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10-30 08: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土方工程

1.通常情况下,w≤5%的为干土;5%30%的为湿土。 2.土的含水量随气候条件、雨雪和地下水的影响而变化,对土方边坡的稳定性及

填方密实程度有直接的影响。

3.在一定程度上,土的干密度反映了土的颗粒排列紧密程度。土的干密度愈大,

表示土愈密实。土的密实程度主要通过检验填方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来控制。

4. 土的可松性:天然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虽经振动夯实,

仍然不能完全复原,土的这种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 KS= V2/ V1 KS′= V3/ V1

KS、KS′——土的最初、最终可松性系数; V1——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m3;

V2——土挖出后在松散状态下的体积,m3; V3——土经压(夯)实后的体积,m3。

? 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KS是计算开挖工程量、车辆装运土方体积及挖土机械的主要参数;

? 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是计算土方调配、回填所需挖土工程量的主要参数, 【例1.3】已知基坑体积2000m3,基础体积1200 m3,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1.14,最后可松性系1.05,问应预留多少回填土(天然状态下)?需外运的土用装载量为5m3/每车的汽车运走,求所需车次?解: 解:预留夯实土:2000-1200=800 m3; 预留原土:800/1.05=762 m3; 外运原土:2000-762=1238 m3; 外运松土:1238×1.14=1412 m3;

车次:1412/5=282.4 需要283车次。

作业【例1.1】已知某基坑体积V=581.3m3,土的KS=1.20, KS’=1.10。挖出土装载量为4m3/每车的汽车运走,求所需车次。 解:原土V1= V=581.3 m3,由KS= V2/ V1,

得外运松土:V2=KS* V1=1.2*581.3 =697.56 m3 车次:697.56/4=175 需要175车次

【例1.2】某工程需回填土的体积为120m3 ,所取土的KS=1.20, KS’=1.03。求所取土的工程量。

解:由已知回填土:V3=120 m3,由公式KS′= V3/ V1得

原土:V1= V3/ KS′=120/1.03=116.50 m3

6. 基坑与基槽土方量计算

基坑土方量可按立体几何中拟柱体(由两个平行的平面作底

的一种多面体)体积公式计算(图1.1),即

HV?(A1?4A0?A2)6

式中:H——基坑深度,m;

A1、A2——基坑上、下底的面积,m2; A0—基坑中截面的面积,m2。

基槽土方量计算可沿长度方向分段计算(图1.2)

式中:V1——第一段的土方量,m3; L1——第一段的长度,m。 将各段土方量相加即得总土方量:

LV1?(A1?4A0?A2)6

V?V1?V2?????Vn7场地平整土方计算

对于在地形起伏的山区、丘陵地带修建较大厂房、体育场、车站等占地广阔

工程的平整场地,主要是削凸填凹,移挖方作填方,将自然地面改造平整为场地设计要求的平面。

场地挖填土方量计算有方格网法和横截面法两种。横截面法是将要计算的场地划分成若干横截面后,用横截面计算公式逐段计算,最后将逐段计算结果汇总。横截面法计算精度较低,可用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区。对于地形较平坦地区,一般采用方格网法。

8.方格网法:在进行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计算之前,将绘有等高线的现场地

形图,分为若干数量方格(每格边长10~40m,通常采用20m的方格网)然后按设计高程和自然高程,进行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计算。

9. 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步骤为:

1.场地网格划分(方法:将场地划分为每格边长10~40m,通常采用20m

的方格网,找出每个方格各个角点的地面标高)(实测法、等高线插入法)。

2.实测或计算网格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插入法:根据地形图上所标

的等高线,假定两等高线间的地面坡度按直线变化,用插入法求出各方格角点的地面标高,如图等高线 44.0-44.5 间角点4的地面标高H4。 Hx:0.5=x:l,即hx=0.5/l*x,h4=44.00+hx. 说明:x、L值用比例尺在图中量出)

3.根据“填挖平衡”原则,求出理想初始标高(理想的设计标高,应该

使场地内的土方在平整前和平整后相等而达到填挖平衡: H0na2=?【a2(H11+H12+H21+H22)/4】 则场地初定标高:

H0=?(H11+H12+H21+H22)/4n

H11、H12 、H21、H22 ——一个方格各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n ——方格个数。

或: H0=(?H1+2?H2+3?H3+4?H4)/4n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4.考虑排水等因素,调整初始标高(调整场地初定标高

按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就近借弃土等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

单向排水时,任意点设计标高为: Hn=H0+ L*i

双向排水时,任意点点设计标高为:Hn=H0+ Lx*ix+ Ly*iy

5.绘制方格网图(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

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

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1.3所示。

6.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

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hn=Hn-H(很重要)(式中: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 挖),

m;

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7.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

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为“零点”(图1.4)。)

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很重要)

ah1X1?h1?h2

ah2X2?h1?h2式中: x1、x2——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h1、h2——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 a——方格网的边长,m。

8.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 按方格底面积图形和表1.3所列计算公式,

逐格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量或填方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wj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