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导学案的好处

更新时间:2024-03-15 03: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预学案的交流稿

随着我校对预学案的推行,我对预学案有自己的理解。实施“预学案”主要就是想转变原来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造成的学生学习

被动,丧失自学能力的状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展示每

一位学生的才华。

设计与实施1、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数学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可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发放。在上课前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

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有效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教师在课堂

上有的完全可以直接让学生展示过程,有的可通过设问为其做铺垫,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将问题解决。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可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指导学生有效地听讲。学生重点听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5分钟很难保证学生分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

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4、指导学生自我反馈 。课后作业的反馈,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可对每一分导学案中的作业分两次,一次是学生做作业,第二次是学生改正

的作业。

5、指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重要的知识和

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并及时总结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便后续学习数学时使用,也是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

解和巩固。

摘要:“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其中“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

随着我校《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数学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其中“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习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习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习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习,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数学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

三、“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碰到学习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⑵、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

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 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习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 破解“疑点”上下工夫。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为最终目标。

预习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之前,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制定学习目标,按规定时间设计好预习案,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课重点学习的是什么;在预习案中要体现本课与前面有关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抓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便于突破新知识中的难点。但是由于教学任务的要求教师必须抓紧每一滴时间教学故存在着抢时间的问题,因此在实施预习案的三个星期中据我所观察存在的问题有如下。

教师的问题

1、 预习案中的题量大。由于现在没有分开预习时间,每科教师都想抢时间,教师编写的预习案中就存在设计量大,即一课时不大,也把几课时放在一起来完成,这样造成学生为了完成预习案而出现了做预习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预习。

2、预习题的设计。

预习题的设计与预习效果有密切联系,是提高预习效益的关键。首先它要和教学目标结

合起来,要遵循“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这四个原则。但是由于每天都预习案而且原来没有可用的参考导致教师在编制预习案时存在一些粗枝,不过精细,因此出现预习题设计不合理,只是临时拼凑的几个习题不能选取可代表本节课的精华的练习给学生做,这样就存在着预习题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3、上预习晚自习的教师

由于自己上晚自习,在学生自习时总是会或多或少地辅导一些学生,即使不辅导,也会在课前强调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自己的这一科。这样学生不看僧面看佛面上,晚自习多少在本课上用时较多;还有教师出于私心的问题多少在课堂上辅导一些学生,这样也造成学生各科的预习不能很好的到位。

学生的问题

1、预习中两个极端现象

预习中存在两个极端:一是预习过粗,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预习目的。二是预习过细,以至于各科的预习案不能很好的完成,影响了其他学科,虽然有收效,但时间利用得不经济、效果不好。

2、对预习没有兴趣

由于学生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在晚自习进行预习很不习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预习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3、懒惰的心态

有些同学也知道要预习,但每个人都有惰性,但在预习时只是把书本随便翻翻,这样不但不能收到预习效果,反而会养成马虎的坏习惯。为了完成预习案只能抄袭别的答案,在这里我每天第二节课都抓到较多的学生抄别的预习案。

总之,预习是一种习惯性的学习过程,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最初开始抓起,“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翻阅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的坐落在上学最初时养成的好习惯上。愿我们的中学在校长的带领下把预习搞得有声有色,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能够启到绝对的好作用,也祝愿学生的成绩在这种正确的思路引导下,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没有什么写的,请大家一起来说说。

我的理解:实施“学教案”主要就是想转变在原来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下所造成的学生们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丧失自己学习能力的状况,力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的才华。

所以从这方面看,所有环节中预习案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肩负着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完成“授人以渔”的重任!

预习案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要做到难易层次分明。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如何着手进行预习,预习案应给出预习的具体实施步骤,从而降低预习的难度。设计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

通过预习案的设计,不仅呈现出本堂课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更要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最终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资料予以拓展、开阔学生的眼界。

同时,在有效的预习案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探究的信息反馈,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从而切实达到“以学定教”,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另外,我认为对预习案的使用与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检查应仅限于是上课前的。最近听了一堂课,课堂上,老师一开始就检查预习的效果,按照学教案上罗列的教学任务开始一条一条的进行讲解,不同的只是换由学生进行讲解,这让人感觉不用教师进行教学,学生其实已经掌握了教学内容,疏忽了教师精讲点拨的重要作用。其实,既然我们用了“学教案”,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预习,合作探究。而不应该课堂上再把教学重点放在预习案上了。 我还发现,有的学教案的设计,仅仅是“教案”+“练习”,把教师上课的每一个环节甚至于要说的话,将用于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问题都打印在学教案上,课前印发给学生。这种情

况上次北宋一中的李校长也有提到。他说他们学校是把预习案和其他分开来发放的。 所以,我想要能体现“学教案”精髓的、最理想的课堂还有待做细节上的推敲。以上仅是我的一些浅见,呵呵。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学教案”做的更好!

o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w4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