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12-15 01: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岩石:即经地质作用形成的由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称为岩石。 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层理:是指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粒度、颜色等性质沿垂直于层面方向

变化而形成层状构造。即表现出来的成层性。层理可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等。

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单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是相对均一和固定的,一般为结晶质,极少数为胶体。

地质年代:是指通过综合岩性特征、地层关系、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等,

对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起来的一个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地层层序系统,每个地层代表着它形成时相应的地质年代。

层理构造:是由于先后沉积下来的矿物或岩屑的颗粒大小、成分、颜色和

形状的不同而显示的成层现象。

断裂: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因所受应力超过自身强

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

虽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位移的断裂构造叫做节理。 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则称断层。

断层及其特征:岩层受力发生断裂,形成断层。其特征为:断层两侧同一

岩层错位。

地层断距:同一岩层断开后,上下盘之间的垂直距离,即地层缺失或重复

的真正厚度。

擦痕:断层两盘岩石被磨碎的岩屑和岩纷在断层面上刻划的结果,擦痕有

时表现为一端粗而深,一端细而浅,由粗而深端到细而浅端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的作用,会地表形态、内部物质组成及

结构和构造等不断发生变化,地质学把自然界引起这种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构造: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

因素作用,使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和矿物在原地遭到分解或破坏的过程。

沉积作用:是指由水、风等各种营力搬运的物质,由于介质动能减小或条

件发生改变以及在生物的作用下,在新的场所堆积下来的作用。

成岩作用:是指使松散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石的作用。

构造运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 褶曲:是指地壳运动时水平岩层受到挤压而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称为

褶皱,其中每个弯曲称为褶曲。

褶皱: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成为褶皱。

褶皱能直接反映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

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形成的,可能是由升降运动使岩层向上拱起和向下坳曲,但大多数是在水平运动下受到挤压而形成的,而且缩短了岩层的水平距离。基本形态只有背斜和向斜两种。 平行褶皱:各岩层呈平行弯曲,褶皱层真厚度不变。 相似褶皱:各岩层弯曲的形态相似,或各层的曲率基本不变。 迭加褶皱:一种已经褶皱的岩层再弯曲而形成的褶皱。

视倾角: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

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真倾角: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真倾角。

侧伏向与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

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

倾伏向与倾伏角: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

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

应力:单位面积的附加应力。

应变:在应力作用下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量。

劈理: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此生面状构造。 劈理域:由层状硅酸盐或不溶残余物质富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状或

薄膜。

崩塌:在陡峻的山坡上,巨大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层急剧侧倒。 滑坡: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

一定的滑动整体下滑的现象。

地下水:埋藏在地面以下土壤岩石空隙(孔隙、裂隙和溶隙)中的水统称

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表水的渗入和大气中水汽的凝结。其物理性质有湿度、颜色、透明度、比重、导电性、放射性、嗅感和味感。

煤矸石:是与煤伴生的岩石,是在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过程中被分离出来

的固体废弃物,它是多种矿岩组成的混合物,属沉积岩。大部分煤矸石结构较为致密,呈黑色,自燃后呈浅红色,结构较疏松。煤矸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蒙脱石、石英砂、硅酸盐矿物、碳酸岩矿物,少量铁钛矿及碳质,且高岭石含量达68.7%。

矿井瓦斯:矿井瓦斯通常指赋存在煤层及岩层中并能涌入矿井的以甲烷为

主的天然气。

瓦斯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包括甲烷、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和重烃??等。其中,甲烷为主要成分,所以习惯上称的瓦斯即指甲烷,又称沼气。

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容易在巷道的顶部、上帮等较高的地方聚集。瓦斯的扩散性很强。瓦斯不能助燃,但可在一定的条件下燃烧或爆炸。瓦斯无毒,但浓度很高时,会使人窒息。

煤:古代植物遗体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固体可燃矿产,其灰分一般小于

40%

泥炭:高 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经泥炭化作用形成的一种松散富含水分的

有机质堆积物

腐泥:水生 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湖沼、泻湖、海湾等环境中沉积,

经腐泥化作用形成的富含水分和沥青质的有机软泥。

成煤物质:形成 煤的原始物质,包括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 成煤作用:植物 遗体从堆积到转变成煤的作用。包括泥炭化(或腐泥化)

作用和煤化作用。

泥炭化作用:高等 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

理化学变化,逐渐转变成泥炭的作用

泥炭沼泽:有大量植物繁殖、遗体聚积并形成泥炭层的沼泽

原地生成煤:植物遗体未经流水搬运,就地堆积,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煤

微异地生成煤:植物 遗体经流水短距离搬运,仍堆积在原生长的沼泽范围内,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煤。

异地生成煤:植物 遗体经流水或其他因素搬运,离开原生长的沼泽而在它

处堆积,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煤。

煤化作用:泥炭或腐泥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包括

煤成岩作用和煤变质作用

煤成岩作用:泥炭 或腐泥被掩埋后,在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下,转变

为褐煤的作用

煤变质作用:褐 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转变为烟

煤或无烟煤、天然焦、石墨等的地球化学作用。

煤深成变质作用:煤层形成后,在沉降过程中,在地热和上覆岩层静压力

的影响下,使煤发生变质的作用。

煤接触变质作用:岩浆 接触煤层时,在岩浆热和岩浆中的热液与挥发性气

体等的影响下,使煤发生变质的作用。

煤级:煤化作用深浅程度的等级

煤变质程度:煤 在变质作用的影响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程度。 煤变质梯度:煤层埋深每增加100m ,煤变质加深的程度。 煤变质带:变质程度不同的煤,在空间上呈现的规律性分布。

煤成因类型:根据成煤的原始植物和聚积环境而划分的类型

腐植煤: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中经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转变成的煤 腐泥煤: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湖泊、泻湖、海湾等环境中,经腐

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转变成的煤。

褐煤:泥炭 或腐泥经成岩作用转变成的煤化程度低的煤。其外观多呈褐色,

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烟煤:褐煤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的煤化程度低于无烟煤而高于褐煤的煤。其

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无烟煤:烟煤 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的煤化程度高的煤。其挥发分低、密度大、

着火温度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硬煤:烟煤、无烟煤的统称。

石煤:主要 由菌藻类植物遗体在早古生代的浅海、泻湖、海湾等环境中,

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转变成的低热值、煤化程度高的固体可燃矿产。一般含大量矿物质,以外观似黑色岩石而得名。

天然焦:岩浆侵入煤层,煤在岩浆热和岩浆中的热液与挥发性气体等的影响

下,受热干馏而成的焦炭。

煤成气:含煤岩系中有机质在成煤过程中所生成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 煤层气: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煤成气。 煤层:沉积 岩系中赋存的层状煤体。

煤层形态:煤层在空间的展布特征。根据煤层在剖面上的连续程度,可分

为层状、似层状、不规则状和马尾状等多种形态

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煤层有益厚度:煤层顶、底板之间所有煤分层厚度的总和 最低可采厚度: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开采的最小煤层厚度 可采煤层: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 煤层结构:煤层中煤与夹研的组成状态和分布特征 煤分层:煤层被夹研所分开的稳定层状煤体 夹砰:煤层中所夹的岩层夹石层

煤核: 煤层 中保存有植物化石的结核。

复煤层:全层厚度较大,夹歼层数多,厚度和岩性变化大,夹歼的分层厚

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能大于所规定的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

煤层形变:地壳构造变动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 煤层分叉:单一煤层在空间分开成为若干煤层的现象 煤层尖灭:煤层在空间变薄以致消失的现象

煤层冲煤:层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因河流、海浪或冰川等的剥蚀,局部

或全部被破坏的现象

煤层顶板:在正常顺序的含煤岩系剖面中,直接覆于煤层上面的岩层 煤层底板:在正常,匝序的含煤岩系剖面中,直接伏于煤层下面的岩层 煤相:指煤 的原始成因类型。它取决于成煤植物群落和泥炭聚积环境,即

堆积方式、覆水条件、水介质特征等

煤组:集 中发育于含煤岩系中某一或某些层段,并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组

煤层

煤沉积模式:用 沉积模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含煤岩系、煤层的组合、变

化特征,以重塑聚煤古地理。如河流、三角洲、障壁一泻湖等煤沉积模式

含煤岩系:一套 含有煤层并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系煤系(简称)

近海型含煤岩系:煤盆地长期处于海岸线附近的环境中形成的含煤岩系。

由陆相、过渡相和浅海相沉积物组成

内陆型含煤岩系:煤盆 地在内陆环境中形成的含煤岩系。全部由陆相沉积

物组成

浅海型含煤岩系:煤盆地经常处于浅海环境中形成的含煤岩系。主要由浅

海相沉积物组成

含煤岩系成因标志:反 映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形成条件的标志。包括岩石

的物质成分、结构、层理、化石、结核、包裹体以及岩层间接触关系等。

含煤岩系沉积相:反映 含煤岩系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含煤岩系古地理:指含煤岩系形成过程中起主要支配作用的沉积环境、地

貌景观

含煤岩系、沉积体系:含煤 岩系中有成因联系的一套沉积相的规律组合。

如河流沉积体系等。

煤田:同一 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面积一般

由几十平方公里到几百平方公里。

煤产地:煤田受后期构造变动的影响而分隔开的一些单独的含煤岩系分布

区,或面积和储量都较小的煤田(面积由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

含煤性: 含煤岩系中的含煤程度主要指煤层层数、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 含煤系数:煤层总厚度与含煤岩系总厚度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可采含煤系数:可采煤层总厚度与含煤岩系总厚度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可采含煤率:煤层中可采部分的延伸长度、面积或体积与煤层总延伸长度、

总面积或总体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含煤密度:单位 面积内的煤炭资源量 富煤带:煤田或煤产地内煤层相对富集的地带 富煤中心:富煤带内煤层总厚度最大的地区

煤田地质勘探:寻找 和查明煤炭资源的地质工作。即找煤、普查、详查、

精查等地质勘探工作

煤田预测:通过对聚煤规律和赋煤条件的研究,预测可能存在的含煤地区,

并估算区内煤炭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找煤指出远景的工作

找煤:为寻找煤炭资源,并对工作地区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作出评价所进

行的地质调查工作

煤田普查:为煤炭工业的远景规划和下阶段的勘探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

所进行的地质工作

详查:为 矿区建设开发总体设计提供地质资料所进行的勘探工作 精查:为煤矿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所进行的详细勘探工作

勘探方法:煤田地质勘探所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工程布置和技术措施的总

勘探手段:地质 勘探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地质填图、钻探、坑探、物

探、化探、遥感等

勘探阶段:根据 地质工作特点和煤田地质勘探与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相适应

的原则,煤炭资源勘探划分为找煤、普查、详查和精查四个阶段勘探程序

勘探区:煤田地质勘探的工作区域

勘探工程:地质勘探所采用的钻探、物探、坑探等各种工程的总称 勘探线:勘探工程一般按与煤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布

置成的直线

主导勘探线:在勘探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加密勘探工程,达到控制基本地

质情况的勘探线

基本勘探线:根据勘探区地质特征,为全面揭露地质情况,按勘探规范对

勘探线间距的要求所布置的勘探线

勘探网:勘探工程布置在两组不同方向勘探线的交点上,构成的网状布置形

基本线距:按勘探区内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性所确定的基本勘探线之

间的距离

孔距:勘探线上相邻钻孔的距离

勘探深度:煤田地质勘探所提供煤炭储量的最大计算深度

勘探程度:通过煤田地质勘探,对勘探区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和查明的程度 煤田勘探类型:主要 按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性,对勘探区划分的

类型

煤层稳定性:主要指煤层形态、厚度和结构等的变化程度

稳定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全区可采或

基本全区可采的煤层

较稳定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全区可

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变化不大的煤层

不稳定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结构复杂至极复杂的煤层 极不稳定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很难找

出规律,可采块段分布零星的煤层

煤层对比:根据煤层本身特征和含煤岩系中各种对比标志,找出见煤点间

煤层的层位对应关系的工作

地质编录:把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过程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以及综合研

究的结果,用文字、图表等形式,系统、客观地反映出来的工作

原始地质编录:通过各种地质工作,直接取得有关图件、数据和文字记录

等原始资料的工作

综合地质编录:根据 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工作 煤田地形地质图:以 地形图为底图,反映地层、构造、岩浆岩、煤层、标

志层以及其他矿产等煤田基本地质特征及相互关系的图件。

勘探工程分布图:表示 勘探区各类勘探工程分布位置的图件

钻孔柱状图:根据钻孔所获资料编制的,表示钻孔通过的地层,煤层、标

志层等的岩性特点和层位关系的地质柱状图

煤层对比图:反映各钻孔中煤层、标志层及其他煤层或岩层对比资料,用

以确定煤层层位和相互关系的图件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根据同一勘探线上各类勘探工程所获资料编制的,用

以反映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和煤层赋存情况的图件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根据各类探采工程揭穿同一煤层所获煤层底面标高资

料,用正投影法投影在水平投影面上连接而成的等值线图,用以表示倾斜、缓倾斜煤层赋存状态、底板起伏情况以及地质构造特征的投影图

煤层立面投影图:探采工程控制的煤层形态和其他地质界线等,用正投影

法投影在和煤层平均走向平行的垂直投影面上编制的,用以表示急倾斜煤层的整体分布轮廓和各部分研究程度的投影图

水平切面图:按矿井开采设计或其他方面的需要,沿一定的标高切制或编

绘出的一种水平断面图,用以表示该标高水平上煤层赋存情况和地质构造特征的图件

矿区水文地质图:反映矿区地下含水层分布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图件 储量计算图:反映储量计算依据、各级储量分布范围和计算结果的图件 地质报告:矿床 勘探工作全部完成或告一阶段之后,根据各种资料的系统

整理和综合研究编写而成的一种全面反映地质勘探工作成果的重要技术文件。它一般由报告正文、图件、表格和附件组成

煤炭资源量:可开发利用或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煤炭埋藏量 煤炭储量:经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查明的煤炭资源量

能利用储:在当前煤矿开采技术经济条件下,可开采利用的储量 暂不能利用储量:由于煤层厚度小、灰分高、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

因,目前开采有困难,暂时不能利用的储量

工业储量: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作为矿山设计依据的储量,即A,B,C级储

量之和

可采储量:在工业储量中,预计可采出来的储量

远景储量:在能利用储量中,因勘探程度低,可作为煤炭工业远景规划依

据的储量,即D级储量

储量级别:区分和衡量储量精度的等级标准。我国煤炭储量按精度依次为

A,B,C,D四级

A级储量:精查阶段,按勘探规范对本级储量要求的条件,用较密的勘探工

程控制,勘探程度高的煤炭储量

B级储量:详查 、精查阶段,按勘探规范对本级储量要求的条件,用系统

的勘探工程控制勘探程度较高的煤炭储量

C级储量:普查、详查、精查阶段,按勘探规范对本级储量要求的条件,用

稀疏的勘探工程控制,有一定勘探程度的煤炭储量

D级储量:找煤 、普查、详查阶段,按勘探规范对本级储量要求的条件,

用少量的勘探工程控制,勘探程度低的煤炭储量

探明储量:通过煤田地质勘探所获得的储量,即A,B,C,D级储量之和 高级储量:A,B级储量之和

保有储量:探明储量减去动用储量所剩除的储量

预测资源量:煤田预测时,根据区域地质调查和含煤岩系、煤层分布规律,

所估算的煤炭资源量

矿井地质条件:影响井巷开拓、煤层开采和安全生产的各种地质条件 矿井地质条件类型:根据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性和开采技术条件

划分的类型

煤矿地质勘探: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地质勘探工作

煤矿补充勘探:煤矿新水平或新开拓区设计之前,按设计要求所进行的补

充性的勘探工作

生产勘探: 煤矿生产过程中,在采区范围内,为查明影响生产的地质条件

所进行的勘探工作

煤矿工程勘探:根据 煤矿生产建设中专项工程的要求所进行的勘探工作 断层落差: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倾斜地层断距的垂直分量 断层平错: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倾斜地层断距的水平分量 断煤交线:断层面与煤层底面的交线

煤矿地质图:反映煤矿各种地质现象与井巷工程之间相互关系及它们空间

分布情况的各种平面、剖面和投影图的总称

储量管理:测定和统计煤炭储量动态,定期分析研究煤量保有情况,及时了

解生产过程中对煤炭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开采损失率的计算等,以指导、监督合理地开采煤炭资源的工作

动用储量: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已开采部分的采出煤量与损失储量之和 设计损失储量:开采设计允许损失的储量 实际损失储量:开采 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损失储量 损失率:损失储量占动用储量的百分数 采出率: 采出煤量占动用储量的百分数

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按设计已完成准备采区以前所必需的

开拓、掘进工程所圈定的储量

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已完成采区生产所必需的掘进工程

所圈定的煤量

开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已完成工作面采煤前所必需的掘进

工程所圈定的煤量

矿井水文地质:研究 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水

处治方法所进行的地质工作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分布、补给、径流、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的

地质条件的总称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根 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涌水量、水害情况和防治水

难易程度,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类型

矿井充水: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矿区范围内及其附近水源的水,通过

不同的方式流人矿井的现象。

直接充水含水层:直接向矿井或矿坑充水的含水层

间接充水含水层:补给直接充水含水层,再向矿井或矿坑充水的含水层 单位涌水量:抽试验时,井孔内水位每降低1 m,单位时问内从井孔中抽出

的水量

富水性:含水层的水量丰富程度 导水性:含水层的导水能力

老窑水:积存于废弃老窑、采空区或巷道中的地下水 孔隙充水矿床:以孔隙含水层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床 裂隙充水矿床:以裂隙含水层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床 岩溶充水矿床:以岩溶含水层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床

含水系数:矿井或坑道的排水量与同一时期煤炭开采量之比富水系数 矿井涌水量: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的水量

矿并最大涌水量:矿井开采期间,正常情况下矿井涌水量的高峰值 矿井突水:大量地下水突然涌入井巷的现象

突水系数:开采煤层与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承受的最大静水压力与其厚度

的比值

矿并防治水:为防止和治理地表水和地下水流人矿井、巷道、采区危害采

矿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矿井探水:采掘前,用超前钻孔来探明采掘工作面周围的水源和含水情况

的作业

矿井排水:矿井内,敷设排水沟或排水管,把水汇集流人水仓,再排到地

面的作业

煤田钻探:为探明煤炭资源,研究解决其它地质问题所进行的钻探工作 钻孔:地质工作中,用钻机向地下钻凿成直径较小并具有一定深度的圆孔 钻进:钻头钻入地下岩层形成钻孔的过程

取心钻进:钻进时,在孔底保留岩心,并主要以提取出的岩心来研究了解

地下地质情况的钻进方法

孔斜:指在钻进过程中,已经钻成的孔段轴线同原设计的孔段轴线之间所

产生的偏移

测斜:在钻探过程中,利用下人孔内的仪器,测量各孔段的顶角和方位角的

工作

终孔:指钻孔达到了设计的预定深度和施工的预期目的而结束钻进 封孔:为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钻孔与煤层串通,终孔后对钻孔进行的止

水封填作业

水文地质钻探:为查明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研究解决影响煤矿建设和生产的

水文地质问题所进行的钻探工作

工程地质钻探:为查明井巷、酮室及矿区高层建筑等的工程地质条件,给设

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所进行的钻探工作

煤田地球物理勘探:为寻找和查明煤炭资源,研究解决其他地质问题,所进

行的物探工作

煤田重力勘探:根据岩石、煤等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重力场局部变化,圈定

含煤岩系分布范围,研究地质构造等问题的物探方法

煤田磁法勘探:根据 岩石、矿体等的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场局部变化,圈

定含煤岩系、岩浆岩、煤层燃烧带等的分布范围,研究地质构造及结晶基底起伏等问题的物探方法

煤田电法勘探:根据岩石、煤等的电性差异,确定含煤岩系分布范围、研究

地质构造和解决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等问题的物探方法

直流电法:研究与地质体有关的直流电场的分布特点和规律,以进行找矿

和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物探方法

交流电法:研究与地质体有关的交变电磁场的分布特点和规律,以进行找

矿和解决某些地质间题的物探方法

电阻率剖面法:根据岩石、煤等的电性差异,确定含煤岩系分布范围、研究

地质构造和解决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等问题的物探方法

电阻率测深法:在测深点上,逐次加大供电电极的电极距,测量岩石的视电

阻率值,根据其变化,以研究地下不同深度地质情况的物探方法。

井田:煤田内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部分。 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地下开采:通过开掘井巷采出煤炭或其它矿产的工作井工开采。 矿井井型:按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大小划分的矿井类型,一般分大型、中

型、小型矿井三种。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设计 中规定的矿井在单位时间(年或日)内采出的煤炭

或其它矿产的数量

井底车场:连接井筒和大巷或石门的一组巷道和碉室的总称

碉室:为某 种专门用途而开凿的断面较大和长度较小的井下构筑物。 井底煤仓:位于井底车场内大容量的贮煤碉室。 水仓: 用于贮存和沉淀井下涌水的一组巷道 石门: 与煤层走向垂直相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巷道 大巷:为整个开采水平或阶段服务的水平巷道

运输大巷:为整个开采水平或阶段运输服务的水平巷道 集中大巷:为多个煤层服务的大巷 单煤层大巷:为一个煤层服务的大巷

岩层大巷:在煤层底板或顶板内开凿的运输大巷 总回风巷: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服务的回风巷道 分区回风巷:为几个采区服务的回风巷道 采区回风巷:为采区服务的回风巷道

采区: 阶段或开采水平内沿走向划分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开采块段。近

水平煤层采区称盘区,倾斜长壁分带开采的采区称带区

上山:位于开采水平以上,为本水平或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下山:位于开采水平以下,为本水平或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开拓巷道:为井田开拓而开掘的基本巷道,如井筒、井底车场、运输大巷、

总回风巷、主石门等

准备巷道:为准备采区而掘进的主要巷道,如采区上、下山,采区车场等 回采巷道:形成 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如开切眼、工作面运输巷、

工作面回风巷等

煤壁:直接进行采掘的煤层暴露面 采高:采煤工作面煤层被直接采出的厚度。 采区上山:为一个采区服务的上山 采区下山: 为一个采区服务的下山

采区车场:采 区上(下)山与区段平巷或大巷连接的一组巷道和碉室的总称 顶板: 赋存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

人工顶板: 分层开采时为阻止上分层垮落研石进入工作空间而铺设的隔离

人工假顶底板: 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 采空区:采煤后所废弃的空间。

煤柱:煤矿开采中为某一目的而保留不采或暂时不采的煤体 护巷煤柱:为维护巷道而在巷道一侧或两侧留设的煤柱

标志层:指一层或一组具有明显特征可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岩层。标志层

应当具有所含化石和岩性特征明显、层位稳定、分布范围广、易于鉴别的特点。

标志层厚度:

后视:后视点可以看成是已知的数据点,后面的数据是以此为基础进行传

递的。因为大部分时候仪器是架在已知点和目标点之间,相对于前

进的方向来说,是向后看的,所以形象地称为后视点。

前视:前视点可以看成是目标点,就是要进行测量的点。在一站上测的点

较多时,前点往往说成中视点,而将最后一个中视点说成是前视点。 测站:指的是外业测量时安放仪器进行观测的地点。 水平角:由一点到两个目标的两个方向线铅垂面所构成的夹角 垂直角:测站点至观测目标的方向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斜距:仪器站距被测目标的直线距离即为斜距,相当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仪器高:是用卷尺从地面控制点垂直全站仪侧面刻度位置 碊标高 巷高: 巷宽: 左邦距:

支导线:由已知点出发,不附合、不闭合于任何已知点的导线。 闭合导线:起止于同一已知点的环形导线。 附合导线:起止于两个已知点的导线 钻孔代码: 终孔深度: 底板深度: 地层时代: 岩石代码: 采长:

倾角:转头离心管孔的轴线与转头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应小于或等于90° 采取率:由钻孔中采取出的岩心长度与相应实际钻探进尺的百分比 真厚:是岩层真厚度或矿体真厚度的简称,是指层状或似层状地质体上、

下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平时所讲的岩层厚度或矿体厚度都是指真厚度 岩性描述: 地层倾向: 地层倾角:

天顶角:即入射光线与当地天顶方向的夹角

方位角:地平坐标系的经向坐标,过天球上一点的地平经圈与子午圈所交

的球面角。

计算点深度:

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在某地某时刻相对于海平面或某一基准面的高程。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横断面的水体体积。 水压:指水的压力 剖面线: 剖面起点: 剖面终点:

断层倾角:是断层面与上盘顶面之间的夹角。

断层落差: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倾斜地层断距的垂直分量 断层走向:

平距:是仪器与观测点间的水平距离 原煤Mad(%): 空气干燥基水份,% 原煤Ad(%): 分析煤样的高位发热量 原煤Vdaf(%): 干燥无灰基挥发份 原煤坩埚粘结性: 原煤Std(%): 净煤Mad(%): 净煤Ad(%): 净煤Vdaf(%): 净煤坩埚粘结性: 净煤Std(%): 发热量Qgrd: 发热量Qbdaf: 原煤Pd(%): 净煤Pd(%): Spd(硫):

Sad(硫): Sod(硫): 胶质层:

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灰份: 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全硫:

挥发份: 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

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发热量: 单位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称为燃料的发热量 碳: 氢:

软化温度:灰熔融性测定中煤灰锥体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变成球形时的

温度

熔化温度: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相变过程时的温度 原煤着火点:

正断层: 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 逆断层:下盘向上滑动,上盘掩覆于下盘之上

平移断层:被断岩块沿断层面作水平滑动,断层面常近于直立

薄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1.3m以下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厚度3.5m以下的煤 层。

中厚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1.3~3.5m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厚度3.5~10m的煤 层。

厚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3.5m以上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厚度10m以上的煤层。 近水平煤层:地下开采时倾角8°以下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倾角5°以下的 煤层。

缓倾斜煤层:地下开采时倾角8°~25°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倾角5°~10° 的煤层。

倾斜煤层:地下开采时倾角25°~45°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倾角10°~45° 的煤层。

急倾斜煤层:地下或露天开采时倾角在45°以上的煤层。

近距离煤层:煤层群层间距离较小,开采时相互有较大影响的煤层。 井巷:为进行采掘工作在煤层或岩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硐。 水平:沿煤层走向某一标高布置运输大巷或总回风巷的水平面。 阶段: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区段:(分阶段、小阶段) 在阶段内沿倾斜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主要运输巷:运输大巷、运输石门和主要绞车道的总称。

运输大巷:(阶段大巷、水平大巷或主要平巷) 为整个开采水平或阶 段运输服务的水平巷道。开凿在岩层中的称岩石运输大巷; 为几个煤层服务的称集中运输大巷。 石门: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巷道。

主要绞车道(中央上、下山或集中上、下山):不直接通到地面,为

一个水平或几个采区服务并装有绞车的倾斜巷道。

上山:在运输大巷向上,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按用途和装备分为:输送机上山、轨道上山、通风上山和人行上山等。

下山:在运输大巷向下,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按用 途和装备分为:输送机下山、轨道下山、通风下山和人行下山等。 采掘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总称。 阶檐:台阶工作面中台阶的错距。

老空:采空区、老窑和已经报废的井巷的总称。 采空区:回采以后不再维护的空间。

锚喷支护 联合使用锚杆和喷混凝土或喷浆的支护。

喷体支护:喷射水泥砂浆和喷射混凝土作为井巷支护的总称。 冻结壁交圈:各相邻冻结孔的冻结圆柱逐步扩大,相互连接,开始形 成封闭的冻结壁的现象。

止浆岩帽:井巷工作面预注浆时,暂留在含水层上方或前方能够承受 最大注浆压力(压强)并防止掘进工作面漏浆、跑浆的柱。 混凝土止浆垫:井筒工作面预注浆时,预先在含水层上方构筑的,能 够承受最大注浆压力(压强)并防止向掘进工作面漏

跑浆的混凝土构筑物。

冲击地压:(岩爆) 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 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 响及气浪等现象。

主要风巷:总进风巷、总回风巷、主要进风巷和主要回风巷的总称。 进风巷:进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进风用的叫总 进风巷;为几个采区进风用的叫主要进风巷;为1个采区进风 用的叫采区进风巷,为1个工作面进风用的叫工作面井风巷。 回风巷:回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回风用的叫总 回风巷;为几个采区回风用的叫主要回风巷;为1个采区回风 用的叫采区回风巷;为1个工作面回风用的叫工作面回风巷。 专用回风巷:在采区巷道中,专门用于回风,不得用于运料、安设电 气设备的巷道。在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区, 专用回风巷内还不得行人。

采煤工作面的风流: 采煤工作面工作空间中的风流。

掘进工作面的风流: 掘进工作面到风筒出风口这一段巷道中的风流。 分区通风(并联通风):井下各用风地点的回风直接进入采区回风巷 或总回风巷的通风方式。

串联通风: 井下用风地点的回风再次进入其他用风地点的通风方式。 扩散通风:利用空气中分子的自然扩散运动,对局部地点进行通风的 方式。

独立风流: 从主要进风巷分出的,经过爆炸材料库或充电硐室后再进 入主要回风巷的风流。

全风压: 通风系统中主要通风机出口侧和进口侧的总风压差。 火风压:井下发生火灾时,高温烟流流经有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 风压。

局部通风:利用局部通风机或主要通风机产生的风压对局部地点进行 通风的方法。

循环风:局部通风机的回风,部分或全部再进入同一部局部通风机的

进风风流中。

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地面的,向全矿井、一翼或1个分区供风的通风机。 辅助通风机:某分区通风阻力过大、主要通风机不能供给足够风量时, 为了增加风量而在该分区使用的通风机。 局部通风机: 向井下局部地点供风的通风机。

上行通风: 风流沿采煤工作面由下向上流动的通风方式。 下行通风: 风流沿采煤工作面由上向下流动的通风方式。

瓦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有时单独指甲 烷。

瓦斯矿井: 低瓦斯矿井和高瓦斯矿井的总称。

瓦斯(二氧化碳)浓度: 瓦斯(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占有 的比率,以%表示。

瓦斯涌出:由受采动影响的煤层、岩层,以及由采落的煤、矸石向井 下空间均匀地放出瓦斯的现象。

瓦斯(二氧化碳)喷出:从煤体或岩体裂隙、孔洞或炮眼中大量瓦斯 (二氧化碳)异常涌出的现象。在20m巷道范围内,涌出瓦斯量大于或

等于1.0m3/min,且持续时间在8h以上时,该采掘区即定 为瓦斯(二氧化碳)喷出危险区域。

煤尘爆炸危险煤层:经煤尘爆炸性试验鉴定证明其煤尘有爆炸性的煤层。 岩粉: 专门生产的、用于防止爆炸及其传播的惰性粉尘。

煤(岩)与瓦斯突出:在地应力和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

和瓦斯由煤体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 保护层:为消除或削弱相邻煤层的突出或冲击地压危险而先开采的煤

层或矿层。

石门揭煤: 石门自底(顶)板岩柱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的全部作

业过程。

水淹区域: 被水淹没的井巷和被水淹没的老空的总称。

矿井正常涌水量: 矿井开采期间,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的水量。 矿井最大涌水量: 矿井开采期间,正常情况下矿井涌水量的高峰值。

主要与人为条件和降雨量有关。

安全水头值: 隔水层能承受含水层的最大水头压力值。

不燃性材料: 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时,不着火、不冒烟、也不被烧焦

者,包括所有天燃和人工的无机材料以及建筑中所用的 金属材料。

永久性爆炸材料库: 使用期限在2年以上的爆炸材料库。

硝化甘油类炸药: 硝化甘油被可燃剂和(或)氧化剂等吸收后组成的

混合炸药。

瞬发电雷管:通电后瞬时爆炸的电雷管。

延期电雷管:通电后隔一定时间爆炸的电雷管;按延期间隔时间不同,

分秒延期电雷管和毫秒延期电雷管。 最小抵抗线:从装药重心到自由面的最短距离。

正向起爆:起爆药包位于柱状装药的外端,靠近炮眼口,雷管底部朝

向眼底的起爆方法。

反向起爆:起爆药包位于柱状装药的里端,靠近或在炮眼底,雷管底

部朝向炮眼口的起爆方法。

裸露爆破:在岩体表面上直接贴敷炸药或再盖上泥土进行爆破的方法。 拒爆(瞎炮):起爆后,爆炸材料未发生爆炸的现象。

熄爆(不完全爆炸):爆轰波不能沿炸药继续传播而中止的现象。 机车:架线电机车、蒸汽机车、蓄电池电机车和内燃机车的总称。 电机车:架线电机车和蓄电池电机车的总称。

单轨吊车:在悬吊的单轨上运行,由驱动车或牵引车(钢丝绳牵引用)、

制动车、承载车等组成的运输设备。 卡轨车:装有卡轨轮,在轨道上行驶的车辆。

齿轨机车:借助道床上的齿条与机车上的齿轮实现增加爬坡能力的矿

用机车。

胶套轮机车:钢车轮踏面包敷特种材料以加大粘着系数提高爬坡能力

的矿用机车。

提升装置:绞车、摩擦轮、天轮、导向轮、钢丝绳、罐道、提升容器

和保险装置等的总称。

主要提升装置:含有提人绞车及滚筒直径2m以上的提升物料的绞车的

提升装置。

提升容器:升降人员和物料的容器,包括罐笼、箕斗、带乘人间的箕

斗、吊桶等。

防坠器:钢丝绳或连接装置断裂时,防止提升容器坠落的保护装置。 挡车装置:阻车器和挡车栏等的总称。

挡车栏:安装在上、下山,防止矿车跑车事故的安全事故。

阻车器(挡车器):装在轨道侧旁或罐笼、翻车机内使矿车停车、定

位的装置。

跑车防护装置:在倾斜井巷内安设的能够将运行中断绳或脱钩的车辆

阻止住的装置或设施。

最大内、外偏角:钢丝绳从天轮中心垂直面到滚筒的直线同钢丝绳在

滚筒上最内、最外位置到天轮中心的直线所成的角度。 常用闸:绞车正常操作控制用的工作闸。

保险闸:在提升系统发生异常现象,需要紧急停车时,能按预先给定

的程序施行紧急制动装置,也叫紧急闸或安全闸。 罐道:提升容器在立井井筒中上下运行时的导向装置。罐道可分为刚

性罐道(木罐道、钢轨罐道、组合钢罐道)和柔性罐道(钢丝 绳罐道)。

罐座(闸腿,罐托):罐笼在井底、井口装卸车时的托罐装置。 摇台: 罐笼装卸车时与井口、马头门处轨道联结用的活动平台。 矿用防爆特殊型电机车:电动机、控制器、灯具、电缆插销等为隔爆

型,蓄电池采用特殊防爆措施的蓄电池电机车。 机车制动距离:司机开始扳动闸轮或电闸手把到列车完全停止的运行

距离。机车制动距离包括空行程距离和实际制动距离。 架空乘人装置:在倾斜井巷中采用无极绳系统或架空轨道系统运送人

员的一种乘人装置,包括行人辅助器、蹬座(猴车) 和单轨吊车等各种形式的乘人装置。

移动式电气设备:在工作中必须不断移动位置,或安设时不需构筑专

门基础并且经常变动其工作地点的电气设备。 手持式电气设备:在工作中必须用人手保持和移动设备本体或协同工

作的电气设备。

固定式电气设备:除移动式和手持式以外的安设在专门基础上的电气

设备。

带电搬迁:设备在带电状态下进行搬动(移动)安设位置的操作。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专为煤矿井下条件生产的不防爆的一般型电气

设备,这种设备与通用设备比较对介质温度、耐潮性能、外壳材 质及强度、进线装置、接地端子都有适应煤矿具体条件的要求, 而且能防止从外部直接触及带电部分及防止水滴垂直滴入,并对 接线端子爬电距离和空气间隙有专门的规定。

矿用防爆电气设备:系指按GB3836.1-2000标准生产的专供煤矿井下使用 的防爆电气设备。

检漏装:当电力网络中漏电电流达到危险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装置 欠电压释放保护装置:即低电压保护装置,当供电电压低至规定的极限值 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继电保护装置。

阻燃电缆:遇火点燃时,燃烧速度很慢,离开火源后即自行熄灭的电缆 接地装置:各接地极和接地导线、接地引线的总称。

总接地网:用导体将所有应连接的接地装置连成的1个接地系统。 局部接地极 :在集中或单个装有电气设备(包括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 接线盒)的地点单独埋设的接地级。 接地电阻:接地电压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大地电流值之比。 粉尘:煤尘、岩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粉尘的总称。 呼吸性粉尘:能被吸入人体肺泡区的浮尘。

露天采场:具有完整的生产系统,进行露天开采的场所。 露天开采境界:露天采场的空间轮廊。

露天开采最终境界:露天采场开采结束时的空间轮廊。 工作帮:由正在开采的台阶部分组成的边帮。

非工作帮:由已结束开采的台阶部分组成的边帮。 边帮角(边坡角):边帮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剥离:在露天采场内采出剥离物的作业。

剥离物:露天采场内的表土、岩层和不可采矿体。

台阶:按剥离、采矿或排土作业的要求,以一定高度划分的阶梯。 平盘(平台):台阶的水平部分。

台阶高度:台阶上、下平盘之间的垂直距离。 坡顶线:台阶上部平盘与坡面的交线。 坡底线:台阶下部平盘与坡面的交线。

安全平盘:非工作帮上为保持边帮稳定和阻拦落石而设的平盘。 折返坑线:运输设备运行中按\之\字形改变运行方向的坑线。 原岩:未受采掘影响的天然岩体。

边帮监测 对边帮岩体变形及相应现象进行观察和测定的工作。 排土线:排土场内供排卸剥离物的台阶线路。

采装:用挖掘设备铲挖土岩并装入运输设备的工艺环节。

上装:挖掘设备站立水平低于与其配合的运输设备站立水平进行的采 装作业。

连续开采工艺:采装、移动和排卸作业均采用连续式设备形成连续物料 流的开采工艺。

安全区:露天煤矿开采平盘上不受采装及运输威胁的范围。 安全标志:在安全区范围设置的醒目记号和装置。

挖掘机:用铲斗从工作面铲装剥离物或矿产品并将其运至排卸地点卸装的 自行式采掘机械。 穿孔机:露天煤矿钻孔的设备。

轮斗挖掘机(轮斗铲):靠装在臂架前端的斗轮转动,由斗轮周边的铲

斗轮流挖取剥离物或矿产品的一种连续式多斗挖掘机。

滑坡:边帮岩体沿滑动面滑动的现象。

推(排)土犁:在轨道上行驶,用侧开板把剥离物外推并平整路基的排 土机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vm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