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问答

更新时间:2024-07-04 05: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指导:心理学问答(一)

1 教师扮演的角色:A,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B,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C,榜样和模范公民D,学生灵魂的塑造者E,教学科学研究人员

2教师职业的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A,角色认知阶段B,角色认同阶段C,角色信念阶段 3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条件:A,正确认识教师职业B,树立学习榜样C,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4 树立学习榜样应注意的问题:A,首先,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引起学习者的关注,榜样的示范行为是可学习的,可模仿的,不宜标准太高或难以学习B,榜样的示范行为具有可信任性,真实有效C,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的共鸣

5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A,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的程度B,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C,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6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其趋势:A,从他控到自控B,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C,敏感性逐渐增强D,迁移性逐渐提高

7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及技术:A,角色改变技术B,教学反馈技术C,现场指导技术

8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A,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B,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C,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D,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9 师爱的心理功能:A,激励功能B,感化功能C,调节功能D,榜样功能

10 学习的心理实质: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A,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B,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C,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11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谚语信息D,动作技能E,态度 12 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13 动机具有3种功能:A,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B,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C,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后,动机可以维护和调整活动。

14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A,学习动机的多元性B,学习动机的间接性C,学习动机的社会性D,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15.正向一致负向一致正向不一致负向不一致 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学习效果+-+-

16 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4大功能:A,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B,影响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C,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D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17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A,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B,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发,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C,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D,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18 学习迁移的分类:A,按照迁移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B,按照迁移的层次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C,按照迁移的先后,分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D,按照迁移内容,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

19 学习迁移的作用:A,学习迁移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的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的作用于客观世界B,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20响学习迁移的变量:A,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B,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C,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性

21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A,言语前思维阶段B,知觉行动思维阶段C,具体形象思维阶段D,形式逻辑思维阶段E,辩证逻辑思维阶段

22 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的类型和特点A,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B,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3种。

23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特点是: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时间、空间和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难以通过实物直观获得清晰的感性知识。

24 模像直观。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所谓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特点: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但模像只是事物的模

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25 言语直观。指在形象化的言语的作用下,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特点:言语直观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但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26 怎样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A,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B,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配合

27 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A,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包括对个体内差异的认识、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B,有关任务的知识,包括对材料的性质、材料的长度、材料的熟悉性、材料的结构特点、材料的呈现方式、材料的逻辑性等因素对认知活动的进行和结果有何影响及怎样发生影响的认识C,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包括认知策略有哪些,各种认知策略有何优缺点,他们应用的条件如何,他们有什么局限性等的认识。

28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的方式。特点:A,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B,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行、内潜性和简缩性C,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29 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A,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B,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C,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D,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E,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

1 心智技能的3个阶段:A,原型定向。是为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性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区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阶段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B,原型操作。使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称许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在这一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的水平上进行的。C,原型内化。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2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A,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B,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C,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D除上述3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用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3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创造性思维的构成:(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

4 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3、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5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综趋势: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上使随年级上升而发展。三年级使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大学一、二、四年级基本上随年级而发展。大三学生的自我体验最为强烈,大一、大二、大四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5 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1、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情境性;3、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6 榜样行为的示范方式主要有五种,他们对于观察学习的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1、行为示范:直接通过榜样的表现传递行为方式;2、言语示范:通过言语描述传递行为方式;3、象征性示范: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物呈现榜样的行为方式;4、抽象示范:通过榜样的行为实例,传递隐含其中的原理和规则;5、参与性示范:学习者在观察榜样行为后马上采取行动,然后再观察、再行动。

7 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其实质时把外在于主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并进而通过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

8 品德具有两个特征:1、稳定的道德行为;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9 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又三个基本特征:1、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反应准备状态,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与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态度则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即决定人们愿不愿意完成某些任务;3、态度是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的。

10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11 良好人际的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12 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

用。

13 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1、积极作用:(1)能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2)及时解决问题;(3)增强信息的沟通;2、消极作用:(1)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2)传播小道消息。 14 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的一致性;2、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3、个性特征。

15 “冒险转移”使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造成冒险转移的原因是:1、个人倾向于假设群体鼓励富有冒险性的见解。2、责任分散;3、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又较高评价。

16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困扰:1、性认识的偏差;2、性冲动的困扰;3、性焦虑和性行为的困扰;4、两性交往的不适;5、不稳定性,耐挫力弱。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18 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1、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2、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3、独立和依赖的矛盾;4、理想和现实的矛盾;5、富有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

19 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1、呈现问题的情景;2、收集信息并进行试验;3、主动解释问题;4、分析探究模式与类型。

20 刺激控制教育模式的基本结构:1、定义目标行为;2、评价初始行为;3、制定列联计划;4、实施列联计划;5、评价列联计划。

21 信度的影响因素:1、测验长度;2、测验难度;3、施测对象因素;4、施测过程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v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