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2 10: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都市石室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

高二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120°E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A.60°E B.60°W C.120°W D.80°W 2.当你站在什么地方时,你的前后左右的方向都是北方

A.赤道 B.北极点 C.南极点 D.本初子午线

3.某一地点,以北是北半球的高纬度,以南是北半球的中纬度,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该点位于

A.66°34′N,180° B.60°N,180° C.60°N,20°W D.60°N,160°E 4.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是

①在赤道上相等 ②在任何地方相等 ③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④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有关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地轴和经线都连接两极,所以地轴和所以经线的长度相等 B.本初子午线的长度不到赤道长度的二分之一 C.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D.任何纬线圈都短于任何经线圈 6.读右面经纬网格图,B点地理坐标为

A.10°S,170°E B.10°N,170°W C.10°N,170°E D.10°S,170°W

·1·

7.黄河站(78°55′N,11°56′E)是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A.600千米 B.900千米 C.1200千米 D.1500千米 8.读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A点到B点方向是:向西南

B.从C点到D点方向是:先东北后东南 C.A到B的方向同C到D的方向相反 D.A到B的方向同C到D的方向相同

读下面经纬网局部图,回答910题。 9.右图中,若A点的经度是160°E,则

A.B点的经度为130°E B.C点的经度为155°W C.C点的经度为130°W D.D点的经度为130°E 10.右图中,A、B之间的经线长度与D、H之间的纬线长度相比

A.两者一样长

B.A、B之间的经线长度较长 C.D、H之间的纬线长度较长 D.不能比较

读右图,回答1113题。

11.关于图中所见部分不同纬线的长度,叙述正确的是

A.①线是②线的1/2 B.②线比③线长 C.③线比④线长

D.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

12.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前向保持不变,那么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13.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

A.E点 B.G点 C.H点 D.K点 14.在下列的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

进的方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读经纬网图,回答15~16题。

·2·

15.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

A.L1和L2相等 B.L1约为L2的一半 C.L1约为L2的1.5倍 D.L1约为L2的两倍 16.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D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

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

C.向东南→东→东北 D.向西南→西→西北 右图中的圆表示地球,读图回答17~18题。 17.若线段PR表示赤道,则线段MQ

A.肯定是纬线

B.M、Q两点的纬度是70° C.肯定是经线

D.P点到M点的最近距离约是1110千米

18.若线段P0为0°经线,则下列有关本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段QO肯定是70°E线 B.Q点肯定在西半球上

C.线段MO肯定是110°E线 D.线段RO肯定是180°线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第19~21题。 19.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M<300 ②300<M<400 ③100<N<200 ④200<N<300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M、N处的地形可能

①同为洼地 ②同为小丘 ③同为缓坡 ④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2.一架飞机从甲地(40°N,116°E)出发,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出发后绕经线圈飞行,9小时后到达乙地,则乙地为

A.40°N,64°W B.50°N,64°W C.40°N,64°E D.50°N,116°E 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回23~24题。

·3·

23.上面四图中所示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4.上面四图中等高距最大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5.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辐射 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 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26.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2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28.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读我国某地1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完成29~30题。 29.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A.山地、盆地 B.盆地、山地 C.河谷、山地 D.山地、高原

·4·

30.丙地的气温可能是

A.2℃ B.4℃

C.小于2℃ D.小于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12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位于B点的 ▲ 方向,B点位于C点的 ▲ 方向,D点位于N点的 ▲ 方向。(3分)

(2)在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有 ▲ ,位于西半球的有 ▲ 。(4分) (3)若一架飞机从C地飞往D地,沿最近路线的飞行方向是 ▲ 。(3分) (4)若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沿最近路线的飞行方向是 ▲ 。(2分) 32.(16分)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5·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6分) (2)⑤、⑦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 米,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 ▲ 千米。(2分)

(3)如果把此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 (用数字式表示)。(1分)

(4)小河流向 ▲ 方。计划把水从A水库调到C水处,有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4分) ▲ (5)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还是乙处好? ▲ 处。为什么?(3分) ▲ 33.(12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大气削弱作用所对应的字母:

大气吸收 ▲ ,大气散射 ▲ ,大气反射 ▲ 。(3分)

(2)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中,最强的是 ▲ ,最弱的是 ▲ 。(2分)

·6·

(3)A是 ▲ 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 ▲ 吸收,所以 ▲ 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3分)

(4)B是 ▲ 辐射,该辐射的作用是 ▲ 。(3分) (5)以上示意图说明的是 ▲ 。(1分)

石室中学2014-2015学年高2016届10月月考

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11 C 21 A 2 C 12 D 22 B 3 D 13 D 23 D 4 D 14 D 24 C 5 B 15 A 25 B 6 B 16 D 26 D 7 C 17 B 27 D 8 D 18 D 28 D 9 B 19 C 29 B 10 B 20 C 30 D 30.(12分)

(1)西南(1分) 正东(1分) 正南(1分) (2)B、D(2分) A、C(2分)

(3)先向正北方向飞行,到达北极点后沿经线向正南飞行(必须答出“到达北极点”)(3分) (4)先向东北,再向东南(2分) 32.(16分)

(1)盆地(1分) 陡崖(1分) 山谷(1分) 山脊(1分) 山峰(1分) 鞍部(1分) (2)11(1分) 4.6(1分) (3)1:100000(1分)

(4)东北方(1分) AC(1分) 因为A处比C处海拔高,引水顺势下流,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困难(2分)

(5)乙处(1分) 等高线较甲处稀疏,坡度比甲处更平缓(2分) 33.(12分)

(1)G(1分) F(1分) E(1分) (2)反射作用(1分) 吸收作用(1分)

(3)地面(1分) 水汽和二氧化碳(1分) 地面(1分)

·7·

(4)大气逆(1分) 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2分)

(5)大气的保温效应(1分)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vw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