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添注活力

更新时间:2023-06-05 02:3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校本课程添注活力,内涵发展焕发生机

——邯郸市丛台区回车巷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汇报

邯郸市丛台区回车巷小学,原名北城小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老

城区学校。近几年,由于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使得学校发展停滞不前,生源不断萎缩,由高峰期的900余名学生,减至2006年的500余名。为改变学校薄弱面貌,走特色兴校之路,学校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建设了塑胶操场,高标准图书馆,班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使学校教学设施日趋完善;另一方面学校反复追寻课改发展的新方向,重构课改新蓝图,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全面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围绕“教孩子六年,想孩子今后六十年,为孩子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 以“凸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需求”为开发目标,着力培养“习惯+兴趣+能力”的特长型学生。经过三年的探索、研究,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学校以“和雅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正日趋形成体系,名不见经传的回车巷小学也随之焕发了勃勃生机。下面就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以简要的汇报。

一、 立足校情,确定课程

我校校本课程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渐走向成熟,经历了以下

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根据学生现实需要开设课程。在校本课程建设之初,学校

主要从学生的教育需求出发,了解到:由于学校地处老城区,原有居民大都搬迁到城市东部新开发的小区居住,他们的房屋多用来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因而我校学生多为租住户子女,家庭成长环境复杂。离异家庭、单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亲家庭、靠老人带养,家长文化素质偏低等情况,使学生的各种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孩子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于强烈,不懂得尊重、关爱他人与严于律己。一些家庭只重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针对这些情况,2006年9月学校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教育理念出发,尝试开发了《小学生文明礼仪》和《硬笔书法》两门必修课程,并编写了《小学生文明礼仪》的试用读本,《小学生文明礼仪》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每周一课时进行,《硬笔书法》利用每天下午2:00-2:10的课前十分钟,伴随着悠扬的古筝声进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意识到: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缺乏对开发过程与程序的认识与学习,单纯地为了开发而开发,开发的目的单一,开发课程的特色不鲜明。

第二阶段,全面调研,确定课程。在《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

段教学评估通知》和《丛台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等书籍,尤其是2008年参加石家庄举办的全省校本课程研讨会,聆听了有关专家的讲座后,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校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有明确的育人目标;要想使校本课程具有生命力,挖掘本土资源的优势是最好的开发途径;要想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而这是国家和地方课程所不能赋予的。于是重建必修课,在校本课程中增设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的选修课,成为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目标。

学校首先进行了学生需求、家长问卷调查。从问卷情况看:学校700

余名学生多为进城务工子女,约55.2%学生家长只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水平。虽然自身学历层次不高,但对孩子的文化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孩子的个性特长的发展都寄予了厚望,对校本课程开发持支持态度。从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一致认为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习和生活有益。另外我们还发现学生对科技、手工制作、计算机操作、文体活动兴趣浓厚。只有少部分学生除正常学习以外,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如钢琴、古筝、书法、绘画、摄影、写作、趣味数学等,他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充满好奇。

第二,我们分析了学校的课程资源。学校地处邯郸老城区,历史古迹

学步桥、回车巷、武陵丛台等近在咫尺,尤其是学校校名中的“回车巷”,多少年来,早已成为邯郸的一个文化品牌。它不仅承载了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多次为廉颇回车让路,争取将相和好的历史故事,更蕴涵了中华民族谦恭礼让、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以及团结一致、同心兴邦的豪情壮志。古赵历史的滋养,使学校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

第三,我们还就校内的教师专业特长进行了全面分析、摸底,通过查

档案、看资料、个别交流等形式,了解到我校有一批艺术、体育、手工、学科业务专长的教师。但由于校本课程是新生事物,教师对此尚不熟悉,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只要上好本学科的课就行了,不需要开发什么校本课程,还有些教师对自己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为此,学校精选部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书籍和文章推荐给老师学习;邀请市、区教研室专家到学校做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报告;由本校领导作校本课程开发座谈会的主讲人。通过系列措施,使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明确的认识,强化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使教师们知道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是学校必开的课程,我们不仅要开,而且要开好。并期望在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过程中使自己的业务专长得到发展和提高,为校本课程的成功开发提供了师资保障。

学校还对校园文化、教学设施等资源,校外的社区、自然环境、学生

家长等资源进行反复调查、评估,寻求资源支撑。

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满足学生个性发

展需求,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为基本原则,制定了《回车巷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确定了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为“和雅” 教育(“和”为和气、和睦,“雅”为文雅、高雅)。

第三个阶段,完善课程,开发课程。首先,从校名 “回车巷”的内涵

出发,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礼仪教育中寻找契合点,开发出的特色必修课程——《寻根 问礼 雅行》。该课程对原有的《小学生文明礼仪》这一必修课内容进行了改编、扩充,其中“寻根”即由校名“回车巷”的来历入手,探寻故事主人公廉颇、蔺相如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延伸到现代小学生应具备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问礼”即小学生应具备的文明礼仪规范。“雅行”是在对“寻根、问礼”崇尚与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其成为彬彬有礼、言谈有致 、富有涵养的现代学生。课程内容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每个年级段均由寻根、礼仪、雅行三个纬度组成。

第二,根据学生兴趣需求开发选修课程。学校鼓励老师根据《回车巷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以及自己的特长、兴趣自主申报课程,填写申报表,撰写《课程纲要》,并附上《课程介绍》,交学校审议委员会初审。撰写《课程纲要》对教师来说是一件十分陌生的事。事前,从一般格式到具体项目的编写,都要对教师进行细致的讲解,给教师们提供范例。在经过审议委员会的审议后发现,教师申报的26门课程中,有些课程由于受设施、资源的限制无法开设,如:《浩瀚星空》,还有些课程由于酝酿不太成熟被删减。经审议通过了17门选修课程,为让小学生能直观地、快捷地了解校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本课程审议的结果,方便学生自主选课,学校及时利用校报和学校的网站向学生发布了课程信息,发放了《学生选课表》,以菜单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在对选课情况汇总后,发现《神话故事》、《中国茶文化》和《神奇的动植物》三门课程学生选修人数过少,达不到开课的要求,于是我们及时的调整了选课表,让部分学生进行了二次选课。最终确定了14门选修课。

目前我校的校本课程体系如下: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这样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发校本课程,做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

科目多样,内容合理。 我们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培养出“习惯+兴趣+能力”的特长型学生,精心打造校本课程品牌,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学有所长。

二、制订方案,认真落实

在确立了开课门类、科目以及开课教师和场地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

《回车巷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并依据《河北省义务课程设臵及课时安排表》的要求把校本课程和国家、地方课程一起,纳入学校的课时计划,编制了学校课表,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必修课程,每周一课时,统一由班主任任教,上课时间各年级有所不同;三至六年级同时加开选修课程,每周一课时,利用每周五上午第四节课统一进行。上课时打破国家课程教学班和年级的界限,完全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编班上课。

同时,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稳步实施,我们力求做到“实、细、活”。

1、 抓得“实一点”

学校自上而下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区教研室专家为顾问,其他校级领

导为副组长,中层主任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工作,制定管理办法。同时又建立了校本课程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管理与实施。另外,还建立起由骨干教师、专家代表、社区代表等参与的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采取了“中心辐射,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的一条线管理策略,真正让校本课程管理落到实处。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校本课程的主渠道是课堂。为此我们严格上课的常规管理,向管理要

效益。一方面先后建立了《校本课程教师职责》、《校本课程研发制度》、《校本课程考核制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另一方面加强对课程质量的监测。学校的主要做法是:(1)每班张贴校本课课程表。(2)每班确定一位同学作为校本课课代表,主要负责本班校本课选择的组织、开设质量的反馈等。(3)每周及时收发各班校本课课代表填写的《校本课开设情况反馈表》。(4)工作小组定期检查校本课程上课情况和学生出勤情况,做到有登记、有评价,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或有关负责人,随时调整。(5)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有关人员随堂听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如:在听课中我们发现选修课程中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年级,给教师

的管理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于是我们就针对选修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这一问题,展开专题研讨,在研讨中老师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有的老师分析原因:部分学生认为选修课不如语、数、外重要,又没有测试,学好学不好无所谓。还有的老师从自身找原因:课堂内容不够充实,趣味性有待增强等等。综合以上情况我们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决定采取激励、等级评定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规范选修课的课堂教学,并为执教校本课程的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校本课程教师的施教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学校还发动学生家长或有关社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丰富

课程资源。如:担任“缤纷丝袜花”这门选修课程的贾伟伟老师,一开始只会做简单的丝袜花,当她了解到有一名学生家长做的丝袜花非常精美后,就邀请家长到校为学生讲解制作过程,但由于家长讲解不清,所以贾老师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专程拜师学艺,再将技艺传授给学生,现在不仅学生会制作了,贾老师制作的丝袜花也成为了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 想得“细一点”

学校随时关注校本课程实施中的细节问题,如:我们发现教师工作繁

忙,如何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挤出时间,用于学习与积累、反思与发展、提高与创新,这是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于是我们采取减少会议,给予教师特许时间,专用于校本课程的学习和钻研。这样教师不仅有了实现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而且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时间。再如: 在教学“十字绣”课程时,教师发现刚开始学习十字绣时,学生兴趣浓厚。但在刺绣几堂课后,有的学生便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没有了耐心。于是学校领导与教师一起深入课堂,查找原因,发现部分学生急于求成,但又感到自己绣出成品比较困难,遥不可及,我们经过研讨后决定:在课堂上采取进度赛的形式,比一比看谁在课堂上绣得快,绣得准确、平整,并颁发进度卡片。同时放宽时间,学生不仅可以在课上绣,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回家绣或者课间绣,为了便于学生取线,每班中有专门负责保管彩线的同学,这样学生的时间就可以灵活运用。对十字绣的学习也由开始的被动变为主动。

另外,学校鼓励非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实验,集思广益,

共同研究。对主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为校本课程开发出谋划策,为校本课程教师排忧解难的非校本课程执教教师给予“智慧奖”、“协作

奖”,有效地提升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的能力。学校的细致管理为校本课程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3、 搞得“活一点”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形式欠灵

活,如:常新焕老师在其开发的《走进名著》的课程中,采用单纯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许多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纷纷要求选上别的课程。校本课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程工作小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在通过系列的主题研修活动后,教师总结出了校本课堂根据其课程类型,完全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搞活课堂:A、以了解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讲座、讨论和视听。B、以培养技能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观察、发现、操练、讨论、点评或赏析、讨论、点评。C、以培养品质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和模拟。D、以体验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讲解、演示、体验性操作、交流、展示。常老师在她的校本课程中也尝试运用演童话剧、看电影片段、诵读精彩段落等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意校本课程的活动性和校本

性特点,把校本课程与平时的节日教育、实践活动和育人目标结合在一起,如: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开展 “过中国年”活动,要求学生拜大年、抄春联、集灯谜、给父母洗脚,提醒同学们用心去体验春节浓浓的“中国味”,感受醇醇的“中国情”,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端午节给学生讲解节日的由来,开展书画大赛,纪念爱国先人;重阳节是我校的“孝敬日”,开展“三个一”(给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做一次家务、为父母表演一个节目)爱老敬老活动;孔子诞辰日举办“读千古经典,与圣贤为伍”古诗文吟诵会等。另外,我校还以“必修课程”为载体,深化传统美德教育,我们立感恩日(父母生日、重阳节)、写感恩日记、召开感恩主题班队会、 评选美德小标兵等形式,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校得到了生根、开花和结果。同时学校还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硬笔书法、手抄报、朗读、演讲、情景剧表演等比赛,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为他们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和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元评价 ,力求完善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循环反复的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它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通过评价来不断完善、修订。为此我们构建了多元化评价体系,强化激励,力求完善。

1、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小组从学生选课的人数,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是

否完成课时计划,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家长、社会的反馈几个方面入手,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实施情况的最终评价。通过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改《校本课程纲要》,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2、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家长评、同事互评、领导评,

并要求:(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等书面材料。(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上取得的成绩等资料。

(4)通过听、查、访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最后,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每位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记录结果将作为学年考核评优参照的一个方面。

3、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从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的成果等三个方面,采

取百分制和鼓励性评语评价的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的方式。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计为学时学分(C),占学业总成绩的20%。

出勤率低于60%无学分,超过90%,计满分。该项目占学业总成绩的20%。

(2)课堂表现评价,计为课堂学分(P),占学业总成绩的50%。依据

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尊重教师等情况进行评价。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3)学习的成果,计为成果学分(K)。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占学业总成绩的3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C+P+K。依据学生的分数相应给予星级等级评价。同时在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校更注重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寄语、家长评价等加强对学生的阶段性评价,并收集在学生成长记录袋之中。这充分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四、初见成效,体味成功

三年多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让我们在体味艰辛的同时,更多品尝到的是成功与喜悦,以及它切切实实带给教师、学生、学校的变化。

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和态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为教师潜能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促进了我们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如我校英语教师张婉由于不是英语本专业毕业,一度对能否教好学存在疑虑,学校鼓励她开发了选修课《英语情景剧》,为实施好该课程,她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跟着电视学,自费参加英语口语培训,还主动找外教交流……使自己的英语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增长,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全国英语教师技能大赛中,经过层层角逐获得二等奖,使她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了自信。一位教师在自己的随笔中这样写到:“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用心就可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我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棒,从教材的编写到实施再到校本成果展示,一路走来,虽有荆棘,但凭着对校本课程的热爱与执著,这条路一定越走越平坦,越走越开阔。它也必将成为我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在校本课程的促进下,近两年学校先后有20余名教师在市、区级讲课比赛中获奖,有10名教师被评为“市教科研骨干教师”,有30余名教师被授予区“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先进个人、“优秀青年教师”、“教学标兵”、“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教师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撰写的论文80余篇分别在国家、省、市、区获奖。30余名教师参加作文、英语、数学、绘画、计算机等竞赛获国家级指导奖。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大程度的满足了他们的个性需求,让更多的孩子都有了施展才能的空间。快乐小主厨的课上,扎着围裙的孩子们,自己学会了炒鸡蛋、拼凉菜、做酸辣汤,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十字绣和缤纷丝袜花课是女生十分喜爱的,一针一线专注地绣,一朵一枝专心地扎,在安静中寻找快乐……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也为他们的发展开辟了良好的平台,他们变得爱动脑筋了,开朗了,更加自信了……几年来,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征文、科技创新能力、书法、手抄报、绘画等各级比赛中频频获奖,达500人次。 3、《寻根 问礼 雅行》必修课的开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修养、规范的行为方式、健康的心理品质。在与礼仪多种形式的接触、“对话”中,学生礼貌用语说多了,耐心倾听学会了,知心朋友交多了…… 在学校长期开展的“弯弯腰”活动中,孩子们“随手捡起一片纸,点点爱心献母校”;在每年的“三八”节、“母亲节”、“感恩节”这样的节日里,学生们自发地为自己的母亲和长辈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情系地震灾区”活动中,学生积极捐款捐物,献出爱心,感恩社会。他们在小处一点一滴地优化着自己的言行,在塑造个人优雅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文明的、高雅的校风,得到了家长们和社区人士的充分认可。2008年11月学校必修课程中编撰的“小学生100个好习惯”受到省教育督导评估组专家的高度赞赏,后被丛台区文教体局采纳并在全区中小学生中推广。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4、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2007年11月“丛台区校本教研团队建设观摩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此活动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2008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市委书记崔江水一行到我校慰问,对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开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由我校学生向全市小学生发出了“争做和谐小公民”的倡议,提高了学校在社会中的知名度。许多不在我校招生范围的学生家长、及周边务工人员也闻讯带着孩子来选择我校,使我校的生源逐年递增,从2006年500余名学生增加到现在的800余名。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三等奖、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市图书管理先进学校、市现代信息技术实验校、市绿色学校、市德育先进学校、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区小学生作文、手抄报、书法比赛优秀组织奖、区艺术节最佳组织奖、区“校园情景剧”优秀组织奖、区中小学“三棋”比赛、运动会优胜奖、“大家一起来”健身娱乐活动区优秀组织奖、最佳表演奖等。

五、问题与对策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问题。

1、如何继续完善校本课程的激励机制,保持教师的开发热情,确保

学校校本课程能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

2、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尤其

是针对不同的选修课程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的研究还需加强。

3、目前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仍很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外

力,通过高等院校、教育科研部门的力量,或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手合作,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建立起广泛合作、共同研究的群体,共同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中来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要将新课改理念真正落实到校本课程建设中,并产生效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我们可能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专家的指导,有兄弟学校的支持,我们的校本课程建设一定会走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来。我们的学校也会凭借这次省校本课程现场会的东风,一路高歌,走向明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wq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