交易的有关信息,如货源信息、价格信息、市场信息、资金流向、共同信息、付款结算信息等。物流信息主要是物流数量、物流地区、物流费用等信息。

商流中交易、合同等信息,不但提供了交易结果,也提供了物流的依据,

45

是两种信息流主要的交汇处。物流信息库中库存量的信息不但是物流的结果,也是商流依据。

本物流中心的信息服务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上,准确、高效地实现物流中心的一切物流活动。 八、金融服务功能

本物流中心将邀请银行、保险等机构派驻,并将基地的信息系统与银行联网,以最大限度地提供与物流有关的结算、保险等服务流活动。 九、综合配套功能

包括面向社会的餐饮、娱乐、住宿以及车辆保养、清晰、加油、机修、停车服务。

3.3 建设现代化物流货运配送体系

货运系统由“物流作业系统”与支撑物流系统的“物流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货运作业系统包括运输、仓储、搬运和流通加工作业的先进技术。物流信息系统是保证在订单、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各环节业务处理流畅而建立的网络信息系统。本货运载配中心的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指挥平台工作流程如图3-1。

46

海关 公共信息服务银行 社会所有用户 工商、税务 保险 公用基础平台 会员客户 相关产业管理部 交通枢纽

货运载配平台 其他授权用户 物流园区内货运企业 图3-1物流货运配送指挥平台工作示意图

为使物流配送的合理、高效,实现物流的协同配送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协同配送除了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合理的调度,指挥之外,要使协同各方必须赢利。为此研究开发物流配送链的结算系统,实现成本效益目标、合理分配成本效益,实现对各项增值服务的价值评估,搞好成本效益分析。逐步调整整个配送供应链的优化管理。整个供应链数据关系及物流配送情况详见图3-2、图3-3、图3-4。

47

业 务 开 客户委托 业务受理 车辆调配 发 安全鉴定 委托书 行车杂费 接洽进场 现场装货 发车记录 入库装货 监督清点 签单封车 运行监控 GPS跟踪 E-mail\\TLE运行记录 联系交货 卸货 入库卸货 清点核对 按期结算运费 签单盖章 回单管理 邮寄回单 审核签单 交接表收据 交付客户 转交财务 签单记录 图3-2 物流货运业务流程图

4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wz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