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学习汇报

更新时间:2024-03-01 19: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学习汇报

2011年3月5-8日,屈长海、闫红梅、李瑛、徐清霞四位同志赴郑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学习,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5日郭思乐教授作报告,其主要内容: 一、 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hǎo)学而设计的教育,它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育人如同种树,树木自己长,人归根结底自己成长”,所以,作为教育工作中的我们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力量。教人之本能是错误的,正确的方式是依靠人之本能。

教育的核心是教学。课改的尴尬,教学改了吗?教学是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的瓶颈。

二、生本教育的情况和意义

1、老子: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老子在这里说的,是万物万事的生成与演化。宇宙间的事物,老子认为事物是一步步地演化的,最起始时是从无到有。他把这过程归纳为四个步骤:道、德、形、势。这里面,道与德,是精神的范畴;形与势,是物质的范畴。

道,是宇宙间最根本的原则,道是不断地变化。宇宙万物不断地

变化,所以不断地生出新的事物,这是“道生”。 道的具体表现是“德”。德性,说的是事物的特质。在事物的变化中,某一方面蓄聚了某方面的特质,这就是“德蓄”。再进一步,成为有物质的形体,“物形”。具备了成为形体的条件,还要有时与势的种种客观条件,遇上了时与势,一宗新的事物就诞生了,这是“势成”。

道: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德:充分的相信学生。物形:实践着,收获着。事成:这是一条成功之路。

2、今天的问题:学习动力紊乱。

学生的学习是原动力,其他动力应服从之。事实正相反。 借助于学生本能力量的调动,才能形成教育的新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坚信教育必须实现由“师本”向“生本”的转变,才能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教师也只有在儿童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升,成就自我。

没有创造性。 人物颠倒,教育变质。

3、快乐、素质、成绩,不能兼得吗?

生本:快乐与教育同在。使学生想学并让他学。

邓小平是怎样解决调动农民积极性这个难题的?把土地还给农民。

那么,今天我们怎样解决了这个难题呢?找到了什么办法呢?把学习还给学生

从关注知识到关注人,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4、意义:

生本教育解决了素质教育提高质量,减轻负担的问题。好学、乐学(通过爱学)减轻负担。

生本教育解决了教育均衡问题。(人的天生素质相去不远,用好它)

生本教育解决了教育与现代化技术结合的问题 生本教育为网学与课堂结合打下基础。(方向) 三、今天我们怎么做生本教育 1、观念

儿童观: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身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教学观:教转化为学。(玩是天性,主体是学生;教是任务,主体是教师;学士中介,主体是学生。)主要依靠学的教学体系,就是具有良好的动力体系、动力机制和动力总量的教学体系。主要依靠学是教学的一场真正的革命,从而也是教育的一场真正的革命,他回归了教育的自然本质,也没好的实现了教育的社会本质,这是对孩子们最大的爱。

教师观: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最大限度的依靠人的学习本能。

由纤夫到生命的牧者。

德育观:德育的真正基础是儿童美好的学习生活。让孩子处在学习中,生活在思想中。当真善美在体验时,每一堂课、每一分钟都在德育。

2、组织与管理 3、课程

语文:阅读推进未

语文带阅读,亮点可随时发现。 例:《孟子见梁惠王》 说仁、治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与广陵》:送别的文化(礼节与方式),送别的诗词。

数学:根本抓住未

提供一个生长点(或称思维的胚胎),这是关键。

简言之:先择地生根(思维胚胎),后落叶归根(归纳整理)。 英语:活动形成未

带活动。语言,想讲就会讲。

其他各科结合上述进行。文科要阅读,理科抓根本。注重实质,淡化形式

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低入、多做、深思、高出。 低入:根本、简单、开放(可拓展); 多做:人人可做,人人多做

深思:在根本简单处深入开来,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

高出。

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太阳升起的地方、思想发生的地方、新旧结合的地方。抓住核心,核心指的是核心内容、核心环节、核心思想、核心技术以及内容、环节、技术、思想的核心-----感悟。 4、评研

教育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我们需要改变评价情结。 从牵牛上树到驱牛向草,短期评价环境是关键。我们需要管理智慧。

5、管理观

为了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自主学习改革管理、特别是解决中层管理的瓶颈。

依靠学生进行管理

重视教师的培训学习,重视学生学习小组的建设,形成有活力的简单。

把学习的评价转变为学生的评研。 课堂学习模式:分组讨论交流。

教后反思:最大限度地相信学生了吗?还有什么可以再放给学生吗?有什么方法使学生做得更好吗?(吾日三省吾身) 希望:以生本的思想,去做彻底的改革。 一种好办法:有困难,找学生。

相信学生,让学生满载着不完善蓬勃生长

六日上午:荆志强,作报告

荆志强:江苏丹阳六中中学高级教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典型、镇江市优秀数学骨干教师,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实践者。

校长称其四奇:岗位奇 后勤主任

经历奇:教初中、高中、办企业 学历奇、大专、淡水养殖专业、教数学 成绩奇 中、高招成绩好

我是如何践行生本教育的

一、为什么要进行生本教育

1、教师太累了:压力大,心累。人们只是尊重我们的付出,但并不认可我们的能

力(有人这样评价我们:小学教师只有小学生的水平,初中教师只有初中生的水平。) 2、学生太苦了

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

我们要营造的儿童乐园让孩子极度厌烦。羡慕爷爷奶奶不用上学。 教师讲得最得意之时,学生听的最痛苦之即 3、效果太差了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所有学校教育都是走苦学苦教的道路来争取分数。 教师挣的是卖白菜的钱,操的是卖白粉的心。 教师越敬业,越可怕。

不顾一切地苦学苦教,也可以提高分数,但提高的幅度小,代价大。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二、能否找一条出路,我们一直在探索

荆志强让数学课好玩起来:“荆志强现象”《中国教师报》2008、2、14

荆志强:我们是如何进行生本教育的《中国教师报》2009.12.30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有,那就是调动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这么说,一方面是注意到了各地的教学改革,更重要的依据是自己的教学实践。2009、2月份,在结识了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之后,我意识到,自己

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概括为“生本教学”。

郭思乐教授:从牵牛上树到驱牛向草。而教师就是这样的生命的牧者。把牛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快活地吃草,这意味着既管理着牛群(当然也负着安全和保护之责),又尊重着牛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

可能性: “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中,孩子是最为如饥似渴的学习者。”

学科知识是人类几千年精华的积淀,比任何游戏都好玩,理应让学生去体会。

三、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本教学

学生十几年来一直是被动听课的,现在要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能行吗?确实,实行生本教学刚开始可能要多花一点精力,学生需要有一段适应期。但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发现,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内在欲望。这是人的天性,就看我们老师如何引导和培养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尝试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自己是这样做的

1、讲清道理

有个老农民,三个儿子都考取了大学,有两个是博士。他的育子经验很简单:每天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今天上课你举手发言了吗?只要上课举手发言,他就放心了。因为他知道,孩子上课专注,动脑筋,在思考。现在社会发展很快,竞争非常激烈,假如只会人云亦云,而不会创新思考,肯定不利于长远发展,今后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生活、好的前途。

2、落实措施,激励学生。以统计学生上台讲课次数等各种形式,迫使其

去尝试。同时,通过表扬上课积极主动、成绩进步快的学生,激发其他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3、与学生做真心朋友做学生的真心朋友。亲其师,信其道。 4、用学科内在魅力打动学生,把数学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把生硬的数学公式赋予时代的流行色。 四、课堂教学过程 1、设计前置学习。

首先是自学—独立思考。通过自学,70%问题可解决(以学定教)。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成绩的最佳途径。 2、小组合作探究(小评研)

通过小组合作,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要会。 小组的设置:若干学习小组(双数),一个中心组,中心组由科代表组成。

作业的批改,由小组长负责,小组之间对调批改,扣对方分数加到本方。 3、学生上台展示

课堂上,如果学生讲得好,就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学生成就感得到极大

的满足,学习的兴趣更浓。良性循环,肯定会做得更好。而对于学生错误的做法,教师绝不责怪,而是鼓励他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由其他同学帮他找出错误的原因。对他来说,出错是好事,因为发现了错误,今后才能引以为鉴。事实上,教学中的错误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挖掘和运用。

1.充分准备是实行生本教学的必要前提。

充分准备包括教师、学生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备生案。教师对每一位同学的家庭背景、特长爱好、脾气性格、基本情况等了解清楚,形成初始的生案。二是师生备教学案:教师提前下发教学案,让学生先学先做。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问题所在、各种解法、典型错误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专人统计)。这样,师生双方才有进行生本课堂教学的资本。 2.课堂讨论是实行生本教学的主要形式。

第一,生本课堂,学生是主人(学生个人或小组主持探讨交流更好)。上课时,学生拿着红笔边讨论,边批改,边在题目下写点评、反思。对简单题、错

误率少的题,迅速解决(5个人以下不讲);对重点题型或学生错得多的题目,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堂里有多根教棒,讨论问题时,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带着自己的讲义,直奔讲台,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做法,手执教鞭讲给大家听。一个同学讲完后,其他同学有不同做法的,可接着上去讲。每到这时,课堂上总是此起彼伏,学生抢着上台,直到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个问题彻底弄懂为止。原来的课堂是讲得多,练得少,讲在练之前,练在无聊处。现在的课堂是尽量少讲,让学生多讲多练,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讲在疑难处,练在易错处。

第二,生本课堂,学生在探索研讨中发现规律。课堂上,如果学生讲得好,就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学生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的兴趣更浓。良性循环,肯定会做得更好。而对于学生错误的做法,教师绝不责怪,而是鼓励他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由其他同学帮他找出错误的原因。对他来说,出错是好事,因为发现了错误,今后才能引以为鉴。事实上,教学中的错误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这样,这些美丽的错误就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遇到特别精彩的回答,全班同学会习惯性地给予掌声鼓励。遇到“疑难杂症”,班级的学术仲裁成员便会披挂上阵,奋力攻克。就像比赛一样,课堂里还有评分员采用五分制评分,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课堂里不时响起评分声音;记录员会及时将评分结果计入该同学的学习档案,作为评定成绩的一项依据。

生本课堂转换了师生角色,颠覆了传统课堂。课堂变成了快乐的剧场、幽默的小品。肖川教授对理想课堂这样评述:唤醒沉睡潜能,激活封存记忆,开启幽闭心智,放飞囚禁情愫。我觉得我们的课堂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3.信息手段是学生实行生本教学的技术载体。

在讲解过程中,学生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做法。为了能让大家看得明白,同学们都尽最大努力写清楚解题过程。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规范化做题的意识,另外也节省出了大量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可能。

4.激活思维是实行生本教学的根本目标。

一个阶段后,学生敢说,善说,相互质疑,讨论。通过课堂探讨、争论、交流,全面提高了他们的素质。素质上升到能力,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5.纵横小组行动带来整体提升是做好生本教学的重要保证。

一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千手观音,而班上四五十个学生,如果想办法把他们的热情焕发出来,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那么这个班级就是藏龙卧虎之班。因此,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我要求学生遇到问题,由班级常委会讨论商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为了保证每个同学、每项工作都能落实到位,我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不闲着,平时也人人都有事做。我把全班横向分成三个中队,12个小队,队长负责一切事务;纵向分成策划小队、纪检小队、订正小队、纠错小队等,根据各人的特长,因人设岗,每人一岗。人人都有责任,每个人的积极性就都得到了发挥。

不仅如此,我还在班级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定期评比活动,颁发奖状。期末结束每个人都有奖状,成绩最差的也有奖,读书以来从未得奖的也有奖。同一队的人,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队员们觉得学不好对不起其他组员,所以每天都在想着把事情做好,争取多加分,为小组、小队作贡献。

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生本是离不开讨论,离不开小组学习的。所以一定要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氛围,一个可以让学生富有个性、独立自主的,又能自由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生态。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学习状态,而教师也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了书,又育了人,为育人而教书,在教书中育人。

五、不用担心的的顾虑

实施生本教育后,进度不是慢而是更快;成绩不是差而是更好。实施生本教育是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实施生本教育要有学校的认同和支持。 六、按生本思想去做

改变观念,开始行动 相信学生会做好

问题即课题,边做边改进边完善

岁月使我变老,教育使我年轻。我现在上课很轻松,真的是享受。这种享受,这种因品尝成功喜悦带来快乐,无法用语言形容。

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主学习。这么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以多种方法解题;出现了问题,学生眼睛是雪亮的,肯定能找出错误的原因。通过这样自觉主动的学习,学生肯定能把问题彻底学懂、学通,并且会铭记在心,灵活运用。那种“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再也不会出现。师生每天都有好心情,每天都有新发现。

原来书可以这样教,生活可以这么美好。

担任近6000名师生的丹阳六中总务主任,不仅行政工作做得出色,而且教学工作也演绎得非常精彩,连续多年高考均取得优异成绩。作为全市教育品牌典型,教育局召开全市校长会展示他的教学特色。

多次被评为各级先进工作者,先进党员,两次受到市政府“记功”表彰,还被评为丹阳市教育系统 “十佳新人新事”,镇江市“讲三德,做三好”标兵。

理念:幸福地做老师,愉快地工作,成就了学生、发展了自己。 教学感言:让数学课好玩起来,上课是享受,到不到课堂无所谓、零作业批改、学生开心、教师舒心、学校放心。

生本教育之歌:学生为本、教师第一、解放师生、回归自然;立足根部、

静待花开、拯救教育、激扬生命;

教学模式:在学校核心办学理念“觉悟”引领下,科研兴校氛围中,以国家级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课题为依托,积极开展“生本教育”的创新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生本教育”模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全面依靠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师生课堂互动”。

成绩案例:把新课程的美好理想和实现中、高考下的常规教学有机融合,把繁重的课堂讲授变为轻松机智的主持,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颠覆了传统课堂,转换师生角色。真正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到教学的实处,利用学生学习的本能和自主自冶的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课堂变成剧场,小品、相声的舞台;学生综合能力在轻松高效的课堂中得到提高。培养的学生不仅成绩优,而且口才好,能力强,可以终身受益。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成绩,更是成长,成才。丹阳市进行的统一期中考试,网上阅卷,这个在当地并非最好生源的学校的班级,数学考试全市第一,63人平均分达到146分,数学分数超过最好生源的学校的平均分112分达34分,全校20个班数学平均分115分,超出一流学校3分。全班的语文、英语和其它各科都达全级第一。

影响:《丹阳电视台》《镇江电视台》《江苏教育电视台》《丹阳日报》《镇江日报》《江苏教育报》《现代教育报》《中国基础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等诸多媒体都先后报道了他的教改事迹。光明日报主办《考试》杂志把他作为封面人物,他应邀多次赴广州在全国生本教育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引起来自全国各地(含香港、澳门地区)的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强烈反响。仅2009年至今到

全国生本教育研究中心、北师大管理学院、广东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台州、路桥、广东佛山、云南红河州、甘肃兰州、贵州仁怀、湖南省张家界、株州市、安徽省霍邱、山东省淄博市、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辽宁省沈阳市、江苏省、淮安、泰州、南京、无锡、苏州等多家单位和学校作专题讲座100多场,2010年8月25日因澳门政府邀请到澳门为中葡学校作生本教育专题讲座。所到之处,他的报告在当地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产生很大共鸣。

荆志强,江苏省丹阳市六中数学高级教师、镇江市教学骨干。

多年来,他以学生的实际和需要为出发点,把繁重的课堂讲授变为轻松机智的主持,让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颠覆了传统课堂,转换师生角色,走出了一条提高素质与获得考分两不误的路子。

如今的荆志强还是有着近6000名师生的丹阳六中总务主任。在出色地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的同时,他的课堂依然演绎得十分精彩。他的教学经验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誉,已经成为镇江市的一大教育特色品牌。

这些年来,学生太苦,老师太累,教学效果却不佳,甚至可以说很差。大家都是同道中人,这些情况不用我再烦言。套用如梭的话,那真是“不是生活着,只是活着”。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有,那就是调动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这么说,一方面是注意到了各地的教学改革,更重要的依据是自己的

教学实践。今年2月份,在结识了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之后,我意识到,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概括为“生本教学”。下面,我简要说一说自己这么多年践行“生本教学”的一点经验和感悟。

一、生本教学的具体做法

1.充分准备是实行生本教学的必要前提。

充分准备包括教师、学生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备生案。教师对每一位同学的家庭背景、特长爱好、脾气性格、基本情况等了解清楚,形成初始的生案。二是师生备教学案:教师提前下发教学案,让学生先学先做。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问题所在、各种解法、典型错误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专人统计)。这样,师生双方才有进行生本课堂教学的资本。 2.课堂讨论是实行生本教学的主要形式。

第一,生本课堂,学生是主人(学生个人或小组主持探讨交流更好)。上课时,学生拿着红笔边讨论,边批改,边在题目下写点评、反思。对简单题、错误率少的题,迅速解决(5个人以下不讲);对重点题型或学生错得多的题目,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堂里有多根教棒,讨论问题时,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带着自己的讲义,直奔讲台,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做法,手执教鞭讲给大家听。一个同学讲完后,其他同学有不同做法的,可接着上去讲。每到这时,课堂上总是此起彼伏,学生抢着上台,直到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个问题彻底弄懂为止。原来的课堂是讲得多,练得少,讲在练之前,练在无聊处。现在的课堂是尽量少讲,让学生多讲多练,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讲在疑难处,练在易错处。

第二,生本课堂,学生在探索研讨中发现规律。课堂上,如果学生讲得好,就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学生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的兴趣更浓。良性循环,肯定会做得更好。而对于学生错误的做法,教师绝不责怪,而是鼓励他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由其他同学帮他找出错误的原因。对他来说,出错是好事,因为发现了错误,今后才能引以为鉴。事实上,教学中的错误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这样,这些美丽的错误就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遇到特别精彩的回答,全班同学会习惯性地给予掌声鼓励。遇到“疑难杂症”,班级的学术仲裁成员便会披挂上阵,奋力攻克。就像比赛一样,课堂里还有评分员采用五分制评分,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课堂里不时响起评分声音;记录员会及时将评分结果计入该同学的学习档案,作为评定成绩的一项依据。

生本课堂转换了师生角色,颠覆了传统课堂。课堂变成了快乐的剧场、幽默的小品。肖川教授对理想课堂这样评述:唤醒沉睡潜能,激活封存记忆,开启幽闭心智,放飞囚禁情愫。我觉得我们的课堂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3.信息手段是学生实行生本教学的技术载体。

在讲解过程中,学生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做法。为了能让大家看得明白,同学们都尽最大努力写清楚解题过程。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规范化做题的意识,另外也节省出了大量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可能。

4.激活思维是实行生本教学的根本目标。

一个阶段后,学生敢说,善说,相互质疑,讨论。通过课堂探讨、争论、交流,全面提高了他们的素质。素质上升到能力,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5.纵横小组行动带来整体提升是做好生本教学的重要保证。

一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千手观音,而班上四五十个学生,如果想办法把他们的热情焕发出来,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那么这个班级就是藏龙卧虎之班。因此,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我要求学生遇到问题,由班级常委会讨论商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为了保证每个同学、每项工作都能落实到位,我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不闲着,平时也人人都有事做。我把全班横向分成三个中队,12个小队,队长负责一切事务;纵向分成策划小队、纪检小队、订正小队、纠错小队等,根据各人的特长,因人设岗,每人一岗。人人都有责任,每个人的积极性就都得到了发挥。

不仅如此,我还在班级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定期评比活动,颁发奖状。期末结束每个人都有奖状,成绩最差的也有奖,读书以来从未得奖的也有奖。同一队的人,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队员们觉得学不好对不起其他组员,所以每天都在想着把事情做好,争取多加分,为小组、小队作贡献。

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生本是离不开讨论,离不开小组学习的。所以一定要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氛围,一个可以让学生富有个性、独立自主的,又能自由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生态。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学习状态,而教师也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了书,又育了人,为育人而教书,在教书中育人。

二、如何引导学生接受生本教学

老师们也许担心:学生十几年来一直是被动听课的,现在要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能行吗?确实,实行生本教学刚开始可能要多花一点精力,学生需要有一段适应期。但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发现,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内在欲望。这是人的天性,就看我们老师如何引导和培养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尝试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自己是这样做的:

讲清道理。有个老农民,三个儿子都考取了大学,有两个是博士。他的育子经验很简单:每天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今天上课你举手发言了吗?只要上课举手发言,他就放心了。因为他知道,孩子上课专注,动脑筋,在思考。我还常常告诉学生,现在社会发展很快,竞争非常激烈,假如只会人云亦云,而不会创新思考,肯定不利于长远发展,今后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生活、好的前途。

做学生的真心朋友。亲其师,信其道。第一天上课,我就告诉学生,我们是朋友,合作目标一致,我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你好。我的做法可能并不是最好的,希望你帮我想出更好的办法。我采用在小纸条上写心里话、建QQ群等多种方法,了解学生所想所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落实措施,激励学生。我以统计学生上台讲课次数等各种形式,迫使其去尝试。同时,通过表扬上课积极主动、成绩进步快的学生,激发其他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用幽默激活课堂。现在,一般的表扬、鼓励,学生往往并不理会。于是,我就用学科内在的魅力打动学生,把数学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把生硬的数学公式赋予时代的流行色。在我的课堂上,数列递推问题叫做“退一步海阔天空法”,恒成立问题叫做“走极端”,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叫做“里应外合”,线面平行性质定理叫做“顺其自然”,几十个诱导公式总结成一句口诀:“符号看象限,横不变竖变”,讲不等式由伟人毛泽东、江泽民、邓小平帮忙??

总之,营造平等宽容、和谐竞争的学习氛围是实行生本教学的根本保证。教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现,个性得以张扬,学生能不快乐,能不喜欢学校、喜欢课堂吗?

三、我的感悟:上课是享受,生活真美好 岁月使我变老,教育使我年轻。我现在上课很轻松,真的是享受。这种享受,这种因品尝成功喜悦带来快乐,无法用语言形容。

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主学习。这么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以多种方法解题;出现了问题,学生眼睛是雪亮的,肯定能找出错误的原因。通过这样自觉主动的学习,学生肯定能把问题彻底学懂、学通,并且会铭记在心,灵活运用。那种“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再也不会出现。师生每天都有好心情,每天都有新发现。

原来书可以这样教,生活可以这么美好。

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课堂教学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环节和主要途径,又是学生形成正确观念、健康情感、发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基础。为此,不断探究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好(hǎo)学、乐学,使老师乐教,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对师生生命的尊重与激扬,这是新课改理念的追求,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责任和追求,更是我们回归教育本真、回归学生学习天性的根本追求。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倡导并主持实验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其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主张是: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

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是一种有效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是学校发展的科学之路。

生本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学生2、突出学习3、突出合作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是自主的、热烈的、专注的和高效的,是激活的课堂,这在原有“老师讲、学生听”的高中课堂教学中是少有的理想情景。从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开始;到小组同学间激烈的讨论,集思广益,思维碰撞,解决问题;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激情地展示表达小组讨论学习成果,以进一步解决问题,强化准确理解和正确思维,内化所学;到学生间相互质疑和补充,以达求透叫实所学目标。因此,生本课堂是令人感动的课堂。原来学习是如此快乐的事情,原来学生有巨大的学习热情、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潜能,原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巨大的、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原来学生人人有上进之心、表现之欲和个性之长,原来确实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教师少教、学生好(hǎo)学、乐学、会学和学好。

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结构或模式主要有四个教学环节。一是课前老师布置前置性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寻求小组帮助解决;二是上课时小组讨论解决前置性作业中的问题;三是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充分交流学习体会,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理解和正确思维;四是学生或老师对课堂所学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

前置性作业的意义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做好能够有资格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准备,使课堂学习变得好(hǎo)学些、主动些、积极些。

前置性作业的完成过程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学生把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转化为学生自己问题的过程,有了自己问题的主体意识,就有了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和求知欲。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是灵动的的课堂。四个教学环节的有机组合就可以创造出自然生成的天纵之教和天纵之学。生本教育的课堂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解决学生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小组讨论和展示为根本方法,激活学生思维,放手学生大胆想象、敢想敢说、充分碰撞,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宝贵的教育资源,实现生教生、生生升华的教学理想境界(因为听进去,不如学进去;学进去,不如讲出来)。

生本教育的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堂。前置性作业的学习与完成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和总结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倾听、欣赏、尊重和表达的过程,是激活学生思维、学生敢想敢说解放思想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智慧碰撞的过程,是真正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形成能力的过程,是老师尊重学生,民主教学,师生情感相融,教学相长的过程,是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生本教育的课堂是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因为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起点为起点,以学生的状态为状态,以学生的进度

为进度,所以,面向全体学生才有可能。因为,生本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相互学习的热情,生教生,生生易通,生生相长,解决了老师因精力、时间有限解决不了的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达到“求透叫实”有效教学的教学原则、目标和标准。

生本教育课堂,突出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突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师生相融,求透叫实,教学相长,乐学乐教,从而,学生有了发展思维、形成正确观念和健康情感的根本性的良好基础,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自然会得到全面培养和明显提高。

生本教育是 “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实验课题,有着二十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积淀,有着200多家中小学十三年的实践经验和取得的丰硕的实践成果。我校的生本教育实践证明,生本教育是学生乐学、老师乐教之路,是师生回归学生学习天性、遵循学习规律的解放之路,是师生的创造之路,是学校生存与发展、创造优质辉煌的希望之路。

为学习设计教学 ——构建生命化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为学习设计教学

山东威海 张涛

为学习设计教学

——构建生命化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

一、为什么要为学习设计教学

?

二、怎样为学习设计教学

?

三、为学习设计的教学 一、为什么要为学习设计教学

?学生的生存状况:

?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

?我们要营造的儿童乐园让孩子极度厌烦。羡慕爷爷奶奶不用上学。

?爱因斯坦在他的自述中这样写到:“我想,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可

能用鞭子强迫他不断地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

使它丧失其贪吃的习性的。”

?教师的生存状况: ?春蚕,蜡烛。奉献。

?但是有人这样评价我们:小学教师只有小学生的水平,初中教师只有初中生的水平。

?原来,人们只是尊重我们的付出,但并不认可我们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一直在争论中。

?教学的状况: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所有学校教育都是走苦学苦教的道路来争取分数。

?不顾一切地苦学苦教,也可以提高分数,但提高的幅度小,代价大。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农民收割小麦从用镰刀改成用收割机了,银行从用算盘换成用电脑了,而教学还是用着几十年

前的办法,大家都知道,这不是好的办法。

?实现理想的教育的途径:

?早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就描述了这样一个理想的教育图景:“找到一种

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独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脚步。”

?邓小平是怎样解决调动农民积极性这个难题的?

?把土地还给农民。

?那么,今天我们怎样解决了这个难题呢?找到了什么办法呢?

?把学习还给学生

?从关注知识到关注人 ?从关注教到关注学 ?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

?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郭思乐教授:从牵牛上树到驱牛向草。而教师就是这样的生命的牧者。把牛群带到水草丰盈之

处,让它们自主快活地吃草,这意味着既管理着牛群(当然也负着安全和保护之责),又尊重着

牛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

可能性:

?“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中,孩子是最为如饥似渴的学习者。”

?

——阿什利.蒙塔古

?例3:0到3岁孩子的学习。

?例4:学习显微镜的使用难还是学习电脑难?

?找到思想,便有了行动。

?方法不是最重要的,理念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教学改革首先应该从方法和模式入手。

二、怎样为学习设计教学

?(一)如何构建生命化课堂

?1.生命化课堂的特征

?生命化课堂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思想。生命化课堂具

有基于生命、顺遂生命和成就生命的特征,基于生命是前提,顺遂生命是手段,成就生命是目的。

?(1) 基于生命

?生命化课堂的构建依赖于师生生命活力的释放,生命化课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

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

?(2)顺遂生命

?顺遂生命的本性。即顺遂生命各个层次的需求。

?顺遂生命的独特性。即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依赖差异。 ?顺遂生命的特殊发展阶段。即顺遂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

?(3)成就生命

?成就当下的生命,而不止是为将来做准备。 ?成就生命的完整性,而不止是认知的发展。

?成就所有的生命,不止是成绩好的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不止是学生还有教师。

?2.生命化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

?生命化课堂拟采用的的基本教学模式为“1/3模式”,即把课堂教学时间分为3个模块,1/3的时

间自主学习,1/3的时间讨论交流,1/3的时间反馈矫正。

?但是,在生命化课堂课题实施的初级阶段:

?自主学习:找答案 ?合作学习:对答案 ?全班交流:确定答案

?由此说明,仅仅有形式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各个环节的细节进行研究。

(二)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1.端正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以往的想法:

?不讲不放心,讲都学不会,不讲更不会; ?不讲不像上课,讲了才是完成教学任务;

?讲完后不清楚学生有没有学会。

?自主学习的意义:

?(1)教最终也要落脚在学上,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学会。 ?(2)主动地学比被动地听是更高程度的参与,参与才有积极性。

?2.明确自主学习的要求

?(1)应在自主学习之前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到什么程度。 ?如:自己阅读教材a_b页,完成导学提纲并准备交流,要脱离教材讲解。对学生的要求是:找

出、看懂、记住、条理化、问题解决。 ?(2)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要一次性提出。

?3.安排好自主学习的时间

?自主学习之后只有个别学生举手发言怎么办?

(三)如何组织合作学习

?1.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 ?(1)互助启发以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不止是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只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会比学生之间对要准确、高效得多。

?(2)帮助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

?(3)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激发学习动机

?(4)相互检查学习的效果 ?(5)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2.学习小组的建立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2)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安排小组人数。综合考虑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效率。

?(3)可根据学习的需要安排学习小组的组成方式。

?实验时, 2人一组比6人一组参与度更高。 ?阶梯教室中,8名学生坐成一排,不利于讨论。

?(4)小组内要有分工。每个人要承担不同的任务,要强化个人责任。定期轮换。

?3.选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1)合作解决的问题要有具有合作研究价值,即具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

?问题的质量是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基础,要整体设计问题。

?(2)不能以合作代替自学。有人安排合作学习,学生马上凑到一起讨论。这样会导致学生许多

学生依赖别人,缺少独立、深入的思考过程。缺少独立的思考,合作学习不仅会失去意义,反而

会适得其反。应在充分的独立思考之后讨论。

?(3)一堂课中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不超过两次为宜。)

?4.合作学习的组织

?(1)对学生的要求,要一次性地提出,使学生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2)要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做什么,要使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合作学习中。

?(3)小组合作应是平等的交流。 ?师:不会的地方问问组长。 ?(4)控制好合作学习的时间

?对学生的能力、问题的难度要有充分的估计,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教师应深入小组中,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

?(5)要强化小组合作时个人的责任。要先自己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再小组讨论。小组成员要

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要承担不同的任务,定期轮换。

?(6)在大班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以往对因材施教的理解,在于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去教,其实,因材施教不一定要教师去教,而在于不束缚学生的手脚,为学

生搭建起增长才干,施展才华的平台,使学生能够能走的走,能跑的跑,能飞的飞。

(四)如何组织表达与交流

?让讨论成为教学的常态。

?1.交流的目的 ?学生:

?要以“阐明本组的观点,并尽量说服其他人接受”为交流的目的。

?教学:

?(1)理解相关知识。

?(2)培养思维能力。讨论时,他的观念在接受碰撞,他的思维在接受挑战,而当挑战不是来自

教师而是来自同学时,所受的冲击会更大。

?好课都是在学生的发言中出彩。

?(3)激发学习兴趣。别人发言时的倾听,自己发言前的准备,自己发言后的反思。

?(4)学会表达、分享、争辩与接纳。交流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标。

?2.交流的方式

?(1)交流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名同学代表小组交流、同组其它同学补充、其它小组补充。

要将全班的意见都汇总上来,从而扩大课堂容量,达到最大的学习效率。

?(2)小组的发言人要轮换担任,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锻炼。

?(3)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如:除口头表述外,还可辅以图示等方式;除一个人交流外,

还可以小组内几个人合作。教师不要替代或提示。

?(4)实物投影仪是交流的实用辅助工具。

?3.交流的要点

?(1)要在充分的小组讨论之后进行交流。

?(2)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应该是放松的,不用考虑迎合老师,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学习。

课堂气氛宽松、民主、和谐。

?(3)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经得起等待,教学是慢的艺术。

?(4)交流的内容要全面,应包括知识、方法、观点等。但不要偏离主题,偏离学习目标。

?(5)交流时的表达要清楚、响亮、条理、有力。

?(6)不同学生的发言不要重复。

?(7)交流的次序应由教师指定,且保证每个小组的均衡性,让学生抢答可能导致交流不能深入。

不知道会指定谁,所有的小组都不敢懈怠。

?(8)其它人要认真倾听,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准备在小组交流结束后提出补充和质疑。

?4.教师做什么?

?(1)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从而引导后面的讨论。

?(2)调控交流的进程,使交流尽可能充分。 ?(3)对学生的交流作出评价。评价要注重发言的质量。

?(4)对知识补充完善提高,构建知识结构。注意:教师也应当遵循不重复原则。

?5.交流的误区 ?(1)追寻标准答案。

?追寻正确答案反映的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教为主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回答只是为了获得知识、

为了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成为教师教学的道具。让学生充分发言的做法,关注的是学生的思考

方式,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

?危害:

?导致学生不能充分表达意见,教学资源的浪费。

?学生会猜测教师的意图,而不是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和坚持自己意见

的意志。

?当学生说出了正确答案之后,一定要问“有无不同意见?”“有无补充?”。

?要特别重视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见解可以引发认知冲突,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课堂更

有深度。对于能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一定要大加鼓励,从而将学习导向深入思考和理解上。

?(2)学生举手少是因为不爱发言

?有时教师提出了任务或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解决。可当教师让学生回答的时候,只有几

个或少数人举手。

?当学生举手少时。很多教师为学生着急,不满。其实此时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问题不是出在

学生身上。

?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举手少的情况?

?布置的学习任务太难。对学生的基础水平不了解,导致任务的难度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对学习的要求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影响了学习的效率。

?给予学生的时间太短。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怎么尽力也完成不了学习任务。

?没有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了解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之时,就盲目、想当

然地停止了学生的学习。

?如何对待学生不爱发言的问题?

?小组要有规定的发言人、让学生学好就会踊跃发言、通过成功和评价激励、个别课后提出要求。

三、为学习设计的教学

?语文:陈太丘与友期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一)前置性作业的设计

?1.前置性作业不是简单的预习,不是知识的准备,而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前置性作业的要求

?前置性作业应包含简单、根本的知识。

?前置性作业应是学生感兴趣的 ?前置性作业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本节课的前置性作业应该是让学生自学课文,理解课文讲的什么故事,用现代语言准确地表

述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在全班交流,交流的形式不限。(表演的形式可以是讲故事、对话、

小品等。)

?4.如此设计的意义

?包含基本的字、词、句的翻译。

?对学生具有挑战性。 ?是学生感兴趣的。

?(二)教学程序安排

?1.第一层次

?(1)第一组表演交流,其余小组的学生看、听。

?(2)对第一组表演进行评价。评价的原则为全面、客观、有改进意见。 ?评价的内容包括:字、词、句翻译的准确性,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态的把握。

?通过评价,规范字、词、句翻译,实现工具性目标。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态的把握,体

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达成人文性目标。

?(3)观点碰撞。 ?2.第二层次

?另一小组改进之后表演,然后重复第一层次的过程。

?3.第三层次

?当翻译基本准确之后,用古文进行表演。

?(三)人文性的体现

?1.总体的原则,应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文中人物作为一个人的情感。

?2.一般会有的认识

?友人:暴躁、无信、推卸责任。

?元方:聪明、有礼貌、尊重父亲、能言善辩。

?这一认识未免表面化、脸谱化。

?3.更进一步的认识

?(1)友人

?其实,友人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缺点和局限性。他应该知道要守时守

信,但并没有把约会迟到当回事。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

?当友人到达时,看到陈太丘已经离去生气也是普通人正常的心情表现。

?能与陈太丘为友,友人应该也是雅士,闻过知惭,不失可爱。

?(2)元方

?元方最值得学习的是明晰的是非观、道德观。

?其次是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七岁幼童面对一个成年人,一个父执,一般只会唯唯诺诺,由此

可见元方能够这么做有多么难能可贵了。

?第三才是能言善辩,仅仅知道道理还不够,还需要很好地表达,准确、有理、有力。 ?除此之外,还应看到元方作为儿童的可爱。大人能说出孩子话,是不失天真;小孩能说大人话,

则是可爱。另外,元方的入门不顾,表现的也是孩子率性的特点。

?3.如此一来,文中的人物就生动、鲜活了起来,脸谱化的好人和坏人不见了,有的只是一个普

通的成年人和一个又普通又不普通的孩子。

数学:探索勾股定理

?(一)设计思路

?以前教材要求,对于勾股定理学习的是如何应用;现在教材设计的是先介绍别人怎样得出勾股

定理,然后再应用。

?本节课的课题是“探索勾股定理”,课的落脚点应在“探索”二字上。探索不是踩着前辈的脚印走

路,那样只是看到了别人的探索,也知道了路,但并没有自己的探索,所以,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勾股定理是怎样被发现的。这样才有科学求索道路上的历险,才有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前置性作业

?前置性作业不应是对学习内容的简单预习。

?本节课的前置性作业应该是“探索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具体要求是:寻找它

们之间的关系,说明找到这种关系的方法以及自己是如何想到的,准备上课时交流。

?1.这一前置性作业是一节课的核心任务,包含所有简单根本的知识,与教学的内容目标相一致。 ?2.这一前置性作业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这一问题是本节课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学生容易想到

或接受的问题。

?3.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学生很难自己解决,但尝试与错误也是学习必须经历的。试错就

是学习,在试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有较多的思考,

还可以实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三)教学流程

?1.小组交流个人对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的认识、证明这种关系的方法和发现经

过。

?学生一般很难自己想出正确的答案。科学发现是来之不易的,勾股定理的发现是无数聪明才智之士多年的研究探索和顿悟的结果,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独立重复前人的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探索过程中的试错是有价值的,在试错的过程中,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与斜边的关

系会有更多的思考,会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从教材中和其它地方看到过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但这也不影

响教学安排,因为,本节课教学价值的体现不是得到结果,而是经历探索的过程。 ?2.教师告知勾股定理是古人用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作边长作正方形得出。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学生提供的路标。其实,想到用这个方法才是最难的,这个发现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也

是最有价值的。

?3.每组确定一种边长的等边直角三角形,采用教师提示的方法,研究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与

斜边的关系,得出结论。

?4.每组确定一种边长的不等边直角三角形,采用教师提示的方法,研究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

与斜边的关系,得出结论。

?5.每组确定一种边长的非直角三角形,采用教师提示的方法,研究三条边的关系,得出结论。 ?经过以上过程,学生就经历了发现过程,运用了发现的方法,并通过自己的发现确定了勾股定

理的适用范围。

英语:

?语言学习的规律是什么? ?学生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语言? ?学会基本的单词和语法之后。集中识词。

?每节课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说。

?一个学期练下来,相信没有学生不爱上英语课。

?四年练下来,相信没有学生学不好英语。

?《象棋的故事》中的B博士

?过于重视知识教学、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相信学生的能力等传统的教学观念构成的无物之

阵,束缚了我们的手脚,限制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空有改革的愿望,却只能在传统的框架中左冲右突,而难以使课堂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更可怕的是,一旦我们陷入此阵,就会迷失于其中而

不自知,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掉创新精神和能力。

?“不是锤的打击, ?而是水的载歌载舞, ?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

——泰戈尔

专家对“生本教育”的阐释。

一、 生本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地一切为了学生呢?这是因为我们传统的价值观是“师本”,而非“生本”。“师本”是为教师自身而设计的终端设计,它只考虑教师好教,而不管学生好学。而“生本”则把学生看作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为学生的设计是终端设计。“师本”的课堂上,教师经常把自己的意志传递给学生,或要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志办事,比如,我们教师的讲解、分析、固定作业的设置等都是让学生的主观意志服从于教师的意志,学生只能屈服于这些外部压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学科、对教师就感到厌倦了。因此这种“师本”教育就违背了人的自然,就会受到学生的报复:无兴趣、不做作业、逃学,顶撞老师等等。“生本”的课堂则完全是学生的课堂:学生课前自觉学习,课上积极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汇报展示。他们兴趣昂然、团结协作、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 生本的理论观:高度尊重学生。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尊重学生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了解学生。从内部了解学生,是使我们认识学生可以被尊重的理由;从外部了解学生,是了解学生所处的地位,认

识学生必须被尊重的理由。”、“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郭思乐教授的精辟论述是我对生本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是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经常抱怨学生不肯阅读、上课做小动作、作业完不成、学习成绩上不去,而自己又对此无能为力,这其实是我们低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我们的开发能力。“ 儿童人人可以创新”。生本的课堂无论数学还是语文学生总是人头攒动,争相陈述自己的见解。看来,我们正是缺少了对儿童天性的尊重,才会有太多的抱怨。所以说我们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享受到学生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三、 生本的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的方法理念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生本教育的关键是:把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这“先做”、“先学”、“不教”等都是需要靠学生自身去完成。郭思乐教授讲的也非常清楚“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学生学习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学生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因此说到底,我认为教师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我们大多数教师、校长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所学比教师所教要多得多。从我们听的生本教育的课堂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的教学全面依靠的是学生:课前教师把第二天所要学的文章或新知告知学生,让学生围绕新知通过网络、书本、家长等去了解大量的有关知识和信息,课上进行汇报、交流;

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依靠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去动手、去操作、去交流,最终感悟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自己的独到见解,以及新知的知识点和关键所在,从而去获得幸福享受快乐。

“能够使学生乐学、爱学,就是功德无量”。是啊,我们教育者的职责就是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感谢生本教育的专家对我们思想的洗礼,感谢郭思乐教授和他的生本教育体系实验组的同志们,他们使我们真正懂得了“牵牛上树不如驱牛向草

——第八期“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学习体会

县西小学 张美群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在1999年创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育实践模式,是由“师本教育体系”向“生本教育体系”转变,即由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从主要依靠教的教育教学走向主要依靠学生学,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素质提升,终端成绩优秀的全部理想。“生本教育”的实践既有效地发展了人的素质,又使终端考试取得优异成绩,使素质教育取得了可运行的良好动力机制,破解了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打开了一条成功之路。

为了学习和借鉴“生本教育”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教育发展思路,促进我市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创新发展,市教育局于10月9日至13日组织我市各县市区幼教专干和部分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学骨干教师共

120人到广州参加第八期“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机会难得的学习。学习共分为课堂观摩、专家讲座、经验分享三大模块。在学习中,我感受到了那生命绽放的课堂、精深博大的学术魅力和生本教育给师生带来的自信和快乐。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郭思乐教授那彰显生命活力的生本教育。

一、生本流光益彩 听后心悦诚服

为了让我们直观了解生本课堂的特点,会务组首先安排我们到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华南理工大学附小、广州天河区骏景小学三所学校分别听了三节语文课和三节数学课。不管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都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了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课堂上学生积极向上,自信大方,友好合作,知识丰富,思维活跃,语言流畅的优秀表现,无不让我们惊叹!无不让我们折服!无不让我们为生命涌动的课堂喝彩!

由此可见,生本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生长的课堂,其特点是: 一、不学不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进行思维交锋的碰撞。

二、独立自主:是学生个性、生活、理想的独特体现。 三、群言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充分交流,个个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四、课堂是愉悦的:是文化的课堂,是展示的课堂,是创造的课堂。

五、课堂是德育:是真、善、美的体现。

语文生本课堂的结构特点:感受——赏析——拓展——总结升华。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导入新课。2、读课题思考:看了课题你想说什么?3、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4、默读课文,交流感悟:用笔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四人小组交流,

然后全班交流。5、拓展交流:交流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先是四人小组交流,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让讲台汇报。6、总结提升: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悟?请用一句话写出自己深刻的感受。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数学科的课型有以下几类: 1、感受课 2、认识课 3、熟悉课 4、评研课 5、复习课

本次我们听了两节评研课和一节感受课。评研课的结构是“复习导入(近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课堂练习:填空题(小组学习、小组汇报)、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课的结构是:复习导入—学习新课(学生练习—小组交流—小组汇报—小组讨论)---课堂练习(学生练习,汇报交流)---总结

二、高屋建瓴的理念 我们前行的明灯 (一)教育的家在哪里?

▲教育的家是人,而不是分数;教育要为了人的健康的发展。 ▲但没有分数不能考上大学,人民群众不满意;从南到北,几乎所有学校教育都是用着几十年前的办法,走苦学苦教的道路来争取分数。

▲“教育的生产力”低下,实际上是教育“生产关系”的问题。把学习交还给学生,是一个难题。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

的进步。”因此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就是: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生本教育。它区别于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师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就像邓伯伯把土地还给农民,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二)生本教育的含义

1、就课堂来说,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者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

2、就整体来说,生本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

3、就原理来说,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4、就操作来说,生本教育是以学为本的教育。 5、简单来说,生本教育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提法的特征:

1、本体回归性:生本教育认为教育改革的三个阶段,从“上施

下效”,从“师生互动”到“你学,我帮”。

2、生命依托性:生本教育依托人的生命自然,因而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得到生命的解释,它带来了生本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活动生成性和原理的深邃性。

3、主体区分性:生本教育要求分清教育的真正主体。教育者是教学管理和使命承担的主体,但它不是教育教学效益发生的主体。 (三)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

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

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因为: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人的起点非零,具有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因而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来看0-3岁和儿童。他们可以说是在天赋状态下生活。他们从转体而坐起,而站立,而行走,学而不厌,跌倒了又爬起来,从来不会停止他的学习他们学会了与外界的简单交往,还居然学会了一整套语言――母语。正如波伊尔描述的“当然了,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他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他们在草坪上玩耍的时候,在沙滩上挖坑的时候,都在学习。孩子们在公园里追逐鸽子时,在观看浮云时,看着小蚂蚁在路边爬行时,都是在学习”。

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的创新是儿童学习的核心过程。 儿童潜能无限――在于人是一个可以自激励的系统。如果你有了成功的表现,你又受到激励,你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而这种激励更多的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自己。心理学家奥托说了他的一则经验,是自我承认法。他认为,每当完成一项自己认为了不起的工作的时候,十有八九不能得到上级或同事的承认。“因此,每当我完成一项工作时,只要我自己认为它是出类拔萃,并且也真正喜爱它,我就对自己承认它。通过这些事例,我赠给自己一份礼物,这礼物就是我前进的动力”,“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只是发挥着自身潜力的很小的一部分,我衷心希望诸位去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进行那人生旅途中的最令人激动的探索”。

儿童的独立性――“自然界有许许多多的矿藏,而人的大脑是最丰富的矿藏”。人的大脑的丰富性,在于人的自成系统的独立思考。这一系统是开放的,但它是独立的。它可以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指挥,然而,它始终有最隐蔽的自我在管理着自己。因此,儿童的独立性既是社会的规定的权益,也是他的生理和心理的规定性确定的,是一种生存状态。

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更把这种见解推到极致,他表达了一种信念,即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当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

要全面依靠学生,其中带根本性的认识有三点:

1、“资源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生本教育体系的重要思想,就是“借力”,“好风凭借力,送我是青云”,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教育,而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2、“生态论”――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生本教育提供了学生受到的外部压力与他的内部动力相一致的学习生态。教育是限制与自由的统一。限制有两种:一种是与学生的内部动力相对立的;另一种是与他的内部动力相一致的。前者带来封闭的环境,而后者带来开放的环境。人只有处于对他开放的世界人,才能显露自我,他的所有的敏感、所有的禀赋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同样要给人施加外部的限制和压力,但这种压力不在于改变学生内部的选择力,而在于保证他的内部选择力更为自由。

3、“现状论”――现今的学生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儿童的知识比之于过去时代的儿童,要丰富得多、现代得多。社会对儿童未来所提供的空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经济需要创新,而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这就需要从小就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过去我们追求一般的技巧和技能。

课程观:小立课程 大作功夫。所谓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其实,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看到与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有关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认字到了一定的时候,进度忽然加快了,有不少老师还没有教的字他们自己就认识了。

郑板桥在诗中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按照这样的思考,我们来分析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首先,小学语文的阅读的基础知识,主要就是认字,做到“形音联系”。字是构成词句篇章的活件。汉字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词,识字就是意味着识词。词句篇章可以依托学生的生活积累去悟知。阅读使学生与人类文明的精华接触,获得多方面的积累,形成学生自己的思想。这对于学生的写作十分重要。有了在阅读中形成的思想,关键问题就是技术问题――会写字,因而,在大量认字之后,基础知识的新的“基础部分”就是写好字。这样一来,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中最“硬”的部分,就是认字和写字。其他的知识,则依靠阅读和说话解决。小学数学也是这样。我们把数数、读数、写数作为小学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其他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法则,都是由学生在活动中自己认识、熟练甚至突破的。

基础知识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种是人类规范的、作为学生后继学习中的工具知识,如汉字。它是学生必备的知识。

第二种是人类发现的规律,如计算法则。它也是学生必要的。它是在教师的支持下学生自己寻找的结果。

第三种知识是经验性的,如如何写景,如何写文章,等等。它是学生感悟的结果。这种知识还是不成熟的,或者说是未定型的。

第四种是在教育教学的运作中产生的应考的技术性知识。基础教育的教育阶段一结束,它也就消失了。它是一种层次很低的知识尽可能地删除。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这样的一张表:

知识的层次 表现形式 例 证 教师角色与相应的教学要求

人类规范 如汉字 数数 教师当教学者;相应知识的教学要求较带“硬性” 教师当引导者;相应知识的教学要求较带“中性” 人类认识成果 如写文章方法、计算法则 人类经验 如解决数学题的思维经验 教师当启悟者;相应知识的教学要求较带“软性” 只有第一层次才列入我们不得不教授的视野,其他都可以由学生主体去完成。而且坦率地说,第一层次的知识实在是为数不多。这样,我们的学生就有可能“大作功夫”。老子说,举一隅,而三隅反。都说明了这种万物归一、一生万物的关系,这为我们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作了哲学的支撑。

学习观:教归以学――先做后学 先会后学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先做后学 先会后学”就是教师布置学生自学,小组交流,班级研讨。

这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儿童的认知规律是先行后知,他们对人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会――指可以意会的、尚难言传的阶段)

墨西哥籍副教授在学术发言前,把一双球鞋放在桌子上,讲了一个故事:他为刚从乡下来的女儿买了球鞋,女儿没穿过,他就给他一二三四地讲要领,听着听着,女儿说,你还是把鞋给我吧,我穿一穿,不就会了吗?他的学术发言就由此而始,强调学生应当做中学。

克莱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

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 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就是人第一,状态第一,由少而多,由慢而快。

先学后教是从时间上来说的。我们把儿童看做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有一个如何激发调动这一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资源的问题。先学后教就是调动资源的简单易行的办法。

我们会提出一个必然产生的问题:既然可以先学,那还要“教”做什么?先学后教,是不是意味着不要教呢?这里实际上涉及了我们所说的“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整个学是在学校教育的框架下进行的,具有着鲜明的学校教育认识目的的。

在这里,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呢?一是教师确定内容和进度;二是给出对学的而不过分的指导;三是教师要贯彻“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的原则。四是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比如,小学一年级的识字,从知识属性来说,是规定性的、纯知识的,而不是推理性,对此,按说“教”的比重要更大,或者说,即使对之先教后学,也是必要的或说得过去的。但生本教育的试验说明,即使是这样的内容,仍然可以通过查字典、家长指导、听录音带等方法让学生先行预习,这是因为识字本身的以个人学习为主的特点,以及我们仅仅对识字提出“识别”的有限要求,使得学生有可能很好地预习。)

先学后教带来的一个效益就是可以“以学定教”。以学定教之最重要的一个长处,就是始终保持学生的强烈情感和兴趣。以学定教有利于结合儿童的既有经验和调配其内部的资源。以学定教同样可以保持学习的系统性。教师在以学定教之中,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

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也将使学生的学习重点突出、系统鲜明。

评价观:承认高考的必要性,是成熟性的考试,小学、初中、高中是成长期,尽量减少压制性的功能。

教育需要评价。评价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督促和鞭策学生学习。

师本教育评价与生本教育评价的区别:

师本教育特别崇尚评价,认为评价是最重要的激励机制。我们在师本教育中所强调的督促功能,是以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向本人、向家长和班级或向外界公布为前提的,不公布就不能产生压力而起到督促作用。评价变成督促带来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评价形式被督促的功利目标所规定。为了使得评价的督促功能越来越强有力,评价变得越来越密集。同时,为了使评价更有刺激作用,评价必须变得更为明快。于是,知识评价转化为单一的分析性书面题型评价,它导致在教学中知识的丰富内涵和生动多姿的形态被定格成线性化的东西,知识的形态和本质被改变了。

第二个问题是,激励机制的外延被大大缩小。人们误以为评价是激励惟一机制。我们看到,在小学教学中,激励的方法仅仅是无休无止的表扬和批评。人们忘记了,在这之外,还有一种更为重要、更为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就是给儿童以创造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自我实现的力量同科学和艺术美的力量形成合力,推动着人的提升。如果说,无休无止的表扬与批评会使学生麻木,那么,创造的氛围和环境会使人永远向上。生本教育体系就是促使学生奋发向上的情境。

生本教育体系的评价带有很强的学术性而不是功利性:当儿童或教师感到他们的学习活动需要对学习的效果作出评价的时候,才进行评价,也就是说,评价附着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的活动之中。这样,评

价的直接的功能,就是获得学生发展的教学教育状况的信息,以作为学习主体和教育者的参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由于生本教育的评价是与实体活动紧密联系的,它不仅有分析性的,更要注重综合性的评价,它摆脱了单纯为督促而评价的目的论,可以在评价方法上,不完全局限于硬性的书面评价,而更承认氛围性评价、自我评价等软评价的作用。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评价结果有相当大的调节空间,使儿童可以自主调节。这样评价就会成为儿童自己的需要。评价不仅起到了督促作用,更起到了激励作用。

生本教育的评价内容

生本教育注意评价那些对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如学习态度,对第一层次的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和能力等。比如,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组长让同学互相检查认字的情况。对错得最多的字作出记号,然后由同学们讨论记忆这些难字的办法。在此,评价成为他们学习的必要环节。考学生的阅读,采取给学生一篇有一定数量生字的文章,让学生在一两周内读它,考查时就读这篇文章,并请学生回答:“你在读的时候遇到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这种考试十分便于操作,又充分体现了生本精神。 (四)生本教育的操作方法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

先学需要有前置性的布置,通过前置作业的布置,鼓励学生先学,上课小组交流,我们把它叫做“课前做准备,上课小组交流。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要立足于“低入、多做、深思、高出”。所谓低入是指“根本、简单、开放”,抓住“根本、简单”形式开放空间,容纳学生的最广大的活动,是整个生本教育的关键。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太阳升起的地方,思想发生的地方,新旧结合的地方,引而不发的地方。前置作业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设置。

语文课较常见的前置作业形式有表格式和问题式。

我是识字能手表

课 题 生 字 生活中认识的字 读课文(学生给家长读,家长评价)

阅读课前置作业

课文题目 文章主要内容 喜欢的词语 你最欣赏哪些句子或哪一段?请说说体验感受并举例来说明(可以是联想到的成语、名言、故事、经历) 欣赏1: 感悟: 欣赏2: 感悟:

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问题式前置作业:以《小动物的本领》一课为例 1、查找课文作者秦牧的有关资料。

2、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小动物?它们各自有怎样的特殊本领?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具有学习能力?它有怎样的本领? 4、你觉得作者在文章中介绍小动物本领有目的是什么? 5、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概括成一句话写下来) 数学科评研课的前置作业:设计练习题,学生写出解题思路或提醒同学的地方。

数学科复习课的前置作业如下:

复习内容 写出知识结构图 代表性题型或容易错的题型

英语科前置作业

课 题 口语

单词 新句型 读课文(学生给家长读,家长评价) 拓展:收集图片、生活中的单词、编课本剧等 ▲生本课堂四人小组的建立和调控 四人小组的建立

1、成立四人小组:好、中、差搭配 2、选好组长:明确职责

3、培养组长:怎样分工,怎样表达 4、给小组起名字

5、语、数、英三科达成共识,小组固定,让学生得心应手。 四人小组的调控 1、抓好常规,树立榜样 2、充分利用示范效益

3、健全小组奖励机制(遵循激励性、共同提高、小组奖励的原则)

4、善于利用鼓励语言 5、让孩子学会评价

三、分享生本成果 享受实验快乐

郭思乐教授在1999年开始主持“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该实验在广东省、香港、澳门等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100多所中小学校进行了为期10年的、在不同学科开展的整体性的改革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学校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强,积极向上,热爱学习,思维活跃,能说会写,成绩优秀,进入高一级学校后成为所在学校的优秀生。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体会到教育真谛,享受教育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心情舒畅,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许多原本普通的学校成为家长欢迎的在社会有影响的学校。如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昌乐小学、骏景小学,等等。真可谓是学生幸福了,教师快乐了,家长满意了,领导开心了。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本教育是思想的洪流;生本教育是智慧的田野;生本教育是想象的显立;生本教育是生命的绽放。生本教育是教育的一场革命,哪个老师能走进这项革命,哪个老师就是一个成功的革命者。让我们都来做一个革命者,用生本的理念构建我们的课堂,体验教与学共同成长的真正和谐,真实感受生本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vha.html

Top